第一篇:2011我的教育故事(王德才)
我的教育故事
东溪中学:王德才
我已在讲台上站了二十多年,我感叹着,为何时间如东逝水一去不复返呢?我自豪着,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也给我人生中留下了许多平凡的事例和动人的回忆。
捧着一颗心来
中师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个我陌生而僻远的农村初中任教。自从我刚刚步入教书育人这块广茅的土地之日起,我深感这份职业来之不易,深知自已肩上的担子已是沉甸甸的。“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那就无怨无悔。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就是当时学校临近退休的一位老教师给我的铮铮话语。我相信教书育人已成为我的人生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音符,那就应该想法让这个音符弹奏出优美动听的歌来。我是捧着自已的一颗火热的心来,要用自已的满腔热情和辛勤的汗水换来孩子脸上的光彩和教育道路上的亮点。
做学生的朋友
工作中我坚持做学生朋友。生活上我给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对待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我说:“我的眼里没有差生的说法,每一个学生都是我的朋友,我会永不放弃。”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暂时跟不上的学生,我不是训斥,更不是打骂,而是耐心的加以辅导,进行情感的熏陶,还时常给我们吃“偏碗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我手下学习落后的进步了,调皮的懂事了„„因为在我眼里没有坏学生,学生说:“这样的老师我们都喜欢。”家长说:“这样的我们老师我们放心。”
课后的我与学生更是朋友,与学生一起玩耍,跟学生一起谈天说地,畅所欲言。这样,学生与我更为亲近,交流更为顺畅。
勤于专研业务,逐步超越
开会时学校经常对我们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拥有一桶水。”然而,我认为并不如此。教师光有一桶水,如果这一桶“死”水一碗一碗的倒完了呢?我更相信: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拥有一股源源不断的水长注自已的心田,才会不落后。
在工作中,我就积极参加英语自学考试,于一九九四年获得英语专科文凭,于二零零三年获得英语教育本科文凭。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培训活动,以及新课程培训,从中不断丰富自已的阅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专门征订了多种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如:《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英语教研》、《人民教育》、《上海教育》、《基础课程教育研究》等,一有空,我就沉浸在探索研究之中,汲取养分。而且,常常与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交流、谈讨教育新路子。
我把别人的先进经验通过提炼加工能够巧妙的运用于自已的实际教学课堂之中,再加以总结。我大胆尝试英语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践探索,力争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有序动起来和高效动起来。我成功的尝试了“语言呈现、语言训练和任务活动”的英语课堂教学思路,初步形成了“情景示标、机械训练、言语活动、驱动任务、小组展示和反馈小结”的英语课堂教学流程。课堂上坚持学生“不听就不说、不读就不写”的原则,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不但真正学到了知识,更让学生乐学习和会学习。这样一来不仅教师教得轻松,而且学生学得愉快、扎实。
我时刻不忘自已天天进步一点点。有进步就有创新,有创新就会有发展。我想即使是一棵稚嫩的小苗也会长成参天大树。
功夫不负有心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自己所代班级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拥护,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
一直以年来我所教学班级学生的英语成绩优异,兴趣盎然。积极投身学校的新课程改革活动,与全校教师一起不断总结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东溪镇中“四导”(即导学、导疑、导讲和导练)课堂教学策略和“先学后导,训练展示”的课堂结构,已经初步形成了“复习示标、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和课堂小结”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探索“四导”教学策略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形成了“情景示标、机械训练、言语活动、驱动任务、小组展示和反馈小结”的英语课堂教学流程。加强了农村学生初中英语学习过好语音关、书写关、词汇关、阅读关和表达关的训练和研讨,加强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培养的研究,加强了学生英语学习小组整体过关的实践研究,效果明显,大面积提高了全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兴趣,得到当地老百姓充分认可。不断反思总结,撰写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之我见》、《浅议集体备课的实施》、《调动学生紧张高效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高度重视,精心培育,让艺术教育之花常开不败》、《浅析初中教师导学》等很多篇论文。在二零零九年我评为市级中小学科研骨干教师,同年被评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
初见成效的我丝毫没有骄傲和停步,我深知在前进的道路上自已还要做的还很多,很多。
用心去工作
一名好教师要拥有善良之心、关爱之心和宽容之心。在教书上要有善良之心,做到不误人子弟;在育人上要有一颗关爱之心,真诚关爱每一个学生。在为人处事上要有一颗宽容之心,以师德规范自已。我坚信:认真做事,可以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用情做事,才会长久把事做好。只要我们拥有闪亮的心,我们的学生就会多一份关爱,我们的教育历程中就会多一个亮点,我们明天的教育事业会更精彩。
第二篇:王娜教育故事
教育孩子要选对方式
------牛庙联小王娜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教育是一门艺术,选择恰当的方式对孩子做工作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对他敞开心扉,并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老师对于学生,即是良师也是益友,老师应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直接的批评,尤其是在同学们的面前受到批评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太丢人或者太严肃而接受不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对待后进生,我没有直接批评,而是与他们从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让他在学习、生活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这样的方法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去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因此,要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逐渐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让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选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三篇:王兵教育故事
2010,年我的教育故事
把家访做到实处
去年九月份,星期天下午,我早早的来到学校,在办公室批改作文。当翻到孙美丽的作文本时,我不由地停下了手中的笔,她是班里唯一没有交学费的。上个星期五我问她什么时候能交学费,她只是流着眼泪,并用我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不知道。我问她原因时,她就是不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乘着时间还早,我决定去孙美丽家做一次家访,并看看她家的实际情况。
骑上自行车来到大葛布,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比较容易地找到了孙美丽的家。大门是两扇破旧的木门,没有门楼。孙美丽不在家,给我开门的是她爷爷。进屋后我仔细打量着她的爷爷,上衣是白色的汗衫,但是有点旧,脚上是轮胎外皮定的凉鞋,但看上去有70多了。我一问老人家高龄,原来才六十岁多点。家就是三间低低的瓦房,看样子有年头了。屋里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谈话中我得知,孙美丽的爸爸精神有问题,控制不住自己;妈妈在今年夏天就死了;姑姑远嫁山东,偶尔来几次,美丽只有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小美丽还是从小就买来的,那时她爸爸人还是正常的。美丽从小就缺衣少穿,很多时候都穿邻居给的旧衣服;喝的都是糊涂稀饭,吃的大多是自家种的青菜萝卜。怪不得美丽这么瘦小呢,在五年级的学生中她是最矮的。我很震惊,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孙美丽的学习成绩依然是很好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她硬是没有向我透漏一点,多么坚强的女孩啊!我只是知道她的家很穷,可是我没有想到是这样的,关键是我教过她三年级。当时心里那种感受真是难以言表。
过了几天,学校催要书本费,我也没有向她要,就先垫上了(也就几十块钱)。我觉得我们班主任,特别是农村班主任应当真正的去家访,把家访做到实处,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无论对于学生身心发展还是班级管理都是有好处的。班主任应当从实际去关心这些家庭遭遇变故,有实际生活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老师对他们的的关爱!
2010,年我的教育故事
题目:我把家访做到实处
作者:王兵
作者简介:王兵,男,32岁,赣榆县塔山镇第二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担任五年级(1)班班主任和本部教导主任。曾经获得赣榆县优秀班主任和赣榆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在省、市、县级评比中获奖。
第四篇:我的教育故事
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如果学生的心上了锁,那么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教师付出真诚的关怀和发自内心的师爱,才能把自己变成钥匙,架设起一座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深入学生的心中去了解他们。
开学初因学校安排我带四年级班主任,作为一名代课教师,更觉责任之重,由衷的希望自己能够在带班期间把工作做好,让学生的学习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刚接班的时候一心想把班级管好,尽其所能在最短的时间多了解学生,不忽略每一位学生。
第一天一个小女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苏新宁长长的辫子从耳朵两边垂下来,大大的眼睛总是流露出无助,做什么都是轻轻地,怯怯的,每当与老师四目相对时总会低下头转移视线,每次提问她总是显得局促和紧张,从不举手,可是叫她站起来,除了声音小点之外,回答很好,每次到我这里面判数学题他总是用手拍着胸口,生怕出现错题,起初感觉她就是是比较文静,胆子小,不自信。可是后来读了他的文章让我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是三八节的第二天,学校要征文,他在作文中这样写到,妈妈离开我已经五年了,以前他和爸爸吵架被爸爸打走,后来接回来不久又会被打走,这次他已经五年没有回来了,每天晚上我一个人睡在自己的屋子里,过着噩梦般的生活„„读到这里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也在心里暗暗想,一定要帮助他找到自信,给她一份快乐。
所以我就经常在课上提问她,多表扬她,在日记中和他交流,让他做个坚强快乐的小女孩。微笑是人类最美丽、最友善的语言,每次见到他都会把心中对她的那份期待化作微笑送给他,渐渐的我发现她,脸上有了笑意,或许,正是我的眼神中流动着鼓励和肯定,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他们自卑和沮丧的心,他们就是从我的眼神中得到了的信心和力量,他开始变得活泼了很多。而且有时会想别的同学一样凑到我身边主动和我说上一两句。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甘露,爱是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创造激情,让所有学生都抬头走路,以此造就学生完美的个性特征.学生的自尊自信、求知欲望和创作灵感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几种特殊的“爱”。
第五篇:我的教育故事
我的教育故事
——我带城区班级
赣州市章贡区厚德路小学
在农村呆了近二十年的我,思想上、工作热情上都似乎略显颓废。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可以进入课堂。每当我到城区学校听课时,看到市区教师“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着实羡慕。于是,去年,我要求调动,也教教城里的孩子。
进城后,以为城里孩子好教的想法很快被粉碎。开学那段时间,毫不夸张地说,真让我寝食难安。班上六十多号孩子,七嘴八舌地压根没把我这个老师放在眼里,这种情况让即便教育经验丰富的我也有点手足无措。刚到新班级,对学生不熟悉,发脾气也没人理会,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怎么办?
我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通过制度化管理和大力奖赏来提升班级正气。首先我采用的是制度的约束,出台了《班级公约》、《班干部工作条例》等条约。此外还设立了奖惩制度,如:发言极积的评“智慧星”、上课守纪的评“纪律星”、学习刻苦的评“学习星”、作业整齐的评“整洁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班干部设“优秀班干部”和“称职班干部”的荣誉称号。一个月下来,效果也还不错,上课讲闲话的明显少了,发言的同学也多了。同学们的学习氛围更浓厚了。
我的第二个方法是——和孩子们交朋友。“用心去换取每一位孩子对我的信任。”课间,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跳绳、踢毽子、做游戏。课堂上结束完新课程我也会和孩子们说说笑话,说一些风趣的事情让孩子们放松一下心情。慢慢地孩子们开始喜欢我的课堂了。课后,我也不会忘记和孩子们聊聊家常,让孩子在老师面前敞开心扉。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歧视孩子。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中的一些可能学习成绩有些差强人意,但他可能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是班上的小雷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你对他们付出爱心,那么他们定会喜欢你、爱你,把你当成朋友。“老师就像妈妈。”我把这句话当作我的座右铭。
和家长交朋友,是我的另一种方法,学校教育离不了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在工作中我充分和家长沟通来交流管理经验。如:通过校讯通和打电话的方式和家长交流工作上的策略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交往多了,时常有家长在电话里跟我说:“我的孩子能遇到你这么负责的老师真是他的荣幸。”有时我还会征集家长们的意见,让每一位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家长们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并全力支持我的工作。这样,有时学校有些工作,家长们也乐意积极协助。如:本学期学校举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谢雨含同学的家长就为我班编排了一台精彩的舞蹈。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配合,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一件事。古人云:“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好口碑。”家长的支持成为了我工作中的动力,也激励着我今后更加乐观积极地对待工作。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的确,教育从本质上讲,正是老师、学生、家长三者间的平等交流和心灵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