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工作室 创建方案
3月17日,山水大酒店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对在争当“服务明星”和“五小”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一批业务素质好、服务意识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去年,山水大酒店开展了“迎接世博盛会,争当服务明星”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创新增效活动。要求在坚持四星标准的同时,员工针对本职岗位工作中技术改造、工艺创新、流程再造、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动脑筋、大胆实践,解决生产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酒店经营发展。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活动,大大推动了员工苦练技能、积极开动脑筋为生产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的热情。到目前为止,共收到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74条,有些建议已经被采纳,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了搭建一个优质服务创新平台,把有专业特长和创新热情的员工组织起来,针对优质服务的重点、难点、热点和关键点,创新优质服务的理念、举措和文化,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为进一步提高电力疗养院优质服务水平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2013年年初,电力疗养院院工会与以客务部为主体的经营部门一道开展“优质服务/金钥匙/服务明星”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作室成立半年多来,不论是重大会议接待、系统内疗休养人员,还是普通宾客对我院优质服务满意率有明显提升,半年多来,共收获各类感谢信件六十余封。
为更好地支持优质服务创新工作,我院成立了跨部门、跨专业,合作性、开放性强的创新工作团队,设立了创新专项经费,为创新团队提供固定工作场所,添置相关设施设备。同时,加大对创新团队和创新成果的激励力度,定期交流发布创新成果,组织专题培训和学习调研,鼓励优质服务创新工作室出成果、出人才、出亮点。
“优质服务/金钥匙/服务明星”优质服务创新工作室的工作思路是,看到、想到、做到、说到。看到,即发现问题,发现优质服务的先进理论、行业内外优质服务的先进经验、广大客户的服务需求、自身服务工作的短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想到,即思考方法,工作室成员在每月最后一个周五的下午,开展研讨,分析问题,研究解决方法,制定工作计划。做到,即付诸行动,按计划实施,将创意付诸实践,形成创新成果。说到,即总结提升,归纳总结创新实践中的经验,形成经验性或理论性文章,在疗养院内外进行交流学习,扩大我院优质服务的影响力。
1.推行首问负责制 1.“三要、五心”
三要:接待用户要做到文明礼貌,纠正用户违章要态度和蔼,处理问题要做到实事求是
五心:接待用户要有热心,解答问题时要有耐心,接到用户提出意见是要有诚心,对待工作要细心,为用户提供的各项服务要贴心。2.“三个统一”:统一着装、统一工号牌、统一服务用语
“五个一样”:对陌生人、熟人一样服务,工作忙、闲一样热心,大人、小孩一样和蔼,上级检查、不检查一样主动,领导在与不在一样认真。
“首席技师讲授法”“核心技术讨论法”“典型案例示范法”“模拟仿真训练法”“岗位实地培训法”
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广大员工产生了四个飞跃。一是争当勤奋学习的知识型员工,当好企业的领跑者;二是争当艰苦创业的奋斗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排头兵;三是争当勇于创新的智能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时尚者;四是争当敬业奉献的事业型员工,成为企业的顶梁柱
“课题不求大但求实,推进不求快但求严,全员参与力求带动,落实精细力求效能,成果转换力求实际”
优质服务工作室创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我院“争排头、创一流”的发展目标,以“金钥匙创新工作室”创建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员工在深化“四星级”优质服务创新活动中的示范作用,为员工群众开展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技术革新等创新活动搭建新的平台 创建“金钥匙/服务明星”创新工作室,旨在搭建疗养院优秀基层员工创新平台,发挥服务明星先进引领带动效应,围绕企业发展,优质服务创新和职工素质提升,通过激发服务明星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活力,打造具有疗养院特色的创新品牌,带动广大员工为疗养院发展献计献策和岗位建功成才的热情,为全面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提供智力支持,推动疗养院又好又快发展。
二、活动目标
通过金钥匙/服务明星创新工作室活动,打造一支具有先进性、引领性、实干性和创新活力的服务明星工作团队,推出一系列以金钥匙/服务明星命名的优秀创新项目、先进操作流程和优质服务承诺。
三、金钥匙/服务明星创新工作室的主要任务
金钥匙/服务明星创新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宣传优质服务相关知识,立足岗位围绕提升优质服务及班组建设上的重点难点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技能竞赛、流程革新、安全生产、专题合理化建议、“五小”活动(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同时,发挥服务明星、主管、领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员工在深化“四星级”优质服务创新活动中的示范作用,为员工群众开展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技术革新等创新活动搭建新的平台。
具体工作任务:
1.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管理创新、流程创新、业务创新、难点攻关等活动; 2.努力解决在生产、管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技术改进、流程再造、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难题;
3.积极协助院部开展技术交流和业务培训,为企业培养一批爱岗敬业、精通业务、优质服务意识高、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四、主要工作措施
1.工作室以客务部为单位成立,命名为“金钥匙/服务明星工作室”。
2.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定出工作室发展规划,明确今后发展的目标和步骤。
3.加强各部门的交流,定期开展业务研讨活动,针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技术讨论、交流活动。
4.打造QQ、微信圈等信息网络平台。通过网络传播和在线互动,有效的使工作室成为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的生成站。
5.工作室自主进行业务改进实践。
五、工作方式
1、独立研究工作与团队合作相结合;
2、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技术革新与管理模式改进相结合;
4、集中交流与网络交流相结合。
六、具体工作规划
第一阶段(2013年8月――2013年8月)组建工作室,并命名挂牌,学习提高阶段;
第二阶段(2013年9月――2014年9月)工作室研究、培训、活动阶段;
第三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总结评价、初步成果展示阶段。
六、工作室设置、要求和条件
一、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人员构成和基本条件
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人员构成:
金钥匙/服务明星创新工作室由部门一批业务素质好、服务意识强、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的员工组成。围绕本部门日常工作管理、优质服务提升、员工技能培训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改造、流程再造、管理创新的团队。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基本条件:
1、以一名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首席技师)的名字命名并挂牌;
2、具有用于开展创新活动的固定活动场所和必要的技术设备设施;
3、制定完善的管理和工作制度、发展计划和年度工作目标;
4、有一定的工作经费,保障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
5、每年至少完成1项创新成果。
(一)工作室设主持人一名。
1.主持人负责制定工作室总体方案,包括提出问题、培训课程、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等。
2.主持人负责进行工作室日常工作的安排、布置、协调和活动的记录归档等工作。
3.主要承担班组建设基础管理、设备运行维护、智能电网建设等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以及工作室网页的建立及维护工作等。
(二)自动化班组长工作室具体要求及条件如下:
1、团队中有一名或几名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员工作为核心,以能够组成攻关型团队为目标;
2、工作室应有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
3.有一定的活动经费,保障各项生产管理技术、成果创新、学习交流等活动的正常开展。
4.工作室每年至少有1项成果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可或认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篇:创新工作室创建目录
创新工作室创建目录
1、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及创新工作办公室(小组);工作职责清晰、明确
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创新工作室
包含一级、二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等人员明确职责
2、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创新工作室岗位职责明确具体。
编写管理制度
3、创新工作室活动制度和管理办法。
活动制度
3、建立与本专业工作相关的创新工作室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创新工作流程
4、建立完善的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机制
5、创新课题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落实,有效果
科技计划
6、职工创新工作室应有独立的活动场所,职工创新工作室配备必要的办公桌椅、文件柜、有关专业技术书籍、培训资料、电脑、打印机、展示台灯设施设备
装潢五楼创新工作室
7、近三年完成的创新课题
近年科技项目、QC活动成果收集并制作展台、展版
8、本完成的创新课题
今年科技计划
9、建立未来1-2年创新课题工作规划
明年科技计划
第三篇: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创建方案 3
淄矿集团东华水泥公司
孙德文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创建方案
为充分发挥金牌工人在推进公司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创新人才,根据淄博市总工会关于开展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要求,为规范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和管理,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孙德文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人员构成
孙德文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由淄博市2011年“十大金牌工人”之一的孙德文任负责人,并以其名字命名。组成人员主要为公司生产部门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除孙德文外,其他成员由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创建领导小组负责,根据工作室工作需要,每两年调整一次。
二、孙德文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基本条件
1、负责人:孙德文,淄博市2011年“十大金牌工人”;
2、团队组成:工作室现有成员13人,分别为: 孙德文:49岁,高中,淄博市2011年“十大金牌工人” 孙槟:31岁,大专,助工; 张兵:31岁,本科,工程师; 陈荣:24岁,专科;
郭森:41岁,技校,机修钳工一级;
陈贻文:45岁,技校,首席技师,高级钳工一级;
蔡功普:45岁,中专,钳工二级 蒲辉:30岁,中专,殷刚:31岁,技校
赵崇民:38岁,高中,电气焊二级 郭碧君:35岁,本科,工程师 单世坤:33岁,本科,工程师 赵鹏:31岁,本科,助工
3、攻关项目:
2013年攻关项目或创新课题为:
预热器自动防堵塞清扫装置的研制应用 循环风机节能降耗的研究与运用 2014年攻关项目或创新课题为:
新型燃烧器在5000t/d熟料生产线研发与应用
4、创新成果:每年至少有1-2项成果通过淄矿集团公司或上级单位成果鉴定;
5、工作室配置:工作室在公司培训楼二楼,面积25平方米;配有会议桌椅1套、办公桌椅2套,微机2台,文件柜4套,并配有饮水机、柜子、挂表、打印机、电话机等必要办公用具。
6、工作室经费:每年不低于1万元。
7、其他事项。创新工作室接受公司工会和公司生产部领导,并由公司技术部负责技术指导。
三、孙德文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主要任务
1、推广先进技术。密切关注行业内先进技术,负责公司新设备、新工艺应用准备及技术落地和培训工作。
2、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参与公司或部门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并参与授课。针对公司生产需要,坚持以课题形式组织专项技能培训,以师带徒等形式开展一对一技能培训。
3、开展课题攻关。根据生产需要,围绕设备稳定运行、节水、节电等内容,确定课题,开展技术攻关。
4、组织技术交流。借助工作室平台,以活动日形式,组织技术交流或研讨等活动。
四、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创建标准
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是金牌工人学习、工作的重要场所,创建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应达到以下要求:
1.标志明显。门口悬挂“金牌员工创新工作室”字样牌匾。
2.设施齐全。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有专门办公室;常用技术资料、专业工具及办公用品配备齐全。
3.团队精干。工作室成员必须有较高技术水平,一般由公司及上级技术比武获奖人员、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
4.制度完善。学习研究、技术攻关及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并每两年更新一次。
5.经费保障。公司设有专项经费用于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完善和创新活动开展,不得挪用。
6.台帐详实。工作室应有专门活动开展台帐,安排专人,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记录。所有记录必须有活动负责人和工作室负责人孙德文签字确认。
7.工作效果。工作室实行工作汇报制度。每年年终,由工作室负责人根据工作完成情况,撰写工作汇报。工作汇报分别报公司工会和公司生产部。每季度,由公司工会牵头,组织对创新工作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五、加强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的组织领导
公司成立孙德文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创建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王勇,党委书记、工会主席袁霖辉任组长,由公司副总经理邓强、党群工作部部长刘绪荣、技术部部长马昌盛、生产部副部长任思国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刘绪荣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整个创建工作协调;由任思国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创建工作具体落实。
领导小组要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创新工作室建设情况报告,并对创新工作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协助解决工作中困难,提升创新工作室工作能力。
二〇一三年四月八日
东华水泥公司
孙德文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
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是推动公司技术创新、开展技术攻关的场所。为保证创新工作室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特制订如下制度:
1、工作室成员实行选拔制,每两年选拔调整一次。
2、工作室接受公司工会和所在单位双重领导。
3、工作室成员要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团队声誉及利益。
4、工作室每年年初制定一次工作计划,报公司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创建领导小组审核后,按计划认真实施。
5、创新团队成员工作要有较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主动围绕公司生产需要开展创新工作。
6、工作室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必须认真做好活动记录。对于各种技术资料,必须按要求认真归档。
7、工作室活动经费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确保用于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方面。
二〇一三年四月
第四篇:调控中心团队创新工作室创建方案
调控中心团队创新工作室创建方案
一、创新活动开展情况
调控中心以创新团队为载体,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协作、技术发明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实现创新工作新突破。
(一)认真抓好提质覆面,创新队伍不断壮大
为促进创新创效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调控中心按照四个基本要求:一是“高”,起点高、标准高;二是“实”,内容实、措施实;三是“亮”,“有特色、有新意;四是“沉”,到车间、到班组。积极打造以高技能技术人才命名的“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发挥人才模范带头作用,围绕技术问题进行攻关、革新,最大限度地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培养专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
每年根据新进人员情况,不断扩大“创新团队”的覆盖面,使队伍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把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有胆识、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汇集在一起,为调控中心培养和造就了更多的“一线创新人才”,推动了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创新团队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助推器”,成为激励职工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挑战自我的“加油站”。
(二)不断规范运行机制,创新活动逐步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创新团队建设,调控中心安排了固定活动场
所,配备了必要设施,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作制度、活动制度和管理办法;专人牵头负责创新工作团队,辅以一名或几名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核心,每个团队成员不低于5人,明确创新团队主要任务是结合电网运行,引导和带领广大职工实施技术改进、技术难题攻关、总结典型经验、培养后备技术力量。同时,要求创新团队围绕创新立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逐步建立周例会交流、半年项目推进会、总结会等,力求运作不断规范化,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研究讨论常态化。
调控中心把创新团队作为单位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和职工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予以重点培育和支持,结合电网运行的实际要求,每年确定三个以上的创新项目,对创新团队活动进行明确和要求,同时在创新实践的经费、设备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并定期对活动进行检查指导。
(三)积极开展创新实践,创新作用日益凸显
调控中心把创新团队与技术革新、技能比武、合理化建议、QC小组等活动有机结合,努力在技术竞赛、素质提升、科技创新的火热实践中,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实践,《创建以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县级调度集控管理新模式》获得山东省优秀创新成果;《智能调度与综合防误工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获集团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基于人工干预的地方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技术》在集团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会上进行展示;《提高电网短期负荷
预测准确率》获集团公司QC成果二等奖、公司QC成果一等奖;《提高调控中心上岗人员培训效率》获公司QC成果二等奖。《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优化重构软件》顺利通过集团公司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智能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和基于EMS的电网智能化故障诊断与实时定位系统》项目进展顺利,部分模块的投入运行,使遥控操作准确率达到100%,效率提升了80%,事故判断与决策提升了90%。创新采用通讯管理终端(MOXA)自采模式,将县公司23座110kV变电站信息接入地调,110kV以上站在地调实现全监控,规范变电站接入信息、优化信号分类,使监控效率提高了30%。
二、创新工作室的建立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创新争优的积极性,激发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调控中心在前期创新团队成立的基础上,决定建立调控中心创新工作室,组织开展各项创新活动。
(一)组织机构
为确保创新工作室各项活动顺利开展,成立以调控中心党政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调控中心科技创新工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小组,监督和推进活动的有序进行。
1、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工作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督促落实创新工作室各项工作部署,及时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并进行指导、协调。活动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活动方案,推进活动有序进行,确保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二)活动场所 调控中心一楼102室。
(三)活动经费
创新工作室成立后,调控中心将为工作室筹措提供活动经费,以保障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创新工作室的总体目标
通过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实现员工的四个飞跃。一是争当勤奋学习的知识型员工,当好专业的领跑者;二是争当艰苦创业的奋斗型员工,成为专业的排头兵;三是争当勇于创新的智能型员工,成为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四是争当敬业奉献的事业型员工,成为专业的顶梁柱。
(一)职工创新创效的“发动机”
调控中心成立的创新工作室是以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有一定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高技能技术人才作为负责人,同时凝聚各级技术专家的力量,带领职工围绕生产、运行
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管理创新,实现全员创新共同进步。通过创新工作室工作团队互动形成“智慧倍增效应”,提升整体创新实力,进而推动创新、创效、出成果。
(二)弘扬劳模精神的“宣传台”
创新工作室不仅是凝聚职工创新活力的新载体,也是弘扬和宣传劳模精神的新平台。成立的创新工作室具备“四有、四上墙”的基本条件,即有牌子、有场地、有团队、有制度,工作室基本情况、工作制度、培训计划、创新成果等四个内容上墙。
调控中心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充分发挥劳模的引领作用和品牌效应,为劳模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贡献智慧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激励劳模再立新功,争当更高级别的劳模的同时,也以劳模的示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职工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投身到创新工作中来,把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宣传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的一大品牌亮点。
(三)职工成长进步的“加油站”
调控中心创新工作室非常重视工作室成员的培训学习,根据岗位特点,针对性开展培训,选派工作室有经验的技术骨干上杆讲解,让工作室成员实际操作,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班组成员的操作技能,促进员工快速成长成才。
调控中心把创新工作室建成是学习、创新、培训的基地,充分发挥工作室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名师带高徒等活动,推动和带领职工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行家里手,使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培育先进和人才的沃土,职工成长进步的加油站。
四、创新工作室的工作制度
1.创新工作室成员由员工自愿报名和核心人员推荐,并经考核选拔产生。统一在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2.活动场所、设备和经费由创新工作室策划、提出,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确定并给与支持。
3.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负责考察交流等活动的组织,负责项目立项决策、推荐等工作。
4.创新工作室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工作计划、日常的组织管理、项目跟踪等,负责创新工作的安排、分解、实施、总结工作。
5.不定期召开专业会,由创新工作室工作小组负责人主持,有关专业人员参加,针对“QC”成果、科技攻关、管理创新、专业技术、教育培训等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推介。
6.课题小组可根据课题进行情况随时召开项目专题会议,由专题项目负责人主持,项目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对专题项目课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思路、方案、方法;对专题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充实、完善。
7.成员申请加入或退出工作室,需经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对不能认真负责完成工作室布置的各项活动的成员,由工作小组负责人及时上报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经审定后做出调
整,同时根据需要及时增补人员。
8.创新工作室各小组的创新项目成果获得公司或者更高一级的奖励,调控中心予以同等的标准进行奖励。对创新工作室各小组表现突出的优秀成员,领导小组负责人可向公司推荐参与的评先争优活动。
五、创新工作室的工作计划
(一)完善基础设施,搭建创新平台
投入专项资金,完善硬件基础设施。在调控中心大楼内设立创新工作室,专供工作室成员研讨攻关课题,进行项目解剖和分析。配备电脑、会议桌等设备,并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项目立项表、项目进度表、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等上墙公示,督促项目进度,接受监督考核。
(二)纳入工作体系,建立运行机制
1.明确创建目标,科学规划创建工作。及时传达工会有关开展创建“创新工作室”活动的文件精神,并结合单位实际,从指导思想、方式方法、组织机构、实施计划、激励措施、活动要求等几个方面作全面的安排部署,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活动意义和作用,增强职工积极参与此项活动的主动性。
2.形成工作制度,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为确保攻关项目按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建立健全项目进度管理办法,实施过程考核,严格项目管理。分类立项,每个项目均明确项目负责人、项目小
组成员和项目时间节点要求。跟进项目进展,对项目进度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评审并记录、督促和指导,确保项目不亮红灯。
(三)调动创新热情,激励措施到位
调控中心对创新工作室高度重视和支持,将创新工作室的硬件投入、项目创新投入和项目表彰投入全部纳入中心管理。建立以业绩和指标为导向的考评机制,制定调控中心创新工作考核办法,形成量化奖惩机制,把奖惩落实到岗位职责和业绩贡献中。
附件:调控中心创新工作室2013年创新项目一览表
2013年3月7日
第五篇:关于深入创建“创新工作室”的思考
搭建职工释放创新潜能激情创业的舞台 关于深入创建“创新工作室”的思考
“十一五”以来,水钢在积极实现“跨三进五”战略目标进程中,面临着克难攻坚降本增效的严峻考验,时艰面前,工会组织如何立足当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为职工搭建成长成才的空间和平台,是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重大课题。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以下简称水钢工会)通过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深化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在发挥劳模和技术领军人物作用,引导团队充分释放创新潜能,积极实现“着力打造创新团队,帮助职工健康成长”目标中,做出有益的探索,本文结合实际做以下思考。
一、坚持宗旨,知情晓义,树立理念
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既是打造高素质职工技能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工会为有一技之长的职工团队搭建的展示创新创造风采的平台,让职工团队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潜能,不断提升在线创新创造能力,攻克解决生产瓶颈和技术难题,为水钢的发展注入职工不竭的创新原动力。
(一)认清创建性质,坚持目标宗旨。职工“创新工作室”是水钢工会深入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调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积极性,提高职工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在“十二五”规划实践中,建功立业的长效制度。它以在技术技能等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劳动模范、技术技能领军人物为负责人,组成专业团队开展工作。其主要任务。
技术创新成果大量涌现,获得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1项,贵州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5项,职工有15项创新项目荣获贵州省100项“金点子”奖,5项得到六盘水市总工会表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水钢工会紧紧抓住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契机,发挥多年来的基础优势,在把群众性创新活动引向深入的同时,确立了新的工作理念:第一,以企业克难攻坚目标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提升效益为中心搭建平台。第二,从实际出发,突出创新、创先、创优,组织难题会诊,突破生产瓶颈,解决技术难题。第三,职工是创新主体,用参与广度、力度、深度衡量创建成效。
二、更新观念,突出特点,激发动力
水钢工会在实践中,坚持转变观念,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发挥工会组织作用,营造了创新良好氛围。
(一)注重四个转化,激发内在动力。注重“四个转化”即:从“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化;从专家创新向专家与职工结合创新转化;从分散创新向协同创新转化;从纵向创新向纵横全方位创新转化。水钢工会不断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将创新创效作为对职工表彰奖励、晋职晋升、培训深造的重要依据,对有重大贡献的职工给予重奖。让职工创新意向受到尊重、举措得到支持、成果充分肯定,带动更多职工参与创新活动。
(二)突出三个特点,遵循创新规律。工作中注重突出 “关键性、引领性、广泛性”等三个特点来开展工作。关键性是指解决在线生产中的重点、难点的项目,充分凸显项目在企业克难攻坚中生产主流程工艺技术瓶颈、设备消缺、安全生产等方面能够解决问题、提高效益。引领性是指以劳模、技术领军人命名,在完成项目同时发挥引领作用,使职工“创新工作室”成为培养和聚集优秀人才的高地。广泛性是指职工为创新主体,既需要一部分高技能人才提升理论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也需要一线职工参与,提高职工自主创新能力,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水钢工会鼓励职工“创新工作室”敢于跨班组、跨车间、跨厂际吸收同类型、同兴趣 的成员,组成攻关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交流等协作活动,让善于创新、敢于创新、激情创新的职工有创新舞台,有迸发创新智慧、释放创新能量、展现创新成果的平台,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公司扭亏增效工作中充分展示职工创新的风采。
(三)处理好两个关系,创造和谐环境。水钢工会以经济技术创新为主线,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与创新工作室的关系。“职工创新工作室”是深化“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新生事物,是时代的产物,是创新工程的重要亮点。实践中,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继续与提合理化建议、争当“工人先锋号”、“五小”(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活动有机结合。第二,行政生产经营指挥系统和工会组织的关系。水钢工会与行政有关部门及时沟通共同研究职工“创新工作室”技术创新成果,各级行政对工会的这种“双赢”、“双满意”的举措大力支持,工会既不是替代企业科技攻关创新,也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这样的有机融合以及建立工会、行政“双协调”的方法,得到多方支持,有效激发了企业职工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三、完善体制,创新机制,重在成效
实践中,水钢工会通过对“职工创新工作室”组织创建、引导跟踪、检查激励,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工作体制与机制,发挥了工会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创造出一批职工创新成果。
(一)建立健全体制,完善工作格局。通过创建实践,逐步建立健全工作体制和格局,上下形成了“党委高度重视,行政鼎力支持,工会组织推进,职能部门配合,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与格局。创建推进过程中,有了党委重视,行政支持,有了各级工会组织的精心组织,有了各司其责的技术中心、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宣传等有关职能部门配合,有了尽心尽力的技术领军人物高度负责,有了热情高涨的职工参与,有了奋力拼搏、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水钢“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业已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方兴未艾的景象。目前,水钢两级单位已先后命名24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其中“杨延创新工作室”、“王庆文创新工作室”获首钢总公司命名,“血液创新工作室”受到首钢总公司表彰。
(二)创新工作机制,提高运行质量。水钢工会为达到创建目标,注重过程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建立了以下机制:一是合力推进机制。在每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命名启动仪式上,相关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参加,单位工会主席做动员和宣布启动,行政做重要讲话,鼓励广大职工并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同时在“职工创新工作室”运作过程中,联合有关部门下到基层共同听取汇报,并协助解决职工“创新工作室”遇到的问题。二是日常管理机制。目前24个职工“创新工作室”都建有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包括攻关立项、达成目标、时间进度等。三是物质保障机制。水钢工会在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初期,每个职工“创新工作室”给予一定启动资金。各单位在党政工合力支持下,为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场地、人、财、物等方面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激励导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