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申报材料[定稿]

时间:2019-05-13 13:4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申报材料[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申报材料[定稿]》。

第一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申报材料[定稿]

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申报材料

发文单位:大杨镇党委

信息类型:本站原创

点击数:945

中共大杨镇党委

庐阳区大杨镇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庐阳区大杨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北大门,是合肥地区重要的生态廊道,四里河路、206国道和北二环路穿镇而过,东托大房郢水库,西依董铺水库,形成了“三路夹一镇、一镇托两水”的独特地理优势。

全镇辖五个行政村、八个社居委,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总人口近4万人,是安徽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依托城市化建设,创建文明村镇”的发展思路,实施“三大战略”,加快“四带四园”建设,2007年,实现固定资金资产投资30亿,财政收入5400万,农民人均收入7032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杨镇加大了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入,经常、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创建文明村镇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荣获市农村改厕工作先进乡镇、市卫生先进单位、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计划生育先进乡镇、市学习型城市工作先进集体、省造林绿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的基础上,近两年来又获得市“五个好”乡镇党委、市防激化工作先进集体、市无邪教乡镇、市双拥先进乡镇、市物价服务新农村建设优秀乡镇、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省创建文明乡镇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大杨正逐步建成一个“基础设施配套、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优美舒适、人民生活宽裕”的现代文明乡镇。

一、主要成效

——创建活动扎实有效。

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将文明村居建设向广度深度扩展,逐步形成村居教育形象化、村居服务网络化、村居文化常态化、村居管理规范化。全镇涌现出绿色村居水库村、服务型村居十张村、学习型社区龙王社居等村居活动服务中心。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或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如十张村,建成集文化娱乐、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等为一体的面积达2100㎡样板村活动场所。对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区位优势相对较好的如龙王、大杨等村居,建成面积在1000㎡以上的特色党组织活动阵地,重点搞好群众学习教育、全程代理服务、农业科技培训等功能建设。

抓住机遇,综合治理,改善了全镇的内外环境。2005年,我镇以合肥市开展的大拆违为契机,特别是向龙王、五里拐境内的杨郢、新大郢等地影响投资环境,产生“脏、乱、差”的违法建设发起了攻坚战,仅8月6日一天就拆除了隔夜楼近5万平方米,倡导了社会正气。由于领导有力、宣传深入、措施有效,2005年全镇共拆除违法建设39.7万平方米。有4个社居委被评为市无违建社区,12个单位被评为市无违建文明单位,拆违后新增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

按照与城市创建接轨的要求,结合合肥市“三创”工作,狠抓了市容创建工作10件大事:攻克创建重难点,整治合淮路和省水产学校周边拆违创建任务,投入15万元搬迁了水库上游两处养殖污染源;依法取缔了四里河路等沿路24处经营亭棚摊点;建立道路保洁二级督查制度,实行“一牵三个一”管理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全镇市容管理水平的提升;集中整治大房郢水库移民区,打造开放式小区新靓点,效果明显;采取夜间巡逻和举报重奖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城郊结合部偷倒垃圾难题;继续抓典型,推动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涌现出大杨镇的典型路段、典型小区和典型环卫工人;完成大杨垃圾中转站兴建工程;加强环卫体制改革,大杨清扫队管理得到发展,优化环卫保洁队伍结构;建立路段长管理网络体系,规范市容管理制度;投入40余万元为紫桐新村小区添置环卫设备,配备4辆垃圾清运车辆,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整体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全国文明村镇先进村镇创建工作。

——社会服务优质规范。

为方便群众办事,镇党委根据机构改革精神成立为民服务代理中心,把凡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尽可能列入代理服务范围。内容涉及民政、计生、土地、建设、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同时还把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科技信息等列为咨询服务项目。在各村居也通过设立政策宣传栏、村务公开栏、党务公开栏等形式,使群众能够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了解到党在农村的基本方针政策、工作开展情况等内容;村委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计生服务点、妇联、民兵、共青年等机构,建立全程代理点,聘用专兼职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使组织活动场所成为为民解忧的代理中心,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中心,化解基层矛盾的信访中心,咨询党的农村政策的宣传中心。

——科教文卫稳步发展。

充分利用社区活动场所资源,开展科普宣传、卫生服务;利用重大节日或农闲时间,开展“三下乡”志愿者服务、邀请民间文艺队进行文艺表演,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促进村级文化活动健康发展,使组织活动场所成为群众的文化活动中心。组建了吴郢腰鼓队、五里拐夕阳红晨练队、水库村龙舟队,整合岗西村舞狮队,并多次代表大杨镇参加市、区各项演出活动,在农闲时间自娱自乐;引领了群众崇尚健康向上的娱乐生活。2007年大杨镇被命名为合肥市群众文化示范镇,岗西村被授予省农家书屋示范点。大杨镇先后被授予安徽省杜鹃花工程“优秀示范点”、安徽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王墩、照山社居委获得了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晨晚练点”。

计生工作点、面结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行“一岗双责”制,动员全体机关干部积极参与。每年召开表彰会议,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开创了计生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连续3年获得了市计生工作先进乡镇称号。

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投资1100多万元新建五里拐、跃进、十张、新农四所小学教学楼,改造学校危房2400平方米,全部无偿上划到区教育部门。2008年配套投入230万元支持教育部门建好岗西小学教学楼房,改善了偏远学校办学条件。

——社会治安秩序安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投入30多万元建成主要路段和重要节点的治安防控系统,开展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摸排部级逃犯2人,消除了一起重大治安隐患。积极创建“无邪教村居”,争创“平安乡镇”,迎接了中央、省市政法部门领导的督查指导,获得高度好评。及时组织“物权法”等普法知识教育讲座,安置帮教改好率达100%,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扎实开展,矫正对象无一例重新犯罪。通过组织培训、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及时做好烟花爆竹、重点行业、食品安全等专项工作检查。严格实行信访责任追究和包保制度,及时排查信访隐患,不回避矛盾,坚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近年社会大局稳定,累计有12个村、居被庐阳区综治委授予“平安社区(村)”称号,多家单位、学校被授予区“平安单位”、“平安校园”,为全镇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人居环境日益优化。

城市化建设彰显特色,通过森林公园安置建设,全镇社居服务中心办公用房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紫桐新村菜市、幼儿园、车库等公益设施齐全,整体提升了社区建设水平。几年来,累计投资近38亿元,全镇建成面积扩大到7.6平方公里,开发建设总面积 200余万平方米,新修道路19万平方米,相继建成集镇中心文化商贸区、产业园区、墨荷园、高科技农业园、移民住宅区、农民别墅区和湖滨花园等小区,陆续建成中心幼儿园及五里拐小学等6所标准化校园,引进建成3所中、高等院校,不断加大镇区水、电、路、灯、通讯、有线电视和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配套齐全,城镇设施逐步完善。143、157、300路公交车穿镇而过,交通便捷,生活舒适。

——基层民主公平公正。

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制度,民主建设规范化。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等重大会议,拓宽村民议事范围,提高村民的自治意识和村务参与度。组织活动场所切实成为了村民的议事中心。如岗西村、十张村在新农村建设、公路修建、改水改厕、水利设施、环境净化、主道亮化等方面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鼓励群众参与,推进了重大事务决策的规范化和民主化。2005年,大杨村荣获全国民主法制村,2007年,合肥市“村务民主管理工作”评比中谢岗、大杨、岗西、水库、十张五个村均被评为市级示范村,大杨镇被评为市级示范镇,全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整体推进。

——农村经济发展壮大。

几年来,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多处泵站、小二型水库修建,硬化渠道、整治支渠。兴修、硬化村组道路50公里。2006年又投入80万元修成柳叶村民组水泥路1500米;支付45万元修通高桥社居委沙石路1600米。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在安农大国家级农业科技园的辐射下,全镇把发展苗木花卉作为农业主导产业,现拥有退耕还林和水涵养林8000亩,苗木花卉基地4000亩。先后获得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市发展林业“先进单位”称号。尤其北片岗西村,至2007年已建成苗木花卉连片基地500余亩,全村苗木发展达到1200余亩,招农引资2000多万元,引进鹤鸣农业生态观光园、万春园林,成立了苗木花卉党支部,走出了一条支部引导、党员带头、农户协作、党群联动、“公司+农户”共同富裕的发展新路,岗西村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双增双带”和产业结构调整特色村。

贯彻落实各项涉农政策。累计投入11万余元,有效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杜绝了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和灾情发生,切实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全面落实禁焚工作,2年来保证了全镇没有发生一例焚烧秸杆现象,连续2年被市政府授予禁焚“先进集体”。

完善了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和再就业指导培训建设体系。以农村人口计生网络为基础,组建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队伍等社区平台建设。建立特困农民社会救助“安全网”体系,实施特困户二次救助。对农村特困农民、五保户等在城镇居民医疗报销后,实行第二次大病医疗救助和福彩救助。建立农民工求助体系和治理欠薪长效机制,实行企业工资支付月报制度、企业欠薪报告制度等措施。落实五保供养政策。根据有关政策,2007年为35名五保户农转非,让他们享受一类低保待遇,年发放资金15.12万元,解决五保51人医药费3万多元。投入10万余元对农村五保户22间房屋和敬老院住房进行了改造,切实解决病残孤寡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二、主要做法

——加快发展,增强实力,为创建工作提供支撑

近年来,大杨镇始终将加快发展作为全镇的第一要务来抓,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农业富民的发展思路,2004年,建设了全省首家乡镇级产业园,通过引进项目,发展工业,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

2007年全镇累计引进企业83家,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财政收入5400万元,经济大发展为大杨镇文明创建和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大力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发动全民参与

广泛开展以“树新风”为主题的创评活动,两年来,共评出“勤劳致富户”、“五好文明家庭”、“文明经营户”300余户。选出“环卫之星”、“巾帼英雄岗”120余人,同时积极组织辖区各村、居和驻镇单位参加市、区开展的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评选活动,目前全镇市级文明单位3家,区级文明单位5家,文明社区4家,引导了群众积极投入创建。

——以人为本,注重教育,提高群众文明素质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不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群众文明素质。

注重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积极在镇、村居干部中大力开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教育活动。尤其是在镇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上,舍得投入,为促进干部提高学历,对所有参加大专学历培训的党员干部予以报销70%学费。通过学习使各级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素质进一步提高,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注重培训教育,提高群众素质。我镇结合“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主题教育,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对我镇西北部地区的农民进行了广泛的经济知识,实用技术,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科协邀请专家授课、办讲座,通过言传身教,使参学群众真正学到一门技术,掌握一项技术。从而得到提高村民整体素质的目的。近两年来,全镇已举办各类培训班56期,培训农民近万人次,很多参加培训的农民已利用学到的知识自主创业。如十张村张远德带领群众发展蘑菇,张淑和带头发展群众养殖豆芽,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取得新成果。2007年,大杨镇被评为市科技示范乡镇。

——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利用学校资源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把学习贯彻《纲要》融入主题实践活动之中,开展了“诚实守信”、“道德新风进万家”、“争当好公民、好建设者、好家庭成员、好学生”活动,推动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各部门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效果突出的道德实践活动,如老龄委评选表彰“十佳敬老模范家庭”、妇联评选“十佳孝敬父母好儿女”、“好邻居”,此外,镇妇联与文明办联合在十张村建立假日托管学校和留守儿童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三个载体,让未成年人以留守儿童在假日里学到知识,增长见识。文明办以提高家庭成员文明素质、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科技素质为重点,以宣传教育为主线,以市民文明学校为载体,广泛宣传精神文明创建的相关知识及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同时开展创建“平安家庭”、“文明家庭”、“五好家庭”评比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了高尚的道德情操,镇共青团组织在全镇团员青年中开展团员意识教育主题活动,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亲临我镇检查指导,并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群众文明素质全面提高,实施大杨“三大战略”理想信念更加坚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行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弘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蔚然成风,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群众性创建活动

以“三项工程”为载体,不断深化创建活动。一是开展“扶贫济困,结对帮扶“工程。2007年,大杨镇党委研究出台了《关于在全镇开展“共创‘双先’帮扶工程”活动的实施意见》,党政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村、一个困难户、一个种养大户、一个党员示范户,村两委成员分别联系一个村民组、一个党小组、一个党员困难户,为他们提供信息、技术、资金上的支持与帮助,通过“双联系、双促进”活动畅通了党群、干群之间交流渠道,提高了党员的发家致富能力,真正成为增强“两风、两情”,服务群众的惠民工程。二是抓好农村“新风工程”。坚持常年组织“三下乡”活动。据统计,两年来,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等下乡活动284批次,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围绕创建文明生态村,开展创建卫生村镇示范村活动,抓好水库村等试点村创建,整治村容村貌;开展“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废除在“民俗日”吃喝宴请、大操大办陋习。三是抓好行业“满意工程”。在各行各业深入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活动,深入推进优质规范服务,文明委与农村信用社联合开展评选“最佳诚信企业、诚信建设先进单位、最佳信用户”系列活动,群众信用意识进一步增强。

——依法治市,建管并重,建设现代文明城镇

我们坚持以科学的规划推进城市化建设,以法制手段、科技手段推进创建管理,强化重点,专项整治,精心打造全国文明村镇。

在城镇管理中,我们将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牛皮癣”、卫生死角、不文明交通行为、食品卫生、公共安全环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问题,开展六项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大杨镇虽然在文明创建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绝对不骄不躁,以此次申报为契机,加大创建力度,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申报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事迹材料

xx村申报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事迹材料近年来,x村 “两委”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文明建设“细胞工程”,形成“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崇尚文明、乐于奉献”的良好村风,使xx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一、发挥核心作用,建设文明新村。在文明创建活动中,xx村始终把村“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常抓不懈。健全完善了党的建设、民主管理、勤政廉政、党员联系户等工作制度,积极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经济、学管理,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组织制度上,充分尊重党员的民主政治权利,实行民主议事和党内监督制度。积极组织党员参与经济建设,参与村务管理;在重大决策上,坚持集体研究,科学决策,规定凡属重大事情、如重大项目投入、村民建房审批、土地征用定价等必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增加办事的透明度。村“两委”班子成员努力当好村民的“领头雁”,勤政为民,不搞特殊化。党员志愿者经常开展保洁、护绿、慈善救助等公益性服务活动,以实干树形象,以勤廉树威信,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村风。

二、壮大村级经济,夯实发展基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建设现代化生态文明小康村这一目标,求新思变,善谋实干,加快发展步伐。一是理清发展思路。经济结构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化,并从工业、农业、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二是

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探索村级企业集团发展模式,先后发展了xx等民营企业。2008年将新建搅拌站、便民超市等规模项目,目前搅拌站已投入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为村级公益事业提供了坚强保障;三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集中建设一批大棚,搞好绿色蔬菜种植等基地建设;四是加强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引导家庭妇女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手套等劳保用品加工,组织村民开展家政服务,完善创业帮扶措施,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健全保障体系,提升生活质量。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村“两委”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每年都尽力为村民办几件实事。每年约投入3.6万元用于6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助; 2007年募集50余万元为本村小学和27户困难家庭免费安装暖气;每年向27名老党员发放特殊贡献奖200元;为全体村民一次性办理了养老保险和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冬季实行全免费供热,每位村民每月可免费享用13度电。近两年,每年向每位村民发放生活资助1000元。村里定期组织村民收看健康讲座,经常邀请有经验的医生进村为村民免费查体,村民随时可以到村文化活动室看书、下象棋、打扑克。每年春节、老人节等重大节日组织群众开展象棋比赛、健身操表演等文体活动,聘请文艺团队进村演出,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完善服务设施,美化生活环境。为给村民提供一个舒适、清洁、美观的环境,按照建设宽裕型生态小康村的要求,先后投资建成了村民别墅楼、村办小学、幼儿园、培训中心、社区餐厅、卫生室、健身广场、图书室、棋牌室、健身房等服务设施。村内所有道路进行硬化建设,道路两侧全部绿化,全面完善保洁责任制,垃圾清运、道路保洁、厕所清洗实行8小时动态管理。大力实施村庄“绿、亮、清”工程,民营工业区、居民生活区、文化教育区布局合理,公用设施配置齐全,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安居环境。

五、常抓道德建设,倡树文明村风。坚持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建设了道德教育“宣传一条街”,推动文明村创建工作不断深化发展。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意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各家各户,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喜闻乐见的活动,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三是抓风气,推进移风易俗。出台了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得赌博酗酒、不得参与迷信活动等规定,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良好风尚。四是抓教育,坚持依法治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

通过 “文明村”创建活动,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今后,我我们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大改革步伐,抢抓发展机遇,努力实现村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新跨越,为xx村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三篇:全国文明村镇先进材料

推进文明建设共创社会和谐

——高山镇争创全国文明村镇先进材料

近年来,高山镇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要求,紧紧围绕“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生活城镇化、就业乡土化”的工作目标,始终坚持“抓党建保稳定,抓经济保发展,抓民生保和谐”的工作思路,突出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工业经济初具规模,支柱产业生机勃发,农村经济春意盎然,小康建设迈开步伐,基础设施日新月异,镇村面貌焕然一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一、基本情况

高山镇位于荥阳市西部,东临上街区,西接巩义市,距郑州市区30公里,310国道、郑洛高速、郑西铁路穿境而过,是全国著名的“阀门之乡”。全镇总面积 61.5平方公里,辖 19 个行政村,113 个自然村,195 个村民组,总人口3.2万人。近年来,高山镇党委、政府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按照全国文明村镇评选标准为目标,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大力抓好三个文明建设,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全面发展。

二、创建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形成强大创建合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从思想、组织、措施、投入等方面确保精神文明各项工作落实,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规划、具体措施,建立健全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落实、群众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舆论引导。认真在全镇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文明创建的目的意义,积极在全镇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了镇村文化设施和文体队伍建设,不断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健全了工作落实机制、强化督查指导机制和调度协调机制,提出了具体、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创建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将创建内容定标准、定部门、定领导、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层层分解。同时,把创建文明村镇工作与一年一度的目标考核紧密结合,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惩,进一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良好局面。

(二)以人为本,强化教育,狠抓思想道德建设

一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远程教育集中学习、发放学习手册、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势不断规范群众的思想道德行为,2011年召开了道德建设模范表彰大会,对全

镇涌现出来的“十大孝子”、“好婆婆”、“好媳妇”和“文明卫生户”进行了表彰;二是抓好移风易俗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科学文明的认识,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礼宾协会等群众组织,依照法律修订村规民约,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省办,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封建迷信;三是抓好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文明言行的规范活动,在全镇倡导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大力倡导学习、开放、创新、超越的新时代精神,有力的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目前,全镇共有省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1个、郑州市级文明村3个,荥阳市文明村4个。

(三)加大投入,创新载体,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投资716万元建成了占地16000余平方米的高品位群众文化广场及综合文化站;投资150万元建成了高山村文化广场,购臵安装了健身器材,建成了灯光球场。同时,加强村级文化大院建设。目前,全镇19个村全部建成了文化大院,其中11个村的文化大院包含有活动室、器材室、会议室、图书室、阅览室、篮球场、健身器材等,每个村利用文化大院坚持每月放映一部公益性电影,建设文化大院工作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2007年许村、石洞两个村的文化大院被命名为河南省示范文化大院。

二是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组建文娱团体,着力挖掘农村传统特色文化精

品。镇党委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个村奖励5000元,鼓励各村建立民间文艺演出队,并利用农闲、节假日自编自导自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受到群众普遍好评。2007年,高山镇成功举办首届春节文艺汇演,之后每逢节假日都组织群众演出。此外,每两年举行一次农民运动会,提高了群众的身体素质。

三是积极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为载体,从完善镇区功能和加大综合环境整治入手,先后投入1272万元对高山镇区的五条道路及竹川至高山迎宾大道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新建了镇派出所、司法所、邮政局办公楼,建成了镇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公益设施,为人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大力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控制污染源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008年高山镇被评为河南省清洁家园行动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镇,2010年被评为国家卫生镇。

四是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四项手术”、独生子女系列保险及有关优惠政策,多年来,全镇人口每年的出生率均控制在6.48‰,低于市下达的10.2‰目标。文教工作方面:在2005年对全镇所有中小学进行资源整合,实施了“合校并点”,最早在荥阳市实现了集中办学,建成了一所寄宿式初中、一所寄宿式小学,并新建了镇中心幼儿园,率先将

学前教育纳入到公办教育范畴。同时,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平安建设,改善了教书育人环境,保障了师生安全。医疗卫生工作方面:投资60万元对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筹措资金新建或改建了高山、竹川等村卫生所;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免低保户、五保户、计生户、军烈属以及70岁以上老党员的参合费。

(四)完善服务,健全机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近年来,我们把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作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建立了镇便民服务大厅,施行科室前移,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咨询服务和困难救助。同时,健全规章制度,增加便民措施,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环境。

二是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全面贯彻落实四议两公开。不断拓展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保障群众依法享有民主权利。同时,积极推动四议两公开在全镇的贯彻落实,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求各村按照村党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程序进行。

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广泛开展以“争创平安高山、平安村、平安企业、平安单位、平安家庭”为主要内容的“五创”活动,全面落实维护社会

治安责任制和领导接访制,2010年建成了集综治、信访、司法、社会法庭为一体的综治服务楼,构建起“大信访、大调处、大综治、大稳定”的良好格局。连年来,全镇经济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未出现群众集体越级上访事件,连续多年被评为平安建设先进乡镇。

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我镇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社会保障,营造了经济建设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年来,我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更加富裕。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29.6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2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70元。在经济建设取得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忘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制定了老龄津贴制度,向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30元-100元的养老补贴;向到镇区购房的群众给予40元-100元的购房补贴;成立了志愿服务组织,建立慈善爱心基金,定期开展送温暖送爱心的走访慰问活动,形成了互助互爱、和睦相处、有难共当、有乐共享的良好社会文明氛围。

第四篇:全省文明村镇全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申报表

附件三

全省文明村镇、全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

申报表

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3、创建工作主要成绩和经验(详细情况另附带2000字以内材料)。

以上表格及材料(用B5纸、正反面)一式3份,并附电子版一份。

第五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情况汇报

清泉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清泉镇委员会 清泉镇人民政府

(2011年6月20日)

按照要求,现将我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清泉镇是山丹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连霍高速公路、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全镇辖15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6.2万人。2010年全镇农业增加值达到6433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10.03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77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31元。2008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

自命名“全国文明村镇”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能人带动、统筹城乡、服务协调、共建和谐”的发展思路,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村镇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创建促发展、促和谐,着力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巩固提高“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水平,努力实现“五 1

个文明”协调发展。

一、深化认识,增强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的使命感 “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是一个乡镇管理能力、综合竞争实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是综合评价乡镇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我们创建全国文明村镇不仅是为了获取一项荣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工作平台,为群众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为此,我们把创建活动作为展示城市形象、推进经济发展、提高文明程度、造福人民群众的载体,坚持以创建促发展、促提高、促文明、促和谐,进一步提升清泉镇的建设水平和整体形象,切实达到开展创建活动的目的。

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创建文明村镇,城镇树起了新的形象,企业增添了新的商机,百姓得到了新的实惠,党委政府增加了新的威信。看清泉的长远发展,我们更加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更加需要经济、社会及人的全面发展,更加需要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和谐发展。在创建的过程中,我们针对创建工作基本指标的10个测评项目,把科学发展观、把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落实到每一项决策,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之中,落实到加快发展的各个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城乡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

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是增强综合竞争力,加快提升综合发展实力的内在要求。当前,清泉镇正处在一个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增创新优势、赢得新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的竞争尤为激烈,环境就是生产力,形象就是竞争力。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就是一个努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过程,通过全镇动员,全民参与,切实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是体现执政为民,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创建文明村镇就是在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创造文明新生活。创建文明村镇的过程,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这项工作不仅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也进一步改善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仅规范了人们的日常行为,而且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如今,清泉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路更平了,街更净了,城更美了,人更靓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普遍增强。通过文明村镇创建的具体实践,我们不断提升城乡的文明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让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带来的实惠,以创建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使创建工作真正成为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成为切实维护百姓利益的大实事,成为让广大人民群众舒心、满意、高兴的大好事。

二、把握关键,切实提升创建工作整体水平

近年来,我镇按照“能人带动、统筹城乡、服务协调、共建和谐”的总体思路,统筹协调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巩固提高创建工作水平,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各站所负责人为成员,把创建工作职责、任务进行了分解。各村、社区、企业也逐级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落实工作。镇党委会议经常专题研究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具体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找准切入点,加强全民素质教育。始终把全民教育作为贯穿始终的基础性工作。注重营造氛围,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对乡镇道路沿线、城区街道护栏、主要路口、公园、广场上的广告牌、宣传牌重新制作、更换内容。印发《公民文明读本》5000本,制作公益广告牌224块,更换墙体、护栏公益广告100多条,更换灯箱广告64块。组织开展“全镇动员、全民参与、创建全国文明村镇”集中宣传活动3次,分发传单3万份。注重坚持分类施教,每年举办“道德〃和谐〃文明”大讲堂和专题讲座14场次,普及文明礼仪等方面教育。

二是抓住立足点,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立足于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在创建工作中始终着眼于服务发展的大局,着眼于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活力,着眼于让广大群众获得更多的实惠。一是项目建设成效明显。进一步强化项目工作机制,努力盯住国家政策、资源优势、技术改造、招商引资

四条路子,举全镇之力抓项目。通过党班班子谋划项目、领导干部包挂项目、走出去寻找项目等形式,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三年来,共落实新续改扩建项目21个,先后完成投资2.36亿元,组织实施了生态移民、通村道路、市场建设、土地整理、农村安全饮水、退牧还草、农村沼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等21个项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二三产业不断扩张。着眼于清泉实际,依托城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三年来,全镇商业铺面达到200多户,商贸流通服务网点达到1800多家,各类企业发展到312家,二、三产业比重占到经济总量的82%,二三产业成为全镇城乡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三是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在巩固啤酒大麦、优质小麦、马铃薯等传统农业基础上,依托农业技术,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投资2000多万元,在万亩寒旱区节水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210座,双孢菇大棚127座。积极推广“返租倒包”土地流转模式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1.9万亩。四是草畜产业不断壮大。采取政策扶持、典型示范、能人带动等方式,新建了南山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友礼肉牛养殖小区和赵渊养羊场等一批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带动了全镇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短期育肥、商品集散、品牌加工相结合的畜牧业发展路子。全镇规模育肥养羊户达到216户,饲养量达16万只,规模育肥养 5

牛户达到55户,饲养量达3000头,生猪饲养量达2.3万口。五是劳务经济稳中有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中农民工返乡回流现象,加强与劳务基地、务工企业的协调衔接,巩固老基地,开拓新市场,重点开展了就地就近劳务输转,稳定了劳务输出规模,劳务经济质保持了持续上升。全镇已初步形成了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的“两栖型”的农民工和就近就地输转的劳务工作特色,2010年全镇输转劳动力1.03万人,劳务总收入达8400多万元。

三是紧扣结合点,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努力打造生态文明村镇。整治基础设施,从治“差”入手,对街道破损路面、给排水设施和无障碍设施进行修缮。购臵了洒水车,县城主要街道加强了垃圾清扫、倾倒、保洁管理力度,配臵了环卫执法车3辆、保洁三轮车50辆,清运车9辆,吸污车1辆,新颖别致的垃圾果皮箱200余个,设臵垃圾(池)房82个,清理垃圾死角40余处,采取“集中填埋、集中清运”的方式,垃圾处理率达到85%以上。整治环境卫生,建立经常性巡查机制,从治“脏”入手,清理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现象,加强对沿街商业门店、快餐店的管理,严禁乱泼污水、乱倒垃圾、乱排油烟,随意损毁绿化带行为。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集中解决城中村、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和公共场所“脏乱差”、“牛皮癣”等突出问题。组织镇机关、6

社区干部和城乡群众开展了环境治理,擦洗公用设施,清除清理非法张贴物和垃圾死角活动,督促建筑单位对建筑垃圾和建筑材料及时拉运。在集镇、集贸市场、村社居民点设臵了垃圾倾倒点和果皮箱260个。

三、营造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作为群众性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从而形成了创建活动的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促进经济加快发展,为促进经济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惠及百姓,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环境。

(一)以加强干部职工作风建设为重点,全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成立了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推进机关作风转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制定下发了《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推进机关作风转变的意见》、《在全镇广泛开展“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争做学习型人才”读书学习活动的安排意见》和《关于推荐党员干部读书学习书目的通知》等文件,迅速掀起了全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推进机关作风转变活动热潮,全民读书蔚然成风。一是激活领导带动机制。以党委中心组带动各级基层党组织抓学习,落实学习“五带头”(带头参加学习、带头讨论发言、带头辅导讲座、带头做学习笔记、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形成了良好 7 的学风。二是规范制度约束机制。区别机关、企业、社区、学校,每年确定至少2多个理论教育示范点。加强理论宣传阵地建设,共设立宣传栏40多个,学习园地50多个,学习活动室21多个。健全规范了学习计划、学习考核、情况通报、研讨交流等十项制度。三是落实政策激励机制。把学习绩效与晋升、评优等挂钩,做到了时间、人员、组织“三落实”。通过落实调阅制度,定期检查集体和个人学习情况,并建立党员干部学习台账,促进学习效果的落实。积极学习考察团赴外地考察学习,开阔了眼界,找准了差距,学习了先进经验。以“讲学习、比奉献、促发展、保稳定”为主要载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村(社区)组织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增强。始终坚持把理论学习融入决策、服务、发展的各个环节。在全镇党员干部中扎实深入开展了政策法规、理想信念、从政道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等系列教育活动。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落实了党委会表决、重要事项集体决策、决策过错追究制等13项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进一步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连续3年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达到100%。通过这些办法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二)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重点,全力营造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以法律进机关、农村、社区、校园、企业和 8

宗教场所的“法律六进”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了普法宣传教育的广泛性和针对性,全镇法制教育的普及率逾90%。广泛开展平安系列创建活动,坚持党员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制度。6个社区和15个村均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各社区、楼院普遍建立了警务室,全镇城乡均纳入群防群治网络。部分居民住宅区安装了小型监控器和红外线报警器。“110”报警服务网络健全,实现了“110”、“119”、“122”三台合一,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89.5%。全镇上下保护未成年人和孤、残儿童合法权益以及救助流浪儿童工作形成网络,保障有力。

(三)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全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坚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为重点,在党政机关组织开展了“养德塑形、敬业奉献”活动,在学校组织开展了“学会感恩、尊敬师长”活动,在社区、农村组织开展了五星文明户、孝老爱亲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创新载体,志愿服务活动彰显特色,制定下发了《“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安排意见》,围绕“创建文明村镇,志愿者在行动”主题,组织1200多名志愿者开展“美化环境、爱我家园”、“扶贫济困解难事、温暖和谐进万家”送温暖等服务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公共场所设施完善,文明标识明显,管理规范,全镇性科普教育活动广泛深入。认真组织开展迎新春文艺晚会、元宵灯展等重大节 9

庆活动,广泛开展“消夏周末”、“民间小调传唱自乐班”、夕阳红秧歌队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四)以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为重点,全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镇上成立了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每年为未成年人办10件实事。同时建立“五老”队伍,聘请 240名离退休老同志为关心下一代队伍,其中10名为网吧监督员。开通了网上家长学校,开展了“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的“三好”活动,从培养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健康等七个方面良好习惯抓起,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通过举行成人宣誓仪式,远离网吧、毒品签字仪式和环保小卫士评选表彰活动,激发未成年人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全镇各学校健全完善了中小学德育、师德考评等制度。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和“学会感恩、尊敬师长”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为主题,深化“争做合格小公民”、“美德少年”和“文明小使者”等创评活动,开展“书香校园”读书学习系列活动。65名留守儿童在“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中受益。

(五)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重点,全力营造合适便利 10 的生活环境。按照“拉框架、强功能、提档次、优环境”的要求,不断加大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完成了控制性详规、近期建设性详规以及街道冠名权规划的修编,摸排整理出了乡镇地籍数据库。通过争取项目资金、盘活土地资产、招商融资和吸纳社会各种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建设,进一步加强乡镇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对街建筑进行“穿靴戴帽、整容修面、拆墙透绿”式改造。对部分街道、巷道广场的停车场地,统一规划,确保车辆停放有序。三年来共开工建设项目21个,完成投资近2.3亿元,其中撬动和吸纳民间资金达到65%以上,先后建起龙首、南湖、金海源、希望4个休闲娱乐广场,形成了以商流、蔬菜、特色小吃、煤炭建材为主的4个商业服务区,种植各类苗木20多万余株,新增、更换绿地2.5万平方米,新增防护林带20公顷。把城区街道划分为32个责任区由保洁人员、责任单位共同维护。全面启动新农村试点建设,配套省上专项资金,支持试点村发展特色产业、改造基础设施。2010年全镇建成农民小康住宅楼18栋263户,改建卫生厕所1400座,硬化通村道路80多公里,全镇95%以上的通村道路得到硬化,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8%,已有92%以上的农村群众看上了闭路电视。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落实优先优惠及奖励扶助政策,筹资50万元改造了镇计生服务所。整合教育资源,合并办学3所。建成6个村级标准化卫生所,15个村、6个社区全部建起了“农家书 11

屋”。

(六)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重点,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健全了城市防洪等减灾、防灾预案,建立公共卫生、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镇上成立了应急办,负责应急事件处理。建立了统一的突发性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聘请21名村、社区干部担任防震减灾信息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治疗费报销1902人、274.28万元,大病医疗救助470户、62.91万元,发放城市低保金1176万元,农村低保金192.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198人(次)、36万元。兑现粮食直补资金287.7万元、农机具补贴134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助资金126万元。发放农村计划生育各类补助资金9.5万元。为43名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为农村妇女办理小额担保贷款2406万元。为174人落实了税费减免政策,为509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担保贷款2359万元,开发就业岗位38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就业率达95%。

四、创新载体,培育文明创建工作品牌

一是规范程序,广泛开展“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制定《关于开展“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的安排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确保工作落实。通过组织开展“家庭自评、民主参评,村(社区)组织考核,镇党委批准”模式,公示“星级文明户” 12

和“五星文明户”名单,一周后群众无异议的予以确定,进行挂牌,评选结果集中公布,做到村有管理册、社有公布栏、户有明白卡。深入挖掘创评活动中好做法、好经验及先进典型,并进行总结表彰,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镇政府联系协调有关部门,对评选为文明户的优先按信用等级高低确定授信和贷款额度,至目前,共共评出文明户1020户,诚信示范户550户,“好婆婆、好媳妇”420对、“五星级文明”农户1637户。

二是倡扬新风,切实深化“孝老爱亲,互助关爱”教育实践活动。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期老年人优待服务工作的意见的实施办法》,把60多位高龄老人生活补助提高到每年500元。建立了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提高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老年人的报销比例。组织志愿者队伍、为340多位居家老人特别是“空巢”、失能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为60多名老年人办理了老年优待证。每逢节假日都安排慰问救济老年人活动。举办“感恩的心”、“我和我的父母子女”为主题的摄影、书画大赛、歌咏比赛、经典美文诵读等活动40多场次。广泛开展“老年自乐班”、夕阳红秧歌队等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孝敬父母好儿女”、“孝敬公婆好媳妇”和“孝老爱亲好家庭”推荐评选活动。积极开展对老年人的赡养教育工作,多次开展了对老年人赡 13

养、住房、医疗等生活状况的调查。成立孝老爱亲活动评议团,每年组织评议活动。

三是精心组织,大力普及文明评议活动。在社区开展和事佬协会活动。“和事佬”协会的工作人员都是由居住在各居民小组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其他在群众中有威信的老人与居民小组长、人民调解员、信访信息员共同组成的。他们平时分散活动,遇到需要处理的矛盾纠纷和社区其他事务时互通信息,由居民小组长临时召集,议事的时间、地点灵活掌握,由社区跟踪督办。全镇6个社区的17个“和事佬”协会已开展评议调解活动110多次。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和事佬”协会还担起了红白理事会的作用,被群众称为“社区当家人”。在农村开展道德评议团活动。在村上成立道德评议团,由村民选举产生,严格执行评议团制定的参与议事、监督行事、定期评事、群众说事、便民处事、按章办事的“六事”制度和相关的议事规则,把评议的工作融入到村务活动中,积极配合村两委,参与基层民主管理,通过定规矩,制定完善了符合各村实际的《村规民约》。落实“一事一议”、“一户一宅”、“门前三包”、“奖惩并举”等制度,监督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民履行权利和义务。开展村风评议日活动,每季度评议1—2次,全年不少于6次,根据各村实际开展农村新风尚、“新鲜事”、“孝老爱亲”等评议活动,评议率达到86%。

回顾几年来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历程,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 14

做法和经验,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在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差距,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等。我们将以这次全国文明村镇复查验收为新的起点,按照检查验收组各位领导提出的意见和要求,狠抓薄弱环节,为确保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各项考核指标长效落实,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努力。

下载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申报材料[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申报材料[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欢迎大家来我镇检查指导工作。凉州户镇地处玛纳斯河东岸,东距首府乌鲁木齐135公里,北距玛纳斯县城3公里,西与石河子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全镇占地......

    文明村镇申报

    庙秘字〔2013〕02号关于申报阜阳市文明村镇的报告颍东区文明委: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我镇马圩村在创建精神文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符合阜阳市文明村的相关条件,特向上级申报马圩......

    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实施方案

    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实施方案 (××年月日) 我镇于××年获得广东省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的荣誉,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有坚实的基础。创建全国文明......

    全国文明村镇创建申报材料

    全国文明村镇创建申报材料三篇材料一市**村位于112国道西侧,城南10公里,全村520户,1960口人,党员75名,耕地2700亩。全村有以“龙源木器厂”“鑫汇装饰公司”为龙头的33家民营企业......

    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倡议书

    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倡议书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为了把**建设成为“生态、休闲、宜居、平安”的和谐家园,勤劳、朴实、求索、奋进的**人一直在不懈努力。2009年,我镇成为“**市文明镇”;20......

    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汇报范文

    XX县XX位于XX县西南部,是*县委、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个居委会,XX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多人,耕地面积XX亩,农民......

    XX村申报全国文明村镇材料

    **市**镇XX村申报全国文明村镇材料XX村位于宁夏**市城区东北角,面积约2.8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981亩。共辖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86人。村党总支下设一个农村党支部和一个企业党支部,1......

    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小结

    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小结我镇地处宝应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镇域面积105.1平方公里,下辖20个社区居委会,10个行政村和1个水产养殖场,总人口16.2万人。200*年,全镇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