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坚守人生的希望
—乡村教师刘霞的故事
“我是关山的女儿,为了关山的下一代,我必须坚守。”——刘霞
刘霞,一个朴实的乡村女教师,在“民请”教师这个待遇低微的岗位上,在关山深处的一所偏僻的小学校里,她坚守了21年。乡亲们说:“她是咱山里的好娃!”
一句承诺,让她把人生最美好的21年留给了关山的山山水水。
1985年夏天,18岁的刘霞正忙碌地筹备着参加高考。刘霞出生在华亭县马峡镇苍沟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兄弟姐妹七个,女孩中她是长姐,她还有两个哥哥。在山区,在这样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一个女孩读完高中已非常幸运,背后已浸透了父辈的艰辛和希望。对她自己而言,高考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梦。
一次回家,父亲和村支书几句无意的闲谈却让她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原来,村里的学校因为原来的教师调走,又没有别的教师愿意来而面临停办。这所学校坐落在关山深处,离最近的公路还有七八里山路,不通车、不通电,每逢雨雪封山就与世隔绝。艰苦、劳累、寂寞占全了,当然没有人愿意来这里。
凭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她面前已有一条更顺畅、更美好的路——参加高考,上大学,走出大山,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她却选择了一个让家人、乡亲和老师们都诧异的路——留在村里当民请教师。
她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望着老支书饱经风霜的面庞,望着质朴的父老乡亲,望着门外手拿放羊鞭被太阳晒得象黑牛犊一样的山里娃,我深知教育和知识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我无法不让自己不留下。哪怕这条路多么难走,我决定选择走下去!”
迎着关山清晨的一抹朝阳,踏着初秋的露珠,在众多的惋惜声中,她站上了三尺讲台。这一站,就是21年。
当最初的新鲜感渐渐消失后,当一个“孩子王”的无聊、枯燥等种种不良感受都会无一例外地“光临”。三间晴天散发霉味,雨天到处漏雨的教室;一根教鞭、三尺讲台;这个孩子要小便,那个孩子摔了跤,又两个绊了嘴;四个年级、七门课程;既是教员,又是班主任,还是校长„„“所有的烦恼都忙得没有时间去想!”这些就是刘霞生活的全部。
关山绿了,又黄了,校园里刘霞和孩子们栽的几棵落叶松长到了碗口粗。就在这样的简单重复中,她的21年青春岁月随着关山上的溪流渐渐逝去。她播撒着希望,也收割过幸福,饱尝了艰辛。
“我绝不能耽误了山里的孩子,他们是山里人的希望!”她怀着满腔挚爱一次次书写着自己的“奇迹”。
不是“科班”出身,她就自学,几本借来的《教育心理学》、《教育学》被她翻得稀趴烂;自学考取了大专文凭;她曾经一节课里连用了72件直观教具,被同行们认为创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这些教具就是她用木棍、纸板、废铁丝等利用课余时间做出来的,赶不及就动员全家人帮忙;没有同行可以讨论,有了问题就自己苦琢磨,实在琢磨不透就“出山”请教;“山里娃”接受能力差,她就绞尽脑汁备教案,力求让课上得更生动;复式班教学特殊的一点就是别人教一个班课程的时间她要教四个班的课,“每节课‘拖堂’是我的老毛病”;除了寒、暑假和开会,刘霞几乎没有给自己休过假,总是上课、补课”;镇上开校长会,刘霞老迟到、早退,“我一走学校就没人,学生没人照看,我心里着急啊!”,一句顶的主任没话说。
妹妹刘菲说:“姐姐太傻,走过的路太不容易!”因为刘霞曲折妹妹最清楚。“我觉得我是幸福的!”刘霞有她的执拗。课堂上,看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中流露出的“我明白了”的光芒时;雨雪封山时,她和学生们围坐在火堆旁,和孩子讨论稀奇古怪的问题时;山里的孩子很少见到水果,当她把亲友们给她带来的为数不多的水果分给孩子们吃,孩子们却切出一块塞到她嘴里,说一声“老师您也尝尝!”的时候;当孩子们手捧着一张张奖状给她看的时候;当她个人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复式教学专业委员会”优秀教师、教学论文《化作春泥更护花》获得“农村复式班教育教学国际研讨会”一等奖的时候;逢年过节,乡亲们给她送来一束青菜、几颗鸡蛋的时候;当乡亲们、毕业多年的学生路头路尾碰到她,尊敬地叫一声“刘老师!”的时候„„
正因为感受着幸福,“我从来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1995年春天刘霞结婚了,第二年便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孩。这本应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开端,但由于刘霞常忙碌于学校,顾不上家收入又低,家庭矛盾逐步升级。1996年秋天,丈夫离家出走,回了天水老家。1998年春节,做生意已小有收获的丈夫回来看孩子,劝刘霞放弃这个“可怜”的职业,领着孩子出去夫妻共同做生意,但刘霞始终坚持一个“不”字,气愤的丈夫第二此离家出走。很多人都劝她为了顾全家庭,为了儿子去跟从丈夫。刘霞总是放不下她喜爱的这个职业,更放不下山里的那些孩子。2003年7月,夫妻关系正式决裂,留给刘霞一纸离婚证书和刚刚7岁的孩子。
“我的一半是男人,一半是女人。”今年已39岁的刘霞万分感慨。
每逢雨天教师屋顶漏雨,刘霞搬来梯子,蹭蹭蹭就爬上了屋顶当起了“泥水匠”;走起山路风风火火,壮年男人都跟不上点;学校里煤不够烧,去山里捡一大捆树枝就扛回来;平时不温不火,一副“没脾气”相,只要谁伤碍到学生的利益,脸红脖子粗的和你闹,管你是谁;从丈夫第一次离家出走,照顾儿子的事全落在了她身上,既当爹,又当妈,一天天把儿子“熬”大了。
关山说变脸就变脸,阴晴风雪说来就来。每逢冬季或者雨雪天气,刘霞总要起个大早去接远处的学生,上完课又挨个送回家,她怕学生不安全,路上怕,她要保护护孩子,给孩子壮胆。其实在面对脚下又陡又滑的路,耳边怒吼的风,风声里夹杂的野兽叫声时,她自己又何尝安全,何尝不怕?山里的路实在难走时,刘霞还有办法。她有一个大火炕、一个大锅,和学生一个炕睡觉,一个锅吃饭。
面对家庭破裂、艰苦的生活、繁重的教学任务等种种艰辛,刘霞没掉过一滴眼泪,没叫过一声苦,给学生、父母、乡亲、领导的始终是一个可敬的“妈妈”、“大闺女”、好老师和好校长,这些很“男人”的一面。
但刘霞终究是女人。
2006年正月,72岁的母亲生病住院,兄妹们纷纷打电话让她来见母亲最后一面,但刘霞实在忙得脱不开身去趟县城。两天后,母亲带着的遗憾离开了人世,这也给刘霞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在送母亲灵柩出门的一刹那,刘霞顿时泪如雨下,趴在母亲的棺木上放声大哭。她哭今已永别,而自己却没有尽过一天孝道的母亲;她哭从小跟着自己受苦受难,有娘无父的儿子;她哭自己20多年来所有的委屈、磨难、屈辱和艰辛„„
爱美是所有女人的天性,刘霞却没这种权利。当民请教师21年,刘霞的“工资”“涨”了4次。她收入的5组数字形象点说其实就是:27.5元(买6斤清油)、42.5元(买1袋面粉)、77.5元(买条普通裤子)、170元(买双皮鞋)、220元(买件上衣),其中每月77.5元的工资她拿了10多年。面对这份和她的工作付出极不对称的报酬,她说:“够得很了,我基本不花钱。”
刘霞也真是不花钱。面粉,从父母那里拿的;菜自己种的,冬季有咸菜;到镇上、县城办事开会,常年一把自行车,几十里山路风雨无阻;儿子的衣服舅舅、姑夫们买,或者穿侄子、外甥穿过的;搓脸油一瓶两元或者一毛钱一根的“棒棒油”;身上一件面子还整齐,里子已破得掉棉花的黑棉袄,是她最近5年来唯一自己花钱买的一件衣服(35元),这还要出门时才舍得穿,其余均是“剥削”两个妹妹的。
妹妹领上逛商场,她常走丢了;她去问商品价格,没人离,因为她样子太寒酸;逛街道、逛集市,手里的几块钱纸币捏出了汗,这看看、那问问,太贵!还是买几颗水果糖让儿子和学生们解解馋吧!或者买两本作业本给学生当奖品。
只有到了书店里,刘霞最奢侈。十几元、几十元的辅导资料她恨得了心“出血”。买一份,赶快回家趴在桌子前,就着煤油灯,有几个学生就套几张复写纸,一笔一划地抄。天亮了,眼红了,学生手里却有了一份免费的“手写体”学习资料。她工作了20多年最大的一笔开销是2003年参加了大专学历函授教育。“为了把娃娃们教好,再穷我也要充电!”,只是银行里从那时起多了2500元的贷款。
随着国家大力实施移民项目和其它原因,刘霞所在的苍沟小学生源逐年减少,由最多时的20多个减少到目前的4名。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刘霞坚守了21年的“阵地”也进入了紧锣密鼓的撤销合并程序之中。刘霞和曾经在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进程中撑起“半壁河山”,奉献了所有青春和汗水的“民请”教师们,何去何从?如今他们正站在命运的“分水岭”上。
如果当年跟丈夫走,如果走出大山做点小生意„„对于自己的命运,刘霞其实有很多可以改变自己境况的选择。兄弟姐妹7个,除了她,别的都有份收入比她高得多的工作,在县城有房子。兄妹们都劝过她,“不要说别的,你就是去当清洁工,每月工资也300多呢!”
风雨奔波,艰辛维持,39的年龄,49岁的长相。人到中年,满面沧桑,却前途叵测。“只要国家允许,我会永远坚持下去!”刘霞一脸的豁然和坚毅。
至今,敲完上课钟,走进教室,踏上讲台,对着面前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喊一声“同学们好!”那时,刘霞便是最美的女人。
黄万斌
满腔热血育桃李 丹心一片献山村 ——乡村最美校长黄万斌同志先进事迹
黄万斌同志,36年前怀着一腔改造家乡愚昧落后面貌的热情,在生他养他的小山村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民办教师。36年中,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热血和汗水书写着自己平凡的人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认可,先后被乡教管会、乡党委政府、县教育局、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他所在的学校被评为县级标准化学校。
“学校就是我的家”
姚洼村虽然离崇信县城不远,但这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民饱尝了没有文化的苦楚,愚昧和贫穷在这里曾上演过一出出悲剧,严酷的现实冲击着他的心灵,他决心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1978年1月,他被组织录用为民办教师,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迈上新的工作岗位。面对他的是一座破烂不堪的教室,大部分学生坐着泥台台上课。看着30多名灰尘满面的学生的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目光,黄校长暗下决心,“我要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就这样,他象一颗种子,把根深深地植在家乡的土壤里,一干就是36年。36年中,他用心血培育了满园桃李。面对学校当时一穷二白的面貌,他四处奔波,不顾他人的冷嘲热讽,亲自到二十多里远的新窑镇山梁村购回了木板,亲自做了44套新式桌凳。开始上课了,他又拿来自家的椽檩,叫上妻子当帮手,维修桌凳、校舍。冬天来了,教室窗子无玻璃,四面透风,学生在寒风中冻的浑身发抖,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回家与妻子一起拿来家里的塑料纸钉好窗户。来年春暖花开,他带领四五六年级学生到深山老林挖药材,拾果子,收入了八百多元,利用这些有限的资金,他不仅为学校安上了玻璃,还油漆了门窗,修复了围墙;学校没有活动用具,他用自家的木板和檩条,利用节假日动手做了一付篮球架;学校没有花园,他把自家修房剩下的二百多块砖运到学校,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漂亮的小花园;学校没有操场,他软磨硬泡要来地皮,又动员村民,为孩子们修建了宽敞的活动场所。从此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1996年,他光荣的被组织转正成为一名公办教师,2003年,他主动与县乡村政府领导协商,彻底改变学校面貌,他意志坚定地说:“如果你们不答应,我就不走”。诚心感动了领导,他才松了一口气。当年七月,一所崭新的学校竣工成立,学校各项设施一应俱全。为了感谢领导的支持,他又动员组织师生积极排练文艺节目,在校庆日给父老乡亲献上了一曲曲纯真的赞歌,受到了与会领导、群众的好评。目前姚洼小学已在锦屏镇小有名气,成为本镇的山村先进学校。
“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人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在学校他既是校长,又是家长。学生吃喝拉撒、大大小小的事他都管,都过问。冬天他给一年级小学生生火;夏天,他怕离家远的学生喝生水吃干馍拉肚子影响学习,就每天给学生烧米汤、烧开水;学生脸脏了,他动手给洗;学生头发长了,他就亲自理发;近几年,光推子就用坏了六把。每当开学时,他就走东家串西家,动员学生及时返校,使学龄儿童及时入学,对于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他就亲自掏钱垫上,给学生买课本,交学杂费。不管怎样困难,他也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跨进校门,决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入学率年年达到100%,36年来没有一个学生因困难而辍学。
在学校他既是班主任,又是学生的父母。对于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纪律上他总是严格要求,从不放过学生的一点错误,在生活上,他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视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由于他的认真、执着的关心和爱护,所以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他了如指掌。去年有一次,四年级学生陈雅琴突然在课堂上脸色发白,虚汗直流,呕吐不止,他马上将该同学送医院治疗,直到治疗完毕,他才注意到自己的衣服上、鞋子上都有呕吐物,但他毫不在乎。事后,当家长向他道歉时,他谦虚地说:“学生在学校有病,这是我应该做的,没什么。”在历年的小学毕业会考时,他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安全地送到考点,让学生及时、安全的参加考试。他就是用自己的赤诚之心,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他教过的学生,有的已经大学毕业,有的已经参加工作。一提起黄老师,人人都伸出大拇指,饱含着对这位园丁的赞叹和敬意。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到一个学校,他都能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尊敬。正如学生家长在感谢信中说的“你既是学生的家长,又是学生的父母,尽了我们家长该尽的责任,把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
“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
36年来,他勇挑重担,年年担任主课授课任务,每周授课量不少于30节,始终将质量当作学校的生命。在33年的校长工作中,他总是将教育教学当作学校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他常常教育教师说:“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我们要将质量时刻记在心上、挂在嘴上、抓在手上,要无愧于孩子、无愧于家长”。
小学的各门课他都熟记于胸,说起教学来,他如数家珍。但他从不自满,他总对自己说“我还是学生”。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十年前他就制定计划,先后自学了《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管理学》、《爱的教育》等教育专著,先后七次参加了地级、县级校长培训,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提高了管理水平。用他的话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质量就是我的生命”。的确这位大山的儿子,以他宽广的胸怀,用心、用热血塑造和培养着下一代。他认真分析、潜心研究,针对学校的教学现状,确定了“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教学改革要质量,力争三到五年把姚洼小学办成县级名校”的努力方向。为此他率先垂范,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中,形成了切合学生实际的“五步教学法”、“小步子强化法”、“快速复习法”、“差生转化的五个环节”、小班教学等教学法已全面推广,受到了同行的称赞。
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他也摸索出了一整套方法,他提出了“教育好一个差生如同培养出一个优生”的德育教育观点。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他总结的“差生转化五步法”、“差生转化的五个原则”在全校推广,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由于他治学严谨,踏实苦干,近几年,学校的四率均达到了标准,特别是数学教学质量连续四年取得了100%的好成绩。学校已被乡政府确定为乡级山村标准化学校。
高度的责任心,出色的教学成绩,使他受到学生欢迎,受到了家长的称赞,曾三次受市政府奖励,五次受县委、县政府奖励,受全镇党委镇政府表彰奖励32次,但他从不骄傲自满,更加努力工作。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心扑在教学上的高尚品德和治学态度,为师生们做出了榜样。不论是教师还是校长,他都忠实地履行着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姚洼小学的巨大变化都倾注着他的心血和汗水,目前,黄校长正带领全校师生为实现“县级名校”这一目标而不懈地努力着。
愿这位教坛精英,早日实现理想的目标。
穆兵
春 风 化 雨 润 无 声 ——兰州一中穆兵老师师德点滴
“说心里话,如果没有您在高中时候对我那份耐心细致的教诲和循循善诱的帮助、指导、鼓励,我是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不会像今天这样开心地在清华园给您写下这些文字的。能碰到您这样一位班主任可以说我真的是三生有幸,甚至您都无法想像出您给我的一生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是您扶助我走过了青少年时期最关键、最重要的阶段。我也会在心里衷心的替一中一届届学弟、学妹们为有您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高兴,觉得他们和我一样是幸运的„„”
——摘自清华大学王昱同学来信
这是穆兵老师许许多多学生来信中的一段朴素真挚满怀感激之情的的语言,而这感激之情的背后则是一位爱岗敬业的教师真挚无私的奉献,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她成就了许许多多的学子,也塑造了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她就是兰州一中教师的典范——穆兵。
作为兰州一中的教师楷模,穆兵老师首先具有着其他教师很难达到的教学水平。从1990年由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到现在,穆兵老师在兰州一中已经工作了20多年。20多年来她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执着于三尺讲台,满足于无数学子。在工作中,她谨承“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准则,践行着“辨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教学思想。在每节课中,她都争取以最简洁的方式,让学生有最形象的认识;以最准确的启发,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她那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思路、优雅的教态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学生。她那因为严重的咽喉疾病而做过手术的喉咙中发出的每个声音也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学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在20多年如一日的辛勤浇灌下,她欣慰地看到一批批学子挥动丰满的羽翼,飞向了更广阔的天空。她多年来担任兰州一中竞赛辅导主教练和高中数奥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她指导的学生中有15人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决赛并获二、三等奖,还有学生获得第2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甘肃赛区一等奖,几十名学生被保送进入清华、北大等全国名牌大学。这个过程中,她也收获了包括“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兰州市教学骨干”等称号在内的众多荣誉。在她23年的教学历程中,担任班主任17年,期间获得“先进班主任”“优秀教师”等称号十余次。
她被甘肃省教科所聘为“学科教学研究专家”,曾多次担任“高中物理优质课堂竞赛”“兰州市教学新秀”“甘肃省高考理综阅卷”“甘肃省骨干教师培训团”“甘肃省高考研讨会”等活动的专家及评委。同时,她也多次承担教育厅或学校安排的各地县的支教活动以及校内高级教师展示课活动,圆满顺利地完成各项任务,受到有关专家和同行的好评。
她发表论文多篇,其中论文《与地球有关的物理问题》获得第五届全国中学物理教研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200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2010年备考复习研究》被兰州市科协评为一等奖。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和《高中物理会考纲要》两部教材,也曾多次参与省级以上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并获省级以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作为教师楷模,穆兵老师更具有令人敬佩的教育视野和道德境界。
她始终以母亲般的心胸接纳着所遇到的每个学生,以无私宽厚之心关注着每个孩子的成长。从教20多年,她了解学生,喜欢学生,关心学生,呵护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她能悄悄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对生病耽误功课的学生,她能利用课余时间单独帮她补课,对性格孤僻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怀,对行为特别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呵护。
2001届学生江山家庭十分困难,而这个孩子又是一个特别敏感自尊的孩子,家庭经济的拮据给孩子在很多方面带来了不便,穆兵老师非常理解这个孩子的苦衷,在班级收费的时候尽量避开孩子,私下为孩子垫付学费,资料费,竞赛辅导费,甚至于竞赛报名费。她不想让这些支端末节的小事影响孩子的学习,挫伤孩子的自尊,在她的关爱下,江山在学习上表现的更加突出,他在甘肃省物理竞赛中取得了甘肃省一等奖,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决赛,最终被南京大学物理系录取。
阎启也是穆兵老师的学生,他聪敏刻苦,成绩优异,但在高考选报志愿上取舍不定,阎启家庭困难,因此,他的父母希望他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书,因为他已经取得了该校四万元的奖学金,这些钱足以供给他大学的费用,但是孩子特别想报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他对这个专业有着无限的热爱,在孩子的恳求下,穆兵老师努力劝说他的父母,但窘迫的生活确实是难以克服的问题,为了孩子的一生,为了他所钟爱的专业,穆兵老师在阎启的父母面前承诺,由她来解决孩子大学的费用。在穆兵老师的帮助下阎启最终进入了同济大学,一年后他获得了一万六千元的奖学金,于是坚决拒绝了老师的帮助。这个孩子最终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博士毕业,现在就职于上海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爱是会传递的,2012年,阎启在看望穆兵老师时诚恳提出一个要求,他希望能资助兰州一中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资助他读完高中、大学。
王芳是穆兵老师的又一位学生,她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考试中未通过最后面试,心情沮丧回到兰州,家庭困难的她既要帮助父母解决生活的具体问题,又想要在专业上继续有所突进,穆兵老师真心的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更好的发展,于是将自己一套空置的房子提供给她学习,在经济上提供支持,免去她生活之忧,使她能专心学习。王芳通过了随后的全国司法考试,之后通过了全省公务员考试,成为省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的优秀的司法人员。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她展现出的是一位中学教师的高尚的道德境界,她展现出了一名中学教师对自己学生的深沉的爱,这种关爱,超越校园这一空间的限制,超越了高中三年这一时间的限制,不断绵延,温润厚重。
穆兵老师还能以一种宏大的视野看待此刻的教育与过去的教育,以自己为纽带巧妙的将既往学生所形成的优秀教育资源与现在正在成长的高中学生联系在一起,以优秀来砥砺成长,以优秀来涵养性情。通过校友回访母校、借助书信往来及网络平台建立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每年回访母校的校友座谈会上,学生和校友们一起面对面地进行交谈、提问、争论和沟通,探讨国内和国际形势以及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的人生观。她认为:榜样就是力量,老师就是桥梁。榜样带给他们的感觉直观而真实,容易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让校友和在校生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教育互助共进的群体。
在周围的同事、领导心中,在她所接触过的学生心中,穆兵老师始终具有着强烈的感召力。这种人格魅力是经过二十多年教师生涯的历练不断沉淀而成的。它或许不绚烂但却温润美好,它可能不华丽,但却朴素真实,而这种温润美好、朴素真实却正是教育最重要的基石。
穆兵老师以其独具魅力的亲和力感染着、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为他们的高中时代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甚至可能对其一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她的教育行为中,有着春风化雨般的细腻,她时刻关注、感受着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生命,不急不躁,不愠不火,她的理解、呵护使她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会产生一种踏实的如家般的感觉。
她能接纳每一个学生,始终以母亲般的心胸包容着自己的学生,这种包容里有鼓励、肯定,也有等待、期许,更有支持、呵护,这是一种抛却功利之心的期待,而这种期待的核心力量是源于她对于教育本身的热爱。
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满怀期待的走入穆兵老师的课堂,又信心满满的走向大江南北。这是一名优秀教师最大的欣慰。我想我们可以用三个“特别”来概括穆兵老师:特别亲切谦逊,特别富有爱心,特别热爱教育。
她是当之无愧的教师楷模。
甘肃省“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学习材料
党原乡高崖小学
第二篇: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扎根农村 用青春谱写奉献之歌
“最美乡村教师”候选人陈波先进事迹报告
陈波同志于二零零二年九月.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 踏上了农村教育的“三尺讲台”。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深深地懂得“为人师表”的深切含义.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于职守,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他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十一个春秋。他十一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2002年至2003年在千河二中担任初一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04年至今在黄贺小学长期担任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一. 爱的教育 点亮农村孩子的童年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怀着对教育事业崇高的热爱和激情,他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热爱学生,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积极钻研教材,在教法和学法上探究,尝试,探索出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形成了个人鲜明的教学风格.听过他上课的学生,都会被他幽默的风格,流利准确的语言和渊博的知识深深感染,都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他,跟他交朋友。
课堂教学中,他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启发式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活跃而融洽.在教学中,他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实施班级优化发展计划,所带班级班风良好,受到领导及家长的一致好评。被称作“妈妈”一样的男班主任.对于行为习惯较差,学习困难的孩子,他更是把关爱的目光投向他们.在班级管理中,他注重与学生交朋友,深得家长信任.本着对家长和孩子负责的态度, 密切联系家长,与家长真诚沟通,共同探讨,坦诚面对,使家长们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帮助家长共同分析,使孩子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他不仅要教会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会做人的道理.陈老师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的道理.他的言传身教已经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家长们眼中,他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许多家长说出这样的话:“孩子交给陈老师,我们放心!” 农村孩子天真质朴,是未经雕琢的璞玉。陈老师呕心沥血,用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满腔热情和一颗炽热的爱心把一块块有瑕渍的石头,雕琢成了具有生命温度的美玉。他用爱点亮了农村孩子的心灵。
二.勤学苦练,练就教学“硬功夫”。2002年他刚刚被分配到千河二中,就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当时学校正缺英语老师,学校希望他教初一英语。这对 中师毕业,学习美术专业,英语只有初中水平的他来讲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至少要有一桶水,虽然他初中时英语学得不错,听说读写应该不成问题,但要教会学生那就难了,他之前根本没有英语教法的学习准备,如何备课,怎么上好第一堂课,脑子里一片空白。然而,他毅然接受了挑战,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校,家长和学生,更是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除过睡觉他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时间,一有空闲就向专业的英语老师请教,他手里总是拿着笔记本,不时地把重要的东西记录下来。自己没课的时候就主动到别的班听课,像一个虚心的学生,记录下老师讲的每一句话,每一处细节。他忙碌的身影每天都穿梭在教室和办公室之间,极少休息,没有娱乐。他总是刚刚下课走出教室,又急不可待地扑进了办公室,坐在书桌前开始了学习。每到晚上他便把白天的业务笔记进行整理,细致入微,深思熟虑。还要准备第二天的课,具体到每一个细节,甚至老师要讲的每一句话,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任何状况,都会做最充分的考虑,争取做到面面俱到。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克服了最初的胆怯,树立了自信,可以比较完整流畅地进行英语教学了。但他没有满足现状,他知道要想进一步上好英语课,取得好成绩,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高始终会是个瓶颈。所以,他开始酝酿新的计划,最终做出了起初令自己都感到惊讶的决定——他要通过自学完成高中三年六个学期的所有英语课程。决定一出,立马付诸行动。于是,他成了全校睡的最晚,起得最早的老师。
他每天下班之后开始自学,一直学到深夜,平均每天连续学习达六,七个小时。凌晨一两点还没有入睡是常有的事。当别人享受美梦的时候,只有他还在昏暗的台灯下和单调枯燥的英语字母为伴。瞌睡了,就用凉水洗把脸,清醒一下接着学,后半夜冷,就把被子裹在身上继续学。农村学校条件差,宿办室没有取暖设施,他便搬到有暖气的教室里,脊背紧贴着暖器片,借着余热一学就是好几个小时,直到眼睛酸疼地睁不开了才肯停下,有时候眼睛实在睁不开,可还想学,他就闭上眼睛听录音,背课文记单词,抓紧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每天繁忙的工作和超负荷的自学让他的身体越来越瘦了,视力也下降了。但他从来都没有叫苦连天,轻言放弃。相反,他乐此不疲,孜孜以求,享受着学习的乐趣。
他仅仅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就完成了高中三年所有英语课程的学习,大大提升了自己的英语水平,给他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随后,他又自学了大学英语,第二年他以英语110分的好成绩考入了宝鸡文理学院成教院英语教育系继续深造。为了搞好教学,干好本职工作,他在业务学习方面的刻苦钻研终于收获了累累硕果,他所代班级的英语在期末五校联考中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在学校最需要的时刻,勇挑重担,知难而进,成为了一名家长放心,学校信赖的优秀的英语老师。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
三.学无止境 做学者型教师
“学无止境.”这是陈老师一贯奉行的人生格言.“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么老师至少要有一桶水”.为了提升个人业务素质,他勇于实践,大胆革新,不断接受先进的课改理论.在工作之余,他坚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苦练教学基本功.抓住每一次的校内,校外学习机会,虚心地学习教育教学经验.多年的知识积累和教学实践经验,使他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他还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及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为了使自己更快地适应小学新教材教学,陈老师积极承担六年级语文教学.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他广泛阅读,深入钻研。积极参加教师进修培训.在教学工作中他能及时总结经验,并撰写教学论文,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并乐于把自己的先进经验和同事一起分享.他指导学生参加了手抄报,作文,绘画,奥数等各类比赛,均获得好成绩.面对领导的认可,同事的赞誉,陈老师总是说:“这是同志们帮助的结果。”
他认真阅读教育刊物,学习,研究,积累教育教学理论,并通过网络及时获取教育信息,掌握最新教育动向,学习魏书生,窦桂梅,王崧舟等全国名师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他深刻认识到:一位出色的教师不但要做到“一专”,还应做到“多能”,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四.生活简朴 铸就高尚情操
陈老师在教育教学上有着远大崇高的追求,然而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他不讲吃不讲穿,物质生活上不和别人攀比,很少给自己添置新衣物,却毫不吝啬地把节省下来的钱花在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各种资料上。他的办公室陈设极其简单,一张单人床,一张课桌,一把椅子还有一盏台灯,除此之外,便是床上和桌上堆积如山的书籍。他还常常花自己的钱买来课外书籍和学习用品奖励表现优秀和有进步的学生。对生活有困难的学生,他总是伸出援助之手,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陈老师的生活是简朴的,但他的工作却是一丝不苟的。他用自己崇高的精神追求和一点一滴的育人实践铸就了高尚的师德情操。
五.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老师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认真地钻研,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2008年任小一职称以来获得镇级以上荣誉共计十五次。“千河镇优秀青年教师”“高新区教学新秀”“区级优秀辅导员”“千河镇师德标兵 ”“区级课改成果一等奖”还有多篇论文在区市省各级获奖,连续几年在全镇统考中荣获千河镇质量检测一,二等奖。纷至沓来的各种荣誉是对陈老师辛勤付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肯定,更是鼓励,希望他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陈老师不骄不躁,永不止步。如今,他又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新的教学探索之中,祝愿他取更好的成绩。
黄贺小学
2013..年9月1日
第三篇: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扎根农村用青春谱写奉献之歌
“最美乡村教师”候选人陈波先进事迹报告
陈波同志于二零零二年九月.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 踏上了农村教育的“三尺讲台”。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深深地懂得“为人师表”的深切含义.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于职守,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他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十一个春秋。他十一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2002年至2003年在千河二中担任初一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04年至今在黄贺小学长期担任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一. 爱的教育 点亮农村孩子的童年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怀着对教育事业崇高的热爱和激情,他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热爱学生,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积极钻研教材,在教法和学法上探究,尝试,探索出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形成了个人鲜明的教学风格.听过他上课的学生,都会被他幽默的风格,流利准确的语
言和渊博的知识深深感染,都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他,跟他交朋友。
课堂教学中,他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启发式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活跃而融洽.在教学中,他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实施班级优化发展计划,所带班级班风良好,受到领导及家长的一致好评。被称作“妈妈”一样的男班主任.对于行为习惯较差,学习困难的孩子,他更是把关爱的目光投向他们.在班级管理中,他注重与学生交朋友,深得家长信任.本着对家长和孩子负责的态度, 密切联系家长,与家长真诚沟通,共同探讨,坦诚面对,使家长们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帮助家长共同分析,使孩子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他不仅要教会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会做人的道理.陈老师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的道理.他的言传身教已经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家长们眼中,他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许多家长说出这样的话:“孩子交给陈老师,我们放心!”农村孩子天真质朴,是未经雕琢的璞玉。陈老师呕心沥血,用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满腔热情和一颗炽热的爱心把一块块有瑕渍的石头,雕琢成了具有生命温度的美玉。他用爱点亮了农村孩子的心灵。
二.勤学苦练,练就教学“硬功夫”。
2002年他刚刚被分配到千河二中,就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当时学校正缺英语老师,学校希望他教初一英语。这对 中师毕业,学习美术专业,英语只有初中水平的他来讲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至少要有一桶水,虽然他初中时英语学得不错,听说读写应该不成问题,但要教会学生那就难了,他之前根本没有英语教法的学习准备,如何备课,怎么上好第一堂课,脑子里一片空白。然而,他毅然接受了挑战,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校,家长和学生,更是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除过睡觉他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时间,一有空闲就向专业的英语老师请教,他手里总是拿着笔记本,不时地把重要的东西记录下来。自己没课的时候就主动到别的班听课,像一个虚心的学生,记录下老师讲的每一句话,每一处细节。他忙碌的身影每天都穿梭在教室和办公室之间,极少休息,没有娱乐。他总是刚刚下课走出教室,又急不可待地扑进了办公室,坐在书桌前开始了学习。每到晚上他便把白天的业务笔记进行整理,细致入微,深思熟虑。还要准备第二天的课,具体到每一个细节,甚至老师要讲的每一句话,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任何状况,都会做最充分的考虑,争取做到面面俱到。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克服了最初的胆怯,树立了自信,可以比较完整流畅地进行英语教学了。
但他没有满足现状,他知道要想进一步上好英语课,取得好成绩,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高始终会是个瓶颈。所以,他开始酝酿新的计划,最终做出了起初令自己都感到惊讶的决定——他要通过自学完成高中三年六个学期的所有英语课程。决定一出,立马付诸行动。于是,他成了全校睡的最晚,起得最早的老师。
他每天下班之后开始自学,一直学到深夜,平均每天连续学习达六,七个小时。凌晨一两点还没有入睡是常有的事。当别人享受美梦的时候,只有他还在昏暗的台灯下和单调枯燥的英语字母为伴。瞌睡了,就用凉水洗把脸,清醒一下接着学,后半夜冷,就把被子裹在身上继续学。农村学校条件差,宿办室没有取暖设施,他便搬到有暖气的教室里,脊背紧贴着暖器片,借着余热一学就是好几个小时,直到眼睛酸疼地睁不开了才肯停下,有时候眼睛实在睁不开,可还想学,他就闭上眼睛听录音,背课文记单词,抓紧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每天繁忙的工作和超负荷的自学让他的身体越来越瘦了,视力也下降了。但他从来都没有叫苦连天,轻言放弃。相反,他乐此不疲,孜孜以求,享受着学习的乐趣。
他仅仅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就完成了高中三年所有英语课程的学习,大大提升了自己的英语水平,给他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随后,他又自学了大学英语,第二年他以英语110分的好成绩考入了宝鸡文理学院成教院英
语教育系继续深造。为了搞好教学,干好本职工作,他在业务学习方面的刻苦钻研终于收获了累累硕果,他所代班级的英语在期末五校联考中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在学校最需要的时刻,勇挑重担,知难而进,成为了一名家长放心,学校信赖的优秀的英语老师。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
三.学无止境做学者型教师
“学无止境.”这是陈老师一贯奉行的人生格言.“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么老师至少要有一桶水”.为了提升个人业务素质,他勇于实践,大胆革新,不断接受先进的课改理论.在工作之余,他坚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苦练教学基本功.抓住每一次的校内,校外学习机会,虚心地学习教育教学经验.多年的知识积累和教学实践经验,使他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他还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及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为了使自己更快地适应小学新教材教学,陈老师积极承担六年级语文教学.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他广泛阅读,深入钻研。积极参加教师进修培训.在教学工作中他能及时总结经验,并撰写教学论文,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并乐于把自己的先进经验和同事一起分享.他指导学生参加了手抄报,作文,绘画,奥数等各类比赛,均获得好成绩.面对领导的认可,同事的赞誉,陈老师总是说:“这是同志们帮助的结果。”
他认真阅读教育刊物,学习,研究,积累教育教学理论,并通过网
络及时获取教育信息,掌握最新教育动向,学习魏书生,窦桂梅,王崧舟等全国名师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他深刻认识到:一位出色的教师不但要做到“一专”,还应做到“多能”,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四.生活简朴铸就高尚情操
陈老师在教育教学上有着远大崇高的追求,然而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他不讲吃不讲穿,物质生活上不和别人攀比,很少给自己添置新衣物,却毫不吝啬地把节省下来的钱花在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各种资料上。他的办公室陈设极其简单,一张单人床,一张课桌,一把椅子还有一盏台灯,除此之外,便是床上和桌上堆积如山的书籍。他还常常花自己的钱买来课外书籍和学习用品奖励表现优秀和有进步的学生。对生活有困难的学生,他总是伸出援助之手,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陈老师的生活是简朴的,但他的工作却是一丝不苟的。他用自己崇高的精神追求和一点一滴的育人实践铸就了高尚的师德情操。
五.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老师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认真地钻研,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2008年任小一职称以来获得镇级以上荣誉共计十五次。“千河镇优秀青年教师”“高新区教学新秀”“区级优秀辅导员”“千河镇师德标兵 ”“区级课改成果一等奖”还有多篇论文在区市省各级获奖,连续几年在全镇统考中荣获千河镇质量检测一,二等奖。
纷至沓来的各种荣誉是对陈老师辛勤付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肯定,更是鼓励,希望他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陈老师不骄不躁,永不止步。如今,他又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新的教学探索之中,祝愿他取更好的成绩。
黄贺小学
2013..年9月1日
第四篇:学习“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策划
学习“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策划
时间:2014年6月18日
地点:XX学生处
参加人员:何XX、张XX、方XX、赵XX
活动主题:学习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活动背景:由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中,我校毕业生XX获得2014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XX的事迹令人感动,也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流程:
一,准备工作
1,确定大家的共同空余时间。
2,确定场所。
3,准备一台电脑及相关视频。
二,实施活动步骤
1,组长讲话。
首先组长先讲了本次活动的背景和目标,希望大家认真观看、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
2,观看视频
此过程中,组长负责播放,组员观看并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3,整理自己的观看心得。
留出时间,大家各自整理自己的学习体会、心得。要求独立认真完成。
4,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自由发言,畅所欲言。大家看后感受颇深,对教师这一行业认识钢架深入。
三,组长总结
四,收拾会场
活动意义:为了更好地学习本校毕业生个三的机等最美乡村教师的先进事迹,深入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的讲话精神,鼓励实习生努力工作。
活动反思:此次活动还算成功,大家认识都有所提高,也坚定了干好实习工作的决心。
第五篇:观看《乡村最美教师先进事迹》有感
《乡村最美教师》有感
王晓艳
近几日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了最美乡村教师感人事迹。我又一次的被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美丽善良的心灵和朴实无华的行动所震撼,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但他们用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教师的形象。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藏族娃娃的“汉族阿爸”宋玉刚,在海拔4500米的拉萨墨竹工卡县日多乡小学工作了15年,是学校唯一的汉族老师。因为学生都是藏族孩子,他花了3年学藏语,跟藏族同事学,也主动向学生请教,跟他们学一句藏语的同时也教他们一句汉语,激发了孩子们学汉语的热情。尽管这里的冬天连打火机都打不着,尽管无暇探望已在河南养老的父母,但是面临3次调动的机会,他都选择了留下„„
学习了这个先进事迹,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光辉,体会到教师的光明与崇高,不是一句比喻、几句赞誉就能概括教师的伟大,刻画在心底,是要用心去发现,去体会。
从宋玉刚老师的事迹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浓烈的爱在荡漾。正是这赤子般的爱,让他不为其他诱惑所动,选择了留下与坚守。这是一种大爱与大我,超越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展现了一种崇高境界和操守。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这种大爱与大我在城市的喧嚣中常常少见,却会如此慷慨地在这些平凡的乡村老师身上绽放?
从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原来他们只是放下了自己。正是这种放下,让他们摆脱了名利的束缚,循着人的基本情感需要出发,自然而然地打通了小爱与大爱、小我与大我之间貌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因而,他们一面给予着爱,一面又受爱的滋养。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滋养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来说,与他们相比我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从那些最美乡村教师身上,我看到了金子一般的精神,它给我了前行的动力,为我今后的教学指引了方向。我也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我的教学工作当中,努力做一名孩子们心中最美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