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民间美术资源调查
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型专题调查优秀成果参评论文
江苏民间美术资源调查
内容摘要:江苏民间美术资源是民间艺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是长达七八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美学、艺术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等多学科价值。调查通过图书文献检索、实地访问及个例分析等方法对江苏民间美术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探究,并针对当前民间美术资源现状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关键词:民间 美术资源 艺术资源 衰落 传承 保护 发展
一、江苏民间艺术资源概述
江苏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而富有特色,是举世公认的文化大省,独特的民俗风情经千年的流传,现已成为一批精湛奇绝的民族艺术瑰宝。令人惊叹的江苏民间艺术繁花似锦,压满枝头,在晴风中摇曳多姿。
江苏作为世人所公认的优秀民间艺术之乡,其民间艺术就风格而言,南北差异十分明显。苏南的山歌、舞蹈、民乐、彩灯、剪纸、刺绣„„体现出江南水乡的细腻、柔美、纤巧和灵秀;苏北的鼓舞、杂技、曲艺、石刻、风筝、农民画„„则表现了黄淮文化的挺拔、刚劲、粗犷和淳朴的特质。
二、江苏民间美术资源的介绍及分类
江苏民间美术资源是民间艺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其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是长达七八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此民间美术资源价值远远超越了它自身的艺术价值,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哲学、美学、艺术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等多学科价值。江苏民间美术资源主要包括三大类别:⒈工艺设计类(如苏州灯彩、无锡惠山泥人、扬州漆器、南通风筝、蓝印花布、织毯等);⒉建筑园林类(如江南民居、苏州园林等);⒊民间绘画类(如木刻版画,邳州农民画等)。以下就根据调查结果对其中几项详细介绍: 1)苏州灯彩
元宵观灯,在我国有着悠远的历史。传说早在二千多年前汉武帝就“结灯为山祭祀太乙”。到唐代,元宵张灯的风俗进一步盛行,唐睿宗时,在长安搭建灯楼,燃灯万盏。进入宋代,更是盛况空前,城镇上出现了灯市。因此,我国历年来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宋代苏州灯节之盛,据《石湖乐府序》记载:“吴中风俗,尤况上元,前一日已卖灯,谓之灯市„„”由于元宵赏灯风俗在苏州十分盛行,这就促进了苏州纸扎彩灯工艺的高度发展。据史书记载,宋代在杭州举行的花灯展览会上,苏州与福州制作的花灯名列茅,评为上品,蜚声海内。苏州花灯品种繁多,有罗帛、琉璃、鱼鲩、麦丝、竹缕、夹纱、料丝、鳌山。《红楼梦》中讲到薛蟠从苏州带回京师的花灯叫纱工灯,也是一种。
苏州灯彩工艺十分精巧,画面丰富多彩,绘有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草,不仅光华灿烂,而且制作巧妙,如有一种“剔画彩灯”和“走马灯”,灯上设置各种故事人物,有西施采莲、张生跳墙、刘海戏蟾之类。待灯里燃起蜡烛,冷热空气对流,人物即能循环转动,颇有趣味。有一只“上桥落马灯”,灯面上绘着小桥流水人家,粗看无人,但点上蜡烛,即隐约出现一个骑马的人影,跑到桥堍,人与马又会分离,马影先过桥,然后人影随后过桥,过桥后又跨上马背,渐渐隐去,其手艺的高超,使人惊叹。
此外,南京秦淮花灯也是堪称金陵一绝,夫子庙春节闹花灯的习俗兴于唐而盛于明,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素有“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
无锡泥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民间艺术,已有400多年历史,因起2)无锡惠山泥人 源于惠山山麓,故名“惠山泥人”。惠山泥人系用惠山地区一米以下的土为材料,经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其作品造型质朴、简练,有的手捧寿桃、元宝,有的身挂金锁片等,色彩对比强烈,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江雨风情。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大阿福》系列产品多次获得民间艺术博览奖,被誉为最富有东方色彩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3)扬州漆器
扬州漆器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是受国家保护的传统工艺品种之一,也是扬州地域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传统的扬州漆器是在精致髹漆的基础上,选用翡翠、玛瑙、珊瑚、碧玉、白玉、象牙、紫檀、云母、夜光螺及金银等八百种名贵材料制作而成。漆器装饰纹样大量摹刻“扬州八怪”等名人书画,更提高了扬州漆器的艺术欣赏价值。
扬州漆器品种丰富、技艺精湛、色彩绚丽典雅、造型古朴庄重,同时将欣赏性和实用性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其在工艺上采用涂、绘、勾、刻、填、雕、镂、磨、镶、嵌等多种手法,具有平、亮、细、匀、艳、雅的艺术表现效果。工艺装饰种类有雕漆嵌玉、平磨螺钿、点螺、纯雕漆、骨石镶嵌、刻漆、雕填、彩绘、磨漆画、彩漆平嵌等十大类,其产品主要有各类屏风、挂屏、橱柜、桌椅几凳、瓶盘、碗盒、茶具、烟具、文房四宝和旅游纪念品等两千多个花色品种。七十年代中期恢复的失传两百多年的“点螺”和“漆砂砚”工艺,更是扬州传统漆器最具特色的装饰工艺。扬州漆器具有色彩绚丽、古朴庄重、造型多变等艺术特点和“清秀雅致”、“丰满豪放”兼而有之的风格,在全国同行业评比中多次获奖,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珍贵礼品赠送给外国元首和领导人,并有多件精品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4)邳州农民画、邳州民间剪纸
邳州农民画由传统民间绘画演变而来,始于1957—1958年风行全县的壁画创作活动,当时全县34个乡,400多个社,社社都有壁画创作活动场所,作者愈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邳州农民画进一步走向繁荣。50年来邳州农民画累计创作作品数量达10万余件,其中有1000余件作品在参加国家、省、市级展览中获奖。邳州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邳州农民画以原始艺术的粗犷浪漫、民间艺术的朴拙自由、漫画的夸张讽喻、宣传画的直率激情融合在一起的绘画形式,把苏北纯朴而芬芳的泥土风韵和农村充满生机的生活气息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到绘画中。邳州农民画的发展初期,内容多以宣传为主,作者用朴实单纯的色彩,描绘出新社会、新农村、新生活的社会现实。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邳州农民画把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活融入绘画中,内容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同时,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多次组织专业美术工作者介入辅导,使邳州农民画艺术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邳州民间剪纸有剪和刻两种方式。剪纸用作绣花样和妆奁饰花,取材于花草鱼鸟;刻纸用于刻制春节贴挂门笺,中嵌“福”、“寿”等字样,饰以花边图案。经过长期磨炼,邳州剪纸艺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剪纸内容更加广泛,技艺水平日益提高。以耕种、收获、纺织、养殖、运输、建筑等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人物剪纸也跃然纸上,生动地表现出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剧人物以及与现代精神文明相关的人物,也都栩栩如生,怡然有趣。1984年,邳县成立民间剪纸协会。各级各届人民政府大力扶持剪纸艺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组织力量对剪纸艺术进行调查、发掘、收集、整理、引导和辅导,并建立了剪纸艺术档案,使扎根于民间民众沃土之中的剪纸艺术根深叶茂,繁花似锦,有力地促进了邳州民间剪纸艺术的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衰落的必然性
民间美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由于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文化的相互渗透,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流传范围缩小并逐渐消亡。如蜚声海内外的苏州桃花坞年画、无锡纸马、南通扎染、常州挑花、南京白局、扬州清曲等都已经消亡或即将消失,许多民间艺术品被认为是过时的东西而被很多人摒弃了。
江苏作为经济和文化大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了以继承发展民间艺术、弘扬民族精神为主体的民间艺术之乡建设。但是对于民间美术资源的保护依然多是将民间美术资源作为一个古代生活形态的活化石来进行研究和保护,民间美术资源已经成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而保存在博物馆之中,见证着一个古老文明曾经出现的辉煌。民间美术资源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在不知不觉中迅速衰亡,谁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挽救和保护;另一方面大批民间美术为了生存,拼命挤向现代市场,却又手忙脚乱,莫衷一是。民间美术在当代大多已经失去了其实用性,它和当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文化状态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2.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难
江苏民间美术资源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宣传不到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②继承者后继乏人;③保护、传承和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④缺乏有效的、运转协调的保护机制;⑤文化生态环境欠佳,参与人员减少,传承者和受众群众出现断层。
四、关于江苏民间美术资源保护和发展的建议 1.定制相关的法律法规
民间美术资源的保护牵涉面广,涉及单位部门多。就全省而言,民间美术资源的界定,保护和管理原则、保护措施,开发利用规则,商品属性界限,版权问题,材料资源保护,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奖惩措施等,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民间美术。加快民间美术资源保护的法规建设,已刻不容缓。2.寻找工业文明与民间美术之间的互补点
在工业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与工业社会的对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既不能放弃民间艺术形式,也不能违背社会规律,试图以民间美术来代替大工业时代的产品。江苏的民间美术要得到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对传统作更深入的研究,寻找工业文明与民间美术之间的互补点。工业文明带来了商品的大量生产与简单复制,而这种简单枯燥的文化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不应该只是一种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产品形式,它同时应该代表一种带有审美色彩的人文精神。民间美术以其丰富的审美形态与人文精神,能够成为工业文明的有效补充,工业文明以其时代感与社会性能更好地引导着民间美术的发展。两者的互补才能使人类文化最终向着一个更加健全、完美的方向延续。3.重视高校艺术教育中的民间美术课程
对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江苏民间美术资源丰富多彩,可是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重视民间美术的却并不多见。民间美术的学习与制作过程是一种充分调动人的手、眼、大脑协调合作,在三维空间进行的物质创造活动,通过对人的生理刺激,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叉活动,发掘创造潜力培养创造能力,是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手段。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开设民间美术课程能够使江苏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资源通过大学生艺术教育得以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而且也能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对美的欣赏和判断能力,在实践中启发和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一举多得。参考文献
[1]秦勇,《旷野晴风 繁花景象——掠影江苏民间艺术》,《中外文化交流》 2004.9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年 [3]李向伟,《江苏省民间美术资源作为高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实施方案》
[4]方湘侠,《民间美术》,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 [5]尹凌,《学校艺术教育应重视弘扬优秀民间艺术资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3
第二篇:小学美术民间课程资源开发讲稿
小学美术民间课程资源开发
——以东巴文化为例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福慧学校
年晓霞
一、培训计划与分析
1、学员分析:
本次的培训对象为小学美术教师。教师们已基本具备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但对本课题的运用与开发程度参差不齐,且年龄层次多样化,地域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培训内容需广泛而概括,不高深,但涵盖面广且具有针对性,让广大教师学有所用。针对以上情况,本次的培训内容从“开发背景、民间美术的概念、民间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民间美术作为美术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适切性、小学美术民间课程资源开发意义、云南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及民间美术地方课程教学案例—丽江东巴文化”七个方面来进行。先明白民间美术的概念及民间美术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其次介绍云南本土民间文化的几种表现形式,再以丽江本土的“东巴文化”为例,做好讲解示范,具体怎样将民族美术资源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当中去。
2、培训内容分析:
本次培训的内容为“夯实美术教学基本功,提升小学美术教师课表践行能力——小学美术民间课程资源开发”,很多学员在这方面已有很丰富的经验,有些甚至对本专题已有深度的研究,因此本次培训重在系统地集合与整理开发民间美术资源的方式方法,其次为教师间的信息交流与整合。本次培训将以系统展示介绍、案例探讨、示范讲解、交流总结和任务驱动5个流程来进行。
3、准备的材料和工具:
云南民间传统文化的概况、艺术表现形式、形式分类等的文字资料。 案例分析2个 A4纸和记号笔
用以解决核心问题的微课程2个
4、培训结果的呈现:
学员制定适合自己的“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方案”,包括内容、形式、呈现结果等。以培训的间隔时长为准,上交开发情况的资料。
二、开发背景
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面对工业社会人性的异化,社会意识形态的扭曲,人的价值观的失落,西方国家呼吁民族精神,呼吁人文精神,呼吁艺术教育。世界各国将民族艺术溶入教育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在对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视、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新观念,将为我国艺术教育增添新的活力和机遇。
三、民间美术的概念
1、所谓民间美术即广大的劳动群众所创造的美术。正如鲁迅先生所讲的“生产者的艺术”。民间美术流行最广泛、最有普及性和群众性,也最有广阔的地域性,来自于民,用之于民。人类最早的艺术是由原始人在劳动中开始创造的,艺术从最普通的民众和民间产生发展。民间艺术是人类文化之源,是根性的、母体性的艺术。后来才分化形成了以宫廷画院、文人艺术的正统体系和以民间美术家、人民大众为艺术群体的民间体系两种体系。虽然民间美术在各个时期没有得到像正统艺术那样的重视,但在广大的亿万群众的生活中传承发展,始终作为民族艺 术的一个重要支柱与正统艺术体系并存发展。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经历了六七千年历史的文化积淀,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文化形态。
2、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有56个民族所形成的传统民间艺术,有世界上形式最多、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受现代经济大潮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世界各文明古国都因历史原因造成民族文化中断,西方国家在高速度的科技现代化发展中,文化格局也有了大的变化。民族艺术、民间艺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自行消失。而我国在两千年漫长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封闭自守等因素下,一部分民间艺术和一些民族艺术保留并延续了下来。西方人已痛感失去民族艺术,正在尽力抢救本国的民族文化、民间艺术。西方的艺术家也有来到中国寻找民间艺术补充营养的。他们回过头来重新重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
今天我国国门大开,在21世纪先进的科技与高速的信息时代里,西方文化以一种世界文化的形式对我国民族文化、民间美术强烈冲击人侵。亿万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文化观念的转变,使我国民间艺术也将遭到和西方民族艺术一样的命运—面临断层而消失的危机。
四、民间美术教育资源开发
1、我国的教育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改革,在改革中学习、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素质教育及配套的重大改革措施、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使我国由原来的(以苏式教育为框架的)教育模式向现代先进教育模式转型,结合我国国情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且有实质意义的步伐。但在吸收外来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应当清醒的注意另一个问题即:在现代大潮冲击下,不能全盘失去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的教育中不能没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传统精神的内容。在西方早已开始保护抢救民族文化,并在学校教育中加人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如美国大部分学校开设土著课,专门教授本民族的艺术文化。我国更应当使青少年一代在民族传统文化浑厚的土壤中汲取一定的养分,使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意识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不会断根而将世代延传。因此,开发民间美术教育资源对继承和延续民间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有重要的意义。
2、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规定:“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最近出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灵活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民间美术是最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也是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点相联系的切人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教育资源库。
3、新的基础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出了课程资源的重要概念,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新概念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和难点,将原来国家过于集中的课程决策权分配一部分给地方和学校参与课程开发,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并行组成的课程结构。这将为民间美术成为美术教育课程资源提供了政策依据,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将在国家课程之外,各地方将会有民间美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运用于教学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学校教师提供了一定的课程自主权、灵活性。民主、开放、合作的学校氛围将极大的启动学校和教师对民间美术教育资源开发的积极性。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激活教师的创造性智慧,广大教师将积极参与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会出现多种形式民间美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运用在美术课堂教学之中,既开发利用了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填补了民间美术在基础教育中的空缺,丰富了中小学及大学美术课程资源,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选择学习、探究地更大平台。
4、靳之林先生指出:“亿万劳动群众创造的民间艺术的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艺术本身,而是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和结晶”。《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尤其要引导学生深人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将民间美术作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补充人中小学美术教学、高校艺术教育中,可使学生感受、体验、民间美术博大浑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间美术,认识民间美术的特征、领略富有民族特点的民间美术遗产。在民间美术广泛的文化情景中,理解传统文化,体会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和高度的智慧,使学生们懂得珍惜宝贵的文化遗产,懂得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永远延续发展下去。这是非常有必要和有价值的。
五、民间美术作为美术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适切性
1、艺术最重要的品格是创造,现代社会也需要发挥每一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民间美术的创造精神、创造方法和正统美术有很大的不同与区别,民间美术家独特的创造思维、创造精神、创造方法可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和独特性。从民间美术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2、学生在体验民间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参与探究思考、广大民间美术家丰富、深远的人文精神。了解广大民间艺术家的情感及价值观,以民族文化陶冶他们的情感,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养成有条不紊和动手动脑的劳动习惯及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学生理解精神美,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认识人类社会的丰富性,认识民间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和对社会的独特贡献。培养学生对祖国民间美术传统的热爱,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懂得爱自然、爱社会、爱生活、爱自己,成为充满爱心的人,提升人文精神,形成健康人生。
3、民间美术有多元化的体系,学科跨度大,容量广,学生在探究民间美术中可感受不同地域、不同社区的美术文化,了解当地人文历史、自然环境,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民间美术是为人民群众普通生活服务的,长期在人民群众中流传,是人民群众为自己所创造的艺术,反映了人民的希望和要求,反映了人民的风尚和乡土特色,成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在接触民间美术中可接近生活,接近普通人民大众,走进社会。使美术教育和社会和学校周围的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4、民间美术的创作是在一种自由表达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进行的,制作也是在轻松、愉快、情趣、趣味中完成,学生在民间美术的学习实践中表达抒发自己的情感,从作品的制作中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释放紧张和消极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心身健康,形成良好的心身状态。
5、民间美术内容丰富、范围广阔、内涵深邃、创造手法多样、可操作性强。这些,为民间美术作为教育资源补充为地方课程提供了适切性。
六、小学美术民间课程资源开发意义
民族文化既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兼备了较高的审美价值。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美术作品都各具特征,蕴含了丰富的审美情趣。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培养是不容置疑的。
1、让孩子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美的教育的实施可以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及品鉴的能力。
2、让孩子感受民族文化美教育的开展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让孩子感受民族文化美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感受民族文化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内容,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
通过培训,美术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民族文化美术的综合价值,有意识的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将来我们进行美术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学工作者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孜孜不倦追求的伟大目标。
七、云南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
1、云南民族传统文化概况
在云南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中民间美术是非常丰富的,许多民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民间美术,它涵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这些民间美术既是民族生活的物质体现,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善于利用美术的手段的他们利用大自然的馈赠通过多种形式来美化自己的生活,并用美传承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美国民族学家弗朗兹•博厄斯在《原始艺术》一书中说:“据我所知,世界上任何民族,不论其生活多么艰难,都不会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于食宿上。生活条件丰实的民族,也不会把时间完全用于生产或终日无所事事。即使最贫穷的部落也会生产出自己的工艺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自然资源丰富的部落则能有充裕的精力用以创造优美的作品。”
2、云南民族文化的分类
根据各民族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我把民族文化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服饰文化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一套民族服饰简直就是一个民族的缩影。云南的少数民族善用大自然中的材料来装饰自己。
如:织品和绣品。利用动植物的外形,经过加工和美华,变成装饰的绣片织片。
挂饰。采集金、银、铜、宝石、骨、壳等加工制作,装饰服饰。色彩。崇尚大自然中色彩,服饰鲜艳,色彩繁多。
民间绘画
产生于民间的生活绘画或服务宗教的艺术绘画。如:唐卡、东巴画 雕刻及陶土艺术
云南的民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宗教,原始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等。这些崇拜通过各种雕刻艺术很好的体现出来。如:木雕。各种神魔、鬼怪、花草虫鱼。
石雕。 书法艺术
以当地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诞生发展普及的书法文化。如:曲靖的爨文化
丽江的东巴文化等
八、民间美术地方课程教学案例—丽江东巴文化
在云南众多的民族民间文化中,我准备用本土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作为示例,来讲解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发这一文化的资源。
1、文化价值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巴文化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东巴文化是伴随着纳西族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态文化,是千百年来纳西族创造和积累起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和,是古代纳西族人的百科全书,它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极有价值,是灿烂的文化瑰宝。2013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将纳西族东巴原始宗教及其古老经典列为中华十五项重点保护的绝学之一。
2、具体分类 东巴文
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纳西话叫“涩九路就”,意为“木迹石迹,见石画石,见木画木”。它几乎是介于图画文字和表意文字之间的一种文字符号。记载了纳西古文化的百科内容是研究纳西族的珍贵资源。 东巴绘画
古老的东巴绘画是纳西族最具特色的美术遗产。它是一种服务于宗教的绘画形式。它具有贝叶经的形式、优美的线条、美丽的色彩、动态的表现和特征的摄取。它有木牌画、纸牌画、布卷画和经文画几类。在东巴画中一《神路图》最为有名,它分为地狱、人类世界、自然天国、天国四个部分,画面色彩鲜明,既受藏传绘画艺术影像,又具有纳西族传统风格和特色,是东巴艺术绘画中的精品。以纳西青年为主体的一批画家,吸取了古老东巴文字画精华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法和材料创作出了现代东巴画。 东巴艺术品
东巴艺术品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仪式中制作使用的木偶、面偶、泥塑和各种竹木编扎品。其造型独特,生动逼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其中,泥偶面偶都是由老东巴信手捏制,一气呵成,有单纯明快的审美特点。
木雕基本上是在面塑基础上形成的。东巴们做祭祀活动,总要把相关的神鬼用面塑捏出来,好让祭祀有一个确定的对象让人信服。
3、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发和运用本地文化 开设造型表现课程
如:开设以东巴文化为主题内容的绘画课程:主要运用东巴文字象形的特点,将普通的绘画作品用东巴文字表现出来,并以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来加工,如:彩笔画、水墨、水粉、砂纸画、版画等。 开设设计应用课程
如:开设以东巴文化为主题的泥塑课程:引导学生感受东巴泥塑原始、古朴的造型特点,经过教师的师范讲解,使学生习得简单的制作方法,并感受制作的过程。
开设欣赏评述课程
如:开设以东巴文化为主题的欣赏课:欣赏东巴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工艺制品等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感受东巴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开设课外探索课程
如:走进东巴文化的发源地:参观东巴教圣地——玉水寨、参观东巴造纸术、参观白沙壁画等,感受丽江本土的民族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第三篇: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的作用
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民间美术的生存环境已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传承关系上,许多民间艺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青少年中有兴趣并愿意专门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后继乏人使本地的一些民间美术品种产生了传承的危机。
其次,民间美术在很多人心目中丧失了地位,通常当我们提到“民间美术”常常会听到“太俗气了,难登大雅之堂”之类的言论,其实只要是真正了解欣赏民间艺术的人,都能感受到它质朴而强烈的艺术魅力。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蕴涵民族性的艺术创作更具感染力。不理解、不欣赏,不爱好,甚至不屑,形成审美观上的一种偏见,这是民间艺术在现代人意识上的一种较普遍的反映,这种意识严重地影响到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
第三,民间美术的教育缺失,目前中小学的课程安排中,与民间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涉及本地传统文化的课程更少。许多学生在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就没有通过课堂接触过民间传统文化,甚至有学校亦未涉及当地民间美术的教学。
另外,对这一学科的理论研究很少,重视程度不够等等。这些都是造成民间美术衰败乃至消失的重要因素。如不重视和抓紧抢救保护,脆弱的文化生态环境会在现代工业文明中迅速地消失。保护民族美术文化要从教育人手,要使民族民间文化得以生存、传承和发展,必须使民间美术进入课堂。
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来,可以说是一项双赢的决策,民间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民间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了最直观的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民间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给学校现代美术教育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充分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给现代美术教育带来发展的新契机。
第四篇:民间美术
本次在苏州调研主要以参观留园,拙政园等著名的古代私家园林为主,这些园林建造精美,集当时建筑与装饰工艺之大成,对我们了解传统民间美术有很好的帮助。
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它们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
“脊兽”。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
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的小动物。这些美观实用的小兽端坐檐角,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梁思成评价道:“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这些脊兽各有寓意,并均赋予了神奇的本领,龙与凤代表至高无上的尊贵,龙的角似鹿、鳞似鱼、爪似鹰。唐宋两朝视为祥瑞的象征。明清将之象征帝王,皇帝称自己为真龙天子,由此这龙是皇权的象征。凤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为凤,雌称凰,通称为凤凰,是祥瑞的象征,在旧时还比喻有圣德的人。海马亦称落龙子,象征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狻猊在古籍记载中是接近狮子的猛兽,能食虎豹,亦是威武百兽的率从。一说它日行五百里,性好焰火,故香炉上面的龙首形装饰为狻猊,有护佑平安意。
脊兽的摆放也和古代的建筑等级一样,有着严格的限制,《大清会典》上说这些琉璃釉面小兽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其中天马与海马、狻猊与押鱼之位可置换。如若数目达不到9个时,则依先后顺序。因此,有时候可以从古建筑上的脊兽来判断以前这个建筑主人的社会地位。
第五篇: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
张云芳
[课 型] 高中美术欣赏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上课伊始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老师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
师:他们的理由是对还是错,让我们看完书本后再评价。请大家看书本75页。1、2、3、段(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
师: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上讲台评价](4分钟)。
生:①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伤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应该是民间美术。
[师强调民间美术定义]
生:②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生:③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生:④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孕拧?BR>师: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么多谁能来概括讲一下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
生:我是江苏苏州的,我的家乡有刺绣、桃花坞年画、苏扇。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
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
师:请看,这是《一团和气》或称《各气吉祥》,[展示作品],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以为怎么样?
2.刺绣(9分钟)
师:看过了年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于刺绣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有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生:我是苏州渚,我们那儿大人、小孩都会绣(简介作刺绣情况)
师:说起苏绣,它可是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什么是双面绣呢?[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大家看,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这小猫哪象是绣出来的,仿佛是真如站着一只小猫,令人赞不绝口。[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
[生上前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师: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放过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风筝,请大家看书本第5段,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生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
[生回忆儿时的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5.编织(1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老师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生:过年贴窗花。
师:剪纸通过在纸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你看(边剪边展示),是不是很美。
(四)布置作业(12分钟)
同学们亲手尝试手工艺制作。[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五)学生作业[有的剪纸,有的刺绣,有的做泥塑]老师巡回辅导
(六)举行作品发表会[布置时放背景音乐《喜洋洋》,烘托热闹气氛]
(七)小结(1分钟)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核心提示:第一节 中国山水画源流
一、教学目的:通过了解中国山水
第一节 中国山水画源流
一、教学目的:通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使学生对山水画在中国绘 画史中的重要地位有所感悟,体会山水画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情感和崇高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以及历朝历代涌现出伟大的画家,创造的难以数计的辉煌灿烂的艺术珍品,积累的无比丰富的创作理论和技法。
二、教学内容: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东方绘画中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据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山水画就已经出现在丝织品和壁画上。从北魏壁画和东晋顾恺之的传世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来看,这时期的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山水画的技法还比较简单粗拙,往往“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正如唐张彦远所说的:“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可见这时期的山水画还很不成熟,是中国山水画形成的孕育期。中国山水画,经东晋顾恺之发端,历南北朝至隋唐,才逐渐摆脱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传为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真迹,画中人物只不过是点景而已。它一变六朝墨勾色晕法为勾线填色、重彩青绿法,开青绿山水之先河。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和进步。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的发达,社会的安定,以及宗教绘画的世俗化,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并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时期,因而有各种风格竞相出现的局面。总的说来,唐代山水画开创了两大流派:一派是青绿山水,它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传统表现技法,发展成为工细巧整、金碧辉映的风格,此即后世所称的“北宗山水”,它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李思训的传世作品有《江帆楼阁图》,画以勾勒廓填为主,山石已略有皴斫。另一派是以吴道子为代表的水墨山水。相传唐明皇李隆基曾令李思训、吴道子各以嘉陵江为题在大同殿内描绘壁画。“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可见吴道子独到的奔放笔法,超妙出群。从另一角度看,画家能集三百里风景于丈许壁画之内,突破时空限制,得心应手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种能力的具备,本身就是山水画成熟的标志。所以张彦远得出“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的结论。这个“变”,标志着山水画已进入成熟期。继吴而起,王维是在唐代山水画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他是著名的抒情诗人,由于政治上的挫折,他在艺术上寄托了恬淡闲适的思想。他发展了水墨山水画,描绘富于诗意的田园景色,融诗、画为一体,开始了中国绘画的文学化。从传为他作品的《辋川图》、《雪溪图》来看,山石画法已有渲染,尚无明显皴法。唐代另一位山水画家张躁,其作品已失传,他的著名论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却流传至今,总括了古代绘画创作方面的最根本原则,言简意赅地
阐明了中国画的主客观关系。他的破墨法和王维的泼墨法,把线扩展到面,以墨代彩,突出了墨色的作用,使表现空间等方法有了进展,行笔也有了新的变化,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这一流派,后世称为“南宗山水”,吴道子后来以人物画而著称,王维则被奉为南宗画的始祖。五代的代表画家为荆浩,他第一个将勾填、勾染法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