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百强农技协服务与管理办法(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3:2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省百强农技协服务与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省百强农技协服务与管理办法》。

第一篇:河北省百强农技协服务与管理办法

附件5:

河北省“百强农技协”服务与管理办法

(试行)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农民合作组织的重要形式,是农民组织起来学习科学技术、发展专业生产的重要载体。为搞好对农技协的服务,增强农技协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技协向着规范化、高层次方向发展,省科协组织开展“百强农技协”评选活动,并制定本办法。

一、条件和标准

1、接受省、市、县科协的工作指导,定期向当地科协和上级科协汇报工作。热心科普公益事业,对科普工作有贡献,每年参加科协组织的科普活动3—4次。

2、协会依法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三年以上,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健全。协会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召开常务理事会议、理事会议和会员代表大会。理事长由民主选举产生。

3、协会有经济实体,并守法经营。协会公共积累在50万元、年销售收入在100万以上。协会服务或生产、经营的项目在当地形成了有影响的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4、协会带动示范作用强,会员户在500户以上。协会与会员联系密切,能够及时有效地为会员和本地农民提供优质的产、供、销、加工和技术服务。

5、协会所服务或生产、经营的产业或项目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协会有自主创新技术项目或承担有县级以上科研、示范、推广项目。每年向农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4项(个)以上。

6、协会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挂有醒目的协会名称标牌。有固定的为会员开展培训和服务的场所及设备,经常举办培训班,科普氛围浓厚。协会有宣传刊物、建有宣传网页。协会档案规范、健全。

二、申报和命名

1、农技协自愿向所在县科协提出申报申请,县科协审查同意后上报市科协。市科协对全市申报单位按条件进行检查、平衡和筛选,签署意见后上报省科协。省科协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选,确定“百强农技协”名单,发文公布,同时颁发证书和牌匾。

2、申报单位需要提交:①河北省“百强农技协”申报表,②农技协三年来的工作总结和今后三年的工作计划(3000字左右),③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包括社团登记证书、获奖证书及资产和经营情况证明)。以上材料共一式三份。

3、设区市科协需要提交检查、筛选和推荐工作总结。

三、服务和管理

1、省科协对百强农技协实施动态管理,三年申报、评选、命名一次。已命名的也需要在第二个周期重新申报,接受复查。符合条件的继续纳入服务管理范围,不符合条件的撤消命名。

2、省科协向中国科协推荐科普惠农项目受奖单位,要从“百强农技协”中择优产生。省科协的科普资助项目,优先在“百强农技协”中安排落实。省科协资助“百强农技协”参加全国性科普活动。

3、省科协将在科技人才、技术信息上给予“百强农技协”重点支持。帮助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赠阅《致富金桥》等科普资料、免费提供市场和技术信息。在河北科技报加强对“百强农技协”的宣传。

四、其他

1、本办法由河北省科协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河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办法

河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2010]37号),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国家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河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是指经河北省中小企业局认定,由法人单位建设和运营,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业绩突出、公信度高、服务面广,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服务平台。

示范平台具有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特征,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融资、质量、节能、环保、创业、培训、管理、商务、现代物流等。示范平台可以是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平台,也可以是某一方面服务功能突出的专业平台。

第三条 河北省中小企业局负责示范平台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各设区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示范平台的推荐工作,协助河北省中小企业局对示范平台进行管理。

第四条 示范平台的认定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二章 示范平台的条件

第五条 示范平台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设立、运营两年以上的独立法人单位,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资产总额不低于200万元,财务收支状况良好,经营规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或行业。包括:产业集群、小企业创业基地、工业园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满足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需求,服务的行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服务功能完善,服务特色突出。从业人数不少于20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和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专业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和必要的服务设施、仪器设备等。

(四)年服务中小企业不少于100家;近两年服务企业数量稳定增长;用户满意度在80%以上;服务业绩突出,在专业服务领域或区域内有一定的声誉和品牌影响力。

(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的服务流程、收费标准和服务质量保证措施;有明确的发展规划、目标和品牌建设方案。

(六)主要负责人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七)获得市级及以上部门的相关认定或表彰。

(八)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服务业绩突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服务平台,上述

(一)、(三)、(四)的条件可适度放宽。

第三章 工作程序 第六条 设区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负责本地区示范平台的推荐工作。优先推荐省级认定的平台,逐步过渡到推荐市级认定的平台。

第七条 设区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对推荐的示范平台运营情况、服务业绩、示范性进行测评,填写《河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荐表》(见附件1),并附被推荐示范平台的申请材料,上报河北省中小企业局。

第八条 被推荐为示范平台的单位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河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报告(见附件2);

(二)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县级人民政府批文;

(三)上一服务收支情况的财务报表;

(四)主要服务设施、软件或仪器设备清单;

(五)主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名单及职称情况;

(六)签订服务协议的中小企业名单和服务中小企业成效的评价;

(七)发展规划或运营计划;

(八)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监督审核)证书复印件;

(九)市级及以上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资质、认定证书(证明)复印件,授予的荣誉证书(证明)复印件;

(十)得到各级政府扶持的情况;

(十一)能够证明符合申报条件的其他材料;

(十二)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声明。

第九条 河北省中小企业局按照相关评审程序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在中国中小企业河北网公示15个工作日。

第十条 河北省中小企业局对评审合格的示范平台授予“河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择优推荐“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第十一条 示范平台的评审工作于每年3月1日至31日的工作日集中办理。

第四章 示范平台管理

第十二条 示范平台名单在中国中小企业河北网公布,并适时更新。

第十三条 示范平台要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组织带动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主动开展公益性服务,积极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各项任务,每年将工作总结报河北省中小企业局,及时发布服务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四条 河北省中小企业局对示范平台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复核一次。复核与申报同时进行,由示范平台将三年工作总结、上一服务收支财务报表及《河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运营情况测评表》(见附件3)报设区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设区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测评后,填写测评情况及意见,经河北省中小企业局复核,对合格的示范平台予以确认;对不合格的发布公告予以撤消。

第十五条 河北省中小企业局建立监督管理制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家对示范平台进行抽查,对已经授牌的示范平台,如发现弄虚作假,除撤销称号外,暂停所在设区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下一的申报工作。

第十六条 河北省中小企业局对示范平台予以重点扶持。

第十七条 示范平台评审工作接受审计、纪检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各设区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可参照本办法,组织开展市级示范平台的认定工作,并对省级及以上示范平台给予相应的扶持。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中小企业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河北省地图管理办法

《河北省地图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12月13日省政府第12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1997年2月12日公布的《河北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81号〕)同时废止。

省长许勤

2017年12月30日

河北省地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地图管理,保证地图质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地图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向社会公开的地图的编制、审核、出版和互联网地图服务以及监督检查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地图包括模拟地图(纸、布等介质地图)、电子地图(三维地图、实景地图、影像地图等)、互联网地图以及各类产品附着的地图图形等。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图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图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地图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普及国家版图知识,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应当使用正确表示国家版图的地图。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各类地图产品的开发,推广使用安全可信的地理信息技术和设备,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部门间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

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获取、处理、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培育、拓展大众地理信息消费市场。

第六条 从事地图编制活动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测绘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地图编制工作。

从事地图编制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条件。

在地图编制活动中从事外业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人员应当依法持有测绘作业证件。

第七条 编制本省行政区域全图、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地图的,在编制前应当向省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备案。编制设区的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地图的,在编制前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编制地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地图内容表示的规定。

地图上不得表示下列内容:

(一)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三)属于国家秘密的;

(四)影响民族团结、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表示的其他内容。

第九条 编制地图应当执行国家有关地图编制标准,选用最新的地图资料作为编制基础并及时补充或者更新,正确反映各要素的地理位置、形态、名称以及相互关系,且专业内容和有关数据符合地图使用目的。

第十条 在地图上表示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区域性群众自治组织辖区名称,专业区名称,居民地名称,专业设施名称,纪念地和旅游胜地名称,大型建筑物名称以及其他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的,应当按照依法确定并公布的最新标准名称表示。

第十一条 在地图上表示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或者范围,应当按照国家公布的行政区域界线标准画法图绘制。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行政区域界线或者范围,应当按照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成果绘制。

在地图上表示乡(镇)行政区域界线或者范围,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省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拟订、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行政区域界线标准画法图绘制。乡(镇)行政区域界线或者范围未勘定的,按照乡(镇)行政区域界线习惯画法图编制。

第十二条 编制公开使用的遥感影像地图,空间位置精度不得高于50米;

影像地面分辨率不得优于05米;

不得标注涉密地理信息,不得处理建筑物、构筑物等固定设施。

编制公开使用的实景地图的单位,应当对实景地图中不得公开表示的内容进行处理并详细记录处理方法、工作流程和处理内容。

涉及国家秘密的遥感影像地图、实景地图,在公开使用前应当依法送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进行保密技术处理。

第十三条 绘制中国示意性地图,应当完整、准确地反映中国领土范围,保持国界线的形状特征,正确表示台湾岛、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等重要岛屿和中印边界线走向,不得随意删减或者用其他图形遮盖。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公益性地图网站建设。

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公益性地图网站向社会提供公益性地图服务,供无偿使用。

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收集与地图内容相关的行政区划、地名、交通、水系、植被、公共设施、居民点等的变更情况,用于定期更新公益性地图。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提供相关更新资料。

第十五条 除景区图、街区图、公共交通线路图等内容简单的地图外,向社会公开的地图应当按照《地图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报送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审核。直接使用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提供的公益性地图,未对其内容进行编辑改动的,可以不送审。

第十六条 地图送审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地图审核申请表;

(二)需要审核的地图样图或者样品;

(三)地图编制单位的测绘资质证书。

进口不属于出版物的地图和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的,仅需提交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材料。利用涉及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编制地图的,还应当提交保密技术处理证明。

第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本省行政区域全图和主要表现地为两个以上设区的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地图。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负责审核主要表现地为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地图。

对于应当由省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审核的各种展会宣传品、户外广告牌(条幅)等附着的地图图形,省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审核。

第十八条 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地图审核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

时事宣传地图、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图书和报刊等插附地图的,应当自受理地图审核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

应急保障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地图的,应当即送即审。

涉及专业内容且没有明确审核依据的地图,由负责审核的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不计算在地图审核的期限内。

第十九条 地图内容技术审查工作由地图内容审查工作机构承担。地图内容审查工作机构应当按照公开地图内容表示的规定和国家有关地图编制标准对送审地图进行审查,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将审查意见报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

地图内容审查工作机构应当配备地图内容审查专业人员。地图内容审查专业人员应当依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方能从事地图内容审查工作。

第二十条 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根据地图内容审查工作机构提出的审查意见,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作出批准决定的,应当核发地图审核批准文件并注明审图号。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

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在其网站或者其他新闻媒体上及时公布地图审核批准文件和审图号。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地图审核批准文件和审图号。

第二十一条 经审核批准的地图,应当在地图或者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的适当位置显著标注审图号,送审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负责审核的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免费送交样本。

改变经审核批准的地图内容的,应当按照规定重新送审。

第二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省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组织审定本省地方性中小学教学地图。

任何单位不得出版未经审定的本省地方性中小学教学地图。

第二十三条 在地图上登载广告,不得影响地图表示的完整性,广告幅面应当不超过地图版面的四分之一。

第二十四条 地图应当由具有地图出版业务范围的单位出版。

地图出版单位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出售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地图出版物的版号、版面。

在网络上出版其他地图出版单位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出版的地图且不改变原地图内容的,应当在网络地图的相应页面显著标明原地图出版单位名称、审图号以及书号、刊号、网络出版物号或者网址等信息。

第二十五条 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向公众提供地理位置定位、地理信息上传标注和地图数据库开发等服务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测绘资质证书。

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应当将存放地图数据的服务器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并制定互联网地图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

第二十六条 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收集、使用个人位置信息的,应当征得被收集者同意,并建立健全个人位置信息保护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位置信息安全。

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需要收集、使用被收集者个人位置信息的,应当公开收集、使用规则,不得泄露、篡改、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被收集者的个人位置信息。

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提供地图APP服务的,应当及时更新平台软件和地图数据库,丰富地图数据内容和服务功能,并遵守前款关于个人位置信息保护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用于提供服务的地图数据库以及其他数据库不得存储、记录含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地图上不得表示的内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互联网上传标注含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地图上不得表示的内容。

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通过互联网地图监管系统定期监控互联网地图服务行为,发现互联网地图信息含有不得表示内容的,及时会同新闻出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部门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 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应当使用经依法审核批准的地图,加强对互联网地图新增内容的核查校对,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每6个月将新增内容以及核查校对情况送交负责审核的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地图编制、出版、展示、登载、生产、销售、进口、出口等活动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测绘地理信息、工商、新闻出版、海关和通信管理等多部门参与的地图市场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地图质量监督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地图生产经营企业登记注册、流通领域的地图产品以及利用地图发布广告等的监督管理;

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地图出版单位资质审核和地图出版行为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地图出版管理的相关规定;

海关应当凭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出具的地图审核批准文件和审图号对进口、出口的地图和地图产品通关;

通信管理部门应当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的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地图违法行为有权进行举报。

接到举报的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

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

(二)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送审而未送审的,由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地图或者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通过互联网上传标注了含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地图上不得表示的内容的,由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使用未经依法审核批准的地图提供服务,或者未对互联网地图新增内容进行核查校对的,由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

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测绘资质证书;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河北省人民政府1997年2月12日公布的《河北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本文来源于河北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第四篇:河北省燃气管理办法

河北省燃气管理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 〔2012〕第6号

《河北省燃气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9月27日省政府第11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省长 张庆伟

2012年10月30日 河北省燃气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燃气管理,规范燃气经营和使用行为,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公共安全,根据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燃气发展规划与应急保障、燃气经营与服务、燃气设施建设与保护、燃气燃烧器具安装与维修、燃气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及相关管理活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和进口,门站以外的天然气管道输送,燃气作为工业生产原料的使用,沼气、秸秆气的生产和使用,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燃气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燃气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燃气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办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燃气管理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制度,鼓励、支持燃气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使用安全、节能、高效、环保的燃气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第五条 燃气行业协会应当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依法制定行业行为准则和服务规范,维护燃气经营者和燃气用户合法权益,督促燃气经营者守法经营、诚实守信、严格自律。第二章 燃气规划建设与应急保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能源规划以及上一级燃气发展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燃气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备案。燃气发展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规划时限、发展目标、燃气气源、燃气种类、燃气供应方式和规模、燃气设施布局和建设时序、燃气设施建设用地、燃气设施保护范围、燃气供应保障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等。

第七条 城乡建设应当按城乡规划和燃气发展规划的要求,配套建设燃气设施或者预留燃气设施建设用地。预留的燃气设施配套建设用地,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或者改变用途。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依法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就燃气设施建设是否符合燃气发展规划征求燃气管理部门的意见。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意见书。

第八条 在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不得另外建设独立的管道供气设施。已经建成的独立管道供气设施应当并入燃气管网。

第九条 燃气设施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进行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建设单位应当自燃气设施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竣工验收情况报所在地燃气管理部门备案。

在管道燃气供气规划区域内,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配套建设的管道燃气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应急储备制度,组织编制燃气应急预案,加强演练,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燃气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燃气供应应急保障设施,确保在燃气供应严重短缺或者供应中断等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燃气供应。第三章 燃气经营与服务

第十一条 从事燃气经营活动应当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并依照许可的经营范围、经营类别、期限和规模等从事燃气经营活动。

个人从事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活动的,必须具备包括由接卸、储存、灌装、倒残等完整生产工艺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方可申请燃气经营许可证。

申请人凭燃气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第十二条 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燃气发展规划要求,依法取得规划选址意见书或者规划许可证;

(二)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气源和燃气设施,工程项目经验收合格;

(三)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经营方案;

(四)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五)有与经营规模、类别相适应的注册资本金和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三条 从事燃气气源销售的、从事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的、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加气子站,其燃气经营许可证由设区的市燃气管理部门核发,报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跨设区的市经营燃气气源销售的、管道燃气经营企业、从事液化天然气经营的、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其燃气经营许可证由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核发。

第十四条 申请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向燃气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燃气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三)验资报告;

(四)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务、职称、安全技能考核合格证书以及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证书;

(五)经营场所和办公场所证明;

(六)燃气工程项目规划、施工许可等批准文件、工程竣工验收文件和特种设备、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意见等资料;

(七)供气协议书或者供气意向书,气源来源证明;

(八)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技术岗位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抢险预案和抢险车辆及设备名录,企业服务规范等。

管道燃气经营企业除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提供当地人民政府或者燃气管理部门为其划定的经营区域证明文件或者特许经营协议。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变更燃气经营许可证载明内容的,应当向原核发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原核发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办理。

第十六条 燃气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后,燃气经营者继续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满90日前向原核发部门提出换证申请,经审查合格后换领新证。第十七条 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每2年至少对用户使用的燃气设施、燃气计量表和燃气燃烧器具及连接件和紧固件免费提供一次入户安全检查,并建立完整的检查档案。

管道燃气经营者巡查人员入户检查时,应当提前通知管道燃气用户,并出示有效工作证件。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用户,对用户不遵守安全用气规定出现安全隐患的,应当提醒用户整改,用户应当及时进行整改;用户不按规定落实整改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停止供气,并在隐患消除后立即恢复供气。用户应当对管道燃气经营者入户检查予以配合。

第十八条 管道燃气经营者对其供气范围内的市政燃气设施、建筑区划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的燃气设施,承担运行、维护、抢修和更新改造的责任。

管道燃气经营者维护、抢修和更新改造建筑区划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的燃气设施时,物业服务企业和管道燃气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九条 管道燃气经营者因施工、检修等原因需要临时调整供气量或者暂停供气的,应当将作业时间和影响区域提前48小时予以公告,并书面通知燃气用户。施工、检修等原因消除后,应当及时恢复正常供气,恢复供气时间必须事先通知燃气用户,但不得在22时至次日6时之间向居民用户恢复供气。因突发事件影响供气的,应当及时通知燃气用户并采取紧急措施。

燃气经营者停业、歇业的,应当对其供气范围内的燃气用户的正常用气作出安排,并在90日前向所在地燃气管理部门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停业、歇业。

第二十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对燃气经营者的经营活动、服务情况、设备设施安全状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一条 新型复合气体燃料用于经营使用的,应当经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鉴定,经鉴定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二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对其从事瓶装液化石油气送气服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加强对送气服务人员和车辆的管理,承担相应的责任。

从事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有关气瓶充装的规定。第四章 燃气使用

第二十三条 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在批准的供气区域内向具备用气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供气服务,并与管道燃气用户依法签订供用气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安全稳定供气。对供气区域内符合用气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供气。

第二十四条 管道燃气用户需扩大用气范围,改变燃气用途,或者过户、安装、改装、拆迁固定的燃气设施的,应当到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并按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实施作业。

第二十五条 管道燃气经营者对燃气计量装置应当依法进行检定。燃气计量装置使用到规定年限后,由管道燃气经营者负责更换,所需费用计入企业成本。

对管道燃气计量装置准确度有异议的,可以申请有资质的计量检测机构检定。经检定,燃气计量装置符合标准的,检定费用由申请方承担;不符合标准的,检定费用由被申请方承担,并退还或者补交燃气费用。

第二十六条 燃气燃烧器具生产单位、销售单位应当设立或者委托设立售后服务站点,配备经燃气管理部门考核合格的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人员,负责售后的安装、维修服务。第二十七条 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国家标准和规范安装、维修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材料和配件符合国家标准;

(二)不得限定用户购买其指定产品;

(三)不得擅自移动燃气计量表和表前燃气设施;

(四)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后,向燃气用户提供安装检验合格证书;

(五)设定不低于1年的安装保修期。

对燃气用户提供的不符合标准的燃气燃烧器具或者燃气用户提出的不符合安全规范的安装、维修要求,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人员为保障用气安全,应当向用户说明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要求其采用合格器具或者采取符合安全规范的安装方式。第二十八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产品目录,推广并由燃气用户自愿选择使用燃气泄漏安全保护、报警装置和具有燃气泄漏安全保护、报警装置的燃气器具,保障燃气燃烧使用安全。

第五章 燃气设施保护

第二十九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许可证时,应当按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范要求,保障施工地界内原有燃气设施的安全。

第三十条 在生产、输配和储存燃气的场所明火作业,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的规定。在带气的燃气管道上施工作业,必须采取消防安全措施,并由专业人员操作。

第三十一条 燃气经营者改动市政燃气设施,应当制定改动方案并符合下列规定,报设区的市、县(市)燃气管理部门批准:

(一)符合燃气发展规划;

(二)明确安全施工要求;

(三)有安全防护和保障正常用气的措施;

(四)燃气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有关材料。

第六章 燃气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

第三十二条 燃气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对燃气经营、燃气使用的安全状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发现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通知燃气经营者、燃气用户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采取措施,及时组织消除隐患,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第三十三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机构的组成、职责、应急行动方案等内容,建立燃气事故统计分析制度,定期通报事故处理结果。燃气经营者应当制定本单位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人员和必要的应急装备、器材,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三十四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燃气工程建设、经营、使用、设施保护、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等活动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查阅复制有关文件和资料;

(二)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作好记录;

(三)进入现场检查;

(四)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责令改正。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五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定期对燃气设施进行安全评估,对运行满10年以上的输配管网应当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发现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安全评估报告应当报所在地燃气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六条 抢险抢修人员在处理燃气事故紧急情况时,对影响抢险抢修的有关设施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的情况下可以拆除,并通知有关部门,因此造成的损失,由事故责任单位或者事故责任人负责赔偿。

第三十七条 发生燃气泄漏等紧急情况时,燃气经营者必须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的,公安机关应当支持燃气经营者实施入户抢险、抢修作业,燃气用户必须予以配合。

第三十八条 发生燃气安全事故后,燃气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根据有关情况启动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七章 燃气用户权益保护

第三十九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向燃气用户持续、稳定、安全供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燃气,指导燃气用户安全用气、节约用气,制定安全用气规则并免费向用户发放。燃气经营者应当公示业务流程、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和服务热线等信息,并按国家和本省燃气服务标准提供服务。

燃气经营者应当设置并向社会公布服务电话和抢险抢修电话,设专人每日24小时值班。第四十条 燃气用户有权就燃气收费、服务等事项向燃气经营者进行查询,燃气经营者应当自收到查询申请之日起5日内予以答复。

燃气用户有权就燃气收费、服务等事项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燃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进行投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受理制度,公开投诉电话和电子邮箱地址等,受理有关燃气安全、收费和服务质量的投诉。燃气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举报或者投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涉及安全的,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第四十一条 燃气经营者停止供气、调整供气量时,应当履行明确告知义务。

燃气经营者不得要求燃气用户购买其指定的产品或者强买强卖、强制接气、强行搭售等强制服务。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燃气管理部门应当采取启动燃气应急预案、逐级动用应急储备、协调有关部门或者单位紧急调度、要求管道经营者及时恢复供气等措施,保障燃气用户的正常用气:

(一)管道燃气经营者临时调整供气量或者暂停供气未及时恢复正常供气的;

(二)管道燃气经营者因突发事件影响供气未采取紧急措施的;

(三)燃气经营者擅自停业、歇业的;

(四)燃气管理部门依法撤回、撤销、注销、吊销燃气经营许可的。

第四十三条 燃气经营者在接到燃气用户的燃气设施和燃气燃烧器具发生漏气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抢修;燃气经营者接到其他故障的报修,应当按约定的时间派人维修。因维修不及时造成燃气用户直接经济损失的,燃气经营者应当给予赔偿。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确定和调整管道燃气销售价格,应当召开听证会,征求管道燃气用户、管道燃气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燃气价格或者燃气服务收费,燃气用户有权拒付。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燃气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

(二)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行为的。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行政许可,擅自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燃气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取缔;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七条 燃气经营者未按许可证规定的范围经营,倒卖、抵押、出租、出借、转让、涂改燃气经营许可证,要求燃气用户购买其指定的产品或者接受其提供的服务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依法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燃气经营许可证,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注销相应的证照;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四十八条 燃气管理部门发现不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或者严重违反国家标准规范,存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当责令燃气经营者限期进行整改,逾期未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注销许可证,责令停止经营,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注销相应的证照。第四十九条 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燃气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暂停充装,吊销充装许可证;销售未经许可的充装单位充装的瓶装燃气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处以罚款。

第五十条 燃气经营者违反燃气价格和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由价格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一条 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不按国家标准和规范安装、维修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材料和配件不符合国家标准;限定用户购买其指定产品;擅自移动燃气计量表和表前燃气设施;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后不向燃气用户提供安装检验合格证书;未设定不低于1年的安装保修期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停止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外国专家服务与管理办法

沈阳市外国专家工作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 沈阳市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 19861101 【实施日期】 19861101 【章名】 全文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有关外国专家工作的方针、政 策和规定,充分发挥外国专家的作用,为我国建设事业服务,根据国家有 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外国专家包括外国文教(卫生)、科技专家(指经 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来我市进行讲学、科研和非贸易性技术交流等方面 的外国教学、科研人员)和经济专家(根据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 项目协议或合同规定,应邀、应聘来我市进行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或负责 技术、生产、经营、事务等方面管理工作的外国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

外国专家是聘请单位或工程项目的业务成员,聘请单位要同他们搞好 合作共事关系。凡与他们业务工作有关的工作计划、业务情况以及有关规 章制度,都应及时向其介绍;有关的业务会议和活动,应当请他们参加; 有关的业务资料,应当向他们提供。要重视外国专家的业务或技术指导,认真对待他们在工作中提出的建议。遇有分歧意见,要充分协商妥善解决。对于外国专家的重要意见,要向主管部门反映。凡属合理可行的,要及 时采纳,组织实施;一时办不到的,要向其说明情况,并创造条件,争取 办到;不合理的,也要向其讲清道理,做好解释工作。

第三条 聘请单位在外国专家来沈工作前,要按《沈阳市外宾接待工 作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向主管部门和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外 办)申报接待计划。

第四条 聘请单位应严格履行聘请合同。如遇特殊情况要改变合同规 定的某些条款,须经签订合同双方协商,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条 对贡献较大的外国专家,经上级批准,可视情况给予精神或 物资奖励。对在科研、学术方面造诣较深、身份较高或对我帮助较大的外 国专家,可由邀、聘单位建议主管部门负责人或市级领导会见。请市级领 导会见,按《关于请市级领导同志参加外事接待活动的暂行办法》的规定 到主管部门和外办办理报批手续。

第六条 要加强对外国专家的宣传工作。宣传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正确 地了解中国,积极同我方合作。要针对不同对象和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采 取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不要强加于人。对中央规定口头传达到 群众的文件,与他们既有直接关系,又需要他们了解的,可用口头形式向 他们介绍;与他们无直接关系的,如问到,可讲精神;如不问,则不提。聘请单位可在适当场所,陈列适量的对外发行的报刊、电讯稿等,供他们 阅读。

在与外国专家的交往中,要遵循内外有别的原则,严守国家机密,严 禁向外国专家泄露我内部规定不对外公布的事项。

第七条 要搞好同外国专家的友好关系活动。聘请单位可有组织、有 目的地邀请在沈工作时间较长的外国专家到我方人员家中作客,根据条件 可备餐或备茶点招待,聘请单位按规定标准给予补助。外国专家或家属生 病住院、结婚、生孩子等,单位可派人携带慰问品、纪念品看望,费用按 规定报销。

外国专家的待遇和各项费用开支标准,按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对短期工作专家的宴请、赠送纪念品,应报主管部门和市外办审批;其他 活动费用,在规定范围和标准以内的,由单位领导批准;如遇特殊情况需 超出标准的,须事前报主管部门和市外办批准。

第八条 各聘请单位可根据外国专家的兴趣爱好,有计划地组织他们 到工厂、农村和名胜古迹参观游览。赴外地参观,须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将安排计划报市外办备案。

聘请单位可根据节目内容,自行联系组织外国专家观看在沈阳举行的 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原则上不主动安排外国专家观看第三国的文艺演出。

逢我国重大节日,可邀请外国专家参加本单位组织的联欢活动;省、市举办的联欢活动,由市外办会同有关部门统一安排。

第九条 外国专家了解我一般社会情况,如家庭状况、个人简历、工 资收入等,可根据不同对象,区别对待,酌情介绍,但不允许外国专家向 我公民散发社会调查提纲或表格。如外国专家希望了解所在单位或我市情 况,可根据对外公布的资料进行介绍。发现外国专家有意搜集我情报时,要及时向市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第十条 对外国专家与其本国驻华领馆的往来和他们在本国人内部召 开的会议,我方不必干预。外国专家带领驻华外交人员、外国记者、旅游 者进入工作单位,或介绍他们同我国职工、师生座谈,应当征得我方同意。外国专家不得在工作单位或住地散发宣传品。外国领事馆通过外国专家 邀请我方人员前往领馆等地参加他们组织的外交、文娱等活动,被邀请人 员应当通过单位征求市外办意见,获得同意后,方能应邀。

第十一条 外国专家要求去寺庙、教堂,参加望弥撒、礼主麻等活动,可听其自便;如要求我方翻译陪同,可以同意。遇外国传统节日(如圣诞 节、感恩节、复活节、泼水节、宰牲节等),可按合同或有关规定放假;如 外国专家邀请我方人员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亦可出席,但不作正式讲话。外国专家按学校规定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讲解《圣经》中的典故或 介绍宗教常识,不必干涉。聘请单位应向外国专家介绍我国宗教政策,如 遇外国专家进行宗教活动(如公开散发《圣经》、系统宣讲圣经故事、发展 教徒等),应予劝止,并及时向公安部门和市外办报告。

第十二条 对外国专家的保卫工作,必须贯彻内紧外松的原则,讲究 方式方法。要保证他们在沈期间的人身、财物安全;也要防范极少数人的 间谍情报活动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聘请单位和附近居民委员会要向职工和群众进行国际主义、爱国主义 教育及涉外政策、纪律和保密教育,要与保卫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保 卫、保密制度。对社会上的危险分子要严加控制,加强治安管理。

工作现场要建立和健全施工、安装、生产操作规程,清除不安全因素,防止发生工伤事故,确保外国专家的安全。

第十三条 外国专家入境后,要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到市公安局办理居 留手续。外国专家到任后,要采取适当方式及时向他们介绍并要求他们遵 守我国有关法令、规定;要向他们介绍并要求他们尊重我国风俗风惯。对 他们的违章、违法行为,应视情节分别处理。对触犯刑律和严重违反治安 条例的,应及时报告公安部门,由司法机关出面处理。

外国经济专家要求拍摄其承包装置或他们使用的生活设施的照片和影 片,应予允许;但涉及我方保密设施、装置的不得拍摄。

第十四条 公安、海关、商检、邮电、铁道、交通、民航、商业、银 行、旅游、文化、卫生等部门,应认真执行外国专家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 和规定,积极为外国专家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服务和方便条件。

外国专家需在聘请单位安排食宿的,其主副食及烟、酒等供应由聘请 单位提出书面计划,经市外办审核后,分别送市粮食食品局、畜牧副食局、烟草专卖局审批,由指定单位负责供应。

按合同规定由聘请单位承担外国专家食宿或交通费用的,聘请单位为 外国专家安排食宿、订购机(车)票时、凭中央或省、市主管部门的文件或 合同副本进行联系,有关单位应给予免汇办理。

第十五条 利用内部招待所或宿舍接待外国专家,聘请单位应事前提 出申请,由市外办会同公安和主管部门共同审定。未经审查同意的内部招 待所、宿舍,不得安排外国专家住宿。

第十六条 各聘请单位需要加强对外国专家管理工作的领导。要有主 要负责人主管,根据需要设立必要机构或专门人员,对外国专家工作的各 项事宜进行统一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及时反馈情况,注 意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第十七条 全市外国专家的管理工作由市外办统一归口管理。各单位 邀、聘外国专家的计划呈报、审批等有关业务以及工程技术和专家使用问 题,由聘请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科技专家按《沈阳市科技外事工作管理办 法》的规定执行)。各单位邀请、聘请计划、签订的引进人才、技术、设备 和合资、合作项目的合同副本,应报送市外办备案。有关外国专家工作的 接待计划、简报、工作总结等,在报送主管部门的同时,要抄送市外办和 市公安局。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市外办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七、以上管理办法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解

山东省外国专家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使我省外国专家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推动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外国专家,是指在国(境)外担任高级职务(包括曾担任高级职务)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特殊技能的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国家或我省批准来鲁从事短期或长期(3个月以上)工作的外国专家。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四条 省人事行政部门在省政府领导下、省外事部门指导下负责全省外国专家的管理工作,市地人事行政部门和省直部门(单位)负责本地区、本部门(单位)外国专家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五条 省人事行政部门外国专家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外国专家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研究制定全省外国专家管理工作的政策、措施;

(三)编制实施全省外国专家管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和计划;

(四)对各地、各部门(单位)的外国专家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五)开辟并确定引进外国专家的渠道,建立和发展与国(境)外的交流合作关系;

(六)负责外国专家管理工作经费的筹集和项目经费安排,并对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七)负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科研成果和管理方法,并进行评估和推广;

(八)办理外籍专家来鲁工作、定居的有关手续并负责协调其工作安置;

(九)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和在引进与管理外国专家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第三章 专家引进

第六条 引进外国专家,应按程序报批。引进经济类、技术管理类专家,属省直单位的,由省人事行政部门批准;属市地的,由市地人事行政部门审批,报省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其中需要国家和省无偿资助和有偿借用资金的,由省人事行政部门审批或转报。

第七条 需要引进文教类专家的单位,应向省人事行政部门申请资格,由省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评审报批,经批准并取得引进外国专家资格认可证书后,按照规定程序引进外国专家。

第八条 已经批准引进外国专家的地区或部门应及时向外国专家发邀请函。其中属省直单位的,由省人事行政部门负责邀请;属市地的,由市地人事行政部门负责邀请。第九条 应充分发挥外国专家的特长,积极采纳其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 外国专家在本地区、本部门内的调剂安排,由所在市地、部门负责;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剂安排,由省人事行政部门协调。

第四章 专家待遇

第十一条 聘请单位要按照协议或合同支付外国专家工资。对无偿帮助工作的外国专家,聘请单位应按规定标准发给零用费。

第十二条 外国专家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它有关规定购买外汇。第十三条 外国专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派出国与我国签订的税收协定缴纳所得税。

第十四条 外国专家可凭《外国专家证明书》、《外国专家证》享受自用物品进出境、购物、换汇、旅游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第十五条 对在我省工作期间取得重大成果或有重大发明创造的外国专家,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给予奖励。

第十六条 外国专家在我省工作期间的发明创造,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申请专利。第十七条 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根据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给予下列奖励:

(一)由聘请单位颁发奖状和奖金;

(二)由市政府、行署授予荣誉称号;

(三)由省政府授予“齐鲁友谊奖”;

(四)报请国家授予“友谊奖”。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八条 引进外国专家所需经费主要由聘请单位自筹解决。属于以社会效益为主或无直接经济效益的,可向国家或省外国专家管理部门申请部分无偿资助经费;在一年内可以取得经济效益,但资金需求较大的,可以申请有偿借用。

第十九条 需要国家和省无偿资助和有偿借用资金的,由聘请单位于每年第四季度提出申请,经市地人事行政部门或省直部门核准后,送省人事行政部门审批或转报。第二十条 各级政府和省直部门应根据需要,对引进外国专家工作给予经费支持。第二十一条 加强经费管理,严格执行财务规定。建立财务决算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新闻机构对外国专家进行宣传报道,应事先征得本人和聘请单位同意,新闻稿件须经省人事行政部门审核。

第二十三条 外国专家与聘请单位发生争议时,应尽力协商解决,或由聘请单位所属市地、部门协调解决。协商不成或协调无效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1998年2月5日

江阴市外国专家管理办法

来源: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系窗口 2010-10-15 11:50:21

第一条 为规范外国专家的管理工作,维护外国专家和聘请单位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发挥外国专家的作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人事局是负责管理本市外国专家工作的职能部门,市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简称市引智办)负责引进外国专家的具体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外国专家,是指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聘到我市从事技术指导、科技研发、管理、教学等工作的外国籍专业人员,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一)外国科教文卫专家。指应聘在教育培训、新闻出版、医药卫生、科技研发、文化艺术、体育等部门工作的外国籍专业人员。外国科教文卫专家须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和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其中语言教师应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和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二)外国经济、技术和管理专家。指政府机关、经济和社会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政法等领域聘请开展长、短期工作的外籍专业人员。包括:

1.为执行政府间、国际组织间协议、协定和中外经贸合同,应聘本市工作的外国籍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

2.应聘在本市的企业中担任副总经理以上职务,或享受同等待遇的外国籍高级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大学学士以上学位,并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3.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的境外专家组织和人才中介机构常驻代表机构的外籍代表;

4.应聘从事经济、技术、工程、贸易、金融、财会、税务、旅游等领域工作,具有特殊专长、紧缺专业的外国籍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

笫四条 外国专家来本市工作,应取得国家或省外国专家局颁发的《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本市拟聘请外国文教专家的单位,应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证书》。

第五条 本市有关单位的引进国外智力项目批准后,由市人事局具体负责引进外国专家的相关工作。引进国外智力项目的执行单位(以下简称项目执行单位)应在每年五月至七月向市人事局申报下引智项目。

第六条 本市有关单位自行聘请的外国专家,应在外国专家来本市工作前到市人事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外国专家离澄前用人单位应将工作总结书面报市人事局备案。

第七条 外国专家聘用单位或引智项目执行单位应当依法保护外国专家的知识产权,对我方陪同人员要进行保密教育,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八条 外国专家入境后,须在十五日内,持职业(Z)签证到市人事局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专家证》,并在入境后三十日内持职业(Z)签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专家证》到市公安局办理居留许可。

第九条 聘用外国专家单位或项目执行单位应当与外国专家本人或其派遣机构依法签订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统一印制的标准合同,并根据实际情况以书面形式签订详细的合同附件,但标准合同中已有明确约定的除外。

外国专家与聘用单位发生争议时,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处理;没有约定的,聘请单位应尽快以书面形式报告市人事局,由市人事局组织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条 市政府对批准的引智项目按照《江阴市引进国外智力项目资助实施办法》的规定给予资助。

第十一条 来本市工作的外国专家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外国专家在本市必须从事与本人专业、技术相应的工作。各聘请单位应充分发挥外国专家的特长,积极采纳其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外国专家的聘用单位或项目执行单位应当为外国专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切实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严格按照市有关规定接待外国专家。

第十二条 通过市人事局引进的外国专家,引智项目的执行单位只需按照规定标准发放零用费;单位自行聘请的外国专家,聘请单位要按照协议或合同支付外国专家报酬。

第十三条 外国专家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购买外汇。

第十四条 外国专家在我市工作期间的发明创造,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申请专利。

第十五条 外国专家可凭《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专家证》享受自用物品出入境、购物、换汇、旅游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第十六条 对在我市工作期间取得重大成果或有重大发明创造的外国专家,依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给予奖励。

第十七条 新闻机构对外国专家进行宣传报道,应事先征得专家本人、聘请单位或项目执行单位同意,发稿前,应提交市人事局审核。

第十八条 本办法所列内容国家另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本办法未涉及事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江阴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西南大学外国专家工作管理办法

一、为规范我校所聘请的外国文教专家接待管理,充分调动院系以及相关教授的积极性,加大我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的工作力度,力争聘请更多更高层次的外国文教专家来校合作交流,推动学校学科发展,提升学校学术水平,特制定本办法。关于聘请港澳台专家的管理,也参照本办法执行[1]。

二、学校所聘请的外国文教专家包括长期专家、项目专家、临时专家三个类别。长期专家又分为“语言专家”、“专业专家”两类;项目专家又分为“教育部重点项目专家”、“学校重点项目专家”两类;临时专家是指上述几类专家以外的临时来访学者。

三、长期专家的管理办法按照国家外国专家局的文件规定和双方签定的合同内容进行严格管理。

四、项目专家的管理

1.“教育部重点项目专家”的管理

1)申请教育部重点资助的项目应保证学校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教学任务。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是指国家重点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国家级、省级部科研项目以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科研攻关、高新技术开发应用、产学研结合的项目。

2)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聘请外国文教专家重点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批准的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全部用于项目支出,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不截留、不提成。

3)根据国家教育部国际司有关规定,项目经费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专项管理,并监督资金的合理使用。

4)鼓励项目负责人节约使用项目经费,所节约的项目费用可以用于本人后续专家聘请接待。

5)项目经费开支仅限于外国文教专家的交通费用(含国际、国内机票)、食宿费用、课时酬金以及陪同人员的费用,不得用于项目以外的其它支出。

6)正式报销费用前,必须按要求上报效益成果表,经学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评审小组办公室验收合格后方可报销费用。但所报销费用总额不得超过教育部国际司所批准的项目经费额度。

2.“学校重点项目专家”的管理

1)经学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评审小组评审通过的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学校重点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必须按照批准的项目内容严格执行,不得擅自变更执行内容。

2)经学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评审小组评审通过的“教育部重点项目”上报教育部后,未被批准列入教育部重点项目的,自动成为学校重点项目,最终获得资助经费额度按照“学校重点项目”的要求执行,并纳入“学校重点项目专家”的管理。

3)所聘请国外专家在国内段的双程机票和在渝食、住、行费用将得到资助解决。但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一次性资助最多不超过5000元。

4)项目负责人需提前提交接待计划,经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审核同意后方可执行。提交的接待计划应当包括日程安排和经费开支预算。

5)经费开支预算的具体生活标准为:

在校期间:专家住宿费120-160元/人.天,餐费50元/人.天;

校外参观:专家住宿费200元/人.天,餐费100元/人.天;

其它费用(如景点门票费用等)据实报销。

6)正式报销费用前,必须按要求上报效益成果表,经学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评审小组办公室验收合格后方可报销费用。

五、临时专家的管理

1)临时专家是指上述几类专家以外的临时决定来访的外籍访问学者。对临时专家的聘请接待,各院系所需要提前填写聘请临时专家申报表,向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提出正式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

2)临时专家的管理参照“学校重点项目专家”的管理方式进行,但只能资助解决外国专家在渝食、住、行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一次性资助最多不超过人民币3000元。

3)临时专家聘请接待应当至少提前两个月提出书面申请。

4)正式报销费用前,必须按要求上报效益成果表,经学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评审小组办公室验收合格后方可报销费用。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将按照国家外专局和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要求,加大对各项目执行过程的支持、监督和管理力度,确保各项目的顺利执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将与有关部门不定期对聘用外国专家单位的外专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根据组织管理、项目执行、聘请效益等情况对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进行表彰或批评。对有挪用经费现象或逾期未报项目总结的单位,将视其情况采取必要的惩罚性措施。对无故未启动和实施的重点项目,全额收回其项目经费。

七、以上管理办法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解释。

以上管理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南方医科大学外国专家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聘用外国专家在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管理知识和外国语言,加强对学科、专业及课程的建设,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学校培养各类急需的技术人才。

第二条 聘用外国专家的工作方针是:积极而有计划地聘请外国专家,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虚心学习他们的专长,争取最佳聘用效益,增进中外人民的友谊,为我校教学、科研服务。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外国专家是聘请来校从事教学、指导与合作科研工作三个月以上(含三个月)的外籍教师、外国学者。

第四条 为规范学校外国专家的聘用和管理,提高聘用效益,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结合高校教育特点和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聘请工作

第五条 各单位聘请外国专家来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确是本单位教学、科研工作和发展急需;

(2)优先考虑重点学科、新兴学科、重点攻关项目、重点实验室以及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急需,同时兼顾外语教学平台、薄弱学科需要;

(3)拟聘人员有真才实学、身体健康、对我友好。第六条 应聘来校工作的外国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

(1)愿意遵守中国的有关法律、法令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中国人民的风俗习惯。

(2)从事语言教学的专家,应具有学士以上学历、两年以上语言教学经验,需在本国语言和文学方面有较高造诣;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专家,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三年以上教学活动经验;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熟悉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在科学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3)没有未了结的法律纠葛案件。无犯罪记录。(4)身体健康。

(5)年龄在25岁?65岁之间。

第七条 应聘来校工作的外国专家须提供的材料包括:

(1)个人简历,包含姓名、性别、国籍、出生日期及地点、护照号码、婚姻状况及现工作单位等情况;

(2)最高学历证书;

(3)工作经历、论文或著作发表情况说明;(4)上一任职单位推荐信;

(5)健康状况证明书,须经中国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外国卫生医疗机构或者中国政府指定的卫生检疫部门签发、或者当地正规医院或私人医生证明;(6)护照首页复印件及彩色近照。

第八条 各单位在聘请外国专家前,要预先确定聘用外国专家的费用来源。外国专家的工资部分由用人单位自筹解决。各单位要严格掌握聘用条件,提升聘用项目效益,争取国家、省、市引智项目等校外经费资助。

第九条 聘用外国专家必须签订聘用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任何口头协议均视无效。如当事人一方认为必要,可到中国公证机关对聘用合同依法进行公证。第十条 各用人单位应按照以下程序开展外国专家聘请工作。

(1)每年11月底之前,各单位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填写本单位下一需聘请的外国专家计划报送外事处。

(2)外事处会同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拟聘请专家的名额并分配给申请单位。有聘请名额的单位应尽快物色、落实应聘对象。联系时须向应聘人说明工作任务、生活环境,并于每年4月中旬确定聘请人选,写出聘请报告送外事处。报告内容包括受聘人简历、健康证明、求职及聘请渠道、聘请的目的、任务、工作计划及费用来源等。

(3)外事处根据拟聘专家性质,分别会同教务处(本科教育类专家)、研究生学院(研究生教育类专家)、科技处(科研类专家)等部门审查确定人选,报主管校领导审查同意后,于次年4月底之前填写《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申请表》,并上报广东省外国专家局审批。(4)广东省外专局批文下达后,外事处向应聘外国专家发出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统一印制的电子版英文合同书(附件一)以及我校的附加合同(附件二,聘用单位可根实际情况修改)。应聘专家同意合同的全部内容后,外事处再寄出正式聘请函、广东省外专局签发的《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和广东省外事办公室签署的《被授权单位签证通知表》,由应聘专家到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办理来华手续。

(5)聘用单位在外事处寄出相关材料后应主动和所聘专家联系,与拟聘专家共同确定工作计划,并在专家到校后两周内,由聘请单位负责人与所聘专家签订聘用合同书。

(6)聘用合同书签订后,由外事处为外国专家办理《外国专家证》和《广东省居住证》,由聘请单位为外国专家办理教师证、图书证、医疗卡、饭卡等校内证件。

第十一条 科研类的外国专家聘期可从三个月起聘,教学类外国教师聘期原则上为一年,最短不得少于一学期。聘用效益好的专家,可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续聘。首聘专家试用期为一个月,续聘专家无试用期。

第十二条 连续聘请在校工作一般不得超过五年。五年以后若再次应聘来校工作,须在离聘我校两年以后方可申请。

第三章 使用与管理

第十三条 学校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学校校规以及聘用合同条款对外国专家进行管理。在管理中既要严格要求、按章办事,又要把握尺度、注意方法。

第十四条 在外国专家开始工作前应对其进行必要的政策宣传教育,告知我国相关法律、法令和法规、学校规章制度、聘用合同书规定的内容及注意事项等。第十五条 聘请单位应把外国专家当作本单位成员管理,为其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工作设备,配备一名合作教师,按照合同切实做好工作和生活安排,使其能尽早适应环境开展工作。第十六条 外国专家的工作计划拟定之前应与外国专家本人进行协商、共同制定,要向专家说明教学目的、教学大纲、教学对象的水平以及科研项目内容等,使其做好必要的准备。第十七条 外国专家应按学校确定的教学或科研计划进行工作,教材的选用或科研题目的确定应由聘用单位与外国专家一起商定。允许他们在完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发挥其所长。欢迎他们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合理的应采纳,不合理的及时给予解释。提倡中外教师共同备课,观摩教学,交流经验。

第十八条 聘请单位应不定期检查专家执行教学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做好专家工作考勤登记,及时将情况通报给学校外事和教学、科研管理部门。

第十九条 外国专家不能随便调课或改变研究内容,如确需变动,须事先征得聘用单位和教学、科研管理部门同意。

第二十条 外国专家兼任校外工作,必须征得学校批准同意。第二十一条 鼓励外国专家参加学校的教学或科研的评选活动,在我国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经批准后可参加学校内部的学术讨论会。

第二十二条 对外国专家的工作效益实行目标管理,聘用单位与外事、教学、科研等有关部门一起对外国专家的教学或科研情况实行评估。教学或科研评估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时间在每学期结束前一个半月内进行,各聘用单位应在每学期结束前的20天把评估结果报告外事部门。

第二十三条 外国专家在校工作期间,各部门和单位都应对核心技术资料和机密事项做好保密工作。

第二十四条 外国专家工作时间为每天八小时,每周五天,在聘期内还可享受以下节日和休假,聘用单位要按此提前做好工作安排。(1)中国法定的休假节日;

(2)我校规定的休假日(包括寒暑假);(3)外国专家本国的国庆日1天;

(4)根据外国专家宗教信仰,可选休圣诞节2天、宰牲节(古尔邦节)3天、开斋节1天、泼水节1天;

(5)每聘一年,可休一次4周的年假;聘期一年以下,无年假。年假一般安排在寒暑假休息。

第二十五条 外国专家请事假和病假,须提出书面请假申请,并出示医院诊断等相关证明,征得聘用单位和外事部门批准同意。请假期限为二天以内,由聘用单位分管外国专家工作的负责人批准,并报外事处备案;请假期限超过二天的,报外事处审批。在一个合同期内(一年或一学年)累计病假不得超过三十天,累计事假不得超过十天,一次事假不得超过三天,超过规定期限的,学校有权解除聘用合同。

第二十六条 我方人员应尊重外国专家的宗教信仰,但不允许他们在校内传教或进行宗教传播活动,更不允许他们在我国进行违反我国法律的活动。

第二十七条 在外国专家抵校、离校及重大节日时可分别安排一次宴餐;聘期中可安排一至二次省内旅游,国家、省、市、学校举行的重大慰问、联欢、联谊等活动要组织他们参加;可以学校名义赠送价值200元以内的纪念品。

第二十八条 学校对专家费用开支实施专项管理。各单位领报外国专家费用,须经外事处审核后到财务处核销。

第四章 组织领导

第二十九条 外国专家工作由学校分管外事工作的校领导主管,外事处是外国专家事务的归口管理部门。对外国专家的管理由外事处牵头负责,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协调各部门和有关单位共同参与。

第三十条 各部门和有关单位在外国专家工作中职责如下:

(1)外事处负责制定规章制度、申报聘请计划及人选、办理聘用手续、在校的行政生活管理,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外国专家的工作管理。

(2)教务处、研究生学院、科技处等部门具体负责拟聘专家的业务水平审查、在校工作计划的审定与实施、工作质量的监督与评估。

(3)保卫处负责外国专家在校期间人身、财产的安全保卫。(4)人事处负责聘请外国专家的用人单位编制管理。(5)总务处负责为外国专家提供生活保障。

(6)聘用单位负责外国专家的人选推荐、合同签订、工作计划的提出和落实、协助照顾专家的日常生活。各聘用单位应指派一名领导和一名合作教师负责外国专家的管理工作。第五章 生活待遇

第三十一条 外国专家的工资等各类生活待遇应严格按照聘用合同中的约定条款执行。第三十二条 外国专家的工资,应根据专家的实际业务水平,承担的工作任务,并参考其学历、资历来确定。工资应分为直接报酬和间接报酬。直接报酬为货币工资,间接报酬为住房、医疗、上下班交通等实际开支费用。聘用单位须在外国专家应聘前将为他们支付的直接报酬和间接报酬告诉专家本人。专家来华后,应在每月发工资时将给专家的直接报酬和间接报酬列出清单交给专家本人。

专家的月工资(货币部分)指导线为:

第一类 2200?3300元人民币,具有学士学位并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等学校教师,或具有3年以上教学经验的中学教师;

第二类 3300?4600元人民币,高等学校的助理教授、讲师,或具有硕士学位,并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中学教师,以及具有相应职称和业务水平的专业人员;

第三类 4600?6000元人民币,高等学校的教授、副教授,或英联邦国家的高级讲师,以及具有相应职称和业务水平的专业人员;

另外,对我校急需而又难以聘请到的关键人才,可重金礼聘。

第三十三条 工资支付方式:以人民币支付。工资应当自到职之日起至合同期满之日止,按月支付给专家本人。不足整月的,按日计发。日工资为月工资的1/30(二月份同)。工资的70%以内可按月兑换外汇。

第三十四条 外国专家在校的工资收入,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交纳个人所得税。

第三十五条 外国专家在聘期内享受规定之内的节日休假工资照发。

第三十六条 外国专家请病假,在一个合同期内(一年或一学年)累计不满三十天,工资按100%发给;超过三十天后,仍不解除合同的,工资可按50%发给,直至恢复正常工作为止。第三十七条 外国专家因私人事务请事假按日扣发工资。在合同期一年(一学年)内,事假累计不得超过十天,一次请事假不得超过三天。超过一天,可扣发两天工资。无故矿职的,矿职一天,扣发三天工资。

第三十八条 聘期为一年(含一年)的外国专家,学校提供一次往返国际旅费;聘期为一年以下的,学校只提供回程旅费。国际旅费采取定额补贴、凭机票报销的办法支付,在合同结束时向外国专家支付完毕。往返国际旅费最高额度(单程减半)如下:(1)来自欧洲(不含独联体国家)的专家 1200美元;

(2)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专家 1100美元;(3)来自独联体国家(欧洲区)的专家 1000美元;(4)来自独联体国家(亚洲区)的专家 800美元;(5)来自日本、东南亚地区的专家 800美元;

第三十九条 外国专家在我校工作期间享受公费医疗,与本校职工同等待遇。校外医院医疗费用自负。

第四十条 外国专家由学校安排入住专家楼或入住附设家具、卧具、电话、电视机、电冰箱、卫生间、取暖和降温设备的专家用房。聘期在半年(一学期)以上的外国专家的住房还应配备厨房。要做到设备完好、安全可靠。

第四十一条 外国专家用车由学校提供车辆保障使用。工作用车费用由学校以交通费形式补贴,私事用车费用自理。

第四十二条 外国专家在校工作期间可带家属,随行家属在华费用由专家个人承担。第四十三条 外国专家离华时,由学校支付行李运输费,最高额不超过200美元。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擅自更改聘任合同内有关待遇条文,不得擅自承诺本办法规定以外的其他待遇。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五条 根据外国专家在校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果,学校给予适当奖励与处罚。奖励形式可采取荣誉奖励、物质奖励、现金奖励、晋升工资、延长聘期等形式,处罚措施主要有扣发工资、解除合同、追偿违约金等形式。

第四十六条 工作成绩优秀者,应给予表彰、现金奖励;特别优异者,可晋升工资,续聘时优先考虑。无故矿职的,未经批准兼任校外工作的,根据情节轻重,处以扣发工资、解除合同和追偿违约金。

第四十七条 对不能完成工作任务者,应予扣发工资、解聘并追究其违约责任。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聘请和管理来自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参照此办法。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外事处负责解释。

下载河北省百强农技协服务与管理办法(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省百强农技协服务与管理办法(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北省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管理办法(共5篇)

    河北省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河北省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工作,根据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规范道路车辆救援服务收费有关......

    农技协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农技协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珠街镇农技协现状与发展思考广南县珠街镇农技协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产物。纵观农技协的......

    在河北省百强企业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在河北省百强企业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王昌 (2011年1月10日)尊敬的世昌省长,各位企业家、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在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中央......

    最新《2016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

    《2016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 6月21日,《2016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在京发布。《研究报告》由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和中国指数研究院共同......

    河北省农村科普带头人命名与管理办法

    附件7: 河北省农村科普带头人命名与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科普带头人队伍建设,做好农村科普带头人的表彰奖励工作,充分发挥农村科普带头人在农村科普......

    河北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

    河北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1〕第23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 〔2011〕第23号 《河北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2月28日省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通......

    河北省工业设计奖管理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北省工业设计奖管理办法的通知 办字〔2012〕114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河北省工业设计奖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

    《河北省印花税征收管理办法》

    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河北省印花税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4-9-29 0:0 来源:法律教育网 发文单位:河北省地方税务局 文号:冀地税发[2004]67号 发布日期:2004-9-29 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