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元谋县法院化解涉诉信访案件的实践与思考
元谋县法院化解涉诉信访案件的实践与思考
田文忠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渐凸显,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不断增加,进京访、赴昆访、到州访、越级访、群体访、重复访呈上升趋势,这不仅增加了上访群众的物质和精神负担,还严重影响了各级国家机关正常工作秩序,影响改革发展的进程,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自2010年以来,元谋县法院遵循“排查得清、解决得好、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源头治理,创新工作机制,注重标本兼治、预防与化解并举,涉诉信访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化解涉诉信访案件的成效和经验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底,全院共接待来访群众3195人次,受理来信216件,四年来共清理排查出的涉诉信访案件24件。通过树立为县委、政府减压,为群众减负,促进社会和谐理念,真正发挥人民法院在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导和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资源,扎实开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工作。截至2013年6月30日,24件涉诉信访案件已妥善处臵和化解,信访案件息诉率达100%,实现涉诉信访案件零突破,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重信重访案件的发生,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的和谐稳定。取得的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措施有力,安排部署周密。始终将涉诉信访工作
把立案关,做好日常信访接待工作,健全完善每月15日和30日“院长接待日”制度,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建立判后答疑制度,全院领导、庭长、审委会委员参与判后答疑,切实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数量。同时,在立案时即将“立案须知”、“举证须知”、“诉讼风险告知书”等送达当事人,增强当事人的诉讼风险意识,为当事人诉讼打好“预防针”。对重大、敏感、群体案件或有上访苗头的案件,立案庭事先与县级部门及相关庭室沟通、协调,做好准备工作。
(四)加强协调配合,整体联动化解。积极向县委、政府和上级法院汇报工作,争取县委、政府和上级法院对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的支持,加强与信访、财政、政府法制局等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他们在案件排查统计、化解处理、责任查究、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努力形成“县委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各负其责、统筹兼顾、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途径寻找矛盾纠纷解决方式,以合理的方式化解信访积案。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整合社会力量,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强化调解工作,进一步完善全程全员调解机制,健全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协调“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把调解贯穿于积案清理化解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民商事案件当事人义务履行率,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满意程度。
(五)强化能动司法,创新社会管理。充分发挥能动司法作用,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和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方式,结合县情和法院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元谋县人民法院关于
元,无法保障确需救助的涉诉信访人能够获得必要的、合理的救济。三是自身存在不足。社会公众把法院看作是“讨说法”的地方,是解决纠纷的终极地。如果法院的审判、执行等工作存在缺陷和瑕疵,容易引发涉诉信访问题。我院少数法官的素质和能力不足,在审判工作中还存在着就案办案,机械办案,不能兼顾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均可能导致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四是管控机制不力。目前,涉诉信访的零成本(无需交费)、无序性(可随意向党委、人大等各部门提出申诉,且无需提供证据)、无时限(不受时效限制)、可越级(不受逐级上访限制)等现实以及对无理的缠诉、缠访行为缺少有效管控机制,也是涉诉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涉诉信访工作的对策
1、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司法能力。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司法业务培训。将年轻的初任法官,放到立案、信访部门和基层法庭锻炼,让他们了解社情民意,不断增强涉诉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2、强化宗旨意识,做好群众工作。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涉诉信访工作,在工作观念上体现司法亲民,在工作措施上体现司法便民,在工作效果上体现司法利民,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分析和处理问题,切实维民权、解民忧、护民利。
3、重视初信初访,坚持首问负责。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工作,强化日常信访接待和“院长接待日”制度,对初信初访实行首问负责制,并把初信初访解决率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定期对初信初访情况进行通报,切实提高一次性解决信访问题的成功
窗口建设,充分发挥县法院“诉前调解室”和黄瓜园中心人民法庭“人民调解室”的作用,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强化诉讼引导,对当事人进行理性疏导、教育规劝、风险提示等法律服务;进一步规范立案审查,建立立案调解制度,引导当事人正确面对矛盾纠纷、理性处理纠纷,在平等自愿、互谅互让的基础上,采取小额诉讼与庭前调解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减少当事人诉累;不断加大庭中、庭后调解力度,实现即收即调,即调即结,最大限度地发挥调解功能。对于在庭前无法解决的纠纷,坚持在庭中、庭后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强化诉讼调解,促使当事人和解息诉。充分发挥诉讼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的大调解优势,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将调解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各个环节,全面加强刑事附带民事调解、轻微刑事案件和解、民事案件调解、行政案件协调、执行案件和解等工作;探索建立由立、审、执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小额诉讼案件速裁机制,前移调解工作关口,通过强化“三调联动”,千方百计提高调解结案率。
总之,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关乎司法权威和公信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紧紧依靠县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支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这条主线,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素质提升年”、“案件质量年”等专项活动为
第二篇:元谋县法院化解涉诉信访案件的实践与思考(田文忠)
元谋县法院化解涉诉信访案件的实践与思考
田文忠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渐凸显,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不断增加,进京访、赴昆访、到州访、越级访、群体访、重复访呈上升趋势,这不仅增加了上访群众的物质和精神负担,还严重影响了各级国家机关正常工作秩序,影响改革发展的进程,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自2010年以来,云南省元谋县人民法院遵循“排查得清、解决得好、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源头治理,创新工作机制,注重标本兼治、预防与化解并举,涉诉信访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化解涉诉信访案件的成效和经验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底,全院共接待来访群众3195人次,受理来信216件,四年来共清理排查出的涉诉信访案件24件。通过树立为县委、政府减压,为群众减负,促进社会和谐理念,真正发挥人民法院在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导和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资源,扎实开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工作。截至2013年6月30日,24件涉诉信访案件已妥善处置和化解,信访案件息诉率达100%,实现涉诉信访案件零突破,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重信重访案件的发生,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的经验启示有以下五个方面:
(三)健全完善制度,狠抓源头治理。认真研究制定《接待来访工作制度》、《院长接访日制度》等涉诉信访工作规定,严把立案关,做好日常信访接待工作,健全完善每月15日和30日“院长接待日”和法官“天天接待日”制度,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建立判后答疑制度,全院领导、庭长、审委会委员参与判后答疑,切实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数量。同时,在立案时即将“立案须知”、“举证须知”、“诉讼风险告知书”等送达当事人,增强当事人的诉讼风险意识,为当事人诉讼打好“预防针”。对重大、敏感、群体案件或有上访苗头的案件,立案庭事先与县级部门及相关庭室沟通、协调,做好准备工作。
(四)加强协调配合,整体联动化解。积极向县委、政府和上级法院汇报工作,争取县委、政府和上级法院对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的支持,加强与信访、财政、政府法制局等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他们在案件排查统计、化解处理、责任查究、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努力形成“县委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各负其责、统筹兼顾、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途径寻找矛盾纠纷解决方式,以合理的方式化解信访积案。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整合社会力量,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强化调解工作,进一步完善全程全员调解机制,健全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协调“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把调解贯穿于积案清理化解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民商事案件当事人义务履行率,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满意程度。
件质量隐患和瑕疵,容易引发涉诉信访,而涉诉信访又反过来占用更多的司法资源。
(二)资金保障不足。有的执行案件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人又为涉诉特困群体,因此,化解这些涉诉信访案件就需要借助司法救助,但司法救助资金非常有限,每年政府拨付的执行救助资金只有5万元,无法保障确需救助的涉诉信访人能够获得必要的、合理的救济。
(三)自身存在不足。社会公众把法院看作是“讨说法”的地方,是解决纠纷的终极地。如果法院的审判、执行等工作存在缺陷和瑕疵,容易引发涉诉信访问题。我院少数法官的素质和能力不足,在审判工作中还存在着就案办案,机械办案,不能兼顾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均可能导致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
(四)管控机制不力。目前,涉诉信访的零成本(无需交费)、无序性(可随意向党委、人大等各部门提出申诉,且无需提供证据)、无时限(不受时效限制)、可越级(不受逐级上访限制)等现实以及对无理的缠诉、缠访行为缺少有效管控机制,也是涉诉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涉诉信访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司法能力。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司法业务培训。将年轻的初任法官,放到立案、信访部门和基层法庭锻炼,让他们了解社情民意,不断增强涉诉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高业务水平;建立人民法庭与乡镇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社区、村民小组联系网络,一员多用,形成司法、行政、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分工负责、相互协作、互相配合的大调解格局,有效地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
(六)强化服务理念,落实便民措施。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以强化多元调解为突破口,积极构建诉前调解、立案调解、诉讼调解的多元调解机制,积极推行司法便民措施,坚持把巡回调解、就地化解矛盾作为终结纠纷的重要举措;加快立案大厅“诉讼服务中心”和执行局“案件执行指挥中心”窗口建设,充分发挥县法院“诉前调解室”和黄瓜园中心人民法庭“人民调解室”的作用,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强化诉讼引导,对当事人进行理性疏导、教育规劝、风险提示等法律服务;进一步规范立案审查,建立立案调解制度,引导当事人正确面对矛盾纠纷、理性处理纠纷,在平等自愿、互谅互让的基础上,采取小额诉讼与庭前调解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减少当事人诉累;不断加大庭中、庭后调解力度,实现即收即调,即调即结,最大限度地发挥调解功能。对于在庭前无法解决的纠纷,坚持在庭中、庭后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强化诉讼调解,促使当事人和解息诉。充分发挥诉讼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的大调解优势,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将调解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各个环节,全面加强刑事附带民事调解、轻微刑事案件和解、民事案件调解、行政案件协调、执行案件和解等工作;探索建立由立、审、执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小
第三篇:2011年某某法院涉诉信访交办案件化解工作汇报
2011年某某法院涉诉信访交办案件化解工作汇报
今年,我院接到市、区政法委两批信访交办件共计66件。根据要求,今年年底前需实现化解60%,明年
前化解70%,时间短,任务重。接交办后,我院在市、区政法委及市高院的指导下,迅速行动,展开化解。在第一批交办件化解工作中,我院大力发挥信访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对19件案件实现化解14件,化解率为
%;在第二批交办件化解工作中,我院在坚持联席会议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信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深入群众,联动联访,对47件案件实现化解26件,化解率为
%。在我院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市委政法委涉法涉诉办连续多次来我院督导,在检查进度的同时,亦针对具体案件的化解推动给予指导,为我院交办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经过初排、复排两轮排摸,我院将第二批47件交办件分为视作化解、有望承诺化解及无望化解三大类,针对各类案件特点对症下药,分类制定推进方案,具体工作如下:
一、着眼大局,协作推进视作化解案件工作
一是针对涉动迁案件,我院在进行整体移交后,并未结束相关工作,而是继续配合市联席办及区委政法委开展矛盾化解,做到了“任务转移,事务不移”。每周我院派员参加区委政法委组织召开的内审会,评估矛盾程度,协调多方利益,切实配合责任部门集全区之力化解涉动迁信访矛盾。
二是针对听证终结、后期涉法等其他视作化解案件,我院经 自审确定名单后,严格依据市委政法委及市高院的程序要求报上级部门审批。
二、集中力量,运用智慧,全力开展有望化解案件工作 以“三结合”为指导具体开展工作:
一是领导包案与信访联席会议机制相结合。我院对第二批全部47件交办件实现领导亲自包案、亲自接访、亲自协调化解。包案名单确定后,各包案领导分别加大院长接待力度,提高接待频率,迅速把握问题症结,因人而异制定化解方案;甚至亲自至信访人家中探望,一面做疏导工作,一面深入群众了解实际困难,拉近与信访人距离,消除隔阂、对立、不信任情绪。在接待、家访过程中,包案领导发现确有问题的,会同院长及分管院长共同召开信访联席会议,与审判法官、信访干部一道对案件展开讨论,商议制定行之有效的化解方案。如
二是交办件化解与前期评查相结合。我院结合2011年案件评查成果,对全部交办件逐案进行研判,并依据评查法官提出的整改建议有针对性地拟定化解方案,做到“一起案件、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套人马、一抓到底”。如
三是自力化解与联动联访机制相结合。建立我院与信访人所在街镇情况交流平台,并充分发挥辖区信访联动机制作用,会同信访内容所涉部门共同制订、落实化解方案,对一时难以化解的,逐一与其所在街镇或单位重点进行法制教育,落实稳控措施。如
通过上述举措,我院以实现承诺化解5件。对其他尚未化解 的,我院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力求实现圆满化解。
三、无望化解
我院对于小部分已倾注大量心血、花费大量精力、占用大量资源,但因信访人过分偏离理性、诉求过高而长期无法化解的交办件,列为无望化解类案件。对于此类案件,我院拟采用听证终结的方式予以报结,从而促使信访人早日回归理性,切实实现信访化解。
目前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我院遇到的问题是,终结程序有些繁杂,导致终结进展速度较慢。希望市委政法委及市高院能对此给予指导,提高案件终结速度,提升化解工作进度。
经过上述梳理,我院在保证化解60%的基础上,不断自我加压,争取在今年年底实现化解70%,并力争与市委政法委计划要求相比,能够提早一至两个月实现全部化解。
一起案件、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套人马、一抓到底
“三个不放过”,即: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确保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信访人息诉罢访。
明确任务、明确标准、明确要求、明确时限
形成了各级联动、责任明确、口径统一、步调一致的接信处访格局,改变了法院“单打独斗”的局面。
第四篇:县法院三项措施化解涉诉信访案件
县法院三项措施化解涉诉信访案件
近年来,县法院高度重视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在不断强化诉前调解和案件分流,从源头上控制涉诉信访量的同时,多措并举,加大涉诉信访案件的化解力度。纳入省高院集中清理的涉诉信访案件化解率连续2年达100%,且都提前完成化解任务。
一是加强判后答疑工作力度。法院在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时,由承办人或合议庭成员释明判决的理由及事实和法律的依据,当事人对生效判决不服的,由原承办庭审判人员或庭长做好当事人的判后答疑工作,对有瑕疵的案件能补救的尽量补救,如发现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错误的,及时纠错,努力让当事人服判息诉。
二是加大亲情联动工作力度。对既有信访案件,法院在做信访人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对信访人进行深入的了解,包括信访人的社会关系,与信访人的亲朋好友进行沟通,通过信访人的亲友在做其工作,力争达到息访的目的。
三是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对生活确有困难的信访人,在宣传法律、做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法院及时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民政、信访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通过解决低保补助、给付信访救助金、扶贫救助等方式,为当事人解决实际困难,让其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并让其尽快从缠访的氛围中走出来,直面崭新的生活。(王平张大伟)
第五篇:从源头预防化解涉诉信访案件
从源头预防化解涉诉信访案件 为了进一步审理好民事案件,提高民事案件的质量和效率,舒兰市人民法院民一庭将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审判工作的着力点,采取措施,从与民生紧密相关的民事审判工作入手,坚持民事案件全程化解,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一是坚持庭前调解。审判人员在认真阅读案卷,了解案情的基础上,积极同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送达庭前调解告知书,在当事人同意调解的基础上,即送即调;对群体性纠纷案件重点调解,做好案件背景审查、案件协调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调解有方向、有重点、有效果,以点带面,充分化解矛盾。
二是坚持判前释法。审判法官在案件宣判前主动向双方当事人解释法律规定,分析法律适用,帮助当事人对诉讼结果及诉讼风险做出合理判断,在最大限度规避诉讼风险的同时,促使双方当事人实现利益趋同化,避免矛盾的升级和激化。
三是坚持判后答疑。宣判后向当事人主动解释判决的依据和法理根源,制作答疑笔录;对重大、疑难案件或存在上诉、上访苗头的案件,在释法基础上做好证据认定、裁判依据、上诉程序的说明工作;积极运用利益衡量、心理疏导等方法进行释疑,帮助当事人正确理解和接受裁判内容,避免因当事人不懂法造成对裁判文书的误解,引导当事人通过正常的途径维权,避免发生上访、缠诉现象。
四是坚持定期不定期排查。要坚持集中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切实对部门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排查,纵到底,横到边,不留死角,不仅要关注已经在册、正在处理的信访问题,更注重对新潜在的苗头性问题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确保矛盾不扩大、不激化,才能切实提高预防信访案件的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信访案件的发生。
民一庭周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