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气象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措施
农业气象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措施
摘 要: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基础产业是农业,并且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由于天气对农业环境影响过大,对于农业气象服务,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的农业气象服务现状,总结了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农业气象;主要问题;处理措施;为农服务
随着各地政府愈发重视“三农”问题,在一些地区,农业生产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绩。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稳定与发展取决于当地的经济状况和当地气象服务的实力。农业气象服务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使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气象服务对从事农业的人员进行预报和指导,引导他们避开气象灾害,更好地种植农作物。
一、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发展趋势
1.发展开发利用农业气象资源新技术。近年来,一批农业气候资源、森林湿地资源、草原气候发展示范基地先后建立。加强农业气象研究和实施应用的服务能力,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给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示范区域农业气候资源为农民提供服务。合理开发和利用为主线,生产潜力和优化在研究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的布局,农业自然资源区划、分类与评价。区域生态农业服务,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给务农人员提供气象服务。
2.加强进一步的农业气象基础理论深入探讨。农业气象相比于大气科学的其他分支学科,还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目前仍然是农业气象研究的基本理论,这门学科薄弱,水平低,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今后将根据大量的科学实验,进一步表明,在农业、林业、牧业的生物圈,水产养殖和生长发育等研究对象,生理生态过程、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关系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和传输,农田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各种过程和气象条件的过程,一个正常的数学模型,加上高深的电脑仿真、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再现整个过程。这些生物圈气候系统中的生物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农业气象灾害预估、预警;农业气象预报原理、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将会进一步加强。
3.加强监测、预警和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积极开展主要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服务,提高农村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如应对干旱、暴雨、冰雹、霜冻等;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必须建立气象站,气象站进行当地气象观测,并通过这一渠道为农民发送气象信息;建立远程气象雨量一定数量的乡镇监测点,获取可靠的本地生活气象数据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服务的开展;提供气候灾害风险评估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科学的对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的基础;建设覆盖全农村的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体系,加强重大特大气象灾害和突发应急事件的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深入研究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和控制技术。灾前预警,在大面积的灾害,农业气象灾害跟踪、灾后评估和灾害控制;利用气象监测网络的方法和农业病虫害监测网络的气象部门,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的研究;生产潜力农业自然研究区的资源布局优化、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二、农业气候服务存在的问题
1.气象信息不够准确。目前,各气象站建立在人机交互、数值分析预报产品为基础,各种气象信息和天气预报预测技术的工艺方法的综合使用,包括天气预报员的经验过程。气象预报的精度依赖于特殊气象软件的数值模拟、修正的相似程度和天气预报员的经验,实际情况和计算机模拟并不能完全反映大气运动,也有一些主观的随意性,这就决定了气象信息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精度。
2.义务提供农村气象信息的意识较弱。国民经济中农业的基础地位,直接决定了各级气象部门在提供农村气象信息时,必须要重点坚持农业服务,主动承担农村各种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的供给责任,坚持发展公共气象方向,充分知晓供给农村气象信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建立为农民、农村服务的意识,提供气象信息产品更多的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这是农业气象服务部门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任务,认真履行气象部门作为公共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的义务。
3.产品供给不够及时性。气象信息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时间,用户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到准确的气象信息,再高精度的天气信息都是无意义的。雷雨大风、龙卷风等一些气象灾害,预警时间短,最关键的就是将预警信息迅速传递给用户。如果我们能提前知道天气灾害的时间和范围,可能只是几分钟前的预警,可以采取适当的防御措施的时间。
三、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对应措施
1.加强安全精细的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近年来,农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是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应该要提倡自动气象监测网络在农村建设和精细天气预报系统中的建立完善,并大力增加这些先进技术设备的全面普及。加强气象灾害应对,构建农村突发天气预警和抗灾、防灾体系,缩短城市与农村的直接距离。
2.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渠道,要在构建农业气象服务防灾体系的过程中不断扩大,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服务的基础设施,并认真做好对应系统的维护和保养,借助于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做到最新的气象服务信息能够及时得到发布,确保及时、有效气象预警信息可以让每一个农民都迅速知道,为实现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奠定基础。
3.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与紧急救灾组织联动系统建设过程中,政府应明确坚持主导位置,实现多部门联动,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农村基层气象防?募踉趾图本茸橹?系统。例如,乡镇必须有专门负责管理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参照恶劣气象条件下进行应急体系建设。它具有一定的预警信息接收和传输能力,一旦发生气象灾害,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启动应急联动方案,将损失降至最低。
4.应该加大县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力度,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政府部门的国防建设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特别是在农村发展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考虑气象防灾规划与设计。例如可以走进农村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区深入调查,结合调查结果,进行灾害评估和规划工作;根据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制定防灾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建立农业安全生产防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气象服务防灾体系建设一直是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随着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迫切需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农业气象服务。三农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气象部门现在唯一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现代农业科学高效的特点,气象部门必须全面开展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全面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洪亮.我国农业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J].民营科技,2011(10).[2]蒋运志,唐熠,唐桥义.关于做好农业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J].气象,2010,34(4).[3]魏明英,王松霞.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探讨[J].中文信息,2013(2).[4]林荣惠,何秀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研究[J].现代农业,2013(6).
第二篇: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状况调研措施
我局根据**市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踏踏实实地进行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工作。组成了由单位负责人、业务技术骨干的专题调研组,调研工作主要针对农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及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调研组前后到银川、中卫等市气象局及本市所辖的市县乡级气象站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到农民家庭、设施农业基地进
行认真的考察,收集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当前气象信息服务情况的意见,详细了解了各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的关键气象影响因子和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了解了在我市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强化气象科技为农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为在制订和完善有关气象服务措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了解和应用气象信息的现状
我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村人口比重大。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的形式多种多样,农业种植结构也各有特色,既有传统的粮食生产(水稻、小麦、玉米),也有设施蔬菜、干鲜果品、养殖业等。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利农政策的扶持下,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农村人口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生产仍然是我市农村家庭收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在所有参与座谈的农民中,96%以上的农民认为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中部干旱带的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对于气象信息非常关注,天气预报信息的获取以收看电视天气预报为主。调查数据显示,85%的农民每天看天气预报节目,部分农民通过收听广播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另外有比较少的农民是通过报纸了解天气预报信息。由于农村计算机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只有极少数农民或农村个体户利用计算机网络浏览气象信息。
近年来,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已成为我市农村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设施农业的种植户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订制了天气预报手机短信,还有的通过拨打12121电话进行咨询。在一少部分的农民温室中,安装了简易温度表,根据天气预报和实测温度的高低,进行保温和通风管理。在关键农时季节的气象条件和预报信息的服务情况对农民一年收入相关。
在农业生产中,有一部分农民知道农作物病虫害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但是,对当地的主要自然灾害了解的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说明我们气象工作的研究成果没有及时的向广大农民进行介绍和科普宣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多数的农民在决定是否浇水灌溉前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有没有大风或者雨决定是否喷洒农药或施用化肥,只有少数的农民在农事生产中没有利用气象信息。这说明,绝大部分农民知道尽量利用气象信息科学安排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是,在农作物播种季节,只有为数不多的农民通过电视关心和了解农作物播种期预报。
在所调查的农民群众中,有90%的农民认为天气预报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或基本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但有一少部分的农民认为天气预报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民群众对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满意度为95%以上,一致认为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但是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于作物播种、收获和一些农事管理活动,还急需更准确的天气预报。特别是降水的出现时间和量级的大小、初霜冻和终霜冻发生的时间、大风出现的时间和级别上等。
另外,我市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干旱、局地暴雨、雷雨大风、低温冻害等。其中,近年来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而且具有普遍性的气象灾害当属干旱,特别是春旱最为严重。河套主要以黄河灌溉为主,而中部干旱带主要是靠天吃饭,抗旱资金的投入成为广大农民的沉重负担,在所调查的农民中,90%以上了解市政府安排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认为人工增雨对农业生产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十分有好处,迫切希望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人工增雨,也希望气象部门积极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特别是能够在春季旱情比较严重时加大人工增雨的作业力度,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在山区,60%以上的农民群众关心突发气象灾害(如局地暴雨、雷雨大风、雷暴)及引发的次生灾害,认为这种灾害一旦发生,肯定会造成损失。特别是在贫困山区的自然村,由于电视接受设备问题,农民收不到本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只能靠看中央电视台和其他省电视台的气象预报来自己推测当地的天气情况,所以出现了天气预报信息最后1公里没有送达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全国贫困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农村有线广播、高音喇叭广播等设施,填补农村气象预报接收的空白区,特别是使贫困地区农村收到当地的气象信息,使气象预报达到“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目标是气象服务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农村对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
通过调
第三篇:精细农业面临问题
精细农业面临问题(1)
在中国实施精细农业技术要比美国、西欧国家复杂得多,难度也大得多,这是由于中国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贫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小农经济占主导成分。因此,实施精细农业技术、实现农业信息化在教育上、科学技术上和农业基础建设上需要作出更大努力,付出更多的代价,以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发展道路。
1、认识不足问题
“精细农业”首先是一种基于信息和知识科学管理农业资源的新理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精细农业技术的技术思想可以在任何地区、不同农业生产条件、不同作物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一些研究人员,由于受到其研究领域的约束,对国际精细农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不太了解,对精细农业技术思想往往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
2、社会经济问题
中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明显,农业生产水平差距较大,多数地区实行家庭经营小生产方式,机械化程度不高。耕种规模很小,土质不同,土地分散,实践精细农业技术显然是一种制约因素。如何发展规模经营,如何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细农业技术组装模式有待进行研究。另外,实施精细农业技术要有一些必需的软硬件系统,需要基本的资金投入,这些投入的回报周期、经济效益评估甚至是环境效益评估等社会经济问题也有待研究。
3、工程技术问题
国际上几个大型的农机制造企业相继生产出带有GPS定位系统和产量传感器的收割机,并研制开发了相应的信息处理系统。在我国,精细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已经开始,但主要是靠技术设备的引进。这种方式显然不能在我国广大地区推广使用。目前我国支持精细农业实践的一些关键技术尚未解决,例如土壤肥力信息定位快速采集技术、收获机械谷物流量监测与作物产量空间分布信息生成技术、智能化变量机械控制技术等。因此,在我国推广精细农业技术,需要大力开展有关精细农业关键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培养相关人才。
王立舒摘自中国农大精细农业研究中心
第四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2017] 第01期
龙州县气象局 签发人:李中国
下周气温偏高,有利甘蔗生长
一、前期天气回顾
自3月以来,我县平均气温18.3~19.5℃,较历年偏低0.2~0.5℃,降水量为69.7~140.5毫米,偏多1~3成。3月份低温寡照天气较多,对甘蔗的播种、出苗和健壮生长不利,长势偏弱;进入4月以后,平均气温20.0~21.6℃,较历年同期略偏高,光照充足,有利于甘蔗的生长。
二、天气预报
预计,下周(9~15日)周前期以多云天气为主,周中期有一次降雨天气过程。周降雨量偏少,周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1~12日受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下降,降幅7~8℃。具体预报如下:
今晚到明天,多云,最低气温22~23℃,最高气温32~34℃; 10日,多云,最低气温23~24℃,最高气温33~36℃; 11日,多云转小雨,最低气温20~22℃,最高气温28~30℃; 12~13日,小雨,局部中雨,最低气温17~18℃,最高气温22~24℃;
14~15日,阴天间多云,最低气温18~21℃,最高气温25~28℃。
三、生产对策和建议 下周气温较高、日照充足,有利于甘蔗苗期生长和分蘖;要做好甘蔗田间管理工作,蔗地要及时中耕松土,及时开垄,查苗补苗;要勤除草、通风,以提高光合效率。
联系电话:8824068 2017年4月8日
报:县委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 送:防汛办、农业局
(本信息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内部参考)
第五篇: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新时期妇女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成为城市社会生活多种功能的主要承载者,社区妇女工作作为党群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基层得到了扩展和延伸。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在国家经济的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广大城市妇女是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也不可避免地给妇女的生存、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婚姻家庭等问题尤显突出,而新的形势也给社区妇女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地新挑战和新任务。本文正是要找出新时期社区妇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
当前,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广大城市妇女是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成为城市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基层得到了扩展和延伸。因此,将城市妇女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创造性地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不仅能够减少社会矛盾,调动广大妇女参与
社区建设地积极性,而且对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从新时期妇女工作的新变化,看妇女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社区功能的强化和社区地位的提升,传统意义上的妇联工作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区建设的需要。首先,社区功能不断拓宽,妇联工作的内容扩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单位包揽一切的局面被打破,原本由政府、企业承担的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服务逐步被剥离出来,为社区及社区组织所取代。社区的功能扩大了,涵盖了从社区服务、再就业安置、社会福利与救济到联防治安、环境治理、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方面内容。这种变化,使妇联开展社区工作内容扩大,工作领域更加宽阔。其次,社区人员构成多元化,妇联工作对象增多。目前,生活在社区的主要有五种人:一是离退休人员;二是下岗失业人员;三是流动人口;四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五是待业人员,包括高中未升入上级学校的毕业生、未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等。这五种人中不少是女性,妇联的工作已由过去着眼于城市街道居委会中的老的、小的、困难的、残疾的女性转移到了面向社区全体群众。
二、现阶段社区妇女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需求增加、社会矛盾相对集中,妇联工作任务、工作难度加大
社区中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经济成份的人们需要不尽相同,像过去那样福利型、温饱型的服务已满足不了需要,人们正在逐步追求高品位精神文化享受,呈现出内容多层次化、形式多样化、同时,社区人口构成复杂,不同经济成份和不同经济利益的人聚集在一起,引发思想的多元化。特别是目前社区建设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疏于对这些人的管理,使其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薄弱群体,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问题,如婚姻家庭、卫生保健、劳动保障、教育等问题增多。加上机构改革后,街道妇联一般不独立设置机构,被合并在街道党政办,妇联干部往往要身兼数职,妇联独立工作职能受到削弱,这些都给妇联在社区开展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社区女工就业难
由于大部分社区服务就业实体规模小、投入少、微利经营,客观上需要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才能生存和发展。加之大多数社区服务岗位的技术含量可比较低,需要劳动力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不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成本,从业妇女的收入也普遍低于全市职工平均收入水平。社区就业实体需求方和微利、低成本运营与劳动力供给方较高的收入要求形成矛盾,使下岗、失业妇女不愿意进入社区实现再就业。
(三)社区妇女维权任务十分繁重,婚姻家庭问题不容乐观
当前城市妇女维权任务十分繁重,妇女就业难,女干部培养、选拔、交流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妇女婚姻权利和人身权利受侵害问题还时有发生。社区维权服务网络尚未形成,维权工作队伍、组织和法律服务载体、手段都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婚姻家庭问题不容乐观,婚外情增加等道德失范现象,增加了维权工作难度。
三、进一步做好社区妇女工作的对策
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要拓展社区妇女工作领域,应坚持“党政所需、妇女所需、妇联所能”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自身优势,选好角度,找准位置,积极参与,在实实在在的服务中,体现妇联的职能和作用。
(一)抓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妇女整体素质,加强家庭美德建设
妇联组织要及时了解社区妇女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和服务工作。要注意思想教育工作的层次性与针对性,如针对下岗女职工要引导她们坚定信念、振奋精神、自立自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针对离退休中老年人,要为她们安排健康有益的活动,使她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要突出思想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寓思想教育于活动和服务之中。在服务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结合“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大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家庭读
书、家庭文化、家庭健身、家居卫生、家庭环保等活动,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现代人、现代生活、现代城市”主题教育内容贯穿于创建活动中,建设学习型家庭,用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创建和谐社区。
(二)把开展社区工作与加强社区妇女组织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妇联组织进社区
一是要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协调有关部门,把社区妇女组织建设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之中,确保基层组织的落实,并以此为依托,向各行各业、各群体延伸,建立各类灵活、宽松的妇女组织。二是充分发挥市、区、单位、街、居几级妇联组织网络优势和作用,在社区建设中做到纵向分工、各有所重。市妇联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参与城市社区建设的规划、解决社区建设中妇联的位置问题;区妇联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参与社区建设的具体工作目标的确定,并将妇联的社区工作列入当地党政工作的总框架中,做好横向部门的协调服务工作;社区内的单位、街、居的妇女组织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全面发动,具体落实和分层管理方面。各级妇联组织各司其职,为形成社区妇女工作新局面而创造全方位的条件。
(三)明确镇街妇联工作职能,大力提升妇联在全局中的地位
巩固和加强现有街道、居委会的妇女组织,进一步明确
镇街妇联工作职能、理顺妇联干部相应待遇。通过市人事部门(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明确镇街妇联在所在的部门分离出来,设置专职妇联副主席和专职妇联干部,从体制上理顺未进班子的妇联主席和专职副主席的待遇,保证妇联工作的办公场所,给妇联做好妇女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建议市委指导和帮助工会、妇联理顺关系,研究工作联系协作机制,各自按章程办事,切实把妇女工作做到女工中去。此外,妇联还要善于在科学定位工作的前提下,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寻找载体,开展活动,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如做好再就业工作是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党的大局,妇联可创办再就业服务中心和家政服务中心,面向广大妇女和家庭,通过帮助下岗女工转变传统的择业观念和对服务业的偏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家政服务、组织劳务输出等,努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仅能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妇女增收,还增强了妇联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实力,从而提升妇联在全局中的位置和在妇女群众中的地位。
(四)充分发挥妇联在创建文明社区中的作用 创建文明社区,实现社区资源共享,除了基层街道、居委会要起主导作用之外,辖区内各单位和社区居民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妇女工作是党群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力量。要发挥她们在社区建设和创建社区资源共享的良好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同时各基层街道要进一
步提高妇女干部队伍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主动为属地单位和社区居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为实现社区资源共享多想办法;各社区属地单位要把参与社区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社区居民要树立起社区主人意识,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为社区多出一份力,多作一份贡献。
(五)抓维权,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首先,要大力整合多种社会资源走共同维权之路,这是社区维权工作的方向。创新维权机制,构建社会化维权格局,加快在社区设置妇女儿童维权机构的步伐,建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服务站,设置妇女投诉信箱,开通维权热线电话,建立法律志愿者队伍,或与驻区、街法律机构开展协作,形成维权服务网络,发挥方方面面的力量为妇女提供法律服务。其次,关注当前影响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新问题,新情况,注重解决有关妇女在劳动就业、教育、卫生保健、家庭暴力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再次,向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特别是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在社区维权工作中更多地关注社区中的贫困人口、老年人、残疾人、单亲特困家庭、孤儿及流动人口中的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依法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六)抓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社区建设的骨干队伍
社区工作面广,层次多,妇联组织专职人员少,能力有限,要做好社区妇女工作,必须整合社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建立巾帼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她们的智能和技能优势,形成最广泛的社区建设骨干力量。对于已组建成的巾帼志愿者队伍要制定管理办法,明确职责,规范行为,做到有活动、有制度、有档案、有评比、有检查,引导她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同时,要积极借助舆论优势,大力宣传发展壮大巾帼志愿者队伍的时代意义,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各类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巾帼志愿者活动的良好氛围。
沭阳县新河镇妇女联合会
2013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