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匡子珍优秀人民调解员先进材料
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赤水市司法局天台镇司法所所长 匡子珍
我2003年在赤水市司法局天台镇司法所工作,2004年担任司法所所长、镇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主任、镇调委会主任。六年来对工作认真负责,善于团结同志,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忠实地履行着一名基层调解工作者的职责,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领导的肯定。同时,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大力支持,率先落实村级人民调解员补助经费,极大地增强了村级调解员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力量。
在调解工作中,我始终秉持依法公正的原则,追求情理法的和谐结合,真诚关注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化解民间矛盾纠纷。
“情义”调解,矛盾鸿沟变成通衢
作为一名调解员,不仅要讲法,还要讲情。仅靠丰富的法律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本领搞调解工作,未免生硬,如果辅以情义,更能让当事人口服心服,最终达到良好的调解效果。我始终认为,不管多么复杂的疑难纠纷,不管矛盾有多么尖锐,只要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的原则,带着感情调解,切实维护当事人双方合法利益,找准情理法的和谐结合点,干戈也会化玉帛。
天台镇铁匠炉村王某八岁的独生子私自到附近建筑工地的积水坑中洗澡,不幸溺水身亡。王某夫妇悲痛欲绝,死者亲属们更是义愤填膺,将死者抬到施工队办公室讨说法。
一开始,死者家属提出要施工队赔偿各种费用20万元,而施工队则认为根据派出所的责任认定,该事故的双方各负一半责任,只同意赔偿2万元。双方要求差距之大如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当时死者方有几十人聚集在现场,纷纷指责施工队负责人冷酷无情,推卸责任,有人甚至提出通过武力解决。现场气氛十分 紧张,矛盾一触即发,一场群体性事件随时有可能发生。见此情况,我知道人多嘴杂,不利于调解,而且极易激化矛盾,为了稳定群众的情绪,我要求双方各推选几名代表进行座谈。
我认真分析了案情,初步计算出死者的赔偿费约为5万余元。按照公安机关的责任认定,由双方各承担一半,王某夫妇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左右的赔偿。但王某夫妇经济十分困难,中年遭遇丧子之痛,且又多种疾病缠身,再生育有一定难度,理应给予适当的人道照顾。所以在调解过程中,我分别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对死者方遭遇的巨大灾难深表同情和理解,又从法律角度给他们讲明厉害关系,指出他们提出的20万元赔偿要求从法律上讲是得不到支持的,希望他们面对现实,把要求降低到合理的标准上来;对施工方着重从情理方面做工作,希望他们多考虑死者方的家庭困难情况,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在承担法定赔偿责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补偿,给予死者家属精神上的慰籍。
经过六个多小时艰难的劝说调解工作,双方之间的鸿沟在逐渐弥合,最后终于达成共识,施工方当场给付王某夫妇3万元赔偿款,同时另给予2万元的人道补助,并承担死者两千元的安葬费。王某夫妇在得到5.2万元费用后随即将死者抬回家进行了安葬。一场群体性矛盾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公正为民,感动刁蛮老汉鞠躬道歉
调解不是做决定下命令,不能居高临下,不能摆架子,更不能对当事人发号施令,那样只会把事情搞糟,把矛盾激化。我深深地懂得做调解工作“帮”的道理。尽管每次走到群众中,群众都尊称我是领导,但从内心深处,我告诫自己,自己只是群众纠纷的“灭火器”,利益的维护者,只有把自己摆在当事人双方的位臵,做当事人的帮手,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讲事实,摆道理,出主意,想办法,才能得到当事人的心理认同和理解,促进矛盾纠纷的化解。
2007年5月,我参与了星光村某石厂与当地群众纠纷的调解工作。由于厂方在开采过程中破坏了人行石板路,给过往群众造成不便,群众多次向上级反映,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使得双方对 立情绪迅速恶化升级,以致到了动武的地步。我和镇里相关同志赶到现场时,群众情绪非常激动。有一王姓老汉气愤地对协调组说:“肯定是石厂给了你们好处才来的,你们根本不是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我们没钱怎么能请得动你们?”这个王老汉的倔强刁蛮远近闻名,一句话就把调解人员说成是偏袒石厂的“帮凶”,当时我心理很不是滋味。
虽然王老汉说的话没有道理,但也是由于多次未能解决问题,导致群众不信任的结果。我忍住委曲,耐心平和地向群众讲理讲法,安抚他们的情绪,分析他们的处境,帮助寻找解决办法,同时说明政府将尽快组织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给群众一个交待。在该冲突后来的多次调解中,我始终坚持平等、尊重、真诚、为民的务实作风,得到了群众的赞赏,刁钻的王老汉终于被折服了,在最后的一次调解中,他突然对我说:“匡司法,那天我说的话不是针对你的,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我给你道个歉!”说毕,60多岁的王老汉竟然当着调解组和群众的面向我深深鞠了一躬!
这个猝不及防的鞠躬,让我手忙脚乱,那一瞬间所有的委屈都烟消云散,觉得这是群众对我平等、尊重、真诚、为民的调解作风的肯定,觉得这是对我调解为民的最高嘉奖,我感到受之有愧,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大了。
解难及时雨,纠纷就是命令
乡镇的调解工作十分繁杂艰苦,要处理好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不仅需要付出脑力的辛苦,还需要付出体力的艰辛。纷纷发生之日,就是群众利益需要维护之时。作为调解员,纠纷就是命令,只能及时化解,不能推诿拖延,否则就有可能使矛盾激化升级,造成严重后果,损害群众利益。
2006年的一个周末,我被急促的电话铃声从睡梦中吵醒,电话中传来分管领导焦急的声音:“天台山村发生了一起山林承包纠纷,十多个村民阻止了承包人合法的采伐行为,每天的误工损失近千元……”天台山村是一个高山村,不通公路,距山脚有3个小时的路程。扔下电话,顾不上吃点东西,我就与带路的驻村干部一起上路了,经过三个小时步行,才到达现场。说真的当时 感到很疲惫,但看到现场的十多个村民和山林承包人仿佛看到救星到来一般的表情,我立刻忘记了疲惫,振作起来了。我来不及喘一口气,立即坐下来与当事双方进行座谈,了解情况。
几年前,该村民组将一片集体山林承包给了聂某等三人,合同约定,树木成林后,由双方共同到相关部门办理采伐手续,并按三七比例分成。但是承包方为图省事,在办理手续时未能及时通知发包方村民,在采伐手续办毕后才通知了村民组长,组长又未及时通知村民,纠纷由此产生。村民以此为由不让采伐,强行拿走了采伐工具,承包方雇请的十多个采伐工人歇一天的误工费就达近千元。
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我耐心细致地向双方摆开了“龙门阵”:首先,承包方未能按合同约定办事,是违约在先。但是,发包方也要看到,承包方的违约不是故意,也不存在恶意,而且到现在采伐的树木一根都没有卖出去,还未给发包方造成经济损失。鉴于此,双方应本着互谅互让原则和平了结此事。否则,造成的损失无论哪一方都难以承担。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顿时让双方心中的怒气全消。我乘胜进攻,建议承包方适当为参加调解的村民考虑一点误工费,同时由发包方推选一名村民监督采伐过程,掌握采伐数量。承包方当即表态:“我们出500元,作为村民的误工补助!”发包方也当场推选出一名监督员。刚才还怒目相向的双方现在已经谈笑风生了,纷纷向我表示感谢,我嘶哑着嗓子说:“只要把事情给你们解决了,我就满足了,也不枉我走这一趟。”
基层调解工作异常艰辛,无论是政治待遇还是经济待遇都无法与其它单位部门相比,但是有了领导的肯定,有了群众的信任,我默默的奉献都是值得的。虽然我在基层调解工作岗位上的时间不算太长,但上级对我的工作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04-2007年,连续四年被天台镇党委评为综治先进个人,2005年被赤水市政府评为“四五”普法先进个人,2006年获遵义市司法局“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2007年被遵义市司法局推荐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候选人,2007年被遵义市司法局推荐为遵义市十大感动人物候选人,2009年11月获贵州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我也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基层调解工作使命艰巨,任重道远。我愿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群众安居乐业,为构建和谐社会,继续扎根基层,为调解工作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第二篇:人民调解员-先进材料
踏实做好农村民间纠纷的预防和调解工作——记牡丹区胡集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侯海群侯海群同志从2007年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他自觉加强法律和调解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寻求调解方法和技能,积极发挥信息员的作用。一年来,他亲自或参与调处纠纷共36起,调解34件,安置刑释解教人员8人。如今,乡内发生的所有纠纷案件,基本上都能在他亲自或组织指导调处下,得以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法律知识的学习、调解业务能力的提高是做好调解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中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也能提高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积极受理应对各种纠纷,从容调解,把民间纠纷化解于萌牙状态,防止民间纠纷激化。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当好一名人民调解员,不仅需要有工作热忱,更重要的还要懂得和运用好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受理相对年老和有知识的当事人的民间纠纷,作为年轻的调解员,只有靠法律知识水平和调解业务能力来赢得他们的信任。2004年他从重庆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毕业以来,在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的工作经历使他的调解业务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他特别在意法律依据,专门从中国人大网搜索下载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53篇,认真阅读领会。他还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人民调解制度的相关法律条文,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使他对民间纠纷轻重缓急的判断能力、性质的辨析能
力、后果的预测能力,对民间纠纷调解过程的把握掌控能力,对人民调解实际操作能力都有所增强。几年的法律事务工作经历、工作实践和知识的积累,也使他对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从而使他从容应对纠纷并予以化调。
二:发动调解信息员、支部党员、村(队)长、农民代表等参与民间纠纷的排查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及时调和化解,防范于未然。
胡集乡辖10个行政村,人口34000余人。为了及时发现邻里之间、家庭内部、婚姻问题等纠纷,乡调委会在全乡所辖54个自然村设了54名纠纷信息员,一旦发现纠纷,都会及时地向调解委员会反映,为防止纠纷的发生和激化真正起到了信息员的作用。
2007年10月,一信息员来电话反映:刘庄村一组的刘家和邹家两邻居因墙壕地界纠纷发生争执,结果刘家的儿子打了邹家女人,邹家女人便借此住进了医院。侯海群闻讯后和村调委会成员一起赶来调解,他们详细询问了双方当事人和现场的群众,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及打架经过,并对刘家儿子打人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在调解过程中征求双方意见时,邹家提出要刘家出药费,但刘家又不给,理由是只打了一拳,也没打出什么伤,再说自家日子本来就过得紧,没有钱给,而邹家的情况则好得多。鉴于这种情况,侯海群当场指出,不管怎么说刘家打人是不对的,必须向邹家赔礼道歉;而邹家女人伤势不重,也应以高姿态谅解刘家。起初,双方都不同意。侯海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继续耐心地做工作,给双方反复解说“冤家宜解不宜结”、“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前后到两家调解不下10余次,双方终于握手言和,并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互帮互助,成为好邻居。
三、因事、因人、因时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纠纷,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断探索调解矛盾纠纷的方法、手段和技能。
(一)、坚持情、理、法的统一,对民间纠纷当事人教之以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法,来调和化解矛盾纠纷。面对老弱病残贫,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纠纷中一般也处于劣势,对他们关心,既能体现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又可弘扬社会道义。2008年6月,侯海群同志在下村排查矛盾纠纷时,了解到陈楼村80岁的老人赵某,自己身体不好,老伴又卧病在床无人照顾,医疗费没有着落,生活艰难。前几年,法院曾判决其5位子女每月付给生活费60元,但这些钱还不够雇个保姆,而且大儿子几次扬言将不再付给生活费。老人的不幸,让海群也感到难受,他几次抽出时间,到居住在外地的其大儿子家,苦口婆心做工作,并晓之以法,最后,大儿子同意按五分之一的义务去服侍老人。同时,海群通过乡民政部门,为老人争取困难补助,办理了低保。
(二)、调解工作过程中注重把握时机,特别注意苗头的发现和防范,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始发阶段。因为一些民间纠纷如得不到及时化解,往往可能激化为刑事治安案件或转化为群体性事件。
龙凤村后孙庄的孙某和张某两家有多年的积怨,虽然村调委会多次调解,但两家人仍耿耿于怀,不能和解。2008年8月,又因一件小事发生争吵,事后,孙某喝酒大醉,来到张家大门口
谩骂。张家大儿子将孙某打伤。为此,孙家家族聚集了20多人到张家闹事,要求赔偿。张家也不甘示弱,双方手执利器,械斗一触即发。侯海群闻讯后,立即叫上调委会人员赶到现场,他第一个冲进人群,大声喊道:“都放下武器,打伤了人可要负法律责任的。大家都到调委会、司法所去解决问题。”控制住局面后,他又和调委会人员将双方人员劝回各自家里,分头做教育、安抚工作。经过大半天的说服教育,终于将事态平息。
由于注意苗头的发现和防范,把握好时机,也由于调解干部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有效地使这起矛盾纠纷没有转化为群体性械斗和刑事案件,维护了社区的稳定。
四、积极寻求派出所、司法所的指导和帮助,提高调解的成功率。
各种矛盾纠纷都有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特别是关系到人身伤害赔偿纠纷,必须要严格把握尺度,在调解此类纠纷时就需要派出所和法庭的指导和帮助,以获得最佳的调解效果。
2007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下午,在胡集乡驻地某饭店内,郓城县黄安镇张某与胡集村胡某喝醉酒发生口角,继而双方亲戚引发打斗,导致张某一方有一人轻伤、二人轻微伤。为了使双方及其亲属能过好年,必须在除夕前解决好双方就民事赔偿方面的问题。胡某托关系找上他,要求他别理会外乡人,侯海群同志对其进行教育后,联系派出所共同集合双方当事人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对双方一视同仁。并多次到法庭请教,寻求指导、帮助。在派出所长和法官的指导下,终于使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加害方赔偿受害方一万元人民币,由于不是故意,受害方也自愿放弃
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使矛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维护了社区治安秩序。
他说:“作为人民调解员,依法调和矛盾、化解纠纷是其法定职责,要维护社会稳定,就要从预防民间纠纷发生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做起”。经过一年调解工作的实践,也使他深深地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是政法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对建设“平安牡丹区”,构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集乡人民政府2008年11月28日
第三篇:优秀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李爱社,今年46岁,自1995年从部队转业至今一直在西宁市司法局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工作,十五年来,他与人民调解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以其火热的心,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尽心尽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为农民工追讨血汗钱,宣讲法律知识,人民调解知识,培养基层人民调解员,参与群体性上访案件和重大疑难矛盾的调处工作,为西宁市的社会稳定和构进和谐西宁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是人民调解员的利器
从部队转业到西宁市司法局从事社会矛盾调处工作,李爱社同志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从未系统学习过法律知识的他深感工作起来十分吃力,李爱社同志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干好这份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人民调节员,就必须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明确了思路后,李爱社同志开始边学边干,但当面对一些较复杂的纠纷和案子时,他还是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为此,李爱社同志于1996年参加了法律专业成人自学考试,经过长达12年的不懈努力和拼搏,终于获得了法律专业本科文凭,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12年来,李爱社同志为系统学习法律专业知识,人民调解知识经常起早贪黑,点灯熬夜。准确地说,12年来,李爱社同志为系统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和人民调解知识,几乎放弃了节假日和日常休息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自从李爱社同志开始自学法律专业成人自学考试以来,他由一名人民调解的门外汉逐渐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成为人民调解战线上一名精通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人民调解员。
从1997年至今,边学边干的李爱社同志时常深入街道、社区、乡镇、厂矿企业和农村进行人民调知识和法律知识宣讲活动,期间,共深入基层进行法律知识宣讲活动达100余场次。所宣讲内容包括宪法、行政法、婚姻法、继承法、土地法、土地承包法等民事、刑事法律知识。人民调解案例等调解知识由于李爱社同志在法律宣讲活动中能结合群众的身边事,调解的案例,讲解生动而深入浅出,其在基层所进行的法律知识人民调解知识宣讲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基层群众的法律知识得到了普遍提高。
二、急群众所急才能临危不惧
由于李爱社同志能够刻苦学习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专业知识,西宁市司法局自1998年开通148法律服务热线至今,由他本人接听热线、接待上门咨询的群众已多达1000余人(次),面对打电话和上门咨询的群众,李爱社总能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使他们满意而归。对有些必须上门进行调解纠纷,李爱社同志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当事人面前为他们进行调解,数年来,李爱社同志已记不清他为群众上门调解纠纷多少次了。对李爱社同志来说,下基层进行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宣讲、上门为群众做调解工作早已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与此同进,他还肩负着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的职责,因此,每当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碰到一些难于调解的疑难纠纷时,总会给李爱社同志打电话,希望他能出面调解,每接到这种电话,李爱社同志总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事发现场。
XX年8月的一天下午,乐家湾镇司法助理员打电话说:该镇某村上百名村民因承包纠纷正在围攻该村村办企业砖瓦厂和村委会,随时可能了生群众械斗。接到电话后,李爱社同志立即打的赶往事发现场。当时现场形势十分严峻,村民们用拖拉机堵住道路,不允许任何车辆通行,许多村民还手持棍棒铁锨,一场械斗一触即发。面对此情景,李爱社同志先是想办法稳定村民们的情绪,在此过程中,李爱社同志一度被村民们团团围住,村民们把不满的目光投向了他,但李爱社同志没被这种场面吓住,依然苦口婆心地向村民们讲法律、讲政策、讲利害关系。一个多小时后,村民们的情绪终于稳定了下来,开始选举村民代表,表示愿意接受调解处理,在李爱社同志的主持下,经过两天的调解,承包商向村民们补偿了占地费用,一场尖锐的矛盾、一场可能发生的械斗被平息了。
2011年2月25日20多民循化县穆斯林群众因与某公司在XX年发生经济纠纷,集体到该公司的西宁市七一路办公楼要钱未果,26号,强行进入某公司四间办公室,3月1日与公司职工发生冲突并砸坏办公设施事态扩大,政法委领导高度重视,市司法局的领导指派李爱社和政法委一名工作人员亲自到现场进行了调解处理。经过三天的耐心疏导调解20多名群众于3月5日下午自愿撤离其占的四间办公室,经济纠纷问题通过司法诉讼程序解决。
在调解家庭纠纷上,李爱社同志一样是急群众之所急,尽最大努力为有纠纷的家庭化解矛盾。XX年5月的一天,家住西宁市城中区的王某因房屋继承权问题与其姐姐发生纠纷,姐弟因此反目成仇,王某手持菜刀扬言要砍死自己的姐姐面对生命受到危胁,王某的姐姐通过基层组织联系到李爱社同志。获悉情况后,李爱社同志赶到现场,从法律、伦理等方面耐心做王某的思想工作,终于使王某放下了手中的菜刀,表示愿意与其姐姐协商解决房屋继承权的问题。后在李爱社同志的耐心调解下,王某的姐姐付给了王某3万元现金,使一场可能出人命的纠纷得以化解。各种群体性纠纷和家庭纠纷,李爱社同志在工作中经常碰到,他都能以百倍的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时去化解双方或多方的矛盾。
三、农民的代言人
李爱社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工作中不起眼。但在农民工、开发商、建筑商、包工头这群人眼里,他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农民工爱他,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李不怕”,因他敢跟拖欠他们工钱的大小老板斗法,不将所欠工钱“斗”进农民工的腰包,绝不善罢甘休;老板们恨他,恨他多管闲事,想报复他,却又十分怕他,因他是个软硬不吃的“刺头儿”,又是个法律通,报复他很可能落个得不偿失的下场。
XX年,西宁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成立并被设在市司法局,重点工作是解决信访涉法问题,李爱社被特派至该中心,负责调解处理农民工被恶意欠薪所引发的纠纷。局领导选李爱社去,是因他在做人民调解工作上有一股子正气,更有一股子胆气,更为重要的是,他从一名不懂法律的复转军人,经过多年勤奋自学,成了一名法律通,加之他又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民工有天然的感情……因此,派他坐阵调处中心为农民工兄弟维权,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XX年初,李爱社在为我市长江路一工地的121名农民工追讨47.8万元血汗钱的过程中。先后受到两次电话恐吓。“再敢找我要钱,就要你的命!”开发商负责人韩某警告他。“再找我要钱,我找人打断你的腿!”建筑商负责人恐吓道。面对恐吓,李爱社回敬对方说:“我就在市政府大门口上班,你随时可以派人来取我的命”、“……断我的腿。”最后,李爱社通过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两种手段,终使121名农民工顺利拿到了全部工钱。
2011年春节前,省内某铝业公司恶意拖欠农民工7万多元工钱不给,李爱社电话通知该公司负责人到调处中心接受调解。对方说:“我正在市某领导办公室谈事,你再敢缠着我要钱,我就让领导开了你。”李爱社当即打电话给某领导说了此事,某领导让他严格按法律程序和政策办事。第二天,该公司负责人早早将7万余元工钱一分不少交给了李爱社。“8年来,为使上访农民工顺利拿到工钱,李爱社年年都会接到各种各样的恐吓威胁电话,但他好像已习惯了被威胁和恐吓……该吃吃,该睡睡,像个没事人儿一样。”李爱社的一位同事说。作为人民调解员,李爱社在调处农民工欠薪纠纷时,常常被夹在矛盾双方中间,既要顾左,又要顾右,一不小心就会遭到围攻或撕扯,被折腾得狼狈不堪。XX年,李爱社在调解城北区朝阳一工地拖欠177名农民工87万元工钱的过程中,被保安持电警棍从老总办公室赶了出来。
2011年7月,230余名农民工为讨要44万元工钱,将我市甘河滩工业园某工厂办公区围堵了两天两夜,不许工厂工作人员出入,接到调处通知后,李爱社和市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解处理。一开始,他们是两头都不讨好,厂方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围攻和谩骂,农民工也对他们进行围攻和谩骂,李爱社在心里一遍遍喊着“冷静!冷静!再冷静!”一边苦口婆心向矛盾双方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劝他们莫因一时冲动触犯法律……经过一天一夜的耐心调解,厂方终于妥协了,给农民工先支付了20余万元工钱,使事态得到了平息。这期间,他们是没吃的也没喝的,还被矛盾双方骂得两头不是人。
今年春节前夕的一天,承建我市东川工业园区一厂房工程的包工头被一群农民工扭送到市政府,原因是农民工的175万元工钱被拖欠……李爱社在调解纠纷时,当事双方厮打起来,他上前劝阻,羊毛衫和衬衣被情绪激动的农民工当胸撕开,纽扣掉了一地……他袒胸露怀继续做调解工作。在他和市信访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四五天后,这批四川籍农民工拿到了工钱,欢欢喜喜回家乡过年去了。
XX年7月,一名甘肃籍农民工在我省海晏县修铁路时受伤死亡,施工单位与死者家属、工友迟迟达不成协议,闹得很僵。接到调解通知后,李爱社赶赴工地,进行了连续4天的调解工作,终使双方达成协议。李爱社在铁路沿线与农民工同吃同住4天4夜后,与死者家属一起将死者送往西宁殡仪馆火化,并帮死者家属购买了回程火车票。
在为农民工讨薪、维护农民工权益的8年时间里,李爱社去过各种各样的工地,住过各种各样的工棚,吃过不同风味的工地的大锅饭,受过各种各样的委屈……但纠纷几天不能解决,他就要在工地上工作并吃住几天几夜。对他来讲,这一切早已是家常便饭。8年来,他已记不清在多少个工地上与农民工同吃同住了。其实,他很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只要他一走进工地,他就身不由己了。“我们的救星来了!”被欠薪农民工活也不干了,整天围着他转,要求他尽快为他们讨回工钱。他想走,没门。“你几时给我们把工钱要到手了,我们就几时放你走,你的吃住我们全包啦。”农民工们对救星采取的是“软禁”的办法,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工地上的饭再不合胃口,他也能凑合,让他不能凑合的是:时不时就是一天一夜或几天几夜回不了家。他有他的家,有自己的事,还有别的工作……为此,他曾经动摇过,有心换个工作岗位,但只要一听说哪里又有农民工的工钱被拖欠了,他又会将这种想法抛置脑后……他不忍看到农民工脸上的无助和可怜,总希望看到他们拿到工钱后那一脸的开心和满足。
时光荏苒,一晃8年了,8年里,李爱社独立或与同事们一起配合相关部门,共接待上访农民工2万余人(次),为农民工讨回血汗钱8000多万元。李爱社同志是个平凡的人其所从事的人民调解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方方面面的利益,因为他长期以来能心系群众关心农民工并以其火热的心强烈的社会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奋斗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安宁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为人民群众所称道,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第四篇:优秀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报告材料(本站推荐)
维护社会稳定
情系人民调解
----XXXXX村XX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XX,男,汉族,今年49岁,中共党员,在农村工作多年,与人民调解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XX村位于XXX西边,与安徽天长市秦楠镇三房村相连,情况相当复杂。在前两年的房屋拆迁、土地复垦项目实施中,积极参与矛盾调解,在这个过程中,使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人民调解的重要及困难,从此热心于人民调解。用一颗真心,用一抹温情,将村级矛盾消灭于萌芽,为XXX的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XX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做法及体会如下:
一、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是人民调解员的导师
从事农村社会矛盾调处工作,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从未系统的学习过法律工作的我感到工作十分吃力,意识到要想做好这份工作,必须用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大脑,从而,明确思路。本人,边学边干,以法律为导师,积极参与人民调解。为了更好的做好调处工作,我用心学习了宪法、行政法、婚姻法、继承法、土地法、土地承包法等与农村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终于,使我能轻松应对大部分矛盾,并深受群众好评。
二、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才是人民好调解员
2011年1月8日上午,在我村村民集中点建设过程中,王庄村民TTT,在本村沟圈组TTT家起房做工,TTT开拖拉机脱砖头,由于速度过快,将坐于拖拉机上的孙开朝摔了下来,经医院确诊为骨折,需住院治疗。2011年1月10日出院回家,因赔偿费用问题发生纠纷,要求村委会予以调解。当时,约定由我通知TTT,并于第二天上午9:00到村调解处调解。调解时,TTT要求对方赔偿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以及在院期间所有的医药费,共计人民币壹万元,TTT坚决不同意,只答应给予贰仟元赔偿,双方互不让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调解员的我运用法律法规知识、结合民间调处方法,经过不懈讲解与劝说,最终使双方和解,TTT把住院期间医药费全部承担,并补偿TTT叁仟玖佰元了结此事。
三、村信息员志愿者是人民调解第一信息员
2011年6月3日上午8点,我村信息员TT提供信息:马庄组因干旱,组塘干枯,群众急需灌溉用水来栽秧,但苦于无渠道从水库引水,最终不得不去邻组——冯庄组引水,冯庄组村民坚决不同意从他们组引水,双方矛盾一触即发。得到消息后,村调解员及时召集双方组长、群众代表进行协商、沟通,做了大量思想工作,才使可能发生的群体矛盾得到调解,同时农村人民调解员的良好形象再次深入人心。
我村调解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调解民间矛盾纠纷、坚持公平正义,赢得诚信,提高了调解质量和成功率,我村社会矛盾调解调处率100%,成功率96%以上,使本地区没有因调解不及时而引发的上访事件,因此,深受党委政府好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优秀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李爱社,今年46岁,自1995年从部队转业至今一直在西宁市司法局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工作,十五年来,他与人民调解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以其火热的心,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尽心尽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为农民工追讨血汗钱,宣讲法律知识,人民调解知识,培养基层人民调解员,参与群体性上访案件和重大疑难矛盾的调处工作,为西宁市的社会稳定和构进和谐西宁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是人民调解员的利器 从部队转业到西宁市司法局从事社会矛盾调处工作,李爱社同志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从未系统学习过法律知识的他深感工作起来十分吃力,李爱社同志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干好这份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人民调节员,就必须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明确了思路后,李爱社同志开始边学边干,但当面对一些较复杂的纠纷和案子时,他还是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为此,李爱社同志于1996年参加了法律专业成人自学考试,经过长达12年的不懈努力和拼搏,终于获得了法律专业本科文凭,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12年来,李爱社同志为系统学习法律专业知识,人民调解知识经常起早贪黑,点灯熬夜。准确地说,12年来,李爱社同志为系统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和人民调解知识,几乎放弃了节假日和日常休息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自从李爱社同志开始自学法律专业成人自学考试以来,他由一名人民调解的门外汉逐渐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成为人民调解战线上一名精通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人民调解员。从1997年至今,边学边干的李爱社同志时常深入街道、社区、乡镇、厂矿企业和农村进行人民调知识和法律知识宣讲活动,期间,共深入基层进行法律知识宣讲活动达100余场次。所宣讲内容包括宪法、行政法、婚姻法、继承法、土地法、土地承包法等民事、刑事法律知识。人民调解案例等调解知识由于李爱社同志在法律宣讲活动中能结合群众的身边事,调解的案例,讲解生动而深入浅出,其在基层所进行的法律知识人民调解知识宣讲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基层群众的法律知识得到了普遍提高。
二、急群众所急才能临危不惧 由于李爱社同志能够刻苦学习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专业知识,西宁市司法局自1998年开通148法律服务热线至今,由他本人接听热线、接待上门咨询的群众已多达1000余人(次),面对打电话和上门咨询的群众,李爱社总能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使他们满意而归。对有些必须上门进行调解纠纷,李爱社同志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当事人面前为他们进行调解,数年来,李爱社同志已记不清他为群众上门调解纠纷多少次了。对李爱社同志来说,下基层进行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宣讲、上门为群众做调解工作早已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与此同进,他还肩负着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的职责,因此,每当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碰到一些难于调解的疑难纠纷时,总会给李爱社同志打电话,希望他能出面调解,每接到这种电话,李爱社同志总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事发现场。xx年8月的一天下午,乐家湾镇司法助理员打电话说:该镇某村上百名村民因承包纠纷正在围攻该村村办企业砖瓦厂和村委会,随时可能了生群众械斗。接到电话后,李爱社同志立即打的赶往事发现场。当时现场形势十分严峻,村民们用拖拉机堵住道路,不允许任何车辆通行,许多村民还手持棍棒铁锨,一场械斗一触即发。面对此情景,李爱社同志先是想办法稳定村民们的情绪,在此过程中,李爱社同志一度被村民们团团围住,村民们把不满的目光投向了他,但李爱社同志没被这种场面吓住,依然苦口婆心地向村民们讲法律、讲政策、讲利害关系。一个多小时后,村民们的情绪终于稳定了下来,开始选举村民代表,表示愿意接受调解处理,在李爱社同志的主持下,经过两天的调解,承包商向村民们补偿了占地费用,一场尖锐的矛盾、一场可能发生的械斗被平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