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刘芳老师先进事迹报告有感(7篇)
三月十四日的午后,久违的阳光照在匆匆赶路的我身上,我却无意享受这暖暖午后的桃红柳绿。心里抱怨着:早上连续上了三节课,下午还要听报告会,难得的周末就这么去了一半。然而幽默的开场白,轻松的调侃,一下子把我深深吸引。不由感叹:原来人生也能够这么过!这就是刘芳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刘芳老师,1993年,分配到白云三中成了一位语文教师,正当风华正茂的她干劲十足的时候,一个残暴的打击迎面而来,1997年她被医生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这类疾病在当时得病机率为百万分之一,而且是不治之症。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让刘芳倒下,她选择了和命运做一次英勇的搏击,她要好好活着。在视力逐渐降落期间,她用残余的视力浏览了大量的书籍,这让她在精神世界里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让她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更大的知识储备。她有两个人生感悟,一是她从事的是自己酷爱的职业,她要选择坚持;二是四周很多人的扶持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励,她选择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所以刘芳至今仍在三尺讲台上耕耘着,残缺和健全对她来讲没有太大的区别,她以健康的心态、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美丽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成为白云区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一个典型,这就是她,用20年残损的视力谱写的优美的人生乐章。正由于刘芳老师的坚持和自信,使得她在2008年9月,取得大山的脊梁感动的教师们十佳教师奖。2009年还取得了全国优秀德育课教师的光荣称号,2010年她还取得了白云区爱岗敬业先进个人的称号。政府和社会给了她很高的赞誉,2009年8月她在白云区作了近十场报告会,把她的道德修养和奋斗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很多人感动于她的坚强和执着;2011年和2013年她又被邀请到省残联举行的各种活动,2011年和2012年参加省残联举行的征文比赛分别荣获一等奖,2012年荣获省残联第二届盲人诗歌朗诵比赛二等奖。听过刘芳老师的报告会,我不由暗暗对照自己作为老师,应当如何且言且行。在刘老师的人生历程里我感悟很多,我以为作为老师应当作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播撒爱心,爱是一个永久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老师不单单要心中有爱,更应当知道如何去爱。在求知的路上我愿做学生的一叶小舟,载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纵情的畅游。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润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学生的心灵,爱是钥匙,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其次,要保持耐心,学生的心是最纯真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包括爱心的微笑,布满爱意的责备,都将使学生向你敞开心怀,或许你会说,课务那末沉重,我也不是班主任,没必要管那末多,我想只要我们多一份宽容,多一点耐心,多一声赞美,极力寻觅学生身上的优点,发自内心肠去鼓励,去赞美,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的翱翔。再有,要认真仔细,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曾拜读过汪中求先生《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芸芸众生能做大事者实在有限,多数人的多数情况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或许过于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绩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小事成绩大事,细节成绩完善,我们的工作,有时就是由于一些小小的不经意错失了一次次的机会,而那些普于捉住细节认真求实的人,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第二篇:听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有感
[听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有感]
我常听人说,一生中能遇上一位好师是莫大的幸福,听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有感。我很幸福,因为我在学生时代就遇到了许多好老师。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抚爱使我童年时代就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长大后做一个像我的老师那样的好老师,让我的学生也能像我一样幸福。
20岁那年我终于圆了教师梦。当我满怀着喜悦和激动第一次踏上讲台时,我就知道,我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我魂牵梦绕的事业--神圣而伟大的教育事业。
作为自己刻骨铭心的座右铭:“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努力以一个教师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孩子。
我们的学校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来到我们身边的孩子,不少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声中长大的,他们很少体验过成功的喜悦,有些孩子甚至行为有偏差。
有一年新学期开学时,班里新来了一个学生小群。在开学第一天的早上,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向操场,可这个孩子仍呆呆地坐在位子上,两眼木然地注视着地面。
我走到他身边低声问他为什么不去操场,他好一会儿才抬起头,失声大哭:“我不要留级,我不要留级。”面对孩子悔恨的泪水和出自心底的呼喊,我感到这孩子还有求上进的愿望。我必须热情鼓励他,使他充满进取的信心。
我一面替他擦眼泪,一面劝慰他。他止住了哭声,但看得出失望和懊恼仍交织在他的心头。整整一天,他都沉默不语。
下班后,我骑上自行车向小群家赶去,我怕他因为留级在家里受到太大的压力。踏进他的家门,眼前的情景在我意料之中:父亲打骂,母亲流泪,孩子在痛哭。他的爸爸一见我就说:“这个孩子我不要了,你们让他自己任其发展吧。”
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怎么能振作起来呢?我感到重要的是先稳定他们一家人的情绪,把家人对孩子的压力减到最低限度。我完全把他当一个新学生看待,不提“留级”这两个使他全家感到伤心的字眼。我一面替他包书,一面向他介绍班级情况,鼓励他振作精神,事迹材料《听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有感》。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原先对孩子失望的一家人,态度开始转变了。孩子此时的心情也平静多了,他表示一定要好好读书。我趁热打铁,对他提出了第一个要求:按时完成作业。
从此,小群成了我重点关注的对象。他学习上有困难,我请学习委员负责帮助他;班上组织篮球队,我毫不犹豫把队长的重任交给他;讲台坏了,我有意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去外地开会学习,我第一个长途电话总是打给他......师生心灵的相融唤起了孩子的自信,他有了想当一个好学生的愿望。
春节时,他给我写了一封新年贺信,信中说:“老师,自从我来到你身边以后,你没有看不起我,同学们也没有用异样的眼光瞧我,我感到生活在这个集体中很温暖,我不想再懒惰了,我也要当一个好学生。”
他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对自己有了信心,并提出了入团要求。毕业后他考入了一所重点中专。
小群的进步告诉我,每个孩子都有求上进的愿望。有的孩子之所以暂时比较落后,只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和土壤。我们的责任就是为每位学生开垦出一片他们得以成长的沃土。只要我们用“心”执著地去爱,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们要以真情去创设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工作实践又告诉我,我们要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用我们的爱心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启迪学生的良知,为他们学会做人奠定道德基石。
有一次,得知班上三个小男孩在逛超市时,顺手拿了三支他们喜欢的笔。尽管知道他们已知错、认错,但我还是急得寝食不安,因为这说明我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没有真正入耳入心,没有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要求和行动。一回到学校,我顾不得回家吃晚饭,匆匆赶去。
第三篇:听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有感
听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有感
我常听人说,一生中能遇上一位好师是莫大的幸福。我很幸福,由于我在学生时代就碰到了很多好老师。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抚爱使我童年时代就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看:长大后做一个像我的老师那样的好老师,让我的学生也能像我一样幸福。
20岁那年我终于圆了教师梦。当我满怀着喜悦和激动第一次踏上讲台时,我就知道,我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我魂牵梦绕的事业--神圣而伟大的教育事业。
作为自己刻骨铭心的座右铭:“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努力以一个教师真诚的爱往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孩子。
我们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低级中学,来到我们身边的孩子,不少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声中长大的,他们很少体验过成功的喜悦,有些孩子甚至行为有偏差。
有一年新学期开学时,班里新来了一个学生小群。在开学第一天的早上,孩子们排着整洁的队伍走向操场,可这个孩子仍呆呆地坐在位子上,两眼木然地注视着地面。
我走到他身边低声问他为什么不往操场,他好一会儿才抬起头,失声大哭:“我不要留级,我不要留级。”面对孩子悔恨的泪水和出自心底的呼喊,我感到这孩子还有求上进的愿看。我必须热情鼓励他,使他布满进取的信心。
我一面替他擦眼泪,一面劝慰他。他止住了哭声,但看得出失看和懊恼仍交织在他的心头。整整一天,他都沉默不语。
放工后,我骑上自行车向小群家赶往,我怕他由于留级在家里受到太大的压力。踏进他的家门,眼前的情景在我意料之中:父亲打骂,母亲流泪,孩子在痛哭。他的爸爸一见我就说:“这个孩子我不要了,你们让他自己任其发展吧。” 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怎么能振作起来呢?我感到重要的是先稳定他们一家人的情绪,把家人对孩子的压力减到最低限度。我完全把他当一个新学生看待,不提“留级”这两个使他全家感到伤心的字眼。我一面替他包书,一面向他先容班级情况,鼓励他振作精神。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往了,原先对孩子失看的一家人,态度开始转变了。孩子此时的心情也平静多了,他表示一定要好好读书。我趁热打铁,对他提出了第一个要求:按时完成作业。
从此,小群成了我重点关注的对象。他学习上有困难,我请学习委员负责帮助他;班上组织篮球队,我尽不犹豫把队长的重任交给他;讲台坏了,我有意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往外地开会学习,我第一个长途电话总是打给他......师生心灵的相融唤起了孩子的自信,他有了想当一个好学生的愿看。
春节时,他给我写了一封新年贺信,信中说:“老师,自从我来到你身边以后,你没有看不起我,同学们也没有用异样的眼光瞧我,我感到生活在这个集体中很热和,我不想再懒惰了,我也要当一个好学生。” 他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对自己有了信心,并提出了进团要求。毕业后他考进了一所重点中专。
小群的进步告诉我,每个孩子都有求上进的愿看。有的孩子之所以暂时比较落后,只是由于他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和土壤。我们的责任就是为每位学生开垦出一片他们得以成长的沃土。只要我们用“心”执著地往爱,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们要以真情往创设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第四篇:听江苏省师德先进事迹报告有感
听江苏省师德先进事迹报告有感
Arrow
师德是什么?难道只是我们口头上的几句言辞?难道是你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不,那是你想的太简单了,当我听了几位先进教师的事迹报告以后,我愣住了,沉思了,觉悟了,最后我流泪了……
都说童言无忌,那是因为儿童的率真、可爱,让人忍俊不禁;都说童心烂漫,那是因为儿童的心中充满了奇思妙想,所以童年是最具有诗意的岁月。天天和儿童在一起谈心、读书、学习,学着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和他们同喜同悲、同苦同乐,一起成长,真是一件幸福无比的事情!当我把点点滴滴的心血化为浇灌花朵的雨露时,我惊喜地听见了花开的声音。它告诉我:脚踏实地当好一名小学教师是真实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是永恒的……
他们是几位平常不过的人民教师,可却谱写了一幅幅让人震惊的画面。他们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可他们的精神却是高贵的,令人叹为观止。他们的报告中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藻,纯朴的语言出自他们的肺腑,可我却感受到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的信念不同寻常。“与孩子结缘是我终身的幸福”,他们对学生关爱、呵护,为了学生,他们甚至可以不顾家庭,放弃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心里却永远放不下自己心爱的学生。看着孩子一个个健康成长,才是他们最大的欣慰,付出了春风,却得到了整个春天,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孩子要的不是打骂,而是老师的一声安抚,因为老师的一句话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这些老师没有表现出权威,而是做了一个QQ安慰师,孩子很愿意接受他们的帮助,他们付出的是辛苦,更是幸福,孩子的进步和成长,才是他们心中最大的收获。教师是淡薄的,忙碌的,可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印象最深的是连云港的一位小学教师---王老师,她的学校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她平时以校为家,白天她是老师,晚上便成了清洁工。是什么一直支撑着她?难道她不爱自己的家,不爱自己的儿女?而是她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做船家娃的守护神!学生生病,口中也不忘叫几句“王老师”、“王妈妈”,纯真的师生之情已经转变成了永远的亲情,牵挂学生似乎成了王老师的一种习惯,就连孩子上学来回的路上,也让她担忧。父亲并老垂危,可她为了班上的孩子,却遗憾地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眼,多么伟大的教师,多么荣耀的师德之光。
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我走上讲台时间不长,教学工作刚刚起步,我亲眼目睹了老教师们爱岗敬业、讲求奉献作为,亲耳聆听了老教师们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孩子的明天,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五篇:听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有感
听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有感
---把物质财富奉献给社会,把精神财富留给后人方是伟大的人。
3月23日晚10时,办公室小马打电话给我,通知次日早7:50坐车到县上听报告。由于早些时候答应去镇扑火分队逐行训练任务,做为森林防火副指挥长,为做到言而有信,我不得不早起,7:00我准时到了训练场,组织队员进行队列训练,历时30分钟,我急忙跑回住所等候小车。
由于距县城远,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早饭的就餐,我们的车子准时出发,9:00抵达县会议中心,签到后,我们就位学习地点。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报告会拉开了帷幕。5个不同层次、与杨善洲同志密切相关的人士用现身体会和所见所闻,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光辉、伟大的一生。事迹报告大会中没有虚华的口号,只是用真实、平凡的近似琐事所串成的一段尘封的往事描述和讴歌了杨老书记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却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返回驻地的路上,我们几个同事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毛老人家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而杨善洲同志却能六十年如一日恪守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从政为官及做人,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新时代楷模的形象。他身居要职,做为党的高级干部,却不谋一家之私利;退休之后,能永葆青春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址,绿水青山可以明证;其目光之远大,可以洞察茫茫之寰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能拔开迷雾见太阳,把物质财富奉献给社会,精神财富留后人,足可以说明杨是很有远见且有博大的胸怀。纵观古今中外成功人士,但凡有远见的人,不一定给后人及子孙留下巨大的物质财富,钱财留置后人不一定是好事,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唯有能教会其生存的本领和回报社会精神意识方是明智之举。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杨以其平凡伟大的一生诠解了一个共产党人伟大的人格并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面对杨老书记,我们有时感觉到自己是多少的缈小。
人世间事事变幻无常,《红楼梦》中有几句精彩的论述,说明了事物的变迁,“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宵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此诗词虽然有消极和宿命论的观点,却也说明了人要知足。
我们共产党人,在举国上下掀起争优创先学习活动的关键时候,更应保持清楚的政治头脑,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做到克已奉公,多做奉献,回报社会、服务民众,算是不枉此生。杨老书记的闪光点很多,从立身做人到从政为官,从引导群众发展生产到干部队伍建设,如何正确处理小家与大家,有诸多借鉴之处。不能很简单地认为说是植树造林才是善举,当然人类文明与社会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如何保护生态,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这个问题倒是可以做大文章、下大手笔,在这个事情上面,林业部门可以做,有条件的离退休老同志可以做。如何学习杨善洲同志,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答案,但一个共同点就是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让人民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