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
附件1 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名单
(100个)
北京市
西城区人口计生委 昌平区人口计生委 朝阳区人口计生委
海淀区人口计生委
天津市
塘沽区新河街道办事处 北辰区人口计生委
河北省
石家庄市长安区人口计生局 霸州市人口计生局
山西省
长治市城区人口计生局
太原市万柏林区人口计生局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人口计生委
乌海市海勃湾区人口计生局
辽宁省
沈阳市沈河区人口计生局
朝阳市人口计生委
吉林省
吉林市人口计生委
长春市二道区人口计生局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人口计生委
绥芬河市人口计生局
上海市
普陀区人口计生委
松江区人口计生委
青浦区人口计生委
闵行区人口计生委
江苏省
南京市玄武区人口计生局
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办事处计生办
无锡市人口计生委
苏州市人口计生委
浙江省
杭州市人口计生委
嘉兴市人口计生委
义乌市人口计生局
绍兴县人口计生局
安徽省
六安市寿县人口计生委 含山县人口计生委
合肥市庐阳区人口计生委
马鞍山市人口计生委
福建省
泉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 漳州市芗城区人口计生局 福州市鼓楼区人口计生局
龙岩市新罗区人口计生局
江西省
南昌市东湖区人口计生委 萍乡市湘东区人口计生委
吉安市安福县人口计生委
九江市浔阳区人口计生委
山东省
泰安市人口计生委
潍坊市奎文区人口计生局
河南省
河南省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处
郑州市人口计生委
安阳市滑县人口计生委
洛阳市孟津县常袋乡飞机场工业园区流动人口服务中心
湖北省
武汉市人口计生委
荆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
荆门市京山县罗店镇仁和村
襄樊市樊城区人口计生局
湖南省
湖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
长沙市人口计生委
常宁市人口计生局
桃江县人口计生局
广东省
广州市番禺区人口计生局
佛山市顺德区人口计生局
东莞市长安镇计生办
中山市东升镇计生办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人口计生委
玉林市玉州区人口计生局
海南省
海口市美兰区人口计生局
万宁市人口计生局
重庆市
涪陵区人口计生委
江北区人口计生委
沙坪坝区人口计生委
四川省
成都市金堂县人民政府
成都市人口计生委
宜宾市人口计生委
广元市利州区人口计生局
贵州省
贵州省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
贵阳市人口计生局
遵义县人口计生局
云南省
楚雄州人口计生委
宣威市人口计生局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人口计生委
日喀则市人口计生委
陕西省 延安市人口计生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
宝鸡市人口计生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
甘肃省
甘肃省人口计生委
嘉峪关市人口计生委
青海省
西宁市人口计生委
格尔木市人口计生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
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
中卫市滨河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人口计生委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
大连市
西岗区人口计生局
甘井子区人口计生局
青岛市
青岛市人口计生委
城阳区人口计生局
宁波市
慈溪市人口计生局
鄞州区人口计生局
厦门市 厦门市人口计生委
思明区人口计生局
深圳市
盐田区人口计生局
罗湖区人口计生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农二师金三角商贸集团公司农十二师104团
附件2
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名单
(100 名)
北京市
李小娟(女)
丰台区人口计生委副主任 李忠敏(女)
顺义区南法信镇计生办主任
张美娟(女)
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办事处计生办主任 王淑霞(女)
房山区人口计生委科长
天津市
刘桂芹(女)
蓟县渔阳镇计生办主任兼计生服务站站长 穆家芬(女)
河北区人口计生委法规科科长
河北省
王兴民
邢台市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科科长 王延彬
高碑店市白沟镇统战委员兼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主任
山西省
张莉蓉(女)
晋中市人口计生委城市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科科长
雷曦川
朔州市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
内蒙古自治区
刘
宇(女)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天骄街道办事处计生办主任 杨瑞萍(女,回族)包头市东河区人口计生局局长
辽宁省
蔡广建(锡伯族)辽宁省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主任
王
靓(女)
盘锦市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办公室主任
吉林省 孟凡喆
通化市东昌区人口计生局局长 王纯刚
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计生办主任
黑龙江省
段学红(女)
大庆市让区喇嘛甸镇富强村计生专干 宁文学
庆安县人口计生局科员
上海市
臧亚农
程建强
叶彩珍(女)
夏继凯
江苏省
王志刚
陈岳娣(女)
王扣亮
邱
萍(女)
浙江省
姚学琴(女)
林忠良
干雪娜(女)
叶建平
安徽省
王
浩
胡
韦(女)
张宏伟
夏
羽
福建省
崔剑平
奉贤区人口计生委副主任
虹口区人口计生委副调研员
嘉定区安亭镇人口计生办主任
金山区人口计生委流管科科长
靖江市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科科长兼流动人
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站站长
无锡市新区旺庄街道办事处计生办主任
苏州市沧浪区人口计生局局长
镇江市京口区人口计生委副主任 湖州市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温岭市人口计生局局长
舟山市普陀区东港街道办事处计生办主任 温州市鹿城区黎明街道办事处流动人口计生专干
宣城市广德县桃州镇计生办干部
黄山市黄山区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科科长
淮北市相山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计生办主任
宿州市埇桥区北杨寨乡计生办主任
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副书记
陈
锋
三明市沙县凤岗街道计生办主任兼流动
人口管理站站长
陆海萍(女)
南平市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员 李传华
福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站长
江西省
甘
乐
丰城市人口计生委干部
胡方星
鄱阳县双港镇计生办主任
郑燕萍(女)
抚州市临川区青云街道办事处计生办主任
万德和
赣州市人口计生委科员
山东省
于春花(女)
滨州市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科科长 杨
萍(女)
烟台市人口计生委科长
河南省
李兴平
新乡市红旗区南干街道办事处流动人口办主
任
张永高
信阳市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科科长 轩华丽(女)
商丘市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员 胡艳红(女)
驻马店市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科科长
湖北省
张友芳(女)
湖北省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处处长 刘
洋
宜昌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站长 李
彩(女)
黄石市黄石港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站长 刘凤清(女)随州市广水市李店乡张杨村党支部副书记、计生专干
湖南省
汤少云
株洲市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 廖义生
郴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站长
鄢丙松
安乡县人口计生局流动人口管理站 站长
阮秋华(女,回族)
隆回县桃洪镇计生办流动人口专职管理员
广东省
赵洁萍(女)
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党委委员、计生办主任 徐文彪
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街道办事处计生办主任 简雄伟
江门市蓬江区环市街道办事处计生办主任 蓝新容(女)
清远市清新县太和镇计生办副主任
广西壮族自治区
吴达贤
南宁市江南区江南街道新屋村党支部书
记
王永萍(女,瑶族)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流动人口管理
站
站长
海南省
许友波
儋州市那大镇解放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计划生育协会会长
周萍
三亚市河东区管委会计生专干
重庆市
陈权珍(土家族)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镇计生办主任 伍国均
梁平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所所长 陈一家
北碚区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科科长
四川省
邹
慧(女)
达州市通川区西外镇计生办主任 邓素荣(女)
遂宁市船山区人口计生委副主任
樊全安
绵阳市涪城区城郊乡三里社区党支部书记 学
佳(女,藏族)四川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心主任
贵州省
李文瑛(女,白族)六盘水市盘县人口计生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绪琼(女)
安顺市普定县白岩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肖泽林
黔东南州黄平县人口计生局流管办主任
云南省
郭
勇
玉溪市江川县人口计生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管理办公室主任
陈会仙(女)
昆明市五华区马村社区居委会计生专干
西藏自治区
嘎色(女,藏族)
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街办事处妇女主任 扎西达瓦(藏族)
昌都地区江达县人口计生委干部
陕西省
鲁幼勤(女)
西安市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处处长 李兴库
渭南市临渭区人口计生局局长
甘肃省
王明华(女)
兰州城关区人口计生局局长
余晓东
甘肃省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处处长
青海省
孔令名
海东地区人口计生委副主任 赵建国
同仁县计生委主任
宁夏回族自治区
闫晓红(女,回族)
银川市人口计生委干部
尹兰英(女)
石嘴山市惠农区园艺镇计生办主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哈丽卡·科得汉(女,哈萨克族)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延安路
街道办事处计生办主任
皮晓红(女)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昆仑路街道办事处
计生专干 大连市
杨万龙
金州区人口计生局科员
李玉芬(女)
经济技术开发区董家沟街道办事处计生科长
青岛市
于永志
青岛市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处副处长
王绍美(女)崂山区人口计生局局长
宁波市
顾文良
北仑区新碶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傅静君(女)
宁波市人口计生委政法(流管)处副处长
厦门市
廖溪祥
思明区莲前街道办事处计生办主任
雷
梁
湖里区人口计生局科员
深圳市
李春娣(女)
龙岗区横岗街道办事处计生办主任 陈泽强
宝安区人口计生局副局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许星明
农六师101团计生办主任 仙
丽(女)
农十师186团计生办主任
第二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全国“一盘棋”工作方案
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全国
“一盘棋”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2-04-10
人口办流管函〔2012〕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计生委,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计生委,解放军、武警部队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人口计生委,委机关各单位,各直属、联系单位:
现将《2012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全国“一盘棋”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六日
2012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全国“一盘棋”工作方案
经过全国人口计生系统和相关部门三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建立起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工作机制。为做好2012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以落实双向管理职责为重点,按照“强基础、抓落实、促平衡”的总体要求,规范基层服务管理,加强层级监督,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巩固完善全国“一盘棋”机制,全面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
二、总体目标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法规制度进一步健全,层级监管机制逐步建立;基本实现国家和省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信息准确率明显提高,重点对象协查信息反馈率、及时率达到90%,信息通报率、接收率达到80%;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落实率达到85%以上,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维护。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法规制度,规范基层服务管理。
1.强化统筹管理,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做好相关政策的衔接协调。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保障机制建设。
2.修订完善《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范》,研究制定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登记管理办法。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及相关法规制度,落实各方服务管理责任。
3.优化完善基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网络,健全适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建立逐年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二)提高统计调查质量,增强网络化协作的及时性、有效性。
1.完善国家、省级全员流动人口数据库,提高流动人口数据质量。建立流动人口数据定期清理、核查、评估制度,增强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强化统计监测数据分析应用,组织开展统计监测分析报告评比。
2.扎实推进两级系统对接工作,规范省级系统数据统计、上报标准;优化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完善层级监管功能,定期对省级系统省内应用和数据交换情况进行检查。
3.深化网络化协作,将提高协查信息反馈及时率和通报信息接收及时率作为工作重点,提高信息互通效率。依托国家、省级系统,探索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电子化改革。
(三)推进服务均等,基本实现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1.深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做好评估,总结经验。落实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免费服务项目,扩大流动人口优生优育、优先优惠、奖励优待、关怀照顾等服务和政策的覆盖面。指导各地将流动人口纳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覆盖人群,落实相关服务。
2.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扩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网点,增强各项服务的易得性和可及性。以流动育龄人口为基础因素,建立健全计划生育药具经费动态调拨机制,努力实现流动人口免费计划生育药具全覆盖。
3.畅通维权渠道,严肃查处侵害流动人口权益的行为,及时办理和反馈信访案件,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推进流动人口诚信计生服务管理。
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政策衔接,使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家庭优先享受流入地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深入开展“关怀关爱”系列活动,帮扶、救助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困难家庭。
(四)健全层级监管制度,落实双向服务管理职责。
1.加强省际间政策协调,建立逐级监管投诉、协调制度。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分类考核评估制度,组织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专项检查。
2.加强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北四大协作区的沟通交流和协作机制建设,加强研究解决区域内流动人口政策外生育管理、社会抚养费征收和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等难题。
3.加强省内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层级监管制度建设和省内区域协调,指导基层认真落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职责,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四、组织实施
国家人口计生委切实加强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的组织领导,适时组织开展对各地“一盘棋”工作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评估验收,及时总结通报各地工作进展,将各省(区、市)工作完成情况,作为人口计生工作考核评估和奖励的重要依据。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参与相关督查和评估验收。
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组织领导本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依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省实施方案,加强委内和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四大协作区牵头省和轮值省负责制定区域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区域内“一盘棋”工作的落实。西藏自治区人口计生委结合本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际,参照本方案执行,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作。
来源: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
2012-04-10
第三篇:云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云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规定(修订草案)
(公开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稳定低生育水平,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但是,下列人员除外:
(一)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
(二)在昆明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不含东川区)异地居住的人员。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履行《条例》第三条规定的职责,保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和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经费。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人民政府和户籍
-1-所在地人民政府依照《条例》第四条规定的分工共同负责。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履行《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职责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并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组织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措施,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三)组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四)督促、指导已婚流动人口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督促流动人口中的计划外怀孕妇女及时采取计划生育补救措施;
(五)对办理和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六)开展区域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协作,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及相关事宜;
(七)依法查处流动人口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按照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数量500:1的比例,选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管员,配备给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安排到村(居)民委员会履行
-2-职责。
计划生育协会应当协助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可以在流动人口中建立协会组织,发展会员。
第五条
县级以上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价格、工商行政管理、教育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在办理有关登记和证照手续时,应当了解流动人口中成年育龄妇女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情况,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所在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通报。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教育部门应当督促学校在接收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时,了解《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情况等计划生育信息,并报告教育部门向所在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通报。
第六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流入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对流动人口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采集、核实、通报、统计制度,运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其他方式及时登记、通报和反馈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生育、避孕节育等信息;
-3-
(三)依法登记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和查验成年育龄妇女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督促未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成年育龄妇女及时补办;
(四)为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夫妻办理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生育服务证》;
(五)组织已婚流动人口进行避孕节育情况检查,免费提供避孕药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
(六)动员流动人口中的计划外怀孕妇女及时采取计划生育补救措施,对不愿在现居住地采取补救措施的,应当及时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通报并协同处理;
(七)与流动人口的用人单位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协议;
(八)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奖励、优待和综合管理的各项制度。
第七条 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流出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对流动人口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采集、核实、通报、统计制度,运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其他方式及时登记、通报和反馈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生育、避孕节育等信息;
-4-
(三)为成年育龄妇女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为已婚流动人口免费出具婚育情况证明材料;
(四)为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已婚流动人口核发《生育服务证》;
(五)为已婚流动人口免费提供避孕药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
(六)与已婚流动人口签订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合同,建立生育、节育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七)协同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时对不愿在现居住地采取补救措施的计划外怀孕妇女采取计划生育补救措施;
(八)为实行晚婚晚育、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已婚流动人口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和优待政策,帮助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
第八条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下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一)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建立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和统计制度,为已婚育龄妇女建立计划生育档案,登记和报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
(三)协助办理流出成年育龄妇女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5-协助查验流入成年育龄妇女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四)发放国家免费提供的避孕药具,并做好相关指导和登记;
(五)配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提供避孕节育和优生优育咨询,组织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服务;
(六)向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房屋的出租(借)人和物业服务企业等有关组织和个人了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通报相关信息。
第九条
流动人口应当依法实行计划生育,接受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
流动人口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第十条 流动人口中18至49周岁的成年育龄妇女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按照《条例》第七条、第八条规定到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全国统一格式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自到达现居住地之日起30日内向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通过村(居)民委员会)提交《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流动人口成年育龄妇女在现居住地办理有关登记和证照手续时,应当向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交《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第十一条
实行计划生育的已婚流动人口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现居住地财政分级
-6-予以安排。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向已婚流动人口提供免费避孕节育技术服务。
第十二条 流动人口育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可以按照《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在现居住地办理《生育服务证》。
流动人口育龄夫妻申请再生育的,依照女方户籍所在地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医疗、保健机构在为流动人口中的孕妇施行孕期检查或者分娩前,应当要求其出示并登记《生育服务证》;对没有《生育服务证》的,应当及时向当地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对经查证属违反规定计划外怀孕的,应当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及时采取计划生育补救措施。
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的,应当主动配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医疗、保健机构及时采取计划生育补救措施。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对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对举报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生育情况属实的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第十五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及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工作人
-7-员违反《条例》和本规定的行为,依照《条例》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二条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流动人口成年育龄妇女未按照《条例》和本规定办理和提交《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依照《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房屋的出租(借)人和物业服务企业等有关组织或者个人违反《条例》和本规定的,依照《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医疗、保健机构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其主管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十九条 流动人口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育子女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和追究其他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拒绝或者阻碍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由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批评教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2012年
月
日起施行。2004年2月1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22号公布的《云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8-
第四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1998年9月22日颁布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现居地不是户籍所在地,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
或者以生育为目的异地居住,可能生育子女的已婚育龄人员(以下简称已婚育龄流动人口)。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
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并提供必要的保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本行政区域内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四条 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领导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就业、卫生、房产管
理等行政部门应当配合同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六条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的地方人民政
府共同管理,以现居地管理为主。流动人口现居地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日常管理,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当地计划生育管理。
第五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情况通报
2012年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情况通报各设区市、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人口计生委(局):2012年以来,特别是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在**召开以来,全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深化“一盘棋”新机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基本建立起“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工作机制。全省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情况
(一)流动人口概况。截止9月30日,全省登记建档流动人口总数767万人(其中男性379万人,女性38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7.05%。16岁以上成年育龄妇女378万人。跨省流出人口664万人,58.51%流向泛珠三角区域,36.96%流向泛长三角区域。
(二)平台相关指标。截止9月30日,全省应反馈协查信息41万条,及时反馈40.5万条,及时反馈率为98%,查无此人率11.66%;应接收三类服务通报18.9万条,已接收18.0万条,接受率95.22%,全员流动人口入库率、流动育龄妇女入库率均达到95%,全员流动人口个案信息准确率达到95%。省级系统各级应用率达100%。基层人口计生部门与相关部门建立流动人口信息通报工作机制。
(三)服务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