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梁平竹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梁平竹文化建设的思考
刘 勇
一、梁平竹文化基本情况:
(一)竹文化源流:
什么叫竹文化?我以为,竹子自身的物质性和人们赋予它的精神内涵,从而形成了竹文化。梁平“百里竹海”宛如绿色长城,品种齐全,堪称天然竹类植物博物馆。老百姓历来有 “不可居无竹”的生活习性,房前屋后,路边河畔,绿竹成荫。闲暇之余,伐竹编织各式各样的用具和玩赏之物,世代相传。梁平人玩竹、用竹、写竹、品竹有千年历史。
竹帘画:梁平是中国竹帘的发源地。《辞海》记载:“竹帘画,在细竹丝编织的帘子上加上画的工艺品,产于四川梁平。”(1975年版1876页)相传,宋朝工匠燕洪顺手工破竹,针连线缝,做成舀纸帘(制竹纸工具之一)。后来发展成工艺竹帘,县令将竹帘送进朝廷,从此梁平竹帘成为贡品。明末竹禅等画家在素竹帘上,点缀稍许花草,增加了情趣。我国著名的民俗学者王树村在《民间画师方炳南》一书介绍方炳南,“特别是他首创在那轻薄纤细、柔韧如纸的竹帘上,运用工笔或写意技巧画出了如飞欲动的花鸟和草虫,并在上边加上了杆,下面安上了轴,张挂起来,宛然如一幅装裱好的古代卷轴画。他的这一艺术创举,后来就给我国工艺美术中,增添了一个‘竹帘画’的新品种。至今‘竹帘画’不仅在国内很受欢迎,而且还远销到国外各地,是我国外贸出口工艺美术品中的重要品种之一。因为方炳南绘制竹帘画有了名,四川美术界没有不知道他是工艺美术方面的艺人。方炳南还是四川一位从事竹子、花鸟、蔬果,动物等写生的中国画画家。” 土法造纸:梁平土法造纸与明代《天工开物》造竹纸技术方法相同。用竹子做成的竹纸舀纸帘工具,它是竹帘的趋形,土法造纸的历史先于竹帘。历史是南宋时期。
民间艺术:年画、蓝印花布、花纸、灯戏、竹纸扎(草把龙)等和竹文化相关,竹文化成就了梁平民间艺术。被学者称为“川东民间工艺美术之乡”。(郭长林四川民俗专家、年画家)
竹与文学:清代文人孙太均、涂宁舒等的梁山竹枝词在《中国三峡竹枝词》书中有记载,民国25年张孔修编辑的《高梁耆英集》中有关于竹文化的梁山竹枝词和文章。
竹与国画:明末清初,竹禅、方炳南画的墨竹画、民国时的刘既明等画家的墨竹画,传于大江南北,对美术界有很大影响。
竹与书法:破山、竹禅、孙尔康等书法家用书法形式书写竹诗词。有书法作品留于后世。对书法界有很大影响。
竹与音乐:音乐与竹子的关系密切,梁平用竹子做的二胡(梁山灯戏的胖筒筒梁山调中演奏的主乐器)、竹琴、竹笛等。竹禅是古琴高僧。上海地方志中的《普陀洛迦新志》一书中,其卷六《十方寄寓》即有竹禅和尚的记载,因涉及到古琴,更显得弥足珍贵。其文曰:“„„往来普陀有年,寓白华庵。有高人风趣,喜抚古琴,其声渊渊,悠扬悦耳,令人万念顿消。”
竹雕:民间艺人无名记载,他们的工艺品作品精致,巧夺天工。传承于后人的有:竹雕、竹根雕、竹浮雕、竹扇、竹鞋、竹包、竹挂件、竹帽、竹筒雕等工艺作品。
竹与家用具:竹子做自来水管,竹绳、竹纸扎工艺、竹工艺玩具品,盛放物品的筐、篮、箱、家具、装饰用具等。
(二)竹文化现状:
竹文化直接和间接影响着梁平的民间艺术。竹纸扎工艺、竹雕、竹根雕、竹浮雕、竹扇、竹鞋、竹包、竹挂件、竹帽、竹筒雕、竹笋壳雕画、竹帘、竹帘画、年画、蓝印花布、花纸、黄裱纸、二元纸、灯戏。
竹工艺品:梁平竹帘、竹帘画、竹雕、竹根雕、、竹扇、竹鞋、竹包、竹挂件、竹帽、竹筒雕、竹笋壳画、竹家、用具等作品精致,在梁平也是堪称一绝。民间艺人:牟炳衡、陈永远、全昌明等。
梁平竹帘:2007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现在有三家经营。画工6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1人(牟炳衡)、优秀技员3人,从业人员20多人。
梁平年画:2005年梁平年画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木版年画印刷的二元纸纸原料,是“百里竹海”盛产的白笳竹,历史上曾以发达的造纸业著称于世。现在二元纸没有生产,传统年画在印刷、制作、销售上困难,传承和创新有很大难度。梁平老年画传人涂国发老人,年岁已高;重庆市梁平年画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2人,徐家辉,莫绍平。
土法造纸(舀纸业):梁平的土二元纸、黄裱纸,没有什么生产了,现在很多的土法造纸厂关停、转行。保留了一、二家,在农闲时做。量少,原材料价贵,卖价不理想,销路没有打开。
竹与文学:老年诗书画协会一批老年爱好者、几年前梁平作家协会办的《蓼叶河》期刊,在重庆市有一定影响,书中写有梁平竹文化的文章和诗词。竹纸、竹帘、年画、蓝印花布、花纸、灯戏有研究论文,有人做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政协编的《梁平文史资料》梁平竹文化的文章有记载。写作有一定水准的有:李光辉、谢泽雄、常开国、刘勇、李斌等,大多是省市级协会会员。
竹与书画:受破山、竹禅、孙尔康、刘既明等先贤影响,书画在梁平传承得比较好,有一大批能画善书的人才,书画有一定水准。詹孝善、蓝俊武、扬毅、陈果立等,是省市级协会会员。
竹与音乐:音乐与竹子的关系密切,二胡、竹琴、竹笛。竹和音乐自古以来就有着不解之缘,梁山灯戏的梁山调中用的胖筒筒是竹子做成。乐器工匠,汪三顺、莫良华、徐大亮。
竹笋壳画:重庆市教科院规划课题,现由紫照小学承担该课题的研究。目前有1000多幅竹笋壳画,部分作品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
竹与宗教:佛教出于教义崇奉竹子,以竹作为祭祀工具和祭品。追求竹子所构筑的环境,双桂堂绿竹成荫,苍翠欲滴。
竹与家用具:现在由于塑料制品的充制,竹家具、用具,越来越少,但在梁平农村还大有市场。
(三)存在的问题:
1人心不齐,小农思想重,短期行为,没有做大、做强、做精的思想。2..梁平民间艺术多家单位在管理,帮扶落实慢,管理力度不够。3.高层次人才少,散于社会没有组织起来。4.创新产品少、差、不精。
5高档次竹制品少,竹制品包装不好,对外宣传差。
6主动出击不够,和外面联系少,学习、交流不多。7.资金不足,产品促销有问题,市场没有打开。
二、几点思考
以竹文化为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梁平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我们和周边区县相比为同源文化,而竹文化优势强于周边区县。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筹办重庆梁平竹文化节。一是意义重大,因为办好重庆梁平竹文化节,旨在宣传竹业成就,组织经贸交流,推动竹产业发展,弘扬梁平竹文化。二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定期举办“重庆梁平竹文化节”、“重庆梁平竹加工产业发展论坛”,大造声势,形成影响。三是筹备梁平竹文化研究会,选出精英人才,组成智囊团,长期策划竹文化的运行工作。
具体想法是:
重庆梁平竹文化节活动要办出水平。让来宾着实畅快地品味 “竹弄姿”的优雅与神韵,用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竹文化,吸引中外宾客前来梁平观竹、品竹、论竹。
请国画家画竹、书法家、作家书写梁山竹枝词、竹诗文,自创新诗。请竹雕大师和本地竹雕大师同台表演,竹帘工艺美术大师和请来的画家在竹帘上绘画表演。
组织乐队身着古装手拿竹(萧、管、笙、笛、胡)等中国传统竹乐器,在竹海演奏弹唱,让来宾在“茂林修竹”中享受移步皆可观竹影,侧耳能闻竹韵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按排期间。表演唱梁山戏、展览。(年画、竹帘、抬儿调、胖筒筒、皮影戏等)。组织唱《梁山竹枝词》;组织男女对唱山歌。
组织竹子相关的博览会、书画展、经贸展、盆景展活动。
组织竹器女编织队,亮出能工巧匠绝活,让来宾参观别开生面而有新鲜感的竹编织手工艺。
组织来宾参加栽竹活动,在竹园栽下数株竹苗,写下自己的名字、株数、栽植时间。情侣栽植情侣竹,留作纪念。
组织梁平柚子、张鸭子、梁平名小吃在竹海林中品尝。让观者大饱眼福、耳福、口福。
对外广告宣传,大力开展竹品牌宣传。县城主要地段318国道、各高速等主要道路旁树立宣传牌,利用全重庆、全国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梁平,“重庆市竹加工产业基地”成为梁平生态立县的金字招牌。
着手建设梁平县特色竹产业园,将竹加工产业融入到旅游发展中,以竹文化丰富旅游资源内涵,以竹工艺品提高旅游收入。
开发“竹园游”、“竹家乐”提升竹加工产业和旅游业的综合效益。着手建设与竹文化相关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室。长期存列在与旅游搭界地方。新农村、示范村等地,有利于观光旅游。
着手成立竹文化教育基地。让学生学习竹子的品格,提高审美能力,开展校本课程研究。
(二)对外交流、合作学习。借助梁平竹文化,广泛开展对外的交流活动,主动学习外地有关竹文化先进经验(永川、宜宾、湖北、湖南)。借助竹文化活动对外交流梁平文化,以梁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本人打算续继和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搞好“研究生研究基地”建设;2010年和天津美术学院组织“ 纪念王树村先生来梁平艺术采风48周年的系列活动”;并和重庆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开展“梁平民间美术学术研讨会”等候系列活动。
几年前央视教育台、重庆《巴渝人家》栏目对我进行了报道,有几家来函邀请去举办梁平民间美术展,由于教学时间紧,完不成一定数量的作品,未能如愿。国家发改委、重庆外事办也过问此事。希望有新年画、竹帘作品出世。借助竹文化活动,着手建设组织新年画、竹帘创作队伍建设,出一批新年画、竹帘作品。我县完全可以借鉴綦江农民版画的发展思路,走一条有梁平特色文化发展之路。
云南大学博导何明先生是竹文化专家。青神县企业家陈云华以何明研究成果为材料和总思路,开发建设了一座颇具规模的文化旅游景点“中国竹艺城”,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主动联系请教这类的专家、学者。
(三)人才培养。我以为发展竹文化必须加强人才培养。一是就地培养,挖掘当地潜力;二是利用好人才。搞好组织培训,鼓励自学成才人;三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四是培养多层次人才。包括经营人才,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五是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重视对人才的合理使用。
第二篇:群众文化建设思考
以宽阔的眼界、宽阔的思路、宽阔的胸襟,用战略和全局眼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繁荣群众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发展力,才能为构建和谐港城提供精神支撑。
在更高层次上确立群众文化发展理念,发掘和谐港城建设的源头活水。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能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品德情操,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因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地区的实践反复表明: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社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互为支撑,文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建设,就是一个地区发展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和谐活力的建设。文化兴,则精神振;精神振,则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努力推进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构建和谐港城注入亟需的精、气、神。发展繁荣群众文化的过程,就是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提神鼓劲、化解情绪、沟通感情、增进融会、激发干劲的过程。必须要从建设和谐港城的时代高度,不断打开群众文化新视野,开拓群众文化新境界,与时俱进,推动群众文化事业不断前进。必须要从和谐港城建设的需要出发,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拓宽群众文化的领域,积极与科技、教育、体育、旅游、信息等相关行业相交融互动,从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必须从和谐港城的发展要求出发,加强对现有群众文化的体制、内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产业的开发、艺术生产的机制等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使群众文化与和谐港城建设的步伐同步。
整合群众文化资源,优化群众文化服务,努力提升和谐港城建设的文化魅力。连云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群众文化方面,既有体现古海州特色的古城群众文化,又有体现沿海特色的滨海群众文化,更有体现内陆特色、中原特色的诸多地方群众文化。近年来,连云港从建设国际性滨海城市目标出发,推出了“在海一方”、“连云港之春”等大型特色群众文化品牌,但从整体来讲,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资源利用上的不充分、特色建构上的不鲜明,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连云港群众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形成。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擦亮连云港群众文化的金字招牌,必须要在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提升品位上下功夫,通过增加投入、加大建设,盘活资源、优化配置,激活机制、引进民资,立足山海、彰显特色等带有基础性、长远性和先导性工作,真正让文化特别是群众文化走进城乡、走进家庭、走进市民,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群众文化熏陶和感染中,凸显群众文化的和谐魅力,彰显人文关怀,推动和谐港城的构建,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
第三篇:学校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学校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学校文化是由一所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其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本文具体就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从校园物质文化等五方面作了理论思考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的阐述,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校共有30个班级,学生达1678人,教职工133人。长期以来,我校围绕着育人的终极目标,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在努力建设校园环境,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制订校风建设目标,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存在着一些问题。
1、极少数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偏颇,重视不够。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许多教师尚未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潜能,总认为校园文化无非就是务虚的事情,可有可无,这种认识态度造成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阻力。学校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教育目标不明确,成为当前学校素质教育开展的矛盾之一。
2、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不能满足需要。
在校园文化开展过程中,我校遇到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校园文化活动需求的矛盾。学校在教学上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忽视校园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地制约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瓶颈”。
3、缺乏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未能及时总结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律。我校校园活动开展虽然较为普遍,但是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也未能在实践中及时找到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学校实际建设的切合点,难以从理论上客观上去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向,显得层次较低,缺乏科学、系统性和创造性。
4、校园文化建设墨守成规,创新较少。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随着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发展,及时总结出一些适应当前学生素质发展、身心特点和适应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兴载体来丰富充实,但许多学校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
5、社会文化的负效应对校园文化影响较大。由于校园文化建设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不能及时提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而社会文化又有其较大的负效应,从而破坏了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和精神面貌,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受负面影响,产生不良倾向。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校于2007年重新修订完善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规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达到培育跨世纪四有新人的目标。
二、学校文化建设内容与途径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根据学校 2007至2010年总体规划,整体规划好学校的文化环境,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文化特质;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按学校规划分批完成学校的净化、绿化,使校园环境达到花园式学校的要求;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第二课堂,创办校报校刊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建成学校完善的校园电视电化广播系统,利用学校网络及时播发校园新闻和优秀事迹; 在学校主要部位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加强学校网站、教师个人网站和班级网站建设,通过网络加强师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修养。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级长、政治科科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全程管理。即:“党支部与工会与团委”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与政教处主任与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校团委与班委会、少先队中队与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政教处与保卫处还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⑾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化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各班要利用班团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会、团委要发挥职能,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学校每两年要举办一次以上全校性的大型文化艺术节教育活动,倡导学生参加,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建设良好的校风。要结合本校实际,通过阐释校训、校旗、校歌、校徽等形式,弘扬校风,形成自己的特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守纪、勤学、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⑿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或优秀影视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进行新党团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⒀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评价和反馈体系,不断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开展评选先进团支部、团小组、先进班集体等争先创优活动,用先进激励学生健康发展;注重法制教育,开设法律教育课,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开展学生值周活动,建立学生行为监督小组,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养成自觉遵法守纪的良好行为。
⒁开展班级形象设计、宿舍美化等活动,浓厚学校文化氛围。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
第四篇:机关文化建设思考
机关文化建设思考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建设强盛国家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企业有企业文化,机关有机关文化,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文化,而这些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机关文化,是机关每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制度规范的总和。机关文化建设内涵丰富,外延广博,包括精神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廉政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方面,渗透于机关管理的等各个领域,体现于干部职工的行为、习惯、交往等各个方面,涉及各个部门、各个科室的方方面面。从最一般意义上来说,机关文化包括三个层次。核心层是机关精神文化,中间层是机关行为文化,最外层是机关物质文化,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文化场,产生文化力。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
今天,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已成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强盛国家现实而紧迫的要求。
一、当前我市机关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主题缺乏系统性
表现为机关文化建设缺乏整体构思,没有很好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和社会实际有机衔接,没有深入群众中去和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认真总结、挖掘、提炼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机关文化建设主题,往往是“到哪山樵哪山柴”。导致机关文化建设与现实割裂,出现“两张皮”现象,难以通过文化的力量来凝聚人心,净化心灵,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自醒、自警、自励、自律意识。
(二)表现形式简单化
不注重单位文化底蕴的积淀,一味追求外在形象,沽名钓誉、本末倒臵,导致机关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使机关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培训工作、文体娱乐活动等混淆,把机关文化建设单纯看成是办版报、办书画摄影展、开展读书活动、唱歌、跳舞、打球、讲座、培训等,致使机关文化建设简单化、肤浅化、文体化,让接受教育者难以达到触及思想、震憾灵魂的效果。
(三)成果反映形式化
部分单位认为报纸上有版面、电台里有声音、电视上有形象、网络里有平台是机关文化建设,单位内悬挂标语、制度上墙、成文成册是机关文化建设,花草树木整齐茂盛、衣冠服饰整洁大方、设备摆放整齐划一是机关文化建设,有些人甚至更加片面地认为机关文化建设就是机关人员业余文化生活,比如唱歌跳舞、打球摄影之
类的活动,其实这些都是对机关文化内涵的误解,而没有认识到机关文化建设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机关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果反映在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行为上时时处处体现为人民服务、体现维护国家安定团结、体现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上。同时机关文化建设包括思想观念、价值理念、规范制度等内容,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长期积累、总结和提炼。
(四)文化建设畏难化
有的同志认为机关文化建设是务虚的,没有必要,没有认识到它是一种实用的管理方法。也有的同志认为机关文化建设高不可攀,无从下手,对机关文化建设畏难发愁、敬而远之。以上问题和误区,都是对机关文化建设认识不全面、不深刻造成的,需要在今后的机关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予以纠正和完善。大力提倡和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机关文化建设内涵和形式。
二、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机关文化建设是一种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机关文化建设提出的必然要求,机关文化建设要与社会发展、人民需求同步,代表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机关文化是社会形成共识的基础,是遵循道德和法制的前提,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合成剂。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特殊形势下,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关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机关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形成核心价值观,根本是体现“以人为本”。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对于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形势,全面落实科学发
展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建设强盛国家至关重要。
先进的机关文化对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干部素质、提高机关效能、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创新管理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一是机关文化具有吸引凝聚作用。当一种机关文化被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使机关干部把个人的感情、目标与单位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对单位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充分发挥出机关的整体优势。二是机关文化具有规范约束作用。机关文化对每位成员的规范和约束是一种不成文的软约束,主要体现在思想和行为方面。这种软约束与行政命令、苛刻强求等硬约束相比,显得更人性化,可以产生更强大、更深刻、更持久的约束效果,甚至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在机关风气和职业道德对机关干部职工的规范作用上。三是机关文化具有激励促进作用。在机关文化的作用下,全体成员间有共同的价值观,可以营造理解人、信任人、尊重人、关心人的和谐氛围,能进行充分的交流,让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赞同和认可,激发为机关事业而努力拼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机关文化具有引导辐射作用。机关文化反映了机关整体的价值取向、共同的利益追求,能够潜移默化地将机关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转化成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机关干部职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这不仅对机关内部起作用,也可以通过干部的言行对社会产生影响,最终在社会和群众中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
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全面强化机关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开展机关文化建设要把握正确的途径,一是要抓住关键点,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机关干部的道德修养上下功夫;二是要找准切入点,在创建学习型机关,提高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三是立足根本点,在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机关各项制度的健全、规范及其有效运转上下功夫;四是要把握着力点,在创新机关文化活动载体,保障全员参与上下功夫。开展机关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服从大局、全员参与、彰显个性、与时俱进、常抓不懈的“六个原则”,以人为本是本源,服务大局是主线,全员参与是关键,彰显个性是特色,与时俱进是要求,常抓不懈是需要。
(一)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打造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规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机关文化的导向,直接决定着机关干部职工的作风、政风。要加强机关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培育机关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机关文化建设的首位,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机关干部,不断提高机关干部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的水准,以优良的机关作风带动政风、促进行风,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二)丰富机关干部的文化知识,打造精湛博学的素质文化 树立长期学习,不断钻研的意识。既要加强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又要围绕机关工作的目标和需求,加强人文、社会、自然等学科知识的学习。通过创建局域网、阅览室、活动室等载体为干部职工打造学习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的精
彩生活,让大家相互学习,增进了解,共同提高。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机关干部进行通识教育、前沿知识教育和知识更新教育培训。
(三)规范机关干部的言行举止,打造行为规范的修养文化 修养文化是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干部的言行不但体现着自身的文化修养,也代表着整个机关的文化形象。机关干部要按照《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发扬沟通、互助、协作精神;机关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行为规范或守则,以提高机关干部的文明水准。
(四)提升机关干部的能力本领,打造服务大局的职业文化 针对机关干部的岗位职责,对机关干部加强岗位培训、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本领,促进机关干部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理想、价值。要鼓励机关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和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机关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成效,进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打造全新的管理文化 要制定机关工作标准,明确机关工作的内容、程序、权限、时限、依据和责任人,促进机关工作运行规范化、服务标准化。要积极探索实行工作标准化管理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增强机关干部工作的责任感;整合工作资源,精简会议、文
件,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坚持品德与才能并重、学历与能力并重原则,加强干部的选拔与交流,对工作踏实肯干、成绩突出的干部,破格任用,为干部的成才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
(六)鼓励机关干部解放思想,打造与时俱进的创新文化 创新是机关充满活力,工作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开展机关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干部职工敢于面对挑战,否定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为干部职工提供展示创新成果和能力的平台,激发广大干部的创造热情;还要着力培养干部职工的创新能力,加快知识更新,使人人都“敢创新、愿创新、会创新”,形成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
(七)塑造党政机关良好的形象,打造名副其实的物质文化 要有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物质条件,保障职工群众办事方便、快捷。要在机关醒目处张贴机关的核心价值理念、服务用语、行为规范等,让机关干部时刻牢记在心,指导自己的行动,也便于职工群众认识、了解机关文化,监督机关文化建设。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增强机关的凝聚力、吸引力,激励机关干部共同参与到机关文化建设中来。
机关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机关文化建设必须要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机关工作和管理实际,具有坚定的爱国爱党理念,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团队精神、进取理念、服务意识等。创建一套具有竞争激励、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培育一种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严谨高效的
工作作风。建设“以事业凝聚人,以情感感染人,以精神鼓舞人,以利益激励人”的机制,营造以人为本、健康向上、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机关文化氛围。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一个企业有没有发展前途,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能力等优势,企业文化建设也不可或缺。可是一提到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家或许会不屑一顾,在他们眼里,只有保持了稳定的经济增长势头,企业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良性的发展。当然,唯经济论的观点不能说就是错误的,但至少是片面的。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呢?是
经济吗?是市场吗?是科研吗?是人力吗?是团队精神吗?还是其它众多制约因素?
所有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因素肯定都会给企业带来各种影响。但有些影响只会暂时给企业发展带来影响,一旦外界环境发生转变,又可能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譬如,金融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给一些企业带来了致命性的影响,却也锻造了这些企业的生命力。能够抵挡住经济危机的影响的企业,自然有着不凡的应变能力,而也正是这种顺应危机所发生的自我改变,让一个企业有了更加不竭的发展动力。
试问:究竟是什么实现了企业良性的发展呢?一个企业的发展终究有起有伏,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在顺境时企业的凝聚力随之蒸蒸日上并不代表在逆境时也会如此。由此可见,一种能够维系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才是真正的根本,才是所有企业要去追求并传承的资本。
企业文化,不知不觉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根本。其实这并不是偶然的结论,而是经过了众多实践得出的结论。虽说简简单单的文化两字未能包括所有的企业精髓,但企业发展归根结底要建立的还是文化的影响力。
以下是本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这也是本人作为一个企业文化工作者积累的一点感官的认识或尚未找到答案的困惑,有待商榷。一、一家企业如何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系?
虽说现在各种点子策划公司应运而生,能为不同性质的企业提供各种企业文化咨询服务,甚至可以为其建立企业文化体系代劳,但通过点子公司所做出来的企业文化体系是否真正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生机呢?毋庸置疑,这的确让人不容乐观。
其实真正能够为企业量身定位做好企业文化体系的还是企业领导、员工自身。只要一个企业的领导和员工是真正为了企业发展而制定的各项决策,无疑也会从中获得更多的益处。而在把握企业方向的重大问题上,则不无更为直接地反映出了企业领导的能力和魄力;在创建企业美好未来的伟大实践中,则不无更为真实地反映出了企业员工的理想与激情。
并不是说点子策划公司一无是处。他们至少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决策。但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还是需要企业领导和员工经过深思熟虑做出定论。
一家企业该如何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系呢?除了需要经过充分的调研,还应结合近阶段对于未来所要达到某种发展目标做好规划。而每一步计划的设定,最好要有能够与之相匹配的实践平台。否则的话,企业的发展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终有一天会面临坍塌的危险。
比如:一家餐饮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系,肯定要以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文化理念,向消费者积极推广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产品和至诚至善的服务。而当面临一些市场竞争所造成的误解等公关危机时,餐饮企业也要主动站到台前承认自己的不足。唯有贴心热情、顾客至上的服务态度,才能真正推动餐饮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再比如:我公司作为世界水泥工业建设总承包商的形象已经蜚声全球业界,此时最需要考虑的还是由原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原中材建设有限公司强强联合重组后的真实境况,要将重组后各种显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具体落实到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战略中去,让这些问题在公司重组发展过程中迎刃而解。
二、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然不再只是去简单的考虑员工生存和企业社会地位的问题,更多需要考虑的或许还是企业社会价值与存在的意义。但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是实现人人共同富裕?是无私高尚地履行社会责任?还是在追求百年老店的辉煌中细数过去的奋斗史?
在我所理解的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上述的都不是。但我也无法具体想明白企业的发展终极目标是什么。或许当企业真正发展到那一步的时候,已经不需要更多的条条框框了,它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也好意义也罢,早已成为了社会的一种认同感和崇敬感。
虽然很多企业目前还在求生存的道路上拼搏不断,他们的眼光也没有高到哪去。但作为企业领导们和企业员工们来说,很有必要去思考一下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难道只是追求企业的兴旺和员工自身的生活的殷实,或是为国家为社会为全人类多做贡献?难道就没有更大的价值与意义?
百年老店肯定是很多企业家所向往的归宿,但真正的百年老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