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大青年孝星事迹材料1(精)
十大青年孝星事迹材料:
应有之心 应尽之责
--------记新阳煤业公司张金鑫孝敬父母二三
事
现年29岁的张金鑫同志,是新阳煤业公司的普通一员。多年来,他在精心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无私地向父母双亲奉献了一份人间弥足珍贵的大孝之情,给晚年的老父老母铺就了康壮大道,筑起了快乐舒心的精神家园。张金鑫同志兄弟姐妹共六人,上有一个哥哥和四个姐姐,他是家中老小,按理说家中一些日常事务均应由大哥大姐承担,他应该是一个最省心的人。然而,由于大哥在企业担任党政要职,公务繁忙,没有时间料理家中 的日常琐事。四个姐姐又都远离家乡,想多承担一份孝敬父母的责任却力不从心,条件不允。为了让大哥能安心地工作,更为了不影响四个姐姐的日常生计,作为老小张金鑫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了料理家务孝敬父母的神圣责任。尽管自己的工作单位与老家相距近百公里,但他多年来坚持每月回家最少三次,每次回家总是悉心细致地把家中的各项琐事都料理妥当。村里人称他为孝子,父母亲称他的细
心超过闺女。多年来,张金鑫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就是每隔三天必往老家打个电话询问情况。去年盛夏的一天,他照例往家打电话问长问短,母亲说:“也没啥事,就是你爸因上火肿了脖子,连吃几天三黄片和打了几天青霉素也不
顶事,不过不用操心,不是什么大问题。”放下电话张金鑫左思右想不对劲,尽管上火肿脖子的事常有,但几天不见好转,总是个大问题。于是他当天打车赶回了村里,带着父亲去祁县人民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说幸好来的及时,否则后果难料。就这样他陪父亲住院七天,直至父亲完全康复。今年四月份,母亲经常患头晕毛病,儿女们都劝她去医院检查,她就是不去,并声称这不是病,老年人谁都是这样。其实她老人家是不愿让儿女们多花钱。面对母亲的固执,张金鑫急中生智,暗中通知远在临汾市的二姐事先在人民医院挂上专家门诊号,交了各种检查的费用。利用母亲去临汾参加外娚生日的契机,安排母亲去医院检查。尽管母亲多年过惯了紧日
子,惜金如命,但得知已预交了费用,如不按时检查就将作废的现实,她便服从地到医院做了一次全检,还做了脑超、彩超等。母亲心血管供血不足,劲椎病等病症得以真相大白。目前母亲正在遵医嘱按时服药,病情得以控
制,并日渐好转。张金鑫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爱妻赵艳书聪明贤惠,体爱有加。但不幸的岳父母唯一的儿子前年不幸造遇车祸丧生,使他的岳父母经受了人生最惨痛的打击,两位老人的精神被一下击垮了。为了使岳父母尽快走出痛苦的阴影,重新亮起生活的希望。张金鑫和妻子商量,并多方筹资在岳父母家附近的孝义买了一所住房,定居在孝义,主动承担起了做“儿子”的责任,现在的新阳公司与孝义市仅为20分钟的车程,每天下班回孝义后,张金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岳父母家干家务,好言相劝,认真做二位老人的思想工作,终于使二老摆脱了精神困境,恢复了健康的生活。妻子赵艳书感恩地说:“我失去大哥是不幸,但我幸运的是嫁给了张金鑫,有他这样的好丈夫,我这一辈就心满意足了”。丈人也逢人便说:“我女儿真有福,找了个这样一个好女婿,我以后的生活也有依靠了”。自从他自己作了父亲后,他更加孝顺父母了。人常说,养儿方知父母恩。他在带孩子的时候,总会想到自己小时候父母是怎样养育自己的。他让自己的孩子给父母打
电话,因为他的父母最爱听孙子的声音,他总是从细小之处为父母着想。父母来到矿上,他从不让父母干活。自己亲自下厨给父母烧可口的饭菜。对待父母百倍努力,好像是自己的责任。在他心中,只有孝顺老人的男
儿,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爱夫莫如妻,看着丈夫一天天忙碌的身影,妻子赵艳书曾不至一次动情地劝他,孝敬父母是应该的,但你也得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呀。但张金鑫却笑着说:“我理解你的心情,但孝敬双亲是人生最起码常识,是一个负责男人的应有之心,应尽之责。”只有老人都生活好了,我的心里才能踏实下来。这句话或许就是张金鑫多年坚持孝敬双亲的精神动力之所在吧。
十大青年孝星事迹材料
应有之心 应尽之责
--------记新阳煤业公司张金鑫孝敬父母二三事
二00七年八月十三日
汾西十大青年孝星推荐表
姓 名
年龄
政治面
党
员 张金鑫
29岁
工作新阳公司团单委
位 家庭新阳公司37住楼
址
现年29岁的张金鑫同志多年来,以一颗感恩之心,以一种良好的道德责任感,精心细致、主 体贴入微地孝敬要 自己的父母和岳父母。双方父母事 的家务他都精心料理周全。父母迹 亲生病他想方设法给以治疗与伺候。特别是对痛失爱子的岳父母更是千方百计给以真诚的关爱与照顾,他用一位男子汉的责任心
貌
联系电7096272
话 家庭人3
口
和大孝之情谱写了一曲真实感人的大孝子篇章。为矿区青年树立了良好榜样。推荐 单位 意见 审批 单位 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盖章
年 月 日
汾西十大青年孝星推荐表
姓 名
政治
党员
面貌 张金鑫 年龄 29岁
工作单位 家庭新阳公司团委
联系
7096272 电话 家庭
新阳公司37楼 3
住址 主 要
事 迹
推荐
盖章单位
意见 年 月
审批
单位 盖章意见 年 月
人口
日
日
第二篇:十大孝星事迹
百 善 孝 为 先
—记安松社区居民曹艳萍
尽孝是善心的体现、爱心的写照; 尽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规范。
曹艳萍,女,现年42岁,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工人,在工作时间里,她和别人一样,忠实地履行一名工人的职责。八小时之外,她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长的十六载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双亲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她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称道,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1996年,曹艳萍的父亲被检查出右侧脑梗塞,随后,病情不断加重,语言不清、行动不便、性格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父亲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平日里性格爽朗,和蔼可亲,他在家时,家里总是欢声笑语。而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这一切,所有的家庭重担落在母亲和兄妹五人身上。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时的医疗条件,治疗脑梗塞尚无良方,只能靠吃吃丹参,充充血管,来延缓脑梗塞病情的蔓延。母亲不会骑车,曹艳萍和大哥、二哥用自行车驮着母亲,访遍了我市当时比较知名的内科专家,请教了赵志奎等许多老中医,查阅了许多有关脑梗塞方面的资料,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父亲的病情得以好转。经过大夫的积极治疗和家人的精心护理,父亲的病情逐步好转,尤其是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又可以在庭院内的树荫下看到曹艳萍的父母一起散步的身影,有时他们还抱着年幼的小孙子和邻家孩子嬉戏。曹艳萍和兄长们总算松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显出了久已不见的笑容。
谁知好景不长,6年后,父亲的病情又严重起来。2002年8月份的一天深夜,父亲躺在床上休息,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嘴歪眼斜,还拼命地咀嚼自己的舌头,弄得满口淌血。曹艳萍见状,连忙用毛巾塞进父亲嘴里,以免他继续咀嚼舌头,造成更大的伤害。但是,又害怕引起窒息,只好抽出毛巾,用手指抠开父亲牙齿,让呼吸系统保持通畅。父亲不自主的咀嚼还在继续,曹艳萍的手指很快就被咬破了,手指上的血和父亲的血混在一起,染红了枕巾。十指连心,痛彻心扉,可是再痛也抵不过对父亲的孝心爱意,她坚持着,支撑着,直到“120”救护车呼啸着赶来。
父亲住进了医院,以后的两个多星期,他一直处于昏迷之中。通过脑部ct扫描显示,他的右脑血管大面积梗塞。如不及时救治,将会留下不可逆转的脑损伤,甚至可能发展成为植物人。当时,父亲全身插满了输管,吃饭、喝水、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曹艳萍和兄弟们轮流陪护,时刻守候在父母身边,与他们共度难关。两个星期里,曹艳萍从未脱下过衣服睡觉,脸来不及洗,头发来不及梳,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可是,每次回家做饭,双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米淘过多次,菜反复择洗才能下锅,生怕父亲吃得不卫生、不可口。也许兄弟们的真情感动了上天,病魔再一次退却了。两个星期后,父亲转危为安,恢复了神智。
体力和肢体的恢复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经过两周卧床,父亲体内的大便已干结成块,依靠他自己怎么也拉不下来。曹艳萍怕父亲由于排便用力造成脑血管壁破裂,便清洁双手,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将硬块的大便从父亲体内抠出。父亲通畅地排完一次大便,成为曹艳萍和家人们最快意的事情。此后的两个多月里,曹艳萍和兄弟们轮流地架着父亲,在第一医院内科病房楼道里一步一挪地做着肢体恢复活动,开始20分钟一次,后来增加到40分钟。回到病房,她们还要给父亲用开水烫脚,做腿部按摩,请理疗科大夫为父亲做理疗。天道酬勤,这话一点不假。三个月后,父亲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医院的大门。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稳健,但和其他脑血栓病人相比,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曹艳萍的家庭并不富裕。那时,大哥、二哥已经结婚成家,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父亲、母亲和她自己。按1996年的工资水平,全家工资加起来,1个月也不超过2000块钱。父亲出院后,除单位报销一部分费用外,家里还要承担很大一部分医疗费。为了让父亲增强体力,需买一些营养品滋补身体,一个月下来,家里的收入所剩无几。1997年5月,曹艳萍结婚了。之前,家里给她和爱人的礼金是1000块钱,这对于那时已经是“万里挑一”的年代而言,确实是有点寒酸了。就是到现在,家里还看着10年前家里买的17寸海信彩电,家具还是10年前的简易木质沙发和床铺。直到2004年搬家时,才添臵了一张餐桌和一台冰箱,那是为父亲吃饭方便、卫生才买的。除了这些,家里没有更多的摆设了。这些东西,摆在130平方的房间里,整个屋子显得很空荡。可是,这里面有和谐的家庭,有慈祥的父母,有和自己一样孝敬父亲的丈夫和儿子,曹艳萍觉得很充实,很幸福。
从1996年到现在,十几年光景又过去了。在这十几年间,父亲几乎每年都住进医院治疗一段时间,每次多则半年,少则一个月。住院期间,曹艳萍在兼顾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身心陪护在父亲身边,夜晚住在医院,白天做饭、送饭,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医院和家庭之间。2004年4月份的那次住院是父亲犯病比较厉害的一次,一直到12月份出院,父亲也没有能恢复右侧肢体的功能,只有依靠别人支撑才能站立。为了更好地照料父亲,曹艳萍毅然担当起照料父亲的责任,把父亲接到自己刚装修好的房子里,和父亲住在一起。每天,她和母亲帮父亲起床、穿衣、刷牙、吃饭、按摩、吸氧、烫脚、通便,每天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她这些年来固定的生活模式。在母亲看来,曹艳萍对父亲的孝敬最大程度地表现在她的细心上,父亲体温的高低、床垫的干湿、卧室的冷暖,她都时刻挂在心上,甚至是父亲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反映、每一个生活细节,她都毫不放过。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曹艳萍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久病床前的孝子对父母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弥久弥真,最终化作传承美德、敦化民风的人间佳话,流传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从父亲患病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六年了。十六年,5840多个日日夜夜,对任何人来说,都不能不算作人生中的一段漫长经历。对于曹艳萍,这段岁月承载了她从26岁到42岁的青春时光。在踏上不惑之年的门槛之后,她回首过去,仰无愧于生育自己的父母双亲,俯不悔于自己为孝敬父母付出的16载光阴。抬望前路,她又觉得身上的担子依然很重,因为父亲双亲还需要自己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圣人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为喜,一则为惧。”曹艳萍的父母都已经是年逾八旬的老人了,光阴难留,岁月易老,怎能不倍加珍惜?殚精竭虑,安守孝道,尽己所能,回报亲恩,让父母度过祥和的晚年——这,就是曹艳萍最大的心愿。
第三篇:十大青年孝星事迹材料1
十大青年孝星事迹材料:
应有之心应尽之责
--------记新阳煤业公司张金鑫孝敬父母二三事 现年29岁的张金鑫同志,是新阳煤业公司的普通一员。多年来,他在精心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无私地向父母双亲奉献了一份人间弥足珍贵的大孝之情,给晚年的老父老母铺就了康壮大道,筑起了快乐舒心的精神家园。
张金鑫同志兄弟姐妹共六人,上有一个哥哥和四个姐姐,他是家中老小,按理说家中一些日常事务均应由大哥大姐承担,他应该是一个最省心的人。然而,由于大哥在企业担任党政要职,公务繁忙,没有时间料理家中的日常琐事。四个姐姐又都远离家乡,想多承担一份孝敬父母的责任却力不从心,条件不允。为了让大哥能安心地工作,更为了不影响四个姐姐的日常生计,作为老小张金鑫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了料理家务孝敬父母的神圣责任。尽管自己的工作单位与老家相距近百公里,但他多年来坚持每月回家最少三次,每次回家总是悉心细致地把家中的各项琐事都料理妥当。村里人称他为孝子,父母亲称他的细心超过闺女。
多年来,张金鑫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就是每隔三天必往老家打个电话询问情况。去年盛夏的一天,他照例往家打电话问长问短,母亲说:“也没啥事,就是你爸因上火肿了脖子,连吃几天三黄片和打了几天青霉素也不顶事,不过不用操心,不是什么
大问题。”放下电话张金鑫左思右想不对劲,尽管上火肿脖子的事常有,但几天不见好转,总是个大问题。于是他当天打车赶回了村里,带着父亲去祁县人民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说幸好来的及时,否则后果难料。就这样他陪父亲住院七天,直至父亲完全康复。
今年四月份,母亲经常患头晕毛病,儿女们都劝她去医院检查,她就是不去,并声称这不是病,老年人谁都是这样。其实她老人家是不愿让儿女们多花钱。面对母亲的固执,张金鑫急中生智,暗中通知远在临汾市的二姐事先在人民医院挂上专家门诊号,交了各种检查的费用。利用母亲去临汾参加外娚生日的契机,安排母亲去医院检查。尽管母亲多年过惯了紧日子,惜金如命,但得知已预交了费用,如不按时检查就将作废的现实,她便服从地到医院做了一次全检,还做了脑超、彩超等。母亲心血管供血不足,劲椎病等病症得以真相大白。目前母亲正在遵医嘱按时服药,病情得以控制,并日渐好转。
张金鑫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爱妻赵艳书聪明贤惠,体爱有加。但不幸的岳父母唯一的儿子前年不幸造遇车祸丧生,使他的岳父母经受了人生最惨痛的打击,两位老人的精神被一下击垮了。为了使岳父母尽快走出痛苦的阴影,重新亮起生活的希望。张金鑫和妻子商量,并多方筹资在岳父母家附近的孝义买了一所住房,定居在孝义,主动承担起了做“儿子”的责任,现在的新阳公司与孝义市仅为20分钟的车程,每天下班回孝义后,张金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岳父母家干家务,好言相劝,认真做二位老人的思想工作,终于使二老摆脱了精神困境,恢复了健康的生活。妻子赵艳书感恩地说:“我失去大哥是不幸,但我幸运的是嫁给了张金鑫,有他这样的好丈夫,我这一辈就心满意足了”。丈人也逢人便说:“我女儿真有福,找了个这样一个好女婿,我以后的生活也有依靠了”。
自从他自己作了父亲后,他更加孝顺父母了。人常说,养儿方知父母恩。他在带孩子的时候,总会想到自己小时候父母是怎样养育自己的。他让自己的孩子给父母打电话,因为他的父母最爱听孙子的声音,他总是从细小之处为父母着想。父母来到矿上,他从不让父母干活。自己亲自下厨给父母烧可口的饭菜。对待父母百倍努力,好像是自己的责任。在他心中,只有孝顺老人的男儿,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爱夫莫如妻,看着丈夫一天天忙碌的身影,妻子赵艳书曾不至一次动情地劝他,孝敬父母是应该的,但你也得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呀。但张金鑫却笑着说:“我理解你的心情,但孝敬双亲是人生最起码常识,是一个负责男人的应有之心,应尽之责。”只有老人都生活好了,我的心里才能踏实下来。这句话或许就是张金鑫多年坚持孝敬双亲的精神动力之所在吧。
十大青年孝星事迹材料
应有之心应尽之责
--------记新阳煤业公司张金鑫孝敬父母二三事
二00七年八月十三日
汾西十大青年孝星推荐表
汾西十大青年孝星推荐表
第四篇:十大孝星事迹(精)
百 善 孝 为 先
—记安松社区居民曹艳萍
尽孝是善心的体现、爱心的写照; 尽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规范。
曹艳萍,女,现年42岁,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工人,在工作时间里,她和别人一样,忠实地履行一名工人的职责。八小时之外,她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长的十六载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双亲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她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称道,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1996年,曹艳萍的父亲被检查出右侧脑梗塞,随后,病情不断加重,语言不清、行动不便、性格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父亲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平日里性格爽朗,和蔼可亲,他在家时,家里总是欢声笑语。而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这一切,所有的家庭重担落在母亲和兄妹五人身上。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时的医疗条件,治疗脑梗塞尚无良方,只能靠吃吃丹参,充充血管,来延缓脑梗塞病情的蔓延。母亲不会骑车,曹艳萍和大哥、二哥用自行车驮着母亲,访遍了我市当时比较知名的内科专家,请教了赵志奎等许多老中医,查阅了许多有关脑梗塞方面的资料,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父亲的病情得以好转。经过大夫的积极治疗和家人的精心护理,父亲的病情逐步好转,尤其是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又可以在庭院内的树荫下看到曹艳萍的父母一起散步的身影,有时他们还抱着年幼的小孙子和邻家孩子嬉
戏。曹艳萍和兄长们总算松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显出了久已不见的笑容。
谁知好景不长,6年后,父亲的病情又严重起来。2002年8月份的一天深夜,父亲躺在床上休息,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嘴歪眼斜,还拼命地咀嚼自己的舌头,弄得满口淌血。曹艳萍见状,连忙用毛巾塞进父亲嘴里,以免他继续咀嚼舌头,造成更大的伤害。但是,又害怕引起窒息,只好抽出毛巾,用手指抠开父亲牙齿,让呼吸系统保持通畅。父亲不自主的咀嚼还在继续,曹艳萍的手指很快就被咬破了,手指上的血和父亲的血混在一起,染红了枕巾。十指连心,痛彻心扉,可是再痛也抵不过对父亲的孝心爱意,她坚持着,支撑着,直到“120”救护车呼啸着赶来。
父亲住进了医院,以后的两个多星期,他一直处于昏迷之中。通过脑部ct扫描显示,他的右脑血管大面积梗塞。如不及时救治,将会留下不可逆转的脑损伤,甚至可能发展成为植物人。当时,父亲全身插满了输管,吃饭、喝水、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曹艳萍和兄弟们轮流陪护,时刻守候在父母身边,与他们共度难关。两个星期里,曹艳萍从未脱下过衣服睡觉,脸来不及洗,头发来不及梳,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可是,每次回家做饭,双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米淘过多次,菜反复择洗才能下锅,生怕父亲吃得不卫生、不可口。也许兄弟们的真情感动了上天,病魔再一次退却了。两个星期后,父亲转危为安,恢复了神智。
体力和肢体的恢复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经过两周卧床,父亲体内的大便已干结成块,依靠他自己怎么也拉不下来。曹艳萍怕父亲由于排便用力造成脑血管壁破裂,便清洁双手,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将硬块的大便从父亲体内抠出。父亲通畅地排完一次大便,成为曹艳萍和家人们最
快意的事情。此后的两个多月里,曹艳萍和兄弟们轮流地架着父亲,在第一医院内科病房楼道里一步一挪地做着肢体恢复活动,开始20分钟一次,后来增加到40分钟。回到病房,她们还要给父亲用开水烫脚,做腿部按摩,请理疗科大夫为父亲做理疗。天道酬勤,这话一点不假。三个月后,父亲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医院的大门。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稳健,但和其他脑血栓病人相比,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曹艳萍的家庭并不富裕。那时,大哥、二哥已经结婚成家,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父亲、母亲和她自己。按1996年的工资水平,全家工资加起来,1个月也不超过2000块钱。父亲出院后,除单位报销一部分费用外,家里还要承担很大一部分医疗费。为了让父亲增强体力,需买一些营养品滋补身体,一个月下来,家里的收入所剩无几。1997年5月,曹艳萍结婚了。之前,家里给她和爱人的礼金是1000块钱,这对于那时已经是“万里挑一”的年代而言,确实是有点寒酸了。就是到现在,家里还看着10年前家里买的17寸海信彩电,家具还是10年前的简易木质沙发和床铺。直到2004年搬家时,才添置了一张餐桌和一台冰箱,那是为父亲吃饭方便、卫生才买的。除了这些,家里没有更多的摆设了。这些东西,摆在130平方的房间里,整个屋子显得很空荡。可是,这里面有和谐的家庭,有慈祥的父母,有和自己一样孝敬父亲的丈夫和儿子,曹艳萍觉得很充实,很幸福。
从1996年到现在,十几年光景又过去了。在这十几年间,父亲几乎每年都住进医院治疗一段时间,每次多则半年,少则一个月。住院期间,曹艳萍在兼顾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身心陪护在父亲身边,夜晚住在医院,白天做饭、送饭,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医院和家庭之间。2004年4月份的那次住院是父亲犯病比较厉害的一次,一直到12月份出院,父亲也没有能恢复右侧肢体的功能,只有依靠别人支撑才能站立。为了更好地
照料父亲,曹艳萍毅然担当起照料父亲的责任,把父亲接到自己刚装修好的房子里,和父亲住在一起。每天,她和母亲帮父亲起床、穿衣、刷牙、吃饭、按摩、吸氧、烫脚、通便,每天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她这些年来固定的生活模式。在母亲看来,曹艳萍对父亲的孝敬最大程度地表现在她的细心上,父亲体温的高低、床垫的干湿、卧室的冷暖,她都时刻挂在心上,甚至是父亲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反映、每一个生活细节,她都毫不放过。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曹艳萍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久病床前的孝子对父母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弥久弥真,最终化作传承美德、敦化民风的人间佳话,流传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从父亲患病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六年了。十六年,5840多个日日夜夜,对任何人来说,都不能不算作人生中的一段漫长经历。对于曹艳萍,这段岁月承载了她从26岁到42岁的青春时光。在踏上不惑之年的门槛之后,她回首过去,仰无愧于生育自己的父母双亲,俯不悔于自己为孝敬父母付出的16载光阴。抬望前路,她又觉得身上的担子依然很重,因为父亲双亲还需要自己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圣人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为喜,一则为惧。”曹艳萍的父母都已经是年逾八旬的老人了,光阴难留,岁月易老,怎能不倍加珍惜?殚精竭虑,安守孝道,尽己所能,回报亲恩,让父母度过祥和的晚年——这,就是曹艳萍最大的心愿。
第五篇:孝星事迹
“孝星”事迹材料
作为儿媳,她孝顺体贴;作为妻子,她温柔贤惠。她就是伏龙路6号丙1户的王凤羽老人,今年61岁。她也是伏龙社区的老党员,发挥着积极的带头作用。三十余年来,她孝敬老人、疼爱丈夫,用生活中的平凡事、点滴情向家人倾注了无微不至的爱,赢得了街坊邻居、单位同事的一致好评。
王凤羽家中有老妈妈(实为其婆婆,凤羽一直称呼为妈妈),同凤羽及其爱人同住在一起。结婚至今,已有34年,凤羽夫妇始终与妈妈住在一起。一家人度过了幸福、和谐、快乐的美好时光。在这个家里,歌声、笑声总是伴随着他们。
凤羽的妈妈(婆婆),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97岁高龄,是位长寿老人,也是一位慈祥可敬可亲的老人。她有着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据凤羽讲述,“老妈妈为人正直,与邻里友好和睦,能吃苦耐劳,喜欢助人为乐,热爱生活。老妈妈生活非常有质量,也很精彩。她是我们夫妻二人的骄傲,是我们做儿女的永远的榜样。”
凤羽自述,在1999年,老妈妈冠心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她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在凤羽和爱人的精心努力照顾陪伴以及呵护下,老人战胜了疾病,至今仍然是康健乐观,幸福的享受晚年的快乐生活。
平时,凤羽总是把妈妈的冷暖放在心上,一旦妈妈得了病或出了什么事,她总是不辞辛劳地贴在身边照顾,等到病情稳定或好转时,她才肯离开做自己的事。凤羽的妈妈每天必做的事:读书、看报、弹钢琴。老妈妈喜欢交朋友,每天家中朋友、客人不断,很是热闹。老人还喜欢运动、注重锻炼身体,还会经常外出走动走动、散散步。在今年七月十三日,凤羽还带着婆婆和爱人一起,游览了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和胶州湾海底隧道,并合影留念。凤羽的妈妈人虽老了,但在凤羽的细心呵护下,生活健康、起居规律,永远以一个年轻的生活着。老人的精神也那么乐观向上。她总是说:“孝敬父母是幸福的。“
作为社区党员、片区党支部书记,她对家人的爱心,也体现到了对社区居民的关心爱护上。她是父母的好女儿,是支部的好领导,同样也是丈夫的好妻子,他们夫妻感情融洽、恩爱有加,是亲戚朋友羡慕的模范夫妻。
平日,凤羽每天定时买菜、做饭,耐心地喂给老人吃,坚持把孝敬老人、照顾父母的事务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家务放在第二位。王凤羽绝对是孝敬老人的好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