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老敬老十大孝星先进事迹材料
**,男,现年39岁,是**市人民检察院一名极其普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里,他和别人一样,忠实地履行一名检察员的职责。八小时之外,他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长的十六载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双亲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他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称道,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1990年,**的父亲被检查出右侧脑梗塞,随后,病情不断加重,语言不清、行动不便、性格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父亲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平日里性格爽朗,和蔼可亲,他在家时,家里总是欢声笑语。而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这一切,所有的家庭重担落在母亲和兄妹五人身上。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时的**,治疗脑梗塞尚无良方,只能靠吃吃丹参,充充血管,来延缓脑梗塞病情的蔓延。母亲不会骑车,**和大哥、二哥用自行车驮着母亲,访遍了**当时比较知名的内科专家,请教了赵志奎等许多老中医,查阅了许多有关脑梗塞方面的资料,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父亲的病情得以好转。经过大夫的积极治疗和家人的精心护理,父亲的病情逐步好转,尤其是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又可以在长青路的树荫下看到**的父母一起散步的身影,有时他们还抱着年幼的小孙子和邻家孩子嬉戏。**和兄长们总算松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显出了久已不见的笑容。
谁知好景不长,6年后,父亲的病情又严重起来。1996年8月份的一天深夜,父亲躺在床上休息,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嘴歪眼斜,还拼命地咀嚼自己的舌头,弄得满口淌血。**见状,连忙用毛巾塞进父亲嘴里,以免他继续咀嚼舌头,造成更大的伤害。但是,又害怕引起窒息,只好抽出毛巾,用手指抠开父亲牙齿,让呼吸系统保持通畅。父亲不自主的咀嚼还在继续,**的手指很快就被咬破了,手指上的血和父亲的血混在一起,染红了枕巾。十指连心,痛彻心扉,可是再痛也抵不过对父亲的孝心爱意,他坚持着,支撑着,直到“120”救护车呼啸着赶来。
父亲住进了医院,以后的两个多星期,他一直处于昏迷之中。通过脑部ct扫描显示,他的右脑血管大面积梗塞。如不及时救治,将会留下不可逆转的脑损伤,甚至可能发展成为植物人。当时,父亲全身插满了输子,吃饭、喝水、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和兄弟们轮流陪护,时刻守候在父母身边,与他们共度难关。两个星期里,**从未脱下过衣服睡觉,脸来不及洗,胡子来不及刮,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可是,每次回家做饭,双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米淘过多次,菜反复择洗才能下锅,生怕父亲吃得不卫生、不可口。也许兄弟们的真情感动了上天,病魔再一次退却了。两个星期后,父亲转危为安,恢复了神智。
体力和肢体的恢复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经过两周卧床,父亲体内的大便已干结成块,依靠他自己怎么也拉不下来。**怕父亲由于排便用力造成脑血管壁破裂,便清洁双手,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将硬块的大便从父亲体内抠出。父亲通畅地排完一次大便,成为**和家人们最快意的事情。此后的两个多月里,**和兄弟们轮流地架着父亲,在人民医院内科病房楼道里一步一挪地做着肢体恢复活动,开始20分钟一次,后来增加到40分钟。回到病房,他们还要给父亲用开水烫脚,做腿部按摩,请理疗科大夫为父亲做理疗。天道酬勤,这话一点不假。三个月后,父亲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医院的大门。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稳健,但和其他脑血栓病人相比,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的家庭并不富裕。那时,大哥、二哥已经结婚成家,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父亲、母亲和他自己。按1996年的工资水平,全家工资加起来,1个月也不超过2000块钱。父亲出院后,除单位报销一部分费用外,家里还要承担很大一部分医疗费。为了让父亲增强体力,需买一些营养品滋补身体,一个月下来,家里的收入所剩无几。1997年1月,**结婚了。之前,家里给他爱人的订亲礼是1000块钱,这对于那时已经是“万里挑一”的年代而言,确实是有点寒酸了。就是到现在,家里还看着10年前家里买的17寸海信彩电,家具还是10年前的简易木质沙发和床铺。直到XX年搬家时,才添置了一张餐桌和一台冰箱,那是为父亲吃饭方便、卫生才买的。除了这些,家里没有更多的摆设了。这些东西,摆在130平方的房间里,整个屋子显得很空荡。可是,这里面有和谐的家庭,有慈祥的父母,有和自己一样孝敬父亲的妻子和儿子,**觉得很充实,很幸福。
从1996年到现在,10年光景又过去了。在这10年间,父亲几乎每年都住进医院治疗一段时间,每次多则半年,少则一个月。住院期间,**在兼顾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身心陪护在父亲身边,夜晚住在医院,白天做饭、送饭,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医院和家庭之间。XX年6月份的那次住院是父亲犯病比较厉害的一次,一直到12月份出院,父亲也没有能恢复右侧肢体的功能,只有依靠别人支撑才能站立。为了更好地照料父亲,**毅然担当起照料父亲的责任,把父亲接到检察院家属院自己刚装修好的房子里,和父亲住在一起。每天,他和母亲帮父亲起床、穿衣、刷牙、吃饭、按摩、吸氧、烫脚、通便,每天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他两年来固定的生活模式。在母亲看来,**对父亲的孝敬最大程度地表现在他的细心上,父亲体温的高低、床垫的干湿、卧室的冷暖,他都时刻挂在心上,甚至是父亲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反映、每一个生活细节,他都毫不放过。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久病床前的孝子对父母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弥久弥真,最终化作传承美德、敦化民风的人间佳话,流传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从父亲患病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六年了。十六年,5800多个日日夜夜,对任何人来说,都不能不算作人生中的一段漫长经历。对于**,这段岁月承载了他从23岁到39岁的青春时光。在即将踏上不惑之年的门槛之前,他回首过去,仰无愧于生育自己的父母双亲,俯不悔于自己为孝敬父母付出的16载光阴。抬望前路,他又觉得身上的担子依然很重,因为父亲双亲还需要自己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圣人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为喜,一则为惧。”**的父母都已经是年逾七旬的老人了,光阴难留,岁月易老,怎能不倍加珍惜?殚精竭虑,安守孝道,尽己所能,回报亲恩,让父母度过祥和的晚年——这,就是**最大的心愿。
第二篇:十大孝星先进事迹
学习本领为孝敬父母
现年35岁的××*是××*县人,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双腿致残,靠双拐行走。他5岁时,父亲患严重类风湿关节炎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28岁时母亲又得了脑瘤瘫痪在炕上。因为残疾,他至今未曾娶妻。几十年来,××*硬是凭着超人的毅力和穷家娃特有的拼劲、韧劲和感天地的孝心,给饱受病痛折磨的父母以爱心和温暖,尽心竭力
地报答着父母的养育之恩。
××*是个身残志坚、爱心盈怀和不甘心向命运低头的人。因为家境贫寒,他仅上过5年学。自学完初中、高中课程和山西师大汉语言专科后,被原郭道乡政府临时聘用,以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撤并乡镇时,他返村回家,断了生计。但是,这个倔强的小伙子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找朋友凑了点钱,买了一辆二手三轮摩托车拉客挣钱。由于车旧,出租车又多,他的收入非常低微,有时一天都拉不上一个客人。因此他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血汗钱,连续5年都没有添过一身新衣裳。可是对待两位老人,他却毫不含糊,每天出车回来,都要买点新鲜蔬菜,一年四季的衣服也总是安排得齐全周到,从不让老人冻着饿着。
为母亲买药在路边冻了一夜
屋漏偏逢连阴雨。XX年,柔肩负重的母亲不幸得了脑瘤。××*痛不欲生,想着父亲患病的20多年里,母亲既当女人又当汉,犁耧耙耱,担茅出圈,又要照顾自己和重病的父亲,受尽了苦累。若是没有母亲遮风挡雨,这个家早就垮了。想到这里,他擦了擦湿润的眼角和咬出了血的嘴唇说:“不管怎样,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治好母亲的病,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养育我长大,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的母亲就这样离去。”于是,他求亲告友,四处借贷,前后十多次拖着残腿往网返100公里以外的临汾市襄汾肿瘤医院为母亲购买专治脑瘤的药。因为手头紧,药贵,他每次只能先买点,快吃完时又去买,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纷,从来没有耽误过。那是寒冬腊月的一天,正值春运高峰,××*买好药后,因腿不灵便没有赶上末班车,过路的几趟车又都不停。为了节省钱继续为母亲治病,他舍不得花钱住旅馆,又怕冻坏了残腿,只好忍饥挨饿在路边不停地走动,度过一个难熬的漫长冬夜。医生被感动了,院长被感动了,医院所有的员工被感动了,破例给了他许多照顾和优惠。经过一年多的服药,花了15000多元,母亲的病情渐渐好转了,而身高仅1.5米的××*却瘦得快要被风吹走。母亲摸着儿子两条细得像麻秆似的残腿,心疼得泣不成声。他却爬在炕上安慰母亲说:“妈不哭,我还年轻,只要妈不痛苦,儿就觉得很幸福。”
像女孩一样照料母亲
8年来,为了给母亲巩固治疗,他千方百计挣钱买药、买补品,有时实在没钱,就瞒着老人偷偷去卖血。他一日三餐天天给母亲做可口的饭菜,给母亲喂药、喂汤。8年来,无论出车多乏多忙,他每天早晚都要坚持为母亲擦洗两次身子和帮母亲按摩,使长期卧床的母亲从没长过褥疮。他还像个女孩一样,学会了为母亲梳头,经常给母亲洗脚。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母亲如今奇迹般地坐起来了!只要有人到家里串门,××*的母亲就会流着泪说:“要是没有我这个拐腿娃,我早就埋到地里去了。”
5间上世纪70年代的土瓦房,平整的土院收拾得干干净净,××*以踏踏实实的行动诠释着“孝”博大精深的内涵……
第三篇:尊老敬老十大孝星先进事迹材料
尊老敬老十大孝星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女,汉族,民盟盟员,今年49岁,吴忠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我孝敬父母数十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父母眼里我是好女儿,在儿子眼中是我好母亲,在街坊邻里我是孝顺女。多年来,我用爱心和孝心演绎着人间真情,我受到了单位同事和邻居们的一致赞誉和尊敬,我,就是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传统美德做出最好诠释,为人们树起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生活的磨难,激起我从小勤劳坚韧刚强的性格,父辈的肩挑背负、披星戴月的苦难生活,使我感受到了父母哺育之恩,父母年迈后,更使我牵肠挂肚,一有时间,我都会侍奉在侧、送汤送药,使老人颐享天年,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孝顺的人,让父辈过上舒心的日子。
我父母一家,原来三口人,父亲、母亲和小弟弟,小弟弟现在已38岁,1990年6月患上精神分裂症,当年患病时才18岁,疯疯颠颠,语言思维混乱,乱打打乱骂,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已不能自理,病情严重时还需要送到精神病院治疗。
我凭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凭着一份热爱生活的激情,凭着那颗清洁善良的心灵,19年来,我主动承担了娘家家庭生活的重担,一直帮着父母照顾精神残疾的小弟弟。前些年,小弟弟的精神分裂症经常发作,可父母年事已高,腿脚也不方便,跑不动了,我就接替父母将弟弟多次送往精神病院治疗,弟弟的病情稍有好转时,她就将弟弟接出来照料,叮嘱他吃药、并给他换洗衣服、洗澡、剪指甲、带他出去理发。当弟弟神志不清时,对他的百般照顾换来的却是无休止的谩骂,有时弟弟张口就骂:“你是谁,我不要你管,滚开!”此时的我说不出一句话,心里感到委屈和难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渐渐地,我变得“疲”了。在我的细心照料看护下,近6年来,她小弟弟的精神分裂病已不再发作。
2002年10月,灾难再次降临我的娘家。这个本已十分不幸的家,无疑是雪上加霜。我的父亲因突患脑血栓造成半身瘫痪,在父亲住院期间,身患心脏病、哮喘和糖尿病的母亲不慎摔到腰锥骨折也住进了医院,为了精心照顾两位半瘫的父母在医院治疗,我请了两个星期的假,白天在医药给两位老人送饭、喂饭,还要抽空给在家患精神病的小弟弟作饭,晚上住在病房里看护父母,40多天下来,人熬的瘦了一圈。父亲出院后,仍半身不遂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特别需要人照料。我就把父亲接到自己家里,过着一边上班、一边照顾瘫痪父亲的生活。每天下班后,我赶快回家,为父亲换尿布,侍候父亲解手,还要为家人做饭,并给父亲一勺一勺地喂。我一边要精心护理自己的父亲,一边要抽时间去母亲家里照料患精神病的小弟弟和高龄虚弱的母亲,同时还要关心、照料自己的丈夫和上中学的儿子,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来支撑起自己和父母的家。
2004年,为了方便照顾父母和弟弟,我动员兄弟、姊妹共同出资帮父母买房,将父母搬迁到自己所住的单元一楼,每天下班后,我都先去父母那里服侍,然后才回到自己家里干家务。我的丈夫看到她这样的辛苦和劳累,从来未埋怨她一句,并主动承担起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照顾儿子的生活,使我腾出更多的时间照顾父母和弟弟,有时丈夫还帮忙一起洗衣服、床单、被褥。
从父母搬到自己家楼下起,我开始了对父亲长达5年的护理。俗话说:久病无孝子。意思就是说再孝顺的人侍候病人久了也会滋生出不耐烦。可我做到了久病前孝心不变,我精心照顾着父亲,每天为父亲端水喂饭、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悉心照顾,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不嫌弃。5年多的时间里,我父亲几乎都是在床上大小便的。因此,擦屎接尿的事天天有,有时她父亲身体虚弱,大便阻塞,拉不下来,她就经常用手指抠出大便。所有这一切,我都坚持下来了,从不嫌脏,从不厌倦。每当父母有病发作时,我很少麻烦兄弟姊妹,每次都是我在第一时间将父母送到医院。在医院求医问诊、喂饭送药、接屎端尿的事情都是我的。父母先后多次住院治疗,都是我陪伴着、护理着,尽心侍候,一直到父母病情减轻出院为止。为了保持父亲的身心健康,我一年四季经常给父亲擦澡、洗脚、剪手脚指甲。夏天天气热了,我和丈夫一同经常抽空把父亲抱到轮椅上,推着轮椅陪父亲到小区、街心广场透气、散心。在我悉心照顾下,父亲的病情逐步得到了缓解,减轻了病痛。
最困难的日子,是在父亲临终前的半年。父亲病情越来越重,神智经常错乱,稍不注意就将大小便拉在床上、身上,往往很多时候旧的衣服、床单还没来得及洗,刚换上的干净衣裤又被弄脏了。年仅70岁的母亲也患有冠心病、哮喘、高血压等多种严重疾病。为了减轻母亲的心里负担,我在父母和患病的小弟面前,总是一张笑脸和温情;在亲戚朋友面前,我总是透露着一股坚强和自信。我每天最盼望的就是夜晚,因为也只有夜晚她才能得到一点点休息。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父亲离开人世。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结束。从父亲去世的那时起,她仍然常常陪伴在母亲和患病的小弟弟身边,嘘寒问暖,为他们摇扇驱蚊,洗涤衣裳,继续奉献着作为女儿的孝心和姐姐的爱心,继续默默地照顾着多病母亲和患病的小弟弟。这些年来在我精心的呵呼下,她小弟弟的精神病情已逐步得到了控制,已基本能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数十年来,我从不因为照顾父母而耽误自己的工作,她在吴忠市环境监测站负责环境监测、环境质量分析、监测数据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多项技术工作。作为环保局监测站综合技术室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我始终在环境保护监测、科研第一线,分析测定和技术审核出具了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主持、负责编写了多项专业技术报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等,为吴忠市委、政府保护环境、预防污染、科学决策、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我经常夜里加班编写各类技术报告、技术方案、数据分析等,即便使在父母住院请假期间,仍不忘领导安排给我的工作任务,提着笔记本电脑,瞒着医生、护士偷偷在病房里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我工作任劳任怨,成绩突出,从2003年—2009年多年在年终考核中,被单位评为优秀等次;2005年被自治区环保局评为“全区环境容量测算先进个人”,2009年4月荣获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区先进个人”,2009年4月荣获国家环境保护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国先进个人”;并多次受到上级环保主管部门的表扬和肯定。
我的孝心和善心感动着我的亲人,感动着我的邻居,我就是想用实际行动为人们树起了尊老、敬老、孝老、爱亲的典范。让人们从我身上看到人性的光辉,看到了一个来自中华民族普通妇女的大爱光芒。做任何事,都看你有没有一个真心,尽孝亦是如此。所以“百善孝为先,看心不看迹”.有孝心、爱心、忠心,有热情,如果能力不够,你可以学,心不够,就没有办法了。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我们需要的是每一个人有一个真心!
第四篇:十大孝星事迹
百 善 孝 为 先
—记安松社区居民曹艳萍
尽孝是善心的体现、爱心的写照; 尽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规范。
曹艳萍,女,现年42岁,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工人,在工作时间里,她和别人一样,忠实地履行一名工人的职责。八小时之外,她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长的十六载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双亲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她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称道,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1996年,曹艳萍的父亲被检查出右侧脑梗塞,随后,病情不断加重,语言不清、行动不便、性格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父亲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平日里性格爽朗,和蔼可亲,他在家时,家里总是欢声笑语。而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这一切,所有的家庭重担落在母亲和兄妹五人身上。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时的医疗条件,治疗脑梗塞尚无良方,只能靠吃吃丹参,充充血管,来延缓脑梗塞病情的蔓延。母亲不会骑车,曹艳萍和大哥、二哥用自行车驮着母亲,访遍了我市当时比较知名的内科专家,请教了赵志奎等许多老中医,查阅了许多有关脑梗塞方面的资料,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父亲的病情得以好转。经过大夫的积极治疗和家人的精心护理,父亲的病情逐步好转,尤其是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又可以在庭院内的树荫下看到曹艳萍的父母一起散步的身影,有时他们还抱着年幼的小孙子和邻家孩子嬉戏。曹艳萍和兄长们总算松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显出了久已不见的笑容。
谁知好景不长,6年后,父亲的病情又严重起来。2002年8月份的一天深夜,父亲躺在床上休息,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嘴歪眼斜,还拼命地咀嚼自己的舌头,弄得满口淌血。曹艳萍见状,连忙用毛巾塞进父亲嘴里,以免他继续咀嚼舌头,造成更大的伤害。但是,又害怕引起窒息,只好抽出毛巾,用手指抠开父亲牙齿,让呼吸系统保持通畅。父亲不自主的咀嚼还在继续,曹艳萍的手指很快就被咬破了,手指上的血和父亲的血混在一起,染红了枕巾。十指连心,痛彻心扉,可是再痛也抵不过对父亲的孝心爱意,她坚持着,支撑着,直到“120”救护车呼啸着赶来。
父亲住进了医院,以后的两个多星期,他一直处于昏迷之中。通过脑部ct扫描显示,他的右脑血管大面积梗塞。如不及时救治,将会留下不可逆转的脑损伤,甚至可能发展成为植物人。当时,父亲全身插满了输管,吃饭、喝水、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曹艳萍和兄弟们轮流陪护,时刻守候在父母身边,与他们共度难关。两个星期里,曹艳萍从未脱下过衣服睡觉,脸来不及洗,头发来不及梳,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可是,每次回家做饭,双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米淘过多次,菜反复择洗才能下锅,生怕父亲吃得不卫生、不可口。也许兄弟们的真情感动了上天,病魔再一次退却了。两个星期后,父亲转危为安,恢复了神智。
体力和肢体的恢复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经过两周卧床,父亲体内的大便已干结成块,依靠他自己怎么也拉不下来。曹艳萍怕父亲由于排便用力造成脑血管壁破裂,便清洁双手,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将硬块的大便从父亲体内抠出。父亲通畅地排完一次大便,成为曹艳萍和家人们最快意的事情。此后的两个多月里,曹艳萍和兄弟们轮流地架着父亲,在第一医院内科病房楼道里一步一挪地做着肢体恢复活动,开始20分钟一次,后来增加到40分钟。回到病房,她们还要给父亲用开水烫脚,做腿部按摩,请理疗科大夫为父亲做理疗。天道酬勤,这话一点不假。三个月后,父亲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医院的大门。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稳健,但和其他脑血栓病人相比,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曹艳萍的家庭并不富裕。那时,大哥、二哥已经结婚成家,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父亲、母亲和她自己。按1996年的工资水平,全家工资加起来,1个月也不超过2000块钱。父亲出院后,除单位报销一部分费用外,家里还要承担很大一部分医疗费。为了让父亲增强体力,需买一些营养品滋补身体,一个月下来,家里的收入所剩无几。1997年5月,曹艳萍结婚了。之前,家里给她和爱人的礼金是1000块钱,这对于那时已经是“万里挑一”的年代而言,确实是有点寒酸了。就是到现在,家里还看着10年前家里买的17寸海信彩电,家具还是10年前的简易木质沙发和床铺。直到2004年搬家时,才添臵了一张餐桌和一台冰箱,那是为父亲吃饭方便、卫生才买的。除了这些,家里没有更多的摆设了。这些东西,摆在130平方的房间里,整个屋子显得很空荡。可是,这里面有和谐的家庭,有慈祥的父母,有和自己一样孝敬父亲的丈夫和儿子,曹艳萍觉得很充实,很幸福。
从1996年到现在,十几年光景又过去了。在这十几年间,父亲几乎每年都住进医院治疗一段时间,每次多则半年,少则一个月。住院期间,曹艳萍在兼顾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身心陪护在父亲身边,夜晚住在医院,白天做饭、送饭,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医院和家庭之间。2004年4月份的那次住院是父亲犯病比较厉害的一次,一直到12月份出院,父亲也没有能恢复右侧肢体的功能,只有依靠别人支撑才能站立。为了更好地照料父亲,曹艳萍毅然担当起照料父亲的责任,把父亲接到自己刚装修好的房子里,和父亲住在一起。每天,她和母亲帮父亲起床、穿衣、刷牙、吃饭、按摩、吸氧、烫脚、通便,每天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她这些年来固定的生活模式。在母亲看来,曹艳萍对父亲的孝敬最大程度地表现在她的细心上,父亲体温的高低、床垫的干湿、卧室的冷暖,她都时刻挂在心上,甚至是父亲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反映、每一个生活细节,她都毫不放过。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曹艳萍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久病床前的孝子对父母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弥久弥真,最终化作传承美德、敦化民风的人间佳话,流传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从父亲患病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六年了。十六年,5840多个日日夜夜,对任何人来说,都不能不算作人生中的一段漫长经历。对于曹艳萍,这段岁月承载了她从26岁到42岁的青春时光。在踏上不惑之年的门槛之后,她回首过去,仰无愧于生育自己的父母双亲,俯不悔于自己为孝敬父母付出的16载光阴。抬望前路,她又觉得身上的担子依然很重,因为父亲双亲还需要自己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圣人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为喜,一则为惧。”曹艳萍的父母都已经是年逾八旬的老人了,光阴难留,岁月易老,怎能不倍加珍惜?殚精竭虑,安守孝道,尽己所能,回报亲恩,让父母度过祥和的晚年——这,就是曹艳萍最大的心愿。
第五篇:十佳孝星先进事迹
孝老爱亲家庭先进事迹
***,女,现年71岁,是一名极其普通的下岗职工,在漫长的二十年的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婆婆身旁,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料。她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邻居和亲朋好友的称道,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2015年被*妇联授予‚濮阳十大孝星‛。
1990年,婆婆因高血压血管破裂引起的瘫痪,随后病情不断加重,语言不清、行动不便、性格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婆婆原本在家还可以帮助***料理一些家务,她可以出去打个零工补贴一下家里,因为婆婆的疾病改变了这一切,并且给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又雪上加霜。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婆婆的偏瘫让***最头疼的就是照顾,因为不能动,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每次做饭,双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米淘过多次,菜反复择洗才能下锅,生怕婆婆吃得不卫生、不可口,一天三顿饭都要在床上,还要给她变着样的做吃的。因为长期不活动有时解大便比较费力,婆婆体内的大便已干结成块,依靠她自己怎么也拉不下来。***怕婆婆由于排便用力造成脑血管壁破裂,便清洁双手,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将硬块的大便从婆婆体内抠出。婆婆通畅地排完一次大便,成为***和家人们最快意的事情。由于长期在床上躺着,难免身上会有褥疮,好儿媳怕老人受罪年复一年坚持每两个小时为老人翻身捶背,每天晚上饭后都要为老人洗脚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家境不富裕但是***还是想方设法的为老人治病并每周带老人做康复训练,希望老人的身体能有所好转。
谁知好景不长,8年后,婆婆的病情又严重起来。1998年8月份的一天深夜,婆婆躺在床上休息,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嘴歪眼斜,还拼命地咀嚼自己的舌头,弄得满口淌血。***见状,连忙用毛巾塞进婆婆嘴里,以免她继续咀嚼舌头,造成更大的伤害。但是,又害怕引起窒息,只好抽出毛巾,用手指抠开婆婆牙齿,让呼吸系统保持通畅。婆婆不自主的咀嚼还在继续,***的手指很快就被咬破了,手指上的血和婆婆的血混在一起,染红了枕巾。十指连心,痛彻心扉,可是再痛也抵不过对婆母的孝心爱意,她坚持着,支撑着,直到‚120‛救护车呼啸着赶来。
婆母住进了医院,以后的三个星期,她一直处于昏迷之中。通过脑部ct扫描显示,她的右脑血管大面积梗塞。如不及时救治,将会留下不可逆转的脑损伤,甚至可能发展成为植物人。当时,婆母全身插满了输子,吃饭、喝水、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和丈夫轮流陪护,时刻守候在婆母身边,与他们共度难关。三个星期里,***从未脱下过衣服睡觉,脸来不及洗,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可是,每次回家做饭,***也总是打着精神为婆婆做卫生、可口的饭菜。三个星期后,婆母转危为安,恢复了神智。
体力和肢体的恢复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在人民医院内科病房楼道里一步一挪地做着肢体恢复活动,开始20分钟一次,后来增加到40分钟。回到病房,她还要给婆婆用开水烫脚,做腿部按摩,请理疗科大夫为婆婆做理疗。天道酬勤,这话一点不假。三个月后,婆婆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医院的大门。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稳健,但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的家庭并不富裕。那时,家庭收入主要依靠丈夫和她自己。按1998年的工资水平,全家工资加起来,1个月也不超过1000块钱。婆婆出院后,为了让婆婆增强体力,需买一些营养品滋补身体,婆婆住院这一个多月下来,家里的收入所剩无几。1998年1月,儿子结婚了。之前,家里给他爱人的订亲礼是1000块钱,这对于那时已经是‚万里挑一‛的年代而言,确实是有点寒酸了。就是到现在,家里还看着10年前家里买的17寸海信彩电,家具还是10年前的简易木质沙发和床铺。直到2010年,才添置了一张餐桌和一台冰箱,那是为婆婆吃饭方便、卫生才买的。除了这些,家里没有更多的摆设了。这些东西,摆在120平方的房间里,整个屋子显得很空荡。可是,这里面有和谐的家庭,有慈祥的婆婆,有和自己一样孝顺的儿子儿媳,***觉得很充实,也很幸福。
***也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她身体也不是很好而且常年吃药的情况下,还要每天照顾年过九旬瘫痪的婆婆,在这二十年来,她每天省吃俭用,感冒发烧的小病从不舍得去医院看病,自己熬碗姜糖水喝喝,她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别人救济的,从未为自己添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对自己很苛刻但是对老人确很舍得,新鲜水果从不间断,而且给老人弄成糊状容易吞咽,鱼肉也时常给老人换着花样做。她说:‚有什么好吃的先让老人吃,增强她的营养。
细微之处见真情,几十年来,光是在婆婆的饮食起居上,***就下了不少心思。为老人准备的每日三餐虽然几乎没有荤菜,但素菜尽量做到顿顿不重样,让老人吃地舒心,她定期为婆婆换洗、添置衣服,一有空就将老人推到屋外晒太阳,将老人伺候得舒舒服服。怕婆婆躺在床上闷,她挤出钱给老人买了个大收音机,看到婆婆经常乐得跟孩子似的,***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都依着老人们的性子来,从不惹老人家生气。对老人的孝敬最大程度地表现在她的细心上,婆婆体温的高低、床垫的干湿、卧室的冷暖,她都时刻挂在心上,甚至是老人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反映、每一个生活细节,她都毫不放过。她对婆母的孝情敬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弥久弥真。当有人问她为什么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婆婆呢?***总会憨笑着说:‚常言道:‘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操劳了一辈子,照顾他们是应该的。
从婆婆患病到现在,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7300多个日日夜夜,对任何人来说,都不能不算作人生中的一段漫长经历。对于***来说,这段岁月承载了他从50岁到70岁的时光。在即将踏上不惑之年的门槛之前,她回首过去,仰无愧于自己的父母双亲,俯不悔于自己为孝敬父母付出的20载光阴。抬望前路,她又觉得身上的担子依然很重,因为婆母还需要自己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圣人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为喜,一则为惧。‛***的婆婆都已经是年逾百旬的老人了,光阴难留,岁月易老,怎能不倍加珍惜?殚精竭虑,安守孝道,尽己所能,回报亲恩,让婆婆度过祥和的晚年——这,就是***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