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籍普查工作总结
弋阳县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总结
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根据《国力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以了解我国现存古籍保护的现状,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管理。这是建成国以来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全面深入的古籍普查,意义深远。
江西省文化厅在2008年8月份对全省各市、县公共图书馆进行了古籍普查工作人员培训。我馆人员在8月底学期结束后,及时向县文化局领导汇报了学习情况。根据省文化厅下发文件精神,局领导与馆领导一起就如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古籍普查工作作了协商,决定由县文化局联合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科协等六个单位一起下文转发省厅关于古籍普查文件,分发各乡镇、场及县直各有关单位。我馆工作人员还分别到县直各有关单位,上门宣传与咨询。我们大造声势,积极开展普查宣传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各有关方面的力量,使广大民众理解开展古籍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8年9月,我馆工作人员对本馆的古籍书目开始进行整理,包括分类、编目、整理等,对每套古籍书目进行建档,包括书名、作者、朝代、版本形式、装帧形式等进行登记,并根据古籍年代及内容等予以版本定级,根据古籍破损情况予以破损定级。认真填写《古籍普查档案表》,并对每套书目做了版本书影及破损书影。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们顺利完成了工作,并及时将信息反馈到省图书馆。此次普查,确定我馆共有古籍书目347册,其中3本为善本。
古籍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破坏,就不能再现。所以必须加强对现有古籍的保护。目前,我馆古籍保护状况受条件影响,不恒温、不恒湿,所以书页老化情况比较严重,书页虫蛀现象因是用樟木柜装着,情况稍好些。建议在经济条件充许的情况下,是否可改善古籍的存储条件?
弋阳县图书馆 2008、12、5
第二篇: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 -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等文件的通知
(文社图发〔2007〕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文件精神,全面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经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将《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等有关文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1.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
2.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工作方案
3.《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暂行办法
4.“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二○○七年八月一日
附件1:
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
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为了解我国现存古籍保存保护的现状,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的规定,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目的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及民间所藏古籍情况,对登记的古籍进行详细清点和编目整理,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形成中华古籍联合目录,以便国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加强对古籍的管理。全国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古籍抢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环节。这是建国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第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给予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积极开展工作。为做此次古籍普查工作,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普查范围和内容
这次全国古籍普查范围包括我国境内的国家图书馆、各公共图书馆、文博单位图书馆(藏书楼)、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单位图书馆、宗教单位图书馆(藏经阁)等;个人或私人收藏机构,也可以纳入普查范围。古籍普查对象为我国汉文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其他特种文献,如甲骨、简牍、帛书、金石拓片、舆图等,暂不列入这次普查范围。
这次古籍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古籍基本信息、古籍破损信息和古籍保存状况信息等。
普查登记表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制定。
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执行标准主要有《古籍定级标准》(WH/T 20-2006)、《古籍普查规范》(WH/T 21-2006)、《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WH/T 22-2006)、《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WH/T 23-2006)、《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WH/T 24-2006)等。其中汉文古籍的定级,依据《古籍定级标准》执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定级标准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制定并颁布实施。
二、工作机构与任务分工
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由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统筹规划,由文化部领导实施。设立专家委员会,聘任有关专家负责珍贵古籍的定级审核和普查咨询工作。国家图书馆设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为全国普查登记中心和培训中心,负责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和培训工作,研制标准,编写教材,培训普查人员,汇总古籍普查成果,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形成中华古籍联合目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各省级古籍保护分中心,负责本地区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和培训工作,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教材培训本地区的普查人员,汇总并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报送古籍普查报表,建立地方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形成地方古籍联合目录。
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可根据实际,在本系统成立古籍保护分中心,统一开展本系统的普查工作,将数据汇总后报送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也可由各古籍收藏单位分别报送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或各省级分中心。中央其他各有关部委及所属单位按统一要求开展普查工作,直接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报送古籍普查报表。
民间收藏的古籍,可到所在地省级古籍保护分中心进行登记、定级、著录。
三、工作步骤
2007年普查的工作重点是组建古籍普查相关机构,开展普查软件平台的研发工作,开展人员培训,确定古籍普查试点单位,开始对一、二级古籍进行普查,建立中华古籍保护网和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等工作。到2009年7月底前,初步掌握现存一、二级古籍状况。分批次发布《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录》。从2009年8月-2010年底,开展二级以下古籍普查工作,汇总古籍普查成果,逐步形成《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各地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机构,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成果,因地制宜开展本地区的普查工作。
普查采用纸本表格或电子表格登记,也可在普查网络平台上进行登记。普查流程如下:基层收藏单位填写表格并校对后,汇总提交到省级分中心。省级分中心对基层收藏单位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校、汇总,对古籍进行定级,并制作成规范的数据格式文档,提交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对省级分中心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和发布。专家委员会协助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对数据进行审核。
四、工作要求
这次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是我国第一次开展此类普查,对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国古籍的数量、价值、分布、保存状况等基本情况,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要积极开展普查宣传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各有关方面力量,使广大古籍工作者及民众理解开展古籍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各级普查机构应健全机制、配备普查人员和设备,建立数据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细则,对普查工作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按标准和程序开展普查登记工作,提交普查数据。普查登记工作中,各级普查机构须对下级的普查数据采取随机抽样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质量检查。
人员培训事关普查工作的质量。为保证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各省级分中心应尽快成立普查队伍,认真筹备、组织培训工作。应结合本地普查任务、人员素质情况、实际工作需要和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普查培训应注意对普查人员进行工作责任心和专业知识等的培训、教育。集中各地优秀师资力量、专家力量参与、指导培训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对本地区古籍普查、修复、出版及数字化等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鼓励、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支持古籍保护工作。
附件2:
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文件精神,使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全面顺利实施,今年将从全国各个系统和不同层面的古籍收藏单位中选择一批古籍收藏单位,作为全面开展古籍保护计划的试点单位,采用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摸索出不同地域、不同层面的古籍保护工作经验,为积极、稳妥地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古籍保护计划打好基础。
一、试点工作的时间
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工作自2007年8月开始,至2008年7月结束,历时一年。
二、试点工作的任务
(一)通过普查工作摸清家底,编制出本单位的古籍目录,并及时将普查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应尽快摸清并上报所藏古籍的生存状况,探索在不同条件下开展古籍普查和保护工作的方法,取得有价值的推广经验后及时推广。
(二)各试点单位根据普查进程,及时分析普查结果,区分藏品的不同等级,对古籍实行分级保护。要针对古籍所处的保存条件、环境等提出符合当地特点的修复及保护计划。
(三)各试点单位的古籍修复须首先提出计划和具体方案,特别对古籍修复涉及的一、二级古籍,其修复方案和修复人员须得到国家中心或国家中心委托的省份中心认可。必要时一级藏品送国家中心或省中心修复,以免造成破坏性修复。
(四)对于古籍库房内部环境不符合藏品需求的,消防等外部环境不合格的,古籍收藏单位应及时向上逐级汇报,提出整改建议,申报改造计划,避免灾害隐患。
(五)对于库房条件过差和库房管理严重不合格的单位,根据藏品等级,必要时将寄存上级收藏单位或其他收藏条件好的单位,归属权不变,待库房的改进经专业人员认定符合藏品需要后,藏品方可归回。
三、试点工作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组织工作机制。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把古籍保护试点工作列入当前的重点工作。要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落实工作班子和人员,安排部署好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
(二)制定试点工作方案。要根据当地的工作基础和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实际、目标明确、任务具体的试点工作方案。
(三)落实经费。对列为古籍保护试点工作的单位,文化部将根据藏量、所在地区经济状况、工作进程和成果等因素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补贴仅可用于与古籍保护计划有关的各项工作,挪用后一经查实,文化部有权终止其资金的继续投入,并追回原投入资金,严重者将取消其试点单位资格。
(四)深入调研。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工作,摸清情况,认真研究试点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并要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
(五)人员培训。凡列为试点的古籍收藏单位,在古籍整理研究及保管、修复人才的培养要加大力度,通过在职培训和充分参与等方面提高其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保证古籍保护计划的全面实施。
(六)加强组织协调。各地文化主管部门,要担负起试点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协调任务。要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格局。通过精心策划和实施,保证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要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和引导带动作用。
(七)加强信息沟通。各试点单位和管理部门要与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及时沟通工作情况,各试点之间也应经常进行交流,研究探讨工作中的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要确定一名联络员,及时反映本地区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以简报形式陆续通报各试点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
(八)古籍保护工作试点单位要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签定责任书,并在试点工作完成后完成总结报告。
四、试点单位
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试点单位由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审议确定,共57家,名单如下: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江苏省南京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
浙江省杭州图书馆
浙江省温州市图书馆
浙江省绍兴图书馆
山西省祁县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中山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大图书馆
山东大学图书馆
国家科学图书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故宫博物院
中国文物研究所
上海博物馆
山东省博物馆
安徽博物馆
西安博物院
浙江省宁波天一阁博物馆
江苏省苏州博物馆
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博物馆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文管所
山西省应县文保所
中华民族图书馆
佛教图书文物馆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白云观
中华书局
商务印书馆
中国书店
上海书店
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
附件3: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珍贵古籍的保护工作,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目的是建立完备的珍贵古籍档案,确保珍贵古籍的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提高公民的古籍保护意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
第三条 文化部负责组织《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工作。文化部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评审工作。
第四条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主要收录范围是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放宽。
第五条 国家珍贵古籍的评选标准,原则上与《古籍定级标准》所规定的一、二级古籍的评定标准相同,即国家珍贵古籍原则上从一、二级古籍内选定。
第六条 申报及评审程序:
(一)由古籍收藏单位和个人按照文化部制定的统一格式,向所属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提交《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书。
(二)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申报古籍进行汇总、初审,向文化部提出申报。中央直属单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向文化部提出申报。
(三)文化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合格的申报材料提交专家委员会。
(四)专家委员会根据评审标准进行评审,提出国家珍贵古籍推荐名录,提交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五)文化部根据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意见,拟定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经部际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第七条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评审工作根据情况不定期开展。每次申报评审时间由文化部确定并印发相关通知。
第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参照本暂行办法进行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的评定。第九条 本暂行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第十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4: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古籍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评定“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目的是加强对古籍保护工作的管理,推动各古籍收藏单位改善古籍保护条件,提高古籍保护工作水平,促进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健康、持续开展。
第三条 文化部负责组织“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定工作。文化部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
第四条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选范围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各类型图书馆、博物馆等古籍收藏单位。第五条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选标准如下:
(一)收藏古籍的数量一般在10万册件以上或收藏古籍善本数量在3000册件以上;
(二)有古籍专用书库;
(三)有专门的古籍保护机构和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健全;
(四)有专项古籍保护经费。
第六条 申报及评定程序:
(一)各图书馆、博物馆等古籍收藏单位,向所在行政区域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请。
(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单位须按照文化部制定的统一格式,提交申请报告、申报说明书、古籍保护计划及其他说明材料。
(三)各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申报单位进行汇总、筛选,经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后,向文化部申报。中央直属单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向文化部申报。
(四)文化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合格的申报材料送专家委员会评审。
(五)专家委员会根据评选标准进行评审,提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推荐名单,提交文化部。
(六)文化部通过媒体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推荐名单进行社会公示,公示期30天。
(七)文化部根据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和公示结果,拟订“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经部际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报请国务院批准、公布。
第七条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要按向文化部提交古籍保护情况报告。文化部每两年一次组织专家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进行评估、检查,对未履行保护承诺、出现不良后果的单位,视不同程度给予警告、严重警告直至除名和摘牌处理。
第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参照本办法进行“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定。第九条 本暂行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第十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在全市古籍普查工作第一期培训班上的
在全市古籍普查工作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全市古籍普查工作培训班,目的是要通过学习,使大家进一步明确古籍普查任务,掌握古籍普查基本方法,促进古籍保护队伍建设,这对我市古籍保护工作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市古籍普查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下面我就我市古籍普查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开展古籍普查的重要意义
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曾创造了辉煌浩瀚的文献典籍,这些古籍为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这些古籍进行妥善保护、开发和利用,是我们的重要历史责任。2007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随后,文化部在京召开“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和“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项目,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古籍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抢救和保护珍贵古籍,是我们文化工作者崇高的历史责任,也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现实要求。我们要从对国家、历史和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古籍保护工作。今天来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回去后除做好本单位的古籍普查工作,当好保管员外,还要当好情报员、宣传员,有的还要当好协调员,要负责本地区古籍普查工作组织协调任务;有的还要起传帮带 1
作用。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认真学习领会古籍保护各项文件精神、基本掌握古籍普查方法,本着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古籍保护及古籍普查工作。
二、我市古籍保护工作现状
做好古籍保护工作,首先要摸清家底。此次古籍普查,就是要全面掌握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有关单位以及民间所藏古籍情况,从而找准我们工作的准确定位。目前,全市现有古籍*****册(卷),分藏在各县市图书馆和博物馆中,少部分收藏在档案馆,破损情况非常严重。由于历代的战乱、水火虫鼠的吞噬、漫长光阴的冲刷涤荡造成了书籍的流散和毁灭,有幸存留至今的古籍往往腐烂破损。更为严重的是,现有留存的古籍缺乏基本的保存环境。除**县有*个书库、**个专柜、***个函套(仅部分古籍有专柜、函套)外,其它各县均无专门古籍特藏书库,由于经费短缺,收藏单位甚至做不起专用书橱,大多数的古籍图书和文物、档案部门的其它藏品同处一室,至今躺在纸盒或木箱里,缺乏最基本的保护条件,既非恒温恒湿,又缺乏防紫外线措施和消毒,杀虫等设施,函套破损或根本没有函套,裸身锁在柜里,任其老化破损。严重的古籍图书破损得像棉絮似的,一碰就碎,令人惨不忍睹,无法进行普查登记。古籍图书每天在继续损坏,图书馆却既无财力又无人力和能力修复,现状十分堪忧。其次各县现有古籍分属不同的文化单位,虽然同属文化系统,但行政主管部门协调不够,致使古籍未收藏在图书馆的县市古籍普查困难。而古籍的收藏单位因本身业务工作繁忙,分身乏术,导致工作滞后。如**县博物馆的****册,档案馆的***册古籍无人按照古籍普查的要求进行
登记申报。4月份,国家在省里举办培训,**县未派人参加培训,失去了宝贵的学习机会,给今后的古籍普查、整理、申报、保护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古籍抢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环节。此项工作没有做好,今后的古籍抢救、保护和利用更无从谈起。另外古籍保护人才也极度缺乏。由于市县两级古籍方面人才的严重匮乏,致使**地区的“古籍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古籍保护中心”和“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未能建立。
三、开展古籍普查几点要求
年初,省文化厅要求:收藏量在**册以内的单位,年底前完成普查登记;收藏量在**册以上的单位,必须完成二级以上古籍的普查登记,并尽量多的完成二级以下古籍的普查登记。按照我市古籍藏量,我市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今年内必须全部完成才能达到省里的要求。尽管近一段时间各县市区对普查登记工作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目前可以说是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因此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们:一是要加强领导,努力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各级文化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推动把古籍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努力将古籍保护工作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是要争取经费,加大投入,确保古籍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古籍保护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在工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古籍保护工作所需经费。对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要积极争取财政给予重点支持。要制定优惠政
策,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古籍保护工作,努力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资金支持相结合的古籍保护经费投入机制。三要加强管理,切实保障古籍的完好与安全。各级县市古籍收藏单位要把古籍保护作为业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承担对古籍的保护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古籍保护制度,落实责任,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古籍保管条件,完善安全措施,切实保障古籍的完好与安全。
同志们,加强古籍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做好这项工作,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我们要扎实工作,共同努力,为保护和继承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更大贡献!
最后,祝培训班圆满成功!祝大家学习、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第四篇:扬州地区古籍普查工作的现状分析
扬州地区古籍普查工作的现状分析
关键词:古籍普查工作;实施现状;面临问题;解决方案
摘 要:文章通过对扬州地区古籍收藏单位普查工作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当前古籍普查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2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3-0089-03 扬州地区古籍普查工作的实施现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要求,在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下,扬州地区各图书馆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启动古籍普查工作。2007年扬州市图书馆率先成立了地市级古籍保护中心,2009年2月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增挂“扬州市古籍保护中心”牌子。扬州地区各图书馆首先开展了国家及省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工作,且每年都积极进行申报,挖掘馆藏,成绩显著:扬州市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古籍共88部,其中扬州市图书馆75部、扬州大学图书馆9部、扬州博物馆1部、宝应图书馆3部;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古籍共238部,其中扬州市图书馆196部、扬州大学图书馆22部、扬州博物馆2部、江都市图书馆3部、仪征市图书馆2部、高邮市图书馆2部、宝应图书馆11部(见表
2、表3)。2009年扬州大学图书馆被选为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首批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0年,扬州市图书馆被选为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首批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同期,国家和省古籍保护中心还开展了各类培训班,扬州地区各图书馆有多人参加了“全省古籍保护(普查)工作培训班”、“全国古籍编目培训班”、“全国古籍修复培训班”等。通过培训交流,使普查人员明确了古籍普查工作的范围、内容和重点,掌握了普查工作的基本流程,促进了古籍普查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
2012年3月,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召开江苏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重点讨论了《江苏省古籍普查登记方案》,部署了普查登记工作的开展。重点提出了古籍普查的六项必登项目,以加快《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和《中华古籍总目》的出版。会后,扬州地区各图书馆积极开展此项工作。扬州地区8家古籍收藏单位中,除扬大图书馆的目录基础好些外,其他馆的古籍著录信息均存在残缺不全等问题,故编目进度缓慢,仅有扬大图书馆和存量少的邗江区图书馆两家完成了馆藏古籍的六项必登项目的目录提交(见表4)。当前古籍普查工作面临的问题
2.1 古籍管理专业人才缺乏(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扬州地区8家图书馆中,有1家没有古籍专职人员,有5家配有1~2位专职人员。但据笔者调查,这5家配备的古籍专职人员并不十分的“专职”,不仅要做古籍普查,还要兼职做其他部门的工作。市馆的古籍专职人员虽然多些,但与丰富的馆藏所造成的古籍普查工作量相比,配备的专职人员还是不够。而且古籍部一般都设有地方文献阅览室、古籍修复室,还要提供古籍阅览咨询服务等,这些工作无疑也需分派古籍专职人员去做,而真正从事古籍普查工作的人员就很少了。因此,古籍普查的工作量就上不去。
2.2 古籍工具书没有配备或配备不全
从表5中可以看出,扬州地区8家图书馆中,有4家是没有配备古籍工具书的。从事古籍编目的工作人员都知道,进行编目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最频繁的查版本或作者年代,需用到《中国历史纪年表》;判断一种古籍是否为丛书或丛书的零种,需查《中国丛书综录》;判断一种古籍的版本,需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贩书偶记》及《续编》等工具书。此外,还有室名、别称、字号、地名、职官、藏书印等问题都需借助工具书。如果连工具书都没有或配备不全的话,古籍普查的质量和进度会受到很大影响。
2.3 古籍专职人员古籍版本鉴定功力不深
古籍普查要对古籍进行详细的编目整理,普查内容有书名、卷数、著者、版本、版式、批校题跋、钤印、定级、定损等几十项,反映的古籍信息点多,工作量也大,对古籍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对古汉语、文字学、版本学、目录学等都要有所了解。古籍普查中会遇到许多需考证、难以审定的问题,但对于古籍普查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无疑是对版本的正本清源,厘清版本的真实面目。古籍版本的鉴定,不仅需要深入学习古籍版本鉴定知识,更重要的是长期的版本鉴定经验的积累,多看多比较,在实践中提高眼力。目前,扬州地区的古籍专职人员,资深的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而年轻的还没有成长起来,在古籍鉴定方面缺少经验,很多没有显著版本特征的古籍,最多只能判断一个年代或类型,好多古籍只能判断为“清刻本”或“刻本”,具体到清代什么时期就无法审定了。甚至有时版本类型也容易出错,如木活字本著录为刻本、影印本著录成刻本等。另外,因为古籍普查的任务重、时间紧,客观上也促成了工作人员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态,普查过程中缺乏耐心、认真的工作态度,从而造成版本判断失误。对当前古籍普查工作的一些建议
3.1 合理配备古籍管理专业人员
基层图书馆由于编制政策、用人机制的不灵活,古籍专业人员严重缺编。首先,要求图书馆领导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要积极与地方政府人事部门进行沟通,通过“引进、招聘”的方式来改变古籍专业人才缺乏的局面。其次,古籍普查工作的环节较多、涉及多种专业知识。因此,在人才配置上不宜单一,尤其是古籍藏量多的图书馆,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古文献学等相关专业人才都需配备。
3.2 配备基本的古籍工具书
古籍普查工作中,会遇到涉及多种学科的问题,这时借助相关的工具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配备基本的古籍工具书对于提高古籍普查工作的效率相当重要。基本的工具书有如下几类:①书目类。《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丛书综录》《贩书偶记》及《续编》《四库全书总目》《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等。②人名、室名别号、地名。《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增补本)《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等。③职官。《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等。④年代。《中国历史纪年表》。⑤字体。《中国篆刻大字典》《说文大字典》等。
3.3 省古籍保护中心加强督促检查
省古籍保护中心要加强对本地区古籍普查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传达国家及省古籍保护中心下达的各项规范和目标任务。对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单位,要及时进行沟通、辅导,查出难点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古籍普查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
3.4 针对薄弱环节,开展培训班
国家、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已开展了多种主题的培训班,其中以古籍普查居多。通过培训,本地区的古籍普查工作人员已经基本熟悉古籍普查平台的录入方法和应用规范。而对古籍版本的鉴定方面是薄弱环节,也是古籍普查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功,亟需国家、省古籍保护中心邀请专家开展古籍版本鉴定方面的培训,如:活字本、套印本、稿本、明刻本、清刻本等。尤其是关于清代的版本鉴定知识需详细讲授。目前,不仅是扬州地区的古籍以清时期版本为主,全国的古籍收藏单位也是如此。因此,如果能把清代古籍的版本鉴定准确,古籍普查的质量将会大大提高。
3.5 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交流协作
古籍普查要求对古籍的基本信息进行客观著录,但一部古籍的信息往往不全,故在对卷数、作者、版本、分类等信息著录时就需参考、借鉴相同书名的古籍版本信息著录,查其有几种版本及其版本信息,从而帮助本馆藏本的各项信息审定。目前,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一些大馆都建有古籍书目数据库,还有孔夫子旧书网等网站上有书影也可借鉴,不用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证,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古籍普查培训讲义(试用本)[Z].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编,2007.[2] 莫艳红.县级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之我见[J].图书馆论坛,2009(10):142-143.[3] 周立军.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探索[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2):72-75.(编校:崔萌)
第五篇:古籍与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项目衔接初探
古籍与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项目衔接初探
关键词:全国古籍普查;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共享
摘 要:文章旨在通过对全国古籍、可移动文物两项普查工作的数据采集项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两项普查信息采集的异同,制作综合性的信息采集表,为基层工作人员在信息采集中兼顾两项普查的需要、实现信息共用共享提供便利。
中图分类号:G2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10-0080-04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保护计划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古籍普查工作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具体负责实施。截至2014年6月,完成普查数据量130余万条。2012年10月,国务院又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这项工作对于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数量、保存状况和保存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古籍作为可移动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次普查的对象之一。如何充分利用全国古籍普查的已有成果,使现阶段两项普查能同步开展,互相借力,对于加快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度、提高普查质量十分重要。但两项普查工作的统计口径存在一定差异,信息采集的登录标准不完全一致,实现数据共享还有一定的困难。两项普查的主要差异
古籍普查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和可移动文物普查共同的任务。但两项普查侧重点不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的古籍普查注重表现古籍的书名、著者、卷数等版本特征,侧重对古籍版本的揭示,忽略了古籍重量、外形现状。可移动文物的普查注重文物的质地、质量、外形尺寸等外在形态特征,侧重于古籍作为国家财产的现状描述。两项普查侧重点的差异,决定了两项普查采集的数据项目在有重合的同时也有所差异。
从两项普查工作信息采集表来看,两张采集表也明显不同。可移动文物普查使用的是文物古籍excel采集模板v2.0,该表是结合文物调查的实践设计的,要求填写文物的质地、质量、实际数量、外形尺寸等描述文物的外在形态特征信息项。古籍普查使用的是古籍普查十六表,该表是专门针对古籍制作的信息登记表,重在全面描述一部古籍的分类、题名著者、版本、版式、序跋、刻工等版本方面的特征以及卷数、装帧、装具、批校题跋、钤印、文献来源、修复历史等个性特征。两项普查信息登录内容的差异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的古籍普查(下文简称古籍普查)登录主要内容包括古籍基本信息、古籍破损信息、古籍保护状况信息。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下文简称文物普查)登录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物基本信息、附录信息、影像信息、收藏单位情况。
2.1 两项普查信息登录项目的对比
由两项普查登录项目对比表可以看出(见表1),从古籍普查方面来看,与文物普查重复的为11项,古籍普查独有的为 13项,重复项目占到46%。意味着粗略来算有46%的古籍普查信息可以直接应用于可移动文物普查。从文物普查方面来看,与古籍普查重复的为20项,文物普查独有的4项,重复项目占到83%。意味着粗略来算有83%的文物普查信息可以直接从古籍普查信息中得到。上述采集项目的重合情况说明,两项普查工作的数据共享能够大量减少工作量,对于完成两项工作任务都具有重要意义。
2.2 两项普查信息登录要求的差异
2.2.1 题名项。古籍普查登录中题名项包括了题名和卷数等。正题名一般依据卷端登录,卷数依正文所标卷次、卷目据实登录。由于古籍刻印情况复杂,同一种书,版本不同,卷数有可能不同,所以题名项的卷数是一部全本古籍应该有的卷数,残本存卷数量不在此反映。例如:诗集传通释二十卷诗序辨说一卷诗传纲领一卷、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山海经广注二十四卷等。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表要求填写名称和原名。名称方面的要求:文物定名要科学、准确、规范、精炼,做到“观其名而知其貌”。具体到文献文书要求以“年代”+“主要内容”+“器形”定名,例如:元刊明递修本十三经注疏三百五十三卷、清康熙六年(1667)崇义书院刻本山海经广注二十四卷、明万历刊刻三色套印本战国策、唐敦煌回鹘文写经等。原名方面的要求:按照《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指标项及登录规则》,原名即馆藏文物在现收藏单位总登记账上的名称,例如:“山海经广注”、“战国策”等。
2.2.2 存卷项。虽然两个采集表都包含了存卷这一项,但是内涵不同,具体填写的要求也就不同。对于古籍普查而言,存卷项是为了说明古籍的残缺情况,如果不存在残缺的话,就不需要填这一项。例如:皇朝经世文编一百二十卷存一百十五卷(一至一百十五)。可移动文物普查则要求填写文献的实际存卷数,无论缺不缺卷。例如:皇朝经世文编存一百十五卷。
2.2.3 分类项。古籍普查十六表中要求按照“四部分类法”对古籍图书进行分类(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类丛部等)。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表中要求填写文物类别(玉石器、陶器、瓷器、古籍图书等)。前者对古籍的内容进行了揭示;后者体现大文物的类别,从文物种类揭示图书特征。
2.2.4 外形尺寸和开本。文物普查信息登录中要求填写古籍的外形尺寸,即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宽、高,这和古籍普查信息登录中开本(书刊幅面的规格大小)和板框(书版四周)的概念都不同。板框尺寸,是古籍比对版本的重要依据之一;古籍的高度在测量上会因人而异,且在流传修复过程中会有变化,所以古籍普查中不要求测量高度。相比较而言,可移动文物普查更重视对财产现状外形的立体描述。
2.2.5 破损信息。古籍普查中要求填写破损信息(酸化、老化、霉蚀、粘连、虫蛀、鼠啮、絮化、撕裂、缺损、烬毁、线断等),进行破损定级,同时要求拍摄破损书影,记录破损册次以及修复历史。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表中要求填写藏品的完残程度即文物及其附件的完整、损伤、残缺或污染等情况(完整、基本完整、微残、重残、缺、失),根据完残程度填写完残状况及保存状态。两项普查都重视对古籍破损信息的描述,以便为采取进一步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2.6 文物级别。古籍普查中依据《古籍定级标准》(WH/T 20―2006)将古籍分为善本和普本两部分。具有珍贵价值的善本划分为一、二、三级;将具有一般价值的普本定为四级。可移动文物依据《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两项普查中都要求对古籍确定相应的级别,以实现对古籍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古籍定级标准》是参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和《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记述善本古籍藏品定级的有关精神,同时参照鉴别善本古籍的“三性原则”和“九项条件”制定的。因此,古籍普查中对古籍的分类更有针对性,也更具体。
2.2.7 影像信息。古籍普查中,书影拍摄要求选取题名出处(多为卷端)、版本依据处(如牌记等)及钤印、批校题跋等处进行拍摄。可移动文物普查中要求拍摄正视图(书籍的正面)、底部图(书籍的背面)、局部图和全景图(整套书)。古籍普查中对书影拍摄部位选取的总原则是与各项客观著录信息一一对应,提供文字所无法确切描述的版本信息。文物普查是为了直观地记录文物的形象和状态而进行影像信息的采集。所以两者对拍摄的要求不同,前者更细致、具体,后者注重整体。
2.2.8 古籍普查信息采集表中特有的登录项。版式项(行款字数、书口、边栏、界格);装帧形式(简册、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等);附注项(批校题跋、刻工、钤印、丛书、丛书零种、丛书子目等)。这些著录项都是进行古籍版本鉴定和定级的重要指标。
2.2.9 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表中特有的登录项。书籍的载体(木、竹、纸、毛、丝、皮革、骨角牙);书籍的质量即“重量”;入藏时间范围和入藏。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的11项附录信息不作为必填信息,所以不列入比较范围。两项普查信息登录项目对接的建议
两项普查工作都是重要的文物保护工作,为实现两项普查数据的有效衔接,促进成果共享共用,现场的信息采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采集到的信息完整、详细、科学,后续的数据衔接工作就相对容易。我们综合分析两项普查的信息采集表格和具体要求后,制作了一个能够满足两项普查要求的综合信息采集表(见表2)。该表综合了文物信息采集表和古籍普查十六表的登录项,突出了现场采集信息项的要求,提示普查人员一次性完整采集两项普查所需信息,最大程度减少重复劳动,保证普查质量。信息采集回来以后,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此综合信息采集表中的信息,按要求分别填写文物和古籍的信息普查表。另外,古籍普查中要求以标准繁体字据实登录,所以普查人员在现场采集信息时要注意使用繁体字著录。
通过上文初步的分析和综合信息采集表的制作,希望能够为一线工作人员和尚未开展两项普查工作的单位提供便利,进而促进两项普查的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籍保护网 [EB/OL].http://www.xiexiebang.com/pcab/gjpc/gjpc_dt/.[2]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全国古籍普查登记手册(暂行)[S].2012.[3] 国家文物局.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S].2012.(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