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穿城镇创业典型汇报材料
穿城镇返乡创业典型工作汇报
2007年穿城镇为了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充分转移,积极开展了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新举措,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鼓励返乡人员通过创业实现自身就业,同时吸纳带动更多的劳动者就业,促进本镇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通过他们“洗脚”进城,“洗脑”还乡将发达地区的新思想、新技术、新管理理念,带回家乡来推动本镇经济发展带动农村整个文明程度的提高。
来到我镇东创业园,一下路一排崭新的厂房映入眼帘,这就是我镇嵇兴松创办的宿迁市浩斯达服饰有限公司。嵇兴松,41岁,我镇穿城居委会村民,1990年高中毕业以后,一直在苏南的一家服装厂打工,通过十几年摸爬滚打,学到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原始资本。2007年春节回到家乡心中萌生了回乡创业办厂的念头,但却苦于对各种行政审批、核准门槛的顾忌,再加上手中资金不太充足,一直迟迟下不了决心,我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知情后,马上通过各种渠道和他取得了联系,并把他请到镇政府做客,向他当面讲解政府有关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消除他的思想顾虑,并责成有关部门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在税务登记、土地的使用,项目的立项审批核准上实行一站式服务,现场交办,限时办结。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同时由政府牵头、多方融资很快就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在党委政府的精心呵护下,2007年6月,一座占地16亩,投资280万元的宿迁市浩斯达服饰有限公司在我镇工业园区落成,并于当年顺利投产。2008年实现产值300万元,利税8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80名,实现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嵇兴松成了乡亲心目中的创业英雄。
十年磨一剑,有志者事竟成。嵇正东,40岁,我镇穿城居委会村民,高中文化。二十年前怀着远大抱负前往外地打工,可是自己刚毕业没有专业特长,干的工作也就不怎么理想,很快连路费钱都没攒够,就回到家里,心中陷入了无限的迷茫中。当地的村支部书记知道后对嵇正东说:“小嵇,听说镇里搞服装加工的培训,你不妨去看看,嵇正东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踏进了培训班的校门,几次培训下来,嵇正东像变了个人似的,心胸开阔了,信心有了,成天抱着《服装加工技术》书籍翻来翻去,很快就懂得了服装加工这门技术。嵇正东便又迫不及待的再次外出打工,很快在一家外资企业找到工作,老板看他懂技术、又勤快,破格提拔他为厂里的生产厂长,他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学到的知识,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在实践中不断成熟起来。2007年回到家乡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落实了土地、资金等一系列的问题,于当年投资了150万元创办了宿迁市江林工贸有限公司,2008年实现产值200多万元,利税3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60多人。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乡亲们不出家门造就了一个“金饭碗”。2009年我镇将根据本镇实际情况,积极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强化创业服务保障,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使“人回乡,厂回迁,钱回流”,把劳务大军变成加快我镇经济发展的“人才库”、“资金库”、“项目库”,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意识,建设创业文化。使更多的劳动者乐于创业、敢于创业,营造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加强舆论引导,弘扬创业精神,树立创业典型,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使我镇2009年劳动力转移再上新台阶。
穿城镇人民政府
2011-10-05
第二篇:城镇建设典型汇报材料
提升建设理念完善载体功能
在统筹发展中建设全省一流名镇
**镇位于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中部平原,是 市中心城的“南大门”,镇驻地城镇规划面积235公顷,拥有人口1.2万人。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市中心城区南扩的机遇,按照优化提升建设理念、拓展完善城镇功能、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多元融资,社会建城”之路。2006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卫生镇和山东省最具发展潜力的乡镇。
一、理念先行提境界
(一)树立规划之要重在执行的理念。在对小城镇驻地周围的地形状况、水系分布、交通流量进行深入调研,摸透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聘请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为从根本上破解“规划执行难”的问题,多年来,镇党委、政府一届接一届,将小城镇规划建设作为每届每年的中心工作之一,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严格按照规划开发建设,保证了规划实施的有序、连贯。建立规划公示制度,按照规划的总体要求,每年总体工程实施方案的确定实行“专家为主、依法运作、群众参与、反复论证”决策模式,组织专家、党政班子成员、镇人大代表等不同群体进行讨论确定,1
减少重大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将方案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坚持镇长交接制度,作为小城镇建设主要负责人的镇长,在调整岗位、交接工作时,小城镇规划建设情况作为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单独交接,确保了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连续性。
(二)树立建设之要重在精久的理念。对确定实施的各类建筑,聘请具有高级资质的规划设计院进行设计,对建筑物的立面设计、外墙装饰,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严格审查各建筑企业的资质,达不到三级资质企业的,一律不得参与城建工程的招投标。坚持“早、快、好、省”的建设理念,做到工程质量、进度、资金投入同步推进。在委托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公司进行全程监理的同时,采取先进的仪器设备与原始的盯人战术,每一项建设工程都选派2-3名技术骨干盯上、靠上,严把施工程序关、质量关,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停工整改。
(三)树立管理之要重在治本的理念。在土地、房屋、规划等方面,严把审批关、建设关、质量关,从源头上杜绝不合理开发。按照长期发展规划,在未建设的关键部位采取先期绿化、按期建设的方法,既避免了随意、盲目开发,又节约了绿化成本。同时为防止室外经营,采取围挡措施,设立公益性宣传版面,压缩室外经营空间,有效杜绝了乱搭乱建现象的发生。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成立了环卫队和绿化队,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小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镇村统筹促和谐
(一)以镇带村,将城镇的管理理念向农村延伸。将城镇物业管理理念引入农村,对街道及环境卫生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家家户户门前卫生清洁、绿化适宜、秩序井然。定期检查评比,将结果纳入年终小康文明户评选,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形成了“一户带一街,一街带一村”的卫生保持机制。同时,将放心店、农资配送站、科技服务中心等便民网络向农村延伸,将中介服务、信息服务、家政服务等新型“三产”向农村嫁接,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相继实施了乡村公路硬化、沼气入户、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集中供水等一系列新农村建设工程,先后投资2460万元建设村级柏油路8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公交车;建成沼气专业村10个,全镇沼气入户达到1823户,清洁型能源利用进一步加强;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镇4万人全部喝上除氟水;有线电视安装率达到70%,宽带用户达到1200余户;全镇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14处、标准化卫生室31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达到100%,农民不出镇可以享受到城市化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二)优化功能,吸引农民向城镇聚集。发挥城镇的产业集聚功能,用市场化机制和办法吸引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富裕起来的农民到镇区居住、消费和娱乐,加快减少农民、富裕农
民的进程。围绕“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构建框架、加快建设”的要求,2006年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聚缘农民新型居住区一期工程,230户居民如期入住,高标准、高档次的居住条件,吸引了农民向城镇、社区聚集。投资230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建成了九年一贯制教育园区,优化了教育资源,农村孩子享受到了城市标准的教育。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近20万平方米,架设路灯310盏,铺设柏油路5.3万平方米,东海路南延工程搭建起了小城镇建设的框架。目前,镇区已经形成了南教育、北办公、中居住、西商贸的合理布局,小城镇建设规模不断膨胀,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功能日趋健全。
三、多元投资扩规模
(一)争取上级扶持。按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小城镇特色和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的扶持,争取城镇建设资金,同时注重把争取到的有限资金投到公共设施建设上来,满足社会公共消费娱乐的需求。近年来,共争取专项扶持资金300多万元,确保了小城镇半圆农民健身中心、农民科技信息服务大厅等一大批小城镇建设重点工程的建成,并顺利投入使用。
(二)盘活土地资产。对城镇规划区内的土地实行政府收购储备,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利用土地级差的积累,建立资金平台,用于小城镇滚动开发和建设,不但拉动了小城镇的深度开发建设,而且节约了大量的城建资
金。
(三)整合城镇资源。挖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资源、资产的变现潜力,即对城镇道路、广告、公共建筑等使用权、冠名权进行有偿出让,对建设权、使用权、经营权、管理权进行公开拍卖,变“无形”资源为“有形”资产,以城养城,以城聚财,滚动发展。同时,我们还对公共绿地和路灯广告等进行拍卖,把这些长期闲置的资源盘活,建起了道道靓丽风景线。
(四)聚合民间资本。坚持走“政府引导,多方融资,社会建城”之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外商、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建设,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初步建立起了政府、企业、个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通过吸纳和聚合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不但直接加快了小城镇公用事业的建设步伐,而且间接增加了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我们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各级领导的要求和群众不断提高的居住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动力,进一步拓宽筹资途径,加大建设力度,提高建设档次,虚心向先进地区学习,力争让**镇这一黄河三角洲上的奇葩绽放得更加灿烂。
第三篇:创业典型
XXX同志创业典型
7月4日,旱魔还在肆虐,一个身影在旱情严重的达依乡家竹村达吼坝挖掘水源点来回忙碌着,她就是XXX镇大学生“村官”XXX。作为一名抗旱党员突击队成员,他与其他广大党员一样深入家竹村寻找水源保民生。
在抗旱救灾一线,随处可见像徐丹梅这个的年轻人-------大学生村官用热血和汗水唱响一曲青春赞歌。
“这里的群众更需要我”这是她对家人的声音。
7月8日上午9点XXX镇XX村“农事村办”服务站收到第二批救灾物资,共25kg塑料水箱630个,25kg大米120袋。XXX马上和其他工作人员卸货、清点,然后将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特困户、贫困户、低保户、孤寡老人的家中。虽然XXX是城关镇人,但是当地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彝语。问她来这里想家没有!她嘿嘿一笑:“不想家是假事,但是这里的群众更需要我。”
在抗旱救灾的一线,看到的是她的汗水,她甚至来不及擦擦身上的汗珠;听到的是她的吆喝声,在那旱魔掩盖的日子里,要属她的吆喝声最为生动、最为感人。
我们无法想象,在城市娇生惯养的美女青年,能够克服如此之大的困难,她和村民打成一片的那一刻,我们看到了她是多么的坚强,多么的善良,在烈日下,她又显得更加漂亮
用不着繁琐的举例,有一种工作,你没有经历过久不知道其中的艰辛,你没有经历就不知道苦后的快乐!这是这些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体验,他们让青春在磨砺中闪光!
第四篇:创业典型材料
真情创业典型
林淑云开办淑云食品店
自从淑云下岗后,就一直闲在家里没事做。靠吃老本过日子,过一段时间后她先后在超市当过营业员、防损员等工作。可是淑云不满足于以往的工作,经过深思熟虑后2010年12月淑云最后勇敢地迈出了创业步伐,嗨!真是万事开头难,遇到的困难远远超出她的想象,尤其是资金的问题,创业需要资金,社区人员了解她的情况后,上门向她宣传再就业各项政策,开展“真情创业”指导,帮助她参加劳动就业中心SYB创业培训,在四月份拿到了小额贷款8万元。并在文笔路开办了一间食品店,后又为每天的营业发愁,没办法已经没有退路了,必须成功,于是,开始学着如何去解决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这样她的店生存了下来,她的付出比以往想象得要更多。同时她各方面进步了,成熟了,稳重了,更加懂得经商规则。在这里有以下几点亲身体会经验告诉即将要创业的朋友们:1、在创业之前,首先要给自己拟定一个财务分配计划。2、在创业之前,自己要有绝对的营销能力或技术支持能力。3、在创业之后,必须拥有稳定的客户。4、在创业之前,经营的方向必须明确。5、在创业之前,不管你是经营或代理产品,必须做详细的市场调查。6、在创业之前,必须要能接受成功或失败的考验。
淑云下岗失业后很快找到了出路,但她心里却没有忘记那些仍未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她把商店的工作岗位优先提供给下岗失业人员,现已招用了2名困难就业的失业人员。淑云说:“是‘真情创业’帮我走上了创业之路,使我有机会招用这些失业人员,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第五篇:创业典型材料
一、本人简历:
周广沛,男,徐州财校2004级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2009年毕业。总结其成长之路,可以归结为:创业在于平淡,成功在于漫长,成功的路上要耐得住寂寞。
二、个人奋斗史:
08年离校参加顶岗实习期间,工作不好找,这触发了周广沛构思已久的创业想法。带着刚刚萌芽的想法和目标回到老家与家人商量要开展生猪养殖业,刚开始受到家人的极力反对和外界人的讥讽、嘲笑,但是周广沛还是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充分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全面分析了生猪养殖的理论可行性,说服家人投入到创业队伍中来,以创业带动就业,一人致富可以带动全家、甚至可以带动全村。周广沛对创业的坚持不懈最终打动了家人,有了家人的支持,周广沛就有了更大的创业动力和创业资金,创业之路迈出了踏实的第一步。
在周广沛的生猪养殖创业计划书里,把创业划分为三个步走,第一阶段为准备、实验阶段,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生产发展、深加工与销售阶段,并详细规划了各个阶段的发展蓝图,初步设想实现三个步骤需要十年的时间。
2008年11月周广沛正式开始创业(生猪养殖),在实现第一阶段过程中花了一年半的时间(2008年11月——2010年4月)。在这至关重要的起步阶段里,完成了创业初始阶段必须要具备多项条件,如资金、技术、场地、原料、管理人员等。创业的启动资金主要来源于周广沛积攒多年的零花钱、压岁钱和上学打工积攒的钱,一共是四万元。带着初始的梦想和资金,他开始了一步步的摸索和操作,每天起早贪黑的投入到建设厂房和采购,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爬滚打,筹建了场房二十间,引进十头优质母猪,生猪养殖场规模存栏一百五十头,年出栏可达三百头左右。周广沛的生猪养殖场主要采取自给自足的方式发展生产,所谓的自给自足就是自己养母猪然后进行繁殖发展,母猪产仔主要供自己饲养,这样的饲养方式准确的说可以确保零损失,而母猪产仔一次一般在12头左右,从乳猪到商品猪出栏的饲养时间大概需要七个月的时间,超出七个月就会亏损。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周广沛坚持每天都在养殖场做好养殖记录和生产日记,母猪、仔猪、种猪、肉猪、商品猪等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和喂养方式,做好猪的养殖记录,并投入大量精力在做好卫生防疫、消毒隔离、饲养人员的技术指导、饲料的调配、销售等一系列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4月由于生猪养殖场的繁殖速度在迅速增长,成效良好,原有的场房和设备、场地已经远远不能承载现有的发展规模,周广沛再次筹集、投入10万元的资金扩大养猪场规模和更新设备,使之现有猪场规模,同时存栏量为500头,年出栏量为1200头左右,引进母猪的数量也不断的增加,由2008年开始时的10头增加到100头左右。以此同时顺利的完成了第二阶段发展。第二阶段的顺利发展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无论是资金、技术、人员管理都走向了成熟,周广沛的养殖场初见成效。
从2010年4月的第二阶段发展至今有着向上发展趋势,商品猪的数量增加,优良品种和外来的技术也得到引进,最主要的是得到政府的扶持。周广沛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充分把养殖场的现有规模发展好,为三年后的第三阶段的生产发展、深加工与销售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主要以生产发展、深加工与销售为主导,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模式,在养猪场的基础上,成立一家屠宰场,进行深加工,争取往外地市场销售。同时周广沛多方研究对生猪养殖场的粪便利用,在政府的统筹扶持下,建成了沼气池,形成了良好的循环系统。
周广沛生猪养殖场从2008年至今共投入成本16万元整,现有存栏量为480多头(不含母猪),生猪养殖场的规模从原有4亩地扩大到现在10亩地,每头商品猪从出生到出栏需要7个月的时间,平均每头体重在110公斤左右,每头猪的成本为800到1000元左右,主要倾向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及饲料价格波动,三年来共出栏生猪(商品猪)800头左右,平均每头的利润在300----500之间波动。
创业在于平淡,成功在于漫长,成功路上要耐得住寂寞。创业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一个具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能否最终走上成功创业之路,与是否相信自己可以在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中胜出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创业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所以是否自信、能否在挫折和失败中重新振作,对于创业能否成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