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融合精准扶贫名词解释及省上总体要求内容

时间:2019-05-13 13:4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双联融合精准扶贫名词解释及省上总体要求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双联融合精准扶贫名词解释及省上总体要求内容》。

第一篇:双联融合精准扶贫名词解释及省上总体要求内容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名词解释

1、一个目的:实现为民富民。

2、两大要求:务实,创新。

3、三大工程:是指着力打造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

4、五大原则:四级联动、综合带动、全面覆盖、务求实效、长期坚持。

5、六大任务:政策宣传、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

6、活动载体:

部门联村“四个一”:一是理清一个好思路,二是建设一个好班子,三是建一个产业示范点,四是解决一批实际问题。

干部联户“32111”:是指帮助联系户种3亩经济作物,养2只基础母羊,建1座沼气池,修1个卫生厕所,输转1名剩余劳动力。

7、三个防止:是指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各级联村单位干部要防止增加基层负担,防止形式主义,防止弄虚作假。

8、八个不准:是指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全省联村联户为民

3岁的儿童捐赠营养包。

12、两规划一计划:两规划是指村级扶贫开发奔小康规划、联村单位五年帮扶规划,一计划是指联系户脱贫致富计划。

13、四级联动:是指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联系村的省、市、县、乡四级帮联单位中确定一个牵头单位,定期会商,沟通情况,衔接和督促落实双联行动各项工作任务的工作机制。

14、双向评议:全省双联工作考评方法。即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对联村单位工作进行评议,由农民群众对联户干部的工作进行评议;由联村单位领导班子评议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情况,由单位干部评议领导班子抓双联的工作思路、安排部署、措施方法、示范带头作用等。

15、“三个一”工程:是指“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产业培育工程。

16、图表式管理:省委双联办根据省委王三运书记在2013年全省双联行动视频会议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的“全省各级要深入开展扶贫调研工作,把扶贫对象和底数摸清楚”和“要推行图表式管理模式”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双联行动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表》,包括“联系村2012年与2013年农民收入对比表”、“联系户2013年增收计划表”和“联系户2013年增收措施表”三份表格。

21、“143”到户培训机制:我市在双联行动扶贫攻坚深化农村改革试点工作中探索建立的产业扶贫技术到户机制,即每村1个主导产业,确定1名农民技术总负责、若干明星示范户、若干农民技术员、每户1名技术明白人4类培训对象,采取提高培训、普及培训、田间地头培训3种培训方式。

22、一体系四保障:我市在双联行动扶贫攻坚深化农村改革试点工作中探索建立的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模式。一体系指资金借贷体系,四保障是指组织管理、制度建设、风险防控、监督服务等保障措施。

省上对联村单位联户干部提出的总体要求

1、(进村入户次数)联系村的单位原则上一年进村不少于4次,累计时间不少于1个月;联系特困户的干部一年入户不少于4次,累计时间不少于15天。

(纪律要求)要轻车简从,严禁层层陪同,严禁收受礼品;进村入户干部原则上住在村里,村里确有困难的由乡镇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不得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派出单位要提供必要条件;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尊重地方组织领导,不得包办代替基层组织的正常工作;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尽力帮助解决,单位和个人

家底,了解联系村、联系户的发展变化情况。

(台账报表)要按照省委王三运书记提出的“建立信息载体,做到月报告、季调度、年总结”要求,各地各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记录管理,按时报送,做到每次进村入户的干部姓名、时间、是否吃住在村、帮办实事、落实六大任务等工作具体开展情况都客观真实反映,准确记录在案,实事求是记载,进一步规范工作台账的记录和管理,以便省市县乡四级都能及时有效地掌握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

——关于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认真做好几项工作的安排意见(甘联领办发﹝2012﹞10号)

4、(资料规范)今后,联村联户行动涉及的干部名册、贫困村户、任务分配、制度规范、推进措施、工作量度、考评考核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形成电子和纸质两种管理资料档案,为实施长期动态管理、系统管理和全程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这次会议上集中印发了省委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提出的4大类16种工作规范和统计报表,请各市州用电子和纸质两种方式,按要求及时填报,也同时参考参照规范日常工作。

——王义在全省市州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6月27日)

——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王三运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深入扎实推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通知(2013年4月17日)

7、(四级联动)省直组长单位要切实担负示范表率、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的责任。确定1名县处级干部兼任联系县双联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专门负责双联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组长单位定期会商和相邻区域联村单位沟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2次成员单位会议。联村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带头进村入户,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主动抓好本单位双联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干部驻村管理、督促检查和考核。

(驻村联络员)每个联村单位要确定1名县处级或地厅级干部带队,组成2-3人的工作小组,以轮换方式连续不断地开展工作。对一个单位联系相邻数个村的,可以派出一个工作组轮流蹲点,保证每个联户干部一年进村入户不少于4次,时间不少于半个月,切实解决一些单位由少数人联系、多数人不参与的问题,确保所有干部按照规定时间和纪律要求轮流进村入户。要鼓励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任职或挂职,锤炼心系群众、为民务实的优良作风。

(工作要求)严禁各单位强迫干部给联系村、户捐款,严禁企事业单位、个人借双联名义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种商业

社,扩大资金规模和覆盖面。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和诚信教育,引导农户敢贷款、会贷款、及时还款。

双联单位要帮助联系村搞好项目论证、设计,并协调做好项目申报、审批、建设等工作,把中央和省里的扶贫政策措施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另一个是,要采取向上争取、单位自筹、招商引资、动员社会力量捐助等形式,努力推动项目,要主动监督好扶贫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帮助建立资金使用公开制度,协助搞好资金审计,严防违规使用扶贫资金。如果扶贫资金使用出了问题,联村单位也应担负相应的连带责任。

——欧阳坚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静宁现场会上的讲话(2013年11月2日)

5、“1236”是什么?

答:“1”就是紧扣持续增加收入这一核心;“2”就是做到不愁吃、不愁穿;“3”就是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6”就是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六大突破。

6、“五到村”是什么?

答:一是目标任务到村;二是规划计划到村;三是项目资金到村;四是帮扶责任到村;五是监测管理到村。

7、“六到户”是什么?

答:一是结对帮扶到户;二是脱贫计划到户;三是项目安排到户;四是产业培育到户;五是跟踪监测到户;六是效益落实到户。

8、“七到人”是什么?

答:一是 “两后生”等学历型技能培训落实到人;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费和助学金政策落实到人;三是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落实到人;四是农村低保、新农合、五保供养和农村特大病救助等政策落实到人;五是计划生育奖励政策落实到人;六是增收产业技术培训落实到人;七是创业型、开发性、公益性就业岗位安臵措施落实到人。

9、贫困村实现“八有”包括哪些?

部,实行“四定两不”,即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做到“责任清”;五是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

13、致贫原因有哪些?

答:一是缺少致富门路,二是缺少发展资金,三是缺乏劳动技能,四是缺乏信息服务,五是饮水比较困难,六是家庭成员重病或残疾,七是赡养老人负担重,八是子女上学负担重,九是婚丧嫁娶负担重、十是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十一是修房建房支出大,十二是高中或大学毕业后未就业。

14、贫困村档案资料有哪些?

答:一是贫困户调查摸底表,二是贫困户申请书,三是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四是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会议记录,五是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统计表,六是贫困户初选名单(公示照片),七是关于审核确认贫困户的报告(附贫困户初选名单),八是乡(镇)贫困户审核确认情况(附拟定名单和公示照片)。

15、县级扶贫挂图有哪些?

答:一是贫困片带和贫困村分布图,二是扶贫攻坚协调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三是贫困片带、贫困乡(镇)、贫困村一览表。

16、乡镇扶贫挂图有哪些?

第二篇:双联行动名词解释及省上总体要求内容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名词解释

1、一个目的:实现为民富民。

2、两大要求:务实,创新。

3、三大工程:是指着力打造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

4、六大任务:政策宣传、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

5、三个防止:是指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各级联村单位干部要防止增加基层负担,防止形式主义,防止弄虚作假。

6、八个不准:是指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上讲话中,要求此次行动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接受基层馈赠的钱物和土特产,不准参加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包办代替基层组织的正常工作,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有违当地风俗习惯的事,不准干扰

11、双向评议:全省2012年双联工作考评方法。即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对联村单位工作进行评议,由农民群众对联户干部的工作进行评议;由联村单位领导班子评议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情况,由单位干部评议领导班子抓双联的工作思路、安排部署、措施方法、示范带头作用等。

12、“三个一”工程:是指“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产业培育工程。

13、图表式管理:省委双联办根据省委王三运书记在2013年全省双联行动视频会议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的“全省各级要深入开展扶贫调研工作,把扶贫对象和底数摸清楚”和“要推行图表式管理模式”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双联行动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表》,包括“联系村2012年与2013年农民收入对比表”、“联系户2013年增收计划表”和“联系户2013年增收措施表”三份表格。

14、驻村联络员: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在省委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要求,各联村单位要组建由一名处级干部牵头的工作小组,在本单位的联系村常驻指导,驻村人员可轮换,但要做到长流水、不断线。联户干

示范区,积极创建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发展壮大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提升三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强化六大保障,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8、两议一监督:我市依据村委会组织法,在吸收借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基础上,探索提出的民主议事管理机制。即对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惠农政策落实、农村低保对象确定、征地拆迁补偿、矛盾纠纷调处等各项事务,实行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由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

19、“143”到户培训机制:我市在双联行动扶贫攻坚深化农村改革试点工作中探索建立的产业扶贫技术到户机制,即每村1个主导产业,确定1名农民技术总负责、若干明星示范户、若干农民技术员、每户1名技术明白人4类培训对象,采取提高培训、普及培训、田间地头培训3种培训方式。

20、一体系四保障:我市在双联行动扶贫攻坚深化农村改革试点工作中探索建立的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模式。一体系指资金借贷体系,四保障是指组织管理、制度建设、风险防控、监督服务等保障措施。

督查、一年一考评制度,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评价班子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要采取满意度测评等形式,每年组织一次贫困群众、村“两委”和省双联办、督查组对联村单位、联户干部的“双评议”活动。

(干部挂职)县、乡要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挂职,有条件的联系单位要轮换安排1-2名干部驻在村里开展工作。形成以村“两委”为核心、县乡挂职干部、联系单位驻村干部协调互补的工作机制,确保中央政策得到贯彻执行和省委确定的工作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欧阳坚在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7月27日)

3、(数据统计)要加强对联村单位、联系村、联系户基础数据、基本情况的统计,全面掌握省市县乡四级联村联户的家底,了解联系村、联系户的发展变化情况。

(台账报表)要按照省委王三运书记提出的“建立信息载体,做到月报告、季调度、年总结”要求,各地各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记录管理,按时报送,做到每次进村入户的干部姓名、时间、是否吃住在村、帮办实事、落实六大任务等工作具体开展情况都客观真实反映,准确记录在

——王三运在2013年全省双联行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21日)

6、(典型培育)各市州、县市区和各联村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辖区本单位在双联行动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做法、涌现出的先进个人,特别是企业(国有、民营)、部队等要深入系统总结、大力宣传推广。一是要注重总结推广东部带西部先富带后富型、培育产业促增收型、加强基础设施和改善村容村貌型、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型、整合资金资源帮扶型、加强农村和谐稳定型、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建设型、破解发展难题型、解决群众突出困难型等方面成效明显、群众公认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二是要注意发现和大力宣传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干部中,涌现的一心为民、真心实意帮助群众,生动具体、感人至深的先进人物,特别是要更多地发现和宣传表扬机关干部、基层干部的事迹。通过总结推广宣传典型,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各级干部更加积极参与双联行动,进一步放大效应,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工作要求)严禁各单位强迫干部给联系村、户捐款,严禁企事业单位、个人借双联名义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种商业活动,任何行政机关不得为这种活动提供方便,坚决防止增加基层负担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县以上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设立举报电话,并向所在地区干部群众公布,及时发现和纠正违纪行为,严肃查处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人和事。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加强和深化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意见(2013年9月23日)

8、双联单位要紧紧围绕“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帮助指导联系县和联系村修订完善“两规划一计划”。要按照省里统一标准,对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等基本公共服务、主导产业选择、种养加基地选址、村容村貌整治等,一揽子包括在内,制定综合配套的规划。做到规划科学全面、一步到位。

双联单位和干部要发挥自身优势为贫困劳动力外出打工牵线搭桥,帮助贫困群众到发达地区务工,让更多想外出务工的群众都能够找得到务工机会,帮助劳务人员维护

第三篇:关于精准扶贫双联行动深度融合的思考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镇原县上肖乡共有省、市、县、乡12个单位双联6个行政村,249名干部帮扶联420个贫困户。占全乡贫困户总数的10.2%。三年来,我们以双联行动为载体,以扶贫攻坚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全乡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18534人下降到6761人,贫困面由51%下降到18.6%。路岭村是扶贫双联行动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村,通过三年努力,实现了全村脱贫。

路岭村共辖9个自然村,734户,3250人,2012年贫困户428户,贫困人口1887人,贫困面58%。该村是省农科院、上肖乡政府的扶贫双联点,共有116名干部帮扶151个贫困户。我们按照扶贫跟着双联走的思路,根据致贫原因确定双联村、双联户和双联干部,制定帮扶计划,确定帮扶措施,有效的将“1236”扶贫攻坚行动、“1+20”项目需求清单、“双联”行动六大任务、“八个全覆盖”、“五件实事”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了“三大模式、十大机制“,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创新模式,突出扶贫主体,让群众动起来。大力推行以群众为主体的参与式扶贫模式。首先,组织召开村民大会,采取投杏核方式,鼓励群众主动参与,由群众自主选择确定了15个发展项目。其次,为确保项目落实和推进全村发展,选举成立了村基础建设、产业开发、科技培训、纠纷调解、妇女工作、青年工作、宣传工作、劳务输转8个能力小组和扶贫互助协会理事会、监事会,表决通过了“两议一监督”议事规则等。再次,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全程参与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并负责项目后续管理、维护等工作,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扶贫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群众真正变成了脱贫致富的主体,激发了群众发展热情。改变了过去“干部拼命干,群众冷眼看”的现象,真正实现了“过去给钱给物要我干”向“现在主动参与我要干”的转变。

二是强化培训,提升群众素质,让脑子活起来。建立了院校示范引导、党总支宣传协调、合作社牵头引领、农户主动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一方面通过“走出去”看、听、学等方式,让群众开眼界、长见识,转变思想观念。先后组织产业开发能力小组成员、村组干部266人,赴山东等地参观学习养牛技术和苹果栽培技术。另一方面,通过“请进来”讲、传、授等方式,由省农科院专家长期驻村蹲点,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试种美国甜高粱大卡,平均亩产鲜草18吨,是当地玉米产草的4-5倍,喂牛效率提高一倍,劳动力成本降低一倍,出栏周期缩短三分之一,现推广1000多亩;

种植陇黑一号小麦,亩产600多斤,比当地品种增产21%。

三是强基固本,发挥支部作用,让党员带起来。创建“双引领、四推进”党建工作机制,“双引领”,即村级党组织引领群众致富、合作社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

“四推进”,即以落实“两个责任”为重点,推进基层党员干部作风转变;

以建设“文明乡村”为载体,推进农民群众综合素质提高;

以创建“平安镇原”为抓手,推进农村综治维稳水平提升;

以保障“村务民管”为核心,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新“236”党建扶贫工作法,“2”就是实现“两大目标”,即党建水平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稳步增收;

“3”就是强化“三个保障”,即配强村级班子,有人干事;

建好村级阵地,有所议事;

增加村级收入,有钱办事;

“6”就是落实“六项措施”,即支部引领、群众参与、党员示范、党群互助、干部帮扶、产业带动。从而使党员干部有压力,增动力,村支部及党员带领、示范作用得到增强,以访贫问苦,让群众“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是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扶贫双联机制,让群众致富措施多起来。为了保证扶贫双联行动措施落实到位,我们探索了十大机制,①建立四级统筹机制。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双联单位定期会商沟通机制,共同研究制定小康规划和统筹帮助计划,制定1+17项目需求清单,定期通报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研究阶段性重点工作,形成整体工作合力。②建立六级联创机制。省、市、县、乡、村、户六级上下联动,破解发展瓶颈难题。③建立院地合作机制。同省农科院签订院地合作框架协议,由省农科院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开发中的技术难题。④建立金融扶持机制。向国开行贷款350万元,由村扶贫互助协会采取联户担保的形式,转借137(笔)个农户,发放贷款428万元,发展主导产业,解决了农村贫困户产业投入不足的问题。⑤建立精准帮扶机制。采取“一申请,一测算,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四分类”(按四因四缺,因病因灾,因残因学,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缺门路)“五步工作法”对全村734个农户进行倒排序,确定了122个精准贫困户进行精准定位和科学筛选,突出“五统一、五对口”(五对口:贫困户登记表、农民人均纯收入测算表、扶贫手册、明白卡、申请书),强化入户调查测算,有效放大评议基数,组织干部对2013年建档立卡户,2014年申请返贫户进行人均纯收入测算,确定2014年脱贫人、返贫人,2015年计划脱贫人,2016年计划脱贫人,2017年计划脱贫。一是将孤寡鳏独、智弱及丧失劳动能力的11户14人进行五保,13户37人实行一类低保,确保生活不出问题。二是对因病因灾返贫有致富愿望的84个农户,确定为双联户,落实“五个一”帮扶措施。三是对外出务工人员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对收入较低者,采取宣传引导返乡创业,上山村张彦鹏动员儿子儿媳返乡创业,发展果园5亩,养牛20头,年纯收入20多万元。四是对有劳动能力无致富产业者,由村劳务能力小组组织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去年就近劳务输转210人,增收70多万元。⑥建立“143”技术到户机制。对一项产业,培训一名技术总负责,3-5名明星示范户,3-5名技术员,若干名科技明白人;

通过提高培训、普及培训、田间地头培训三种方式,去年以来共开展农民技能培训31期,参训农民1936人。种植示范田500亩,培养科技示范户18户。⑦建立“两议一监督”民主议事机制。凡属村级重大事项,都由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去年以来通过“两议一监督”议事18。⑧建立便民服务机制。在村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科技咨询、政策咨询、民事调解、代办服务四个窗口,制定了干部轮值、预约服务、登记回复、考核管理等四项制度,由乡政府干部,每周二、四驻村办理业务,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已累计为群众办理各类业务181件。⑨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优化了村庄建设布局,建立了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定期开展“三堆”、“三乱”清理,改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明显改善。⑩建立“四评一考核”考评机制。每半年组织全村党员、村民代表,采取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领导点评等方式,对村干部廉政、勤政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通过扶贫双联行动的开展,一是产业初具规模,培育形成了养殖、苹果和全膜粮食三大产业。发展养殖385户,7232头(只),种植全膜粮食2100亩,完成苹果新栽及成幼园的标准化管理1822亩,培育家庭农场5户。二是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完成维修新打机井4眼,水塔4座,自来水入户率达100%;

新修水泥路5.7km,道路铺油3km,铺砂19km,绿化15km;

机平农田800亩;

栽植生态、防护林31.2万株。三是公益设施配套齐全,建成以村部为中心的“八有”文化广场。四是群众素质明显提升,通过“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评选优秀党员、星级文明户等22户,组建自乐班子、歌舞队2个,彰显正能量。使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水平、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3200元增加到2014年的5437元,全村贫困人口下降到228人,贫困面下降51%,实现全村脱贫。

第四篇:中央、省相关精准扶贫名词解释

中央、省相关精准扶贫名词解释

精准扶贫:

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六个到村到户:

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扶持。

六个小康建设:

小康路建设;小康水建设;小康房建造;小康电建设;小康讯建设;小康寨建设。

空壳村:

指的是集体经济收入为零、乃至入不敷出的村庄。

三类九步骤:

“三类”:巩固提升类。一是人均纯收入超过2884元,且具备一定自我发展能力;二是住房条件中上以上,无面包车、货车、轿车;重点扶持类。一是人均纯收入低于2884元,有劳动力,有发展意愿,缺资金、技术,无发展思路或因抚育子女上学、因病、因灾;二是住房条件中等以下,无冰箱、无热水器,无面包车、货车、轿车;政策兜底类。一是人均纯收入低于2884元,无劳动能力,无发展能力的两无人员,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二是住房差,无自买无冰箱、洗衣机、热水器,交通工具无自买三轮车、面包车、货车、轿车,卫生条件差,满足其中条件之一。“九步骤”:一步入户算账摸情况、二步分析原因明方向、三步精确分类定对象、四步干部结亲当家长、五步一户一策用心帮、六步筹措资金强保障、七步跟踪问效紧不放、八步动态管理建台账、九步长效巩固奔小康。

四看法: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四看法”指标体系分为四项,为百分制,各项内容及分值如下:“一看房”,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估算其贫困程度,占20分;“二看粮”,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土地情况和生产条件,估算其农业收入和食品支出,占30分;“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劳动力状况、劳动技能掌握状况和有无病残人口,估算其务工收入和医疗支出,占30分;“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通过看农户家庭教育负债情况和在校生现状,估算其教育支出和发展潜力,占20分。对综合评分总分在60分以上的农户视为已经脱贫,其中,60—80分的为容易返贫的农户,需要进一步跟踪巩固,80分以上的为稳定脱贫,退出扶贫程序。(省扶贫办印发版)

五看五比法:

一看经济来源,比家庭收入;二看消费档次,比家庭财产;三看劳动观念,比家庭劳力;四看生活环境,比居住条件;五看贫困程度,比致贫原因。

建档立卡贫困户:

指通过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两公示一公告”识别出来,通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录入贵州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的农户。

一般贫困户:

指经过识别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贫困线,通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录入贵州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的农户。

低保贫困户:

指经过贫困户识别,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贫困线,同时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并录入贵州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的农户。

低保户:

是指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又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录入贵州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的农户。

五保户:

指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又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录入贵州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的农户。

贫困发生率:

贫困发生率,指的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为:H=q/n(其中,H为贫困发生率,q为贫困人口数,n为2014年全部人口数)。

贫困户识别标准:

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2300元不变价,2013年低于2736元,2014年低于2884元,2015年低于2968元,2016年3146元,为我省贫困户识别标准。

贫困户识别程序:

农户申请→村级初审并入户调查→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并公示(纠错)→乡镇核查并公示(纠错)→县级审核并公告(纠错)后批复→签字确认→录入系统。

贫困户退出程序:

村民小组提名→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公告退出→报乡镇人民政府核准→签字确认并销号。

贫困村退出程:

贫困村申请→乡镇审批→县级核准→签字确认→省市级备案。

贫困乡镇退出程序:

乡镇申请→县级审核认定→签字确认→省市备案。贫困县退出程序:

县级申请→市级初审→省级核准并公示后认定→签字确认。

贫困乡镇摘帽标准:

执行省定标准,即贫困发生率下降4.3个百分点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考核标准(2017年预计7400元左右)。

贫困村退出标准:

执行国定标准,即该村 “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以内”和“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3万元以上”两个指标。

贫困人口脱贫标准:

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该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有安全住房、家庭无辍学学生、无人员患大病或长期慢性病等。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

就是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

两线合一:

到2020年,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与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达到6200元,全省农村低保保障人数减至213万人;城市低保平均标准达到747元/月,保障人数减至40万人。

六个精准:

扶持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八个抓好: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产业扶贫、抓好扶贫生态移民、抓好社会保障扶贫、抓好教育扶贫、抓好医疗扶贫、抓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抓好财政金融扶贫。

四个全程参与:

驻村工作队全程参与项目申报、全程指导项目实施、全程加强项目监督和全程督促项目评估。

四台一会:

管理平台、贷款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

四个切实:

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做到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

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

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房、小康讯、小康寨。

七流程、十步骤:

七流程:省下达资金计划→县制定项目申报指南→乡镇申报项目→县级扶贫部门初选项目→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确定项目立项→项目申报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县批复项目实施方案后下达项目资金。十步骤:建立项目库→编制项目申报指南→竞争立项并立项批复→项目实施单位编制实施方案→审批实施方案(县乡录入电子平台)、下达项目资金计划→项目及时报备→分级分类公告公示→请款、实施及报账→项目验收和评估→报送工作总结。

贵州扶贫十大产业:

核桃产业、草地生态畜牧产业、脱毒马铃薯产业、乡村旅游产业、油茶产业、中药材产业、蔬菜产业、特色茶叶产业、特种养殖产业、精品水果产业。

“六看一算”:

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无读书郎、五看有无病怏怏、六看有些啥家当、算一算家庭年收入账”。

“六大基本原则”:

即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这“六个坚持”当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政府主导是落实关键,精准扶贫是基本方略,保护生态是重要屏障,群众主体是内生动力,体制机制是激励手段。

“九大脱(扶)贫方式”: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二是引导劳务输出脱贫。三是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四是结合生态保护脱贫。五是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六是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七是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八是探索资产收益扶贫。九是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扶贫。

两率一度:

精准识别准确率(包括错评率、漏评率)、精准退出准确率(包括错退率、漏退率)和精准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重点突出:漏评率、错退率和群众满意度。

四有人员:

对有小轿车、有商品房、有国家公职人员、有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原则上不纳入建档立卡系统。

1.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四个切实

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3.精准识别主要程序(7步骤)

农户申请、村级初审并入户调查、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并公示(纠错)、乡镇核查并公示(纠错)、县级审核并公告(纠错)后批复、签字确认、录入系统。

4.脱贫退出主要程序(6步骤)

村民小组提名、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公告退出、报乡镇人民政府核准、签字确认并销号。

5.两个所有

2020年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摘帽。

6.两不愁、三保障

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7.贫困户“七不退”

收入未达标不能退、饮水不安全不能退、教育未保障不能退、医疗无保障不能退、住房未保障不能退、当年新识别不能退、帮扶未落实不能退。

8.扶上马、送一程

贫困户、贫困村、贫困乡镇、贫困县脱贫退出后,攻坚期内国家和省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留出缓冲期,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9.精准扶贫

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10.六个精准

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11.精准扶贫四看法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12.扶贫四问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13.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 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到村到户。14.精准识别“四个准”

严格按照识别标准要准、识别程序要准、识别纠错要准、动态管理要准“四个准”的要求,坚持定量(贫困标准)、定性(四看法)、定程序(公示公告、签字确认),以“两不愁、三保障”为衡量标准,开展贫困户识别工作,在全省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不断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精准性。

15.精准施策 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因村施法因户施策,脱贫路径明确、帮扶措施明晰、政策宣传明白、项目资金明细。

16.精准退出“四个实” 退出程序坚持内业筛查、外业程序、签字背书、完善档案“四步法”,脱贫退出做到退出标准、程序管理、档案资料、背书制度“四个实”,特别是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严格执行“七不退”,坚决防止“数字脱贫”和“被脱贫”。

17.精准管理“四个有”

对脱贫对象实行年初有标识、年中有措施、年底有成效、全程有帮扶责任的留痕管理。对“错”“漏”“缺”的贫困户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动态、实时、有效。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18.精准评估“四个清”

严格按照第三方评估和交叉评估专项调查内容清晰、抽样调查对象清楚、实地核查清账、数据分析清查的评估方式,对贫困识别、退出、满意度、项目资金等开展全面评估,确保各项脱贫数据真实可靠、客观公正。

19.两有户

有资源、有劳动力但无门路。20.两因户

因学致贫、因病致贫。21.两无户

无力脱贫、无业可扶。22.两缺户

缺基础设施、缺技术资金。23.脱贫攻坚十项行动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行动、实施产业和就业扶贫行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行动、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实施医疗健康扶贫行动、实施财政金融扶贫行动、实施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行动、实施社会力量包干扶贫行动、实施特困地区特困群体扶贫行动、实施党建扶贫行动。

24.扶贫开发十项重点工作

村级道路畅通工作、饮水安全工作、农村电力保障工作、危房改造工作、特色产业增收工作、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教育扶贫工作、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文化建设工作、贫困村信息化工作。

25.六大脱贫攻坚战

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产业脱贫攻坚战;绿色贵州建设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教育医疗事业脱贫攻坚战;社会保障兜底攻坚战。

26.四个全程参与

驻村工作队全程参与项目申报、全程指导项目实施、全程加强项目监管、全程督促项目评估。

27.四台一会

管理平台、贷款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 28.五个一批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29.四到县原则

按照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的原则,项目审批权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县级审批、省市级备案、乡镇实施和初检、县级验收,逐步实行乡级报账制度,加快推进乡级财政报账全覆盖。30.“五主”责任制

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31.“五包”责任制 省领导包县、市(州)领导包乡、县领导包村、乡领导包户、党员干部包人。32.双组长责任制 构建“双组长”责任制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调整完善以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为主要特征、部门一把手为主体的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按此要求延伸到市(州)、县、乡,调整完善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33.易地搬迁扶贫“五个三”经验

盘活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块地”,统筹就业、就学和就医“三大问题”,衔接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三类保障”,建好经营性公司、小型农场、公共服务站“三个场所”,探索集体经营、社区管理、群众动员组织“三种机制”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问题,让搬迁群众一部住上新房子、逐步过上好日子。切实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致富。

34.产业扶贫“两有”原则

瞄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为目标(习近平春节前夕在河北考察时提出),扶贫项目选择以“有市场需求、有资源条件”为标准,做好产业扶贫机制,让精准扶贫户“有事可做、有利可获”。

35.四重医疗保障体系

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

第五篇:双联行动探索精准扶贫实施路径

双联行动探索精准扶贫实施路径 中共甘肃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要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承载着2600万陇原儿女的世代梦想和不懈追求。2012年,甘肃省委领导班子下定“全面小康绝不拖全国后腿”的坚定决心,在全省组织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探索“精准扶贫”的实施路径。3年来,波澜壮阔的双联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已成为甘肃精准扶贫、全面小康最有力的载体平台。

紧扣“重在联”

汇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动力

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让甘肃省委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没有甘肃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非常之举甘肃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只有让各级干部群众都行动起来,才能加快全面小康进程。为把牢联系群众、造福群众立足点,全省各级以“联”为重,有效汇集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动力。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联”。领导带头,是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劲动力。省委常委会坚持每年专题研究部署,连续3年召开全省双联行动大会8次、协调推进会12次。探索建立牵头领导、组长单位、联席会议等12项工作制度,确保双联工作扎实推进。省委常委和其他省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联系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17个插花贫困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联系村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商全面小康大计。在省委班子有力组织领导下,全省先后有10个县区实现整体脱贫、3874个行政村摘掉了贫困帽子,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33.2%下降到19.8%。

二是四级干部“结对联”。万人一心,犹不可当;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省委建立四级党员干部联动工作机制,提出“不脱贫不脱钩、不实现全面小康不罢休”的要求,组织省市县乡四级1.5万个机关单位联系1.56万个行政村、40.8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67.1万个贫困户。随着双联行动的逐步深入,联系范围由农村延伸到城镇和企业,省市县共有429名领导干部联系949户企业,1.8万名干部联系802个城镇社区、1.8万户城镇贫困户。大规模、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双联行动,使全省贫困村发展思路活了起来、致富路子宽了起来,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欢迎。在2014考核中,基层干部群众对双联单位满意度达到80%以上的占97%,其中达到100%的占57%。

三是社会力量“助力联”。集众人之智、筹众人之力、圆众人之梦。全省各级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民企陇上行”等活动,先后有8万多名人大代表、1万多名政协委员和许多非公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主动参与双联行动。建立内引外联工作机制,对内把由乡镇联系的613个贫困村调整为由省市两级有实力的单位联系,强化帮扶贫困村的力量;对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东西协作等模式,引进发达地区企业和爱心人士开展帮扶,先后有福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等省209家省外单位联系61个县的贫困村进行帮扶。

紧扣“贵在为”

走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路子

总书记强调,甘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在全国都是典型的,连片特困地区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扶贫开发上,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甘肃省委深刻领会和把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力促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突出“为”是双联行动的要旨所在,着力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破解制约发展难题,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一是农村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自然条件严酷、发展基础差、历史欠账大是甘肃最大的省情实际。针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坚持把改善“三农”基本条件作为着力点,从农村发展最薄弱环节和群众生活最急迫的事情入手,组织实施“八个全覆盖”、做好“五件实事”,集中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一大批民生问题。3年来,累计易地扶贫搬迁6.1万户、30.5万人,解决农户通电9.47万户,改造危房62.36万户,农村道路硬化率提高16.84%,自来水入户率提高20.87%,为贫困村儿童捐赠营养包57.68万套等。

二是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对甘肃来讲,农村发展是全面小康的“短腿”,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难题。全省紧紧围绕壮大富民产业这一核心,大力实施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劳动力有致富技能“三个一”工程,使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培育、农产品加工、劳务经济、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致富门路进一步拓宽,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3年来,全省累计投入产业培育资金344亿元、农民技能培训资金10亿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递增15.3%、13.3%、12.3%,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

三是制约发展难题明显缓解。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最艰难的攻坚工程、最复杂的系统工程。全省各级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在58个贫困县和17个插花县的乡镇设立扶贫与双联合一工作机构,推动帮扶力量、扶贫项目、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向贫困村(户)聚焦。尤其是着力破解发展资金不足这一长期制约扶贫开发的突出瓶颈,探索建立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建房贷款等为一体的贫困地区农村融资贷款担保的金融保障体系。3年来,各级双联单位协调发放培育富民产业贷款1016.24亿元。以双联惠农贷款为代表的金融扶贫,已成为全国的知名品牌。

紧扣“深在制”

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总书记强调,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甘肃省委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双联行动创造性建立了密切联系群众、统筹基层党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开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一是构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只有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真正取得全面胜利。全省开展的双联行动,既让贫困村(户)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又让干部锤炼了作风、增长了才干,形成了党群良性互动、双向受益的生动局面。特别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单位依托双联载体,认真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宗旨要求,下气力解决联系村和联系户反映的难点问题,进一步凝聚了党心民心,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年来,累计帮办实事67万多件,解决群众急难问题44万件,开展义诊144万人次,陇原大地到处都是双联干部真心服务群众的身影,处处呈现出合力奔小康的喜人局面。

二是构建了统筹基层党建的长效机制。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保证。全省各级开展双联单位党组织与联系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构建了城乡统筹、互促共进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全省1.27万个双联单位党组织与1.26万个双联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新建改建村两委办公场所7592个,选派2234名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帮助调整充实联系村两委班子4374个,新发展农村党员1.47万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45万人,增强了农村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武山县探索建立“8+2”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模式,成为双联行动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示范典型。

三是构建了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全省各级把双联行动与推进农村深化改革、法治建设紧密结合,把疏导情绪与加强社会治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紧密结合,广大双联干部在农村一线担当法治精神的“传播机”、群众情绪的“减压阀”、社会秩序的“稳定器”。3年来,累计调处农村矛盾纠纷27.8万件,化解3600多件积案,全省信访总量下降了16.7%。广大双联干部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这一前所未有的双联亲民大行动愈联愈亲、愈联愈真、愈联愈深、愈联愈实,联出了迈向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下载双联融合精准扶贫名词解释及省上总体要求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双联融合精准扶贫名词解释及省上总体要求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