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业专题片解说词(范文模版)
林业专题片解说词——谱写林区新篇章
作者:中国配音联盟 来源: 日期:2011-11-23 11:59:52 人气:22 本文关键字标签:配音 宣传片配音 专题配音 广告配音 外语配音 粤语配音 专题片解说词 宣传片解说词 专题片解说词范文 公司简介范文 广告文案
盛夏时节的大兴安岭林区群山滴翠,百花争艳,万顷林海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座落在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南麓的阿尔山林业局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毗邻,边境线长83公里,是进入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南大门。(影像:林业局全貌、边境风光)
阿尔山林业局始建于1946年,生态功能区面积48.3万公顷,地跨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两个行政区域,其中,处在兴安盟行政管辖的生态功能区面积为33.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0%,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唯一一个处在兴安盟行政管辖区内的林业局。现有贮木场、运输队、森防站、森调队等基层单位16个,科室部门23个;共有全民职工2562人、集体职工342人、知青工6314人、离退休职工3962人。
阿尔山林业局开发建设6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生产商品材1200多万立方米,上缴利税1.7亿元,是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实现人工造林有效保存面积百万亩的林业局。该局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森工系统人工造林百万亩企业”、“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先进单位”、“自治区先进企业”、“全区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天保工程”实施后,阿尔山林业局认真履行生态建设和保护职能,木材生产任务量由1998年的18.1万立方米缩减至目前的8.1万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逐年增长,到2009年末,森林面积34.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2426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71.4%,生态系统得到全面系统的保护。
阿尔山林业局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坚持不移的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对保护好大兴安岭做出重要指示的同时,以“解放思想抓机遇,毫不动摇保生态,只争朝夕谋发展,关注民生促和谐”这一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指针,按照林管局提出的“树立生态文明新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要求,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活动。两年来,林业局生产生活环境焕然一新,干部职工群众的精神风貌明显提升,“双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力开展“双新”建设的同时,林业局进一步加强了生态建设、企业管理、森林经营、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工作,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作为林区的南大门,阿尔山林业局正以崭新的姿态向外界展示林区良好形象。
一、统筹兼顾 突出特色 双新建设成效显著
为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新林区建设活动,林业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党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新林区建设活动领导小组,下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对双新建设活动进行研究和议定,多次深入实地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加快推进新林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制定了《阿尔山林业局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实施方案》、《阿尔山林业局争做文明职工活动方案》、《“双新”建设标准化管理考核评比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了时间进度、整治项目、实施步骤和把握原则,坚持长远规划和集中整治统筹安排,分阶段、有计划、有重点组织实施。
为了彻底改变陈旧的局容局貌、场容场貌,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林业局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本着能修则修、宜改则改、当拆则拆、必建方建、美观实用、文明整洁的原则,对处在核心景区内的金江沟林场、天池林场、柴源林场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为集中连片、建筑年限较短的砖木结构职工住宅,统一更换了彩钢瓦、防盗门和塑钢窗;拆除了板夹泥房屋,新建砖木结构住宅2000余平方米;为职工家属区庭院统一制作了木制栅栏、盖建了仓房;粉刷了职工住宅墙体;拆除了废弃闲置的房舍、建筑物,平整后种植了树木、花草。场区内修建了花坛、草坪、停车场共76830平方米,硬化了场区道路15450延长米,场区内种植了云杉、山丁子树、稠李子树和各种花卉;对林场办公场所、职工食堂进行了修缮和改造,更换了办公用品和餐具,室内铺设了地面砖;按照生态环保、方便适用的原则修建了9个水冲式厕所。通过综合整治,林场面貌大为改观,不但改善了职工群众的生活环境,而且实现了林场与景区的协调发展。
去年,林业局启动了10万平方米的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阿尔山林业局与阿尔山市政府联合成立了棚户区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和工程建设指挥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按照城市建设规划,以属地政府为主,在规划、选址、拆迁、回迁、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由政府主要负责实施,企业大力配合。在实施过程中,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把各道关口,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今年 月,局址地区 栋成棚户区改造楼房全部完工,户林业职工告别了低矮的棚户区,搬进崭新明亮的新居。同时,按照宜楼则楼、宜平则平、宜建则建、宜修宜修“的原则,今年,林业局重点加大了平房改造力度,对380户集中连片的平房区进行了维修改造,使职工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林业局加强了检查站标准化建设,投入200多万元资金,重点对旅游沿线的三个林政防火检查站进行了新建或修缮。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各检查站的基础设施,修建了水冲式厕所、备品仓库、护坡、护栏和花坛;更换了办公桌椅和生活用品;重新制作安装了堵卡栏杆;规范了统一的站牌、警示牌;将岗位责任制、工作标准、检查人员照片上墙公示;检查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文明执法,树立了服务窗口的良好形象。
林业局累计投入100多万元资金,在生态功能区和旅游景区设置了30余块醒目的生态宣传牌和标识。特别是新林区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分别在银江沟温泉路口、伊尔施八公里检查站、柴源检查站、阿尔山东南检查站分别设立了大型生态宣传牌和标识,提高了职工群众和游客的生态文明意识。
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加强了各生产作业伐区、作业场地、楞场及贮木场场区的清洁、文明生产工作。各基层单位全面清理了场区、办公场所、房前屋后、工作区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设置了垃圾箱和垃圾填埋处理点,对场址周边、房前屋后进行绿化和美化。林业局机关办公楼和宾馆进行亮化工程改造。同时,林业局还开展了公路两侧、四旁绿化工作。去年以来,共完成森林景观扶育 市亩,公路两侧绿化造林 市亩。
二、强化资源管护措施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林业局坚持生态优先,不断提升生态保护与利用水平。针对生态功能区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较多的实际,提前介入,积极帮助建设单位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依规收取补偿费用,依法加强监管,做到了守土有责。适时开展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了森林资源安全。配合内蒙古林业监测规划院对生态功能区内的森林资源进行了二类调查,对森林资源重新进行了区划,为科学合理经营打下了基础。在严格执行森林资源管理各项政策和规定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组织生产,严格控制“三总量”,做到了计划、限额“两不超”。从伐区踏查、调查设计和源头生产抓起,合法、合规、合理落实生产作业场地。全面推进小原条下山,主伐原条下山率达到98%以上,扶育伐原条下山率达到了100%。对高山陡角、运距较远和作业难度大的伐区,增加了生产成本,使可采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贮木场全面推行效益造材奖罚办法,把产品质量与职工工资和经济效益挂钩,长材准确率、径级准确率、等级准确率达到了98%以上,提高了经济材比重。
按照“投重兵,打小火,当日灭,立大功”的扑火理念,今年,林业局新配备了8台防火运兵车,并配发给8个林场,为扑火队伍快速到达火场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改善防火办公室的办公环境,加强专业扑火队伍标准化建设,林业局投入 万元资金,对防火办的办公楼进行了改扩建。在今年的春防工作中,林业局加强了防火宣传、火源管理、计划烧除、林火监测、专业队伍建设等项工作,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春防期间未发生一起火警火灾,为实现连续12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打下了坚实基础。
阿尔山林业局在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预警监测的同时,采取无公害防治措施,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控,2009年防治森林有害生物面积10.6万亩。今年5月15日至27日,阿尔山林业局开展了飞机防治落叶松鞘蛾工作,采用飞机超低量喷洒生物药剂阿维菌素乳油的方法,对柴源施业区、立新施业区的落叶松鞘蛾进行了飞机防治。飞防历时12天,共飞行作业31架次,完成防治面积17.76万亩,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扎实开展营造林工作,在造林过程中,层层签订造林和管护合同,适时组织生产,严格各道工序管理,今年春季完成人工更新造林 万亩,当年成活率达 %;森林抚育完成 万亩,更新造林成活率和管护质量不断提升。
三、加强制度建设 企业经营管理科学规范
林业局严格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在规范化和精细化上下功夫,保证了生产经营的有序进行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如期完成。
充分发挥5个常设工作组的作用,对生产经营重要环节严格把关,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严格执行常委会、党政联席会、总经理办公会等议事规程和会议制度,提高了会议质量。坚持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制度,使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水平得到增强。按照“严、细、实、余”的原则,编制了年度生产、财务计划,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在确保职工工资、有效益生产和后续产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轻、重、缓、急进行资金支付,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对林业局机关和基层单位进行了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压缩编制,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巩固“质量管理年”活动成果,大力开展了增收节支活动。
制定了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2010年实施细则和任务台帐,明确了预防体系建设责任和目标。重点加强了对资源林政、木材销售、煤炭采购等方面的效能监察,防止了企业利益流失。
林业局严格执行木材销售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把销售管理的每一道环节,简化办事程序,使销售全过程公开、透明。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发展,适时灵活调整营销策略,多次派出调研促销工作组,进行市场调研和促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协调铁路部门增加运力,通过铁路、公路、地拨三管齐下,抢运抢销,大力压缩库存。今年上半年,共完成木材销售88106立方米,平均售价711.78元/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6271万元。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软实力不断提升
阿尔山林业局围绕企业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在职工中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勤奋求实,团结奉献,构建和谐,富民强企”的企业精神。为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林业局运用企业文化教育,实行精神鼓励和智力培育,在企业中营造尊重人、关心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文化氛围,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使企业更聚凝聚力。
林业局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加强优秀精神产品的创作和开发,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每年均举办了职工“书法比赛”、“摄影比赛”、“棋类比赛”、“乒乓球比赛”、“太极拳表演赛”、“拔河比赛”、“和谐促发展,双新绘蓝图”主题演讲比赛、“端午节万人登山寻宝”活动、“自行车慢行赛”、“夏日激情广场歌会”“杜鹃山庄大舞台”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升了职工群众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素质,营造了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有力助推了新林区建设。
林业局为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了《阿尔山林业局2010——2012年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林业局在延伸和完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拓展企业文化内涵,丰富企业文化内容,提升企业文化品位。今年,林业局出版了文学书籍《灵山圣水》、旅游书籍《走进阿尔山》,建立了林业局门户网站,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加贴近时代,更加符合林情,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五、积极培育 重点推进 替代产业不断壮大
阿尔山林业局将矿产业和旅游业确定为替代产业重点培育,使经济发展方式得到了转变。
为了做大做强矿产业,林业局对石灰石矿进行了改扩建,实行股份制经营,年生产能力达到了100万吨,与乌钢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2009年,销售矿石15万吨,实现产值1530万元,实现利润120万元。对其它矿产资源,按照林业局拟占30%的股份和收益权,正在进行前期工作,争取尽快转采。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核心景区职工群众发展旅游经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从几年前的动员引导,形成了积极参与的可喜局面。特别是2008年以后,已经形成的旅游服务业收入骤增,最多的年收入达到了40余万元,极大触动了职工群众发展旅游经济的积极性。今年,林管局通过股权转让吸纳阿尔山林业局为阿柴旅游公司的股东,明确了阿尔山林业局的经营职能,同步理顺和明确了森林公园的林业行政管理体制。今年6月,林业局成立了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加强对森林公园的保护和规划执行情况、项目建设等的监管,对破坏资源、违背规划等行为进行治理。同时,林业局全力参与了景区建设和经营,与阿柴旅游公司密切配合,统一规范建设了“林俗村”,引导职工群众规范发展旅游服务业。在符合阿柴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和阿尔山市城市建设规划的前提下,阿尔山林业局对银江沟温泉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分三期建设温泉休闲度假村,得到了林管局的肯定和支持。目前,银江沟温泉度假村一期工程和附属设施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六、坚持以人为本 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林业局将改善民生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和380户平房改造工程,大大的改善了职工群众的居住条件。去年以来,林业局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进一步理顺了职工群众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低收入群体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将职工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全部纳入属地政府统筹;为91名非公负伤、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132名特繁工种职工、59名特繁工种集体职工、12名符合年龄的职工办理了退休。按照10%的幅度继续为在岗职工调增工资,使在岗职工人年均工资达到了12600元。
新林区美景入画来。如今,走进阿尔山林区,所到之处新风扑面,全局干部职工正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新林区建设新篇章。(李蒙)
林业专题片解说词——追求卓越 创造辉煌
本文相关搜索关键词:专题配音、专题片解说词 宣传片配音 外语翻译配音、粤语配音、广告配音
雄浑绵亘的鄂东北大别山南麓,镶嵌着一颗璀璨的绿色明株--红安。在17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息着65万红安人。
红安的地势北高南低,县北部低山连绵,南部丘陵起伏;岗地、河川与冲积小平原纵横交错,构成多种区分有致的地貌单元。大自然的慷慨,给予红安发展林业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巍峨的老君山、天台山、大斛山、紫云寨、游仙山山山相连,岭岭相接,在县北部由西向东蜿蜒伸展,宛如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护佑着红安的生灵土地,调节着自然的风霜雨雪;是红安的山水之魂,生态天堂。
红安是革命的老根据地之一,在这块土地上,走出了三支红军主力,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韩先楚、秦基伟等两百多名将军。
岁月如烟,沧海桑田。红安的林业建设所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艰辛路;战争、烽火,虽然缔造了红安英雄辈出的光辉历史,然而,也给红安人留下了几十万亩光秃秃的荒山。解放以后,不屈不挠的红安人虽然几经拼搏,但由于岁月的蹉跎,红安的山似乎也是凝滞、沉重的。坚强的红安人为此垂下了屈辱的头。历史的昭示,留给靠山吃山的红安人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使命呢?
忽如一夜春风来。1958年至1960年,经过省、地、县几级不懈地努力,终获国家批准,在红安县北部划出近20万亩荒山,组建成立了国有天台山、老君山、大斛山、紫云寨、游仙山等五大林场;并配套组建了一个国有苗圃。以武汉知青、河南移民和红安当地热血青年组成的近千名林业建设大军,开赴红安北部的荒山野岭,携草而居,餐风宿露,前赴后继;开始谱写绿化荒山,植树造林,建设生态红安的壮美诗篇。
一、生 态 建 设 篇
满目荒凉成往昔,青山绿水今犹在。五十年来,国有林场肩负着征服荒山的时代责任,承载着生态恢复的历史使命,为红安的林业生态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五十年的艰辛历程,红安国有林场的生态建设之路留下了辉煌的足迹。
一是全面实行荒山植树造林。建场初期至七十年代末,红安国有林场的主要任务是全面绿化荒山。这一时期是国有林场最艰辛、最困难的时期,老一辈林业工人住茅棚、吃菜团、饮山泉,靠两个肩膀和一张铁锄向荒山宣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艰苦创业,造林不止。认真贯彻“以营林为基础,造管并举,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以营造马尾松为主,尽快消灭荒山,林业生产得到迅猛发展,林场每年营造马尾松林7000余亩,其他树种造林4000余亩,成活率达85%以上。共完成以马尾松为主的荒山植树造林任务15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2%。
二是加强杉木用材林基地建设。文革时期,极左思潮涌动,对林业的客观规律认识不够,影响了林业的发展,在经营指导思想上,重取轻予,低产林分多,丰产林分少,经济效益低,国有林场急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为此,红安国有林场决策层和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从广西、湖南引种杉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打破了学术界在大别山地区不能发展杉木的断言,为国有林场发展速生丰产林找到了出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国有林场由营造马尾松林为主转向营造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整地方式由块状到全垦,继而到抽槽换土,提高了杉木成活率和生长率。在条件极为艰苦和简陋的情况下,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五大国有林场共营造杉木高效速生丰产用材林31900亩,活立木蓄积达36万立方米。形成了以杉木和马尾松为主体的用材林产业体系和多功能复合生态体系。
三是加大生态保护项目建设力度。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林业建设的功能由侧重效益林业向生态林业和效益林业并重的方向转变,生态林业建设成为新世纪、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重头戏。为此,国家启动和实施了一大批生态保护建设项目。近十年来,红安国有林场先后承担了国家下达的”世行贷款森林资源发展与保护项目“、”国债长江防护林工程项目“、”低丘岗地开发项目“、”日本政府贷款造林项目“、”德援造林工程项目“、”低产林改造项目“等生态保护项目建设任务,共完成造林面积近8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
四是组建森林公园,有效保护森林资源。2003年11月,红安申报的”天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获得批准,这是红安国有林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卓越成就的具体标志,是红安跻身绿色生态大县的里程碑。森林公园以自然山水和森林景观为主体,以历史传记、革命遗迹、风土民俗等人文景观为特色,经营面积6000公顷。在环境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等方面正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
二、产 业 建 设 篇
红安国有林场建设50年来,共发展以马尾松、湿地松、杉木等为主的用材林基地13.8万亩,活立木蓄积达到56万立方米,林木资产达到12亿元。建场以来,国家先后共投入资金1374万元,林场累计上交国家各类税金2000多万元,向社会提供木材50多万立方米,为红安的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变革,政府对林场的投入日益萎缩,林场亦处于改革的风口浪尖,必须探索产业兴场的新路子。在求生存、谋发展的道路上,国有林场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人才、技术、管理等综合优势,立足实际,扬长避短,审时度势,循序渐进地走出了以木材生产加工、高山有机茶、森林资源培育和林下立体种养业为主的产业化发展之路,使林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职工收入明显增加,和谐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是突破性发展木材生产加工业。建场初期,国有林场为了尽快消灭荒山,造林时主要是营造绿化先锋树种马尾松,后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相继建成了一批以杉木、湿地松等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成了木材生产加工的第一车间。到八十年代中期,林场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按照”以林为主、多种经营、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经营方针,并抓住国家实行经营性采伐的政策机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建设了一大批木材加工企业,建立起林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了国有林场的阶段性发展。历史进入新世纪,由于国家调整林业产业政策,保护天然林,对人工林实行严格限额采伐,国有林场率先响应国家号召,对木材加工企业全部关停并转,国有林场的产业建设亦从此步入多元化发展轨道。
二是全力培植高山有机茶产业。随着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单一经济格局被彻底打破,国有林场一度陷入了经济危机、资源危困的”两危“境地,发展举步维艰。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县林业局领导班子殚精竭虑,决心带领国有林场克难崛起,努力开展第二次创业。在进行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决定立足林场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高山有机茶产业,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产业建设上开创新的局面。十多年来,五大国有林场共建成高山有机茶园基地5000亩,为生产优质绿茶奠定了基础。在培植高山有机茶产业的过程中,红安县国有林场积极主动地与华中农业大学携手联姻,走规模扩张之路,实施”四精“战略和全程标准化生产,不遗余力地创品牌,出精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主导产品”茗蓿“牌老君眉茶,2000年荣获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04年通过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茶认证并荣获湖北省有机名茶和林博会一等奖;2007年通过QS质量安全体系认证;2008年申报全省精品名牌并可望获得批准,而且还通过了ISO9001国际标准体系认证。通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红安国有林场高山有机茶产业已初具雏形,产业优势日益凸现。2008年,已生产优质茶叶近1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00多万元,茶叶收入已占国有林场总收入的50%以上,成为支撑林场发展壮大的半壁江山。
三是努力拓展森林旅游业。近几年来,绿色和生态旅游产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红安的森林旅游业起步较晚,正方兴未艾。2003年以来,红安国有林场以国有天台山森林公园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为契机,与天台山风景区有机融合,实行优势互补,大打生态旅游牌,取得了初步成效,每年可获森林旅游纯收入50多万元。
四是注重发展林下立体种养产业。近几年来,随着体制创新的不断深化,红安国有林场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国有民营,鼓励在岗林业职工承包现有的竹园、栗园、幼林地、荒山荒地、采伐迹地进行自主经营,发展家庭小林场。支持和倡导职工利用林下空闲地,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积极推广药材、食用菌和山野菜生产;支持发展养羊、养牛、养鹅等食草类动物生产,形成产业链,为林场的产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县国有林场98%的队点都发展有家庭林场,并做到了家家有项目,户户有产业。2007年,国有林场职工户平收入近3万元;职工以场为家,安居乐业,促进了林场的和谐稳定。
三、自 身 建 设 篇
在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林场干部职工的辛勤耕耘和积累,林场的自身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各项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加强经营管理体制建设。建场初期,林业生产计划和投资,均由省林业厅直接下达到场,实行用工定额和投资指标控制,由专署林业局统一检查验收结帐,职工按月按级别发工资。上世纪60至70年代,实行”三包奖赔“和”三基本“制度,总的原则是”多劳多得“。改革开放以后,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联接营林成果和经济收入,全年一次性承包到队、到职工,开始扭转”吃大锅饭“现象,旨在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1984年,县林业局对林场实行场长承包责任制。1998年,改革国有林场现行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原职代会、场委会的基础上,新成立监事会,建立职代会、场委会、监事会”三会“管理体系,加强了对国有林场的内部管理。此后,实行林场场长三年任期目标责任制,实现了经营管理的良性运行。
二是加强科技干部队伍建设。建场初期,林场的干部和科技人员由省直接委派,先后从省交通厅、林业厅、水利厅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派出271名干部和科技人员参加林场建设,其职级最高者有副厅级和正师级。文革时期,林场干部和科技人员由县人委会任命,一般为工农干部,科技人员多为林业院校毕业生,多数人员都受到了冲击和摧残。1980年以后,各林场负责人大部分是中、青年科技人员,目前,国有林场共有管理干部42人,其中党员36人,具有本科文凭6人,大专文凭12人,中级职称28人,平均年龄36岁。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五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林场的落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场、队、点全部实现了”四通“。到目前为止,国有林场共建房屋44000平方米,其中楼房13幢,面积16800平方米;购置工作用车13辆;茶叶生产线6台(套);修公路156公里,其中硬化8公里;架设输电线路88公里;铺设供水管路34公里;购置电脑18台;在岗职工人人有手机、户户有摩托车,总固定资产达到1200多万元。
满园春色关不住,硕果累累缀林间。国有林场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林业科技工作也齐头并进,成就斐然。其中:”红安县青茶---泡桐人工混交林效益研究“1986年获省林业厅和农业区划办三等奖,1993年被省科委审定为科技成果;”湖北省国营林场森林经营档案“获1989年省林业厅成果证书;”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获1986年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马尾松种源变异和种源区划研究“获1989年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杉木无性系繁殖技术研究“获1993年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罗田垂枝杉种源发现及其保护研究“获2005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有林场多次被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八十年代曾被评为”全省多种经营先进单位“;九十年代被评为”全省国有林场二次创业先进单位“;老君山林场先后被省、市林业局授予”红旗林场“;老君山林场、天台山林场分别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四、文 明 和 谐 篇
努力提高国有林场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使林场在发展壮大中更具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历届林场领导班子的重要抓手。他们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在改革中锐意进取,在发展中提炼升华,谱写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建场初期,老一辈林业工作者披肝沥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不图名利的品格是国有林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永恒的红安林业精神!红安国有林场的日益繁荣昌盛,得益于这种精神的代代传承。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市场经济和”拜金“浪潮的冲击下,国有林场始终抓住传统教育不放松,十分重视对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近几年来,国有林场结合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各种主题教育,大张旗鼓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激励干部职工讲党性、讲政治、讲原则、讲大局、讲奉献;同时,大兴学习之风,积极鼓励和引导干部职工学政治理论,学科技知识,学兴林致富技能,促使林业工人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和完善自我。
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红安国有林场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始终注重文教卫生工作。早在建场之初,就超前创办了”天台山林业学院“和”紫云寨林业中学",为林场培养了一批建设人才。林场建成后,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先后在有条件的林场兴办了职工子弟学校,每个林场都建立了医务室,配备有专职医生,上世纪七十年代,林场的文艺队、篮球队、宣传队在全县出类拔萃,极尽风流。林场科技人员和文学骨干的科研论文、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都时见于国内各大报刊、杂志。近几年来,国有林场克服各种困难,在全县率先落实了职工全员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使职工病有所治,老有所养。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多年以来,国有林场始终带头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接受地方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抓好自身发展,服务全县经济建设,在抗灾救灾、扶贫济困、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各项社会经济事业中率先垂范,不讲价钱,体现了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正因如此,五十年来,国家和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红安国有林场无数的殊荣和鼓励,足以让其感到骄傲和自豪。
风物长宜放眼量,沐浴风雨见彩虹。五十年的足迹,五十年的历程,谱写了发展林业事业的秀美华章;卓越的追求,辉煌的成就,是绿色红安,生态红安永恒的见证。
在巍峨的大别山南麓,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有一颗镶嵌在京九线上的明珠——麻城市。
麻城之名始于东晋,因后赵部将麻秋在此筑城而得名。
麻城是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气候分界线,具有南北气候兼优的特点。全市版图面积540万亩,地势为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呈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地形,地貌分山区、丘陵、平原三种类型,面积各占三分之一。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植被茂盛,昼夜温差大,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高,果实营养积累丰富。
麻城境内溪流密布,山涧众多,1580多条大小河流,汇成纵贯境内的举水、巴水水系,以龟山山脉为分水岭,各依地势自北向南流入长江。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66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9.2%,有林地面积255万亩,森林覆盖率山区70%,丘陵50%,平原28%,活立木总蓄积量475万m3。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乔灌木树种有61科299种,野生动物19目43科78种。
麻城生态和谐,山川秀美。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都非常注重生态建设,先后实施了灭荒工程、绿色致富工程、世行造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及德援工程,消灭宜林荒山64万亩,实现人工造林80万亩,封山育林140万亩,森林覆盖率山区由52%上升到70%,丘陵由35%上升到50%,平原由22%上升到28%。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50%,空气质量达到优级标准,人均森林面积达到2.13亩,建立省级、县级生态公益林50余万亩,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龟峰山森林公园万亩古杜鹃林,每年春夏杜鹃花开放时节,满山鲜艳,红艳似火,如彩霞绕林,被称为“华中一绝,全国少有”;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色优美,春秋季节,成群的白鹭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上空翩翩起舞,蔚为壮观;浮桥河湿地70多个大小岛屿天水相连,碧波荡漾,是鱼类、两栖动物和候鸟的乐园;麻城城区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城乡道路、河堤、农田林网纵横;乡村绿色掩映,鸟语花香;山上四季常青,山涧碧水长流,山脚鸡犬之声相闻,一派和谐景象。
麻城林业经济繁荣,独具特色。改革开放以来,麻城林业经济飞速发展,板栗、油茶、柿子、银杏、药材等经济林面积、产量、效益迅速提升,特别是板栗、油茶两大产业,面积分别达到85万亩和18.7万亩,年产量达到6000万斤和1400万斤,成为全国“板栗之乡”、“油茶之乡”;以马尾松、杉木、意杨等为主的木材产量每年达到20000立方米;木材加工、松脂加工、木本油料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迅速壮大,年产值达到8.3亿元,林业经济成为麻城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2%,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1%。
这里高山云雾茶碧绿//这里板栗万树果满枝//这里蚕丝织绵绣//这里福田油茶漫山野//这里水草丰盛牛羊壮//这里桃花春水鳜鱼肥。这是全国板栗之乡、全国油茶之乡。
麻城林业形象提升,社会认同。在局长陈水林的带领下,麻城林业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大步迈进,林业形象大幅提升。森林公安民警、木材检查员、林政员、野生动物保护员活跃在麻城的各个角落,时刻准备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成为森林的“保护神”;林业技术员活跃在山头林间,指导和帮助林农科学造林、科技育林,被农民称为“科技财神”;林业局新建起了办公楼,19个林业站、检查站、林场、派出所新建或改建了办公场所,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也开始了争创AAA级风景区的步伐;步入新世纪以来,局领导班子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优异成绩,取得了“退耕还林先进县市”、“先进党组织”、“服务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十几项荣誉,并被市政府授予2006-2007年度“文明单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赞美留住了人间美景的诗句。看今朝,麻城正以争创全省林业生态先进县市为契机,将城市装扮的更加和谐美丽。
开展森林抚育 建设生态家园
——加林局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工程工作纪实
加格达奇林业局地处伊勒呼里山南麓,是生态建设型林业局,森林经营总面积96万公顷。1991年建局以来,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木材,在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对生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国家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工程的开展,为八万里兴安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使茫茫林海焕发出勃勃生机。2010年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加林局严格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科学谋划,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
林业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抚育补贴试点工作,传达、学习国家林业局和集团公司有关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以林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计划、财务、资源、营林、验收、森调、纪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制定并通过了《加格达奇林业局2010年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层层签订责任状,把试点工作纳入到年终目标考核重要指标。林业局同林场签订责任书18份、作业合同24份,林场同作业组签订作业合同112份。
为确保调查设计质量,加林局调查设计队以建设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为目标,坚持砍优质线、立优质桩、出优质设计的“三优”原则,全体队员深入全局96万公顷施业区内加班加点认真做好调查设计工作,累计完成调查设计23.97万亩,按计划批复23万亩,为中幼林抚育补贴试点生产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为确保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工程质量,林业局多次举办抚育试点工作培训班,对林业局资源、营林、验收、森调部门技术人员及各生产作业单位主管进行培训,详细讲解国家林业局和集团公司关于开展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技术规程、标准。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示范伐区,进行现场实际操作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生产规程和相关技术标准,为提高生产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促进林业职工就业,增加职工收入,23万亩试点任务全部由林业局职工、家属及本地林农人员承担,投入作业机具659台、车辆60台,作业组112个,作业人员1753人,其中87%为林业局职工,13%为职工家属和本地林农人员。
为保证生产外业质量,林业局实行处级领导包片、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制度,做到处级领导检查场地不少于30%,部门领导不少于60%,跟班技术人员达100%。形成了技术员蹲点、部门领导包线、主管领导抓全面的良好局面。在生产期间,营林部门实行包安全、包质量、包进度的“三包”措施,确保作业质量达标,作业数量达到100%。同时,严格执行三级验收制度,加大对验收过程的监督管理,坚决执行营林生产验收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杜绝了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为确保补贴试点工程阳光、透明,林业局不断加强管理,积极运作,实现了生产资金单独设帐、单独管理,专款专用;生产计划单列独立运行;采伐限额独立管理;在内业建设上,实行信息报告制度和档案规范化管理,各生产单位对林业局实行生产进度日报,林业局向集团公司实行旬报制,生产进度上墙,各类文、图、表单独归档,实行数字化管理,做到图、表清晰、数字准确,为生产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截止2011年3月,全局完成中幼龄林抚育生产作业面积23万亩,完成计划的100%。直接安排1753人就业,增加就业岗位228个,从事作业职工实现人均增收4431.30元。真正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丰收。
第二篇:汇报片解说词
键盘打击(红屏黄字黑体):
谨以此片,献给尊敬的各位领导及所有支持新星事业发展的朋友们!
(片头音乐起:在蒲翁、淄川、新星大楼、魏华祥、丁晓军背景中)这是一片物华天宝、耕耘希望的热土,这是一方成就蓝图、挥洒豪情的舞台,聊斋故里,孝妇河畔,一支能征善战、勇于开拓的商务铁军正在昂首阔步,奋勇向前——
片头:3d城市漫游,高楼建筑上有新星的标志和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画面。虚拟摄像机穿梭在城市的楼层中间。结尾落版为3d表现的logo字体。
盘点2011,我们铿锵跨越!
——新星集团工作汇报
豪情绘美景,汗水筑辉煌。2011年元月3日,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务会主任杨洪涛、区长李新胜莅临新星,对集团的发展提出要求。2月25日,集团党委隆重召开“创先争优 富民强企”工作会议,对新一年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自此,“创先争优夺红旗,富民强企争第一”的号角,化作新星人铿锵奋进的脚步,以磅礴的气势向优秀发起冲锋。
3月18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魏心东赴济南参加全省商务形势分析座谈会,汇报集团工作,得到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山东省省长姜大明的充分肯定。3月30日,省商务厅巡视员王德福一行,来集团调研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开展情况。10月25日,省商务厅魏华祥副厅长、市商务局丁晓军局长莅临新星视察指导工作,对集团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为集团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元月8日,茅台山东片区经销商联谊会在新星会堂隆重召开,国酒茅台山东联谊会会长、集团董事局魏心东主席作主题报告。3月20日,魏主席率队赴全国春季糖酒会,为全年酒水业务拓展打下了坚实基础。4月7日,新星婚庆公司举行开业盛典。5月30日,新星典当有限公司隆重开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上迈出新步伐。
5月12日,驻淄省人大代表第二、三小组会议在新星集团召开。魏心东主席作为第二小组召集人主持会议;7月13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侯法生,副主任吴明君莅临新星,高度评价新星集团“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开拓创新”三大特色!
6月27日,新星红歌团参加全市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演唱会,一举夺得特等奖第一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慧晏称赞,新星红歌唱出了新星人的风采,走出了新星人的豪迈,充分体现了新星人的精气神!红歌演练期间,济南军区副军长韩志庆,山东铝业党委书记尹雪春,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相房等领导先后观看了新星红歌团演出。
9月17日,新星集团多喜临门:时值集团成立21周年纪念日,投资1800万的新办公大楼落成启用,新星经济适用房胜利奠基。新星名酒城威海店、临淄店、济南店,新星农产品加工中心同日盛大开业。
9月27号,全市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在新星集团召开,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段铭玉,团市委书记马召琴,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闫炳义等领导出席,标志着集团的党团共建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今年以来,集团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先后组织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等一系列活动,魏心东主席带头赴清华学习并荣任班长。集团荣获山东省理论宣教基地、中央五四红旗团委等众多荣誉称号。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作荣,济南市政府秘书长许强,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靳承家等领导也先后到集团考察调研,对集团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回首过去,我们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发展新星事业,给力商务腾飞!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形势下,新星人将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持续打造诚信文化,把满意消费带给千家万户,抢抓机遇,科学发展,提升素质,跑步前进,为商务事业发展再做新贡献!
由于此片中的时间数字比较多,这些日子又是我们所要表达的重点,所以片中所有的年份月份时间 均用3维立体文字特效,加光效,呈现在影片的左下角。
第三篇:汇报片《表率》解说词[定稿]
电视专题片
表率
——承德市开展“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纪实
[解说]:迎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伴着“两步走,翻两番”建设经济强省,实现承德跨越式发展的主旋律,从2003年7月开始,我们在全市开展了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今年我市的学教活动以深化和拓展为切入点,在去年已经延伸到市直各部门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四突出”,即突出新意、突出深度、突出特色、突出实效,牢牢把握住再动员再部署、深入学习教育、深入整改提高、深化整章建制四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创新了活动思路和举措。总的看,我市深化和拓展“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进展顺利,效果明显。
[字幕]加强领导、统一思想
[解说]:为深化和拓展学教活动的组织领导,我市把老干部局、人事局有关领导纳入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宋立民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了请示汇报、工作调度、情况通报、督导检查等项工作制度。各县区和市直部门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解说]:市委领导同志多次对我市深化和拓展学教活动作出批示,要求全市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以实际行动树立起组工干部的新形象。文鹤书记还亲自召集组织部、人事局主要领导和负责干部工作的科长学习中央新颁布的5个有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的法规性文件,对贯彻落实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宋立民在活动中亲自做再动员讲话,多次召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工作,我们先后两次召开再动员会,教育引导组织、人事和老干部部门的干部深刻领会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扎扎实实再抓一年”的决心和信心,增强了开展好深化和拓展学教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解说]:市“树形象”活动办公室加强了对活动开展情况的调度和督导检查,实现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同时,加强舆论宣传,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组织系统舆论宣传工作的通知》和考评办法,设立了“树形象”活动专刊,不断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字幕]创新载体 突出特色
[解说]市委组织部机关结合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按照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年的有关要求,以“再教育、强素质、转观念、改作风,为优化全市经济发展环境服务,促进组织工作开展”为主线,加强对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再教育、党性党风再教育、革命传统再教育和“两个务必”再教育,深入开展 “四项主题活动”,对新调入的13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入门”教育。机关干部查找自身在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廉洁自律、克己奉献、个人修养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对自己的言行、小节以及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回头看”,认真纠正偏差,努力开展争创“五型”部门、争做“五好”干部活动,推动机关工作再上新台阶。
市人事局、老干部局也分别制作了宣传橱窗,加大了宣传力度。市人事局还通过开展“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人才服务”为主题的阳光服务活动,由局长带头,机关各科室人员参加,利用双休日时间走上
街头开展宣传活动,扩大了“树形象”活动的社会影响。
承德县实行“三卡一信”制度深化和拓展学教活动;兴隆县以开展“创五好支部、建文明单位、当人民公仆”为活动目标,依托“六个一”活动开展“树形象”活动;双桥区以“四抓一树”为主体,开展了“六个主题月”活动,大力解决思想保守、观念滞后、求稳怕乱、思路狭窄、方法落后等影响组织工作深入开展的突出问题。市委老干部局在机关开展了“讲作风、比作风”活动,努力培树精品意识,切实使各项工作达到老干部的满意。
市委组织部机关结合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集中组织机关干部利用5--10天时间深入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广泛开展调查调研,体察群众疾苦,自觉接受群众教育。平泉县坚持部领导每人包扶一个乡镇、联系一个示范园区,每个科室联系一个村、培树一个示范点,每名组工干部包扶一个贫困户、培树一个典型户,切实做到调查研究在一线,示范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锻炼提高在一线,督促落实在一线,通过深入基层 “一线” 工作,培树组工干部形象。双滦区要求每名机关干部联系一名农村党员,帮助他们成为致富能手,带动贫困户脱贫治富。市委老干部局针对老干部三项保障机制,先后21次到市内各大医院和医疗门诊部了解情况,深入到老干部家中进行了调查走访,使我市老干部保障机制逐步规范完善。市人事局在活动中,为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与全市30余家重点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制度,对这些企业建立了人才台帐,定期调查走访、沟通信息,及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
[字幕] 强化学习提高素质
市委组织部实行了周五集中学习、双休日党校学习、跟班培训学习以及学习考勤、考试等项制度,加强对机关干部学习培训的检查考
核。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的批示和中组部、省委组织部有关文件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廉政意识、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邀请了离退休老干部来机关作辅导报告,聘请了3名有关专家或市直综合部门领导到部内举办专题讲座;分3期组织16名机关干部到市委党校进行了跟班培训,全体机关干部参加了为期3天的《行政许可法》培训,到承德县帝贤公司、乾隆醉酒业公司进行了学习考察,增强了学习效果。
[字幕] 查找问题,深入整改
我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对去年开展活动情况集中进行了“回头看”,并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座谈走访、公布专线电话、设置征求意见箱和电子信箱等途径,继续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市委组织部结合深入整改,进一步规范了干部工作流程,重新修订了市委管理干部职务名称表,完善县处级、市直科级干部的管理办法和公务员考试录用办法等,实行推荐干部署名制,改进、完善了干部考察和党政机关干部考核工作,实行了干部考察持证上岗制度,在对机关干部进行系统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了考察员资格考试,重新修订了信访工作规范。
丰宁县在学中查、查中改、改中树,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围场县把2月份作为“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月”。营子区建立以“座谈走访”和“开门评部”为主要方式的征求意见机制和以目标责任制和“回头看”为主要依托的整改提高机制。市委老干部局在科级以上干部中开展了看干部是否廉洁公正、看领导班子及下属科室是否团结、看领导班子是否民主、看领导干部是否勤政为民,全面深入地查找局机关和全体干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市人事局着力解决的四方面突出问题,即思想观念滞后、大局意识不强、纪律观念淡薄、工作作风懒散等问题。宽城等县组织部门对去年制定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认真进行了“回头看”,实行了责任制度,明确了时间进度,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解说]:市委组织部修订完善了《机关工作制度汇编》和组工干部行为规范,完善了部风。平泉县制定出台了《组工干部一线工作制度》等多项制度。老干部局完善了理论学习等5方面的规章制度。市人事局出台了10多项制度,使机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达到新水平。
[字幕]统筹兼顾,扎实推进
活动中,市委组织部对制定整改措施、干部、人才、基层组织建设等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办好十件要事,实施七项措施,遵循四项基本要求的工作思路。按照我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年的有关要求,下发了《关于为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供组织保证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切实解决本地本部门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类问题。在“五一”长假前夕,部机关干部职工纷纷走上街头清理垃圾,清除各类小广告,受到市民的称赞。在今年宣讲中央一号文件中,我们结合农村生产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春耕助农”活动,协调市县100多名党员干部和医疗、科技人员在农村大集上现场宣讲,现场解答群众在春耕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并送去各类农技光盘1000多盘,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在基层组织建设中,专门下发了通知,在全市开展了建造党员示范林、开通党员示范车活动。活动中,市委组织部与市林业局联合营造了一片50多亩的党员示范林,与交通局联合开通了30辆党员示范车。
[同期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委组织部“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
[解说]:我市学教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组织部
门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今后,我们要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的部署,以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顽强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为承德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四篇:电视纪实片解说词
电视纪实片解说词(2010.10.08)
三年蝶变化工新城
---馆陶县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纪实
挺拔俊美的环岛县标、水绿相融的滨河公园、高楼林立的服务中心、风格各异的住宅小区、清秀灵动的“一湖三带”„„
走进馆陶,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工作正在使这个千年古县发生着破茧成蝶的巨变。
县委书记武金良同期声:我们紧紧抓住全省三年大变样和邯郸市新型化工园区落户馆陶的历史性机遇,确定了“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五年建成邯郸东部强县,继而打造邯聊之间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按照“搭建框架、完善功能、改造旧城、建设新城、彰显特色、生态宜居”的总体思路,实施了总投资60亿元的131项城建工程,开展了一场馆陶城建史上投资最大、项目最多、标准最高、参与最广、变化最快的攻坚战,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全力打造独具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化工新城。
2008年6月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开阔的思维、创新的理念、超常的举措,掀起了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的新篇章。
三年大变样成为全县上下统一的行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武金良任政委,县长张跃峰任指挥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任副指挥长的三年大变样工作指挥部;根据省确定的5项基本目标,逐一落实了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建立健全了工作推进机制,四套班子领导全部分包了城建工程项目,县级领导和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集体立下了军令状,自断退路,严厉问责;发扬“5+2”、“白加黑”工作作风,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强督导,现场调度,集中观摩,加快了大变样、快变样的进程。
小县在大变,三年前的壮丽蓝图如今跃然眼前。
搭建框架
建好县城,规划先行。按照“邯聊之间中心城市”的定位,高起点编制了城区面积19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的县城总体规划。组建了城乡规划局和规划综合执法队,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
构筑大交通,搭建大框架。三年来,投资2亿多元,新建、改建、扩建城区道路29条45公里146万平方米,搭建起了“十纵六横”的大城区框架,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高。
完善功能
改造供水、供热、供气工程,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营,生活污水全部集中处理;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外商投资的天然气站和生物质电厂如期竣工,实现了集中供气供热。
打造教育、医疗、文化中心,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投资5.3亿元建成陶山中学、实验中学、新中医院、新县医院、体育场、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等,一项项民生工程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活跃商贸流通,扩大辐射带动能力。投资6.6亿元建设金盛服饰、亿丰电动车、金凤物流配送、九州商业广场等十大商贸流通项目,馆陶成了邯聊之间最具活力的商贸物流中心。
改造旧城
以人为本抓拆迁,拆出发展新空间。坚持政府主导,依法拆迁,和谐拆迁。继前两年拆迁19.1万平方米基础上,今年拆除违、临、破、旧陋建筑超过50万平方米,占市下达任务的152%。旧城在大拆大建中崭露新颜。
突出城中村改造和廉租房建设,建起新家园。芙蓉新村等3个城中村改造已完成投资6300万元,建设住宅楼11栋; 2.5万平方米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廉租住房项目即将竣工;竹园、菊园等6个住宅小区竣工入住;如今村民们告别了昔日低矮破旧的平房,搬进了高大宽敞的新楼房。
既有建筑包装改造,改出新形象。对政府街、文卫街等5条街道两侧既有建筑实施立面粉刷、牌匾整治和“穿衣戴帽”工程;对金凤大道、新华街等3条迎宾大道实施了亮化升级,彩虹桥、中华灯、“满天星”彩灯,扮靓城区夜空。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犹如天上的街市。
建设新城
“生态化工、魅力新城”。行政服务中心、公主湖文化景区、县标环岛成为点睛之笔。
行政服务中心展新姿。推进总投资9亿元的行政服务中心西移,交通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6座服务中心即将竣工投用;教育服务中心、房产交易服务中心等4座大楼年底完成主体工程。
公主湖文化景区添灵韵。总投资3.7亿元、占地800亩的公主湖文化景区项目进展顺利,湖区轮廓和南场馆工程即将竣工;逐步规划建设公主湖东侧50万平方米高层住宅区;公主湖文化景区由北方设计院规划设计,国家文化传媒集团重庆明飞置业公司采用BT模式投资建设,突出“自然+人文”景观色彩,彰显陶山文化。
县标环岛体现陶山风采。县标总高45.6米,取名“陶山凌云”,象征456.3平方公里的馆陶县人民拼搏进取、开拓创新、奋发向上、共创美好未来。县标雕
塑部分,主体呈帆状,寓扬帆远航之意,展现了馆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现代化的行政区、商务区、北科园区、新型化工园区成为发展新高地。
彰显特色
以绿为韵、以水为魂。馆陶突出绿网、水网两大体系建设,彰显城市特色。
在去年实施金凤大道景观带、106国道景观带的基础上,今年又重点实施了“一湖一带一场三园”项目,采取“租地留绿、租地建绿”的方式,建设了筑先广场、阳光游园、信诚花园等12个广场游园,把街头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闲置地建成了精品游园;沿路增绿、依水治绿、建园扩绿、庭院透绿,城区新增绿化面积294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4.2%。春烂漫、夏荫浓、秋冬姿彩如画,从扑面而来的绿意中感受一份闲适。
绿是生机,水是灵气。馆陶借助全市东部生态水网之势,投资1.1亿元实施了“引黄入邯、引卫入馆”工程,完成卫西干渠、沙东干渠清淤治理,相继建成了滨河公园、卫西干渠景观带。“城在水中、人在园中”的秀美水景跃然在目。全长1500米、占地366亩的滨河公园“人文+生态”,秀木林荫,独具特色。投资5400万元对卫西干渠县城段2000多米的闲置沟渠进行了综合整治,形成了水清鱼游、岸绿可憩、文化可品、景观可赏的靓丽景观带。昔日的“龙须沟”正在变成清秀灵动、惠及民众的休闲好去处,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精细管理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馆陶实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工程,形成全时段监控、全方位覆盖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安装启用了交通信号灯,城市交通秩序明显改观;购置了洒水车、扫路车等城市管护设备,提升了城市保洁水平;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人人爱城市、人人管城市”成了居民自觉行动。
如今,馆陶变美了!变得更繁华、更整洁、更豁亮、更时尚了!
——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全年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馆陶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
——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建城区面积扩大了一倍,人口新增3万余人,这是馆陶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观。竣工楼房面积110万平方米,万余户居民搬进了新楼房,这是馆陶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城市现代化魅力逐步显现。一个河湖相连、高楼林立、绿地环抱、生态优美、富有现代气息的中心城市新景观呼之欲出。
——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了“精细化、全覆盖、高站位、长效性”的管理要求,形成了“县城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良好社会风尚。
居民同期声:现在县城变化太大了,街道变宽了,广场变多了,高楼大厦变多了,三年大变样真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惠民工程!
马风至清唱:馆陶县城十纵六横、高楼大厦栋栋增,一湖三带建成后,变成了现代化新城。
以城兴业,以业兴城.“化工新城”的建设不仅使城市变的更漂亮更宜居,最重要的是引来了载“金凤凰”。中石化、中国通用、六和集团、兆源化工等等一个个中字头、国字号大企业纷至沓来。2008年以来,全县新上重点工业项目328个,引进县外资金260亿元,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位居东部县第一,项目建设连续两年排名东部县第一,财政收入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和第二名。短短两年时间,新型化工园区落户企业16家,投资过百亿元,14.2平方公里的化工园区已具雏形。新县城、新园区、新产业相得益彰,比翼齐飞。
馆陶巨变引起省市关注,副省长宋恩华、龙庄伟分别称之为“小县大变样”、“令人刮目相看”!市委书记崔江水称赞“经济社会发展好,城乡面貌变化大”!市长郭大建等市领导对馆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看了馆陶就看到了邯郸东部振兴的希望”,并称之为“馆陶现象”。
这是馆陶城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年,三年的鏖战更为今后的发展勾勒出壮阔蓝图。
谁持彩练当空舞,陶山大地绘新篇。馆陶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第五篇:医院麻醉科形象片解说词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形象片解说词
【片头】 【解说+字幕】:
她们是圣洁的天使,用隐形的翅膀舞动希望。
她们是生命的卫士,用背后的光环照亮曙光。她们是孤独的行者,用无声的坚持守望麻醉学科。一生守望,只为振兴。
【片名】生命守望者——兰州大学第一一院麻醉科
【片花】生命隐者
【解说】麻醉学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她守护着生命之舰在沧海纵横。虽贵为生命之泉,却常常不被世人所知。
时光追溯到1948年,在巍巍皋兰山下、悠悠黄河岸边,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巍然耸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不仅拥有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顶尖的专业人才,还与国内外多所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医疗水平始终与国际同步。3096人的专业团队,在这个12万平方米的杏林圣地济世弘医,成就了全省综合医院的举足地位,也见证了麻醉科学在陇原的崛起。【片花】行业引者 【字幕】历史沉淀事实。
【解说】成立于1957年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麻醉科之一,从创立到现在,创造了众多行业先锋。【特效+字幕】:
上世纪50年代即可进行心脏外科和开胸等复杂的外科麻醉工作;
1996年在省内率先开展新生儿、婴幼儿手术的麻醉; 2001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肝移植手术麻醉。
2008年实施并完成我省首例Ⅲ型食道闭锁、气管食管瘘的新生儿右侧开胸、气管食管瘘切断、一期食道端端吻合手术的全身麻醉。
肺隔离技术,TCI技术和理念的广泛应用始终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解说】作为甘肃省麻醉学医疗、教学与科研中心。科室业务范围涵盖了临床麻醉、急救与复苏、疼痛诊疗以及重症监测与治疗等领域。
2006年后,全面开展了深静脉穿刺、无痛ERCP、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下婴幼儿肝肾穿刺术、介入治疗等业务。TCI靶控输注技术在全凭静脉麻醉(TIVA)中的应用,清醒镇静镇痛技术在高龄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输注技术,新生儿与婴幼儿骶管阻滞麻醉、单次硬膜外麻醉及婴幼儿术后镇痛,神经刺激器定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灯杖、视可尼硬质喉镜以及可视喉镜等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为甘肃省临床麻醉与疼痛诊疗方面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和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字幕】师资团队保障。
【解说】科室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0余名。
【字幕】现有麻醉医师30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生10名,住院医生10名,其中博士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17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科室另有麻醉护士5名,工程师1名。【解说】同时,科室也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
【字幕】其中包括教授/副教授3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讲师8名。
【解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2000年率先被批准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之一;2012年被批准为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学(麻醉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点。麻醉学教学现已涵盖了进修医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各个层面。
【字幕】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65名,本科生230名。【解说】在现任科主任冷玉芳教授的带领下,科室拥有一批省内外知名专家。【特效】可是各位专家的照片和名字。
【字幕】设备保障生命。
【解说】作为全省三甲医院中设备齐全、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临床学科之一,兰大一院麻醉科拥有国内一流的层流净化手术室;
【字幕】中心手术室有手术间18间,东岗院区手术间3间,西站院区1间、ERCP手术间3间、介入治疗手术间1间、心脏介入手术间1间。
【解说】科室硬件设施与国际接轨,除拥有国际先进的麻醉机、呼吸机及多功能监护仪外,还拥有全自动血液回收机、直径3.5mm纤维支气管镜、进口光纤高清喉镜、光棒、视可尼硬质喉镜、可视喉镜、TCI静脉麻醉泵、血气分析仪、温毯机、血液回收机、血液加温仪等先进设备,在临床麻醉工作中,为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字幕】科研缔造优势。
【解说】麻醉科是甘肃省内实力最强的科研梯队之一,在学科带头人冷玉芳主任的带领下科室近年来获得多项省、厅、校级科研课题和资金资助。
【字幕】共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院内基金资助项目6项,课题鉴定10项,获得省部级科研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厅局级奖励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解说】参与编写出版专业相关专著8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相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MEDLINE(美国医学索引)收录5篇。2014年我院麻醉科冷玉芳教授荣获《中华麻醉学杂志》“论文发表优胜奖”。
【解说】科室秉承德才并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在梯队培养上取得了突出成果,科室多人次先后参加各种学术论坛和年会,与学界同仁进行了学术交流。同时,科室还多次派青年骨干人员赴美国、德国、丹麦等国家访问学习,全方位开展国际合作。
【字幕】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西部麻醉论坛,中华麻醉学杂志学术论坛,全国中青年麻醉学科医师学术论坛,美国麻醉医师(ASA)年会等。
【解说】2012年科室作为承办单位,在甘肃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领导下成功举办“首届甘肃省疼痛学术年会”;成功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甘肃省“首届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学习班”。成功申请2013年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甘肃省首届小儿麻醉新进展研讨班”和“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学习班”两个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片花】事业赢者
【解说】科室制订了严格的核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围术期访视制度、会诊制度、疼痛管理等,我院麻醉科已经逐渐完成向围术期医学转变的过程。科室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小讲课和病例讨论。同时,全体员工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和医院组织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文体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院麻醉科在一批新生力量的推动下逐渐蓬勃发展。
【解说】放眼未来,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将紧紧围绕医院改革发展的大局,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最优良的服务态度,最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为广大患者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赢得更美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