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范文模版)
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示范树样板
张月萍
我来自滨海新区寨上街道铁坨里社区。我们的团队——张月萍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滨海新区是第一个参与研究社会管理、社区建设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我们通过搭建劳模先进创新平台,发挥劳模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政府公共服务和百姓需求连接起来,把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放大劳动模范品牌效应,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和办法,赢得了百姓满意、社会认可的成绩。我们利用这个舞台,发挥劳模的创新能力、创造潜力和传帮带作用,带领社区工作者团队,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创新服务载体,在社区建设岗位上发挥更大作用,引导居民积极投身到建设美丽滨海、美丽天津活动中来。我们社区服务站获得国家级先进服务站称号。
一、用新机制解决新问题,拨动制度创新总开关。
“一站七园”是张月萍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一项创新成果,也是铁坨里社区管理创新的主要举措。根据标准化建设服务站的使用功能,将社区服务站整体划分为“七个园区”,采取了“园中园”的管理模式。这七个园区起名为“健乐、康乐、佰乐、和乐、民乐、福乐、同乐”。健乐园--为社区百姓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体检;康乐园--融残疾人康复锻炼和全民健身为一体的活动场所;佰乐园--为社区居民提供108项公共服务事项,并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和乐园--作为为民办事、化解矛盾、群众了解相关政策和法律咨询的三个平台;民乐园--社区开展各种会议、讲座培训、远程教育、社团排练演出的多功能活动场所;福乐园--老年人就餐、茶聊休闲、娱乐活动的幸福乐园;同乐园--亲亲宝贝乐园、茶聊吧、阅览室、书画轩等成为老少同乐的温馨乐园。“一站七园”模式融服务与管理为一体,为社区百姓提供了开心、舒适、优质的服务。集办公、服务、活动为一体的社区服务站,能 够把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只需把相关材料交到社区服务站,剩下的事就由社区代办员统一办理,老百姓特别省心。2013年铁坨里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联合开展了暖心工程项目,把居家养老和社区日间照料有机结合,在服务管理模式上做出了创新和探索。
二、用新思维研究新情况,打造智能社区建设新样板。2012年劳模创新工作室承担了“寨上做法”的先行先试任务,按照寨上街社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打造美丽社区,幸福家园,2013年劳模创新工作室推出了“寨上做法”升级版,提出了20条新的服务举措。把实施 “IT服务”,让居民享智能生活作为新的创新项目。通过三维立体的网络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经过艰苦攻关,三维数字社区管理系统率先在铁坨里社区上线运营。反映社区脏乱差的问题、想要在街道开张证明都需要什么材料、最近社区有什么活动可以参加等等,这些问题只要在家打开电脑通过三维数字社区管理系统就能全部解决。在办事大厅内新增设了一台终端设备——智慧信息机。面对智慧信息机屏幕,居民或社区工作人员可以与另一端工作人员进行视频沟通。居民或者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视频直接找到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而不需要跑到街道办事处,既减少了办事中间环节的麻烦,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对社区中的人、事、物、社会组织等进行管理,完成网上办公,具有高效、低碳的双重优点。同时,社区居民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社区新闻、动态,反映社区问题、享受社区服务。其中,设置了“我有话说”“身临其境”“舞文弄墨”等多个环节。居民点击“我有话说”后,可以直接将问题或意见反映给社区,社区管理员立即就会收到信息提醒,派人前去处理,并同居民沟通。通过“舞文弄墨”板块,居民可以在网上晒作品、办书画展,与当今的网络社会并轨,形成独具特色的网上文化广场。
伴随着三维数字社区管理系统的建设,一个新的便民服务项目——“IT服务”应运而生。由社区工作者义务担任“IT服务员”,为老年居民提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信息家电技术服务,让 他们在信息化网络里寻找快乐。“社区不少老年人不熟悉电子用品的使用功能,比如数字电视不会调台、音乐播放机不会备份戏曲等问题成了‘常见病’,对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更是摸不着头脑。他们经常到社区工作站求助。为此,社区设专人提供多媒体电子消费品技术服务和应用指导。”寨上街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社区服务站将开通无线路由器,提供学习无线上网。“IT服务员”将指导居民使用智能信息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让老年人也更多地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乐趣。
三、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输出高能量精神动力和学习标本。今年4月,滨海新区集中选派200余名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100多个社区(村)实践锻炼。这是区委区政府着眼于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进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决策,是实施强街强镇战略、推动街镇工作上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在实践中锻炼干部的重要举措。我们感到帮助选派干部落实好实践锻炼工作,也是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光荣责任和义务。
为指导帮助选派干部尽快适应社区环境,融入社区服务工作,劳模创新工作室向街道党工委提交了《双向承诺互学互促活动的建议》。按照这个立项计划,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将与新区选派到寨上街道七个社区的实践锻炼干部,结对互学互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双向承诺机制互学互促,实现共建美丽社区的双向目标。在寨上街党工委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劳模大讲堂”第一课在铁坨里社区服务站开讲,新区选派到寨上街道的13名实践锻炼干部,走进劳模创新工作室,现场学习体验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我们向选派干部介绍了工作室的组成、工作特色和今年的创新目标。在服务站体验各个活动室的功能和主题活动,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贴心完善的社区服务,给身临其境的选派干部留下了深刻印象。
劳模创新工作室将利用好这个舞台,发挥劳模的创新能力、创造潜力和传帮带作用,典型引路、创优争先,指导帮助选派干部,熟悉社区情况,示范开展群众工作的好经验好办法,在实践锻炼中团结带领社区居民,积极投身到建设美丽滨海活动中来。担任社区副书记和主任助理的年轻干部反应,劳动模范引领示 范,互帮互促,这个活动对选派干部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是基层实践锻炼的“助推器”,“推”着选派团队争先创优,明确角色定位,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找到工作着力点,尽快成为社区工作的中坚力量。
劳动模范与选派干部双方签约的《互学互促双向承诺书》明确,劳模创新工作室,将与街道党工委一道,以工作室为载体、以劳模创新团队成员为骨干,扎实开展团队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选派干部搭建起锻炼成长的广阔平台,把“劳模大讲堂”活动,延伸到选派干部挂职的各个社区,进一步发挥劳模的旗帜作用,在“创先、创新、创效”方面的作出引领带动。热情支持选派干部在社区锻炼中增长才干、展现才华、体现作为、成长成才;热情支持选派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自己部门的好经验好作风,带到街道和社区来,在社区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劳动模范是从平凡岗位中成长起来的,劳模精神是在平凡工作中彰显出来的。劳模精神的内涵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随着人们劳动活动、工作实践的深化和拓展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的。建设美丽天津,需要广大劳模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不断完善自己,不断丰富自己,不断提高自己。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历程和基层的实践中我感受到,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和引领。劳动模范应该发挥榜样的作用,向社会输出精神动力、提供学习标本。以榜样的力量、崇高的精神,树立社会价值的导向。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深入人心,就应该从社区实际出发,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就应该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从这个意义说,社区就是我们创新的舞台,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基地。
第二篇:发挥劳模辐射作用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发挥劳模辐射作用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劳模是什么?劳模是劳动的模范和榜样,是社会遴选出的最好的、鼓励人们仿效的劳动者。劳模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更是时代的永远领跑者。在我们电力行业,伴随着企业的跨越发展、改革的全方位推进,劳模这一响亮的名词,不断贯穿于公司的创先实践,它犹如一面面鲜活的旗帜在各自平凡岗位上展现着风采,释放着创业创新的激情。深度挖掘身边劳模榜样的力量,弘扬劳模时代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电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释放劳模品牌效应,激励员工敬业爱岗
随着企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新形势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既是保持和发扬工人阶级先进性所必需,也是实现企业发展与进步的迫切需要。在职工群众心里,劳模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颗螺丝钉,他们办事认真,埋头肯干,踏实工作,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无私地奉献。劳动模范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它根植于职工群众中,产生于安全生产的实践中。
弘扬劳模精神,释放劳模品牌效应,是保持劳模先进性的需要。劳模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近年来,我们企业通过创建劳模工作室的形式,大力研究部署劳模工作室推广、劳模工作室主题传播等相关工作,让劳模工作室成为劳模精神传播的“基地”,成为传承劳模精神的有效载体。“劳模工作室”以系统内劳模为负责人,以“劳模敬业示范岗”为核心内容,把企业日常生产、培训、以及应急抢修工作为基本平台,以激励生产一线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刻苦钻研业务为目标,着力以点带面、强调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凝聚员工“精、气、神”,在充分体现劳模在电网建设过程中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以及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艰苦创业精神的同时,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奉献道德观念,提升员工履行岗位职责、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挖掘劳模精湛技能,培养一流员工队伍素质
新时期下的企业劳模,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老黄牛”。随着电网建设规模与企业管理水平突飞猛进的发展,坚强的电网结构,电网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蓬勃的电网规模和创一流的管理理念要求广大先进劳模及时纠正那种“劳模只能讲奉献”的片面认识,同时也需要广大群众摒弃原有的惯性心里,即劳模内涵就是“无私奉献和任劳任怨”,苦、脏、累、险、重活劳模就是承担者。劳模既是“愚公”,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劳模还应是“智公”,有着推动发展的聪明才智。
劳模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着精湛技术技能的沉淀,人才强企战略要求劳模不能敝帚自珍,“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历史使命更加折射出建设人才梯队的重要性。通过团结周边同志共同创建“工人先锋号”、“职工创新工作室”,让其成为汇聚优秀党员、优秀安全技术岗位能手,共同组成创新技术技能的传播团队,努力将其发展成为企业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的载体。同时通过“师带徒”、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打造生产一线员工交流学习的平台,积极帮助一线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无可挑剔”。大力开展技术攻关、“QC”活动等一系列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以培养员工技能兴趣,培育创新思维,激发员工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创新,着力提高一线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
三、突出劳模个人核心引领,孕育优秀企业文化
劳模可以说是企业员工中的“名牌”,企业的发展中凝结着劳模的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劳动,铭刻着一种企业精神和崇高品格。而企业文化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因此,积极发挥好劳模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名牌作用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劳模应秉持“务实、创新、团结”的管理理念,结合“准军事化管理”要求,争做企业文化的先行官。
将“劳模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努力将“劳模文化”打造成为优秀企业文化,让其成为企业的名片,成为企业“软实力”发展的助推剂。使劳模的个人引领作用成为传播国家电网“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宣传题材,成为公司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学习江小金先进事迹的重要载体,大力掀起学习江小金先进事迹的热潮,以发生在身边的先进典型感染员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平静地干工作,平静地追求业务。
当前企业“三集五大”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劳模应首先支持改革重组的战略决策,成为联结企业与员工的纽带,积极维护企业和谐稳定,在促进企业和谐稳定中发挥中坚骨干作用,使开拓型、奉献型、实干型的劳动模范成为台电新时期的主旋律,全心全意服务于电力建设,为建设台州电力美好家园,成就台州电力辉煌事业作出更好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发挥劳模引领作用,借助“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动员工实现自主创新3.0版
发挥劳模引领作用,借助“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动员工实现自主创新 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需要许多必备要件,其中之一就是创新,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起到基础和驱动的双重作用。总书记还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劳模以其优秀的品质和出色的业绩,成为各界劳动者学习的榜样。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今对劳模的要求也有所变化,除了能吃苦、业绩佳外,还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能用先进的思想和行动带领广大员工创造更大的价值。
拓展劳模精神内涵的同时,从创新的角度出发,面对如何弘扬劳模精神,如何改进劳模管理工作,如何更加广阔地发挥劳模作用、激励广大职工持续广泛的做贡献、推动企业发展这一新时代的命题,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而劳模创新工作室提供了这样一个能让劳模实现从“光荣几天”到“贡献一生”转变,从“个人创新”到“团队创新”转变的平台。借助于创新工作室,劳模不仅能有机会更为广泛地推广个人的先进技术、经验和知识,有机会把个人的经验转化为团队的经验,更有机会使个人的荣誉升级集体的荣誉,最终升华为企业的荣誉。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并着眼于本单位致力推动科研水平提升,引领行业发展趋势的战略需求,按照上级工会的要求,结合我所实际,2013年xx工会成立了以陕西省劳动模范、集团公司级科技带头人、研究生导师xx研究员的名字命名的“xx创新工作室”,主要致力于拓展和梳理xxxx前沿技术,依托高新产品的研发需求,开展高效能药剂的预先研究,发现和培养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富有经验、有活力、有创造性的青年学术骨干力量。工作室运行一年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新时期,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主要目的就是创新,尤其是原创性和基 础性创新,而这些创新中许多都来自普通员工。企业通过劳模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和促进员工成长,实现技术、管理、服务等基础性工作的创新,将更多的技术成果和管理方法转化为生产力,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社会形象,这不但是企业树典立范的目的,也和“发挥劳模作用,带动员工自我创新”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目的是一致的。
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工作的目的在于发挥劳模引领作用,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示范、激励、导向等方面。工作中的劳模本身就是示范的标杆,看到劳模听到劳模的事迹,就能找到与劳模的差距。也就在不知觉间就打破了员工安于现状的心态,努力工作追赶模范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劳模在工作上取得成绩,获得企业的激励。激励反过来又要求劳模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和工作技能,提高综合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激励还能促使其他员工立足本职、争做先进,引导他们创造更多业绩,更加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劳模创新工作室想要发挥劳模引领作用,核心在于创新。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立志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火工品专业研究所,技术创新是我所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前提,是我所占领技术高地的唯一途径。一年来,“xx创新工作室”从无到有,形成了由一名研究员、三名高级工程师和一名博士后组成的核心团队,他们以高新项目为依托,以国家先进武器技术需求为指针,埋头于各项药剂开发的领域中的技术创新,目前,他们共承担了十余项掌握前沿技术课题,其中在xx、xx、xx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一年来,先后发表6篇技术,受理或授权4项国防发明专利,有两项xx预研课题通过阶段性验收,两项xx课题通过项目验收试验,3项课题获得立项批复。
但创新不能单局限于技术创新,而应把眼界放开阔一些,通过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实现技术的持续创新。这方面,“xxx创新工作室”走出了新路,做到了传承和创新并举。在培养方法上,一方面,xxx研究员一如既 往地对课题组成员和在读研究生高标准、严要求,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不忽略任何一个可疑点,因此,他培养的研究生每次毕业答辩都能获得“优秀”的成绩。另一方面,xxx通过举办专门各类讲座满足各层次人员的知识需求外,还会不定期的组织团队内部的学术交流,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促进大家互相开拓思路减少盲点,提高技术理论水平,使得团队内的成员获得了共同的成长。在培养方式上,一方面,xxx谨守“一对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学生在工作中的“言、行、思、辩、著”等进行全面指导,另一方面,他或邀请外单位专家来所交流,或鼓励自己学生报考高校的博士生,让团队成员能体会到不同企业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技术创新和培养方式创新,归根到底是一时一事的创新,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需要进行管理的创新,将一时一事的创新固定下来,推广出去,形成规模形成效益。多年来,正是在以xxx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严把关的技术研究人员的推动下,我所在课题争取、题目立项方面成果颇丰,先后获得多项国家重大军民品专项项目,研究领域也获得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科研程序也更为严谨和规范。同时,研究生培养工作也蒸蒸日上,逐步迈入了正轨,形成了各种有依据、有量化的考核标准,实现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
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劳模引领作用,实现技术、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创新,是其可以显见的作用,但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根本目标是带动员工实现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指创新的主体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独立自主地完成的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毫无疑问,自主创新是全部创新方式中最困难的一部分,但也是最有效地部分。
发挥劳模引领作用带动员工实现自主创新,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做足功夫:
首先要营造“劳动最光荣,劳模最可爱”的氛围。通过氛围的营造,尤其是对身边劳模的“包装”和“推介”,让每位员工都了解到,无论在任何时候,劳动都是获取价值,获得尊重的唯一途径。通过宣传,让广大职工感召于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勇于创新等劳模精神,积极营造爱护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通过组织劳模与员工的互动交流,使广大员工认识到,劳模其实就在身边,只要努力自己也能做到。引导广大员工向劳模学习,带动广大员工学技术、练本领、比服务、树形象、做贡献,使更多的优秀员工脱颖而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其次要做到与日常工作结合。自主创新来源于员工,是在实践中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的,自主创新最终服务于员工,对科研生产实践工作起到推动改进的作用。不能与日常工作结合,劳模的引领作用就不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的之矢。这种结合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思维的结合,即用劳模先进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等武装普通员工,促进员工向劳模看齐,学习劳模的优秀的品质和作风,学习先进的技术,进而实现个人和本职工作的创新。在xxx获得“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后,所里组织专人撰写了宣传材料,通过《xx通讯》和《xx通讯》等刊物进行了宣传,让广大职工熟知其事迹。通过介绍,员工了解到身边的劳模就出现在平凡岗位上,他与其他人的区别只是在于勤奋和努力的程度不同,以及其他人不充分具备的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实事求是的品质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找到了差距,也就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引领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是技能的结合,即劳模将个人已获得的先进的技术通过更新、转化和改造,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转变为普通员工所能掌握的技能,并辅之推广手段,实现员工素质的整体提高。xxx作为课题的第一负责人或主要负责人参与了项目立项和研究,在研制过程,他对于项目策划的方案和进展的方向的关注,大大多于对实施过程中细节的关注,当本专业领 域的科研生产过程遇到困难时,xxx常常以专业引领者的身份,作为专家组成员,对于分析问题和找准出路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年来,xxx研究员及其团队先后培养了5名研究生,2名在读博士后,共举办了5场各种形式的讲座,累计课时达到25小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活动的结合,通过开展创新设计大赛、技能大赛、劳动竞赛等活动,把普通职工与劳模放在同等位置比较,通过比较找差距,通过比较找动力,不断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员工实现自主创新。历年来的创新大赛和职称评定工作中,xxx或作为参赛者或作为评委,均参与其中,通过现场点评和交流,使广大职工找到了与劳模的差距。
再次要做到有组织和制度作为保障条件。缺少组织性和制度保障,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创建和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的问题,主要有:
(一)劳模本身和劳模工作难以受到广泛认可,不仅会挫伤劳模的工作积极性,还失去了培、树劳模的初衷,使“荣誉光荣一阵子,待遇享受一辈子”的民间笑谈变成现实。
(二)劳模的科研和技能推广活动只能处于自发的、间歇性的状态,某个阶段或某个课题上或许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最终所获得的技术优势仍不免落为昙花一现的结果。
(三)劳模无暇从繁重的科研生产活动中解脱出来,专注考虑人才培养的问题,亦或无暇对自己的成果进行提炼和汇总,使更多员工受益,最终有可能使得人才断档,技术流失。由此可见,如果缺乏组织性和制度保障,“发挥作用,带动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所在开展相关活动过程中,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我所也通过各种措施保障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作用,要求创新工作室按照“亮出标牌、确定目标、建起团队、建立制度”等基本要求开展工作,同时通过提供必要的保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成果展示等方式,不断支持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各项工作。
当前,我所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创新 工作室的价值也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但与先进行业、先进单位、先进工作室相比较,差距仍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制度流程不完整,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工作室的“品牌”认知度不高,科研成果转变为技术能力的比例仍较小,员工自觉自主创新的动力仍显不足。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高度重视、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不断开发出“发挥劳模引领作用”的新动力。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工作重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做好规划,定好目标,完善制度,形成机制。规划要与企业行政规划相辅相成,目标要远近结合,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完善。要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保障创新工作室的人、财、物及各方面的需求,切实促使管理者、实施者和跟随者明确自身定位,更加有目的的开展工作。要形成选树先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挖掘、总结劳模的新事迹、新做法,根据形势和时代需要,充分发挥劳模的创新作用,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
二是创新劳模宣传方式,增强辐射效应。劳模个人魅力的影响力对于创新工作室发挥引领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要打破报纸、宣传栏、报告会等传统的宣传模式,运用多元的宣传方式,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手段,用点滴事迹散发出的感情凝心聚力,用互动的方式激发员工的争先热情,用率先垂范的手段彰显劳模的魅力价值。
三是积极拓展交流机制,及时推广工作室的工作效果。交流学习是拓展思维的手段,也是文化互补的提升方式。交流的范围可以不单局限于团体内部、专业内部、单位内部或技术人员内部,跨行业、跨专业乃至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取得了实效,从实践上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通过交流这一契机,可以及时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评比、表彰和推广,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对效果做出评估和改进。通过劳模工作室产生的辐射效应,可以推广扩散至管理、服务等部门,增强增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动效果。四是完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文化建设,使创新争一流的思想深入人心。新时代的劳模不仅需要吃苦耐劳、勤恳奉献,更需要开拓创新、争先创优。通过各种手段开展劳模事迹的宣传工作,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模的良好文化氛围。要将劳模创新工作室树立为企业文化标杆特征,借助这一优质工作平台,企业发展将有一个更好的着力点,技术进步也会有更好的依托点。
总之,只有员工自发的、自主的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劳模通过创新工作室,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激活员工自主创新的活力,引导员工积极投身企业发展建设,是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其核心价值所在。实践证明,借助“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创新的平台实现“发挥劳模引领作用、引领技术创新、带动员工实现自主创新”三大目的,是富有效果的创新方法,必将会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劳模创新工作室
关于继续开展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
创建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开发区、产业、直属单位工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和优秀职工在建设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一线职工技能素质,按照***号文件精神,今年将继续开展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开展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以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和优秀职工为带头人,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方向,激发广大职工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调动广大职工钻研技术、提高技能、善于创新的积极性,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作出新贡献。
二、目标任务
至2015年12月31日,完成剩余40个市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示范点的创建。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实施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再次推出一批优秀职工创新个人、优秀职工创新团队和优秀职工创新成果。
三、创建原则
(一)坚持示范引领,整体提升。充分发挥劳模、高技能人才、优秀职工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创建创新工作室,以点带面,努力把技术创新人才个体优势发展为群体优势,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坚持求真务实,注重质量。服务中心工作,强化“创新、协作、服务”意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质量为先。坚持开展劳动竞赛、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比武、技术培训、名师带徒、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将创新工作室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常抓不懈,注重实效。
(三)坚持标准统一,形式多样。按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规定的基本形式、基本条件和任务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
四、基本形式
创新工作室主要有劳模创新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两种形式。
(一)劳模创新工作室应以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特殊贡献,并受到市级及以上表彰的劳模或先进人物名字命名。劳模创新工作室可以由一名或若干名劳模(先进人物)组成,也可以由劳模(先进人物)和若干名职工组成。
(二)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应由在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等方面有技术专长和理论水平的具有高级及以上职业技能资格等级的高技能人才领衔成立,在一定范围内承担技能培训、技术革新等工作任务。
五、基本条件
(一)标志明显。创新工作室牌匾、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工作职责、目标任务等标志显著,位置醒目。
(二)场所固定。所在单位应为创新工作室提供面积适当、功能明确的固定场所,用于办公学习、创新实践和展示成果、荣誉。
(三)设施齐全。创新工作室要配备必要的专业资料、器材工具、电脑网络、实验仪器等设施。
(四)团队精干。主创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人员组成,形成知识、年龄结构和技术层级科学合理的创新工作团队。
(五)职工参与。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培养技术骨干,发挥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作用。
(六)制度完善。活动开展、学习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奖励激励、内部管理等制度完善规范。所在单位每年要对工作室活动开展、作用发挥情况进行综合书面评估。
(七)经费保障。所在单位要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八)资料完备。有工作计划和准确详实的创新活动记录、成员档案等,全面反映工作室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状况。
(九)成效明显。围绕本单位生产经营和发展计划,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并得到推广应用。
六、主要任务
(一)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负责创新工作室成员的培养指导,带头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积极开展技能竞赛、“五小”和名师带徒等活动,发挥创新工作室在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做好创新基础工作。负责建立健全创新工作室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根据本单位实际需要,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成果推广转化等活动。
(三)完善创新项目流程。负责创新工作室创新项目的立项申报,承接自主立项及本单位、上级下达或横向协作的创新项目,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课题研究和攻关,配合工会和创新项目专业管理部门做好项目评估、验收、总结、成果启用及管理服务等工作。
(四)提升创新能力。把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推动全员创新、持续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阵地。围绕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管理创新。
七、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和考核管理
(一)申报条件
创新工作室符合创建形式和条件要求,并获得效果显著的创新成果的,可以申报市级示范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
(二)申报程序
市级示范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由各县(市)区、开发区、产业工会10月30日前向市总工会申报。
申请需上报的材料包括:
1、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申报表(见附件)一式三份;
2、所在单位的推荐材料。内容包括该工作室近年来的工作内容、研究项目和取得的成绩,设立工作室后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等;
3、工作室的工作制度、管理办法和组织机构;
4、反映该工作室近年来的工作内容和成绩的照片(3至5张),有条件的可提供相关视频;
5、其他必要的材料。
(三)考核管理
市总工会对申报市级示范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对象进行考核,并视申报数量和考核情况确定命名挂牌数量,对挂牌的示范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授予“合肥市金牌职工”荣誉称号。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市总工会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或组织互查。对组织健全、活动正常、制度完善、创新成果显著的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给予表彰奖励,对活动开展不力、流于形式的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予以通报,直至摘牌。
八、组织管理
(一)市总工会经济技术部具体负责全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申报、评选、命名、考核和管理等工作,并向基层工会的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工作实行全过程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及时总结推广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取得的成功经验和科技成果,协调处理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县(市)区、开发区、产业工会负责本地区、本行业所属单位的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和申报工作,协助市总工会协调处理有关事项。
九、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级工会要将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激励劳模、高技能人才、优秀职工为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引领更多职工成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形成党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高技能人才和优秀职工挂帅、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注重结合,相互促进。要把创新工作室建设与班组建设、创建“工人先锋号”、争当“金牌职工”、技术创新等活动结合起来,规范好现有的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相关工作,做到资源整合、互利共享。
(三)有序推进,务求实效。增强创新工作室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创新工作室的考核、验收、评比、表彰等管理
和激励工作,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尊重和保护创新工作室的智力成果。
(四)总结宣传,推广经验。要把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新时期劳模工作和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品牌,大力宣传创新工作室的先进经验。注重发现亮点、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品牌效应,推进创新工作室建设健康发展。
各地各单位接此通知后,认真开展创建工作,填写《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申报表》一式三份,于 年 月 日前报市总工会经济技术部,并将电子版发送至电子邮箱: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附:1.***年**“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名额分
配表
2.***“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申报表
第五篇:劳模创新工作室如何创新
劳模创新工作室如何创新
对于没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2008年,南京供电公司的“陈德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通过对技术成果和学习成果的共享,我们依托工作室这个平台团队学习攻关,使团队智慧超过个人智慧的总和。怎么让这个团队形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局面?我们确立了“学习求创新”的理念,树立了更高质量、更高追求、更高境界的标准,实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目标,来塑造学习型团队。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是人才培养方法的创新。我们将多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各类电缆施工的先进工艺和方法,以电子文档和资料文稿的形式记载在案,供每一名成员参考学习。我们应用“首席技师讲授法”“核心技术讨论法”“典型案例示范法”“模拟仿真训练法”“岗位实地培训法”,使团队迅速得到成长。通过日积月累,我们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这是我们始终在同行业中保持技术工艺先进的重要原因。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是专业技术的创新。在工作室,每个人都以劳模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工作。近年来,220千伏大截面电缆得到广泛运用,对电缆敷设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工作室成员解决了多项电缆技术、施工难题,其中电缆弯道敷设滑轮组、电缆蛇形敷设打弯器、电缆专用固定夹具等三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通过对这些工器具的合理使用,保证了电缆敷设的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施工成本。以大截面电缆打弯机为例,2009年推广运用至今,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00余万元。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是企业管理的创新。一流的企业,在于管理。劳模创新工作室也是管理上台阶的平台。面对繁杂的工程施工任务和日益严格的施工要求,我们汇集集体的力量,创造性地形成了一整套工程施工管理的办法,同时结合贯标体系,真正做到了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我们通过对施工各环节的经验性总结,在工作室这个平台上,创造性地归纳出一套施工管理、电缆敷设和电缆接头制作的考核评估办法,严把质量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广大员工产生了四个飞跃。一是争当勤奋学习的知识型员工,当好企业的领跑者;二是争当艰苦创业的奋斗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排头兵;三是争当勇于创新的智能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时尚者;四是争当敬业奉献的事业型员工,成为企业的顶梁柱。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模式已经生根发芽,一个个劳模工作室、技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广大职工在工作室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为我们的企业注入了澎湃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