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主要事迹(共5篇)

时间:2019-05-13 13:4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主要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主要事迹》。

第一篇: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主要事迹

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主要事迹

马秀发,1920年1月出生,1942年到福州一中任化学教师。从教67年,其中在民办学校从教22年。1978年省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同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省政协常委、福州市政协副主席。1987年特级教师,1995年省优秀教师。1987年退休后,到福建华南女子学院工作,担任教务处处长。她践行“讲质量、求特色、重实践”的办学理念,将她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用于学院的教学质量建设,以她雷厉风行、兢兢业业的一贯作风,在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起步的艰难环境中严把教学质量关,使学院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她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早晨巡视校园,发现问题马上解决。她治学严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和激励着所有师生,以其崇高风范为师生树立了楷模。

万惠霖,1938年11月出生,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1993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000年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万教授长期从事催化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多门课程,学生评价他的课“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句句是精华”。担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和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期间,他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使化学学科成为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重点学科。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两次被评为优秀,并被国家基金委遴选为化学类首批两个创新研究群体之一。专著《催化原理》是国内催化教学方面的重要参考书。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25项。

方张龙,1963年4月出生,福州电子职业中专学校教师,中学高级教师。2001年省优秀教师,2002年特级教师。方老师是我省首批中职学校电子学科带头人,在我省职教界有较大的影响力,“方张龙工作室”是福州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中唯一的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他用一颗炽热的心关爱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将德育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校连续多年就业率100%。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技能竞赛,共24人次取得一、二、三等奖。他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主持多项全国职业教育重点规划课题的研究,主编或参编教材8本,主持编写省高职单招入学考试复习大纲和复习指导用书。

方建国,1952年4月出生,漳浦县湖西中心学校教师,小学高级教师。2004年全国模范教师。方老师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边远老区,被群众称为“深山里的一盏明灯”。他爱生如子,常用工资为特困生交纳学杂费和生活费,帮助过的贫困生达50多位,使该小学的教育普及率100%。在学校,学生的吃住都由他负责,群众称他“既是好老师,又是好保姆”。他忘我工作,一天在校达18小时。三十多年一心扑在教学上,他常误了家里事,导致儿子高烧41°C,延误送医成了弱智兼癫痫。

王勇,1956年6月出生,福建警察学院教授。1998年“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01年全国优秀教师,2003年全国公安系统模范教师、全国公安“二级英雄模范”,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2006年省高校教学名师。王教授是我国“警察指挥与战术”专业和“公安特警”专业的创始人、学科带头人,首创警察战术学学科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训练体系,《警察查缉战术》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其科研教学与训练成果在全国公安院校和实战一线影响很大。2003年以来,他坚持与癌症病魔作斗争,先后经历5次手术,仍忘我工作。出版专著3部,主编、参编教材22部,发表专业论文35篇,主持研制教学训练录像20集、制作专业教学训练软件2部。

叶青柏,1963年2月出生,漳平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2000年省先进工作者,2002年特级教师,2003年获全国第6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优秀共产党员。1984年11月,叶老师因病左腿高位截肢,他谢绝为他安排的较轻松的工作岗位,主动要求并克服困难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扎根山区、倾情教育,不为沿海城市高薪岗位所动。他和蔼可亲、诲人不倦,上课生动有序,循循善诱、以情育人,深受学生欢迎。至今已带17届高三毕业班,辅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40多人次获省级奖,被评为省高中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他刻苦钻研教材,广泛阅读专业报刊,发表教学论文46篇。

刘金星,1954年12月出生,仙游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1993年全国优秀教师,2002年特级教师莆田市杰出人民教师。诚心、爱心、耐心、细心、恒心,是刘老师的最大特点。他发起设立助学基金长期资助贫困学童;他潜心研究教学规律,以深入浅出的教学导向、精心细致的教学处理、循循善诱的教学语言构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受家长和学生的信赖和欢迎;他教学成果显著,数学竞赛省级以上获奖达70多人次。作为省学科教学带头人,他经常承担县、市骨干教师培训讲座及示范课教学任务,培养青年教师,为提高全市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做出突出贡献。发表论文10余篇,受省级以上表彰9项。

刘践源,1951年2月出生,邵武实验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1997年省首届教师基本功竞赛六项全能一等奖,1998年特级教师,2005年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三十多年来,刘老师从民办教师成长为深受师生敬重的名师。指导教师多次在全国、省学科竞赛中获奖,他的美术作品和指导的学生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被送往国外展出。发表论文十余篇,美术优质课《平面构成·律动》被南平师专美术系作为典型教学法的教材。他被福建教育学院聘为艺术教育课程的辅导教师。2007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邀请他进京录制大型访谈节目。

阮文发,1953年5月出生,漳州市龙文区翁建中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1999年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0年省先进工作者,2001年省十大杰出职工,2007年全国模范教师,2008省优秀共产党员。阮老师从小右腿残疾,只靠左腿跳跃行走。他37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边远渔村教育第一线,多次放弃改变工作环境的机会。37年来,他单腿“跳”遍了石洲村家家户户和每只渔船,转化了渔民的教育观念,让200多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为改变渔村落后的教育条件,他多方呼吁使学校得到修建。为提高师资水平,他亲自开示范课,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他身残志坚、不甘人后的精神,激励着全身广大师生。

孙坚力,1956年6月出生,泉州市实验小学教师,校长、书记,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省学科教学带头人。1989年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993年全国优秀教师,1998年特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德育和学校管理工作,认真探讨小学德育规律,优化课堂教学,形成“开放、灵动、学生全身心参与”的教学风格。他勤学善思,钻研各科教学,是教学的“多面手”。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在全国思品、数学、科学等评优课中分获一、二等奖,所主持课题分别获得全国、省、市课改优秀成果表彰,发表论文20多篇。凭着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他将自己定位在学校这个“班集体”的“大班主任”角色上,舍“小家”顾学校,使学校步入“中国名校”行列,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获省示范小学等表彰。他被推荐作为勤廉兼优的教育界代表到全市12个县(市、区)演讲。

吕文谦,1961年8月出生,南安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泉州市优秀拔尖人才,省学科教学带头人。199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劳动模范。作为“海归派”一员,吕老师热爱祖国,他放弃国外的丰厚待遇和调到大城市的机会,留在南安,26年一直担任高中英语教学。敬业爱生,教学认真严谨,班主任工作有声有色。他注重教研,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省、市课题,取得显著成果,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教辅用书15本,多次参加高考命题和指导高中课改教学。他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辐射作用,经常开设示范课、讲座,在培养青年教师、辅导学生竞赛方面成绩斐然,指导数十名教师、学生参加省、市竞赛并获奖,在广大师生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

陈成龙,1949年9月出生,宁德市教师进修校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宁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8年特级教师。陈老师潜心于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研究,强调“语文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应从“回归到语文和人的关系,语文教学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的角度,来思考语文学科的性质、作用、功能和教学目的”,发表论文300多篇。他关爱学生,重视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指导10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作文竞赛中获奖。担任教研员后,他悉心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并多次执教省级公开课,是教育部高中语文教材建设课题组主要成员,省高考命题专家组成员。

陈祖卫,1953年11月出生,长乐市桥里福和希望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1998年省优秀教师,200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劳动模范,2006年省优秀农村教师。陈老师36年如一日,坚守山区,矢志不渝。为改变落后的办学条件,他历时8年多方奔走筹建新校园,让山里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为提高山区学校教学质量,他立足山区校情,开展“校本教研”,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并坚持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教学成果斐然,得到山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授予“全国模范希望小学”,多家新闻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作了专题报道。

李必成,1942年3月出生,福州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1988年特级教师,2001年全国模范教师,2003年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李老师是福州一中的功臣元老,被誉为“通才教师”。他爱生如子,从不搞有偿补课。近半个世纪的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有广泛影响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具有鲜明的方法论色彩,教风严谨活泼,执简驭繁,课堂效率高,作业负担轻,人称“必成秘笈”。著述量丰品高,《几何学大厦的基石》是数学教育界公认的开拓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好书,获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多篇论文在核心刊物发表。他的课堂全天候开放,许多教师都得到过他的精心指点和帮助,在省内外教育界有很高威望和影响。

李建平,1946年11月出生,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1999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文章奖,2003年、2005年省劳模,2005年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李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文本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教三十多年,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教学内容丰富,深受学生欢迎,培养了近百名博、硕士。主持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5次、二等奖2次。主编或参编的多本教材为全国高校广泛采用,组织编写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系列蓝皮书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邱守雄,1959年11月出生,建阳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省学科教学带头人。1995年全国优秀教师,2004年省师德标兵,2006年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7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邱老师在人才培育和教育改革中取得显著成绩:指导学生参加物理奥赛,1人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国家队,4人次分别获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15人次获省一等奖,使建阳第一中学,近七年来高中物理奥赛成绩名列全省前三名。他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主持国家级课题“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受到专家高度认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获全国一等奖,省一、二等奖。参与省、市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工作和6部教学著作的编写。

杨良雄,1965年12月出生,柘荣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宁德市首届“十佳人才”。2002年特级教师,2004年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老师谢绝发达城市的高薪聘请,二十多年如一日耕耘在家乡山区教学一线。带10届高中毕业班,形成“激趣—自主—探究—成长”的教学风格,获全国首届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是一名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先后发表论文150多篇,参编人教版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主持多项国家、省级课题。指导青年教师多人在国家、省级竞赛中获奖。在省内外开设公开课、讲座100多场,被聘为福建师大兼职副教授、教育硕士导师,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杨运齐,1959年10月出生,福建工业学校教师,校长、党委书记,高级讲师。2003年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008年省先进工作者。杨老师从事职教工作27年,任福建理工学校校长期间,勇挑重担,创新办学理念,使学校由一所普通中职校发展为国家级重点校,在校生数增长了3倍多,毕业生就业率达98%,省级重点专业从无到6个,被评为全省唯一一所国家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省文明校等。2007年调任福建工业学校后,大力推行订单培养,在全省率先开展对外加工和培训业务,年创造效益超百万元、培训鉴定超3000人次,毕业生就业率达99%。努力探索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牵头组建福建机械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大力开展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成立首家闽台职校联合培训中心,形成闽台职校合作长效机制。

林风,1958年2月出生,福州第三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福州市数学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2002年特级教师,2008年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林老师长期从事数学教学,形成重视知识建构、着力能力发展、关注教学互动、渗透人文教育的教学风格。他的课堂重情、重导、重参与,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成绩显著。指导的学生有十多人次在全国、省级奥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他积极送教下乡,为师生开设讲座数十场,他的公开课深得同行和专家的高度评价。经他指导的青年教师多人次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成为省、市学科带头人。他勤于钻研业务,主持参与多项国家和省市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编写数十部教学用书,出版多部教学音像制品,课件作品多次获省级以上一、二等奖。

林琳,1959年11月出生,厦门技师学院高级实习指导教师。1997年福建省技工系统优秀教师,1998年全国优秀教师,2004年福建省优秀教师。从教20余年来,全身心投入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中,主持建立多个实验室,负责组建厦门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成精密机械加工等三个实训平台。长期从事职业教育与研究、专业开发与建设,撰写的《电子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一文获2008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优秀奖;2004~2008年期间主编出版了11本教材。2003年指导我省两名残疾人选手,获得全国第二届残疾人技能大赛计算机操作竞赛第二名和第四名。2004年指导年轻教师在参加福建省首届计算机调试员大赛中,获得全省团体总分第一名。主持开发《高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电子应用高级工》两个职业新工种,为“高职+高级工”教育模式积累了经验。

林群,1948年10月出生,龙岩第一中学教师,校长,中学高级教师。1989、1998年省优秀教师,1997年省师德先进个人,2002年特级教师,2007年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8年省先进工作者。林老师业务能力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内容设计求新,情感交流求真,教法应用求活,改革探索求实”的风格,37次指导学生获省、市竞赛奖。作为龙岩市管拔尖人才,他指导了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担任校长后,他重视德育工作,建设学校文化,狠抓教学质量,改变校容校貌,学校被确认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重视学校业余党校建设,2008年受到李克强副总理的亲切接见。5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72项省部级以上荣誉。

郑仕标,1969年7月出生,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3年省先进工作者、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年全国模范教师、中国青年科技奖、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郑教授在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在国际著名的检索系统《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其中4篇发表在国际顶级的物理学刊物《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三项理论成果被该领域国际最权威的研究小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研究小组实验进行了验证。先后承担力学、热学、量子力学等多门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在讲授知识和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钟灿富,1964年9月出生,厦门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厦门市拔尖人才、杰出教师、化学科带头人。1998年特级教师,1999年省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钟老师为人质朴谦逊、勤恳务实。他的课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性,深受学生欢迎。指导学生获国际化学奥赛金牌一枚,实现厦门中学生奥赛奖牌零的突破。1998年,33岁的他成为当时全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作为省、市两级高中课改化学科指导组副组长,他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的主要制定者,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自主命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毫无保留地把自身所掌握的教育、教学、科研技巧传授给同行,培养多名骨干教师。发表论文60多篇,参与编写著作18部。

高觉慧,1953年9月,石狮石光华侨联合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泉州市首批语文学科带头人。2004年省优秀教师,2006年特级教师,2008年省先进工作者。高老师患有严重的胃溃疡,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他坚持上课,经常加班加点。他创立“微笑教学法”和“激情教学法”,授课时和蔼可亲,声情并茂,所教班级成绩优异。多年来负责全市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及试卷的编写和命制,合著出版《八年级(上)语文教案设计》,发表、交流论文3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论语〉精选》。他是石狮市第一位特级教师,被评为泉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石狮市十大市民满意教师。

郭丽香,1968年9月出生,莆田市湄洲岛高朱小学教师,小学中学高级教师,2000年福建省先进工作者,2007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郭老师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对教育事业满腔热情和一往情深的热爱,扎根海岛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20余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郭老师全身心地扑在教育事业上,勇挑重担,业务能力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所任教学科成绩位居学区前列,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60多人次。郭老师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和教学观摩活动,指导教师在论文和优质课评选中多次获奖,多篇文章在CN刊物上发表。郭老师热心公益事业,被推举为民主评议行风代表和县人大代表。

黄金莲,1954年9月出生,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党的十七大代表。1994年特级教师,2001年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2004年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6年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08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先进工作者。黄老师全身心投入特殊教育事业,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一座花园式的学校。长期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全省率先开展“分类教学实验”,发表论文30多篇,6次代表我省参加中美特教研讨会等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被中央教科所聘为重点课题组主要成员,培养青年教师获国家、省、市级奖励30多人次。她对残疾孩子倾尽爱心,被孩子们尊称为“校长妈妈”。她的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程闽生,1955年1月出生,漳州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漳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2年特级教师。程老师从教32年,教书育人,辛勤奉献,先后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副校长。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她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带领学生野外考察,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理现象。担任七届高中循环教学,教学业绩突出。发表论文十多篇,出版《大气环流》教学录像,主编教学辅导用书2本。主持并参与中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并被评为“优秀子课题”,被聘为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指导组成员,参加2009年我省高考命题。任分管教学副校长时,她精心制订课程方案,带领教师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葛晓英,1961年9月出生,厦门市第九幼儿园教师,园长、书记,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95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8年特级教师。葛老师从教以来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全省率先进行混龄课程研究,促进幼儿的异龄互动。她以闽南文化为蓝本,建构了具有闽南文化教育的园本化课程,填补了幼儿闽南文化教育研究的空白。她善于管理,先后将建瓯实验幼儿园、厦门市第九幼儿园建设成省优质幼儿园。多次在全省开设专题讲座,主持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多项并获奖,发表论文30多篇。先后被聘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科指导组成员、省幼儿教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导师等。

鹿海云,1964年10月出生,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附属幼儿园教师,小学中学高级教师。2002年特级教师,2007年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鹿老师二十六年如一日始终走在幼教改革前沿,坚持带班,在幼儿园游戏、课程、管理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被聘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幼教学科专家指导组成员,主持和指导20多项国家级、省级、海外立项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在国内及东南亚国家推广。向国内外幼教专家、同行、家长开设讲座100多场,出版、汇编专著及教材、教参近50本,发表论文100多篇。2003年她被指派到菲律宾开展汉语推广工作,受到国家有关部门、驻外使节和海外华人华侨的高度评价,被温家宝总理和省委卢展工书记夸奖为“和平使者”和“中华文化传播者”。

赖永福,1962年7月出生,长汀县四都中心学校教师,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998年龙岩市优秀教师,2006年特级教师。赖老师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在革命老区的红色土地上一干就是28年,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了老区的教育事业。他勤奋好学,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积极探索体现时代进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潜心钻研业务,致力于教学研究和课改实验,在有关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倾心培养年轻教师,在他的指导下,多名年轻教师成长为市、县骨干教师。他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由于他的突出表现,被评为龙岩市“名师”。

慕容慎行,1934年11月出生,福建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顾问,《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顾问。1978年全国援外战线先进工作者,2003年省先进工作者,2005年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慕容教授是我省神经内科学术带头人,从医执教53年,长期担任神经病学授课任务。教学认真负责,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注重实效,培养硕士16名,联合培养博士3名。医德医风良好,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信赖和好评。近十余年,他主持或参与了对肌肉疾病、神经遗传病及脑血管病等课题的系列研究,研究起点高、内容新颖,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发表论文180余篇,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7本,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

缪晓青,1959年5月出生,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蜂学学院院长。1991年省青年科技奖,1997年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科技标兵,2002年省优秀专家。缪教授自编教材,独创“蜜蜂生物学”、“蜂疗学”、“蜂产品加工和设计”等多门本科、研究生课程,培养30多名硕、博研究生。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攻关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50多篇,发明专利10多项,研发“神蜂精”、“抗癌精”等科研成果20多项。他不仅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也有效转化为生产力,主持创建了全国首家省级蜂疗研究所、蜂疗医院、福建省天然生物毒素工程实验室、福建省蜂产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蜂产品加工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产学研教学实践基地,构建了农、医、工等跨学科,科工贸一体化的“神蜂科技”模式,有力促进学科发展,产生了较大社会效益。

魏金莲,1956年9月出生,三明第八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1995年省优秀教师,2004年全国模范教师,2006年省三八红旗手。魏老师全身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学习借鉴教育名家的经验,大胆创新,通过“启、导、动”式的教与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常开设示范、观摩课,指导学生多次在国家、省级竞赛中获奖。她悉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助学生垫交伙食费和学习材料费,成为学生可信赖的“妈妈”,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在她分管教学工作期间,规范学校的教研教学管理,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撰写的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获奖。

第二篇:杰出教师吴三春主要事迹

把爱献给革命老区的孩子们

——吴三春老师主要先进事迹

吴三春同志参加工作二十四年来,服从组织安排,长期坚持在闽南革命老区任教,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全心全意为山区老区学生服务,带出一个纪律严明,健康向上、学习勤奋、成绩优良的寄宿生集体。他的工作精神和突出成绩深得社会、师生和家长的赞誉。现将吴三春老师的主要先进事迹择要概述于下:

一、不计得失进深山 愿为老区献青春

漳浦县石榴镇偏远的深山中有个车本村,它地处漳浦县西北部,四面环山,地势险峻,海拔780米,是漳浦县海拔最高的村庄,也是漳州市重要的老区基点村之一。当时车本村教育非常落后,村民们迫切要求上级充实车本小学师资。当时分管教育的镇领导找吴三春老师谈话,要他进深山任教,培养革命老区的后代。当时三春老师工作之余得帮家属种田,还得照顾孩子,离家任教存在极大困难。他说:“现在,老区的孩子需要我,我怎能拒绝呢?”1998年8月他托请亲友照看田地、房屋,携妻带子到车本小学安家任教。

到车本小学后,吴三春老师主动担任四、六年级复式语文科教学,并给全校学生教唱国歌,手把手教会学生升国旗,教会学生做广播体操。车本这个大山里的村庄第一次响起雄壮的国歌声,第一次有了升旗仪式。老区群众说:“车本小学有希望了。”这一句话使他信心倍增。山区小学教室、课桌破旧,课余时间他走村串户,反复宣传办学的重大意义,争取村“两委”和家长的支持,办好车本小学。1999年“六一”儿童节,他特地邀请全村群众前来观看学生们的表演。学生的表演虽然还很粗糙,但群众们感受到了老区后代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了村民们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久,车本村为学校修缮了校舍,添置了课桌椅和办公设备。这大大地鼓舞了三春老师,他暗下决心,努力工作,教育好老区的孩子们!

寒来暑往,日月如梭,三春老师在车本村一呆就是六年多。车本这个仅有400个人口的山区小村已先后有60多人升上初中,10多人升上高中,6人考入大中专。他的工作成绩得到上级的肯定,先后被任命为车本小学教导、校长,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苦口婆心勤动员 撤并小校做贡献

随着老区小学生源的年年递减,2004年底,地处漳浦西部深山的车本、山城、龙岭三所老区小学学生数平均不到50名。为了节约教育资源,2005年2月,上级决定撤销上述三所小学,把这三校学生并入象牙小学就读,吴三春老师被上级领导指定为具体负责人。消息一传开,老区群众怎么也想不开,他们纷纷找镇党委、政府和漳浦县老区办陈述意见,不同意撤并家乡小学。面对这种情况,三春老师认识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于是,他白天深入各家各户,耐心释疑解难,夜晚联系三个村的村“两委”,反复宣读文件,做动员。针对家长普遍担心孩子无人照顾的问题,他反复向家长承诺:“这个工作我负责,有问题找我。”苦口婆心换来群众的理解,群众的忧虑开始逐步化解。仅一周时间,龙岭、山城、车本三所小学的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到象牙小学注册上课。撤并工作完成后,三春老师被调入象牙小学工作,任副校长,具体负责寄宿生管理工作。

初来寄宿的年幼学生,大多数是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父母,不能适应寄宿生活,有的小同学晚上还会哭闹。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寄宿生活,享受寄宿的乐趣,三春老师当起了 “代理家长”。他经常与孩子们谈心,帮忙打理铺盖,整理日常用品;遇到寄宿生生病时,他总是端水送药,整夜守护着;个别寄宿生比较调皮,偶尔会犯错,他总是谆谆善诱,帮助孩子们认识并改正错误;课余闲暇时,他还主动与孩子们做游戏,讲故事,教孩子们做手工„„

有了学校和老师的关爱,寄宿的孩子们就有了校园似家园、校园似乐园的亲切感与安适感。至此,并校取得了成功,象牙小学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寄宿学校。

三、爱生如子众人夸 教绩优异树旗帜

2006年9月,新学年一开始,象牙小学寄宿生骤然增加,又逢摩托罗拉中国公司出资投建象牙希望小学,上级领导决定由三春老师带部分老区寄宿生到邻近的坂龙小学暂时安置就读。到坂龙小学后,他与男生们同吃同住,既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还帮他们辅导功课;并让在服装厂打工的爱人辞职回来帮忙,让她白天为学生洗衣做饭,晚间与小女生同室睡觉,巡铺盖被。

为了让学生们生活有序,三春老师把每个学生的床铺、衣橱、衣服、毛巾、口杯逐一编号,固定存放位置,专人使用,其中被单、衣服、毛巾上的号码还是他爱人一针针绣上的。傍晚孩子洗澡,为保证安全,他将燃汽罐隔离存放,把浴室和更衣室连通,由专人负责调试水温,并引导学生学会自理生活。走进寄宿生宿舍,地板整洁干净,被褥整齐叠放,鞋子统一上架,连牙膏牙刷都是同一个品牌的。来校检查的领导都说:“如同走进小军营”。

三春老师爱生如爱子。2011年3月23日星期三下午1:40左右,象牙小学五年级男同学蔡宇超同学与刚从教室跑出来的吴智艺相撞,致使吴智艺左腿大骨骨折。吴三春老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叫来老师帮忙,协同家长把孩子送到医院急救。当医院叫付医药费时,吴智艺的妈妈伤心流下眼泪说:“医生,能不能缓些日子才交,我的丈夫刚从医院住院回来,确实拿不出钱。”原来,吴智艺家境贫困,其父在几年前因腰椎疾病花去了家庭积蓄后仍变成残疾,家里还有年迈的一对老人,家庭经济负担全落到吴智艺母亲的身上。一旁的吴三春老师知道情况和,二话没说立即到银行取出2300元的工资帮他垫付医药费。吴智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吴三春老师和班主任几次带上水果上门慰问,给吴智艺同学补课。吴智艺一家热泪盈眶,激动地说:“谢谢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

2007年9月起,福建省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实施免费提供营养早餐,三春被指定为具体负责人。为了把好事办好,他一点也不敢怠慢,着手制定实施方案,每一个细节,他都严格把关,合理配置营养早餐,最大化地体现每月30元钱的价值,确保让30元钱都吃到孩子们的肚子里去。

2007-2008学年,全校72名寄宿生中有32名优秀学生获得了林丰正先生设立的奖学金。三春老师的寄宿生管理成效得到全镇干群的一致好评。学校寄宿制管理、留守儿童帮扶等工作被省“双高普九”评估组领导誉为“全市乃至全省农村办学的亮点之一”。

四、创办学农基地,惠及老区寄宿生

2008年9月,象牙小学搬迁至新校区(原象牙中学校区)后,吴三春老师又回到象牙小学任副校长,负责生管工作。寄宿生一下子由原来的70多名猛增至150名。这些寄宿生大部分是未来革命老区的建设人才,吴三春老师认为应加强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老区精神”教育。为了做好这一点,吴三春老师以创办学农基地为切入点,带领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垦校园闲杂地近3亩。吴三春老师把学农基地按寝室分块管理,自掏资金近4000元购买劳动工具、农作物及蔬菜种子、肥料等,并且手把手指导寄宿生种植大豆、花生、茄子近二十种农

作物。现在,学农基地的农作物长势良好,每学期收获的农作物折合人民币约6000元,吴三春老师按市场价格卖出,并把所得的钱全部用于寄宿生生活补贴。此举既加强了寄宿生的劳动实践教育,又传承了“老区精神”,同时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几度艰辛的耕耘,几度金秋的收获。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海峡导报、漳浦县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三春老师的寄宿生管理经验和先进事迹进行跟踪报道,并称象牙小学寄宿制管理十分成功。他先后得到省、市、县领导的多次表扬,2008年9月被评为省级“师德标兵”。2009年9月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13年9月被评为“福建省最美乡村教师”。

吴三春老师用良好的师德、大爱之心和瘦弱的身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不疲倦地担负起学生们的“代理家长”的重担,用最朴素的情感来培植革命老区的后代,用坚实的脚步去实现我们的漳浦梦、中国教育梦、中国梦!

漳浦县石榴中心学校 2013年8月20日

第三篇:优秀的人民教师事迹总汇

80岁学电脑 90岁开博 九旬院士申泮文的69载教育情怀

在南开大学,清瘦的93岁老人申泮文,是校园里同学们注目的一道“风景”:每天骑着自行车去办公室,上坡不下车,下坡不刹车。他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当代无机化学奠基人之一,从事教育事业长达69年之久。

他80岁开始学电脑,85岁凭借《化学元素周期系》多媒体教科书软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90岁网上开博,将三尺讲台扩展到互联网上,向更多的人传播他的教育理念,几十年如一日在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69载教育情怀

申泮文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4年后,他开始教学生涯。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在长达69年的职业生涯中,申泮文这位没有出国留学、没有博士学位的中科院院士创造了诸多第一:最早开展金属氢化物化学研究;

编写了我国化学界第一部中文教材;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简明化学教材;第一个在化学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技术,主持完成我国第一部多媒体化学教科书软件。他以70余卷册、4000余万字的著作,成为我国最高产的化学家……

申泮文以九旬高龄,一直活跃在基础课教学改革第一线,直到2007年,他还在为本科生授课。那时学校和家人考虑他年事已高,要他静养,但新学年一开始,他就又提出要上课——他想念讲台。

申泮文院士教授的“化学概论”是所有化学系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基础课,引入中国已有百年。而南开的“化学概论”由申泮文主持,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化学界影响广泛,更影响了一届届南开学子。学生梁德民说:“先生说„没有一门科学能像化学这样创造出新的物质,所以化学是一个创造新世界的科学‟,我会向着他说的方向一直努力下去。”

申泮文院士1993年因胃癌切除了五分之四的胃,但16年过去了,申先生在他的同事和学生眼里还是那么“年轻”,永不言累。现在他还带着5个博士,2个硕士,亲自到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的实验室指导学生做实验,审阅学生论文,和学生谈话。新世纪以来,他已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但仍在组建一支由20多位老中青三代教师构成的教学创新团队,以便更好地致力于化学教育。

我宁愿做一名教育家

每年新生入学,南开大学很多院系都会争相邀请这位九旬院士开办讲座。对于这样的邀请,申泮文从不拒绝,他说:“能够与年轻人交流,培养他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尚情操,教育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这是我最高兴做的一件事!”

申先生说:“我经历过抗日战争,深刻感受到爱国主义氛围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如果在科学家和教育家这两个身份中选择,我宁愿做一名教育家。我的一生与祖国共命运,爱国主义教育是育人的根本,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给化学系的本科新生上基础课,他必问的一个问题是“要把你们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新型化学家,需要做什么准备?”他会以著名科学家王淦昌院士“以身许国”、袁隆平院士“做事先做人”,以及南开校友邹承鲁院士勇当“科学道德卫士”的故事,勉励青年人爱国和努力学习。“要懂得,你们勤奋的目的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这样你是永远有准备的,一个机会来了就能抓住,有了机会就可以上进。”

申泮文是个与时俱进的人,他主张在化学教育中也要讲科学发展观,他特意在最新的教材中加入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近代化学导论》教材第二版的最后一章写进了„化学的科学发展观‟,同学们会在期末的时候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我们这套教材的创新点。”

他说,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可以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也能祸国殃民。作为一个科学家,应具备社会责任、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去为人民谋福利,做人民的好化学家。

网络开辟新“讲台”

总有人表示惊讶:90多岁的老爷爷也在网上开博客?

80岁的时候,申泮文院士拥有了他的第一台个人电脑,开始了进行“数字世界”。三年前,申泮文院士开设了自己的博客。这位高龄博主的博客取名乐活中国。

大概真的没有谁像他这样认真对待自己的博客:他在开博之初自费印刷了2000份“博客小报”,利用一切机会发给师生传阅。他还在BBS“我爱南开”站的“个人写真”版面,贴出自己的“写真”,向学生们打招呼。这位老全国政协委员,甚至托人将“博客小报”带到了全国政协会上。

开博并非为了消遣,取名“申泮文教育家博客”,一是缘于自身职业,二是出于开博的目的。三年来,他做的最认真的一件事便是真实地与网友交流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我最关心的是教育。中国的教育不改可不行。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增强危机意识,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多提建议”,他说。

在申泮文的博客中,网友们还可以看到他提出的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主张,介绍南开老校长、大教育家张伯苓先生,解读自己的老同学、生物学家邹承鲁院士的教育建议,或是强调“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应该落在实处”。

申泮文的博客并不“高产”。在三年时间里,他总共只发表了27篇博文,但篇篇精彩。只要网友留言,不论赞同与反对,都会得到这位90多岁老人家认认真真的回复,令那些陌生的网友“受宠若惊”。他将博客变成了新的“讲台”,和广大网友探讨起各类问题。

“在讲台上用生命歌唱”

——记上海语文特级教师于漪

这是从于漪老师的一堂语文课上“剪辑”下来的片段——于漪正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甲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那一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甲同学满脸通红,垂头丧气地坐下。

于漪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何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都认真地思考起来。

乙同学站起来答:“大概„万万‟比„亿‟读起来更加顺口吧。”

于漪表扬了乙同学,接着问:“大家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众学生沉默。于漪便顺着乙同学的答案总结了一下:“是汉语言的叠词叠韵之美影响了此处的用词。”接着,于漪又问了一句:“那么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课堂„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

大家的目光一齐投向甲同学,并对着他鼓起掌来。此时,甲同学微笑着抬起了头,有了自信。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这一教学案例在上海许多青年教师中广为流传。

在长达58个春秋的教学生涯中,于漪老师留下了无数经典教案和闪烁着智慧与人格魅力的教育思想。熟悉于漪的人都知道,于漪在教学上从来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反复地教,也绝对不重复。面对如潮好评,她总是谦逊地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

在她眼中,教育事业是培养下一代爱国主义的事业,也是爱的事业。于漪老师常说,“教师应该在讲台上用生命歌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中,学生心中才有你的位置。”于漪说,“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啊。”

“怎样做好教师?”许多人都问过于漪老师这个问题。

她的回答是:“教师要追求人格上的完美,身教重于言传。”

于漪常说,她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在教学第一线时,她白天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站在窗外,学习其他教师是怎么上课的;课堂上,她努力做到“要言不烦、一语中的”,每次都给自己做好“课堂废话记录”。甚至当学生提出一些刁难的问题,于漪在解答完后还会将问题和解答一一记录下,标注解答后的感悟和遗憾。

如今,80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依然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她有着太多的头衔和荣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全国三八红旗手……但她最喜欢大家称她为“老师”。每年教师节,于漪总是带领数千名上海新教师庄严宣誓,在共和国的旗帜下作好一位“为教育而生”的师者表率。

于漪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作了形象的比喻:语文教学犹如建造港湾,教师须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

哲人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于漪的体会是,教师不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且是太阳底下永恒的事业。让自己的学生,踏着自己的肩膀,一步步登上做人的高峰,在于漪看来这是此生最幸福的事!

“教师的幸福是其他行业的人所无法体会到的。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也许你永远默默无闻,有时还要承担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难以管教的学生,考试成绩的红灯,家长和社会的过分期望……然而,只要你看着一群心存感念、求知上进的学生在你的引导下茁壮成长,难道你不感到幸福,不为之感动吗?”于漪老师说。

兢兢业业科研育人

——记北航大学教授陈懋章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熟悉陈懋章教授的师生都会由衷地称赞道:“陈老师虽已年逾古稀,但仍在第一线培养人才、搞科研、为社会服务,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他真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老师,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人物。”

陈懋章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长期从事发动机和叶轮机械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大胆研究被外国人光环笼罩而无人怀疑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装置,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发动机在整个飞行包线内稳定可靠工作,排除了空中熄火故障。配装这种发动机的某歼击机两次参加了珠海国际航展飞行表演,获得成功,是我国当时国产最好的发动机和歼击机。该项目于199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陈懋章主持完成的某重大项目,是研制航空核心压气机和机理研究的重要设备,技术先进,难度大,在实验理论、测试技术等方面有重要创新。该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院士在科研上十分重视亲自动手。上世纪70年代初,国内计算机很少。为了计算叶轮机内流动,他只好到中科院计算所上机。因人多机少,他的时间通常都被排在下半夜两三点,有时甚至不得不冒着大雨,摸黑钻铁丝网去上机。正是凭着这种不畏艰苦、勤奋拼搏的精神,使他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陈懋章没有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又率领团队踏上了攻克另一重大创新技术的新征程。该项技术也被美国列为必需突破的一项关键技术,以支持美国研制下一代推重比的航空发动机。对这样的核心关键技术,国外对我国严加封锁,根本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资料。

面对这样的困难情况,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克技术难关,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在技术路线上大胆创新,达到了一次设计试验成功,节省了资金,缩短了研制周期。试验表明,表征产品品质的四个参数都有大幅度提高。将这种技术用在某直升机发动机上后,顺利完成了包括试飞在内的多项严格的试验考验,大幅度提高了直升机的性能。一系列试验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两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之一,且拥有我国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陈院士非常注意培养学生和教师。即使讲过多遍、非常熟悉的内容,讲课前他仍要认真备课。他不仅讲授科技知识,还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他曾专门举办讲座,讲授创新与科学精神、科技文化以及思维方法等,鼓励年轻人创新,培养科学精神。他的学生都说:“陈老师是一位能帮助我们不断认识自己,修正前进方向的人;是一位志存高远、淡泊名利的人。在他的心里,只有学生的进步、事业的蒸蒸日上才是最重要的。”

痴情职教写春秋

——记山西省长治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张素珍

新学期开学,山西省长治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张素珍忙得不亦乐乎,学校搬进了新校区,在校生规模也达到了近4000人,一切欣欣向荣。

而1995年张素珍刚接手学校时,却是另一番濒临倒闭的情况:学生只剩下几十人,教学设备陈旧老化,校舍教室破烂不堪,办学经费严重匮乏,毕业生就业无法保障,教师工资长期欠发。

老师们纷纷跳槽离校,一些单位也以优厚待遇向张素珍抛出了橄榄枝,可是她没有离开。张素珍告诉记者:“选择留下来,除了肩上的责任感之外,还因为我看到了中职的前途。我曾经去农村考察过,当时农村的初中生毕业后,考不上高中,就无学可上。如果有一个像样的中职院校,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就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状况。我也去企业看过,他们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很高,可是没有对口的人才。这让我觉得职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

张素珍说干就干,雷厉风行。上任后,学校的教室需要整修,她自己动手粉刷墙壁;暖气设备需要维修,她亲自下手拆卸;冬天取暖的煤拉来了,她二话不说第一个上车卸煤,满身是煤灰,脸黑像“包公”。

1997年,学校急需修建综合教学大楼。面对资金不到位、场地无着落的困难局面,张素珍多方奔走,上请各级领导支持,下求兄弟单位帮忙;刚从建筑设计院出来,又到各个施工队考察;吃住工地,不入家门,十多次累倒在工地上,终于确保了新生按时入学。

学校条件虽然改善了,学生的出路开始让张素珍忧虑。一位在校成绩优秀的会计专业学生,被推荐到她朋友的企业工作。几个月后,朋友给她打来电话:“这孩子不是我们不想留,可是现在都1996年了,会计条例早改了。你送过来的学生学的还是1983年的教材,跟我们的需要完全脱节了。”

这件事让张素珍意识到,职业教育必须紧跟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上世纪90年代,她率先提出了“围着市场转,跟着市场变”的办学理念,明确“贴近企业实际、适应社会要求、结合就业岗位”3条标准。由于注重突出实用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指向性,较早将教学面向市场,学校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效果。

2000年,张素珍通过走访市场捕捉到长治市旅游业大发展的信息,为了抢占导游人才培养的先机,她果断决策,在原有的计算机、会计、市场营销三个专业的基础上,及时开设导游专业。之后,又适时增设了现代物流、数控技术、公关礼仪等热门专业,形成了以传统专业为基础、热门专业为优势、其他专业交叉融合、相互促进的最佳格局。

学校还率先实施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员走出校门就能适应岗位需要。学校先后与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等多家院校达成了联合办学协议。在北京京西宾馆等建立了42家实习实训基地,让车间、商场、景区变成了课堂,让教学实践和岗位就业实现了零距离。

如今的长治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遍布全国21个城市148家单位。面对成绩,张素珍十分冷静:“现在,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刘让贤:青海土乡小学里永不凋零的冬花

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的大山里,生长着一种到了冬季才绽放的小花,学名款冬花,当地人都叫它冬花。宋朝寇宗奭编撰的《本草衍义》中记载:“百草中,唯此不顾冰雪,最先春也。”就在东山乡的大山里,坐落着一座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校——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什巴小学。在当地人的眼中,坚守在小学校里半个世纪,将自己的青春、热血都献给这片热土的老教师、老校长刘让贤,也是一朵“雪积冰坚,款冬偏艳”的冬花,而且永不凋零。

一方土讲台 五十载教育情

1956年,15岁的刘让贤随家人移民来到青海。1959年,念完高中的他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的农民,踏上了乡村小学的土讲台,一站就是50年。“50个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仅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于一个活生生的人,不但要坚守,而且还要在几十年时间中用自行车车轮和双脚丈量七万多里山路,谈何容易!”曾多次采访过刘让贤的《青海教育》杂志社社长郭**说。东山乡地处青海高寒的脑山地区,土地贫瘠、气候恶劣。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刘让贤50年如一日,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县城和学校之间。

学校里学生走了一茬又一茬,教师换了一批又一批。可刘让贤一直坚守在自己的那方土讲台上。村民们说,他是这所山村学校坚实的顶梁柱,是这片田野忠实的守望者,是什巴小学的精神和灵魂。

在土乡浇开漫山芬芳

刘让贤是个全能型教师,乡村小学条件差,师资缺,为满足学生需要,他几乎什么课都能教。他很早就认识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对于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学生们至关重要,所以,他教给学生的又不仅仅是文化知识。

1983年,刘让贤首创了青海省第一份少先队油印队报《土乡红领巾》。通过耐心辅导学生写作,自刻蜡纸排版,这张土头土脸的小报不仅点燃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而且让不起眼的偏僻学校与上海、江苏、山东等地上百所学校建立了“手拉手”联系,为孩子们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山区的闭塞和简陋挡不住刘让贤深远的目光,他把自己的渴盼灌注到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细节中,因地制宜,顺应土族群众视“三”为吉祥的习俗,先后创建了150多个“三个一”班队实践活动方案。

“种一块试验田,搞一次科普宣传,做一次科学示范”“写一封信,寄一份队报,交一个朋友”“付一份劳动、做一件好事、献一份爱心”等等活动,方式新颖,内容充实,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通过他坚持不懈的精心指导和学生们一丝不苟的刻苦努力,什巴小学的学生习作先后有30多篇被《中国少先队报》、《德育报》、《少先队活动》等报刊登载,有40多篇文章在各种作文竞赛中获奖。

什巴小学的留言簿上有一位山东教师来访时的留言:“我简直不能相信,这么穷困的山沟竟有这样敢为天下先的好老师,他使教学、育人和为两个文明服务达到近乎完美的结合……”

培育孩子像白杨般高洁

东山乡的大山里,冬花随处可见。它豌豆粒大的黄色花蕾,200多颗才有1斤重,3斤鲜花才能晒出1斤干花。而1斤干花的收购价是3.5元。什巴小学的师生采挖3次收获150斤干花,可以换来200元钱。

每当国家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或举办重大活动,什巴小学的《土乡红领巾》小报总会将情况及时反映,有关单位的捐款名单中也一定会有什巴小学的名字。抢救大熊猫、修缮长城甚至为全国盲童捐款,什巴小学的师生们总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积极参与。尽管数额很小,名字也不起眼,但却是师生们在刘让贤的带领下一起挖冬花、拣杂骨,一分一厘攒下的深情厚谊。

对此,刘让贤并不讳言其高尚立意:“我从来不认为这仅仅是几角钱或几元钱的事,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我们身在大山里,心胸一定要超越大山的束缚。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是和全中国所有同胞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刘让贤经常教导他的学生:“我们地处干旱山区,经济落后,发达地区的人们支援我们,当别人遭遇更大的灾难时,我们有义务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孩子们应当从小就有国家情结、民族情结,有爱心和同情心。”

永不凋零 永远战斗

2002年,刘让贤退休了,正当村民们担心会失去这位好老师的时候,山村崎岖蜿蜒的山路上,又看到了刘让贤略显佝偻的身躯。他毅然担当起了什巴小学不在编的校长和老师。

“我喜欢教书,离不开这方小小的讲台。”刘让贤说。

退休后,刘让贤每个月都要到什巴小学去住上一段时间,把自己谋划好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方案付诸实施。他与在任校长共同商量学校的发展计划,和年轻教师交流教书育人的体会和做法。

日复一日,刘让贤辛劳多年的身体终于经不起长时间在山路上的颠簸,他不得不把对什巴小学的关爱和热情转移到离家较近的互助县城南小学,在这里做学生写作实践的课外辅导员。

在辅导学生的间隙,闲不下来的刘让贤开始在河滩淘石“寻宝”,寻找有观赏价值和奇特花纹的石头。当记者问起时,他得意地说:“(找石头)也卖了一点钱,能资助学生们搞活动了。更多的钱拿到学校,我办了一个„精美的石头会说话‟的石展。告诉孩子们石头上哪些纹路像我们的山川,哪些造型像动植物,哪些摆放起来像沉思的老人或青春少女。”

2006年,刘让贤用3个多月的时间前前后后往家搬了4吨多重的石头,共有7000多块。他说,乡下条件差,利用河滩里的石头办个石展,是他想到的最生动的教书方法。

刘让贤的妻子周秀英说,教学,是刘让贤所做的一切;育人,是他为自己设计的永恒命题。

含泪播种含笑收获

——记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这是长虹培训中心北川中学校园里的一则路牌标语。很多人都说,这句话是校长刘亚春的真实写照。

刘亚春,因北川中学而痛楚,因北川中学而闻名。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多,刘亚春无法轻松、无法释然,这位校长正和他的学校一起,在灾难中奋起。

今年5月12日,投资2亿元的新北川中学在北川县城新址安县永昌镇破土动工。校长刘亚春手拿铁锹,眼含着泪花为新校奠基铲土。

从地震发生至今,这个坚强的北川汉子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热泪盈眶。

去年5月12日,北川中学高一(2)班所在的教学楼整体垮塌,刘亚春的爱人和儿子双双遇难。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刘亚春华发满头,但却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悲伤。一年多来,他刻意地让自己劳碌,为的是让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冲淡心灵的伤痕与伤痛。

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他也会绷着脸训人,但很快就“烟消云散”。他多数时间是和老师学生们在一起,工作之余,大家一起打打球或下盘棋,以此驱逐内心的寂寞。

“学生是我坚强起来的理由。”刘亚春现在考虑最多的,是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教育精神、师生心理、教师队伍、学校课程、校园文化,是北川中学重建的核心。”

刘亚春很忙,每接听一次电话,都要将手机耳机从口袋里掏出来戴上。他说,这是去年落下的毛病,每天都要打无数个电话,心一直放在学校师生复课上,耳膜受了损伤。

在刘亚春的规划里,北川中学要分3个三年完成向国内一流民族中学的跨越。

头三年,重心是重建。第一年,刘亚春准备补充新鲜血液,地震中损失了多位优秀老师。3月份,长虹集团帮助北川中学面向国内招聘优秀教师。“教学质量不抓上去,我心里有愧。”刘亚春说。第二年,教师队伍重抓培训,包括与北京、上海、香港等学校进行结对定向进修。“假如学校带不好,我就是罪人。”他说。

中间三年,是要出成绩的三年。而最后三年,刘亚春的目标是北川中学成为全国一流名校,“许多人对北川中学的关注,是因为灾难。我们北川中学人更希望因为我们的一流办学,而为人所知,受人称道。”

成为中学校园的长虹培训中心,孩子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随处走走,经常可以看到挂在脸上的笑容。教学区和学生宿舍仍是板房。学生把12人一间的宿舍,清理得干干净净。

“无论如何,关键还得靠自己。对于老师来说,要教好书;对于学生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读好书。”

2008年7月,北川中学593人参加高考,录取到各类高校496人。今年北川中学432人参加高考,395人被录取。刘亚春说,这就是地震震不垮的北川中学精神。用大爱谱写青春之歌:记上海师范大学优秀辅导员孙雅艳

为让学生时刻感受关注的目光,她在校园BBS上为146名学生写下14万字《我爱我生》个性化手记,用笔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改变山里娃的命运,她多次开展“三下乡”活动并在山村支教一年、资助46位贫困生;为了撒播志愿精神的种子,她曾十下广西百色扶贫接力,慷慨解囊逾10万元,与资助学生通信多达2000余封……

她就是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助教、辅导员孙雅艳。她像向导,走在年轻人的前面,带领他们一起历练成长;她又像红烛,点燃贫困孩子的梦想,鼓励他们展翅飞翔。

今年刚满30岁的孙雅艳,身材虽显瘦小,但她对学生的无私奉献和关爱却让其在学生中赢得“老大”的称号。正是对学生爱的实践,使她获得多个荣誉:2008年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2008年中国教育新闻人物……

1997年,刚刚中专毕业的孙雅艳在浙江老家一所农村小学任教;2000年她顺利考上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本科生;2004年本科毕业后她担任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辅导员。

辅导员上岗之初,孙雅艳所带的146名学生,来自多个省市和不同背景的家庭,在1:146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成了她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

5年的辅导员生涯中,为了更加了解学生的情况,孙雅艳在上岗之初就为每名学生制订了“家访路线图”,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家访问卷,配备家校联系卡,密密麻麻的公交线路图和一个个家访故事,不但集成了7万多字的《走近学生》家访手记,也为大学辅导员工作开启了“家校沟通”新思路;为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她用笔将146名学生的感动片断一一记录,形成了14万字的《我爱我生》手记,并陆续发表在了上师大的BBS上,在学生群体中引起热烈反响;为了及时排除学生的疑惑和困难,她的寝室成了“第二办公室”,甚至为了不让有事找她的学生白跑一趟,她还在宿舍门口挂起了“艳子老师信箱”24小时接受学生问询,并尝试通过面对面、书面问答等不同形式谈心,通过博客、QQ、电子邮件形式交流……

“辅导员工作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要赢得学生的信赖,首先问问自己是否想学生所想,给学生所需。”孙雅艳说。

2004年暑假,孙雅艳在上海师大音乐学院首次发起了赴广西百色的“音符串起希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她带着13名学生第一次带去慰问演出节目,用她的话说“那既是一次爱心之旅,也是一次心灵之旅”。

2004年至2009年,孙雅艳和她的学生们十下广西百色教孩子们文艺,并将曾获得的各种奖金、兼职酬劳和部分工资带头捐给山区的孩子们用以购买生活学习用品、征订书报杂志等。数年来,她与山区孩子通信2000多封,个人资助46个学生,捐助10多万元。

在孙雅艳的感召下,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还发出倡议募集经费进行爱心接力支持百色贫困孩子读书。

学生屈菲菲说,很多时候孙老师一句看似简单的话、看似简单的行动却能影响我们的一生,她时刻实践着“爱的教育”,她像一面镜子教会我们如何爱周边的每一个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孙老师的理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育是一个平等的互动过程,当你以平等的姿态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去爱学生时,你会发现他们的心扉早已为你敞开。”孙雅艳说。北京海淀巨山小学:给学生以“厚爱”

喇叭声、电钻声伴随着集市上的吆喝声,8岁的黄志华放学后穿过农贸市场旁的小道,就到家了——北京海淀区锦绣大地生活区的一处宿舍。

黄志华回到家,放下书包,替妈妈干些家务后,就开始学习。“我们来自福建,志华以前可调皮了,不爱学习,现在变了样,特别爱学习。”志华的妈妈说,这是海淀区巨山小学带给儿子的变化。

和黄志华类似,他在巨山小学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来自全国各地,都和爸爸妈妈租住在周围的各个平房村落中。同样,这些父母都为孩子进入巨山小学后发生的变化而欣喜。

地处海淀区城乡接合部的巨山小学是北京最早免费接收打工子弟的学校。全校800余名学生中,90%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智力障碍、语言听力障碍和肢体障碍的孩子占4%。

“二年级一班、40个孩子,只有5名北京的孩子,其他全都是外地进京人员子女。”班主任陈谊君老师对记者说,这是巨山小学的典型生源结构。

巨山小学校长王淑清说,这些学生刚入校时,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基本行为习惯较差,胆小、自卑,交往合作能力较弱,内心存在一定程度的被歧视感和对立情绪,家庭背景千差万别,父母工作稳定性差、学生流动性大。

针对这一特点,巨山小学的老师们用心研究每一个孩子,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康、向上的人格。

“在巨山小学,像我们这些外地学生,老师们把我们跟北京的孩子一视同仁,甚至给我们更多关爱。”刚从巨山小学毕业升入海淀区一所中学的薛萌回忆起小学情景时,一脸灿烂的笑容。

薛萌的母亲说,孩子去年7月才和她一起从甘肃平凉来北京,刚来时特别胆小,上课不敢发言,害怕说错。“你看,在老家连一个纽扣都没有钉过,现在还会做布老虎了;以前不懂音乐,现在也学会了吹口琴。”

巨山小学学生差异性很大,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们用满腔热忱的爱,给予他们真心、耐心的帮助,使其克服学习畏惧感,从而亲近老师,打开学习动力的闸门。

梁云成刚入巨山小学时,数学成绩21分,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给予他鼓励:“你看,这么难的试卷你都能做对好几道题,努力吧,你会进步的!”一个月后,数学测验梁云成得了37分,老师又激励他:“你果真进步了!老师没看错,你是聪明的孩子!”

从此,梁云成渐渐喜欢上数学课了。课上,他也能积极回答问题。期末考试结束了,梁云成数学取得了“良”的成绩。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增强了学习能力。

巨山小学为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每周三还开设了综合实践课。学校德育处主任刘金丽说:“巨山小学的孩子们来自全国不同地区,每个孩子都会带来不同的家乡文化。”

结合这个特点,学校开展了“储蓄中华民族财富、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的德育活动。由班主任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实践,争取让每个孩子在毕业时都能获得3种以上的民族技能,并且学会背250首古诗、50篇古文,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英语,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

正是凭借着这种在点滴的细节中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巨山小学为孩子们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使孩子们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自信、健康、快乐的童年。

“事实上,很多流动儿童平均在4岁至5岁来到北京,在他们眼里,„北京就是家‟。”王淑清说,从巨山小学毕业的学生60%留在了北京继续读初中。

“巨山小学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我从来没考虑过他们来自哪儿、家境如何。”王淑清说,“真正的不同,只有户籍不一样。除此之外,和北京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只要给他们成长所需的爱,每个孩子都能成才,都是负责、快乐、能行的中国娃。”

第四篇:中南大学第二届杰出校友颁奖辞

中南大学第二届杰出校友颁奖辞

蔡鸿能(香港百莱玛集团公司董事长)

他是爱国的英才,治港的楷模,中南校友的精神纽带。50年创业路,50年事业成。如今,虽年逾古稀,青丝成白发,却壮心依旧,为祖国的繁荣、香港的发展、母校的崛起,鞠躬尽瘁,奋斗不息。

蔡国强(深圳中金岭南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

他从基层做起,从实业起家,淌着湿透衣背的汗水,获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殊荣。劳动是他的本色,卓越是他的追求。接手金粤,掌管金鹰,参股金洲,引领一个公司,便成行业模范;团结一个集体,总是先进典型。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当代著名哲学史家)

他是新一代的人文大师,以最前沿的思想,最深厚的学养,最透彻的目光,最传神的笔触,为往圣继绝学,替国学写春秋,给中国思想文化勾画最真最确的轨迹,让古老的儒家学说、道家智慧、禅宗颖悟,重新惊艳世界,启迪未来。

赵正永(陕西省省长)

他卓立于三秦大地,黄土高坡,远承五千年农桑治国的文明传统,高扬延安、南泥湾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盛唐气象再度崛起,让三千七百万陕西人民安居乐业,足食丰衣,舒心高唱信天游。

鲁重美(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教授)

她用人间最纯真、最良善的爱,点燃生命的希望,构筑如歌的人生,演绎学成致用的传奇故事,谱写悬壶济世的时代乐章。她是当代杏林最文静的圣手,中华医学最优美的脊梁;她是“北协和”的骄傲,“南湘雅”的自豪。

孙勤(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

他是国防工业的领航者、能源战略的设计师。经世致用,他一腔热血,一门心思,一个目标:拓展核能资源,完备能源体系,壮大国家实力,提升国防水平,让有限的矿藏远离危机,明朗的蓝天远离恐怖,善良的人类远离祸殃。

肖亚庆(国务院副秘书长)

他是中国铝业的中流砥柱。从基层实业到高层管理,高瞻远瞩,革故鼎新,继承中南学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紧扣经济发展命脉,着眼国计民生大局,替铝业忧,为铝业谋,整合铝业资源,破解铝业困局,开创铝业新程。

卫华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

他,博学多才,志存高远,应和国家繁荣的节拍,民族伟大复兴的鼓点,干一行,成一行,优一行。10年从事冶金,意气风发,练就金色人生;10年任职首钢,锐意进取,养成王者风范;10年兴办药业,仁民爱物,完善济世情怀。

李本强(美国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

在他的心目中,科学无国界,学术无坦途。于是,他不远万里,孜孜求道,与真理为友,与爱因斯坦为友,与杨振宁、李政道为友。岁月流转,他把自己塑成名被世界的科学家,也把中南大学的身影,印进全球科学发展的前列。

杨树坪(城启集团总裁,广东房地产商会会长)

他是房地产奇才,在岭南大地,匠心独运,挥洒自如,建成高楼大夏,让素不相识的人们从此有了物质的家。他是中南大学的赤子,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把母校放在心上,当作永恒的精神家园,眷恋,守望。

陈志武(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当代著名经济学家)

他是纯粹的学者,虽久在异国他乡,血脉里却依然涌动着中南大学的智慧和才情。因为他在,耶鲁大学的讲坛上便能听出中南大学的呼吸,闻名国际的奖杯上便能感到中南大学的体温,世界一流的中南大学便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秦光荣(云南省委书记)

他在太阳底下从政,诚惶诚恐,尽性尽心。湖南任职,足迹遍达三湘四水,执掌云南,身形频出苗寨傣乡。播种党的阳光雨露,收获人民的幸福安康。引领百姓是他的职责,服务百姓是他的快乐,造福百姓是他的光荣。

郭声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他,风华正茂便受命执掌广西。南国操劳,不辱使命,仁民爱物,乐道安贫,践行党旗下的庄严承诺,缔结分不开、割不断的汉壮情缘,让明媚的阳光永远照亮壮乡的每一寸土地,让壮乡的人民挺起胸膛,参天立地。

姜异康(山东省委书记)

他把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慷慨悲歌的齐鲁遗风,敢为人先的湖湘气度,融为一体。天命在肩,他不推辞,不懈怠,不苟且;执政山东,人民为重,自己为轻,民生为重,私利为轻,发展为重,声誉为轻,守成正义正气,造出乐土乐天。

第五篇:中央警察大学第二届杰出校友简介

中央警察大學第二屆傑出校友簡介

一、現任立委

曹爾忠學長(現任立法委員)

本校正科43期行政警察學系、警政研究所12期警察行政組畢業、美國杜克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結業,曾任連江縣警察局局長、第2.3.4.屆立法院立法委員、中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工作會副主任、中央政策會政策研究部主任、中華民國道路交通安全促進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檔案暨微縮學會理事長,現任第6屆立法委員。服務警職期間表現優秀,曾當選全國社會優秀青年、全國模範警察,因了解立法工作對警察之重要,毅然投入競選立法委員,並連任三屆立委,期間立法推動警察通訊監察法、本校改制大學,並全力支持警政相關法案及預算、協助警務及警察教育工作之推展。

張顯耀學長(現任立法委員)

本校正科50期畢業、淡江大學歐洲事務研究所碩士、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專案秘書、經濟發展會議兩岸諮詢委員、內政部政黨審議委員會委員、陸委會諮詢委員,第6屆立法委員、海基會董事、親民黨政策中心主任。全力於立法院推動警政署升格成為行政院一級單位-「警政總署」,以提昇警政人事在公務員體系之職等、工作職掌及位階,並推動兩岸治安及警務合作交流及開放基層員警赴大陸觀光旅遊,為警察喉舌不遺餘力。

二、警政單位:

劉世林學長(警政署副署長)本校正科30期畢業、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國際共黨研究組)、菲律賓戰略情報學校16期研究、法國巴黎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政治系博士後研究。歷任國家安全局海外工作組組長、國家安全局專門委員兼組長、中央警察大學副教授兼警政研究所所長、中央警察大學教務長、中央警察大學副校長(教授)、中央警察大學代理校長,現任內政部警政署副署長。服務安全局期間不但表現優異且學識涵養卓越,深受各界推崇,母校特借重其長才專案聘請回校服務,母校服務期間教範春風,獎掖後學不遺餘力,目前公共安全領域之教師多受其影響,為母校培養許多優秀師資。

謝秀能學長(警政署副署長)

本校正科37期畢業、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畢業。歷任組長、分局長、督察長、副局長、臺北市分局長、屏東縣警察局局長、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教育長、桃園縣政府警察局局長、警政署主任秘書、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局長,現任警政署副署長。自基層幹部做起,歷任各項重要警職皆表現傑出,屢獲各級長官拔擢,曾獲行政院人事人員楷模獎章、行政院特殊功績榮譽紀念獎章,實為警察之楷模。

洪勝堃學長(警政署副署長)

本校正科38期戶政系畢業、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肆業。歷任澎湖縣警察局局長、嘉義縣警察局局長、台北市及高雄市政府警察局督察長、高雄縣政府警察局局長、警政署主任秘書、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局長,現任警政署副署長。自基層幹部做起,歷任各項重要警職皆表現優異,屢獲拔擢,曾獲選全國模範警察、美國奧克拉荷馬州榮譽州民、美國奧克拉荷馬市榮譽市長,並獲政府選拔參加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台灣領袖訓練計畫」,可謂本校十分傑出警察領袖。

侯友宜學長(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局長)

本校正科45期刑事系畢業、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曾任台北市刑事分隊長、除暴、檢肅扒竊組長、刑事組長、副大隊長、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督導、偵二隊隊長、台北市刑事警察大隊大隊長、刑事警察局副局長、桃園縣政府警察局局長,現任刑事警察局局長。歷年來指揮偵辦並破獲國內多起重大刑案,為國內少有刑事履歷完整且頗具盛名之刑事幹才,因其屢破重案,深受各級長官器重,拔擢擔任各項重要職務。現任刑事警察局局長,更積極推動刑事警察現代化、成立刑事鑑識中心、興建符合國際認證標準之刑事科技大樓,展現科技協助犯罪偵防之專業能力與品質,並大幅刑事警察地位,以激勵士氣。可謂刑事警察領域之最優秀之傑出校友。

謝芬芬學長(女性)(宜蘭縣警察局局長)本校正科51期、犯罪防治研究所31期畢業。歷任警員、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巡官、人事室助理員、科員、副隊長、組長、女警隊隊長、督察、內政部警政署督察、臺灣保安警察總隊主任秘書、總統警衛室主任,現任宜,是少數蘭縣警察局局長。為國內首位女性擔任外勤警察局局長之傑出人才從基層警察做起資歷完整、職務最高之優秀女警官,任職女警隊隊長,首創「警察人員處理家庭暴力工期間,為使警察正視家庭暴力問題及處理方法作手冊」使員警處理家報事件有所依歸,並曾參與研定「家庭暴力防治法」,讓處理家暴獲得法源。擔任局長至今已讓宜蘭縣連續兩年獲全國各縣市治安滿意度調查前三名。實為本校女性校友之傑出榜樣。

三、海巡單位: 邊子光學長(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副總局長)

本校正科30期畢業、美國羅斯福大學公共行政碩士、美國佛州立大學犯罪學院博士班肄業。曾任外事組長、分局長、本校教官兼行政系、水警系主任、警政署保安第七總隊副總隊長、水上警察局副局長,現任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副總局長。擔任本校水上警察學系系主任期間,對於學系之廳舍擴充及教學設備、課程設計等諸多建樹,任職於警政署時推動保七總隊升格為『水上警察局』居功厥偉」,且長期投入教學研究,公忙之餘不忘編撰「海洋巡護理論與實務」乙書,頗獲學界好評。實為實務與學術兩棲之傑出校友。

四、消防單位:

柯欽郎學長(消防署副署長)

本校正科30期刑事系畢業、日本明治大學大學院法學碩士。曾任巡官、技佐、司法行政部專員秘書、法務部秘書、科長、專門委員兼訴願委員會執行秘書、台灣省政府參議兼科長、台灣省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執行秘書兼訴願審議委員、台閩地區勞工保險監理委員會專任委員兼爭議審議委員會主席、台灣省政府消防處處長,現任內政部消防署副署長。歷任各項公職,皆能運用豐富之行政經驗,全力以赴而圓滿達成任務,故深受各級長官讚揚與拔擢。尤以服務於消防單位期間,參與修訂消防法,推動消防革新,使國內消防制度得以健全,居功厥偉。

葉吉堂學長(消防署副署長)

本校正科40期消防系畢業、美國西北大學進修、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肆業。曾任消防分隊長、技士、組員、中隊長、組長、技正、內政部消防署專門委員、主任、組長、高雄縣消防局局長,現任消防署副署長。歷任消防各項職務,為少數從基層消防幹部逐級晉升至副署長之傑出校友,由於其資歷完整、工作表現優異及無怨無悔為消防奉獻,深獲各地消防先進及長官肯定,屢獲表揚。擔任副署長期間更襄佐署長執行各項全國性重大專案,皆能圓滿完成使命,公忙之餘更回母校教授後學不遺餘力,其傑出表現實為本校服務消防單位校友之楷模。

五、法務單位:

劉展華學長(前法務部政風司司長)

本校正科30期畢業,法務部調查局肅貪處副處長、調查局經濟犯罪防制中心主任、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處長、調查局副局長、法務部政風司司長,服務調查局期間歷任各項基層工作,曾因工作努力破獲重大影響社會之案件,兩度獲得行政院保舉最優公務人員,對遏止經濟犯罪、降低社會衝擊著有貢獻,實為調查局本校校友之翹楚。

鄭明順學長(前法務部調查局副局長)

本校正科34期畢業,曾任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主任秘書兼研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調查局副局長兼廉政處處長,長期任職於調查局,從基層幹起因工作認真、勿枉勿縱、清廉自持,深獲歷任調查局長官之器重,特別拔擢歷練各重要職務,為早期本校服務於調查局之傑出先驅,對於母校分發調查局系統之後期學弟之照顧不遺餘力,因而深受學弟之尊敬。特別於副局長兼廉政處處長期間,建立廉政稽查制度與組織,實為落實政府廉政作為之首功。

呂自守學長(法務部矯正人員訓練所副所長)

本校正科34期畢業,曾任科員、科長、秘書、綠島監獄典獄長、彰化看守所所長、彰化監獄典獄長、高雄監獄典獄長、台北監獄典獄長及法務部矯正司副司長,現任法務部矯治人員訓練所副所長。長期任職於監所單位,是一位從基層幹起、熟悉矯治實務的獄政尖兵,因工作認真深獲歷任長官之器重,特別拔擢歷練各重要職務,為早期本校服務於矯正界之傑出先驅,平時對後期學弟之照顧不遺餘力,因而深受學弟之尊敬。特別從擔任副司長至今,對於矯正制度改革的推動不遺餘力,成為司長得力的輔佐。

宋海嘯學長(法務部調查局處長)

本校正科34期公共安全系畢業,調查局調查班第七期結訓。曾任台北市調處科員、調查員、秘書;調查局第三處調查員、調查專員、副處長、台南市調查站副主任、調查局海外工作室副主任兼組長、高雄縣調查站站主任、調查局正風室簡任督察兼科長、福建調查處處長、調查局第五處處長,現任調查局第二處處長。畢業後以優異進入台北市調查處服務,從基層內勤工作做起,因踏實肯學、勇於認事,逐步歷練各項內外勤重要工作,並獲得各級長官的支持與肯定,所負責之重要維安工作皆能圓滿完成,功績卓越,對國家安全及社會安定著有貢獻。

鄭安雄學長(法務部矯正司司長)

本校正科34期畢業,曾任法務部矯正司專門委員,泰源技能訓練所所長,金門、武陵、花蓮、宜蘭、新竹、台中及台北等監獄典獄長,現任法務部矯正司司長。歷任典獄長期間,推動行政革新,曾獲選行政院89年模範公務人員、行政院90參與暨建議制度績優建議獎、90年曾獲選行政院環保署評列為全國績優單位。積極推動監所敦親睦鄰,九二一地震、桃芝颱風指揮監所人員參與賑災,協助災後復建工作並提供救濟物品,深獲各界好評。實為矯正實務單位校友中推動革新之楷模。

六、外交單位:

錢剛鐔學長(外交部領務局局長)

本校正科30期畢業,曾任外交部科員、科長、秘書、專門委員、副局長,並曾多次外派國外擔任外交部駐開普敦副領事、菲律賓代表處秘書、亞特蘭大辦事處副處長、美國、泰國代表處組長、駐印度代表處代表,現任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局長。歷任外交部各項重要職務,因表現優異,常被授命外交重任,並造就其豐富的外交實務經驗,更因其為人謙和、處事圓融,而深受長官器重及部屬之愛戴,實為本校服務外交界校友公認之傑出楷模。

莊訓鎧學長(外交部駐馬拉威大使)

本校正科30期畢業、外交部外交官講習所第一期、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碩士。曾任外交部經貿司科長、駐丹麥代表處秘書、秘書室翻譯課組長、駐南非約翰尼斯堡處長,現任國駐馬拉威共和國大使。歷任外交部各項重要職務,因表現優異故得以逐級受長官拔擢,特別是擔任馬拉威大使以來,竭盡心力與該國各階層官員建立深厚友誼,大幅促進兩國友誼,鞏固雙邊外交關係,實為本校校友中表現優異傑出的外交人才。

酆邰學長(外交部駐吐瓦魯大使)本校正科37期公共安全系畢業、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公共行政學碩士、佛萊契爾外交暨法律學院國際關係博士。曾任外交部總務司科長、行政院交際科科長、外交部亞西司副司長兼代理司長、駐南非大使館政治參事、總領事、駐新加坡代表處副代表、駐安哥拉代表處代表,現任駐吐瓦魯國特命全權大使。公費留學期間打破該校百年記錄,四年內攻得兩碩士及博士學位,並擔任哈佛大學國際事務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參與諸多學術研討會,以捍衛我國際地位。歷任各國使節期間,奉命完成多項艱鉅任務,諸如中東戰爭順利完成科威特撤僑、談成與以色列互設代表處、鞏固吐瓦魯邦誼適時阻止與中共建交、突破封鎖安排總統經吐瓦魯赴斐濟訪問。曾著「台灣法律地位問題之研究」,並在美國出版「台灣問題之問題與前瞻」,以學術維護國家利益與尊嚴,實為本校外交領域之傑出校友。

陳進賢學長(外交部駐汶萊代表)

本校正科37期、警政研究所畢業、美國杜克(Duke)大學法學碩士、法學博士。曾任本校講師、外交部專員、科長、簡任秘書、駐西雅圖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駐芝加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研究設計委員會執行秘書、條約法律司副司長、駐英國台北代表處顧問、台北駐日本經濟文化代表處副代表,現任駐汶萊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長期服務於外交部,按部就班、實實在在地從外交基層工作做起,因表現優異,每每受外交部長官的肯定與拔擢。外交公忙之餘仍不斷回校教導學棣,以回饋母校教育之恩,並積極與駐地各國警察情治機關聯繫,安排與我國之參訪交流活動,不遺餘力,真是一位專精外交實務、有情有義的傑出外交官。

七、司法單位:

吳國愛學長(前最高法院檢察署主任檢察官)

本校正科33期畢業,曾任地方法院法官、檢察官、主任檢察官、地檢署檢察長、台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檢察長、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檢察長及最高法院檢察署主任檢察官。為本校校友投入司法界之尖兵,歷任各項司法官職務,清廉自持,因戮力推展法務工作,曾獲法務部所屬機關模範公務員。任職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期間貢獻卓著,為公務員樹立最佳典範,獲頒法務部壹等專業獎章之殊榮。

李文成學長(台灣高等法院庭長)

本校正科34期畢業,曾任高雄地方法院法官、澎湖地方法院院長、台東地方法院院長、花蓮地方法院院長,現任司法院台灣高等法院庭長,擔任各地法官35年來皆判案細心、勿枉勿縱,經其服務各地之同仁與地方民眾皆讚譽其為法界青天,實實在在執法,以維護公平正義為職志,可謂司法界之模範,其傑出表現實為母校之光。

黃秀得學長(最高法院法官)

本校正科32期畢業、司法官訓練所第18期結業。曾任台中監獄課員、嘉義及彰化地方法院少年法庭觀護人、台南及台中地方法院法官、澎湖及台中地方法院庭長、高等法院台中分院法官、司法院冤獄賠償覆議委員會委員,現任最高法院民事庭法官、律師懲戒覆審委員會委員。從事司法工作近38年,因法律見解精闢、辦案績效卓著,曾獲司法院院長頒授資深績優獎牌,由於其統一各級法院裁判適法之見解,補充法律規定之不足,以弘揚法治,保障人民權利,貢獻良多,深受司法界好評。

八、交通單位:

何煖軒學長(交通部常務次長)

本校正科42期畢業、美國明尼蘇達曼徹州立大學碩士、中華大學科管所博士。曾任交通部參事、道安委員會執行秘書、國道高速公路局局長,現任交通部常務次長。高速公路局局長任內推動建立台灣地區高快速公路整體路網,建立高速公路智慧化系統,推動騎機車戴安全帽、禁止喝酒開車、汽車前座繫安全帶工作,使死亡人數大幅降低,建樹良多不勝細數,高速鐵路工程局局長任內推動高速鐵路及中正國際機場聯外捷運系統與相關都會區軌道系統計畫與建設。實為服務交通部最傑出之校友。

九、學術界:

李震山學長(國立政治大學教授)

本校正科39期畢業、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曾任本校教授兼國境警察學系主任、法律系主任兼所長、文化大學教授、中正大學教授、行政院勞委會法規委員會委員,現任政治大學專任教授,並兼任行政院法規委員會委員;考試院典試委員兼分組召集人;法務部行政程序法、行政罰法諮詢委員;內政部訴願會委員;內政部警察法學研究中心召集人;行政院勞委會法規委員。為國內行政法學之翹楚,著作等身,不勝枚舉,深獲行政法學界之重視,因此曾獲司法院大法官憲法法庭邀請擔任法律鑑定人、司法院提名為大法官候選人,在母校服務期間教範春風,目前母校行政法學領域之教師多受其影響,為母校培養不少優秀師資。

十、海外校友

梭通學長(黃建民)(泰國前移民總署副總署長)

美國加州大學碩士、本校研究所五期碩士班畢業,曾任參議院副院長秘書、公安局處長、經濟犯罪調查局副局長、電腦局局長、研究發展計畫局局長、移民總署副總署長,退休後現任法務部顧問、教育部顧問、衛生部顧問、參議院勞工委員會顧問、肅貪委員會委員。歷任泰國政府重要職務期間表現傑出,各項政績獲得泰國政界高度肯定,曾獲頒警察最高榮譽獎章。對於旅行至泰國的本校校友皆盡心協助與款待,且其對我國僑民及駐地代表官員均盡心盡力照顧與協助,長期為維護兩國人民情誼不遺餘力,實為母校之光。

黑瀨義孝學長(日本前北海道警察本部本部長)

東京大學法學部政治學系畢業、日本警察廳警察大學初任幹部課程修畢、本校57年研究班研修畢、日本外務研修所研修。曾任內閣情報調查室國際部內閣調查官、大阪府警察本部警備部長、香川縣警察本部長、警察廳警察大學教務部長、警察廳警務局首席監察官、警察廳警察大學特別搜查幹部研修所所長、警察廳警察大學副校長、北海道警察本部本部長。歷任日本警察重要職務期間表現傑出,獲得日本警察界高度肯定,因57年曾就讀本校研究班,對本校前往日本留學或定居的校友皆盡心盡力協助與照顧,且友好對待並協助我國僑民及駐日代表官員,長期為維護兩國人民情誼不遺餘力,其優秀表現實為本校日籍校友的典範。

賴君側學長(本校世界校友會美東校友會前會長)

本校正科28期畢業、美國芝加哥羅斯福大學公共行政碩士。曾擔任國防巡迴講授教官,早年曾服務於台灣省警務處外事警官隊、台北市政府警察局駐美軍外事巡邏組組長、Ampeq Enterprises Inc.總經理、本校世界校友會美東校友會會長,現任Ampeq Enterprises Inc.董事長。對本校前往美東留學或旅遊的校友皆盡心盡力協助與照顧,且熱情款待並協助我國警政官員安排考察行程,長期義務服務本校訪美校友不遺餘力,其感念母校熱誠之表現,實為本校旅美校友的典範。

陳明德學長(本校世界校友會德國校友會會長)

本校正科29期畢業、德國美因茲大學犯罪學博士候選人,曾任省刑警大隊物理組組長、德國聯邦內政部憲法保護局任高等文官,工作表現良好屢獲拔擢任重要職務,現任世界校友總會德國分會會長。旅德期間關心祖國事務,熱心公益,曾多次安排我國警政改革考察團赴德國訪問及安排德國高級警官來台參加中歐學術研討會,負責我國情治人員赴德國培訓之重要工作,並協助我國鑑識人員赴德國聯邦刑事局接受鑑識訓練。其對於旅行至德國的本校校友皆盡心協助與款待,且其對我國僑民及駐地代表官員均盡心盡力照顧與協助,長期為維護兩國人民及官方情誼及不遺餘力,實為母校之光。

十一、社團: 趙正明(本校世界校友會秘書長)

本校正科22期畢業,現任美國趙氏產業公司董事長、趙氏工程公司總裁、美國南卡州第一銀行董事、鐵衛保全公司董事長、桃園縣安全協會理事長、桃園縣退休警察協會榮譽理事長、桃園縣保全同業公會理事長、世界洪門總會長、中央警察大學世界校友會秘書長。離開警界投入私人企業及服務社團,著有功績,特別對社會安定之工作出錢出力真心投入服務人群,使其領導之社團及企業透過民間力量幫助政府安定社會人心,迄今默默奉獻已數十載,讓民間社團轉變成為一股安定社會的力量,居功厥偉,曾於82年(兩次)、84年、87年先後四次因優良社團表現,榮獲 總統召見,給予表揚與肯定,實為母校之光。

◎共計本屆傑出校友計29人

下载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主要事迹(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主要事迹(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届明星事迹简介

    第二届明星、标兵候选人事迹简介 张永辉事迹简介 张永辉,男,44岁,线路主管,永诚贸易公司泸州片区泸永线主管。该同志进入公司以来,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旅客热情周到,对同事团结帮助;不......

    十大杰出创新人物事迹介绍

    杨春泽是南京电信工程建设中心一名工程师,工作10年以来坚持在工作中做各种革新和小发明。目前他已经有6项国家专利,所有专利都看得见摸得着,全部转发为产品并推广使用,转化率10......

    市十大杰出女性事迹简介

    **市十大杰出女性***同志事迹简介 ***同志参加工作19年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立足实践,开拓创新。她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位精通业务、忘我......

    年十大杰出母亲主要事迹和颁奖词

    年十大杰出母亲主要事迹和颁奖词 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分别是:唐玉华、徐仙琴、杨文、热依罕.哈斯木(维族)、林秀贞、都贵玛(蒙族)、马志英(回族)、王秀珍、朱雪明、陈淑妮......

    杰出(先进)会计工作者主要事迹(合集5篇)

    XX省杰出(先进)会计工作者主要事迹 ---记XXXXX公司财务部长XX XX,男,汉族,现XX岁,大专学历,会计师,现任XXXXXXXX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该同志从事财务行业二十多年,专业知识扎实,实......

    杰出中职生竞选事迹简介

    十大杰出中职生竞选事迹简介我是来自大专10级1班的朱志炼,现年19岁,团员。现任职务:班级班长,并担任校团总支学生分会计算机部副书记。我现将各方面的事迹简介如下: 在思想上:首先......

    福建省三好学生个人事迹

    福建省三好学生个人事迹 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胡敏同学 胡敏,女,中共预备党员,福建工程学院(仓山校区)土木工程系三年级学生。曾任班级学习委员,现任年纪学习部部长,系学习部部......

    人民教师学习阿里木事迹心得体会

    人民教师学习阿里木事迹心得体会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他在8年间先后捐赠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还在高校设立了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