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爱无痕——学习离休干部谢黎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大 爱 无 痕
——学习离休干部谢黎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大爱无痕,它爱得慷慨无私,爱得挚诚纯真,爱得荡气回肠,爱得洒脱从容。这大爱,不用矫饰,无需做作;润物无声,来去无痕。
她,年逾九旬,本该安享晚年,然而每当得知有学生因家贫而失学,她便如鲠在喉,坐立不安,面对贫困学子总是情难自禁,倾力相助。
她,十年如一日资助贫困学生,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十多年来,她资助贫困学生150余人,累计捐资近10.75万元。
她就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捐资助学的优秀楷模——临汾供电公司离休职工谢黎明。
“离休后,我和老伴经常讨论,咱们虽然不在一线工作了,还能为党为人民做点什么?”解黎明说。
“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也不能忘记那些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困难群众,特别是那些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优秀青少年。为此,我俩商定,在有生之年为他们尽一点绵薄之力。每年7月1日,我俩每人拿出1000元资助贫困学生,直至我俩离开人世。”这是谢黎明写于2000年7月1日的一份名为《为社会献一份爱心》的承诺书。解黎明说,选择7月1日,是因为她和老伴都是老共产党员。2002年,老伴去世了,她把和老伴的这份 1
承诺又坚守了10年。
解黎明委托临汾市文明办帮助寻找贫困的小学生,每到7月1日党的生日,她都会把2000元按时送到孩子们身边。直到2006年,国家开始实施9年义务教育以及对农村家庭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解黎明老人又将目光转向了成绩优秀但家庭困难的大学生。从2007年开始至今,解黎明每年选择5个家庭贫困的大学新生,每个学生资助2000元。
2011年,解黎明从报纸上看到,山西全省还有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500元的276万贫困人口,她又坐不住了。同年4月18日,她再次提笔向党组织写下了申请书,请党组织帮助寻找贫困家庭,她将每年拿出1万元捐助贫困家庭。1万元用来资助贫困大学生,1万元帮助贫困家庭——每年再向社会捐助2万元,这个数额已经达到老人退休金的40%。
解黎明老人始终在坚守最初对党的承诺,她身边的人都说,帮助困难的学生和群众,已经成了解黎明老人晚年的事业。十几年来,受到解黎明资助的学生达到150人,包括资助贫困学生在内,她共向社会捐款10.75万元。
最初让解黎明老人有捐助困难学生想法的是一位名叫程炜的北京知青。程炜曾在山西汾县插队,1997年放弃北京优越的生活来到山西省大宁县自筹资金支教。解黎明在媒体上看到了程炜的事迹,在当时工资水平只有几百元的情况下,解黎明和
老伴为帮助程炜支教捐出了1万元。以此为开端,解黎明开始了10余年捐资助学的善举。
谢黎明同志讲“我虽然老了,已从工作岗位退下,但共产党员的责任还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还在”。坚守共产党员的责任、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是坚守共产党员精神家园的具体内涵,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谢黎明同志用“十分感人的精神境界”树立了离退休老干部离休不离责、退岗不褪色的光辉榜样,树立了共产党员紧跟党走、牢记使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荣楷模。
坚守党性是“两个坚守”的力量源泉。离休14年来,谢黎明先后3次向党组织作出“要恪尽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社会责任”的郑重承诺。承诺背后,是党性的光辉。一是党性的光辉在于忠诚。承诺的次数不在多寡,承诺的内容不在华美,关键在于承诺的内心动力。谢黎明把对党的一片赤忱、党员的一份操守完美的转化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一份份朴实有力的承诺,最终彰显出承诺的力量,滋润了共产党员的心灵境界。二是党性的光辉在于宗旨。党员的魅力不在年龄,党员的使命不在岗位,谢黎明在离休后“自加”工时,不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暗自蹉跎,不以“廉颇老矣、善能饭否”消极懈怠,用离休的岁月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贡献,用点点滴滴的履职尽责彰显出党员的力量。三是党性的光辉在于坦诚。党性的魅力不在于昙花一现,党性的内涵不在于信誓旦旦,关键在于与党组织始终相依、与党的事业休戚与共。离休不离组织,始终响应党组织号召、始终听从党组织指挥、始终拥护党组织决定,正是谢黎明的可贵之处,也是共产党员的党性魅力。
以人为本是“两个坚守”的重要内涵。离休14年,谢黎明前后捐资10.7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0名,帮扶贫困家庭33户。捐资助困的背后,是人本的理念。一是以人为本的政治释义是执政为民。毛泽东同志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吃水不忘挖井人”,执政为民是一直以来我党的重要执政理念和共产党员行政履职的重要操守。人本思想不以离休而停滞,党员的执政为民理念不以离岗而中止,人本思想和执政为民是党员执政生命的本色体现和重要属性,是流淌在党员血液中的心灵精华。二是以人为本的哲学释义是立德立行。为人民服务没有尊卑贵贱,没有多寡大小。无论是身居高位的“一把手”,还是琐事相缠的“普通人”,无论是年富力强的“黑马”,还是“老当益壮”的“黄忠”,都可以成为立德立行的主体。在政言政德,多行善政、惠民之政;在民言道德,多行善事、利人之事,发展好、维护好、拥护好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员永恒的使命和光荣义务。三是以人为本的价值标准是无私奉献。无私奉献就是不用市场经济衡量执政为民,不用物质报酬兑现以人为本。无私才能无畏,才能真正、彻底的实践以人为本,才能坚强、完整的与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站在一起。
创先争优是“两个坚守”的能动载体。谢黎明讲“我做的那些事真的微不足道,只要能引起全社会对贫困家庭的关注就行了”。社会关注,首先是党员的创先争优。一是创先争优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党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共产党员要争当每个时期社会发展的“领路先锋”,要有“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的精神追求,为了党的信仰、纲领、宗旨奋斗不息。二是创先争优是全面的主题。创先争优不仅仅是具体到某个区域、某段时间、某项任务、某个人的创先争优,而是内容丰富、有长效机制保证的创先争优,是共产党员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实践平台,是为人民服务的广阔舞台。三是创先争优是共同的主题。我们讲和谐发展,通过共产党员的创先争优带动全社会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就是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共产党员不单要自己优秀,还要有魄力、有能力、有魅力引导和团结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创先争优,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谢黎明常说:“人生难得几回搏,夕阳道上再奋蹄”。爱之深,故言有责;意之切,故语也善。谢黎明常说,人生百年,酸甜苦辣都是享受,再大的困难都是机遇,再大的坎坷都是通途。话如其人,她把这样的处事、处世心态传给了一下代,传给了她所资助的贫困学生和她所交往的所有人。
第二篇:《上善若水,大爱无痕》
《上善若水,大爱无痕》
黄志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上善若水,大爱无痕”。我不是诗人,不能用华丽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岗位。
然而,我是一名教师,我要在我脑海中采撷如花的词汇,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动人的颂歌——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事业,我执着着我的追求。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教师是“真、善、美”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无私无畏,无欲无求,从不言弃,居平凡可安详,赴潮流能浩荡;纳琐屑于胸中,化万物以时日;先结冰而冷却,后沸腾而涌动;遇不平则咆哮,处池塘则坦然。
是呀,“上善若水”,我们教师就是“善利万物”的水。平淡是我们的本色,耕耘是我们的脚步,无悔是我们的追求,燃烧是我们的价值。
“大音希声,大爱无痕”,庄子在《逍遥游》中曾这样写道。教师的爱,就是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大爱”。
教师的爱是高尚的爱;教师的爱是无私的爱;教师的爱是神圣的爱。教师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号,教师的爱,是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
六年前,怀揣着美丽的梦想,我踏上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旅。漫漫长路,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六年的辛勤耕耘,六年的默默守望,使我深深的喜爱着教师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业。
清晨,当黎明的曙光射进教室,我静候在三尺讲台旁聆听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那是天底下最动听的乐章,而我仿佛在享受人世间最美的旋律;黄昏,踏着最后一抹夕阳,我目送孩子们安然离去,充实的一天就这样流逝。夜晚灯光下,看着孩子那稚嫩的笔迹,在我的严格要求下,逐渐成熟起来,我便感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与安慰。
然而,工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班里淘气韧性、不求上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暴自弃的学生时常有之,他们常常使我头疼万分,不知所措。但身为人师的这颗心告诉我:不要放弃!每一朵花都有盛
开的理由,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用爱去宽容他们,呵护他们,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我相信:野百合也有美丽的春天。
背负记忆的行囊,一路采撷他人的野果琼浆,只为自己能够成长为教坛上的一颗长青之树。一代名师魏书生老师那诙谐幽默的谈吐、那渊博的学识,让我崇拜不已。大灾面前,谭千秋老师那无悔的抉择,用男儿血肉之躯托起人间最美的彩虹,他是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一个是生者永无止境的燃烧,一个是死者用一种舍己的大爱,他们共同谱写了对人民教育的无限忠诚,更奏响了新时代教育嘹亮的凯歌,他们的精神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我,更鞭策着我。
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就在铺路!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还是沼泽密布,我都一如既往,绝不退缩。因为,我深爱教师这个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
早已知道,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但是!对与教师这一职业的选择,今生我无怨无悔。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让我们共同发起青春的誓言:任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青春流逝,红颜憔悴,我都会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母 爱 无 痕
母 爱 无 痕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教师节前夕,学校组织教师参加读书征文活动。分管这次活动的校长郑重地向我推荐了尹建莉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因为自己是两个刚上小学孩子的父亲,又是一名小学教师,所以,看到这样的一个书名,我十分感兴趣。于是,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认真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原以为书中的内容或许也和以往看过的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一样,读的时候句句有理,放下书时却觉得什么也不会;有的书甚至只是在炫耀“成功”,让人越读越自卑,越读越不知道该如何做家长如何做老师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家教读本。它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书中给出了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除了告诉我怎么能提高孩子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告诉我怎么教孩子做人。事事有心,处处无痕。我掩卷沉思,有感触,有共鸣,也有反思。现撷取点滴,书写下来。
在书中有一篇叫《让孩子识字不难》的文章,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
我庆幸儿子从小形成了阅读习惯,我更庆幸关于阅读的很多细节,跟尹老师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我给哲儿讲故事,也是用“读”的方式,我相信书中优美的文字可以丰富哲儿的语言,很少去给哲儿讲故事,也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哲儿认字。尹老师也提出认字和阅读要结合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现在我开始尝试讲故事的时候,用手指着字读,希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字,至少保护孩子对文字的兴趣。
作者在书中写到这样一个小故事——开“小卖部”。开“小卖部”实际上是与孩子一起做的一个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教孩子学加减乘除,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数学运算能力,作者是利用了儿童身上一种喜好模仿成人生活的天性,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不觉得自己是在学习,而是一种游戏。这让我突然想到了自己曾在家陪儿子玩的一个游戏——“卖羊肉串”。因为平日里带他去吃过几回,他总会在一旁神情专注的观察卖羊肉串小贩的动作。一次,家里新买了个笔筒,他见我将每一支笔放进一个小圆洞,突然很兴奋地将笔筒从我手上拿了过去,拉着让我陪他玩。我正琢磨着一个小笔筒有什么好玩的呢,原来啊,他是见这种笔筒和小贩那种电烤箱很相似,说着便学着小贩那样叫卖起来,举手投足间都在模仿着小贩的模样,“卖羊肉串喽,谁要买啊?”我随即附和着“我要我要”。这样简单玩过几回后,慢慢地觉得可以在这个小游戏里教孩子一些东西,比如问他一串羊肉多少钱啊?“5毛钱”,那我要两串一共多少钱呢?这样一步步让他去思考一些简单的算术题,一开始我们也像“开小卖部”起初的那样没用真钱去买卖,在看了作者后来用真钱和孩子玩游戏时,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其实我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认识钱,而是想让他认识
钱上的数字。因为在此之前他看到10位以上的数字都不是按我们正常的说法去说,比如“20”,他会说“一个2,一个0”,虽然数数的时候他也会念“20”,但看到这个直观的数字一时就转不过弯来,可玩过几次之后,他拿起50元的人民币,就不会再说成“一个5,一个0”,而是很认真的告诉我这个是50块钱。这一点让我很高兴,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进步。
“开小卖部”和“卖羊肉串”虽然游戏内容不一样,可给我的启示都一样——和生活结合的学习效果更好,源于生活的教育可以无处不在。
此外,要培养孩子有自信心,作为老师和家长就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比如作者讲到:她从女儿本子上找到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是因为女儿在概念上不太清楚所致,然后她假装惊讶地说“这道题好像做对了,老师怎么给打了错号呢?”于是她招呼女儿,看看是她做错了,还是老师判错了。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既要装糊涂又要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思考。女儿为了搞清楚是自己错了还是老师错了,她也会认真地和母亲一起来分析,重新思考概念。结果当然证明是孩子把题做错了,但是至少纠正了妈妈的“错误”。作者巧妙的引导,让孩子在纠正了错误的同时还有成就感。
读到这里,我不由地反复思考起自己的教育行为来。在儿子小的时候,我作为父亲当看到孩子的错误时总是一针见血地将问题所在一语揭穿,总让孩子觉得他服妈妈。始终拿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说话的语气中透着一种挑剔、教训的口气。这样做无意中遏止了孩子学习兴趣。正如作者所说的,家长既然做学生,就一定要拿出诚意,认
认真真地听孩子讲。如果孩子的思维或陈述有错误,要委婉地讲出来,或用启发的方式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思考。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因为自己讲得不好而感到丢面子。这个过程中家长只要有一点教训或嘲弄的意味,孩子就会特别沮丧,失去自信。一定要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其实教学也是这样,当学生回答的内容不尽人意时,作为老师可以委婉地讲解,不要一语否定,免得他们失去发言的信心。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再来。
看完这本书,我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周围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作者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
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永远雕不出一块好玉来。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第四篇:上善若水,大爱无痕
上善若水,大爱无痕
小时候,我以为您很神奇,长大后我便成了您!十七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深地懂得:上善若水,大爱无痕。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我看到了一道道奇异的光芒——马路边的殷雪梅,废墟中的谭千秋,车轮下的张莉丽,血泊里的杨建一……这些奇异的光芒透射出两个响亮的字眼——高尚!可敬的英雄教师们用生命和爱震撼着我们,成为我们所有为人师者学习的楷模。
上善若水,大爱无痕。我想到了身边的同事们。我们学校的老师因为平凡、健康,没有感天动地光辉事迹。但是我看到了每一位老师在平凡工作中点点滴滴的无需赞美,感受到了这些无需赞美积淀起来的无比高尚。
校园里那单瘦的身影还在巡逻,那是我们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多少年来,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学校谋发展。
广播里传出响亮的声音,那是我们年轻激情的邓校长。为了学校的事务她整日忙碌,特别是合格制学校建设时期,她辗转奔波、废寝忘食。为此,父母担心,爱人费解,儿子埋怨……心力憔悴的她痛苦、彷徨……却坚守心中那份执着,含泪前进。
桥头铺完小的领导班子身先士卒,感动着我们,引领着我们。那一个大雪之夜,已是凌晨一点钟,毕业班办公室灯光依旧。文艺组老师标新立异,教学排练两不误,连续熬夜,声音嘶哑,只为学校的一纸荣誉。都知道教师行业一个萝卜一个坑,为了不影响教学秩序,宋登翾老师将阑尾炎手术日选在了清明放假,唐德珍老师打针时将时间定在了中午跟晚上,杨兵老师肿瘤手术后将医生叮嘱的一个月休假改成了一个星期,而在此期间独自管班的蒋春花老师,没有向学校提出只言片语。他们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只为心中那份坚定的执着。
当学校出现紧急事务,深夜十一点,一个电话,校长室就挤满了当夜住校的所有老师。大家出谋划策,密切配合直到凌晨五点。早上七点半临时开会,全体教师一个不差。承受写在脸上,忧虑放在心中。直到有惊无险,大家才如释重负,各自工作。望着老师们离去的背影,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因为他们勤学苦钻,积极进取;因为他们团结互助,勇于担当;更因为他们无私奉献,大爱无痕!我坚信,这是一支强大无比的方正!我自豪,我是这个强大方正中的一分子!
名人学者说的没有错:只要有教育的地方,就有老师们的无私奉献。上善若水,大爱无痕。英雄教师们用他们的生命诠释了人生的价值,我们学校的老师们用自己的言行恪守着不变的誓言:我是一名教师,我把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只要我的群鸽翱翔蓝天,只要我的雏鹰鹏程万里,只要我的信念坚如磬石,只要我的理想永远年轻,我情愿,燃烧我的每一寸躯体,我的青春,乃至整个生命……
第五篇:学习无痕教育心得体会
数 学 教 学 宜 “无 痕”
泗洪县临淮实验小学 张荣海
此次到第一实验学校学习,让我认识了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我听了他一节课,一节讲座,一些评课。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最新编写的著作——《追寻无痕教育》,还有他旺盛的精力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从早上8点上课开始一直到中午12点互动评课结束,一直那么专注和用心!
徐斌老师说,数学教学就是把“科学形态的数学”转化为“学科形态的数学”,而这种转化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对教材的处理。如何合理地使用教材,有效地整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徐老师说他的课一般有百分之八十是完全来源于教材的,其余百分之二十则是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稍加改编而成。但是,这百分之八十,恰恰是体现了他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抓住了本质和核心的东西;而这百分之二十,又恰恰体现了他对教材的创造,这种创造细小、平实,却透着徐教师独特的教育智慧。
走进徐老师的课堂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你会发现他的数学课充满了童趣,他善于把孩子带进数学乐园,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观察、发现、交流、分享,让他们的数学思维得以发展和提升。教学二年级《认识乘法》一课开始,徐老师出示了教材上的情景图,要求学生观察一共有几台电脑,有的学生一个一个数,发现有8个;有的学生2个2个数,也得到了8个;还
有的学生用2+2+2+2来计算,得到8个。教师随即告诉学生,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
接着,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学生认识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然后,电脑出示了8个2,教师要求学生求出现在电脑室里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学生出现了加法列式和乘法列式两种方法。教师没有特别指出一定要用乘法列式。紧接着,多媒体上8组电脑变成了100组电脑。徐教师问学生:“现在有几个2,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刚开始还兴致十足地说着:可以用2+2+2+2„„,但说着说着,很多学生终于停了下来,他们发现要写很长时间,算式太长了,黑板不够写了„„有的学生终于想到此时应该用乘法100×2或者2×100就快多了。是呀,倘若教师直接给予引导,给予方法,给予策略,学生此时的感悟不会那么深刻:“太麻烦了”“写不下了”“黑板太短了”“应该用乘法计算简单”。徐老师采用小步子、低起点、巧设计、融思想,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具体情景,让学生实际列式数一数,写一写,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本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
纵观徐老师的数学课堂,他善于整体把握数学教学内容。精彩的童话故事,亲切的师生对话,充满挑战的游戏活动„„他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创设有效情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巧妙链接旧知与新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先易后难,逐层递进,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度进发,不知不觉中开启学生愉快的数学思维之旅。徐斌老师站在学科教学的新高度,让数学变得“好玩”“好看”“有趣”起来。引
导学生在无痕中学习数学,发展能力,获得丰富的情智体验,追寻教育的“真、善、美”。而非常惭愧的是,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建立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引导新课,而忽视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新旧知识认知冲突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后休息10分钟后,徐斌老师做了报告《追寻无痕教育》。可以说没有听徐斌老师介绍他的无痕的教育思想时,我很傻的在心理琢磨:教育怎么会无痕呢?连无声都不行,还无痕?俗话说:雁过留声,踏雪有痕。每天我都声嘶力竭的在讲台上讲个不停,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当徐斌老师的讲座开始没多久,我就知道自己错的好可笑。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藏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方式。而实施的策略是:不知不觉中开始,潜移默化中理解,循序渐进中掌握,春风化雨中提升。最后徐斌老师也说,无痕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是一种智慧的教育,他也在不懈努力的追寻它: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做孩子喜爱的老师,创造孩子喜欢的课堂,享受教育成长的快乐!
通过这次学习,我真的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同时深深的觉得自己渺小和惭愧,自己在教育岗位上怎么说也有十几个年头了,可对每天熟悉的教育事业是显得如此柔弱和苍白无力,天天一成不变的备课、上课,改作业,安于现状,有的只是倦怠与埋怨。在徐斌老师身上我却感受到了大师教学的无穷魅力:趣味中引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在对比中理解,引导学生在潜移默
化中学习;准确发问,使学生深刻思考,让学生构建知识;具有灵动的启迪,开放学生的思维。大师的“无痕教育”给我深刻触动,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教学需更加努力,在实践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此次学习活动中,我在欣赏和享受大师的精彩的课堂教学和讲座之余,心中有一些感到困惑的地方:1.当本课新授部分结束后,徐老师精心设置了一些看图写乘法算式习题,以便让学生掌握乘法。这些图中每几个一份,有几份都是徐老师规定好的,学生在老师定下的框子里学习。能不能出示12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圈一圈,每份几枝,有几份,再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结果都是12枝),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也升华了对乘法的认识。2.无痕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应用,有没有针对具体教学实例以供参考。有没有一个指标证明无痕教育比其他教育有更好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