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委副书记在党校评估工作中的汇报材料
关于我县党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情况的汇报 中共芷江侗族自治县委
(2012年11月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芷江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对各位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党校开展办学水平评估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芷江党校(行政学校)基本情况
我县党校始建于1959年1月,县行政学校于1999年挂牌成立,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校址位于县城的南部,南靠舞水河畔,北临320国道,校园占地20亩,有房屋12栋,总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栋,内有微机室一间,多媒体教室1间,图书室1间,藏有图书2.4万余册;另有学员宿舍2栋,礼堂1个,餐厅1个,办公、生活用房7栋,累计校产总值300余万元。目前配有校委班子成员7名,即校长1名,书记1名,副校长5名,内设办公室、人事科、教务科、理研室(和平文化研究所)、后勤科。现有在职教职工41人,其中专兼职教师20人(高级讲师7人、讲师9人、助讲4人),行政后勤人员19人。
学校于2007年顺利通过中专体制评估验收,2008年升格为全市第一批副处级单位。二、五年来的具体工作
自开展新一轮县级党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党校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一流党校”为目标,以加强党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打造特色培训基地为载体,千方百计推进党校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党校培训主渠道、主阵地及决策咨询作用进一步发挥,使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方面:
(一)切实加强领导,努力提高党校办学条件。多年来,芷江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县委党校工作,尤其体现在开展新一轮县级党校教学水平评估以后。
第一,成立评估领导小组,周密部署评估工作。近年来,芷江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强对党校行政学校工作的领导,特别是省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开展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通知》和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2010年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的通知》文件后,新一届县委立即召开县委常委会,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常务副县长
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评估领导小组,强化了领导责任,明确了工作职责,对各成员单位提出了任务要求。随后,评估领导小组对县委党校行政学校如何迎接办学水平评估问题,进行了多次认真研究和周密部署。
第二,领导亲临现场,示范督导学校工作。2007年以来,县委、政府领导长期坚持在主体班授课、作报告、与师生座谈。先后有县委书记、县长在内的15名县领导29人次到党校、行政学校授课、作报告、听取学员意见,推动了党校、行政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培训质量,保证了培训效果。同时历届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都十分关心党校、行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经常深入党校、行政学校调研、现场办公,2007年以来县委、政府领导到党校、行政学校现场办公10次以上,解决实际问题12个。
第三,集思广益,倾心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党校教学评估领导小组调研发现,我县党校的发展主要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办学条件落后等问题。以往,县委、县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党校办学条件,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较滞后、财政收支缺口较大等因素的制约,彻底改善党校办学条件被没有资金来源所困扰。去年以来,面对改善办学条件的种种困难,新一届县委拓宽工作视野,重新审视了党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要求,确定了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的工作思路,县委曾书记要求,党校整体搬迁异地重建,把党校现有土地和地表附属物出让,出让资产所得全部用于党校新校建设。目前,芷江县委党校整体搬迁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中。
(二)充分发挥党校“主渠道” 作用,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证
近年来,县委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做为党员领导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的作用。强调培训轮训要抓好重大理论的学习,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把干部培训的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培训效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依托党校扎实推进大规模培训工作。在大规模干部培训中,县委党校很好地落实了《干部培训条例》,始终把理论培训放在首位,按照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工作就要跟进一步的要求,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培训,有力提高了全县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党的十七大以来,县委党校举办了科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专题培训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等重大理论。在抓好理论培训的同时,围绕“打造和平名城,构建和谐芷江”这一目标,对于新形势下的干部,有针对性地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班、机关工作人员培训班、村支部书记培训班等各种类型的专题培训班,强化现代金融、科技创新、社会管理、城市规划、新农村建设、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近五年来,我县党校累计举办科级干部进修班、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机关工作人员培训班、大学生村官培训班、新录用公务员培训班等各类班次近40期,参训干部达3000余人次;深入乡村、企业、社区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十余期,参训党员和干部达千余人次。为提升干部思想和文化素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是充分发挥党校的理论宣讲功能,为全县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基层党校是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我县高度重视党校的这一功能,在全县开展十七大精神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宣讲活动,仅县委党校就组织宣讲团先后到近60个基层单位,进行宣讲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累计受众达5000多人次。尤其是在县委召开重要会议后,都要求县委党校组织骨干教师深入乡村进行会议精神宣讲,让更多干部群众深入了解会议精神,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贯彻县委中心工作的自觉性,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充分发挥党校思想库作用,为全县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县委要求党校要发挥党校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不
断强化科学研究的功能,按照“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将多渠道收集到的县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带有共性并亟待解决的现实、理论、实践等重大问题,列为研究课题,要求党校组织力量进行攻关,给党校出科研课题。党校也做到了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形成了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工作新机制。特别是县委党校每年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每年有数篇文章在省级、市级刊物上发表;同时组织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班次的学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学员论坛的方式互相交流,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
近年来,县委党校课题研究组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研究领域涉及我县的“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产业集群、社会和谐稳定、失地农民发展与致富、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贫困村脱贫与发展战略、县域公共经济发展研究等方面,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理论研究文章80篇,其中省级27篇,市级53篇。成功申报并完成省级社科课题4个,市级社科课题11个,县级课题15项。由于县党校科研工作较为突出,因此多次被评为省市党校系统综合工作和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特别是在2011年全省党校两年一度的
全省党校系统科研工作评比中排全省100多县级党校的第二名,荣获全省党校系统科研工作先进奖。
四是充分发挥党校社科理论研究优势,为建设“和平名城”提供理论支撑。为了使“打造和平名城”战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县委、县政府围绕和平文化给出课题,要求党校理论工作者开展研究。2008年,我县党校完成了“芷江和平文化资源的整合与研究”省社科联规划课题;2011年完成了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芷江和平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路径研究”;并依托怀化学院等高校开展和平文化研究活动,与省基地共同申报的“湖南省和平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旅游开发研究”获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课题;“弘扬和平文化,推动海峡两岸(芷江)交流基地建设研究”课题在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申报成功。我县党校还成立了芷江和平文化研究所,已编印《和平文化研究通讯》8期,刊发和平文化理论相关信息动态1000余条。同时我县党校理论骨干联合市、县和平文化研究者在查阅上百种资料基础上整合、创作形成了《和平文化初论》,填补了我国无系统研究和平文化理论著作的空白; 2010年为推进和平文化理论成果通俗化、社会化,编写和出版了《芷江和平文化简明读本》,该书作为全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学习资料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学习宣传;2011年编辑和出版了《芷江受降研究文
选》等。
三、积极准备,全面落实办学水平评估的各项工作。自接到评估通知以来,我县党校的评估准备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2011年12月以来,市委党校刘克立校长一行先后两次到我县,对我县党校2012年迎接全省县级党校办学水平评估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指导。刘校长对我县党校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我县党校硬件设施与大规模干部培训不太适应,与评估的要求还有差距等问题。今年4月初市委党校副校长唐剑一行来到我县党校,就我县党校评估工作的准备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并建议我县党校重建工程尽早动工。
为做好评估工作,县委特召开了相关会,研究决定了党校今年研究的几个课题,即:“深化和平文化研究,服务和平名城建设”;“结合芷江实际,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利用基层远教平台,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要求财政部门切实为党校提供评估经费保障,要求党校上下全员动员,凝聚工作合力,认真查漏补缺,完善软件资料,坚持统筹安排和监督指导,确保办学水平评估工作顺利通过。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评估为新的起点,以校园建设为重点,以创新管理为抓手,多管齐下,确保党校“硬件”和“软件”同步得到大的提升。我们坚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
确领导下,在上级党校的关怀和支持下,芷江县委党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干部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成果,创建一流县级党校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二篇:县级党校评估汇报材料(结)DOC
强化干部教育培训 争创一流县级党校
中共仪征市委党校
扬州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关于开展县级党校评估工作的文件下发后,我校立即全面启动迎评工作,根据评估指标要求,对2010年以来主要工作进行认真分析和整理归档,并将迎评工作情况向市委主要领导作了详细汇报。市委书记多次亲自过问迎评工作准备情况,市委副书记亲临党校听取汇报,就迎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现将我校自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介绍
我校始建于1954年10月,1999年6月增设仪征市行政干部学校,2012年6月挂牌成立仪征市社会主义学校,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市委党校、市行政干部学校、市社会主义学校三校合署办公。学校占地面积1.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教室和教学用房1400平方米。拥有教师办公楼,教学楼、综合楼、大学生村官驿站各1幢,多媒体教室10个,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报告厅3个。
我校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在编人员21人,内设办公室、教研处、培训处、教务处、纪检监察室、总务处等职能科室。
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在读研究生2人;高级讲师4人,中级讲师3人;教师所学专业包括社会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信息技术、财务金融、心理学、法律等,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比较合理。
二、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2010年以来,我校在江苏省委党校、扬州市委党校的直接指导下,在我市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进取,主动作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培训统筹力度
2011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干部培训小组职能作用,对干部教育培训实行统一扎口管理,通过统一制定培训计划、统筹安排培训经费、统一实施培训管理等,全面整合市域内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初步形成了以党校为中心的大培训体系。
一是整合培训经费,确保资金投入。市委市政府历来比较重视党校的发展,将党校办学所需经费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党校培训经费以及教师进修学习、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投入。取消了各部门培训经费预算,统一划转至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名下,未经领导小组审批的培训项目,财政不予列支。
二是整合培训机构,实施集中培训。坚持“党委办党校”、“部门大合唱”,由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将县域内所有干部教育培训统一归口到我校,集中上课,统筹管理。少数部门自建的校舍已经停建,已建部分进行资产的优化配臵,取消了各种讲坛,只保留“白沙讲坛”,由市委党校和市宣传部、市社科联集中承办。各类培训课程由党校和各单位各部门联合制定,培训效果由领导小组安排人员进行考核。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培训基地。围绕我市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我市产业链的延伸,我校选择代表性强、影响面大、便于干部教育的点建立了11个固定的现场教学基地,涵盖了工业、农业、三产服务业、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现场教学,如枣林湾生态园、仪征市汽车工业园,仪征市城市展览馆,博物馆等。同时,设立劳动培训就业中心、青年创业中心、预防职业犯罪法治教育基地等九大基地。基地建设拓展了培训资源,丰富了教学方式,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抓好六个大类培训,强化党校培训主渠道主阵地地位 培训工作是党校的生命所在,也是党校发展的动力支撑。为此,我校历来把培训工作视为中心工作进行安排,始终坚持这个中心不动摇,创新思维,积极构建干部培训新理念,不断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力度,探索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拓展培训渠道,实现了由保守办学向开放办学模式的转变,由单一的干部培训向社会多层次培训的转变。2010年以来,我们重点抓好六类培训,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培训品牌。
一是抓好主体班式培训。为提升干部理论素养、政治修养和能力素质,提升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认真开展学员调查需求的基础上,借鉴上级党校办学经验,开设了时间分别长达一个月的春、秋季主体班。4月份的春季主体班,主要围绕 “转型发展与汽车名城建设”
“法治仪征与社会创新管理”,共培训学员231人。本月中旬,即将开设秋季主体班,围绕“城市规划与建设”、“ 现代服务业与文化旅游产业”两大专题,拟培训学员240人。在今年的春季主体班上,我们邀请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南京大学、省委党校、扬州市委党校、扬州大学的一批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春季主体班培训工作,市委书记亲自走上讲台,为学员讲解剖析现代化指标体系及实现现代化的主要路径,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市宣传部、组织部、纪委的主要领导及市政府相关分管领导也都走进党校,或亲自授课,或召开座谈会,或参加学员小组讨论会和论坛,大大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春季秋季主体班的开办,是我校主体班次培训的一大特色,开创了县级党校办春秋季主体班的先河,成为我市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开端,干部系统学习的新起点,加强党性修养、提升干部能力的新平台,考察干部、发现干部的新渠道。这一做法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扬州日报》、扬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关注报道,其办班经验总结被江苏党建网全文刊录。
二是抓好全员覆盖式轮训。今年我们在轮训上着重抓了两件大事:一是实施公务员职业道德全员轮训。为全面提高我市公务员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今年3月,我校根据省公务员局的要求,率先启动公务员职业道德轮训,充分利用双休日,分8期对全市所有公务参政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担任机关副股职以上工作人员总计2500多人进行集中轮训,邀请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
张云泉前来授课,为学员讲述了一堂责任意识的培训课、宗旨意识的教育课,学员听了深受感动,不少干部纷纷表示,通过这次道德轮训,收获大,感触深,如新集镇党委书记曾多次发自内心地感叹,听了张云泉的一堂课,至少可以受益20年。今年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全员化集中轮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扬州网讯、扬州日报、扬州电视台等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人民网、河北博才网等多家网站纷纷转载,省公务员局对我校的做法也多次表示肯定和赞赏。二是实施全市入党积极分子统筹轮训。为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在基本理论上上的系统学习,坚定党的信念,端正入党动机,从源头上纯洁党的队伍,我市改变了过去对入党积极分子分散培训甚至不培训的乱象,对全市入党积极分子实施扎口管理。今年3月,分4期将全市1502名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到党校统一培训,参训的学员不仅包括市直机关、各镇、园区、办事处党工委,还包括相当数量的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延展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范围。我们的这一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头版以《把好党员入口关 保持队伍纯洁性——仪征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为题予以详细介绍,并刊发了按语。近期,在全国上下喜迎十八大到来之际,我校及早谋划,准备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采取集中和分片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3万名普通党员开展全员覆盖式轮训。
三是抓好专题式培训。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和广大干部履职尽责所需实务知识,我们狠抓各类专题业务培训,目的是在增强党性教育的基础上,提升业务能力和从事实际工作的水平。2010年以来,累计举办全市工业系统能力作风建设专题培训班、全市依
法治档工作专题培训班、建设局建筑节能培训班、纪检监察业务培训班等,传授新知识,讲解新规则,学习新技能,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履职能力。2010年以来,共举办各类专题培训12期,参训人数近2000人次。此外,为帮助大学生村官迅速转变角色,找准定位,掌握实用技术和创业技能,提升服务农业、服务农村的本领,我校自2010年7月首次举行大学生村官欢迎仪式暨开班典礼以来,重点围绕社交礼仪、创新创业、矛盾调处、农村实务等开展培训活动,改善了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截止目前,共举办大学生村官实务知识培训、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等专题培训3期。
四是抓好部门联动式培训。根据仪征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小组每年全市干部培训工作要点和各单位各部门中心组学习计划,我们及时推出合乎基层要求的、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菜单,全市印发,送教上门,加强与机关单位、园区、乡镇的沟通联系,为单位、部门提供打包服务,做大培训市场,扩大培训范围。目前,我校与市人社局、经信委、药监局、枣林湾生态园、经济开发区等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10年以来,共开展社会联合办班50场次,培训学员7111人次。另外,与兰州大学、吉林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办远程教育培训班,注册学员近300人,满足了市民学历教育的需求。
五是抓好讲坛式培训。主要是打造两个品牌,即领导干部“星期六讲座”和“白沙讲坛”,前者主要针对领导干部,侧重以经济管理知识和时政热点问题武装头脑,开阔眼界,培养创新思维;后者侧重全体市民,侧重于传播公益性文化以提升人文素养。2011年以
来,依托 “星期六讲座”和“白沙讲坛”,我们成功地邀请了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局长,全国著名演讲家艾跃进教授,徐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徐放鸣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罗大伦博士等知名学者担任主讲嘉宾登台授课。现在,“星期六讲座”和“白沙讲坛”已成功运作近20期,参训人数达5000人以上。“白沙讲坛”以其高层次、高质量、有特色,2012年被评为“扬州市优秀讲坛”。
六是抓好企业实务型培训。企业干部也是干部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培训上,党校也有用武之地。为此,我们面向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发出适合企业需求的培训菜单,如企业财务、企业高管经营理念、创新意识、市场经济知识企业成本预算等。2011年,我市启动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选送40名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到国内知名高校开展专题培训,邀请市外知名专家为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展专题讲座,把企业的管理人员吸引到党校,把党校的学堂引进企业,车间和班组。同时,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和高新产业发展要求,开展各具特色的企业技能实务班,满足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的需求。上半年,我们已开办企业技能培训六期,培训人数达578人。
(三)坚持六个结合,着力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培训计划与培训需求相结合。为了使课程设臵跟上时代的要求,满足党员干部培训需求,我校坚持做到“三个超前”:超前进行需求调研。每年年底,我校都由领导班子带队走进单位、园区、乡镇、办事处,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
干部培训需求调查,及时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掌握领导干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超前进行课程体系设臵。为保证课程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党校培训内容分为政治理论、经济理论、党性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等模块。超前进行教学专题开发。及时把握形势变化,及时与上级党校进行沟通,提前进行新教学专题开发。“三个超前”实现了形势变化与岗位需求、参训人员需求的有机结合。
二是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在主体班课程设臵上,既注重讲授党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强化党风党纪教育,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提高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开展实践活动,将理论实践有机结合。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以实践基地中的典型问题为实例,增进学员对问题的剖析和理解;另一方面,安排学员带着问题学习,带着学习成果,围绕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到基层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开展理论研究,并举行调研论文答辩与成果交流展示。
三是课堂教学与外出考察相结合。为开阔学员视野,提高培训的质量,我们在邀请市内外知名学者教授、市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超教学水平的领导干部为学员授课的同时,结合培训内容,安排学员外出参观考察。2010年以来,我们分别组织学员赴浙江长兴、上海安亭、盐城悦达、南通崇川、陕西延安等地,零距离感受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效的管理模式,领略先进地区开发建设的魅力,学习先进经验,开拓视野,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是外聘教师授课与党校教师授课相结合。按四三三设定主体
班次授课教师比例,及所需教师的40%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江苏省委党校、扬州市委党校教授来仪,30%邀请市内有丰富实践经验与教学能力的领导干部走进培训课堂;同时,为锻炼我校教师能力,提升授课水平,每次安排不少于30%的安排党校老师登台授课。外聘专家学者给学员带来了前沿的理论成果,拓展了学员的视野;市党政领导和党校教师的教学更加侧重实际应用,交给学员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五是专题讲座与学员研讨相结合。为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突破传统的灌输模式,积极创新培训方法,大幅提高互动教学的比重。2011年,我们编印下发了《关于在党校课堂教学中推行新的教学方式的通知》,对情景式、模拟式、体验式、案例式等新式教学方式进行程式化设计和流程性安排,便于教师掌握新式教学方法,在各类教学中积极尝试,全面推进。今年春季主体班,我们通过辩论赛、情景模拟、学员论坛等方式,加强了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无领导式“学员论坛”上,让学员围绕所学专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现场演示会”中,根据事先设臵的案例,几名学员根据抽签,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就案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回答同学们的提问;“专题辩论”唇枪舌剑,妙语连珠,展示了学员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研讨式教学增进了学员间的互相交流,提升了思想认识,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是考勤与考绩相结合。为提高主体班培训管理的规范性,我校严格执行主体班相关管理制度,从严管理,从严施教。严格考勤,实施“双签到”。在每次培训开始之前,都要进行一次签到,并结合
学员桌签随机进行课堂考勤,考勤结果及时上墙公示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参训率;严格考核,实施“双合格”。即学员在培训期间,要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或思想汇报及调研报告,培训结束还要通过结业考试,考试成绩合格且考勤合格,才能够获得市委党校颁发的结业证书;创新机制,实施“双挂钩”。学员在校培训成绩由市委党校统一汇总,报市委组织部和学员所在单位,按照我市《关于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作为年终评优评先及学员职务晋升的依据。通过严格过程管理,督促学员端正态度,集中精力学习,真正做到坐得住、钻得进、学得好。
另外,近几年来,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引进项目管理方式,对培训班次进行精细管理、流程化运作,突出办班的过程管理,严格实施办班任务交办制,从办班申报、经费落实、培训对象、课程设臵、考勤签到、教学方式、赴外考察、绩效评估、成果运用等多方面,拟定流程,制定周详计划。所有培训班次,由党校派员跟班,对班务全过程负责。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由哪个环节担负相应责任。确保每个班次都办出特色、办出效果、办出声誉。
(四)强化三大举措,提升科研咨政服务水平
多年来,我校坚决贯彻“科研立校”原则,创新机制,打造平台,创造条件,全面提高科研能力,切实做到科研上水平,上档次,出精品,有效发挥了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
一是明确方向,精心筛选课题。坚持围绕大局选题目,贴近现实做文章,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课题研究能力和咨政水平,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充分体现了党校作为市委“思想库”、“智囊团”的价值所在。
重点抓好三个方面选题提升科研水平。决策咨询: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和重大部署,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加强市情研究,撰写有针对性的研究报告,提高关注率、批示率、转化率,在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创新管理等方面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2011年,我校教师调研小组分赴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安徽芜湖奇瑞生产基地、盐城汽车城进行调研,最终形成了近2万字的《仪征市建设汽车城可行性发展路径分析》报告,给我市汽车名城建设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把报告放在公文包中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课题研究:以学习型机关建设为抓手,把课题研究作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开展理论学习,争取为新形势下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完善课题申报、立项、研究、撰写及成果展示流程,加强与上级党校与本市科研机构的联系,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课题申报,实行课题申报人负责制,由课题申报人牵头组建教师研究团队,认真做好课题研究,争取取得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成果。近年来,我们积极申报省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省社科联、扬州市委党校发布的课题,获得课题立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少有分量的科研成果。大学生村官课题调研成果《 小荷才露尖尖角——对仪征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获得“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大会扬州市学术专场”优秀奖江苏省(只设优秀奖),扬州市委党校、农民集中居住区调研课题成果《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社区》获得“扬州市第三届哲学社会
科学学术年会高校党校专场”优秀论文(只设优秀奖),另有多篇调研成果被领导批示,印发给全市干部学习。基层调研:深入实际,加强对乡镇、园区、街道、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围绕基层社会或产业一线的工作实际,组织教师成立课题组,沉入基层,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等方法,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梳理总结基层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宣传推广基层先进的工作经验,探讨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促进决策科学化水平的提高,为基层发展发挥参谋作用。今年,我校与铜山办、计生委、新城镇等多家单位合作,联合调研我市庄台党建、人口先导区建设及农民万人集中居住区创新管理问题,形成的调研报告受到了合作单位、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和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赞赏。其中,关于铜山办党建工作创新举措的调研文章《党支部建在庄台上》全文被江苏党建网全文刊载。
二是创新机制,加强制度引领。完善科研工作管理制度,构建有效的科研考核奖励与约束机制。一方面,通过硬性考核指标,按季度有序下达科研任务,给教师压担子。另一方面,注重成果奖励导向,以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调动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是提供载体,激活科研活力。为了加强党员干部理论武装,推进科研成果进头脑、进决策,更好地服务仪征汽车名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2011年5月,我校创刊出版了《观察与思考》。今年年初,《观察与思考》升级改版为市域主流期刊《白沙论
坛》,由我校与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联合承办。《白沙论坛》每月刊发一期,稿件内容靠实,贴近基层,印制精美,免费发放给全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规模企业负责人参阅,受到仪征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赏。不少乡镇领导、部门的一把手亲自撰写文章,踊跃投稿,市十二圩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撰写了一篇关于科学发展、和谐拆迁的文章,亲自与我校联系,要求优先安排发表。《白沙论坛》为理论成果传播搭建了平台、为实践经验推广提供了载体、为重大决策提供了咨询、为各单位课题研究提供了阵地,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教师科研的激情。
近期,我们还计划组织教师编写市委党校培训教材:编写《领导干部案头读本》,分专题收集典型案例,加以评点,供领导干部作为工作借鉴;编写《2012调查研究文集》,精选《白沙论坛》发表的优秀调研文章进行归纳整理,汇编成册;编写《廉政杂谈》,讲述仪征历史名人及在仪征留下历史足迹的名人,探讨他们的生活轨迹与主要思想对当前廉政建设的启示意义,便于在党校培训上,有参编教材,有理论阐述,有实践观摩,全方位丰富学员学习生活。
(五)实施五大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建设是党校第一建设,我校在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坚持多措并举,优化师资队伍。
一是实施优秀教师引进工程。着眼教学需要,引进优秀教师充实我校教师队伍,2010年以来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公开招考引进了一名本科毕业生、一名研究生,通过在市内单位择优选调引进了2名高级职称教师。目前我校具备研究生学
历和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超过80%。
二是校内名师培养工程。根据教师所学专业和个人特长,明确研究方向,鼓励教师苦练本领,打造精品课程。我校定期对外发布课题,组织老师集体备课,给老师施加压力,促进快速成长。2012年,我校为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丰富广大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将教师精心准备的课题分春夏秋冬四季分别编印推出,仅秋季专题就包含九个单元70个课题。另外,我校还自加压力,主动承担“尚义求真”城市精神读本撰写工作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宣讲稿的撰写工作,城市精神读本已编印成册,印发给全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阅。同时,通过走出去参加培训,送出去挂职锻炼,沉下去参与调研等方式,增加阅历,锻炼能力。这两年,我们先后送出去四位优秀老师到组织部、纪委、宣传部、乡镇挂职锻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以老带新,充分发挥老教师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优势,全面指导,全程跟踪,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四是月度学习督导工程。开展一月一学一讲一写活动,列出书目,组织教师学习,确保每天学习一小时,每月至少精读一本书,每月至少撰写不少于2篇学习心得,每月组织一位教师开设公开课,为将活动落到实处,我们每月组织一次检查,完成情况据实登记,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以此促进教师深入学习。
五是师资队伍拓展工程。坚持专兼结合,择优选聘各种层次、各类专业的党政领导干部、知名企业家和理论水平高、授课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讲师,充实了我校的师资库,提升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层次和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培训的新要求,我们对教学课题进行动态更新,不断开发新的专题供学员选择,2010年教学专题更新率为25%,2011和2012年课题更新率都在50%以上。今年,我们将三年来精品课程编印成册,涵盖了时事政治、党的建设、心理健康、领导科学、招商引资实务等十七个专题。
(六)落实三大保障,提升后勤服务水平
一是落实思想保障。在党校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我校通过每周半天的领导班子集中学习与民主生活会,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相互之间的沟通,形成了民主团结、目标一致、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通过学习型机关建设活动、校风校纪教育等活动,狠抓党员队伍建设,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形成了一支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党员队伍;坚持全体教职员工例会制,集中学习,汇报个人工作学习思想,提出党校下阶段工作方面的思考与建议,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项目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确保各项服务和保障措施准确、及时、到位,真正把个人的发展与党校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树立学校的优质服务新形象。
二是落实制度保障。坚持以制度影响人、约束人、激励人、警醒人。建立健全党校工作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的服务标准,实行首问负责制,进行量化管理,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工作开展优质高效。今年7月,我校在对原有制度进行认真审阅修改的基础上,经全体党校教职员工集体讨论,充实完善,印制了《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及内控体系建设》材料汇编,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严格督查,促进我校管理公开透明、科学有序。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我校管理工作和服务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落实设施保障。我校处于市中心,地域空间有限,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多方面筹集资金,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进行教学场所建设、设施更新及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办学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培训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对阶梯教室和二号楼教室的设施进行整体改造,将设施陈旧、设备老化的二号楼教室打造成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备的标准化教室和会议室,形成我校大、中、小相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雅的多功能会务中心;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对学校的整体环境进行设计、改造;对餐厅内部进行重新装修,更换桌椅、铺设地毯、增添空调、卡拉OK等设施,为前来培训人员提供更加优雅的就餐环境。目前,我校已逐步由单一的培训功能向集培训、会议、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功能的转变,为党校培训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三、主要体会
三年来,我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总结三年来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委高度重视是县级党校发展的关键所在。
市委党校是市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市委党校的发展离不开市委 的支持和指导。市委要把党校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架构中加以考量,关心党校,经常到党校指导工作,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积极组织协调各单位各部门密切配合党校开展工作,形成合力,对于全面推进党校事业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市主体班培训能够取得圆满成功,正是得益于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
第二,有效整合资源县级党校发展的重大举措。
资源整合就是通过优化资源配臵,获得整体价值的最优化。党校是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党性锻炼的熔炉,有着绝对的权威性和其它任何培训机构都无法替代的价值。以党校为主体,整合培训机构,构建由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市委党校具体承办的大培训体系,形成纵横交错、上下联动的培训网络,才能为党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积极开拓创新是县级党校发展的活力之源。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几年,正是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我校逐步实现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实现了教学内容体系化、教学方法多元化、办学模式常态化、过程管理精致化,教科研、宣讲、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始终走在同行的前列,受到仪征市委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县级党校发展的坚实基础。党校教师是党的理论、政策、方针的宣传员,是资政服务的智囊团,是党员干部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党校内涵式发展的关
键,使命光荣、职责神圣、责任重大,党校教师道德品质、理论功底、科研水平、责任意识等,直接关系着党校党员干部培训质量,关系着党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坚持人性化管理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使党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出一流的业绩。
第五,加大经费投入是县级党校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贯彻落实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要求,满足我市加速起跳、转型发展对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的迫切需求,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已经是大势所趋。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都需要资金支撑。党校并非创收单位,正常运转离不开财政支持,正是源于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把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有力地保障了我市领导干部培训工作正常运行。
四、下一步打算
通过迎评工作,我们发现我校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及后勤保障等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培训市场,不断加大教师培养和外引力度,充实我校教师师资库,进一步创新机制体制,推进科研转型。
一是着力开展社会培训,进一步拓展社会培训市场。在社会化服务上做文章,针对部门、园区、企业,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开发系列配套菜单,设计培训方案,加大宣传和联系的力度,主动送教上门;实施精细化管理、项目化运作,提高办班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社会办班的美誉度和回头率,努力获取良好的社
会利益和经济效益;加大培训基地建设力度,争取外地在我校建立教学培训基地。
二是着力推进科研转型,进一步强化党校培训决策咨询功能。从我市实际出发,紧扣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沉入基层一线,研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拿出有份量有影响的调研报告,为党员干部培训教学服务,为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强化合作意识,与我市各职能部门密切联系,开展联合调研,与上级党校及科研部门合作,积极申报省市级课题研究,邀请专家驻点调研,零距离指导,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科研考核制度,加强督查与指导,实现科研成果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强化平台建设,做优做精《白沙论坛》,及时反映仪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理论研究最新成果。
三是着力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职工整体素质。重点抓好三项重点工作:按照“围绕问题组织学习,解决问题进行提升”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完善学习制度,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引导教职工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努力提升党校教职工的个人修养和整体合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加强后勤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建设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的教职工队伍。
四是着力提高服务保障,进一步提升党校后勤服务水平。继续改善教学条件,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基础建设,扩大党校占地面积,增加培训场所,完善培训设施;继续改善
办公条件,减少办公人员集中密度,添臵部分必需的办公设备,对老旧办公设备更新换代;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网上办公平台,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数字化建设,充实丰富图书资源,同时与浦东干部学院建立长期的基层干部合作关系,挂靠浦东干部学院网,为全市党政干部、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开放的在线学习的平台;继续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
五是适时启动新校址搬迁工作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要求,促进党校建设现代化、规范化,推动党校事业健康发展,在全省县级党校工作会议之后,我校报请市委市政府批准,着手调研新校址搬迁工作,初步规划在未来的几年内至少斥资5000万元在我市东区建设功能配套,可集教学、食宿、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一流县级党校。
随着全省县级党校工作会议的召开与全市县级党校评估工作的启动,我们县级党校又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我们将以本次县级党校评估为契机,在各位专家评委的指导下,认真排查不足,扬长避短,积极整改,真正做到“以评促建,重在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把我校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县级党校。
二○一二年十一月六日
第三篇:在党校评估验收上的致辞
在欢迎党校办学质量评估验收组仪式上的致辞
(2011年7月7日)
尊敬的雷书记、公部长,尊敬的其他评估验收小组的领导: 首先,我代表偃师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偃师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偃师下辖8镇3乡1个工业园区、226个行政村,总面积668.58平方公里,总人口60.98万人。经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全市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8.2亿元,同比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5亿元,同比增长22.6%;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同比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亿元,同比增长15.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6亿元,同比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70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950元,同比增长12.8%。偃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因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文化名人、唐代佛学大师玄奘的故乡、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圣地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偃师是一个工业主导的城市,工业经济占经济总量的59.4%,产业门类齐全,形成了三轮摩托车、硅及太阳能光伏、能源电力、电线电缆、针纺、耐火材料、超薄玻璃、铝及其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偃师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城市,是全国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栽培技术发源地、全国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近年来形成优质小麦和小麦良种、无公害蔬菜、鲜食葡萄、花卉苗木、畜牧养殖等五大优势产业。偃师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城市,被授予全国卫生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国家级星火密集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县(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中国书法之乡等荣誉。
近年来,偃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党校工作,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党校改革发展问题。为适应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经反复论证,偃师市政府于2010年5月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把因高中合并而空置的偃师四高校区划归党校管理使用。该校区占地面积33.67亩,此举拓展了党校办学空间,加快了党校改革建设步伐。市委党校也充分发挥干部培训主渠道作用,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改革强校、从严治校”的办学理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调配教学资源,狠抓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加快偃师科学发展、实现福民强市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今天,县级党校办学质量评估验收小组的各位领导莅临偃师指导工作,这既是对我市党校办学质量水平的一次检阅,更是对我市党校各项工作的极大鞭策。希望验收组的各
位领导不吝赐教,对偃师党校工作多批评、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一定会虚心听取各位领导的意见、建议,以此次评估验收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举措、改进工作,推进党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第四篇: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尊敬的督导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学校,向莅临我校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向管理要效益的办学宗旨,以市场为导向,多专业、多层次地开展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向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人才。特别是在旗委、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下,近三年来,我校各项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在生源质量的提高与巩固、实习实训场地建设、学生技能大赛、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品位不断提升。现将本的各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造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团队
根据上级党委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要求,我校从2月底启动教育实践活动,历时近8个月,经过了集中学习、听取意见、查摆问题、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环节,很好地完成了上级党委部署的任务。在活动中,我校的党员干部把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聚焦“四风”,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同时,立足我校工作实际,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我
校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契机。通过这次活动,我校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工作作风有了切实转变,在纠正“四风”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环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始终坚持贯彻这次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落实各项整改措施,抓好制度的建设和执行,用制度来管人管事,使每一项制度都深入人心,并认真贯彻执行。上至领导,下至教职员工,都能自觉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学校的利益和形象,逐步实现依法治校。
二、打造特色、精品专业,吸引更多学生。第一,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生源稳定。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使得我校在招生方面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招不来,留不住,生源得不到保证,学校的各项事业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校全体教师放弃暑假休息时间,冒着酷暑,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向家长进行讲解,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走访,使不少家长认识到教师责任心在不断增强,学校服务质量在不断提高。他们纷纷表示,让孩子在学校就读,家长放心。2012年我校职业学生招收数量为420人,2013年为520人,2014年达到了660人,呈逐年增长趋势,并且学生的巩固率也达到了100%以上。通过全校领导和老师的努力,有效地控制了学生流失,确保了生源的巩固和提高,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生源质量也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第二,专业设置与社会接轨
我校现设有幼师、医护、建筑、美术、机电、计算机、汽修、财会、园林园艺、畜牧兽医、化工、采矿、音乐等13个专业,师资配备基本齐全,生源稳定,顺应了社会需求,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特长选择专业,使专业设置更加合理。
三、加大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拓宽实习渠道。第一,加快实训场地的建设和设备的购置,完善实习实训条件。
今年,我校投入710万元,用于学校实习实训场地建设、设备购置。到目前为止,设备的购置已经全部完成,建成标准化实训室9间,分别有汽修、机电、网络布线、医护等专业,并已投入使用,为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提供了硬件上的保障。
第二,加快合作办学的步伐,拓宽学生的实习进修渠道。我校的学生除了在本校实习外,还获得了外出实习的机会。2013年,学校与北汽集团达成合作协议,选派汽修、机电专业的学生到北汽实习,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为学生的进修、就业谋求了一份新的出路。截至目前,已累计有100余名同学到北汽集团实习。此外,北汽集团还向我校赠送了一辆现代索纳塔轿车,一台发动机,一个汽车变速
箱,用于学生实践操作。医护、幼师专业学生也定期到我旗各大医院、幼儿园、汽修厂实习,在提高学生实操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我校办学的知名度。
此外,我校积极拓宽联合办学的渠道,已与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天津等地的高职院校达成联合办学协议,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也为学生拓宽了实习、深造的渠道。
第三,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
随着实习实训条件的完善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在2014年自治区第四届中等职业学校师生书法美术摄影民族文化传承作品展中,我校王美凤老师获得美术类教师组一等奖,郭冠杰同学获得美术类学生组二等奖,聂童、魏欣同学获得美术类学生组三等奖。王健老师指导机电专业的的两名同学获得自治区技能大赛三等奖;陈春霞老师指导我校高二12班张德培、李敏、郭侍峰、刘荣等4名同学获得自治区英语口语大赛三等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鼓励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我校的知名度。
四、发挥职能,办好社会培训。
我校利用专业资源优势,积极发挥职业学校社会职能,服务社会,回报社会。近三年,相继承担了旗扶贫办、农业
局、就业局、统战部等单位组织的劳动力转移工程和“百县百万温暖工程”,在新安、树林子开设了农艺工培训班,在先锋开设了农产品经济人培训班,在黑柳子开设了加工中心操作工培训班,已累计培训7400余人,今年预计将达到1600人次。我校现已成为巴彦淖尔市“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有力地凸显了我校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和作用。在办好社会培训的同时,我校还在技能鉴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截止目前,已鉴定5300人次,涉及营业员、家政服务、保健按摩、护理等十几个专业。
五、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第一,鼓励老师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学校鼓励老师们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在竞争中不断进步。除了每学期选派一部分老师外出参加课堂教学竞赛以外,学校还举办“名师观摩课”、“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等活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比、学、赶、帮、超”局面,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早日成熟;让中青年教师通过讲公开课、参加教学大比武等活动,发现不足,弥补缺陷,改善教法。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有一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已经成长为本学科的中坚力量,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第二,做好教师转岗和培训工作。
由于我校的普高班人数在不断压缩,使得理、化、生、政、史、地教师面临着班级减少,无课可带的窘境,加之职业班人数在逐年增加,有一部分专业出现了专业课老师紧缺现象。加快教师转岗,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通过培训,已经有30余名文化课老师成功地转型为专业课老师。在外出培训方面,有6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10多名教师参加了自治区级培训,涉及机电、园林园艺、汽修、计算机、财会、幼师、建筑等专业。这些老师通过培训,有的提高了专业素养,有的获得了相关的从业资格,充实了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队伍,也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逐步实现“理实一体化”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实践指导能力。因此,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非常重视,通过外出培训、学习,已经有19名教师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今后,学校还将继续培养双师型教师,让更多的专业课教师具备理论和实践指导能力,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六、硬件建设成效显著
2013年11月,我校搬迁至新校址,教学环境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宿舍实现公寓化管理
在旧校区的时候,学生宿舍楼分布很零散,楼内硬件设施不足,卫生条件差,管理人员短缺,给住校生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搬迁到新校区后,宿舍楼规划整齐,为两栋4层的公寓楼,楼内光照充足,窗明几净。每个楼层都安装有监控探头,便于随时监督学生的行为。每个楼层派一名生活指导老师进行管理,确保管理无死角。学生寝室内设有阳台、晾衣架、物品储藏柜,设施齐全。2014年初,学校为公寓楼统一更换崭新的高低床,使寝室的硬件又上了一个台阶。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出入寝室、就寝,公寓楼秩序一片井然。此外,学校德育科与公寓管理处合作,每周进行文明宿舍评比活动,通过黑板报的形式进行通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形成良好的竞争局面。班主任老师也不定期地深入自己班级的寝室,检查卫生、安全设施,公寓楼的卫生、秩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二,学生食堂条件大为改善
我校新校区的食堂共分3层,1-2层为就餐区,面积2000㎡左右,可容纳980人同时就餐。三楼为活动中心,可以举办大型活动。餐厅厨房设施齐全,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设有消毒、保温区,保证饭菜的质量和安全。在管理方面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食品安全组织机构,实行食品安全责任到人制度。饭菜种类达20余种,价格合理,既保证了学生的
饮食安全和营养搭配,也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第三,校园绿化效果显著
2013年11月学校搬迁初期,校园内没有进行任何绿化,除了混凝土楼房就是硬化带。今年春天,我校领导班子和党员带头搞绿化,截至目前,校园绿化面积已达4000㎡,同时在公寓楼周围加设石凳,便于师生休息,也为校园增色不少。
七、建章立制,加强学校管理
学校在管理方面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制定了各种激励制度。一是建立完善考核性绩效制度,对在作业教案检查中被评为优秀的老师、优秀备课组、优秀教研组进行奖励,对于迟到、早退、旷工的老师,扣除一定的考核性绩效,以示惩戒。二是德育处制定了很详细的班级量化考核制度,课间操、学生纪律、卫生、仪容仪表、住校生管理等都被列为考核项目,每学期评选7-8名优秀班主任,进行相应的奖励。三是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我校对学生一向是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说服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向学生罚款。对学生也实行激励制度,做好事的进行通报表扬,对屡教不改的学生采取先说服、后惩罚的办法,对出现严重违纪现象的学生按照学校规定予以严惩。
凭借着严格的管理、优良的师资、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我校2014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今后,学校将在完善校园建设、加大实习实训和社会培训力度、提高教学质量上多下功夫,依据市场的发展和需求,制定长远发展计划,把学校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为地方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迎接督导评估时的汇报
在市综合督导评估时的汇报
汶阳镇中心小学
我们汶阳镇中心小学共有16个教学班,607名学生,35名教职工。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工作上“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提高教师素质和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走名师名生支撑名校的路子”。学校努力形成“团结、勤奋、开拓、进取”的校风,提出了“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近几年来,学校硬件建设和管理的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加强硬件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学校硬件建设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只有率先实现了硬件的现代化,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才会迈得更加扎实。”所以,我校把学校硬件建设看作是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基础,放在了学校优先发展的地位上。在党委政府、教育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用“社会筹资”、“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的方法改善了办学条件。
1、今年,党委政府投资近50万元的操场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为我校建设泰安市级规范化学校消除了瓶颈,改善了办学条件。
2、学校自筹资金10万余元,建成校园网并连接宽带,实现了信息共享,方便了教师学习和教学。
3、学校自筹资金14000余元,购买了电子琴、钢琴,满足了音乐教学需要,投资3000余元,购置了体操垫、沙哑铃等部分器材体育、实验器材。
4、学校投资4000元新购置了260套桌凳,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
二、强化内部管理,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为了使学校管理趋向制度化、规范化、自动化的轨道,达到“事事有规范,人人有事干,处处有人管”,以及“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就要做好什么事”的目的,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行政管理
1、学校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形成了新的符合教育发展的校风:文明、诚实、拼搏、创新。学校还把“热爱学校,快乐工作,尊重孩子,成就学生,成就自我”和“热爱学校,喜欢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作为校长寄语赠送给老师和学生,时时刻刻激励着他们。
2、学校有切实可行的长中短期发展目标、规划、实施方案,建立了《教师考核细则》《办公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业务检查制度》《校日志检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了各项制度的落实。
3、各年级、各学科、各处室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计划和措施。学校形成了业务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三条线,分别由教导处、学工处和总务处负责。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在学校班子当中得到了很好体现,班子成员团结进取,扎实的工作和满腔的工作热情,带动了全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确保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4、学校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教代会,并向教师及教师代表征求意见。学校定期进行校务公开,让老师们对学校的工作知晓,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5、学校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由校长和分管的领导任组长,每学年都和教师、学生签定责任书,即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又明晰了责任。学校安全工作小组还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等。定期对校舍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学校未出现大的安全事故。
6、学期初学校还和教师签定了收费责任书,学校均未出现乱收费现象。
(二)教学管理
1、年级、班组日常管理档案齐全。建立了电子琴、书画、信息技术、英语等特长班。成立了舞蹈、绘画、体育、军乐兴趣小组,培养措施落实到位,效果良好。
2、建立和完善了全面评价教师育人水平和学生素质水平的评价标准,实行了“等级+评语”的评价办法。对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有效的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3、学校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走科研兴校”的路子。学校在首届市教科研大会上被评为先进单位。泰安市教科所也把我校确定为泰安市教育科研基地。
(三)后勤管理
1、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做到了公开,接受教师的监督。校产管理规范,做到了帐物相符,确保校产不流失。学校公物定期维修,保存好,发挥了最大效益。
2、做好了后勤为教学服务的文章,一切为教学服务。
(四)队伍管理
1、学校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校长认真履行聘约,较好的完成了任期目标。较好的发挥了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被镇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学校干部队伍作风严谨,开拓创新,群众威信高。学校教师档案齐全,岗位职责考核合理科学,教师具有教高的素质教育理论水平,认真遵守“规范”和教育法规,无违反泰安市教师行为“十不准”的现象。
2、学校结合新课改要求,制定了对教师的培训培养计划,有法制教育、理论学习、课堂教学的观摩等,形式多样,效果较好。学校还制定了专门的年轻教师培训计划,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教师学期听课均达30节以上。学校开展了每周“三个一”活动,即观摩一节优质录象课,学习一篇教育理论文章,听一节课。教研活动坚持不懈,记录齐全。教师理论学习笔记均达20000字以上。
3、学校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目前我校学生学历达标率100%。
4、校长、业务校长积极任课,学期听课达到30节以上,积极组织、参加教学理论学习,学习笔记达到20000字以上,能够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五)学生管理
1、建立了德育教育网络,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形成了德育递进层次,有系列化实施方案,建立了家长学校,效果良好。充分发挥了课堂德育教育 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2、抓好德育教育活动。德育教育在学校工作中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是大而化之,不切实际。为此,学校确立了“培养学生热爱班级、学校,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从身边事做起。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增加学生的道德体验。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令同学们心潮澎湃;爱国主义电影的观看,观后的演讲、征文比赛,让同学们经历了一次次血与火的洗礼;申奥成功、庆国庆、迎接十六大等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我爱蓝天,我爱碧水”征文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拔河比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游戏推荐”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合作意识;“古诗文诵读比赛”、“珠心算比赛”等活动的开展,又选拔出了一批批好学生。在多把尺子衡量下,让更多的同学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3、抓好养成习惯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终身受益。学校制定了《每日常规检查标准》,从学习、纪律、卫生、行为习惯等方面提出较为详细的要求,检查人员都是学生,并且轮流值日,让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自我管理中去。同时,学校设立了校园文明督查岗,督促学生养成文明习惯。这样就形成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督促、自觉养成习惯的良好局面。
三、狠抓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近几年来,经过校长的选拔、各级的聘任和正常的工作调整,学校教师是面目全新,30名教职工中70%是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大部分工作时间还不足5年,缺少经验。教师队伍呈现“金字塔”,缺少骨干教师。学校也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近两年来把提高教师素质放在了首要位置,着重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1、抓好“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活动。
为发挥群体互补优势,形成整体合力,自去年,学校进行了备课改革,使用活页备课稿,采取集体备课方式。教师事先对选定的内容进行个人备课,周三下午各学科进行集体备课,对重、难点,教法和学法都进行讨论,互通有无,最后根据自己的特点完善备课。
同时,我们辅助以“同课异构”活动。即:平行班选择典型课题,在利用“集体备课教学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先由初讲教师进行试讲,然后平行班教师共同研讨教学得失与改进措施,经过完善后再由第二位教师上,再研讨、上课,以利于教师互相观摩,研究探讨改进自己的教学。
这样,基本能做到每名教师每月上一次研讨课,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2、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
新学期镇教研室选拔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我校有14名教师被确定为镇、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我们依此为契机又确定了7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1名教师大都是年轻教师,我们的目的是锻炼他们,激发他们主动自觉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所以,要求他们要做到两点:一是每学期至少要为全校或教研区同学科的教师上2节公开课,模式为说课——上课——反思。我校教师李鹏、赵美丽、袁秀金、张岩等老师的课受到教研区以及全镇教师的好评,起到了示范作用。二是每学期至少在校内上两次完善课。即:自己备课、讲课——教研室、教导处及同学科教师研讨——完善——在平行班中再讲——再完善——再讲,这是一个较为烦琐的过程,但通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己有重点的学习和查阅资料,有效的对每一个过程进行反思,个人提升很快,并容易改正自己的缺点。
3、抓好校本培训。
一是用好学校的各种光蝶和录象带,听专家的讲座、看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提升教师的层次,改变象听评课活动在低水平徘徊的问题。每看完一堂课堂实录后,我们都谈感受,最后都要谈的一个问题是“我学点什么”,我们要求教师看了就要学到一点东西,哪怕是一点,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二是抓“业务学习专题周”活动。我们通过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课改问题,每周由教导处或教师提出一个研究“主题”,在周程安排中安排,并定主要发言人。所有教师查阅大量资料,有重点准备,在研讨会上 开展活而有效的交流,积极互动。上学年我们重点围绕泰安市教研室下发的《新课程改革要把握好十个不等式》展开讨论学习,今学期主要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学习,起到了好的促进作用。
4、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资源。
首先是校园网,我们每个办公室的教师都能随时上网,保证了我们教研活动较好的开展。由于年轻教师接受能力强,教师使用电脑的能力,搜集信息、资料的能力十分高。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教师课件培训,从指导教师、备课、上课上都做了详细的要求,培训效果较为明显。下学期80%以上的教师可以用微机备课。
二是与其它学校研讨。按照镇教研室划分的教研区,我们和田东史小学、西徐小学、浊前小学结成教学研究的“共同体”,利用每周六下午进行活动,互相学习共同促进,还弥补了个别年级平行班少的缺点。我们还通过课题和中心中学进行交流,共同研究,实现资源共享。
5、加大教研工作的考核力度。
只有通过教研才能促使教师看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自我的目的,更起到了活化了教师的思维,改变了教师们以前那种疲于思考和不善于思考的现状,有利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考核是指挥棒,今学期我们调整了考核方案,教研工作占35分,从教研活动的组织,过程,到成果都进行考核,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四、积极开展评价改革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是指挥棒。在工作中,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就学生评价展开了有益的探索,促进评价主体、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以激励措施为主,关注每一个学生。
1、课堂即时性评价,以鼓励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以表扬为主,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发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此,我们设计了《课堂教学核鉴表》,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2、改变评价方式,让评价更具人性化。
一年级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小红旗、小红花评价;中、高年级教师在作业中则加入了鼓励的评语;特别是六年级数学教师冯利在数学作业上,既有教师真心评语,又有学生的心理回应,及时实现了心理沟通,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业中“X”变成了“?”;教师发现了学生的优点随时写一张“优点记录卡”,让学生带回家,和家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这些都体现着教师成功教育的思想。
3、精心安排活动,让评价方式多元化。
为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学校除精心安排课外活动外,还积极开展了兴趣小组活动,开设了电子琴、舞蹈、军乐、书法、绘画、体育等兴趣小组,由学生自愿参加报名。
学校组织的写字、绘画、体育、故事大王等小竞赛,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今学期通过以上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造就更多的好学生,就更有利于让学生得到发展。
4、让学生自我评价、自觉发展。
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编制了学生成长手册《我在成长》,学生每天的表现予以关注。其中,有学生的自我评价:今天,我提问题了吗?和小伙伴一起学习,我快乐吗?等,也有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交流的空间,如“老师这样对我说”“我和爸妈一起来”等,让学生每天对自己的表现都能给予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中高年级我们还编印了“语文回头看”。
每位学生都有一份“成长档案袋”,我们引导学生依据特定目的收集自己满意的作品。里面满载着孩子们精心创作的手抄报、多彩的图画、优美的文章、独特的制作„„记录了同学们的点滴进步,树立了自信。
5、抓好班级评价的主渠道,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一日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学校每周评出五个优秀班级,在周一升旗仪式上,颁发“流动红旗”,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 体荣誉感。
五、抓活动,抓细节,促学生能力提高
1、小课题,大文章。
本学期学校结合活动课程的特点,使之达到课程化和活动化的有机结合。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推行了“小课题研究”,它着眼于学生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通过学生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让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我校确立的16个小课题,内容涵盖民间艺术,生活百科等方面,各课题都是由学生自主设计课题,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如剪纸、为了一双明亮的眼睛、民间游戏等。通过研究激发了学生生活的热情,教会学生关注人类社会;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
2、积极开展练字活动。
在学期初,学校加强了写字训练,提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分两步走:从“认真写”→“逐步写好”,成为小书法家。学校专门安排了统一的写字时间,并配以轻音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习字。我们还要求教师加强指导,并把练字和各课作业检查结合起来,成为作业检查的一个重点,切实把练字落到实处。本学期教导处进行了多次写字比赛,评出了100多为“小书法家”。
3、“古诗词诵读”开辟素质教育新天地
诵读古诗词不仅能净化心灵,还能得到审美的精神愉悦,更能启迪智慧,每天早晨学生到校后诵读古诗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要求学生每周从背诵的古诗词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配上想象的画面。学校每学期组织两次古诗朗诵会:配乐朗诵,诗文改编,编演小品,学生积极投入,选出背诵大王。古诗词诵读汇演,使学生在诵读吟咏之间体会中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
4、音乐欣赏,陶冶情操。音乐教育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视觉器官,发声器官、听觉器官以及大脑的正常发育,一首节奏鲜明的乐曲,能使人的情绪兴奋,音乐益智。学校利用每个课间时间播放十大名曲,每首曲子连续播放两周,再转入下一个曲子,既陶冶了学生情操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5、建设人性化的学校氛围。
一种自然、温馨的人性化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取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内,道路两旁、楼道一侧,轻轻的话语、绚丽的彩画„„校园的各个地方都成为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舞台。
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氛围的建设中,校园中亲切的标语“正衣冠、净心灵”“欣赏才能发现美”“小草我们是朋友”„„这些都是孩子们精心创作的。这不仅仅是口号、标语,而更是孩子们内心纯洁的表白。
我们注重加强教室文化氛围的营造。我们给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磁性白版”,这成为了展示学生才华的大舞台。美丽的小图画、精巧的小制作、工整的钢笔字„„学生尽情展示,收获无限喜悦。
同时,我们鼓励教师与学生合作,营造适应各自特点的班级氛围。走进一年级的“识字小屋”,在那里你会看到师生合作完成的识字乐园,会看到孩子们不凡的识字成果;二年级的“古诗我会背”,精彩的古诗配上同学们的绘画作品,会让同学们在欣赏中感受到古诗带给大家的快乐。走进三年级教室,看到同学们精心培育的鲜花,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孩子们的殷殷爱心。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是学校在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中所始终遵循的原则。
四、落实责任,强化管理,管理上不留时间、空间上的真空。
新学期我们在管理上强调责任的落实,任何工作都有制度、有督察、有奖惩,每项工作都追求实效、结实果。同时我们狠抓细节的管理,形成确保在管理中特别是学生管理中没有时间、空间上的真空。在时间上,教师要比学生早10分钟 二OO六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