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认识新时期人防教育的意义
充分认识新时期人防教育的意义 深入扎实开展党校人防知识教育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防办 张丽群
【摘 要】新时期人防教育工作面临许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人防工作者要积极应对,提高认识,多渠道、多角度开展人防教育工作,笔者对就党校人防知识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商讨。【关键词】:新时期
党校
人防教育
人防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在公民中进行灌输人防知识,树立人防观念、掌握人民防空防护技能,提高战时和重大灾害时国家抵御能力和整体抗毁能力,减少人民生命及财产的损失,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可缺少的基本教育,因此党政干部更要领先一步增强人防意识。全国第五次人民防空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新时期的人防教育主要是逐步把防空防灾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国防教育和社会公共安全教育体系,在继续抓好中学生人民防空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大专院校的人民防空知识教育,并普及到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人防教育进党校对于很多人防部门还是一个新课题,充分认识新时期人防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扎实的开展党校人民防空教育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人防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国防教育,树立人防观念,是关系到国家强弱和民族兴衰的大事
世界上一些有主权的国家都十分重视人防建设,重视对公民开展人防教育,任何一种忽视国防教育和人防教育的设想都等于是一种危险的诞生。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等都是历代统治者、军事家和教育家国防思想意识的见证。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培养人民的国防观念、民族精神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说,“所谓国家不以山凌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一个国家的国防巩固于否,不应以“山凌之险,兵革之利”来衡量,而应看其国民觉悟程度和精神状态如何。构筑和巩固全民不可破的精神防线,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治本措施,古今中外无数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得到生存和发展,有效地抵御外敌入侵,其精神防御之重要,往往不亚于物质防御。一个国家的精神防线巩固了,在平时可以不为外部的风吹草动所惊扰,齐心协力搞国家建设,在战时则能万众协力,依托强大的国防体系和运用科学的防御知识,以及坚不可摧的民族凝聚力,去争取战争的胜利。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国防观念则是民族生存之魂,人防知识是民族生存的保障。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人防观念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
2、人防教育对经济建设有巨大促进作用
一方面,人防建设不能离开经济建设孤立地进行,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人防建设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基础,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寸步难行。另一方面经济建设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国防实力,和人民防空体系作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也不能持久。美国的国防经济,就是具有军民兼容,互相促进的作用。
当前,发展经济是我们国家的中心任务。我国的人防建设方针根据这一任务作了相应的调整和转变,把人防工作置于时代发展洪流中去思考,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之中,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坚持与城市化进程互为融合,努力实现人民防空与城市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强化人防公共性和公益性,为城市防灾救灾,发展经济和方便群众生活服务,促进城市土地资源节约和合理开发。
作为国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人防教育,改变了“国防就是打仗,人防教育就备战教育”的旧观念,深入宣传理解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确保人防教育不断适应新形势要求。一是引导党政干部及人民群众自觉地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认识人防建设,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与人防教育的互相促进关系。还要引导党政干部着眼新世纪新阶段赋予人民防空新的历史使命,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人防教育已经转向即为正义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服务,又为培养合格人才,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促进国家经济服务上来。这样一来人防教育的路子就更宽了,与时代的需要也扣得更紧了,因而生命力也就更强了。
当然人防教育要花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是毋庸讳言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不看到这一点,不算人防教育经济帐是不行的。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要办事,这是各级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只算经济帐,而不算政治帐,看不到人防教育的社会效益,看不到人防教育对经济建设促进作用,同样也是不可取的。事实上,改革和搞市场经济面对更多的风险,更多的难关,更需要提倡人防教育,更需要人防宣传教育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因此大力开展人防宣传教育,培养公民人防意识,能够提高民族素质,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人防教育是培养合格党政干部人才的必要环节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这就是中华民族国防意识。和平时期面对突发的、大面积的、严重的灾害事件,把责任严肃地放到了每个党员干部面前,成为对每个党员干部的严峻考验。当面对突发事件时和灾害来临时,不可能只靠喝绿豆汤,靠放鞭炮驱赶,只有依靠科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从而由初期的恐慌转为防范。人防知识是一个涉及了从生物到化学,从天文到地理,从军事到生活,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基础科学到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知识群体,内容丰富,门类齐全,在人防知识中,凝聚着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因而,学习掌握和运用人防知识与国防科学,有利于开阔社会各界党政干部,由其是各级领导的视野,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使其具备战时能够配合人防部门指挥人民群众做好防空袭斗争,平时参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条件和能力,能够为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提供保障和服务,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抗毁能力,增强国防竞争的实力。在当今时代,一个没有国防知识和人防意识的党政干部人才,或者说一个党政干部的知识结构中如果没有国防观念和人防知识的成分,这是不完美的。一些国家竞选总统,为什么要有必须服兵役这一条呢?多半是从结构上来考虑问题的。只有通过对党政干部人防知识和国防教育的培训,掌握人民防空防护技能,才能具备综合能力。所有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人防教育对党和国家所需现代合格党政干部人才的培养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着力抓好“七要”,推动党校深入扎实开展人防教育
党校是党政干部的“三个阵地,一个熔炉”。要使党政干部能够尽快在阵地里成长,在熔炉里冶炼,抓好国防教育与人防知识教育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那么,当前党校的人防教育应该抓些什么?应解决好哪些问题呢?
1、思想认识要到位 以上分析了党校开展党政干部人防教育的重大意义。认清了重大意义,在党校办班培训教学计划中人防教育的内容就不能可有可无。应该把人防教育纳入党校教育培训的总体系。其理由有四点:一是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工作,领导是关键,各级党政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同志,一定要了解人防,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人民防空教育工作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负起党员和领导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把人防教育工作纳入日程,为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二是从人防教育的内容体系看,无非是国防思想教育和人防知识教育两个方面。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党性锻炼,所以也应该结合国防教育把人防教育纳入到接受培训的党政干部的党性锻炼。党校的国防教育和人防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把两者纳入一起进行并不矛盾;其三,从我们党校的实际情况看,这样做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办班学习培训效果,克服了党校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党性锻炼)和专题课教育几张皮的现象,同时,课时矛盾也容易统筹解决;四是从中央党校“四位一体”教学目标改革(即“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要求看,党政干部在党校学习培训期间,除了要接受理论学习外,还要努力培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而这三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利用人防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另外,中央党校教学改革内容为“三基本,五当代”(即马列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政治、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思潮、当代中国国防和中国军事),可见人防教育是党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2教学内容明确
目前,党校领导干部的人防教育还没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因此,要搞好党校人防教育,首先优化和规范其教育内容。具体说,应主要抓好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人防理论。在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推行防空与防灾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防护技能,国防与民防知识教育,为主的系统人防知识教育。从群众最关心、同群众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入手,深入浅出宣传讲解时事,论述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使党政干部充分认识相对和平时期人防建设的重要性,掌握战时防敌空袭特别是核生化武器袭击的基础知识与防护技能、防护行动和基本方法、方式。具备自救、互救能力。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介绍平战转换知识,平战结合、寓战于平。了解我国人防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任务要求等。二是军事知识。重要是学习军事高科技常识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了解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不断增强支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责任感;牢固树立国“无防不立、无兵不安”的思想。三是安全形势。重点是了解国际战略局势的发展走向,我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认清巩固国防、抵御侵略和统一祖国的历史重任,牢固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四是人防法规。重点学习《国防法》、《人民防空法》、《人民防空条例》及国家关于人民防空建设的方针政策,增强依法履行人防建设权利与义务的自觉性。
3、教育形式要多样
党校在开展党政干部人防教育过程中要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以保证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育:一是专题教学。在有关主体班次教学计划中,把人防教育的内容,以专题课的形式安排。二是把人防教育寓于集体活动中。组织人防知识竞赛,现场演示及传授防空防灾防护技能。组织学员疏散演练,参观人防工程和人防教育基地接受更为直观的人防教育。三是采用高科技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把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结合一体,形成立体式教学。四是把人防教育贯穿于函授教学中。党校函授学历教育是培训在职党政干部的重要渠道,在函授教学中要适当穿插人防教育的内容。在党校开展人防教育过程中,如何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来保证教育效果,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4、有关部门要配合
国防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要形成教育合力,要党、政、军民齐抓共管。就党校的人防教育而言,也同样需要其他部门(组织部、宣传部、国防动员委员会、军事部门)等密切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党校是培训党政领导干部的学校,但开展人防教育还显得不那么专业,需要专业的部门加强配合。
5、教育经费要保障
一些党校人防教育之所以搞不起来。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费紧张,资金短缺,难以开支人防教育所需的费用。实际上,办班经费得到保障,人防教育开展得好些,办班经费紧张,人防教育开展得差些,甚至开展不了。统筹安排党校人防教育工作经费,争取各部门对人防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要舍得在人防教育上加大投入。各级人防部门要将人防教育经费纳入本级预算,明确投入比例,加大倾斜力度,专款专用,以保障党校开展党政干部人防教育工作切实到位。要科学安排人防宣传教育经费的使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6、教育师资要配强
为党校人防教育配备一定师资是必要的。根据党校的实际情况,应以专职和适当数量的兼职为好,在数量上要满足开展人防教育的需求,并要保持一定时期的稳定性。要安排政治坚定、品德优良、业务水平高的干部从事党校人防教育工作。要加强人防教育人员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人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保证党校党政干部人防教育师资力量,使党校人防教育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7、理论研究要加强
党校教学和科研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为了能更好的进行人防教育,加强人防教育的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中,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重点研究人防教育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探讨人防教育新时期的发展方向,总结出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研究成果,指导开展人防教育。二要理论联系实际。人防教育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揭示人防教育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阐明人防教育的本质、方针、政策,以及人防教育的原则、方式、方法和需要抓好的各个环节,从而使我们的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探索到最科学的教育方法,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达到不断加强和改善人防教育的目的。三是要在时间和经费上保证理论研究。各级党校要在时间和经费上保证人防教育专职教师对国防教育的研究。鼓励他们坚持不懈的进行研究,积极总结提炼人防教育的实践经验,表彰他们的研究成果。
第二篇:充分认识开展送温暖工程活动意义
充分认识开展送温暖工程的重要意义
送温暖工程,是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但是,不少单位和一些领导干部对送温暖工程认识不足,行动不力,作用不好;有的单位把送暖当作负担,一提送温暖就喊没钱;有的单位则把送温暖只当作一种形式,每年年底表示一次走走过场;有的单位的领导对送温工程认识更为模糊,认为那是工会的事,与我无关;还有些单位的领导认识更偏激,认为我还困难呢,谁给我送温暖。如此等等,很有必要加强对送温暖工程的教育、引导,认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真正把送温暖工程做实做好。
一、实施送温暖工程,是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表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年来,我们党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特别是近几年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理论和宏伟蓝图,使我们国家经济繁荣,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初步达到了小康,人民群众无不欢欣鼓舞。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必竟是个有960万平方公里、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各种资源差异很大,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很不平衡,还有很多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社、村。先不说农村,就以我们工程建设公司说,全公司4500人,20来个三级单位,由于所处的地理区位不同、担负的责任不同、技术力量不同、基础条件不同,单位的经营效果和生存发展很不一样;从职工经济状况看,由于岗位不同、自身素质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家境条件不同,在加上天灾人祸,经济条件就有很大差异,必定会出现一些困难户、特困户。这就需 1
要我们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发扬党的先进性,去帮助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关心职工群体的疾苦,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实施送温暖工程,就是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具体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不能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走形式、摆“花瓶”的非责任工程。
二、实施送温暖工程,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密切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和激励群众共同前进。”要搞好送温暖工程,最重要的是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职工群众谋利益。各级干部要注意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深入下去,躬下身去,到工作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问题较多、矛盾尖锐的地方去同群众一起解决问题,以实际行动解决职工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勤政为民、真抓实干。
密切联系群众,是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做好一切工作最基本的思想路线。要取得职工群众的依赖和支持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把精力用在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上。要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就必须做到“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你为人民着想、担忧,人民才为你着想、分忧。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密切联系群众,为民之忧而忧的典型事例,充分证明了知民、爱民、为民,受民爱戴、拥护的颠覆不破的真理。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牢记这个真理,牢记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扎扎实实的把送温暖工程做好。
三、实施送温暖工程,以各级工会为主,是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要求。我国是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党一贯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通过政治、经济、法律、舆论、行政等各种手段,保证工人阶级主人翁地
位的落实。使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工会是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是为工人说话办事的“代言人”。一方面是为了动员职工群众以集体的力量来帮助困难职工克服困难,渡过难关;一方面就是要引导和扶持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挖掘各方面潜力,开展生产自救,逐步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重要的是实施送温暖工程,对确保职工队伍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深化改革和产业调整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增加,有的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的企业职工工资减少、甚至发不出工资,有的企业大批职工有偿解除劳动关系,再就业十分困难,生活水平下降。这些困难和问题若不解决,就会影响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因此,关心困难企业和职工的生活,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大事。
各级党、政、工、团组织,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实施送温暖工程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相互联动,齐抓共管,切实把送温暖工程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大事来抓,精心组织、谋划,使送温暖工程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
第三篇:人防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人防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一、人防教育的目的
对公民和大、中、小学学生进行人防知识教育训练,是提高对人防工作的认识,掌握防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项长期的战备措施,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增强国防观念。人防知识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学生中进行人防知识教育,可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忱,提高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自觉性,更好地履行一个公民的光荣义务。.提高防护技能。学习人防知识,可以掌握防护技能,提高防护能力,减少灾害发生时的伤亡和损失。因此,普及人防知识教育,能提高同学们在空袭或灾害条件下的自我保护和自救互救能力,对于提高全民防护素质与国防能力也有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防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知识,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习人防知识,可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巩固和加深文化知识。在人防实践活动中,可以加强组织纪律观念,提高劳动技能,增强体质。
二、人防教育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人民防空教育工作极为重视,进行人民防空教育目的十分明确,教育的意义也是十分深远的。.人防教育是国防教育的组成部分。人防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校学生思想品德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是立国之本,国防观念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开展人防教育,能大大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提高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品德素质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人民防空整体防护能力的提高。空袭作战已成为战争中一个独立的作战阶段,并且贯穿战争的全过程。未来对城市构成的主要威胁将是空中袭击开展人防教育,可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运用所学的人防知识进行有效的自救1 互救,将大大减少战争伤亡,有效地保存战争潜力,从而提高人民防空的整体防护能力,增强国防实力。.人防技能是必需的生存技能人防中许多防护知识和技能,在战时和平时都是通用的掌握人防知识,平时在遇到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时能提高生存几率,战时能保存战争实力。在今后的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将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现代核、生、化、放射性等有害物质,遭受灾害的可能性很大_如何应付这些突发事故,如何防护、自救、互救,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必须具备的常识。因此,人防知识是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生存安危的必备知识同时,人们熟悉对平时灾害的应急指挥程序和应急行动方式,将对战时防空袭行动起到直接的演练效果。.人防教育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人防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丰富的知识性、显著的实践性等特征。在校学生学好现代人防知识,不仅有利于增强国防观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组织纪律性,而且可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领域,还可以锻炼在任何环境条件下的随机应变能力,提高身心素质在青少年中开展并普及人防教育,对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接班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
防空心理素质
防空心理素质是人民逐渐形成的对人防事业的认识、感情和意向的统称。防空心理素质是决定防空斗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心理战对人民防空的影响
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已把干扰、动摇和征服对方人员的心理战,当成一种重要的作战手段。心理战对人民防空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动摇人民群众的防空信心。西方国家组建的心理战部队及建立的多种广播电台,就是重要的心理战工具。如“美国之音”、“欧洲自由之风”等,他们采用编造谎言蒙骗群众,散布平时人防“没有用”,战时“防不了”的舆论,削弱人们的斗志,动摇人防的信心。.制造对高科技武器的恐怖心理。利用已经研制的高科技武器和未来可能研制的高科技武器先进性能,经过夸大其词的渲染,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恐高症”,进而达到丧失抵抗能力的战略意图。.扰乱人们的正常思维和行为。人民防空的一切行动和措施,都要求人民群众的自觉配合和遵守,敌人实行电子干扰后,各类信息真伪难辨,影响防空警报的发布和人民防空的通信指挥。没有群众的有力配合,各种防护器材也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海湾战争中,以色列的居民虽有防毒面具,但忙乱恐慌,以致未打开进气塞,致人憋死。.造成生理机能紊乱,形成战争综合症。由于心理战的影响,引起人们的心理紊乱、精神恐慌,甚至形成幻觉。过度的心理恐惧,可使人生理崩溃,甚至自杀身亡。
二、在人防教育中提高心理防护素质
(一)平时的要求 .克服和平麻痹情绪,做到临危不惧。每个城市居民必须具有长期建设人防的心理。现代战争突发性强,没有平时的心理准备,一旦战争爆发,就会措手不及。我们平时要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才能临战不惧,临危不乱。.加强人防知识和技能学习,做到充分准备。平时青少年学习人防知识,参加防核、化、生武器袭击和高技术空袭的训练,当战争和自然灾害来临时,就能够做到心理情绪稳定,行为动作准确,并采用各种学到的知识,深护自己,保护他人。.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形成群防合力。人民防空,不论是疏散群众,还是集中进人人防工程,都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行动,每个人都要保持冷静与和谐的心态,避免任何不顾他人死活的人为混乱和盲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集体的合力,达到最佳的防空效果。
(二)战时的要求 .树立必胜信心。早在20 世纪70 年代,毛泽东主席就号召“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从那时起,我国人防建设就不断发展,现在已具有容积大、设备新、装备优良的人防工程。另外,我国的国防力量经过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的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令世人瞩目。一旦强加在我国人民头上的战争爆发,13 亿中国人将给敌人以致命打击,叫他有来无回。.不听信敌人谣言。对敌方的电台、电视、宣传品等,不听、不看、不信、不传。为此,我们耍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用事实揭露敌人的虚伪宣传,消除恶劣影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在临战危急情况下,要正确地组织群众、指挥群众,把我方的措施、对策以及对群众的要求进行宣传鼓动,稳定情绪,安定人心,从而保证有效防护措施的实施。
第四篇:充分认识习近平系列讲话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全面阐释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政治上大气、理论上厚重、接地气入民心,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1.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是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的迫切需要。
总书记系列讲话,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治国方略、工作思路的集中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要深刻领会讲话的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对重大问题的认识。道路问题最重要,改革方向不能偏,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市场要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是要准确把握重要观点和论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改革取向和发展导向,按照中央要求,遵循发展规律,尊重人民意愿,增强战略定力,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进一步激发社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
2.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是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的迫切需要。
古语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深刻领会讲话提出的重要判断,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在经济建设上,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在政治建设上,突出法治和协商民主两种思维方法;在文化建设上,牢牢抓住意识形态工作这个根本问题,积极应对互联网带来的现实挑战,加强网络管理,弘扬网上主旋律;在社会建设上,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强化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在党的建设上,核心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3.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是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将增强我们把握发展趋势的能力,坚定务实地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我们要坚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深入研究解决影响发展的重大问题,勇当改革攻坚的排头兵和创新探索的先行者,真正把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全过程,开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4.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是提高党员干部素养、增强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迫切需要。
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武装全党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更好地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至关重要。
要深刻领会讲话提出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领导改革发展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看形势任务要一分为二,树立底线思维,采用“负而清单”的思想方法。推进工作,要抓突出问题、关键要害、重大关系协调;各项工作都要把握好实际拿捏好力度,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清醒而坚定地推向前进。
二、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讲话的丰富内涵,在把握精神实质上下功夫
总书记系列讲话思想深刻、论述精辟、富于创新,内容十分丰富。学习讲话精神,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着重领会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1.深入领会讲话精神的基本内涵。
刘云山在第一期省部级干部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研讨班上,提出了对讲话精神的八个深入领会。对总书记系列讲话进行了全面概括,很准确、很权威,对我们全面领会系列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深入领会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百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晶,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理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二,深入领会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论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中国梦是时代最强音,是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民族近现代发展史的科学把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道路上所取得的丰功伟绩,抒发了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为国家图富强的壮志豪情。学习讲话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和实践要求,做到心中永存中国梦的目标,脚下走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肩上担起为人民谋幸福的神圣职责,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梦想奋勇前进。
第三,深入领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论述,激发全社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一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是贯穿总书记讲话的一条红线。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研讨班专题报告中就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讲话精神作系统解读。他指出,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新思想、新论点、新论
断、新要求,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的改革开放理论,是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成果,为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基本遵循。
第四,深入领会关于推动科学发展的论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充分认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五,深入领会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论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第六,深入领会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论述,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研讨班专题报告中指出,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基本职责、方针原则、工作重点和政治保证等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七,深入领会关于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的论述,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国务委员杨洁篪在研讨班专题报告中就总书记关于国际战略与外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作深入阐述。他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外交开局气势恢宏,外交布局全面均衡,充分体现了战略性、全局性、创新性;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取得了一系列外交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突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对做好新形势下外交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第八,深入领会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提高从严管党治党的水平。同时还要认真领会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研讨班专题报告中指出,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深刻回答了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十八大精神的深入阐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深化。
第五篇:充分认识国防教育意义扎实开展党校国防教育(推荐)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充分认识国防教育意义扎实开展党校国防教育
李 彦
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公民中进行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观念,提高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各种素质的活动。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
一、充分认识开展国防教育的重大意义
1、加强国防教育、树立国防观念,是关系到国家强弱和民族兴衰的大事。古往今来,世界上一些有主权的国家和有远见的政治家、军事家,都十分重视国防建设,重视对公民开展国防教育,认为任何一种忽视国防教育的设想都等于是一种自杀。
在我们中国,历代有作为的统治者、教育家和军事家,同样都很重视国防建设,重视对人民的尚武卫国的思想教育,并把它视为立国安邦之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居安思危 ”、“有备无患”、“明耻教战”、“教戒为先”、“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等就是其光辉国防思想的结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培养人民的国防观念,民族精神,更有其独 到见解,他说,“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一个国家的国防巩固与否,不应只以“山溪之险,兵革之利”来衡量,而应看其国民的觉悟程度和精神状态如何。构筑和巩固全民牢不可破的精神防线,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治本措施。古今中外的无数历史事实也证明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得到生存和发展,有效地防御外敌入侵,其精神防御之重要,往往并不亚于物质防御。一个国家的精神防线巩固了,在平时,可以不为外部的风吹草动所惊忧,安安稳稳搞建设,并能在国际事务中挺起腰杆做人;在战时,则能凝聚民心,万众协力,去争取战争的胜利。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国防观念则是民族生存之魂。公民国防观念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党政干部更要领先一步增强国防观念和意识。
2、国防教育对经济建设有巨大促进作用。一方面,国防建设不能离开经济建设孤立地进行,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国防建设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基础,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寸步难行。另一方面,经济建设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国防实力作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也是不能持久的。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又是我国革命实践的结论。再从历史事实看,古今中外,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容互补,相互促进,并驾齐驱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不少的:成吉思汗大军的马,是经济建设与武装斗争的共用工具。资本主义兴起时欧洲人的船,是外贸和跨海作战的兼用武器。当代美国的国防经济,就具有军民兼容、相互促进的性质。
当前,发展经济是我们国家的中心任务。我国的内政外交,都根据这一任务作了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国防 建设无疑也必须适应这个转变,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作为国防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教育,同样要适应这个转变,积极地促进经济建设。这就要改变“国防就是打仗”、“国防教育就是战备教育”的旧观念,要把国防教育转向既为正义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服务,又为培养合格人才,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上来。这样一来,我国国防教育的路子就更宽了,与时代的需要也扣得更紧了,因而生命力也就更强了。
当然,国防教育要花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是毋庸讳言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不看到这一点,不算国防教育的经济帐是不行的。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要办事,这是各级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只算经济帐,只看到国防教育要花人、财、物的一面,而不算政治帐,看不到国防教育的社会效益,看不到国防教育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众所周知,国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任何民族要振兴,社会要变革,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都需要把人们振奋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伟大的奋斗目标。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形成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艰苦奋斗,大公无私和先 人后己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等等,就是我们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就是我们民族的优势,就是中华民族国防意识的精华。在我国进行全面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些精神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是不是已经不需要了呢?事实上,改革和搞市场经济需要担更多的风险,度更多的难关。在改革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上述革命精神,更需要这些革 命精神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发扬和光大上述革命精神,仍然是我们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动力和纪律保证。因此,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对于正民风、壮国魂,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激发人们建设祖国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国防教育是培养合格党政干部人才必要环节。国防知识是一个包容了从天文到地理,从内政到外交,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基础科学到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知识群体,内容丰富,门类齐全。而且 一般来说,世界各国都重视把尖端的科学技术成果用于国防建设,把众多的优秀人才集中在国防建设岗位上。因此,在国防知识中,又往往凝结着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美国的星球大 战计划和海湾战争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就反映出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因而,学习、掌握和运用国防知识,国防科技,有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科技水平,增强国际竞争的实力。人所共知,在当今时代,一个没有国防知识的党政干部人才,或者说,一个党政干部的知识结构中如果没有国防知识的成分,这是不完美的。一些国家竞选总统,为什么要有必须服过兵役这一条呢?多半是从人的知识结构上来考虑问题的。
通过对党政干部进行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坚定了他们的政治立场,增强了组织纪律性、锻炼了体魄、培养了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相互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的集体主义精神;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扩大了知识面,所有这些都有力地说明:国防教育对党和国家所需现代合格党政干部人才的培养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着力抓好“七要”,推动党校扎实开展国防教育
党校是党政干部的“三个阵地,一个熔炉”。要使党政干部能够尽快在阵地里成长,在熔炉里冶炼,抓好国防教育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那么,当前党校的国防教育应该抓些什么?应解决好哪些问题呢?
1、思想认识要到位。以上分析了党校开展党政干部国防教育的重大意义。认清了重大意义,所以在党校办班培训教学计划中国防教育的内容就不能可有可无。应该把国防教育纳入党校教育培训的总体系。其理由有四点:一是江泽民总书记曾讲过,应把全民国防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系。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党性锻炼,所以也应该把国防教育纳入到接受培训的党政干部的党性锻炼中;二是从国防教育的内容体系看,无非是国防思想教育和国防军事教育两个方面,但其核心还是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党校的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把两者纳入一起进行并不矛盾;其三,从我们党校的实践看,这样做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办班学习培训效果,克服了党校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党性锻炼)和专题课教育几张皮的现象,同时,课时矛盾也容易统筹解决;四是从中央党校“四位一体”教学目标改革(即“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要求看,党政干部在党校学习培训期间,除了要接受理论学习外,还要努力培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而这三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加强国防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另外,中央党校教学改革内容确定为“三基本,五当代”(即马列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政治、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思潮、当代中国国防和中国军事),可见国防教育是党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2、教育内容要明确。目前,地方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还没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所以党校在组织教育时随意性比较大,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搞好地方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就要首先优化和规范其教育内容。具体说,应主要抓好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国防理论。重点是学习马列主义战争观、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通过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内容、任务和要求等,牢固树立国“无防不立、无兵不安 ”的思想。二是军事知识。重点是学习军事高科技常识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不断增强支持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感;了解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不断增强支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责任感;深刻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人民战争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正义战争和人民战争必胜的信念。三是安全
形势。重点是了解国际战略局势的发展走向,我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认清巩固国防、抵御侵略和统一祖国的历史重任,牢固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四是国防法规。重点了解国家颁布的《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人民防空法》、《民兵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依法开展国防教育、兵员征集、民兵预备役建设、人民防空、国防动员等工作。
3、教育形式要多样。内容需要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党校在开展党政干部国防教育过程中要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以保证教育质量和效果。根据我们邗江党校国防教育实践总结,可以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育:一是专题教学。在有关主体班次教学计划中,把国防教育的内容,以专题课的形式安排。比如:在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安排了“台海局势分析”专题等。二是把国防教育寓于集体活动中。比如可以聘请部队官兵做教官,开展军事化训练;可以组织学员到部队靶场实地射击打靶等等,这样既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让学员体验了部队生活,增强国防意识。三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就是除了请武装部门、部队系统有关人员上课外,还请老红军、老战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学员上课;“走出去”就是组织学员到国防教育基地接受更为直观的国防教育。四是把国防教育贯穿于函授教学中。党校函授学历教育是培训在职党政干部的重要渠道,在函授教学中要适当穿插国防教育的内容。在党校开展国防教育过程中,如何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来保证教育效果,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4、有关部门要指导。国防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要形成教育合力,非党、政、军民齐抓共管不行,非加强党的强有力的领导不行。党管武装是我党历来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对国防教育的领导十分必要。就党校的国防教育而言,也同样需要其他部门(如武装部门、部队系统、“双拥”部门)密切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党校是培训党政领导干部的学校,但开展国防教育还显得不那么专业。需要专业的部门加强指导。
5、教育经费要保障。一些党校国防教育之所以搞不起来。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党校的经费紧张,资金短缺,难以开支国防教育(含军训)所需的费用。要回避党校国防教育的经费问题是回避不了的。目前不少党校国防军事教育经费没有专门的来源渠道。实际上,办班经费得到保障,国防教育开展得好些,办班经费紧张,国防教育开展
得差些,甚至开展不了。鉴于这种情况,国防部门和有关部门要共同研究党校国防教育的经费问题,以保障党校开展党政干部国防教育工作切实到位。
6、教育师资要配强。为党校国防教育配备一定师资是必要的。按照《兵役法》的规定,高等学校要设军事训练机构,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要配备军事教员,以便组织实施学生的军事训练。并提出高校一般应设军事教研室,配正副主任各一人。受训学生在1500人以上的学校应配专职军事教员6-7人;1000-1500 人的,应配专职军事教员5-6人;1000人以下的,应配专职军事教员3-4人。中等学校设军事教研室,但一般一所中等学校应配2-3名军事教员。笔者认为,党校开展党政干部国防教育也应该参照《兵役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党校国防军事教育师资,并应以少量的专职和适当数量的兼职为好。这样比较符合党校教师编制的实际情况,一般1---2名党校教师做国防教育专职教员,3---5名国防部门人员做国防教育兼职教员,从而保证党校开展党政干部国防教育师资力量。
7、理论研究要加强。党校教学和科研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国防教育,加强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中,一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国防教育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揭示国防教育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阐明国防教育的本质、方针、政策,以及国防教育的原则、方式方法和需要抓好的各个环节,从而使我们的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探索到最科学的教育方法,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达到不断加强和改善国防教育的目的;三是要在时间和经费上保证理论研究。党校要在时间和经费上保证国防教育专职教师对国防教育的研究。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积极总结提练国防教育的实践经验,积极表彰他们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