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黑龙江省气象局党组
中共黑龙江省气象局党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最终上报稿)2008年12月25日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省气象局党组按照省委和中国气象局党组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优化环境、科学发展”主题,以“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推动龙江更好更快发展”载体,通过深入学习和调研,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主客观原因、整改方向,以及今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局党组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在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防灾减灾、生态安全、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作用日益突出,气象部门为全省经济社会服务的整体能力明显增强。
(一)紧紧围绕发展主题,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明显提高。空地结合的气象监测网向自动化发展。完成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713型天气雷达系统、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的建设和711型天气雷达的数字化改造和地面监测自动化改造;建成了全省雷电监 测网、省级EOS卫星地面接收系统、800多个全省雨情温度监测站,与农垦、森工100多个气象台站进行实时资料汇交,实现资料上传收报率80%以上的台站有62个,对30多个行业气象台站的历史资料进行了信息化处理,实时、历史资料已投入业务使用;气象信息网络进一步现代化,形成了覆盖全省气象台站的立体气象通信网络。气象现代化建设使全省天气、气候、农业气象预报、预警情报加工处理和气象业务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二)突出为民生服务意识,气象服务工作取得显著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一是气象防灾减灾效果显著。飞机增雨抗旱和森林灭火作业次数多、时间长、效果较好;人工增雨防雹已基本覆盖主要农业地区和林区,建成了全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预警指挥系统,明显提高了作业效果;全省年均增水20亿立方米,防雹减灾500多万亩,直接效益10亿元左右。二是气象服务工作深入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各个领域。坚持开展公众服务、决策服务、专项服务和专业服务;各级气象部门以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重点,服务项目和内容明显增加;气象预警专业服务信息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通过广播、电视媒体、气象短信息平台、“12121”公益气象服务信息、答询系统和农村经济信息网手段等为公众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三是全省气象科技服务创收保持了年增15%的速度。
(三)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通过联合办学、函授教育、委托培养研究生、业务技术培训等措施,加强了在职职工教育,气象队伍职工的文化、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省科技厅、中国气象局的多项科研课题,建立了3个开放实验研究室,取得60多项国家、省级科技成果。引进外国专家51人,选派专家赴10多个国家进行 访问交流97人次,与多个国家开展了技术合作。
(四)稳步推进气象法制建设,气象工作步入法制轨道。出台了《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哈尔滨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省气象局还出台了多部规章制度,对规范全省气象业务、管理等各方面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黑龙江省气候资源保护条例》纳入省人大五年立法计划,《黑龙江省气象行业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人工增雨防雹管理条例》修订纳入省政府五年立法计划。气象行政执法全面展开,在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维护天气预报统一发布、规范防雷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全省气象部门行政许可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审批程序,制定了四项国家气象行业标准。
(五)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台站综改成效显著。我省气象部门实行了部门预算,省气象局和市(地)气象局成立财务结算服务中心,全省气象事业费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加,事业费不足的矛盾得到较大缓解。全省50%的台站通过综改面貌焕然一新;20%的台站基础设施条件迈入当地“一流台站”行列,增强了气象人员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有76个台站实施了“房盖工程”(占88.3%),保证了业务用房的安全,受到干部职工的欢迎。“供暖工程”解决了高寒地区冬天取暖的后顾之忧,缓解了基层台站的供暖需求。
(六)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宗旨,不断推动精神文明晋档升级,加强气象文化建设,全省气象部门创建文明单位取得丰硕成果,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全部进入文明单位行列。其中,国家级文明单位3个,“军警民共建共育 先进单位”2个,“省级文明单位”(含标兵)19个,“市级文明单位”(含标兵)46个。拍摄了宣传“气象人精神”的电视连续剧《北极光》,在中央电视台一台播出,获得第23届电视金鹰奖优秀中短篇电视剧奖、黑龙江省精品工程一等奖、哈尔滨市天鹅文艺大奖一等奖;省局编撰出版了《文明传承》一书;省局还举办了2届全省《情系黑土地》气象人精神演讲比赛,举办了全省气象部门职工摄影、书法、绘画比赛和2届全省气象部门乒乓球和篮球比赛。举办了以冯丽华同志为代表的一线气象职工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活动,开展了新农村帮扶工作,为帮扶单位投资50多万元,修水泥路3000多延长米,配备电脑30多台。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主客观原因 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省气象局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调研走访、普遍谈心、发放征求意见建议函(表)、设立征求意见箱以及党组成员自查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广泛征求了意见和建议。经过对意见进行梳理归纳,查找出影响和制约我省气象事业发展突出问题,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够、学习不深。一些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不够系统、不够深入,理解不够深刻,联系实际气象工作不够自觉、不够紧密;在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上不够全面;思想上求稳怕乱,不注意结合气象工作实际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工作中强调客观因素制约气象发展较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还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二)影响和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存在“重项目建设,轻效益发挥”,“重硬件建设、轻 软件应用”,气象科技成果水平不高,转化为业务能力不强,科研与业务脱节等问题。二是气象观测资料不能充分应用的问题。三是因工资待遇较低、住房问题难以解决,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引进高素质人才较难,现有人才流失,气象学科带头人严重匮乏,与南方相比气象队伍素质偏低,与气象现代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四是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敏锐性、通俗性不强,气象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多样化不够的问题。五是气象工作体制机制,特别是气象工作机制创新方面的问题;六是天气预报准确率与政府要求和百姓的需求有很大差距,气象监测预警、防灾减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很大差距的问题。七是基层台站建设发展不平衡,社会职能发挥的不充分的问题。
(三)能力作风方面的问题。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作风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差距,服务全局特别是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科骨干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没有形成,致使科技创新太弱,成果少,科技管理工作薄弱;局机关工作效率低,上传下达多,解决实际问题少;在部门工作和干部管理上,缺少完善的、科学的、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基层工作重视不够。
(四)事关民生的问题。着力解决对干部职工生活方面遇到相关困难关心不够,对解决历史和现实出现的问题力度还不够、途径不畅通,气象职工收入居全国气象部门后位;局直单位离退休职工地方出台的生活补贴问题没有落实,县(市)气象局津贴补贴低于地方标准问题没有解决;艰苦偏远台站条件艰苦、待遇低等问题,对此群众反映强烈。
(五)思想解放、改革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保守,缺少创新意识,存在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 识不强,喜于已有成绩,小富即安,小进则满,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得过且过,习惯于“守摊子,吃老本”,争创一流的精神动力不足等。
(六)气象现代业务体系建设滞后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覆盖范围小;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财政投入力度小;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建设速度不快;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还比较弱;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研究和规范不够;人工影响天气手段单一,装备不足,机动性不强。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改进等。
上述问题和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条件的影响,也有主观努力不到位的因素。
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高级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制约了气象事业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气象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我省地域经济不发达,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非常难,至今没有形成一支过得硬的学科骨干和专业技术带头人队伍,使很多现代化设备没有发挥应有效益,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有待开发。二是保障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气象事业的发展。近几年,在上级的支持和帮助下,我省气象工作的投入得到增加,气象工作的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经费和装备不足仍然是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大问题。气象装备投入不足,气象现代化建设速度不快;基层站点人员待遇低,基层人员工作不安心;由于气象部门是中直单位,地方出台的一些津贴补贴政策落实有较大困难等。三是体制机制不顺束缚了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事业集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气象科技服务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政策措施和法规体系还不完善。主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学习不够系统和深入,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够深透。重视一般性的理论学习,在学习的系统性和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理解方面不够深入,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上不够全面,对气象事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二是缺少有针对性的思考,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自觉性不强。虽然近几年来在全省气象事业的发展上尽心尽力做了很多工作,但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气象事业的自觉性还不够强,对全省气象事业的宏观发展上缺少有针对性的思考。对我省气象事业科学发展中的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和深层次问题调查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对长期积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老问题和在新的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统筹兼顾不够到位;对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基层台站建设发展不平衡的统筹协调不够,对下的宏观指导、督促检查、狠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大。三是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够强。在我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气象系统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还比较保守,创新意识不强,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做得不够;新形势下改革创新无论是在深度、力度还是广度上都需进一步加大,在某些关键领域还没有实现重点突破,特别是在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气象事业发展大局的公共气象服务体制创新方面,还需要更加深入。四是工作作风仍需改进。部分领导干部对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够,对调查研究中的共性问题深入分析研究不够;对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抓建设、抓整改的措施不够有力;面对事业快速发展、工作领域和管理职能不断扩大、工作任务迅速增加的新变化,机关在职能转变和职责调整,在科学合理地安排任务、设臵岗位以及人力资源配臵方面还不完全适应;对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 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还不够,既有对政策原因解释不够的问题,也有结合实际研究不够、办法不多的问题。
按照边查边改的要求,根据气象系统实际,近期重点解决好干部职工关注的以下几个问题:
1.积极解决离退休老干部地方出台的津贴补贴没有落实问题。
2.进一步改善省局直属单位大院供暖、饮水条件。拟购买10吨锅炉解决供暖问题,并对大院供水管线进行维修改造,争取明年实现集中供水,届时,大院职工将吃上自来水。
3.改善机关和离退休老干部业余活动场所问题。扩大业余文体活动场所,购臵必要的文体设施,解决活动后淋浴问题。目前,已经启动了相关准备工作。
4.进一步改善局机关和省局直属单位大院职工就餐环境和条件问题。
5.解决职工家属区活动器材、活动场所和粉刷职工家属楼问题。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及主要措施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省局局党组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气象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一是用好学习载体,与时俱进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新时期指导我们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存在问题的有效载体。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并自觉用好这一载体,力争在学习实践中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使理论学习成果转 化为指导实践的有力武器。二是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龙江气象事业。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只有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我们才能在新的思想高度上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完善体制机制,开拓新局面,确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三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实事求是推进各项工作发展。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气象事业发展,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紧密联系我省省情、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推动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为龙江更好更快发展服务。四是突出责任主体,尽职尽责当好人民公仆。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自觉承担起两个方面的职责:一方面,气象事业面临难得机遇,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代人身上,责无旁贷;另一方面,黑龙江省气象部门担负着森林草原防火、扑火、防汛、重大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的职责,任务繁重,尽心竭力做好工作,是对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五是全面提升素质,把握机遇为龙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服务。当前影响我省气象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违反气象事业科学发展规律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些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不深和认识不透,统筹兼顾的能力不足,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要使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并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力争使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当前气象工作结合起来,抓住“千亿斤”粮食工程和“大冬会”气象服务的契机,进一步提升气象业务服务能力水平,全面推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省气象局党组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高了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能力。今后气象工 作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始终坚持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公共气象服务理念,以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为核心,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努力开创气象工作的新局面。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及主要措施是:
(一)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重点抓好气象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探索建立我省气象防灾减灾议事协调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业务长期稳定的科研投入机制,特别是与气象服务需求相对集中的部门以及与天气、气候、气候变化关系比较紧密的农业、交通、电力、民航、城市管理等专业领域的联合开发机制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以推动公共气象服务学科发展为重点,完善共建共享共赢的部门联合和社会参与机制;积极参与建立和完善多灾种的监测预警应急机制。
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把气象工作的重点放在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和服务效益发挥上,将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中去。以公共服务为引领,始终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重视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要做到灾有所防。使广大气象职工进一步确立灾有 所防的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灾有所防的措施。要继续把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点,健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为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保障“千亿斤”粮食工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继续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构建气象现代化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省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任务。坚持气象现代化不动摇,提高气象装备水平,统筹抓好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技术保障,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的效益。要抓紧建立完备的现代气象业务技术体系,建立、完善观测、加工、传输、预报系统,形成全省性、多层次、布局合理的气象观测预报网络。
(三)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协调机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服务能力。高度重视气候变化规律的研究,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布局、农业生产、社会建设、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省委省政府制定科学的战略对策提供决策依据,全面提高我省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建立健全有分工、有保障、有考核,上下联动、左右协作的省、市(地)、县(市)三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
大力落实和积极推进气候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大气成分监测,加快大气本底站的升级改造和完善。大力落实和积极推进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业务。大力落实和积极推进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大力落实和积极推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加强风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评估和开发利用规划。大力落实和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参与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环境。
(四)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推进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完善省级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气象科技新突破,夯实气象服务的科技基础。紧密围绕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两个主题,以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研与业务结合的有效机制,建立气象业务需求牵引科研方向的机制,建立科研单位与业务单位人员交流的机制,建立科技成果业务转化的有效机制,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和分配激励机制。加强省级科研机构建设,促进省级业务系统建设。
(五)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紧紧围绕现代气象业务发展和气象科技创新的需要,以培养学科带头人、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业务科研骨干为重点,以建立和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及环境为着力点,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选人、用人、培养人的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交流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六)建立部门合作机制,优化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切实完善气象业务对外开放、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切实改进气象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有机联系的方式和渠道。完善与省政府有关部门、气象行业部门的合作机制。建立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的合作机制。加强与外省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合作交流机制。
(七)建立向基层台站倾斜的工作机制,加强基层气象工作。加快基层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改善基层台站工作生活条件,重点加强艰苦边远地区气象台站建设,提高边远、艰苦台站办公环 境和职工福利待遇,推动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完善气象部门资金投入统筹集约机制;探索建立有效的基层人才队伍补充和稳定机制。
(八)加快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扩大气象科技服务的领域,挖掘气象科技服务的经济效益潜力,大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提出我省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探索和建立气象科技服务新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奋发的精神提高气象科技服务能力,努力推进我省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取得扎实的社会服务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成果。
(九)加强省局党组自身建设。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组理论素质和领导能力。坚持不懈地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发展理念、思路、举措和领导方法。继续完善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把学习党的理论与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稳定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组制度建设。健全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保证政令畅通。三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注意从基层和业务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大胆选拔培养一批40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放到艰苦地区锻炼,在实践中培养造就干部。持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不断完善处级干部岗位轮换、挂职锻炼、教育培训等各项制度。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不断增强领导 班子的团结和活力。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建立对处级领导班子工作的巡视制度。四是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密切联系群众,认真解决好基层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精简会议、文件和一般事务性活动,改进文风和会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的效益。五是带头加强廉洁自律,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黑龙江省气象局
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黑龙江省气象局
附件:
黑龙江省气象局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总结
2009年2月24日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自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省气象局机关和9个直属事业单位的2个党委、4个总支、32个支部、339名党员参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21指导检查组的指导下,我局正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紧密联系气象工作实际,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情况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省局党组紧紧围绕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积极探索、认真实践,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有序推进。为切实加强领导,省局党组先后召开三次党组中心组会议,研究部署学习实践活动,制定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
-义,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深入学习,加强调研,为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奠定基础。局党组把深入学习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中央有关文件,认真研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在学习中坚持做到“三结合”、“五个有”,即:个人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专题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有计划、有考勤、有讨论记录、有读书笔记、有心得体会。集中学习不少于5天,通过认真学习,使全体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省局党组成立了五个调研组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到省内省外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有关部门、甘南县兴十四村等30多个单位进行调研,写出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与此同时,组织局直各单位、各内设机构的班子成员开展了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四)突出主题,务求实效,认真搞好分析检查工作。分析检查阶段是整个活动承上启下的中心环节,因此,党组提出征求意见要广泛深入,查摆问题要准确全面,分析原因要深刻透彻。一是广泛征求意见。采取设立意见箱、个别走访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并向省直各部门和广大气象职工先后发放了调
-报告的要求。
(五)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完善体制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局党组牢牢把握解决突出问题、推动科学发展这一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把解决问题与完善体制机制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影响气象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问题,建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气象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局党组对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了全面梳理,针对查摆梳理出的6个方面19个问题,按照“四个明确”的要求,制定了《黑龙江省气象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提高阶段实施方案》。机关各内设机构、各局直单位也制定了本单位的整改落实方案。
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局党组坚持把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做到边学边改、边议边改,解决了6个方面突出问题,制定了13项中长期整改落实计划,确定了责任人、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
3、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既抓当前,又抓长远,建立并完善了5项长效机制。一是健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机制。废止了《黑龙江省气象部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制定了《黑龙江省
-能处室完成了起草工作,近期出台下发。
(六)统筹兼顾,“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在学习活动中,我们一方面组织好学习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各单位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一是全力抓好大冬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大冬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是在省局统一领导下、以哈尔滨市气象局为主,省气象台、省气象信息中心、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等有关单位配合下进行,力求以奥运气象服务的标准服务大冬会,举全省气象部门之力,做好大冬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充分展示中国气象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形象。成立了大冬会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制定大冬会气象服务保障细则,抽调了全省气象部门的业务骨干,组织预报、观测、通讯及运行保障力量,组成了大冬会气象服务中心;在亚布力、帽尔山建立了两个临时气象台,成立了三个冰上场馆气象服务小组及应急服务小分队。全省各有关单位和业务技术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工作,为大冬会提供了高水平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和赞扬。二是组织向四川地震灾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活动期间,再次组织向灾区捐款捐物活动,共捐被褥、服装1000多件,捐现金近万元。三是与省总工会共同举办了黑龙江省气象行业首届测报技能竞赛活动,为2名优秀选手颁发了“五一”劳动奖章,命名了14名劳动技术能手,使全省气象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四是对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气象局没
-出有的党员存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够、学习不深的问题,制定下发了《黑龙江省气象局机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修订)》,建立了周四学习日制度,广大党员提高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认识,增强了科学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感、使命感。同时,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做好气象工作的行动指南。今后,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气象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理念,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气象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在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水平上不断有新的作为。
(二)老干部津贴补贴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省局领导带领有关处室同志与省政府领导和省财政厅有关领导沟通协调,解决了我局364名离退休老干部津贴补贴问题,共落实经费394.09万,并列入省财政预算,局直单位离退休职工地方出台的津贴补贴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受到广大职工一致好评。
(三)气象职工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结合省直工委提出的“学理论、做表率”活动,省局制定了《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开展“学理论、学先进、做表率、促发展”活动实施方案》,组织深入开展向先进人物事迹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继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后,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又一次有益探索,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回顾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的工作,我们认为,搞好学习实践活动要把握好“四个贯彻始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抓好学习贯穿始终。抓好学习,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必须将学习贯穿活动始终。我们在学习安排上,注意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以规定文件为基本教材,进行系统深入学习。在学习要求上,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在学习方法上,力求形式多样,增强实效性。通过专题辅导、集中研讨、交流学习心得、宣讲报告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二)突出实践特色,务求实效,把推动各项工作贯穿始终。突出实践特色,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注重从实际出发,突出实践特色,切实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学习调研与提高业务能力相结合。坚持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的收获和成果转化为做好气象工作的实际能力、转化为谋划气象工作的正确思路,切实把科学发展
-查研究,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落实整改措施,推动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体会
(一)必须深刻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新形势下破解气象事业前进中的难题、推动中国特色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大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只有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着力建立有利于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构建气象现代化体系,才能真正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只有充分认识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才能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必须牢牢把握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我国气象事业的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确立了“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思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进一步确立了以需求为牵引、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预报预测为核心、以综合气象观测为
-气象事业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要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把发展作为气象工作的第一要务,下大力气统筹各层次、各领域气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加强应急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就是要树立科学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保障。只有坚定地走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
五、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措施
回顾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一是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满意率为96.8%,还有3.2%的群众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对省局整改落实工作不满意的意见主要体现在在职职工工资待遇低、在职职工及双职工货币化分房资金没有落实问题。这些问题是国家政策性问题,省局难以改变国家政策和政策实施的进度,无法列入省局整改落实方案中,但是,这些意见也反映出局党组在解决关乎民生问题上还需进一步加大争取力度。二是局直单位之间工作进展不够平衡。少数支部查找存在问题、分析原因还不够深入、整改措施针对性还不够强;规定动作不走样,但是自选动作创新不足。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认真加以改进,真正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气象工作的各个方面。
-改落实工作负总责,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整改落实方案负责,各牵头单位负牵头责任,配合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共同抓好整改落实。各单位要顾大局,识大体,主动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突出整改落实重点,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落实整改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坚决防止畏难情绪、无所作为的思想,要使整改工作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三)要在增强气象公共服务能力上有新举措。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不能简单地坚持已有的思路、措施和做法,而要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思想,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在实践中创造新成果。在整改落实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事求是地调整健全整改落实方案和措施,进一步增强气象公共服务能力,使气象工作始终跟上社会发展步伐,努力做好保经济增长、保关乎民生、保社会稳定的气象服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安全福祉做好服务。
(四)要加强对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市(地)、县(市)气象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省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市(地)、县(市)气象部门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8
第三篇: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意见
【发布单位】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4-05-27 【生效日期】2014-05-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
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气象局党组就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1.重要意义。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气象事业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法宝。面对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和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新要求,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更好地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发挥气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面临挑战。当前,气象发展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新技术和市场开放带来的挑战不断加大,我国气象科技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日益加大。气象服务能力与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气象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气象管理能力与全面履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不相适应的矛盾、人才队伍素质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通过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加以解决。3.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坚持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定位,坚持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激发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以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效益为导向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以提高气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业务科技水平为导向深化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以全面履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为导向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和完善有利于气象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开创气象工作新局面。
4.总体目标。到2020年,在气象服务体制、气象业务科技体制和气象管理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决定性成果,构建开放多元有序的新型气象服务体系、世界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适应气象现代化的气象管理体系,形成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为实现气象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二、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多元有序的新型气象服务体系
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重点,对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和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牵引和传导作用。必须巩固和加强公共气象服务,构建政府部门主导、市场资源配置、社会力量参与的气象服务新格局,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
5.强化政府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职能和作用。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优化公共气象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气象服务方式,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气象服务机制,组织引导社会资源和力量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制度。建立气象服务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气象服务市场监管,规范气象服务市场秩序。加强气象观测和资料获取、存储、使用监管,维护国家气象数据安全。
6.加强气象部门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基础作用。气象部门要主动适应气象服务市场开放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改进服务提供方式,提升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覆盖面,为市场和社会提供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激发部门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发挥部门优势,建立统筹协调、集约高效的新型公共气象服务运行机制,促进公共气象服务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推进实施国家和省级公共气象服务品牌化发展战略,探索建立适应多样化需求、分类运行的多元气象服务发展模式,着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7.积极培育气象服务市场。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气象服务市场规则,形成统一的气象服务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和支持气象信息产业发展。按照开放有序的原则,制定气象服务负面清单,明确气象服务市场开放领域,建立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开放共享和使用监管政策制度,加大气象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共享力度。营造良好的气象服务市场发展环境,在市场准入、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使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让各类气象服务市场主体享受公平政策。积极培育气象信息服务产业,扶持气象科技企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8.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气象服务的活力。鼓励发展气象社会组织,支持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公共气象服务,适合由气象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气象服务事项,交由气象社会组织承担。优先发展气象信息服务、防雷技术服务、气象专用技术保障等领域的气象社会组织。稳步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社会组织建设,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气象防灾减灾活动,发挥气象信息员、志愿者、社会媒体的积极作用,完善其他领域的社会组织参与气象防灾减灾的机制,进一步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三、深化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世界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
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关键,也是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的支撑。要紧紧围绕气象核心技术突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综合业务能力和水平,建立集约高效的业务运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不断拓展气象业务领域,实现气象业务提质增效。
9.围绕核心技术突破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以突破重大气象业务核心技术为主线,推进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有序竞争的人才保障机制、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优化“一院八所”学科布局,建立科研业务有机结合、以核心任务为导向的学科体系和创新团队,针对重大业务技术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完善共建共享共赢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引导和利用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参与重大核心任务协同攻关。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机制,完善以技术突破和业务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制度,着力发挥评价激励导向作用。
10.完善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科技驱动和支撑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体制机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数值预报为核心,以预报精准为目标,构建数据获取、分析和应用为一体,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综合集约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调整优化气象业务职责,国家级要着力强化核心气象业务研发,加强对全国气象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撑。省级要着力加强对所属气象台站业务产品支持和技术支撑。改革县级气象业务体制,建立业务一体化、功能集约化、岗位多责化的综合气象业务。
11.建立集约高效的业务运行机制。优化业务布局与业务分工,实现气象业务的集约高效。完善业务流程,实现气象业务各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和有机互动。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业务运行制度,统一数据格式、技术标准和业务要求,提高业务运行效率。建立健全业务管理体系,完善以业务质量和服务效果为核心的业务考核评价机制,推进业务管理由分项运行管理向综合质量标准管理转变。建立企业和社会力量承担气象业务运行的工作机制,推进气象技术装备和信息网络运行保障、气象信息传播、灾害性天气辅助观测等工作社会化。
12.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完善局校合作机制,推动大气科学学科建设,建立高校教材合作开发、高校师资与业务科研骨干顺畅交流机制,促进气象高等教育与现代气象业务有效衔接。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选人用人机制,严把人才入口关。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人岗相适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气象业务培训机制,推进基本气象业务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完善以提高核心科技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改进气象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健全人才开放合作长效机制,有效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和智力,促进人才有效流动。
四、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适应气象现代化的气象管理体系
气象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和发展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创新气象行政管理方式,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夯实履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的基础,增强公信力和执行力,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和义务。
13.完善全面正确履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制。气象主管机构要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实现由部门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加强气象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力度。强化行业管理和资源配置,统筹规划全社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气象行政管理职能,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健全气象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安全生产的气象行业监管职能。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气象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监督管理机制。推进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程序、优化流程、减少环节,提高行政管理效能。14.建立新型气象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气象管理机构改革,科学规范气象管理机构职责,优化调整气象管理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提高气象管理效能。统筹考虑国家和地方气象机构设置,优化调整现有气象事业单位业务分工、业务机构和业务功能配置,有效整合直属业务单位的功能。建立统筹协调、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运行高效的气象业务科技管理机制和权界清晰、分级负责、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气象行政管理机构。完善绩效管理制度,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
15.主动适应国家相关改革政策。建立气象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明确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承担相应支出责任。深化气象预算和财务体制改革,健全与气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预算和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气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气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培养、使用和考核评价制度。推进气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建立多元用人机制。
16.完善依法发展气象事业的制度体系。健全气象法规体系,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人工影响天气、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依法规范气象预报发布,推进气象数据开放。完善气象标准体系,强化气象标准实施应用,推进气象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立气象法律顾问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加强法制机构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明确执法责任,完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导监督,市、县级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实施的气象行政执法体系。优化政策环境,制定完善深化气象改革开放的配套政策。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气象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共识,协同推进,确保各项改革有力有序协调推进。
17.强化领导和组织保障。建立领导气象改革的责任机制,在强化党组(党委)负总责的前提下明确责任分工,在加强总体谋划、整体推进前提下细化目标任务。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改革决策水平,确保改革举措充分体现各方面意志、兼顾好各方面利益,更加符合气象事业发展实际。中国气象局党组全面深化气象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国气象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18.抓好试点稳步推进。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单位,作为深化改革的试点,将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试点的核心任务,鼓励从实际出发,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探索和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重视发挥改革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稳妥推进气象改革。
19.营造改革的良好环境。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靠职工支持和参与改革,切实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动员,充分发挥广大气象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凝聚职工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动改革。强化责任担当,树立大局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气象精神。加强深化气象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回应反馈干部职工关心的问题。
20.抓好各项改革落实。按照中国气象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各内设机构要密切关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各省(区、市)气象局要重点关注地方政府改革相关举措,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本意见的贯彻落实方案,抓好各项改革措施的组织实施。加强调研总结指导,及时掌握改革进展。围绕影响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分析查找原因,拿出解决办法。深入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工作。要强化监督检查,抓好跟踪督办,建立定期评估机制,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中共嘉峪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
中共嘉峪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
“企业融资难”破解方案
根据局党组关于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的总体部署,针对当前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制定本破解方案。
一、现状
截止6月底,我市登记注册各类企业2723户,注册资本(金)2156955万元。其中,内资企业454户,注册资本(金)1630616万元;私营企业2269户, 注册资本(金)526339万元。今年以来,我局在“兴商富民创新年”、“千名干部下基层、调研帮扶解难题”、“服务企业万户行”等活动中,大胆尝试服务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破解非公企业“融资难”的方法,发挥抵押登记等职能作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开展了系列融资服务工作。上半年帮助企业融资30.61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但是解决“融资难”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市企业仍然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国有大型企业——酒钢公司及其所属企业的资金需求量非常大,需要我局通过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和商标权质押登记工作,帮助其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和信用水平低下,缺少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面临“融资难”。同时,由于金融机构体系和资本市场事实上存在一些缺陷,信用担保环境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企业“融资难”。
二、破解思路
(一)耐心问——急企业所急,问企业所需。深入开展“服务企业万户行”活动,并将走访企业经常化,利用一切机会了解企业遇到的困难和最需要的帮助,及时进行梳理分类,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登记造册,建立有融资需求企业的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楚。
(二)精心推——宣传融资政策,推介融资程序。探索助企融资新方法、新途径,在局政务网站开通“助企融资”专栏和融资服务电子信箱,明确专人负责解答企业咨询;发送融资服务短信,辑印《融资指南》、《融资服务手册》。同时,增进金融机构对工商部门融资服务内容和融资需求企业的了解。
(三)用心联——专人负责紧盯,加强内通外联。成立破解小组,靠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融资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完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长效协作联动机制,以市政府办公室批转市人民银行《2011嘉峪关市银行信贷增长指导意见》为契机,构筑协作通道,与各大专业银行建立稳定、长期、便捷、操作性强的服务融资机制体制,把工商搭建平台、政银互通信息、银企互惠双赢的机制固定为一种长期的融资方式。积极探索在个私协会员之间通过“互相担保”的方式,帮助会员从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发挥“服务酒钢工作站”作用,拓展职能,为酒钢公司及其所属企业做好融资服务。
(四)热心办——推出快办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对动产抵押登记和股权质押登记手续齐备的,必须当场办结;对手续不齐全的,一次性解释清楚。对已经受理的登记申请,要求工作人员主动为企业提供延时服务,力争一次办结,减少企业往返时间。对融资规模大,材料复杂的,指定专人上门跟踪服务,全程帮办。根据企业需求,指派专人现场办公,指导双方起草合同文本、融资意向书,整理完善相关手续,帮助企业通过股权和商标权质押融资。
三、破解举措
(一)借助动产抵押登记职能,帮助企业以自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动产为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二)借助股权质押登记职能,帮助企业以自有的股权为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或为第三者的贷款提供担保。
(三)借助商标权质押登记职能,帮助商标所有人以自有并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为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四)借助个私协会的组织优势,探索在个私协会员之间通过互保的方式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五)借助与金融单位建立的协作联动机制,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融资解困。
四、目标任务
自现在开始,到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在已经帮助企业融资30.61亿元的基础上,突破80亿元,力争100亿元。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7.13——2011.7.20)
1.成立破解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许万勤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各分局负责人为成员。
2.进行动员部署。通过中心组会议、例会学习,广泛发动干部职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
(二)实施阶段(2011.7.21——2012.8.31)
认真落实省工商局《关于全省工商系统认真做好“银企融资”服务工作的意见》(甘工商企字〔2011〕3号),深入开展融资服务工作。各相关科室和各基层分局立足职能,各司其职,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开展破解工作。其中:
1.各基层分局:负责走访本辖区企业,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登记造册,建立有融资需求企业的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楚,及时报告。
2.注册登记科:负责与金融单位衔接联动,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融资解困。
3.市场监督管理科:积极开展动产抵押登记、股权质押登记、商标权质押登记工作,帮助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4.个私协会:探索在个私协会员之间通过互保的方式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5.信息科:在局政务网站开通“助企融资”专栏和融资服务电子信箱,明确专人负责解答企业咨询。
6.服务发展办公室:负责建立和落实破解台账,落实解决问题公示制、目标承诺制、进度限时制、挂牌销号制、效果督查制、定期通报制等制度;发送融资服务短信,辑印《融资指南》、《融资服务手册》;向金融机构编发《企业融资推荐书》并回收《回执》;收集、整理、汇总、上报相关资料。
各相关科室和各基层分局在破解过程中,要及时做好反馈信息的记录,收集典型,积累资料。
(三)总结阶段(2012.9.1——2012.9.30)
全面总结破解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将零散经验系统化、成熟做法制度化、有效措施规范化,巩固活动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破解活动在局破解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各相关科室和各基层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企业融资难”破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上述分工,立足本职,靠实责任,组织本部门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破解难题主题活动。
(二)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局监察室承担督促检查职责,要切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向局党组报告破解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三)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各部门要把破解活动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把开展破解活动与推进实施“兴商富民创新年”、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规范提升年”、“服务企业万户行”、创先争优“窗口月”、政风行风评议等活动结合起来,在推动发展中破解难题,在破解难题中推动发展,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服务与监管》,并积极向省局《工商动态》、《创先争优工作简报》和各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投稿,大力宣传破解活动进展情况、工作动态以及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树立标杆,抓点带面,为破解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五篇:中共大足县规划局党组
中共大足县规划局党组
关于在机关党员中开展“学党史强党性”主
题
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
局机关各科室、直属事业各单位: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进一步增强机关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根据《中共大足县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学党史强党性”主题教育的通知》(足机工委〔2011〕18号)文件精神,结合本机关党支部工作实际,特制订此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开展的创先争优、作风建设、“三项活动”、“唱读讲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紧密围绕学习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引导局机关党员热爱党、热爱祖国,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各项要求上来,认真解决思想上和学习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建设“五个大足”做出新的贡献。
二、活动意义
开展党史学习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全党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集中性与经常性结合、系统性与深刻性并重的党史教育,使全体党员深入了解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从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中汲取动力,从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中汲取营养,从党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中汲取智慧,对于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提高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抓党史学习,着力推进党史教育,使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受到党史知识的熏陶,为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时间安排
“学党史强党性”主题教育时间为2011年3月至7月,活动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3月中旬—4月中旬)。积极动员,广泛宣传开展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时召开支部会,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营造良好的活动开展舆论氛围。
(二)全面开展阶段(2010年4月中旬—2011年6月中旬)。组织全体党员采取学习讨论、读推荐学习书目、观看革命电影电视、发红色短信、到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开展组织活动等方式,认真学习党的发展历史,学习党在各个时期形成的重要思想和方针政策。特别是要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水平,增强干事创业的热情。具体安排见附件《学党史强党性主题教育时间安排表》。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1年6月中旬—6月底)。对照工作标准,查找自身差距,使处于先进的当好标杆、中间状
态的规范提高、相对后进的改变面貌,使模范党员的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
四、活动主要环节
(一)开展“党的历史我知道”——“四个一”系列活动。让机关党员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荣历史,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重点开展“四个一”系列活动,即:组织机关党员观看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的电影或电视片;党支部组织一次“学党史强党性”知识答题练习活动;每名党员读一本有关党史的读物;每名党员写一篇党史读物的读后感,党支部对其进行评比。
(二)开展“党在我心中” ——发送红色短信活动。通过手机编辑发送积极、健康、向上的短信,既包括体现共产党红色精神的“红言”,也指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和市民自创的符合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的励志箴言。其基调是“红色”,其内容“积极、健康、向上” 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目的是激发百姓的爱国热情、凝聚精神力量,达到推动大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三)开展“党员干部寻访党的足迹”——瞻仰革命教育基地活动。通过瞻仰革命教育基地,加强对我党和革命先烈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学习无数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国爱党热情,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发光发热,为社会作出贡献。
(四)开展“学党史强党性”——座谈会和知识竞赛活动。组织机关党员召开座谈会,畅谈学习党史的心得体会,动员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庆祝建党90周年和创先争优活动党史党建知识大赛”。
五、工作要求
(一)突出学习重点,扩大活动参与面。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史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党的纲领、党的宗旨、党员标准、党内生活准则及党风党纪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党员对党的认识,强化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学党史强党性”主题教育与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唱读讲传”、“三项活动”结合起来,使主题教育成为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自觉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避免形式主义。结合实际,紧紧围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员思想道德建设,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切实深化、拓展思想教育内容,深入进行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紧密联系党员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使党员的党章意识有新的提高,使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新进展,促进各项工作有新突破。
(三)强化督促检查,注重学习效果。全体机关党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学党史强党性”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取得实效。要强化“学党史强党性”
主题教育效果的督促检查,经常性组织检查评比,并将评比结果作为表彰优秀党员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