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商业伦理学视角对海底捞的分析研究
基于商业伦理学视角对海底捞的分析研究
海底捞的成功震撼了同行,就连世界著名餐饮连锁店肯德基和必胜客的母公司百胜集团,都组织了200多名大区经理来海底捞现场取经。可见,海底捞一定有什么经营秘诀。其实海底捞的成功秘诀就是两句话——把员工当家人看,把顾客当上帝看!或者简单地说:管理好、服务好!海底捞能有今天的辉煌,很大程度上是创业者张勇为海底捞塑造了独特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
一、商业伦理定义
商业伦理是指在商业活动中,企业及其成员从事经营时,完善其素质和协调商业内外部利益关系的善恶价值取向以及在行为和品质上遵循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准则的总和,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普遍道德要求在商业领域中的具体化和职业化。
商业伦理概括和总结了商业活动中的道德规范,是商业行为普遍认可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体系。它是一种商业理念、商业规范和商业规矩,是市场竞争从无序到有序的一种必然结果。商业伦理以善良与邪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相互对立的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商业活动及商业从业人员的各种行为,从而调整商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商业伦理方面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平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利益相关者包括顾客、雇员、股东、供应商、竞争对手、政府、团体、社会中受所作抉择结果影响的个体。当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各自的利益之间产生矛盾时,无论管理者作出何种决策,总会有一些利益相关者获得利益,而他们所获的必是另一些利益相关者所失去的。当利益、人性、道德之间三者纠缠在一起时,便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另决策者陷入两难的困境。
二、海底捞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现状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和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公司在张勇董事长确立的服务差异化战略指导下,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以创新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的服务,提倡个性化的特色服务。管理层以公平公正的理念为指导原则,努力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管理方法上实施人性化和亲情化,倡导双手改变命运的集体价值观,尽一切努力提升员工价值。
2008至2010年,海底捞连续4年被大众点评网评为“最受欢迎10佳火锅店”,同时连续4年获得“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等电视台多次对海底捞进行专题报道,甚至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外国媒体也报道了海底捞 的成功故事。以海底捞为题材的商业案例获得了2010年《哈佛商业评论》中国最佳商业案例研究奖,更让海底捞的管理经验走进了著名学府的MBA课堂。一时间,关于海底捞的“秘籍”洛阳纸贵。
海底捞虽然是一家火锅店,其核心业务却并非餐饮,而是服务。在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的情况下,“海底捞特色”日益丰富。2004年,海底捞进军北京,开始了一场对传统餐饮企业单一化服务的颠覆。目前,海底捞已拥有员工1万多人和分布于各大城市的50多家直营店,建立了4个配送基地和1个原料基地。2010年的蓬勃发展之后,海底捞总营业额接近15亿元。
海底捞对顾客实行“对待上帝般的服务”,征服了绝大多数的顾客。很多人被其真诚服务感动之后免费为它做口碑宣传。他们把就餐经历发在网上,吸引了更多的人到海底捞吃饭,显现出一种类似于“病毒传播”的效应。
每家海底捞都是人满为患,等位区里等待的人数几乎与就餐的相同。本来等待就餐是个烦人的事,海底捞却把这变成了快乐:拿号等待的同时可以吃免费水果和零食,如果人多还可以玩扑克牌或者跳棋,或者到上网区上网。对女士还有免费美甲服务。甚至有人提到:一个女孩不停换指甲颜色5次。其他顾客都看不下去了,免费服务的阿姨依然不生气。
每隔一刻钟,就有人员主动换你需要的热毛巾;服务员还会帮那些带了孩子的顾客喂孩子吃饭;如果顾客没注意到菜点多了,服务员还会提醒你已经够吃了;如果看到聚餐人数较少,他们还会建议你每样菜只点半份。既真诚又贴心的“超级服务”经常让人感动,很多人冲着服务频繁光顾这家餐厅。
三、海底捞企业文化价值体系的组成要素
海底捞员工与富士康员工来自同一类群体,主要是在农村长大的80后或90后。这一群体的特点是家境贫困、背井离乡、容易受人歧视、学历低又心理自卑。而且比起富士康,在海底捞工作的地位和待遇更低,劳动强度也更大。可张勇就是做到了:员工没有跳楼,还能主动愉快地真诚为客人服务。
有人认为如果把海底捞搬到日本或者韩国,它的优势就会不复存在。但是对于日式或者韩式服务,中国企业只模仿了其“变态”形式,没学会“变态”背后的精髓。服务的员工感到屈辱,顾客也觉得别扭,原因是在那些标准服务流程中,顾客和老板的满意是建立在员工不满意基础上的。
近代中国的商业文明有注重家庭感的传统,管理制度大多也朝这个方向进行设计。可近三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这一传统却断裂了。张勇无意中续上了断层,他不懂KP工和平衡计分卡,甚至不直接考核利润,但创造出让管理专家们赞叹的家庭化管理制度。海底捞文化涵盖了仁——员工有了自尊、术——订立严格的规范与制度、道——给一线员工足够的权限让其自我管理。
通过研究总结,从商业伦理的角度来说,海底捞企业文化价值组成要素如下:(一)真心尊重和信任员工
“把人当家人对待!”是海底捞董事长张勇在被问到海底捞的成功秘诀时最常说的一句看似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名言”,在企业界,没有几个企业家敢说自己的管理层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张勇在回答北大黄铁鹰教授如何让员工真心努力工作时坦言:“我觉得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人家好,人家也就对你好;只要想办法让员工把公司当成家,员工就会把心放在顾客身上。”孟子曾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又一次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海底捞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和思路——给予员工更好的福利和薪资,以调动他们更好的服务状态。这样的服务,正是这家味道并不是最好,价格也不便宜的火锅店赢得客户喜爱的关键。
当富士康员工每天10小时以上重复简单枯燥的几个动作时,海底捞员工则有机会在所有岗位中轮岗,以选择自己更适合的职位;当富士康员工被教导“服从就是一切”的时候,海底捞的服务员却拥有免单和建议权。孟子又曾说过:“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白话讲就是:养而不爱是养猪,爱而不敬是养狗。人需要尊敬,不是像给领导鼓掌那样对地位权力的尊敬,而是充分的信任和授权。张勇在财务上的授权之大胆和信任下属令人咂舌。张勇竟然不管资金审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张勇一贯的原则。财务总监是最后一道审批者,在海底捞公司的签字权是2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到100万是由副总负责;100万以下到30万是大区经理负责。大宗采购部长、工程部长和小区经理有30万元以下的签字权;店长有3万元以下的签字权。这种放心大胆的授权在民营企业确实罕见,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授权。海底捞最重要的授权给予了最基层的服务员:只要客人不满,不论什么原因,员工觉得必要就可以给客人免一个菜或加一个菜,甚至打折或者直接免一餐。这一举措极大的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此外还有,①海底捞用员工的名字命名他们主导的创新;②让员工学会管理上级。比如海底捞强调职位之间只是岗位分工不同而无高下之别。如果服务员的岗位上缺少帮手,而店长正好有空,就必须顶上服务员的工作。每个新员工都会学习一件事,就是如果你正忙得不可开交,而店长正路过,你应该叫住他让店长帮你。曾经有过一个会计去店里核对成本时,看到生意太忙人手不够,就临时放下账本跑进厨房,帮着后厨人员洗了半天碗。一个会计的工资是洗碗工人的两倍,但在最合适的时间做对海底捞最有利的事情是他们的宗旨。各有岗位同时共同承担职责。一位分店经理曾经告诉记者,有一次店里特别忙,她和大堂经理都跑去厨房刷碗了,她不经意回头,结果发现老总张勇也一言不发蹲在那里洗碗。她都不知道张勇是什么时候进店的。海底捞还要求对待同事要跟对待顾客一样礼貌,并且有具体的要求。
(二)把员工当作顾客来服务
张勇在自述短文《我的愉快管理学》中提到“服务好你的员工”的管理理念,与道本管理理论中的管理服务论不谋而合。海底捞员工中有很多是朋友、老乡、亲戚甚至家人介绍过来的,这种招聘方式在很多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张勇则认为这很正常,因为餐饮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来就餐的顾客是人,管理的员工是人,所以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张勇始终认为,只有当员工对自己所服务的企业产生真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时,才会真正用心做事,快乐创新,主动传递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给新员工和顾客。再加上大家可以跟家人和亲戚朋友一起工作,自然会更高兴,这种快乐的情绪对身边的人极具感染力,既无形中提高了士气,也让顾客有宾至如归之感。
张勇曾经在海底捞新年致辞中说:“当你同我谈话时,你的手机响了,你的员工找你,我们就终止谈话,你优先处理你和员工之间的事情;当你和员工谈话时顾客需要帮助,你和员工就要终止谈话,首先要做的是立即帮助顾客。这就是我讲的以顾客满意率为中心的优先法则。随着年龄的增加,我现在逐渐明白了,‘顾客’的定义应该被更为广义地解释一包括我们员工在内。”
(三)让员工能真正快乐工作
为了给员工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的快乐工作,海底捞基本承担了员工日常生活所有的费用。从衣食住行到父母养老金和孩子教育费用,这些全面的福利一直涵盖最基层的员工。同行里很多餐饮店的员工住在地下室,海底捞不是。董事长张勇要让员工快乐地工作。因此,能为员工想的做的,张勇都会努力去做。张勇认为地下室潮湿容易导致员工生病,所以所有海底捞员工都住在舒适的公寓套房。公寓不仅配套24小时热水洗浴与电视、电脑、空调,还安排了保洁员打扫房间。员工的被罩、工作服等也全部外包去洗。员工生病了公司会配备药品和病号专餐,下了夜班的员工还有热腾腾的夜宵可吃。
因为上下班路程太远会影响员工休息,海底捞规定:每个店给员工安排的住处要离餐馆的距离不超过20分钟步行,如果夫妻两个都在海底捞工作则给单间。一个门店一年就要花掉50万用于员工的住宿费。海底捞花了一千多万在简阳建了寄宿学校让每个员工子女免费上学,还设了专门的医疗基金,每年有100万用来医治员工和他们直系亲属的大病。
(四)独特的绩效标准:只考核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工作积极性
不考核利润,只考核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工作积极性。海底捞的财务总监苟轶群心认为:很多事情需要财务部门通过自身来找出根本问题所在。但是在大多数公司里,在业务部门配合方面,本位主义盛行的财务部总是死板地站在自己部门的角度,而不是站在终端消费者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解决。激发和激励人性中善的因素是海底捞企业文化的核心,相应的,以人性本善为基础是其财务基础制度设计的出发点。比如运用拥有免单权这种方式
来激发员工们的感恩心,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员工的职业操守。这都是假设人
性本善成立,和美国最早设计法律制度的基础假设是一样的。海底捞的财务管理方式是不以“控制恶”为目的而以“激发善”为方法,反而更成功。最让中国餐饮业管理者头疼的员工流动率目前平均值为28.6%,但是独特企文化所形成的凝聚力让海底捞员工流动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这样海底捞每个店都有30%左右的老员工保证服务质量,而顾客回头率也高于50%。
苟轶群坦言:海底捞在员工福利和培养成本等方面人力成本较高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讲这一点保障了员工满意率。员工满意率高既保障了顾客满意率,也降低了员工的流动性,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大幅度降低了员工招聘和新员工培训的成本。同时,也控制了大量人才流动使顾客满意率下降所导致的隐性成本增加,保障了顾客满意率和忠诚度。从这个角度看来,海底捞不直接考核经理人员营业额而只重点考核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工作积极性,是非常有远见的。
(五)独特的约束机制:道德自律,自我管理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海底捞的管理者张勇(员工称之为“张大哥”而不是张董事长)把员工视为兄弟姐妹般的家人,员工自然把海底捞当成心肝来呵护。而那些处处把员工当贼防着的餐馆之所以被偷垮,很可能是因为那里的管理者轻视员工如土芥。事实说明,张勇的账算得并不傻。2009年,海底捞做到了税后利润18%;2010年,尽管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等都有大幅度增加,但仍然做到16%以上。张勇相当满意。因为,如此高的利润率表明:在海底捞,很少有跑冒滴漏的现象。或者说,员工们有足够强的责任心。德鲁克认为,企业的员工是否是管理者并不取决于他是否管理别人。所有须持自己的目标和标准进行决策并对组织作出贡献的员工,实际上都在行使管理的职责。很显然,在海底捞的管理体系中,每一个基层服务员都是一个管理者,对服务品质起到关键性的影响,对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六)价值观优先
在公司的几个目标里,排在第一第二的是“创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和“致力于用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在海底捞变成现实”,“将海底捞开向全国”只排第3。张勇曾经谢绝了好几家很有名的风险投资公司的邀请。对此,他解释的原因是:如果扩张太快了,海底捞就会失去独特的竞争力。对一个公司来说,这样做显然不是纯粹为了利润和商业目标,而是把对员工和社会的责任和理想放在了首位。
(七)公平公正的核心理念贯彻始终
曾经有记者初见张勇时,他一手提个手提袋,另一手拖行李。记者提醒随行的员工帮张勇拎行李。那位员工却说海底捞不讲究这些。他告诉记者,张勇从来也不摆老板的威风和架子,而自认为是公司里普通的一员。员工们也都很随意的叫他“张大哥”。张勇一直认为:平等意识会更有效地激发员工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把海底捞当成自己的一份事业来全心投
入,而他的首要职责是给员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
(八)给顾客远超出期望的真诚服务
有了上面的基础,员工们个个快乐并干劲十足,给顾客提供服务时的真诚也都是发自肺腑。张勇坦言:有的餐厅训练员工微笑竟然用嘴里夹筷子的“变态方法”,要求露出8颗牙齿,那哪里是微笑啊,比哭还难看。那些并非发自内心的僵硬笑容绝对会让顾客堵心并产生厌恶感。海底捞从来不做这种规定,海底捞坚信:激情+满足感=快乐。这两条都满足了,员工自然快乐,做起工作和服务顾客时自然充满激情和成就感。顾客也不是傻子,真不真诚一看就知道。服务员真诚的为顾客着想,顾客自然会十分感动。有几个例子足以证明海底捞的服务水准。
案例一,有个服务员无意中上错了汤。结果服务员为表示歉意,在临结账的时候免费给客人送了一份玉米饼,上面还裱了“对不起”三个字。
案例二:有桌顾客想把吃剩的西瓜打包带走,结果服务员说按规定已经打开的西瓜不能再送给顾客带走。没想到在顾客临走时,服务员竟然送了一个完整的西瓜。
案例三:一对情侣吃火锅中间不知为了什么原因吵起来了,饭吃得很不高兴。结账的时候,负责那桌的服务员竟然送上一束鲜花和贺卡,祝愿俩人和好。
四、总结
海底捞确立了“坚持高度民主、诚实、信誉和质量的政策”。而且公司的管理者们深信公司的成功源于其实行的“正当行为”。即诚实地服务社会、服务顾客。其基本出发点即尊重人性,尽量发挥人性的优点,满足社会的需要。
正如董事长张勇所说:“我们并不想把赚钱作为一个问题来考虑,我们考虑的只是让人自由地从事正确的事。”这些思想准确地反映出海底捞的经营理念。把利润看做正当行为的副产品,这一点与一般的企业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它并没有首先关注企业的“效率”和“竞争”,而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从关注“人性”和“社会性”切入。
我们期望商业的发达,能够带来社会的繁荣富庶,但我们都不愿这种发达时刻伴随着虚伪、欺诈、贿赂等不道德的丑恶行为。所以,企业有责任本着人本主义的精神,尊重人性、尊重人格,在企业内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在力量,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诚实、合作,唾弃一切不道德的行为,共同创造一个稳定、繁荣、文明、富裕的美好的社会。
任何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有自己的独特文化作为精神支柱,这已是世人所公认的规律。商业伦理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在它涉及的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发展商业伦理的时代已经到来。
第二篇:哈佛商业评论-海底捞_530903373
哈佛商业评论:“海底捞”的管理智慧——物质与精神,个性化与工业化的完美结合乌石:
几年前,在做管理顾问时期,我曾经带领自己的团队去北京的海底捞体验,回来做成专项的案例讲给顾问,讲给客户。海底捞的现象绝非昙花一现,其做法值得借鉴。
接触点式的客户价值背后,是洞察时代趋势与人性领导力的力量。
海底捞,网龙,南方李锦记这些中国企业的一线实践,也许能够成为中国企业在后美国时代的学习典范,是物质与精神,个性化与工业化的完美结合。
“海底捞”的管理智慧
黄铁鹰
梁钧平
潘 洋
作者:2009-04-02
在过去两年里,海底捞餐厅已经成为餐饮界的一个热点现象,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两位教授对海底捞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研究,甚至派人“卧底”当服务员,总结出海底捞的管理经验。中国的企业,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员工工时长、工作累、报酬低,劳资矛盾突出,经常为人诟病。本篇中国特稿却告诉我们,即使是在火锅这样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一样可以创造出令人羡慕的高昂士气、充满激情的员工团队和出色的业绩。1994年,还是四川拖拉机厂电焊工的张勇在家乡简阳支起了4张桌子,利用业余时间卖起了麻辣烫。14年过去,海底捞在全国6个省市开了30多家店,张勇成了6,000多名员工的董事长。张勇认为,人是海底捞的生意基石。客人的需求五花八门,单是用流程和制度培训出来的服务员最多能达到及格的水平。制度与流程对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压抑了人性,因为它们忽视了员工最有价值的部位——大脑。让雇员严格遵守制度和流程,等于只雇了他的双手。
大脑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创造力?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当人用心的时候,大脑的创造力最强。于是,服务员都能像自己一样用心就变成张勇的基本经营理念。怎么才能让员工把海底捞当成家?答案很简单:把员工当成家里人。海底捞的员工住的都是正规住宅,有空调和暖气,可以免费上网,步行20分钟到工作地点。不仅如此,海底捞还雇人给员工宿舍打扫卫生,换洗被单。海底捞在四川简阳建了海底捞寄宿学校,为员工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海底捞还想到了员工的父母,优秀员工的一部分奖金,每月由公司直接寄给在家乡的父母。
要让员工的大脑起作用,除了让他们把心放在工作上,还必须给他们权力。200万元以下的财务权都交给了各级经理,而海底捞的服务员都有免单权。不论什么原因,只要员工认为有必要,都可以给客人免费送一些菜,甚至免掉一餐的费用。聪明的管理者能让员工的大脑为他工作,当员工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他就是一个管理者了。按照这个定义,海底捞是一个由6,000名管理者组成的公司。
人是群居动物,天生追求公平。海底捞知道,要让员工感到幸福,不仅要提供好的物质待遇,还要让人感觉公平。海底捞不仅让这些处在社会底层的员工得到了尊严,还给了他们希望。海底捞的几乎所有高管都是服务员出身,这些大孩子般的年轻人,独立管理着几百名员工,每年创造几千万营业额。没有管理才能的员工,通过任劳任怨的苦干也可以得到认可,普通员工如果做到功勋员工,工资收入只比店长差一点。
海底捞把培养合格员工的工作称为“造人”。张勇将造人视为海底捞发展战略的基石。海底捞对每个店长的考核,只有两个指标,一是客人的满意度,二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求每个店按照实际需要的110%配备员工,为扩张提供人员保障。海底捞这种以人为本、稳扎稳打的发展战略值得不少中国企业借鉴。转自哈佛商业评论
第二篇:海底捞的商业模式
《IT经理世界》
李瑛
下午不到5点,海底捞北京望京店里,已经有好几桌客人在吃饭,等候区里也有几位客人,一边等人,一边悠闲地享受着免费的美甲和上网服务。海底捞在每个门店都设有这样面积不菲的等候区,除了舒适的沙发和桌椅,还提供擦鞋、美甲、上网等免费服务,另外,海底捞还免费提供代客泊车等服务,每个门店的服务人员数量因此比同等的其他火锅店多近1/3。
海底捞的员工有齐全的福利,住在24小时空调和热水的公寓,基本每天饭桌上都会有一两道可口的荤菜,周末供应水果,并在晚9点提供面包和酸奶作为夜宵;如果生病了,不用担心,会有宿舍管理员照顾,同事们会带来饭菜,领导还会来看望;小孩可以免费上公司在四川简阳办的私人学校„„
如果你是海底捞的股东,是否会有点担心,这么经营能挣多少钱,有能力扩张吗?
追求满意度
“店长不对门店的营业额负责。”海底捞负责北京和上海的大区经理袁华强这样说,“我也不负责,张总也不负责,没有人对营业额负责。”他所说的张总,是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工人出身的张勇以1万元起家,今天已经开设了30家分店,年营业额近3亿元。与大多自己都做着一手好菜的餐馆老板不同,张勇不擅长做饭,从四川简阳开始做火锅生意起,把服务做得更好些就成了他的立身之本。
与业内通行的以营业额和利润来考核店长不同,顾客满意度与员工满意度,这两项指标基本决定了海底捞对一个店长的评价。即使这两项指标也没有量化的标准,“北京和上海的店,就是我说了算,我到店里转10分钟基本上就会有个判断。”袁华强说。海底捞里除了工程部、物流中心和财务部里有外来的干部外,整个体系崇尚内部培养提拔,特别是管理门店的前厅干部都是从基层干起来的。袁华强从1999年进入海底捞,曾经做过洗碗、门迎、传菜、服务员、领班、大堂经理和区经理等职务。像他这样内部培养起来的干部,多年来积累形成的直觉和判断力,让他们觉得任何量化的评价办法都有很大的漏洞,特别是对于满意度这种东西。
成本后移
与前厅人性化的管理办法形成鲜明对比,海底捞的后台生产,极尽量化管理之能事。在海底捞北京大兴西红门配送中心,有一整套现代化的清洗、加工、检验、冷藏或冷冻设备,通过标准化的生产链条,每天向北京城里的10家分店输送菜品。以蔬菜为例,头天下午从协议农户手里收购来的蔬菜,经过严格验货后进入冷库,第二天一早经人工初步拣选后进入清洗机床,经过消毒并配比了一定比例电解盐的翻滚着气泡的水流,对蔬菜进行充分的清洗,重复两遍,以保证残留的农药可以被最大限度地洗掉,然后进入甩干机甩干,在装箱前还会逐个进行检查,发现未洗净的蔬菜会进行返工,隶属于另一个部门品控部的质检人员会随时监督检查。清洗加工好的成品会在检验室进行细菌含量等指标的化验,保证合格后会按照各个门店的配送数量分别装箱归类放入冷库,在当天下午经由专门消毒后的保鲜车配送到达各个门店。如此严格完整的后台标准化生产使得海底捞各个门店的厨房工作变得相当简单,就是把收到的菜品拆箱,除个别菜品,比如牛肉、土豆等需要切片外,即可按照规定的标准分量称量后装盘上桌。
海底捞在全国已建成四个这样的配送中心,分别位于北京、上海、西安和郑州,为各地的门店服务。为这些配送中心提供规划、建设、管理咨询服务的是麦当劳全球物流合作伙伴美国夏晖公司。为了尽可能降低库存,配送中心每天的原料进货量及生产量,经过各个门店报送需求后,由计划部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后确定并下达采购及生产任务。配送中心的投资和日常运营费用都不菲,但专业化的后台加工配送保证了各个门店菜品的标准化的品质和数量,并把门店后厨的工作量降到最低,保证能以最快的速度上菜。同时,门店的后厨面积也得以被压缩到最小,赢得了最大的产生营业额的摆台面积。下一步,海底捞的目标是完全省略门店后厨环节,已为此设定了1000多个保鲜气体的参数,以保证完全加工好的菜品在最新鲜的状态下直接到达各门店的餐桌。
配送中心以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和成本管理提供了获取最大程度营业额和利润的可能,那么硬币的另一面是如何经营好门店。海底捞很重视门店的选址,如果店址选得不好,店长再努力,营业额也不会太好,这恐怕是海底捞的店长不对门店的营业额负责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只要店长可以保证顾客满意,保证员工工作积极性高,就已经是对营业额提升的最大贡献了。这也许就是袁华强所说的“海底捞整个的管理水平对营业额负责”的原因吧。
除了配送中心,海底捞在门店也配置了各种现代化设备,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员工的工作量。火锅的底料是通过机器来盛装的,员工只要按一下按钮就行;客人要加菜,服务员只要在餐厅的触摸屏上操作一下,订单就下到后厨了。所有这些做法,目的只有一个,使员工能有更多的精力让客户满意。
最终的魔鬼是翻台率。在餐饮业的成本结构里,直接的食物成本往往不占大头,房租、水电气、工资等固定费用才是大头,在人员和租用面积都固定的门店里,服务员的优质服务带来的超额翻台率就意味着利润。同时,满意的员工会积极主动地工作和节约,将在许多餐饮企业里很头痛的浪费和损耗等隐性成本降到最低。
将成本尽量后移,实现规模化管理和效益;将生产与服务剥离,分别实现标准化和人性化管理,从而有可能达到各自的最优。这也许是海底捞的商业逻辑,是什么支撑这些逻辑得以实行呢?
信任与平等
海底捞的员工很少从社会招聘,大部分是现有员工介绍来的亲戚朋友。在大家彼此都熟悉的环境里,无论好的或是坏的,都容易蔓延和生长。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张勇在极力推行一种信任平等的价值观。在接受采访的当天,袁华强刚刚召开了一个会议,起因是一些门店发现酒水的管理不够完善,晚上盘点时发现时多时少。有人提议应该加大对相关员工的惩罚力度。袁华强觉得这事可能是客人要酒,服务员太忙,忘了;后来客人再要的时候,服务员为了避免客人不满,就来不及在系统里下单,直接从吧台提酒了。如果不问原因,一律加大惩罚力度,那么对员工来说,很简单,为了不被惩罚,就照章办事,让客人等着呗。“不要因为这点小事情把员工的积极性给挫伤了,一个服务员的积极性比一瓶五粮液值钱多了!”袁华强相信,这种事大多是员工偶然疏忽造成的。最后确定的处理办法还是具体事情要具体分析处理。基于一切以为客户服务为重和对员工的信任,海底捞给一线服务员的授权很大,包括可以为客户免单的权力。每个员工都有一张卡,员工在店里的所有服务行为,都需要刷卡,记录在案。这种信任,一旦发现被滥用,则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
“公司给你的总是超出预期,所以就会死心塌地地为公司干。”2007年7月通过猎头公司进入海底捞的现任物流中心副总的高岩峰,这样谈出自己的体会。刚进入公司一个月,他就参加了公司安排的西交大MBA为期1年的学习,每次上课来回的飞机票和其他费用都由公司方面支付。今年年初,公司又把比较核心的技术部门交给过去并无经验的他来管理,对于他这个“外人”而言,“实在是没想到”。高岩峰在公司里被大家称为“高老师”,因为有些员工拜他为师,学习采购和物流管理。
经朋友介绍,小厉进入公司才一个多月,脸上的笑容很由衷,“生活上没什么好担心的,只要好好干就行了。”年轻的她已经听到公司里很多从普通的服务人员升到领班甚至店经理的例子。一位顾客想再要一个火锅小料,开玩笑地问她:“能送吗?”迅速地思考了一下,小厉爽快地说,“能,我去给您拿!”鼓励每位基层员工参与创新,是海底捞信任平等的价值观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总经理办公会为此专门下了文件,员工提出的每项创新建议都会有专门的记录和片区经理的意见及总经理评价。因为这项工作,诞生了诸如“鱼滑”、“虾滑”等专门的制作模具,这些已被公司广泛推广。
比扩张更重要的海底捞员工的入职培训很简单,只有3天。主要讲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火锅服务常识。真正的培训是在进入门店之后的实习中,每个新员工都会有一个师傅传帮带。“新员工要达到海底捞优秀员工的水平,一般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袁华强解释。体会海底捞的价值观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学会处理不同问题的方法,比起那些固定的服务动作规范困难多了。
为了保证这种价值观和氛围不被稀释,培养后续储备干部,是海底捞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海底捞现在包括袁华强在内的7人核心管理团队,都是跟了张勇近10年的人。也因此,海底捞的扩张根本不可能快。现在新开店的核心人员,至少要在老店里有三五年的经验。而一般的服务员工,也会保证有80%是从老店里调来的。海底捞这几个月集中开了7家新店,新店开张大量抽调了老店的员工,新员工数量增多,管理层已明显感觉到顾客满意度的下滑。虽然公司做好了必要时候全民皆兵,把熟悉业务的配菜员、传菜员等二线人员调往一线的准备,但客户满意度的提升还是需要一个过程。
在海底捞的公司目标里,“将海底捞开向全国”只排到第3位,而“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致力于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在海底捞变成现实”则排在前面。海底捞已经婉拒过几家著名的想要投资的风投,张勇对此的解释是:扩张得太快,海底捞就不是海底捞了。对一个公司而言,这显然已不再是纯粹的商业目标,而将其对员工和社会的责任,甚至理想放在了更高的位置。随着新开店面不断增加,如何保障根本的理念能够始终如
一、不打折扣地坚持下去,恐怕是海底捞在成长过程中的最大变数。
第三篇:“海底捞”的成功密码
作者:郑彦
海底捞考核一个店长或区域经理的标准只有两个,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
尽管海底捞三千平米的望京店特别开辟了十分之一的面积给等位的客人休息,但大多数时候仍然座无虚席。在大众点评网、饭桶网等网站上,海底捞则一直牢牢占据着几大城市 “服务最佳”榜单的前列。
显然,吸引顾客到来的不仅仅是味道。在酣战激烈的京城,味道可口的餐馆不计其数。这家人均消费六七十元的中国连锁餐饮民营企业,其被广泛称道的是细致新颖的服务——它甚至让跨国巨头也放下姿态,以谦虚的学生身份观摩请教。2006年,200名百胜中国的区域经理到海底捞参观取经,他们的目的是“参观和学习,提升管理水平”,事实上,百胜旗下的必胜客和肯德基已经是业界管理的典范。
从四川街头的麻辣小摊,到今天全国的二十多家店,海底捞用了十五年的时间。作为海底捞的创办人,张勇常被邀请去为知名的企业和学校作演讲,好奇的学生对教育程度并不高的他如何提升员工的热情充满兴趣:因为以人力资源为研究方向的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王奋发现,海底捞服务员对职业的认同感,远远高于她所带的MBA班学生。
也许,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海底捞的价值标准:海底捞考核一个店长或区域经理的主要标准只有两个,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出乎意料,被很多企业视为最高指标的营业额和利润居然没有入围。用海底捞副总经理袁华强的话说:“超越顾客期望为海底捞赢得了名声,而让为顾客创造感觉的员工过得舒适才是海底捞的安身立命之道。”
为服务疯狂
擦皮鞋、美甲; 发圈、眼镜布„„众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创新赢来了顾客心甘情愿的等待。
作为海底捞的常客,小Y用“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形容自己初次去海底捞用餐的感受。
通常而言,就餐排队是一个极其枯燥的过程,但海底捞却反其道而行之。小Y说,当她在海底捞等待区等待的时候,热心的服务人员立即为她送上炸虾片、水果以及豆浆、柠檬水、薄荷水等饮料。此外,还提醒她可以在此打牌下棋和免费上网冲浪。但是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在这里可以享受免费修指甲的服务。更多带给她的感动还在后面,“任何时候我们的需要都能轻易在附近找到他们的目光。”小Y说,从停车泊位、等位、点菜、中途上洗手间、结账走人等全流程的各个环节,你都能够感受到这种细微的服务。“当你吃饭的时候,服务员会帮你把手机装到小塑料袋以防进水,会给长头发的女士提供橡皮筋和小发夹;为戴眼镜的朋友送来擦镜布”,小Y说她家里现在已经有四五块海底捞的擦镜布。“很难想象”,她说,这些小细节都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如果要说吸引我来这里的原因,那么人家的特色就是把功夫下在服务细节上,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像小Y这样的老顾客,已经占据了海底捞的很大比例。他们都有自己熟悉的服务员,这些服务员不仅熟悉他们的名字,甚至记得一些人的生日、结婚纪念日。
把功夫下在服务上的理念,来源于张勇的创业经历。海底捞的前身是四川路边并不起眼的小摊位。15年前,下岗工人张勇在家乡简阳支起了4张桌子,利用业余时间卖起了麻辣烫。那时的他对饮食业一窃不通,按照他的话来说,“店址和东西都不好,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些,别人要什么快一点,有什么不满意多陪笑脸。结果大家都说我的东西不好吃,却又都愿意过来吃。”
这个经历让海底捞获益非浅。张勇发现,在低附加值的餐饮服务业,已经被倡导了无数年的顾客至上并不像想象中那样被大多数同行所重视。这让他确定了海底捞的宗旨:服务为王。
把服务作为海底捞的招牌,需要的是海底捞人的共同努力。在海底捞,你会经常看见员工端着菜盆跑步前进,用极快的速度抹桌子,铺桌。
很多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这些海底捞人的笑容和激情是如何培训出来的?
袁华强给出的答案发人深思:无法培训,只需要提供他们想要的。
海底捞的平等主义
员工是品牌的代言人、尊重员工„„这些被奉为圣经的管理理念自然地发生在中国一家小企业的身上,而仅仅是依靠“与生俱来的本能”。
作为北方区的总负责人,袁华强每个月都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去员工的宿舍生活三天。目的在于体验员工的衣食住行是否舒适,以便及时地改善。员工对待他,从来不叫“袁总”,而是亲切地唤他“袁哥”。在海底捞分店,他与同来自家乡的小服务生随意地开着玩笑,互相拍着肩膀。“在海底捞,店长也可以跟普通员工一起,去给客人端锅打扫。”
在袁华强看来,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张勇充满理想主义的“人生而平等”的价值观念。现在海底捞的核心高管,除了财务和工程师是外聘外,其他都是在海底捞从基层开始,一步步走到现在的普通人。袁华强几乎干过海底捞所有的职务:门童,厨师,洗碗工„„至今他还记得刚进入海底捞时,曾连续三个月吃菜花的经历,这让他到现在对这种寻常蔬菜留有阴影,同时,这种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亲身经历也让他们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在最近一次的公司高层会议上,员工早餐被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希望能够尽量让员工每天都可以品尝到不同的饭菜,如果某日员工不吃饭,我们会反省,是不是你给他提供的不够好?”袁华强说,“太多人往高处走的时候,都忘记自己原本的样子了,其实对员工的尊重不过是人的本能”。
“在整个餐饮行业,海底捞的工资只能算中上。”一位业内人士说,但是隐性的福利比较多。在人们的理解中,餐饮服务业的员工往往住在潮湿的地下室里,油头垢面。但是海底捞的员工都住在公司附近正式的公寓楼里,可以享受到二十四小时的热水和空调。为了减少员工外出上网可能带来的危险,去年公司为每套房子都安装了可以上网的电脑。一位住在精装公寓的白领女士不久前惊讶地发现,住在她隔壁的是海底捞的普通员工。
在很多人眼中,餐饮业的普通员工总是被人认为缺乏素养,但如果企业只是让他们住在地下室里,每日为工作辛苦奔波,同最下层的人打交道,他们如何才能够培养起自己的自信,更好去生活?袁华强认为,要想让员工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和自信去面对顾客,首先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海底捞在简阳建了一所私立寄宿制学校,海底捞员工的孩子可以免费在那里上学,只需要交书本费。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春节,海底捞北京地区的两千多名员工坐上公司统一雇的豪华大巴,一同去郊区享受温泉浴。
这让海底捞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袁华强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海底捞一年中单店仅仅给员工租房的费用就得花费五十万。这么高的成本费用,必须靠高营业额才能支撑。据袁华强介绍,海底捞较出色的店一天翻台的次数是七次,而最差的不会小于四次。因为按照餐饮业的一般规律,除去高端饭店外,一天三轮的利用率是要亏本的。“在这么大众化的消费群体里,要尽可能地多翻台。”
“按照这么高强度的工作量,我们给员工所提供的仍然是不够的”,在他看来,员工和企业之间这种相辅相存的关系,可以让员工感觉到物有所值。企业为员工考虑得更多一些,他就会增加对企业的责任感。
在张勇看来,支撑海底捞发展的根本,从来不是钱。他也因此谢绝了向他抛来橄榄枝的几家风投。“以海底捞目前的市场,只要把价格上调一点,工资压低一点,就能够达到风投要求的利润”,但他不愿意为了资金改变自己的节奏:“储备足够的管理人才,等到合适的时机。”
开放平台
鼓励创新,允许犯错,给员工成长的平台„„
但与这种福利工资相比,一些员工更为看重的是公司给予他们提供的平台。张勇也在寻找合适的人力资源公司来辅助海底捞进行人员招聘,但是,在张勇看来,“制造”海底捞员工的真正关键并不在培训,而在于创造让员工愿意留下的工作环境。
海底捞的内刊上,有两行让人印象深刻的字:倡双手改变命运之理,树公司公平公正之风。在海底捞,员工可以享受一个特权:基层服务员可以享有打折、换菜甚至免单的权利,只要事后口头说明即可。“因为相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每天与顾客直接打交道的只能是普通员工。顾客愿意来海底捞,并不是因为创始人,也不是我,而是和他们面对面接触的那些员工”,袁华强说,这样做的优点还在于,避免了层级之间传递消息的麻烦,能够最短时间内解决客人的问题。关于海底捞被人广为称道的细节服务,发圈、眼镜布等,最初只是一个自发的想法。袁华强说:“员工提出新建议,大家讨论后觉得可行就会去实施。”包丹袋就是这个想法的代表,这是一个防止顾客手机被溅湿的塑封袋子。由于是一名叫包丹的员工提出这个创意的,即用员工的名字命名。“这种命名的方式既能实现他的价值,也是对他的尊重,很多员工都有很多不错的创意,要给他们提供机会。”当包丹袋在其他店也开始使用时,这些店会给这位员工交纳一定的费用。在袁华强看来,管理者一个人的智慧是不够的,在海底捞很多富有创意的服务都是由员工创意出来的,因为他们离顾客最近。
当然,不是每一个创意都可以得到应用和推广,但海底捞鼓励员工自由提出想法,允许员工犯错误。为了鼓励员工创新,现在海底捞已经形成了一个代表着创新意识的红黄蓝榜机制。在海底捞总部的办公室墙上,每月以店为单位进行创意统计。每个月九号,各个片区的店经理都要向总部提交一个创新的评估和报告,上面将详细列出各店员工最近的一些想法和创意,而几位核心高层则会在月底进行讨论,负责对此进行总结和评比,确定哪些是在本店可行的,哪些可以推广到全国连锁应用的。“如果一个店这个月是蓝榜,那代表无创新,黄榜则代表本店应用,红榜则代表全国可以推广。”
除了发放推广奖金和以命名的方式带给员工自豪感外,海底捞也在根据时间的变化关注推广的后续情况。“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效果更好,我们会给员工发奖金,希望给员工制造一个创新的氛围。”目前海底捞的创新机制并没有具体的评定标准,对袁华强来说,只要是能够为顾客带来方便的,或者可以改善工作的建议,都在这个创新的范围之内。
海底捞这种开放的平台还体现在培养员工的兴趣爱好上。一名员工在和外国顾客交流时,说起了流利的英语,随后公司为此举行了一次英语竞赛,并为优胜者请来了外语老师。“让员工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在工作中获得乐趣,使工作变得更有价值”。
“在这里我很踏实”,来自四川的小伙子说这句话的时候,笑容单纯。今年十九岁的他在海底捞生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现在他已经是另外两个年轻男孩子的“师傅”。服务的闲暇时,他也会向徒弟们分享他的经验,讨论如何让顾客获得更好的体验。
管理挑战
“跟着感觉走”为海底捞创造了一个理想王国,未来它需要从“摸着石头过河”过渡到清晰规划的阶段。
但是,海底捞的成长和扩张,也为其赖以生存的企业和价值观的延续带来了挑战。张勇曾经表示,“海底捞的企业目标一共有三个:第一个是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第二个是致力于使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在海底捞变成现实,第三个目标才是把海底捞开到全国。”到今天为止,海底捞全国的店面加起来也不过二十多家,每年的扩张不超过五家,这离张勇理想中的“把海底捞开到全国去“的愿望还很远。
这种稳打稳扎式的扩张速度很大一部分出自于张勇所说的时机未到。在他看来,没能拥有足够满足扩张需要的合格员工之前,拿钱拼店数,可能是让海底捞品牌消失的最快死法。
储备更多拥有“海底捞”思维的管理者和一线员工是海底捞目前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现在的海底捞有四千名员工,最常采用的培训方式是核心员工的言传身教。很难想象,当员工人数增加到四万名后,海底捞还能采用这样的方式而不走样。海底捞显然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此,海底捞特别成立了一个培训学校。在培训学校里,袁华强们请来教授把自己的多年经验变成统一的教材,避免了培训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优秀员工进行培训。这种新的尝试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还有待观察。
同时,在个性化消费的今天,海底捞引以为傲的服务,也渐渐显露出来一些隐忧。一位在海底捞用过餐的客人在论坛上说,他承认海底捞的确有着非常周到的服务,但他其实更想拥有自己的空间,“屡次被服务生插话和打扰的感觉并不好”。能感受到这个问题的不仅是顾客。在海底捞最近一期的内刊上,一位员工以锐利的笔墨指出了海底捞面临的问题。他这样发问:有些老员工尽和客人高谈阔论、争辩,手舞足蹈,言谈举止更胜一位演说家„„我们并不是反对服务员跟客人打成一片,而是做什么事情都应该适中,把握好一个度。
将海底捞这种独特的文化机制传承下去,为这种自发的服务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海底捞目前还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方式。“海底捞这种员工自发形成的创新服务很难标准化,制定相应的规章反而会扼杀他的热情。”袁华强说,“因为员工服务的本意是好的。”但海底捞毕竟是一个连锁企业,标准化是一个绕不过的坎,何去何从,海底捞仍在摸索之中。
不可否认,在感性摸索中成长起来的海底捞仍然不失为理想主义的典范,但它未来也不得不调整自己来面对这个多变和复杂的世界。
本文来源:《销售与管理》
第三篇:对“海底捞”火锅服务感想
对“海底捞”火锅服务感想
经过对海底捞的关注和了解,发现海底捞火锅服务理论有值得作为即将进入服务行业中的我们学习和借鉴。海底捞火锅公司在张勇董事长确立的服务差异化战略指导下,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以创新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的服务,提倡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将用心服务作为基本经营理念,致力于为顾客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在管理上,倡导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为员工创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和亲情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员工价值。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服务行业的职责,在海底捞,顾客能真正找到“上帝的感觉”,甚至会觉得“不好意思”。甚至有食客点评,“现在都是平等社会了,让人很不习惯。”但他们不得不承认,海底捞的服务已经征服了绝大多数的火锅爱好者,顾客会乐此不疲地将在海底捞的就餐经历和心情发布在网上,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海底捞,一种类似于“病毒传播”的效应就此显现。等待,原本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海底捞却把这变成了一种愉悦:手持号码等待就餐的顾客一边观望屏幕上打出的座位信息,一边接过免费的水果、饮料、零食;如果是一大帮朋友
牌、跳棋之类的桌面游戏供大家打发时间;或者趁等位的时间到餐厅上网浏览网页;还可以来个免费的美甲、擦皮鞋。“只打了一个喷嚏,服务员就吩咐厨房做了碗姜汤送来,把我们给感动坏了。”很多顾客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是,一位顾客结完账,临走时随口问了一句:“怎么没有冰激凌?”5分钟后,服务员拿着“可爱多”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让你们久等了,这是刚从超市买来的。”这样贴身又贴心的“超级服务”,经常会让人流连忘返,一次又一次不自觉地走向这家餐厅。
看到海底捞火锅的成功,不免让我感到,服务至上的威力。张勇不是火锅成功是理念成功,向老师所说的,谁能更正确的学习和运用顾客是上帝这一职责,谁就能成功,不仅仅是在餐饮方面,而是任何方面!
第四篇:“海底捞”读后感
挖掘“主观能动性”的财富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首先,感谢部门领导能够组织这次学习,让我能够接触到这么好的一本书。事实上,在读这本书之前,“海底捞”对于我也并不是很陌生。这一国内企业界的奇葩,餐饮管理的神话,早就如雷贯耳。这次的学习真的是让自己更加了解了海底捞,以至于能够真正的引起自己的共鸣和些许表层的思考。
思考是从这本书的题目开始---海底捞你学不会。开始真的很纳闷,一个做火锅的到底有怎样的神通,能够让作者敢这样口出“狂言”。不过看完书的内容之后,不禁感慨:海底捞确实让人学不会啊!书中也不止一遍的提到:同样是做餐饮的海底捞的同行们,有的学习海底捞为客户擦皮鞋;有的学习海底捞为客户 打折;有的干脆把海底捞的员工以优厚的待遇挖走。但海底捞正是应了那句老话——“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事情既然发生了就一定有他的原因,张勇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学不会的海底捞一定有着某种必然的原因。
这其中的真正奥妙究竟是什么?
这让我联想到了另一个让同行们争先学习习近平半个世纪的企业——日本丰田。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随着日本制造业以低成本、高质量、高竞争力冲击世界各国经济的时候。一个制造业教科书般的管理模式:丰田生产方式(简称TPS)被世界所学习。今天的海底捞不正是国内餐饮业的丰田么?
众所周知,TPS有两个支柱,一个是准时化生产,另一个是自働化。准时化生产是完成订单,减少时间和人工成本的根本保证。是要求,也是一种管理的目标。而精髓的一个词是自働化。我一开始接触TPS的时候以为这个词的意思与自动相同,还有那么几次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把“自働化”写成“自动化”。“働”这个字其实是丰田在做企业管理的时候特定的一个汉字。这个字是有运动的动加了一个人字组成。这其中的含义也就不言而喻了。个人认为这是丰田生产
方式的表观精髓部分。而真正的精髓就是怎么让人动起来,和如何让人动起来。
书中有些部分也写到了,海底捞的行业特点以及海底捞把这个特点抓牢做好。我并没有对这个部分有太大的关注。我认为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找准自己行业的特点是每个企业必须做,而并非海底捞的差异化特点。
大野耐一说过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大脑,我们不应该只雇佣了他们的双手。
怎样能够给让员工动起来,让他们发挥他们的智慧,我想海底捞做到了,丰田也做到了。这其中,应该怎样放权,怎样给员工更多的发挥空间。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要靠制度,更要靠文化。中国企业当下面对的怎样提升竞争力的问题。质量与成本,企业转型,做成熟。
下一步要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究。、
第五篇:海底捞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海底捞启示录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基业长青,必须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强大驱动力。还记得在我们杭州联合银行银行企业文化启动仪式上张晨董事长曾说:让“人为本,合为贵”成为被所有员工遵从和奉行的价值观,让“心至诚、事至善、业致远”的企业精神充分渗透到企业管理、客户服务的各个细节。
作为服务行业中,成为一种成功的典范,一种备受服务业关注的热点对象属海底捞。为了能知道海底捞金牌服务的背后是什么?12月初我们支行全体员工亲自到海底捞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海底捞,在最开始它仅仅只代表了普普通通的一家火锅店,但海底捞以独特的服务,赢得了广大顾客的心,它们有一套自己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即把“诚实经营,优质服务”落到实处,把一些看似简单、众人皆知的小事情做好做到位。海底捞所经营的是一种服务营销,服务营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经营的是人心。海底捞正是通过对员工的情感经营,带动了员工对服务的热情,从而赢取了消费者的忠诚。
“海底捞”也有“早会”,员工在会上既能分享经验也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公司一旦采纳员工建议,会给予嘉奖。整个“早会”都在轻松的环境下自然开展。而且“早会”多样化,个性化,不是笼统的形式化“早会”。正因为有这些制度,才有员工脸上的笑容不是靠“嘴角裂开多大”、“露出几颗牙齿”的量化指标来规范,而是“用诚意和真心”。我从海底捞的普通员工身上体会到了它们的企业文化。
如今,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在即,杭州联合银行的发展即将开启新的篇章。面对新的征程,我们将建设更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的企业文化,为了能提供给我行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我们每位员工,必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提高了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每一位客户。我们的一句“您好”,一句“再见”,甚至于我们每一个小的细节,无不体现着我们的服务水平,我们的企业文华。
“海底捞”的成功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但是如何保持从优秀到卓越,从中国走向世界,还是一个谜。尽管如此,作为我们金融服务行业的,如何将学术化的“服务文化建设”、“战略规划制定和落实”像“海底捞”那样通过日常工作完美地实践,落到实处,才是最值得深思的地方。
201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