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王彦生精神(范文)
学习王彦生精神 做“五型”组工干部
“为人之道在于正,为官之道在于廉。”“人活着要有个精气神儿,人生在世要追求的东西很多,但最先要具备的就应该是——精气神儿!”看完王彦生言论实录和先进事迹,令人深思、让人敬佩、催人奋进。学习王彦生,就是要学习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思想境界,学习他对人民群众一往情深的崇高品质,学习他对本职工作不断创新创造的开拓精神。
学习王彦生式的求知欲望,做学习型组工干部。不论是在涉县、曲周县还是丛台区,王彦生都将学习作为追求人生进步的阶梯,作为健康生活的标志,把业余时间大都用在了读书学习上。而且他电脑操作熟练,在电脑上办公轻车熟路,还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他常说“一定要多看书,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只有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才能做好工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组工干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工作性质决定了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始终把学习作为履职的“第一要务”、尽责的“第一要求”。组工干部学习王彦生,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当做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习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紧紧围绕岗位职责、目标任务,深入钻研组工业务政策,广泛涉猎科技、文化、历史、法律等方面知识,与时俱进,胜任工作;要会学习、勤学习,善于思考,长于总结,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勤学如初春之苗,不见其增,则日有所长;懒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组工干部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培养王彦生精神,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
砥砺王彦生式的坚强党性,做表率型组工干部。对于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王彦生,始终对党、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坚强的党性,让他在20多年的组织工作生涯中,始终对所从事的工作保持一种激情,体现出组工干部旺盛的战斗力、执着的事业心。49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之中,奋发向上,只争朝夕,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他的人生格言。生活上不怕吃苦、不贪图享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人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风范。即使在得知身患重症后,也丝毫不减这股劲头,反而以更大的激情投身组工事业,“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组工干部学习王彦生,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锤炼坚强党性,练就过硬本领,始终把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作为首要任务,群众需要在哪里,就把支部建在哪里;群众困难在哪里,党员干部就站在哪里。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建成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使基层干部始终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要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实际、加强调研、寻找措施,以科学的思维统筹工作、以创新的理念谋划工作、以务实的作风推动工作,确保在思路上有新举措、措施上有新办法、成效上有新突破、面貌上有新变化,全面推进新时期组织工作。
培养王彦生式的为民情怀,做服务型组工干部。王彦生同志工作30年,变换过几个地方和岗位,唯一没有变的是他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他把百姓安危冷暖记挂在心,见不得群众生活贫寒,每每自掏腰包,易动感情爱流泪。正是这种与群众血肉联系的赤子之情,赢得了人民的衷心爱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有原则的好人”,完美地诠释了新时期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新形象。组工干部学习王彦生,要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看、把琐事当作要事来办、把杂事当作好事来做,以民心为己心,以民需为己求、以民生为己任,带着深厚的感情,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思想,倾听群众的呼声,听取群众的意见,努力把开展工作的客观环境条件掌握准,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判断准,把群众的实际需求了解准。要针对实际问题出主意,围绕群众要求想办法,按照工作政策找点子,沉下去干事业,稳下来谋民利,做到上不愧党,下不愧民。
发扬王彦生式的开拓精神,做创新型组工干部。王彦生同志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开拓者,这是被人们发自内心称道的优秀品质。他提出了“无功就是过,有错就追究,末位遭淘汰”的崭新理念;制定了干部职位空缺预告制度;倡导开展“领导联社区、部门帮社区、干部驻社区”为主要内容的“联帮驻”活动。他积极探索实践经验,创新工作机制,既注重解决具体问题,又注重从源头上解决根本问题,到哪里工作哪里局面就焕然一新。组工干部学习王彦生,要把王彦生当成“一把尺子”,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因循守旧,工作中敢于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在成绩之上找不足,在问题之上求突破,在现状之上谋创新,分清轻重缓急,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积极冲破旧框框,敢于提出新思路,勇于分析新问题,勤于创造新载体,长于总结新经验,努力争当支持创新的“鼓手”、善于创新的“老手”、率先创新的“旗手”,不断开创组织工作的新局面。
对照王彦生式的高尚品格,做廉洁型组工干部。王彦生在辞世前的博客中写道:“工作30年,„„扪心自问,所得几何?和我共过事或接触过的人,说一句‘那是个好人’,心满意足。”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他两次把提拔的机会让给别人,自己一如既往,积极而快乐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他严把选人用人关,说得出“组织原则不是任意交换的筹码”,在组织部长岗位工作11年,没有带病提拔过一个干部,做得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组工干部学习王彦生,要多一些廉洁自律,少一些功名利禄。顶得住歪风腐蚀、抵得住名利诱惑、抗得住权色“偷袭”,把欲望锁起来,把私利关起来,把贪婪铐起来,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知足心态,不争名、不贪利,在思想上构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在行动上顶得住歪风。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工作上不铺张、生活上不浪费,艰苦奋斗,勤奋敬业,廉洁自律。要务实干事甘于寂寞、勤俭朴实甘于清贫、他人至上,甘当人梯,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自觉树立良好形象。
第二篇:学习王彦生心得体会
学习王彦生心得体会
--学习王彦生,做一个“有心”人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在组工战线上工作的近20年,襟怀坦荡、勤勉自持,用亲民获得爱戴,用求索破解疑难,用公道赢得尊重,身边的人都说,“王部长是有原则的好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王彦生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组工干
部的优良品质,比如,他坚持原则、公正推荐,对干部有公心;他以民为本、待民以诚,对群众有真心;他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对家人有戒心等等。笔者以为,广大领导干部都应以王彦生为榜样,努力做一个“有心”人:
学习他对干部的公心对待。王彦生是一个有原则、有公心的人,他毕生都在践行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他常常叮嘱身边人:“选人用人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用好一个人,会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群人。我们肩头有万千责任啊!”出于公心,他把严厉斥责了妄图用钱购买“人大代表”的开发商;出于公心,他坚决拒绝了老领导亲戚临走提为正科级的要求;出于公心,他在担任组织部长的11年间,推荐使用了几百名干部,却没有一个“带病上岗”,而且没有一个事先从他那里听到要被提拔的口风。他反反复复说的总是一句话:“只要好好干,组织上就会想着你!”王彦生用自己崇高的政治操守坚定不移的维护着组织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纯洁性,为党的发展和国家的事业输入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也因着自己的廉洁正派获得了上级领导和广大干部交口称赞。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组工干部只有对事业秉持公心,才能保持公道,才能维护公正,才能确保公平,才能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赢得良好的口碑、获得衷心的支持、博得充分的认可。
学习他对群众的真心善待。王彦生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作比天还大的大事,1996年邯郸暴发特大洪灾,时任涉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王彦生带领两名同事,扛着三箱方便面,冒着山体滑坡的危险,身背肩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扛,翻山越岭,最先赶到了后匡门村。此后,连续五天王彦生在受灾群众间来往奔波,并组织联系救灾物资。王彦生一生都在念念不忘的还上一笔笔“民心账”,他的手机备忘录里存了上百条提示信息:孤寡老人的生日;五保户、伤病残疾人送补贴的日子;农忙时谁家需要帮忙收庄稼;还有哪些老党员家里有困难;承诺给百姓办的事哪些还没有落实。王彦生还有两个特殊的“爱好”,一是在下基层时他随时接济困难群众,二是在路遇老人或孩子时请他们上车,捎他们一程。笔者以为,正是因为王彦生对群众有真心、有真情、有真诚,正是因为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践行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铮铮誓言,才获得了干群的一致尊敬与爱戴。在他的告别仪式上,本来准备了600朵胸前佩戴的白花,不够;补到800朵,不够;补到1000朵,还不够;补到1500朵,仍然不够。以笔者愚见,这一朵朵白花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本来意义,已然演变为群众为他在心底树立的一座座无声的丰碑。
学习他对家人的戒心严待。王彦生一直坚持廉洁自律、率先垂范。首先,他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王彦生对享受看的很淡薄,几十块钱的手表一戴就是好几年,外出看病住的是几十元一天的小旅馆,衣服常常是穿了一年又一年,加班也只是以方便面充饥。他从未因个人的事情向组织和基层单位伸过一次手、张过一次嘴,纵使患病后也从未请过一天病假,经常加班到深夜。其次,他始终对家人严格约束。他的女儿王玉洁是省委选调生,被分配街道办事处工作,按理说完全可以给予照顾。可他却专门给女儿单位打电话,告诉他们要严格办事,不许特别照顾。直到2009年6月,王玉洁上班4年后,才调到了丛台区纪委工作,这时王彦生已经离世两个多月了。虽然是县级领导,但王彦生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刚调到丛台区任职时,一家人租住在80平方米的旧房子里。两年后,女儿大学毕业回来,住不开了,才买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当时,因为钱不够,还向亲戚借了5万元。得知自己得病后,王彦生一家家带着女儿王玉洁去认账,在去世前他终于把这些账还清,了却了心愿。依笔者看来,王彦生是有大智慧的人,是真正的“聪明人”,他的聪明在于他明白人的需要不过是“一箪食,一瓢饮”,所以,他把个人的享受抛在了脑后,一心一意谋求事业的突破;他的智慧在于他明白“严是帮、宽是害”,所以,他对家人看似“不近人情”,其实,“冷酷”背后藏着的却是期望女儿靠自我奋斗成才的大爱。
第三篇:学习王彦生心得
学习王彦生同志
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人,就应该象王彦生同志那样,全身心地把一切奉献给党的事业,一切为了党,一切为了人民。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在组工战线上工作的近20年,襟怀坦荡、勤勉自持,用亲民获得爱戴,用求索破解疑难,用公道赢得尊重,身边的人都说,“王部长是有原则的好人”。
在王彦生同志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组工干部的优良品质,比如,他坚持原则、公正推荐,对干部有公心;他以民为本、待民以诚,对群众有真心;他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对家人有戒心等等。笔者以为,广大领导干部都应以王彦生为榜样,努力做一个“有心”人:
我们要学习他对干部的公心对待。王彦生是一个有原则、有公心的人,他毕生都在践行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他常常叮嘱身边人:“选人用人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用好一个人,会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群人。我们肩头有万千责任啊!”出于公心,他把严厉斥责了妄图用钱购买“人大代表”的开发商;出于公心,他坚决拒绝了老领导亲戚临走提为正科级的要求;出于公心,他在担任组织部长的11年间,推荐使用了几百名干部,却没有一个“带病上岗”,而且没有一个事先从他那里听到要被提拔的口风。他反反复复说的总是一句话:“只要好好干,组织上就会想着你!”王彦生用自己崇高的政治操守坚定不移的维护着组织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纯洁性,为党的发展和国家的事业输入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也因自己的廉洁正派获得了上级领导和广大干部交口称赞。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组工干部只有对事业秉持公心,才能保持公道,才能维护公正,才能确保公平,才能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赢得良好的口碑、获得衷心的支持、博得充分的认可。
我们要学习他对群众的真心善待。王彦生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作比天还大的大事,1996年邯郸暴发特大洪灾,时任涉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王彦生带领两名同事,扛着三箱方便面,冒着山体滑坡的危险,身背肩扛,翻山越岭,最先赶到了后匡门村。此后,连续
五天王彦生在受灾群众间来往奔波,并组织联系救灾物资。王彦生一生都在念念不忘的还上一笔笔“民心账”,他的手机备忘录里存了上百条提示信息:孤寡老人的生日;五保户、伤病残疾人送补贴的日子;农忙时谁家需要帮忙收庄稼;还有哪些老党员家里有困难;承诺给百姓办的事哪些还没有落实。王彦生还有两个特殊的“爱好”,一是在下基层时他随时接济困难群众,二是在路遇老人或孩子时请他们上车,捎他们一程。笔者以为,正是因为王彦生对群众有真心、有真情、有真诚,正是因为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践行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铮铮誓言,才获得了干群的一致尊敬与爱戴。在他的告别仪式上,本来准备了600朵胸前佩戴的白花,不够;补到800朵,不够;补到1000朵,还不够;补到1500朵,仍然不够。以笔者愚见,这一朵朵白花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本来意义,已然演变为群众为他在心底树立的一座座无声的丰碑。
我们要学习他对家人的戒心严待。王彦生一直坚持廉洁自律、率先垂范。首先,他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王彦生对享受看的很淡薄,几十块钱的手表一戴就是好几年,外出看病住的是几十元一天的小旅馆,衣服常常是穿了一年又一年,加班也只是以方便面充饥。他从未因个人的事情向组织和基层单位伸过一次手、张过一次嘴,纵使患病后也从未请过一天病假,经常加班到深夜。其次,他始终对家人严格约束。他的女儿王玉洁是省委选调生,被分配街道办事处工作,按理说完全可以给予照顾。可他却专门给女儿单位打电话,告诉他们要严格办事,不许特别照顾。直到2009年6月,王玉洁上班4年后,才调到了丛台区纪委工作,这时王彦生已经离世两个多月了。虽然是县级领导,但王彦生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刚调到丛台区任职时,一家人租住在80平方米的旧房子里。两年后,女儿大学毕业回来,住不开了,才买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当时,因为钱不够,还向亲戚借了5万元。得知自己得病后,王彦生一家家带着女儿王玉洁去认账,在去世前他终于把这些账还清,了却了心愿。依笔者看来,王彦生是有大智慧的人,是真正的“聪明人”,他的聪明在于他明白人的需要不过是“一箪食,一瓢饮”,所以,他把个人的享受抛在了脑后,一心一意谋求事业的突破;他的智慧在于他明白“严是帮、宽是害”,所以,他对家人看似“不近人情”,其实,“冷酷”背后藏着的却是期望女儿靠自我奋斗成才的大爱。
从建党到今天,几十年来,我们的党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多少的革命先烈们为了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不应该消弱我们党创党以来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我们每一个党员也不应该把自己的利益摆在前面,要向王彦生同志那样,永远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我们党的光辉事业而全身心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第四篇:学习王彦生心得体会
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优秀的党员,受到尊重和爱戴的组工干部在与病魔抗争了5年后,过早的离开了人间,年仅49岁。王彦生去世半年多了,每当家人、亲友、同事和受他帮助的农村和社区居民谈起他来,无不眼眶湿润,感慨不已。
但是就是这位普普通通农民的儿子,心地善良,为人正派,勤学善思,勤奋敬业,是深受广大干部爱戴、群众拥护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他并没有多少华丽的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令人难忘、令人敬佩的不平凡业绩。他是新时期我们组工干部的典范,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他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很多,我认为最值得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他自幼丧母,家境贫苦,在党和政府及家乡父老的关怀关爱下,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学业,招生制度改革之后,积极接受祖国挑选,考入邯郸工业学校,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并在党的培养下走上领导岗位。他对党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勤奋工作,报效祖国,对党的信念忠贞不愈,对党的事业一丝不苟。在同邪教组织斗争中,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信谣,不传谣,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一边;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他始终冲在第一线。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党叫干啥就干啥,党叫到哪就到哪,不讲客观、不讲条件、不计较个人得失。
二是勤学善思的优良作风。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又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创出了许多鲜活的经验。在某工作期间,他倡导开展的“领导联社区,部门帮社区,干部驻社区”和“百千万”活动为推动社区党建、改善社区条件、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素质、帮解社区居民困难、促进和谐社会构建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公道正派的用人原则。他从事组织工作二十多年,担任常委组织部长十多年,公道正派、任人唯贤是他一贯坚持的原则。无论什么人打招呼、写条子,不具备任职条件的他都坚持婉言谢绝;又有多少优秀的年轻干部,不跑不找不要,他都始终坚持积极推荐,被选拔任用到重要岗位。他建议主张的“重基层、重一线”的干部选任原则,得到了区委的认可,形成了当地“建功立业到一线,功成名就回机关,政绩特别突出者,推荐提拔晋副县”的干部选任导向,建立了干部上下良性循环的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一尘不染的政治本色。组织部长是管官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岗位,也是各种有这样那样想法的人重点腐蚀的对象。他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有权不搞特权、有权不谋私利,不生非分之想、不取非分之利,严格要求、严于律己。一些人为更改工龄年龄、升职晋级,请他吃饭,登门拜访,他都坚决予以拒绝,以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组工干部廉洁奉公、坚持原则的良好形象。
五是亲民为民的民本情怀。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团结同志、贴近群众,对群众满腔热情,对同志和蔼可亲。对社区干部、基层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总是入心入脑、不推不拖,很小的事他都当很大的事去办。
六是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视金钱如粪土,视名节为生命,不争名、不争利,不争权、不争位。二十多年来,他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干的非常优秀,但在多次评功评模、晋职升级中,他总是替人着想,主动相让。
七是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他一生克勤克俭,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竖不攀、横不比,扎扎实实正自己,从不讲排场,不比阔气。没有进过星级酒店,没有住过星级宾馆,没有穿过名牌衣服,一块几十元的手表,一戴就是十几年,一个十多年的县级干部,一直住着一套70多平米的房子。
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建树了组工干部的光辉形象,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五篇:学习王彦生心得体会
学习王彦生心得体会
刘文思
12月2日下午,燕山影剧院内座无虚席。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创先争优领导小组组织策划,以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王彦生先进事迹为原型的大型话剧《王彦生》在剧院上演,这是该话剧在我市巡演的第三场。
中组部组织二局副巡视员、中央创先争优活动办综合组副组长张金豹,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彦洪,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曹征平与我市广大干部群众1000余人共同观看了演出。
话剧《王彦生》以纪实手法,选取了王彦生一生中几个感人的工作、生活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王彦生同志的感人事迹。演员们用质朴的语言,真情投入地表演,把王彦生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公道正派的用人原则、亲民为民的民本情怀、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勤学善思的优良作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在演出现场,广大党员干部为王彦生的光辉形象所动容,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观看话剧,近距离体验了王彦生感人的工作和生活片断,进一步感受王彦生同志高尚的道德情操、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无悔的人生追求,使心灵得到了净化。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王彦生同志为榜样,立足本职,以实际行动践行王彦生精神。
王彦生,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优秀的共产党员,受到尊重和爱戴的组工干部与病魔抗争了5年后,过早的离开了人间,年仅49岁。他在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组织部工作岗位上做出令人难忘、令人敬佩的不平凡业绩和所体现的高尚情操,他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是新时期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典范。王彦生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很多,我认为最值得我学习的有以下方面。
一是信念坚定、坚持原则、坚持党性的政治品格。他自幼丧母,家境贫苦,在党和政府及家乡父老的关怀关爱下,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招生生制度改革后,考入邯郸工业学校,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在工作近20年的时间里,他对党忠诚,对党和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对党的信念忠贞不渝,对事业一丝不苟,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二是能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心系百姓和勤勉敬业、注重学习的工作作风。王彦生同志早年的生活经历和求学历程,使他总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用一种平和宽容的态度处世为人。他始终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已的事,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对群众满腔热情,在工作实践中重视下基层了解基层情况,体察百姓冷暖,对社区干部和基层群体要求解决的问题入心入脑,不推不拖,很小的事当成大事去办。
三是作风俭朴,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行。王彦生同志在担任组织部长这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岗位,他不争名、不争利、不争权、不争位,他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有权不搞特权,有权不谋私利,不生非分之想,不取非分之利。他一生克勤克俭,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从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不贪图享受。一个十多年的县级领导干部没穿过名牌衣服,没住过星级宾馆,并一直住在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同时在多次评模评功、晋级升迁中,总替他人着想,主动相让。王彦生热爱党、忠于党,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转化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推动工作的实际举措、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在他的遗物中,最多的是书籍和笔记本。尤其是2008年3月,邯郸市作为全国试点城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他围绕所学所思,撰写了许多学习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王彦生时时事事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2005年7月,他被确诊患了脑部左侧基底动脉梭形瘤,这就像脑子里安了一颗定时“炸弹”,劳累、着急、血压升高,都有可能“引爆”,瞬间夺去生命。因此,专家告诫他必须静养,组织建议他注意休息,他却坦然地说:既然病情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就让我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多为党做些事情吧。
就这样,四年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毅力,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
2008年奥运安保期间,他坚持24小时在岗在位,头疼得实在厉害,就用椅背顶着缓解一下,硬是没请一天假。10月,还带领丛台区50名中青年干部到清华大学参加学习培训,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参观。此时,死神已经向他逼近,王彦生正承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巨大痛苦和煎熬。
2008年底至2009年初,丛台区街道社区两委开始换届。他长时间地扎在社区换届工作的第一线,大到选举方案、会议议程,小到会场的布置、选票的印制,都逐一过问。有一天晚上回家后,妻子见他非常疲惫,就偷偷关掉了他的手机,想让他睡个安稳觉,他发现后还批评了妻子。
2009年春节前,他出现了吞咽困难的生理反应,但假期一结束,他依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区人大、政协会议的紧张筹备中。2月4日,政协会议开幕当天,劳碌多日的王彦生感到头痛加剧。妻子劝他别去开会了,可他执意要参加:“‘两会’一年只开一次,我不能不去!”就在他起身要去上班的一瞬间,轰然倒地,再没醒来。
就这样,王彦生用49岁的生命,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 2009年2月6日,王彦生遗体告别日当天,尽管天寒地冻,千余名干部群众仍自发从四面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一位熟知王彦生的书法家得知噩耗后伴泪疾书:“彦俊长辞丛台垂首祭英烈,生为人杰滏河洒泪送忠魂”。眼界高远 勇于创新,把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王彦生时时事事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就这样,王彦生用49岁的生命,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 王彦生是一位脚踏实地、作风扎实的实干家;同时,他又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开拓者,具有超前的思维和深远的眼界。
作为组织部长,他深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多年来,他始终把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并以很强的创新精神谋划和推进工作。
1998年,着眼于解决干部队伍能上难下、活力不足的问题,他亲自谋划修订了曲周县干部管理办法,提出了“无功就是过,有错就追究,末位遭淘汰”的崭新理念,在全县有效营造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2000年,发现部分农村党员存在党性意识差,不作为、乱作为的突出问题后,他提出开展处置农村“五不”党员的工作措施,纯洁了党的队伍,树立了党的形象,其做法在全省予以推广。
2002年,立足于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权,他主持制定了干部职位空缺预告制度,并提请县委开展了曲周历史上首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实现了从“少数人中选人”到“多数人中选人”的转变。
2003年7月,调任丛台区后,通过调研他发现,作为邯郸市的主城区,社区工作已经成为承载丛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但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等原因,不少社区远未能发挥“服务站”、“稳定器”和“连心桥”的作用。经过深思熟虑,他向区委提交了“联帮驻”活动方案和街道“大工委”建设体制的构想,以“领导联社区、部门帮社区、干部驻社区”的“联帮驻”活动为载体,以街道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双向服务,互利共赢”的“大工委”建设体制为依托,构建起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共振点,既有效提升了社区党组织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又为促进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追根溯源,得益于他的勤学善思。王彦生不爱交际、不爱应酬,却酷爱读书写作,书桌、书柜甚至办公室的床铺上,到处都堆着书;他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能熟练使用电脑办公,后来又开了自己的博客和QQ。他非常勤奋,在涉县县委宣传部从事通讯报道工作时,每年都能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稿件130篇以上。从事组织工作后,他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多篇理论、调研文章,许多观点和思考很有见解,被全国多家刊物发表。
唯贤是举 无私无畏
把选好人用好人作为首要的政治责任
“选人用人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用好一个人,会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群人。我们肩头有万千责任啊!”这是王彦生常常叮嘱身边同志的一句话。
他不拘一格选人才,唯贤是举。现任涉县县委党校支部书记的付岩伟,于1991年4月因文字功底扎实被调入县委组织部工作。由于敬业勤勉,他进步迅速,很快成为部里写材料的骨干。一年后,县委组织部成立研究室,要选拔一名主任。当时付岩伟所在的组织科,数他资历最浅。但作为分管副部长,王彦生却力荐付岩伟。最终,付岩伟从办事员被破格提拔成股级干部。
2001年,曲周县直机关一名副职在干部调整时有争议,但王彦生通过多方走访,了解到这名干部性格耿直率真,不太注意说话的方式,但却是一个很有思想和魄力的可造之材。于是,他举荐这名干部到最为困难的基层担任正职。结果,短短一年时间,这名年轻干部就打开了局面,还在年底考评中一举拿下几个先进,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王彦生总是把荣誉让给别人,把功绩留给组织,而从未因个人的事情,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2002年党委换届时,他担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推荐他担任副书记,他却主动提出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2007年丛台区政协正职空缺,市里、区里准备推荐他任政协主席,但他主动向考察组提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还是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吧。由于王彦生的一再谦让,他成为邯郸市在基层组织部长岗位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达11年之久。
“为人之道在于正,为官之道在于廉。”这是王彦生的人生准则。王彦生对于困难群众特别慷慨,但自己生活却比较拮据。自己基本上没有储蓄,没有奢侈生活用品。他和妻子都是靠固定工资生活的,还要赡养老父亲和继母,供孩子上大学,加上林林总总救助贫困群众的开支,日子一度紧紧巴巴。他刚调到丛台区时,一家人租住在80平米的旧房子里。两年后,女儿大学毕业回来,才张罗买了一套90多平米的二手房。当时,还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块钱。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怕自己万一还不了,便带着女儿上门一一认账。王彦生生活非常节俭,一件衣服一穿就是好几年,在外出差或加班时,基本是在路边的小摊小店吃碗面条。他远离灯红酒绿,从不涉足高档消费场所,也很少接受别人因私事所设的宴请。
他的突然离世,令许多熟知他的人难以接受,人们呼唤着他的名字,传诵着他的事迹„„
王彦生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却在我们心中矗立成丰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邯郸这片热土上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王彦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09年4月以来,中共邯郸市委、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中共河北省委先后作出决定,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王彦生同志学习活动,省委追授王彦生同志“全省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目前,一个以王彦生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作风建设、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履职尽责、勤政为民的热潮正在河北大地形成。
2010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