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先进人物事迹报告材料
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坚守与执着
——记**单位技术专家***
有这样一个人,在他眼里,每天都是工作日,周六周日到单位工作早就习以为常,经常忙碌到夜晚也是家常便饭。他就是**单位的技术专家——***教授。
1982年毕业于包头师专的***,回到了老家巴彦淖尔市,在市中学当了一名老师。4年后,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再次踏上求学之路,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之后他回到了包头,在**单位开始了他20多年的科研之路。***同志一直从事稀土贮氢材料及其高能环保型电池的研发工作,20多年如一日,他始终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课题,主持完成了多项自治区、包头市、**单位和**单位的研究课题。
***的勤勉在**单位是出了名的,用他的徒弟王利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工作狂,科研几乎就是他的全部”。王利清晰地记得,2012年8月份的某一天,他在实验室制作一个合金样品时,遇到了困难,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的失败……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正当他犹豫是不是明天再做时,师傅***走了进来问:“做的怎么样了?还能继续吗?”“能!”年轻人的拼劲试图要证明给师傅看,于是,试验一直持续到半夜,***也跟到了最后。也正是那次经历,让王利对于“科研人员”这个职
“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人员”,**单位“模范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荣获**高新区“青年科技创新创效奖”、“科研贡献奖”。
面对诸多荣誉,他没有自满,只是以一句极其朴实的话作为回应,他说“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能做一点贡献,得到大家对我的肯定,我很高兴,今后我还是要继续做好我的研究工作。”科学研究永无止境,坚持不懈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他成为贮氢材料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他首次在非晶态镁镍基贮氢合金的机械合金化制备过程中添加硼、硅等非金属元素,将传统的间歇式机械球磨工艺改进为连续球磨工艺,大大缩短了镁基贮氢合金非晶化转变的球磨时间,同时改善了材料的容量稳定性;首次运用缓蚀剂处理成型镁基储氢电极片,并通过研究电极/溶液界面的性质,提出缓蚀剂改善镁基储氢电极性能的机理;为了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他带领科研团队自主开发的新型La-Fe-B系储氢合金,其动力学性能和低温放电性能明显优于传统LaNi5型合金。经过300多个组分的不断研制、试验,大电流放电及-40℃放电,容量均提高50%以上,成本降低10~40%,特别适合于研制电动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及低成本镍氢电池;为了让科研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服务,他一直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和已有产品的升级改进,与稀奥科贮氢合金公司、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展了稀土系贮氢材料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促进了产业技术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忙于科研的同时,他还坚持学习深造,并于2007年取
出的不同意见,他从不责备,而是积极的解答或者鼓励他们通过实验深入理解。
在工作中他是“良师”,在生活中他是“益友”。他的第一批研究生中有个叫“春林”的学生,在毕业3年后,突然给他打去一个求助电话,“老师,单位集资买房,我的首付不够,您能不能……”这句话说了一半,春林有些不好意思开口了,正在北京考察项目的***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学生的难处,直接问“春林,你还缺多少?”。正是老师的慷慨解囊,解了春林的燃眉之急。这件事已经过去两年了,但在春林心里却是久久难以释怀,她说,“我的老家在兴安盟,包头举目无亲,但只要有困难,我总会想到我的恩师,他除了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亲人。”
在***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坚守与执着,一名员工的忠诚与奉献,一位仁者的爱心与质朴,这也许还不是他的全部,面对自己热爱一生的事业,闫慧说:“尽管贮氢材料下游应用尚未发展起来,但是氢作为一种新能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最好的贮氢材料,为将来大规模开发做好技术储备,为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篇:国有企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企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XX部门的口头禅。它的倡导者,是一个年轻小伙子XXX,这个皮肤黝黑,平常一脸严肃的年青人,就是部门最年轻的XX。正如他的名字,他的到来,也是给这个班组振兴与希望,给这个平日里默默无闻的部门注入了青春与活力。
初到这个岗位,大家对他还怀有质疑,承担这里的一切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面对的大家的种种疑问,他说干就干,短短几天就熟悉了工作环境,并熟练掌握了岗位职能,这位部门中最年轻的小伙子以他的决心和干劲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着XX部门存在的种种问题,他制定了三大战役,开始了对于初出茅庐的他尚言艰难的工作。定标准,整纪律,促团结,抓效率,提形象,搞改善,他给自己定下了这十八字方针,严格从六个方面对班组进行积极整改。
纪律,是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养成习惯的一种规范,是一个部门决策、意志得以贯彻执行的可靠保证,更是维护一个团队团结和提高一个团队形象的重要因素。所谓国有国法,X有X规。部门的各项制度,就好比组织的骨架,有了完整的结构,部门的各项行动才能行之有效。在担任部门负责人的第一个月里,他就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内容包含岗位职能,设备管理,物料防护,安全规程,文明生产责任制等共13项,使这个年轻的部门有了完整健全的规章制度。并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作表率,“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他常常对员工说的话。
有了铁一般的纪律,大家车同轨,人同行,积极进取,克服难题。对与部门改造的这样的大工程,一人之力难行。作为领导的他,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规划设计改造图,并主动放弃春节长假,督促设备工程的改造,确保了设备按时交付使用。受到他行动的感染,大家齐心协力一条心,提前1个月完成了改造计划,确保了高产时期不出差错,打好了公司高产的第一战。
铁血亦柔情,在大家为胜利完工庆贺时,他接到一个电话:孩子生了,很健康,不用担心。这时一向不苟言笑的他哭了,是幸福,是喜悦,也是愧疚,愧疚没有陪伴在妻子身边,只到孩子降生。他回了趟老家,看望完妻子后,又匆匆赶回了工作岗位。
“我们就像发动机上的齿轮,我们卡壳,发动机就转不动”这是他形容XX部门对于生产的重要性。看XX,盯XX,保生产,他给自己制定XX审查制度,每个订单逐一检查,并和同事们一起讨论各种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方式方法。确保生产信息的及时反馈,降低了本部门环节占整个生产周期中的比重。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他的口头禅,也是XX部门的口号。在XX部,它是改善的口号,改善不分大小,人人动手,全民改善。在他的带动和鼓舞下,部门成员积极动脑,巧于动手,你发明,我改善,大家你争我赶,不甘落后。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各类改善30多项,内容涵盖到品质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等各个方面,并涌现了一批改善明星。
如今的XX部门,这个昔日大家眼里后进的部门,已俨然成为各部门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那汇聚了N道光芒的新星,还将继续闪耀。
回望过去的一年半的时间里,那位年轻的XX应该有太多的故事要说,他却憨厚的一笑:没什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三篇:先进人物事迹报告
刘海东,河北省张北县大河乡面草沟村人。1992年,18岁的他因高考落榜,含泪走出家门,和许多进城务工青年一样,怀着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怀着对自己未来美好生活的梦想,外出去打工。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现在他已成为大河乡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
出生在贫瘠农村的刘海东,从小看到的就是父母因劳累而苍老的面容。他知道,要想走出家门,离开这贫瘠的土地,只有刻苦学习,考上大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命运总是那样无情,1992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仅为3分的差距与高校无缘。升学的梦想被无情的现实击成碎片……
后来,他经过再三思考,怀着出去闯一闯、试一试的想法,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不久,他被介绍到一家毛纺厂去打工。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毛纺厂也和千万家中小企业一样,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洪流中倒闭破产,刘海东的生活又一次受到冲击,精神再次遭受打击。可这时的他已不再是高中刚刚毕业时的刘海东,他已成熟了许多。他在一次和朋友的闲谈中得知餐饮行业利润高、能赚钱,他就想试一试。于是,他东凑西借到2000多元钱,开了一家面食馆,通过自己的精心经营,小饭馆一天天兴隆起来。在几年的时间里也攒了一些钱。为了能有更多的收入,他还在县城的一条街面上租了一间铺面开了面粉铺。自己忙不过来,就把弟弟从村里叫到县城来协助他经营。不但自己在县城扎根创业,而且也改变了弟弟的生活。
张北县是坝上地区是有名的旅游景区,消费高,特别是餐饮服务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但是刘海东凭借着厚道的办事方式,很快就在远近打出了名声,小日子红红火火。这时候的他已经结婚了,和妻子起早贪黑,日夜操劳,小饭馆的生意也一天天红火起来了。2004年年底,他听说政府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免费培训项目,于是他就参加了阳光工程培训班,从理论上进行了一次系统学习。结业后返回县城不断拓宽经营思路,在面食的基础上,增加了小炒和羊排。到了2005年小饭馆的生意更加兴旺了,他又投资近13万元在县城修建了9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平房,每天营业额达到1200元,年纯收入可达20万元。父母在老家也不种地了,家里的开支每年只少需要5000元,全由刘海东支付。
2008年的春节,当时正是我县“三年大变样”建设的关键年,即便是在春节期间县城的建设也是热火朝天,刘海东惊讶地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心中既是感到自豪,又是感到有点心动。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他决定要把手头的资金投入到新家乡的建设中,大力发展养殖业。欠缺技术他便背着厚重的书籍去种畜场向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刻苦学习,每一步都走得脚踏实地。掌握了全套技术后他便筹建猪舍、购买种猪、合理配料、科学喂养,实现了由养猪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全面突破。
致富后的他不忘乡亲,帮助他们解答难题、传授经验、指导技术,还为一些困难户免费供药供猪仔。在他的带动下,大家不但提高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更加快了致富的脚步。
从事养殖业的起步之初,他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他不畏难,为了尽快掌握养猪技术,他带着简单的行李,购买300多元科技书籍,到市里向科技人员和工人师傅跟班学习1个月,从种猪选择、饲料配方、疫病防治一点一滴地学起。不怕苦、不怕累,刻苦学习的劲头感动了所有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他们的耐心指导和无私传授,使他很快掌握了养猪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技术。
有了一定的养殖知识,回家后刘海东经过2个月的努力,建起了一栋400多平方米的猪舍,随后到长沙买回了20多头大约克良种种猪,到县种畜场购回50多头仔猪,运用科学的喂养新技术,第1年盈利2万多元。2008年盈利5万元左右,2009年他又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购进6头大约克良种母猪,全年向其他养殖户提供仔猪近100头,自己育肥出栏肥猪300头左右,尽管下半年受流行猪病的影响,母猪生产有些损失,但全年仍获利10万元左右。
刘海东由养猪的门外人变成了行家里手,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户,每天都有人慕名而来向他请教养猪技术,他都不厌其烦地把经验告诉他们。他率先致富后,却没有忘记乡亲们,他们都是普通的农户,只会传统养猪技术,刘海东就不辞辛劳,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去查看各户所养猪的生长情况,告诉养殖户如何配制饲料,如何对猪栏消毒,如何防疫治病。他在帮助其他移民掌握技术的同时,还为一些困难的养殖户免费提供兽药,如果哪户移民家里没有钱买仔猪,他会提供仔猪供他们喂养。
在他的带动下,XXX村饲养良种母猪已超过80余头,年出栏肥猪400头,仅此一项就带来近10万元的收益,人均增收500多元。几年来,在他的影响下,XXX村民养猪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生活水平超过了当地村民的平均水平。
在创业的征途上,刘海东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然而,面对成绩,他没有沾沾自喜,面对困难和挫折他没畏惧和退让,而是向更高目标迈进。
到目前为止,刘海东已投入近50万元,并打算加大投入,建一个规范化的养猪基地,实现猪场年出栏肥猪突破1000头,收入突破20万元,并把全村居民都带动起来,实现饲料加工、规模养殖、销售和技术服务一条龙。
为了确保养猪产业健康发展,理顺生产和流通环节,降低风险,他还组织成立了合作社,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好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各种问题。合作社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之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合作社服务实行统一猪种、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贷款、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价格和统一销售。
第四篇:采访先进人物事迹报告
艺术与传媒学院 美术学 李存 201011115007
采访先进教育者王增荣事迹报告
我采访的是河北省唐山市唐海县一农场中学王增荣老师。
王老师1961年10月生于唐山市唐海县的一位贫困农民的家庭中,由于家庭贫困,家里子女众多,王老师于1969年才开始踏上她的艰苦的求学生涯。
1969年,王老师在教学条件很差的唐海县一农场小学读书。在校期间王老师学习非常刻苦,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974年,王老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的重点中学。在读中学期间,王老师继续发扬她勤奋,刻苦学习的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1976年,王老师以全场第三的成绩考入唐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学习。1978年,王老师学完毕业(高中两年制),并参加当年高考,但王老师被大学拒之门外。
因为家庭的贫困。王老师离开了教室,辍学在家务农。在家务农的几年中,王老师深刻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王老师于1980年再次踏上艰苦的求学之路,这一年,王老师在一农场中学复读,并参加1980年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老师如愿考入滦县师范专业学院。
两年后,王老师以优异的成绩从滦县师范专业学院毕业。按当时的政策,王老师应该被分配到滦县高中教书,但是王老师想到自己的艰苦的求学生涯,想到自己的家乡还有很多和自己一样的有志青年没有钱读书,没有机会读书。自己家乡的学校没有老师教书,学校的教学条件差问题后,志愿回到自己的家乡,回报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回到家乡后,王老师就职于唐海县一农场中学。在场中工作期间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在1989年到1992年被委派到唐山师范学院进修数学本科学士学位,学成毕业再回到县中工作。2000年,2001年,王老师被送到唐海县一第一中学锻炼,在教书期间,王老师所教的学生在年级的各种数学的考试中总是名列年级第一,王老师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家长也非常满意。2002年,王老师被调到唐海县一农场中学任教,并被任命为班主任一职。
再次被调回场中任教的王老师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作为班主任的更加努力工作,力求把自己的工作干到最好!从2002年到2006年,王老师获得过多项荣誉,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老师,优秀班主任。王老师的教育效果连续三次测评获得全县第一,2007年她又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2008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县先进工作者。2009年,她还获得县级优秀敎干评比一等奖!
采访完王老师后,我的内心不能平静。我认为王老师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她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她的艰难的求学之路和在工作岗位上所取得的成绩给了我很多启示。
一是,王老师有刻苦学习的精神;立志成才的毅力;不怕困难,努力克服困难的魄力;坚持不懈的意志力。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代的很多大学生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立志成才的毅力。看看身边的同学,有几个人是在努力学的,有谁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的,同学们平时就是打打闹闹过日子。心情不好就逃课,课程枯燥就在课上玩手机,没课就玩游戏;临近考试就拼命的不分昼夜的复习。考试过后,就又变成原来那样。。现在的大学们在渐渐的遗忘他们最初的目标和理想,取而代之的是吃·喝·玩·乐,他们禁不住当今社会的各种诱惑,不能继续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学习,奋斗。我们如果能像王老师一样一如既往的为自己的目标奋斗,能刻苦的学习,能够像王老师一样始终铭记自己的理想,怎么会不成才呢,怎么在会中途辍学,怎么会拿不到毕业证呢?
当代大学生还缺一种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魄力;不被挫折击倒,能够坚持不懈的意志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很了解这一点,很多同学遇到一点困难,都会感到非常不适应,就会感到很麻烦,就会觉得自己完全解决不了,就会找别的同学帮忙。我们没有克服困难的意识,没有克服困难的胆量。当今竞争是知识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如果我们当代大学生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胆量,我们国家肯定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很多同学在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后,就会感到非常痛苦,感到非常难过,就会郁闷好多天,很多人,禁不住挫折的打击,一点点的挫折就会让我们垂头丧气。这种现象在中国大学生之中真的非常普遍,我之前自认为自己可以从容的应对学习和生活之中的困难,也能经受住我所面对的各种打击和挫折,我也很有信心解决我所面对的困难,沉着应对!
王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成才要刻苦学习,要立志高远,要不怕困难·克服困难,要沉着面对挫折和打击。
二就是感恩,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学会的。王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能够报答养育她的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都不知道感恩,不懂得什么叫知恩图报。我们知道越来越多的人变的自私,在面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都会选择个人利益,而放弃集体利益于,甚至损害集体利益来获得个人利益。我们生活在集体之中,选择集体利益对我们来说必然有利,选择集体利益也就是来报答集体,这个集体可以是国家·家乡·班级·自己的工作单位。。。这也就是感恩。如果你生活在某个集体之中,那么,这个集体就必然会对你产生积极的影响,你报答集体也是应当做的事情了。
王老师回到家乡教书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就如同几十年前,钱学森老人历经艰难困苦从条件优越的美国回到刚刚成立的中国一样。钱老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这就像王老师为唐海县的的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王老师回到唐海县教书是感恩,钱老回到中国造火箭·卫星同样也是感恩。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感恩,就像有很公费留学生学成不回国而是留在国外发展,这些人就不知道感恩,不懂知恩图报。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是接受好心人的捐助才能够上学,但是这些被捐助大学生却因为一系列的问题从来不会去看望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甚至也不会对这些好心的捐助者们说一声谢谢。我认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拥护和帮助的,更不会得到别人的爱戴。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是一个不懂得礼貌的人,是一个不可能有大成就的人;一个不知道感恩的国家就是一个不可能长治久安的国家;同样,一个不知道感恩的名族就是一个不成熟的名族,是一个不可能长立于世界名族之林的名族。
三是,王老师对工作的尽心尽责,对工作的态度和对于工作的责任心,还有她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式非常严峻,有一个好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会经常说教我们的老师不负责任,我们的同学不负责任,我们的朋友不负责任。。。。但是,我们自己是否对别人负责,我们是否对我们的学习负责,是否对我们正在做的事负责,是否对我们的父母负责,是否对我们的老师·同学负责呢?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不负责任的人,他们对工作,对别人的事,甚至对自己的事都是一副不负责的态度。认真负责是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尊重,负责是对自己劳动的一种认可和重视。如果能像王老师那样我们就不会有如此多的愤愤和不平。
四就是敬业精神,王老师是非常有敬业精神的,她是这方面的典范!我们都知道金融危机已经席卷全球,导致了全球的就业形势都非常的恶劣。我们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经济状况最危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时期,如果我们没有一种良好的敬业精神,我们就不可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并且长期的在工作单位上工作下去。没有敬业精神我们也不可能把工作做好,也就不可能在我们的工岗位上干出成绩,更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了。因此,敬业的精神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好的敬业精神呢?我认为我们要热爱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只有充满了爱才能充满激情。其次是刚才说的责任心,我从王老师身上的学到了很多的找到东西,我认识到了要成才我就必须具备的品质,要成功就必须要有的精神。
经过这次的采访,使我受益匪浅,我相信王老师的事迹会对我产生积极地影响。
2011/8/29
第五篇:转型发展先进人物事迹报告
转型发展先进人物事迹报告
李建生同志简要事迹
李建生同志,山西长治县雄山振义煤业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2010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2009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山西省捐资助教功臣”;2010年被长治市政府评为“长治市劳动模范”;2009年被长治市政府评为“长治市捐资助教先进个人”;2010被长治县政府评为“长治县特级模范”;2009年被长治县政府评为“捐资助教先进个人”。
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面旗帜,李建生同志积极创新,开拓进取,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县委县政府“四三二一”发展战略,确立了“以煤为基、以煤兴业、以煤兴产、多元发展”的发展思路,在转型中发展,在跨越中奋进,努力践行者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转型发展。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面对越来越少的资源,李建生同志紧盯发展前沿,突破思维定势,以深度利用好煤炭资源为第一出发点,新建90万吨洗煤厂,由原来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初步加工的运营模式,向资源深度开发的道路转变,实现了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发展向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的转变,实现了由“地下”先“地上”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实现企业多元发展。李建生同志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上,充分依托煤炭资源经济发展优势,高瞻远瞩,立足于转型、跨越发展,加大长治神泉保健食品饮料公司资金投入。该公司为雄山振义煤业一家子公司,果茶年生产设计能力2000吨,全年产值3000万元,上缴利税480万元。2010年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先进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引进了清爽型果茶生产线,不断研究开发新项目、新产品,目前形成了“心水牌”果酱型、清爽型、无糖型、罐装、桶装果茶及山楂酒系列产品。于此同时,出资入选山西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投资建设建粮油仓储配送基地和畜禽蛋奶保鲜包装仓储基地,占地面积400亩,概算总投资2.1亿元,打造现代化大型农产品物流平台,实现了企业由“黑色”型向“绿色型”转变,促进了地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天的雄山振义煤业形成了煤炭洗选、保健饮料、农产品物流的多产业强劲发展格局,实现了公司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华丽转身。
李建生同志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发展思路,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