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XX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于XX年2月14日晚在央视一套播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提供到的关于XX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XX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连日来,英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烈士的先进事迹经本报和其他媒体报道后,在海军部队引起强烈反响。官兵通过学习讨论、座谈交流、撰写体会等多种方式,学习张超烈士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
在张超生前所在的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外场机务楼、机关办公楼等醒目位置悬挂着“向英雄学习”横幅,电子屏滚动播放张超先进事迹和视频录像。“向英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学习”誓师动员大会上,张超的战友艾群说:“我们一定会继承张超遗志,勤奋工作,刻苦训练,为航母舰载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感受烈士品质,激发奋进力量。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结合核潜艇精神大讨论活动,组织官兵收听收看张超先进事迹。南海舰队某基地利用网络、报纸、微信平台等媒体资源,开展“学英雄事迹、当精武标兵”体会交流。东海舰队某水警区开展“和张超比一比、自身差距在哪里”“英雄事迹怎么看、建功岗位怎么干”等群众性讨论,激发官兵岗位建功的强大动力。
学习烈士精神,练就过硬本领。在张超曾经工作过的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多架战机连续进行长途奔袭对海实弹射击演练。曾与张超并肩执行战备巡逻任务的飞行员李光耀说:“向张超学习,必须把每次起飞当成战斗,绝不让祖国海空受到任何威胁。”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72艇发出倡议,号召官兵像张超那样练兵备战,在强军兴军道路上奋勇前行。
英雄牺牲,精神永存。从白山黑水到南海岛礁,从万里海疆到远海大洋,从海军机关到基层舰连,海军广大官兵决心像张超烈士那样,牢记强军目标,强化使命担当,奋力开拓进取,为建设强大海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XX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今年76岁的魏德友和他的老伴刘景好,在新疆无人区守边52年。这对远在新疆萨尔布拉克无人区的老夫妇,用长达半个世纪的坚守,兑现自己青春时对国家许下的诺言。今年7月份,现代快报制作的H5作品《无人区52载守边人》爆红网络,老魏叔也成了真正的网红。近日,老魏叔夫妇以他们打动人心的守边故事,入选XX感动中国全国候选人。在20位全国候选人中,还有一位来自江苏的候选人“寻亲大姐”吕顺芳,也是很多人熟悉的面孔。在此之前,现代快报也曾多次报道过吕大姐的故事。
入选XX感动中国全国候选人
今年76岁的魏德友和他的老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的退休职工、护边员。在新疆萨尔布拉克中哈边境无人区,他们协助边防官兵戍边长达52年。
这里,冬季狂风肆虐,暴雪深达一米多;夏季蚊虫猖獗,当地有句俗话“十个蚊子一盘菜”。向西直线距离8公里,就是中哈边境173号界碑。1964年,从部队转业的魏德友主动报名,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他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的屯垦戍边生涯。两年后,他把妻子刘景好从山东老家接了过来。
52年过去,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也是一茬接着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夫妇却选择留下来,独自生活在空旷的草原深处,他们的家被驻地边防派出所官兵称为“一座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老伴守着家,老魏叔每天沿着边境线放羊、巡边,来来回回十几公里。52年来,他走了近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圈!
快报制作的H5让老魏叔成为“网红”
今年7月份,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无人区,走进了老魏叔的家,进行了一周多的深入采访。7月26日,现代快报推出题为《无人区52载守边人》的H5及全媒体系列报道,仅单条H5的阅读量已过XX万次,点赞“陪老魏叔一起巡边”人数超过130万次。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超过亿次。这条H5还变身视频短片,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乌鲁木齐等五大都市的公交地铁、高铁飞机和户外大屏上循环播放。央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人民日报》也相继报道了老魏叔的故事。网友们纷纷给老魏叔点赞,并留言说:“这才是真正的网红”“这种朴素的坚守才是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 ……
8月9日,农历七夕,老魏叔的故事和现代快报的报道,还登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10月28日,中央宣传部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魏德友的先进事迹。
老魏叔夫妇入选,“众望所归”
现代快报制作的有关老魏叔的H5作品在网上热传之后,许多网友在鼻酸落泪的同时,也开始高声呼吁,“老魏叔夫妇应该入选今年的感动中国候选人!”而近日候选人名单一公布,立即获得网友们大赞,“老魏叔夫妇入选,众望所归!”
对于魏德友夫妇入选今年“感动中国”的全国候选人,央视“感动中国”栏目组工作人员直言,“他们的入选毫无悬念”。从今年下半年以来,栏目组每天都能收到来自全国各省市大量的推选事迹,其中老魏叔夫妇的故事,是最为打动推选委员会的事迹之一。
一些推选委员会成员表示,他们有的此前就看到了网上转发的现代快报制作的H5作品,或是在央视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上听到了老魏叔的故事,十分感动、印象深刻。因此,此次魏德友夫妇成为全国候选人,在栏目组看来可谓当之无愧。
在央视网的“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评选”投票页面,记者看到,截至12月9日晚上11时,魏德友夫妇的票数已达到20274票。
成为XX感动中国的候选人,老魏叔有什么感想吗?12月9日晚上,现代快报记者打通了老魏叔的电话,在电话的那一头,老魏叔的语气像往常一样平静,“我其实没做什么,”他说,“这些事都是我应该做的,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太多了。”
XX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节目,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动不已。有被称作“氢弹之父”的物理学家于敏老先生;有在贵州贫困山区支教10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妇;有为了孩子学习而与孩子同桌16年的陪读母亲;也有敢于与暴恐分子作斗争的警察叔叔木培提;还有为了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人员……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于敏老先生,当主持人宣读颁奖词,于老先生的儿子接过奖杯的那一刻,距离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中国人只用了2年8个月。朱光亚院士称,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
那是一段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一代物理学家的故事。1966年12月28日,我国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为确保能拿到这次试验的测试结果,于敏顶着戈壁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刺骨严寒,检查和校正测试项目屏蔽体的摆置。核试验基地都是在条件恶劣的高原和大漠上,当时40岁的于敏身体虚弱到这样的程度:从宿舍到办公室只有百米的距离,有时要歇好几次,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移步。由于过度操劳和心力交瘁,他曾多次休克在工作现场。但在那样高难度、高辐射的条件下,于老先生仍“以命相搏”。经过无数次的测量,中国的氢弹原理实验成功了!
于老先生这一辈子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他这种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要学习他那宽大的胸襟,坚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年收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年央视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5.看感动中国XX观后感
6.收看XX年感动中国观后感800字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600字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范文
9.感动中国XX观后感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第二篇: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情爱无疆有些泪水不是因为脆弱,不是因为悲伤,而是“感动”激发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有种情怀不是让人干干的矫情,不是单纯的悲情,而是流露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催人奋进的豪迈激情。
“感动中国”节目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代精神史诗”。又一次观看《2013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不变的除了那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和一段段感人的事迹还有一颗依旧因感动而潮湿的心,那些人那些事像一串曼妙的音符久久涤荡在心间,同时也洗涤着心灵,还原最初的色彩。师生情
人生没有彩排,即使再遭遇一次,我相信这仍是她不变的选择。作为一名班主任,她早出晚归,兢兢业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又给学生上了最生动的一课。放学时分,学生蜂拥而出,不料一辆大货车像一头发疯的马儿飞驰而来,她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将身后两名学生奋力一推,又像箭一般义无反顾地将前面两名学生推开,货车疾驰而过,夺去她的双腿,而她就是年仅28岁的张丽莉老师。在手术后得知自己高位截瘫后,她不曾哭泣,她觉得用自己的双腿即使是自己的命换学生的命的很值。她还忍着疼痛花3天时间给学生们写了一封信,希望他们不要为她的事而分心,积极备战中考!
有人说教师是园丁。不,这还不足以体现她的博爱伟大。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这还不足以表现她的呕心沥血。我只想把教师比作慈母,那样平凡却不平庸,那样伟大却不特别。从小就希望自己做一名教师,苦点累点,心里却是甜的。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力量,教书育人,待到桃李满天下,自己也就心满意足。张丽莉老师的舍生忘死,乐观向上,微笑面对生活鼓舞了我,使我更加坚定信念!爱社会
何玥,一个美丽的天使把爱洒满人间!她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家境贫寒,但她乐于助人,在汶川地震中出了她全部的零用钱。她虽节俭但在献爱心活动中绝不“手软”。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心爱的女孩,同样让我们心疼,她竟在12岁的花样年华病魔缠身。没有抱怨命运不公,不曾在病痛中哭泣,她的坚强已经让所有人都震撼。而她竟有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无偿捐器官。那样柔弱却不失坚定的话语,不禁令人心颤。年仅12岁的她竟会对生死如此坦然,竟会对生命的价值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乡下人对死后捐器官的认识就同对火化的认识一样苍白恐惧。何玥的决定立即遭到所有人的反对,然而何爸爸最终被何玥打动,在失去女儿的悲痛中颤抖地在意见书上签字,并承诺也在自己死后向女儿学习捐器官。令人欣慰的是,何玥的肾脏被成功地移入两个哥哥体内。
无法相信也无法理解,我们确实为之动容。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对于生命的价值,当众多同龄人还沉浸在零食和游戏的欢乐中,何玥便有了对它超过成年人的理解。“为社会做贡献”对于我们学生来讲,它太空太大太遥远,对于何玥来说,它是那样真实。朝气蓬勃的中国青少年应有“修身、博学、治国、平天下”的斗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用一颗矢志不移的赤子之心回报社会。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鲜活时代,当人们狂热地追逐名利时,身边的这些感动,正是触动你我心灵深处的情感利剑,刺痛人们的良知,人们呼唤主流的价值导向能给予前行的力量,期待这种精神信仰的引领能满足多元的需求。而我们需要的不是冠冕堂皇的口号,不是天花乱坠的承诺,不是对时代的抱怨,不是对社会的指责,不是对他人的挑剔,更不是自己私愤的发泄,而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为家人、同学“赠”上一支“玫瑰”,让他们在品味馨香时,我们也能在淡淡的“余香”中,体验到快乐。让你我共同感受社会的美好,让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传承和弘扬,让时代在召唤这些高尚的情操。
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无私的奉献之心,孕育出情的花朵,散发出爱的芬芳,这花朵不妖不艳、不枝不蔓但却香远益清、情爱无疆!
李杰
2013年9月2日
第三篇:最新观看感动中国2020人物的观后感
感动中国是我们每年必看的节目之一,因为在这里传承着中国最美好的品质,小编整理了最新观看感动中国2020人物的观后感范文大全5篇,欢迎参考借鉴。
观看感动中国2020人物的观后感范文一
“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在香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所以一生都希望为国家做点有用的、力所能及的事。”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伍淑清如是说。
回忆改革开放40年,被称为“001小姐”的伍淑清很有发言权。作为香港最大饮食集团之一、美心集团创办人伍沾德的长女,伍淑清在1978年第一次踏上内地土地,并于1980年与父亲拿到第一家合资企业的许可证“001号”,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内地的香港企业家。
伍淑清认为,国家40年的改革开放,经历了有些国家跨越近100年的发展。她回忆,自己在1978年第一次到达四川成都时,下榻的宾馆因供电不足,晚上几乎没有灯;地毯也黑乎乎的,后来才得知是没有专门洗地毯的设备。
“当时我就觉得,作为香港同胞,可以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伍淑清说。回港后,她和很多同龄朋友聊起内地情况,不少怀有梦想的香港青年人与她志同道合,都想为国家的发展出力。
来到内地打拼后,伍淑清学到了一种精神,“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虽然当时内地发展较为落后,但在她看来,无论合资双方,或劳方、资方,相互间都应平等互利;与合作伙伴协商,也会表示“在香港我们是怎样做的”“是否能考虑这个方法”等等。
“因为国家是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我们进来后,要重新配合民航局设立具有国际水平的合资企业。”伍淑清说。她同时强调,做第一家合资企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要帮助国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与制度,包括为中美通航做航空配餐,目标也是让“中国标准”走向“国际标准”。
“在邓小平先生提出改革开放后,当时不少像我一样、希望为国家发展出份力的香港年轻人来到内地,有的经商、创业,有的在相关机构任职,我们看到国家今天的发展,是非常感动的,因为觉得参与、配合国家做了一些事情。”伍淑清说。
而谈及目前香港青年的定位与发展,伍淑清认为,同样要让他们走进内地、亲身经历国家的发展,让他们有“中国梦”、中国心。“要让更多香港基层年轻人来内地,这样他们才能了解国家的发展。包括可以让他们到珠三角、或乘坐高铁全国走走,让他们心里对国家发展有底,也理解爱国精神。”
伍淑清说,其实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作为中国人,不想让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瞧不起。“以前我去美国读书,有外国人会问,你是从越南来的吗?是越南的难民吗?我就会回答,我从香港来的,我是中国人。”
展望未来,伍淑清表示,改革开放虽已有40年,但也可以说是“刚刚开始”。“邓小平先生那一代领导人很有高瞻远见,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现在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幸福生活,未来我们还是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解决中国自身的问题。”
伍淑清还认为,现在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还应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如果不重视文化,我们的年轻人就会没有‘根’,这是很麻烦的。”她说。她也希望香港的发展能更加全球化,广纳世界人才;香港的新一代年轻人既要学好英文、也要学好普通话,成为沟通内地与世界的“桥梁”。
伍淑清生于1948年,今年已有70岁。中新社记者在采访现场看到,她仍坚持读报、看电视新闻,随时随地关注世界的发展变化。
“人的一生要有一个方向,”她对记者说:“要想好自己要走的路、想到人生做什么事走到最后,英文就是a life well spent,我只是不想浪费生命。”
观看感动中国2020人物的观后感范文二
黄文秀同志的事迹非常感动人,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同志的一生,为我们塑造了一名对党忠诚、勤勉为公的好党员;一位平易近人、谦虚谨慎的好书记:一个不为私利、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毫无疑问,黄文秀是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更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青年要树立高远追求。青年时代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和国家、人民所需要的。黄文秀正是这样一个好青年。研究生毕业后,她毅然返回故乡百色,认为:“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来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她矢志改变家乡面貌的鲜明人生追求和坚定决心,从她的入党申请书中可以找到答案。“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为了使自己活得更有意义,生存更有价值,我迫切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新时代青年应当为之终生奋斗的正确选择。
青年要牢记使命。“干部要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这样,人生奋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黄文秀双脚走在泥土里,将扶贫当作“心中的长征”。她心系家乡父老脱贫大事,到了村民家脱下外套,要么帮助扫院子,要么到地里做农活,帮他们摘砂糖橘、收玉米、种油茶等等,一边干农活一边商量脱贫之计,晚上还要与村干部商讨脱贫对策。她心系家乡父老的生命安危,逆风而行,在途中不断关注着村里的灾情和群众的安危,不惧洪流向前冲,生命定格在了30岁的青春。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始终心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青年就要有担当讲奉献。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黄文秀正是这样的一位知行合一的优秀青年干部。从2018年3月到她遇难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她尽职履责,带领全村群众苦干实干,展现了第一书记担当奉献精神,使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把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整村脱贫指日可待。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才能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奋斗者、当实干家,不断为人民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我们走的路有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第四篇:《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如今的社会,让人感到浮躁。带着浮躁性情的我,无聊地走进路北大学生活动中心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视频。起初的目的只为了拿张素质拓展券。
当荧幕打开时,悠扬的音乐声缓缓升起,渐渐地我内心的浮躁不知不觉间消逝了,像是污浊的心被纯洁的圣水沁洗过一般。它让我明白这次活动,我得到的真正收获不仅仅是一张素质拓展券。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一生中最好年华只专注于一件事,为此他隐姓埋名3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我国高温合金研究奠记者师昌绪。他们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让我深深地感动。想到自己不免得非常地惭愧,回往大学开学到现在,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只想着逃避,不懂得主动去发掘其中蕴含的兴趣,正值人生旺季的我,如果想要像于敏,师昌绪那样做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那就应该有不怕孤独寂寞,坚持不懈努力钻研的学术精神。即便现在没有,但可以用心去培养。还有两次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重大贡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留名“炎黄”默默捐款27年的张纪清;与失聪的儿子同桌16年,陪儿子考上大学的陶艳波; 破获上百起暴恐案,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特警木拉提·西日甫江等等许多感动中国人物。他们展现了人世间的小爱与大爱。陪伴失聪的儿子考上大学的陶艳波,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他们充分展现了亲情的伟大力量!这些深入人心,让人明白珍爱就在现实。从大漠“猎鹰”新疆特警木拉提·西日甫江,远赴非洲的中国埃博拉医疗队那里,让我深刻体会到一种英勇无畏的英雄品质,让我肃然起敬。这也让我想起了不久前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仲磊同学,在家乡冰河中勇救落水汽车中的4名乘客的英勇事迹。倘若当时我在现场,必然是手足无措,畏惧意想不到的危险而胆怯逃脱。如果人人都有爱心与责任,社会中的一些令人悲伤的惨痛事件也就可能避免。
当荧幕中出现两对恩爱夫妻的画面,通过对他们的事迹的讲述,我被他们的事迹所震撼。当今,我们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但仍要为富足安逸的生活而奋斗,而我的理想生活就是做为一名大学教师,与亲人过着安逸的生活。然而,应该退休后在北京享受天伦之乐的朱敏才夫妇退休后竟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现在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这是许多大学生办不到的,因为之所以大学生就业压力大,除了客观存在岗位紧张的问题,关键还是许多学生觉得不少职业和环境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和意愿。
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重新认真地反省自己。是否在学校虚度了时光?是否做过有意义的事?是否有目标理想?是的,只有能够摒弃社会中的浮躁的人,保持一颗爱的诚心,才能使自己得到精神层面的升华,人生才能有更大的意义,也不枉在世间走一次。
第五篇: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在感动中成长
——《2017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的力量,有的时候来自瞬间的壮举;有的时候也会来自于经年累月,一生只为一事来。在今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我为她感动。
——题记
今天,我在家中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仪式。其中,一位扎根在大山里的教师,用自己36年的青春,都花费在大山孩子的身上,她就是支月英老师。
《感动中国》委员会给她的颁奖致辞是这样的;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这位老师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让一个从牙牙学语的孩子到慢慢识字,到知道懂礼貌,有学问,一直到飞出大山,支月英为他们付出了许多。本来可以走出大山的支月英,却选择留在大山里。有的人说支月英是傻子,她特傻,她是这样回答的;“大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2006年的一天,支月英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她的女儿长大对她说“妈妈,你是一个好老师,但不是我的好妈妈。”支月英长期在学校里陪着大山里的孩子,给了她们像母爱一样的爱,但对自己的两个女儿却充满了亏欠。
支月英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自己的信念。1980年,支月英来到偏僻的白洋村小学,每天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家人曾想让支月英回家,她也动过心,如果人人都想着走出大山,大山里的孩子谁来教育?支月英用自己三十六年的青春,教育出两代人。从“支姐姐”变成“支妈妈”。支月英的这种精神,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坚定,什么是操守。
看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内心感动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一次,我看见家门口有好多小朋友都骑着自行车,轻松自如,随心所欲,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于是,便央求妈妈给我买一辆自行车。买回来后,我发现,原来骑自行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先开始,一只大大的“拦路虎”挡在我面前,上不了车。妈妈告诉我,首先,推着自行车,等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时,在座上去。我按照妈妈说的做,自行车越来越快,我还没坐上去,就摔了个眼冒金星。慢慢的,我尝试着坐上去,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成功了。可我又发现另一只“拦路虎”正在前方等着我。下不了车。自行车开始摇摇晃晃了,我想跳下来,可不知从何入手。只听“砰”的一声,我和自行车一起摔倒在地,摔得我头昏眼花,眼冒金星。我再也受不了这种疼痛了,决定再也不学自行车了。
想到扎根大山36年的支月英的故事,一股力量使我上进,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再一次的拿出自行车,这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起初,我还是害怕之前摔得眼冒金星,头昏眼花的事情再一次的发生。但在想想,如果不摔跤,怎能学会走路。有一就话不是这样的吗“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不失败哪儿来的成功?我鼓励自己前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我变得越来越强大,慢慢的,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支月英用实际行动,注释了这句话的含义。也让我明白,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
支月英的力量无比强大,为我照亮前方的路。今后,我要向支月英学习,学习她那种有信念,坚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