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彬同志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3 14:0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杨彬同志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杨彬同志事迹材料》。

第一篇:杨彬同志事迹材料

杨彬同志事迹材料

杨彬同志事迹材料 2006-07-24

杨彬同志现任雨花台区民政局办公室主任、民政局工委组织干事。一直以来,该同志以党性为后盾,以“党性最强、作风正派、工作出色”为具体要求,从思想上、作风上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他严于律己、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和党赋予的党务工作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勤于学习,自觉锤炼,综合素质强

身为工委组织干事,他深知: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要想做好党务工作,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特别是新时期党务工作给党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保证党务和本职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他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在政治素质方面,该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较强的政治责任感。他关心党和国家大事,政治敏锐性较强,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能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模范地遵守纪律,自觉接受监督。

在思想素质方面,该同志能从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入手,不断地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特别是在去年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能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学习必读篇目,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党性分析材料和制定整改措施。并积极协助支部书记起草制定支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关计划、措施和总结。

在业务素质方面,为了能更好的胜任党务工作,该同志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从书中吸取营养,以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具备了较强的业务水平。

在道德品质方面,该同志能不断用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锻炼,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宽广的胸怀和良好的性格,塑造了党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在作风素质方面,该同志按照党务工作者必备条件入手,加强培养自己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使自己成为他人的榜样,经常受到领

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二、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党务工作出色

1、抓制度、打基础,严格规范和落实党务工作。杨彬同志一向十分赞同“抓制度促党建”,因此他在制订、完善党建工作规章制度上做了大量工作,着手制订了《民政局机关政治学习制度》、《局工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意见》《民政局工委基层党员干部轮训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全区基层民政办干部培训工作的计划》,健立了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并为每位工作人员配备了“政治学习记录本”,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使我局的党建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2、抓学习、重方法,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杨彬同志十分注重抓党员干部的学习教教育,运用多种形式丰富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效果,自他担任局工委组织干事以来,每年都具体策划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今年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以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为重点的系列主题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以及廉政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群众观念、法制观念和廉洁奉公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3、抓载体、求创新,营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文化。杨彬同志具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他从实际出发,在局工委的支持下,在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开拓,特别是去年,该同志以第二批先进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发挥军队离退休党员余热为主题,在军休一所党支部和军休二所党总支深入开展了“三保、三有,争做‘六个模范’”、“红色宣讲团”宣讲和楼道文化建设三项特色工作,其中“红色宣讲团”得到了市委组织部党史办的肯定,作为党建特色工作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去年年底前,建成开通了雨花台区民政局党建网站,使我局党建工作在信息化建设领域迈出了新的步伐。今年由围绕发挥老干部余热,开展了“红色课堂”活动,组织了楼道文化电教片的拍摄,创出了具有雨花民政特色的党建文化色彩。

鉴于杨彬同志在党建工作中的突出表现,特报请批准该同志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中共南京市雨花台区委民政局工委

2006年6月9日

第二篇:蔡景彬同志主要事迹

南京市先进个人事迹简介

蔡景彬同志于2013年11月开始参与青奥会筹办工作。筹办工作期间,他主要担任火炬传递运行中心团队运行协调经理,积极践行“绿色青奥、低碳青奥、节约青奥”的承诺,参与承担了火种采集、实体火炬传递等活动的方案报批、统筹管理、人员培训等工作。

在筹备工作初期,他参与网络火炬传递相关筹备,寻访组建网络火炬传递软件征集专家库,拟定线下推广活动相关工作节点等;草拟火种采集相关方案,参与火炬传递方案拟定申报工作。在希腊采火期间,蔡景彬同志积极与国际奥委会、希腊奥委会沟通,选拔协调执行公司,协调后方相关部门,实现青奥会火炬有实转虚,开启了青奥会网络火炬108天的传递之旅。

在实体火炬传递筹备阶段,他负责线路传递工作,积极协调秦淮区、建邺区以及电力、品牌、安保新宣等保障部门,做好线路规划及勘察等工作,并协助做好火炬手选拔等工作。凭借亚青及在校授课经验,圆满完成对两条传递线路上31名督导、350多名志愿者以及104名火炬手的培训工作。

在实体火炬传递实施阶段,他积极策划组织实体火炬传递演练,草拟方案召开协调会,并协助做好起跑及收火仪式等相关工作,组织实施青奥会火炬传递两条线路的线路传递活动。

蔡景彬同志在青奥组委工作期间,尊重领导、团结同事,深受大家好评。他工作认真踏实、积极主动,为了做好相关规划,应变各方面变化,经常加班加点直至凌晨,不计个人得失。为了确保各方面人员顺利开展工作,他统筹管理,积极要求执行公司;严格做好预案,细化方案;通过音视频手段,提高人员培训效果,圆满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蔡景彬同志个人组织领导协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顶层设计能力和活动执行能力,统筹管理督导、志愿者、火炬手等工作人员,协调各相关部门,极具专业精神,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组织的多方好评。他同他的团队认真负责、尽心尽力的工作态度,积极进取、求臻至细的努力,为火炬传递活动顺利、圆满、精彩打下坚实基础,创造了青奥会火炬传递的“南京模式”,受到各方面认可与称赞。

主要事迹材料

蔡景彬同志自2013年9月从去年亚青到今年青奥,在这将近一年的组委工作中,担任火炬传递运行经理,承担了火种采集、实体火炬传递等活动的方案报批、运行管理、人员培训等工作,现做简单回顾。

一、负责火种采集相关工作,不畏繁琐,踏实认真 圣火采集工作可谓是一步三折,对于火炬传递团队来说,境外火种采集活动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能借鉴的最直接的北京奥运会火种采集的经验,也大部分是仅适用于奥运会,并且执行及协调的层级较高。他们谨记着组委领导以及市领导的相关指示和工作要求,开始了艰难而繁琐的尝试和探索。2013年11月初,为筹备境外采火活动,本着“节俭青奥、绿色青奥”的原则,他们先后经历了大包机询价、与苏宁小包机商谈赞助、民航总局航线报批等一系列情况,就在境外采火相关准备工作进入实质的落实阶段的时候,12月份,他们又接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重要邮件。邮件明确指出,由于青奥会“虚实结合,以虚为主”的网络火炬传递的特色,建议他们在国内举行采火活动。收到邮件后,他们一边将邮件内容向组委领导进行呈报,一边开始了国内采火的选址筹备工作。几个寒风昼夜,团队同志们集思广益,先后讨论了南京猿人洞、珠峰、长城、三江源头等7个采火地点,论证了相关优缺点。就火种采集方式也先后讨论了凹面镜采火、冰透镜采火、钻木取火、火镰打火等方式。最后经同志们讨论一致建议以南京汤山猿人洞以凹面镜采火为第一方案同时向组委领导和国家体育总局申报。申报工作刚刚开始,他们又接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邮件。由于希腊奥委会的强烈建议,国际奥委会站在奥运会历史与青奥会延续的角度,建议他们尽快准备到希腊采集圣火。消息传来,同志们唏嘘长叹。

接到邮件通知已经到了12月中旬,距离确定的采火时间仅剩下4个月不到。他们马上草拟文件、设计方案,先后向组委及市政府上报了火种采集方案、希腊出访外事计划以及相关人员名单、物资清单。1月底终于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回答,这时已经超过了之前上报的第一次出访时间,在他驻希腊大使馆和外交部的强烈建议下,他们为了加快进度将4次出访的计划改为三次,但总工作量不变,这就每次出访增加强度,同时增加第二次出访的时间用于仪式各项筹备工作。为了顺利完成出访任务,他先后咨询外事出访的相关部门以及委内经验丰富的沈杨、任丹、罗成利等同志。写函件、跑部门、发邮件、打越洋电话,多少次撞破南墙败亦喜,吃羹闭门路堪熟,终于总结出出访公文及办理程序的一套经验,后来还详细指导了市场部以及办公厅等同志办理出访手续,俨然从外事出访门外汉变成了手到擒来的内行人。在沈杨、吴赟、郑雯雯等同志的帮助下,不厌其烦,不畏冷眼,几次披星赶月赴上海,终于将出访批文、签证护照办好,为火种采集活动筹备争取了时间。

在领导的充分信任下,他有幸被选为赴希腊先遣工作组的一员。作为出访队伍中唯一的P2类工作人员,他深知这是团队与领导的信任,也深深感觉到肩负祖国荣誉,青奥形象,南京名片的重大责任,赴希腊先遣期间先后做好行程安排方案与协调,与大使馆沟通工作、仪式场地勘察、与希腊Identity公司商谈合作等工作。自4月9日到达希腊开始,青奥7人的先遣队就一刻不增放松。夏冰负责安保、沈振宇负责新宣、沈杨负责礼宾、郑雯雯负责物资、周骏和他负责仪式,焦部长总体牵头各项工作。每天白天分别与希腊警方、希腊电视台、他驻希腊大使馆、希腊奥委会对接各自工作,晚上开会汇总并与国内联络进度。每次休息都是在11点左右了。郑雯雯还要向国内汇总简报,基本都是凌晨1点左右才休息。由于时差的关系,周处凌晨3点多就开始用微信跟国内同志跟进进度。网络火炬传递的启动有个配合实体火种转化为虚拟火种的装置和视频,为了实现视频播放,希腊奥委会向他们推荐了一家当地的大屏幕租赁公司,由于先遣队人手不足,在翻译人员不在的时候,都是硬着头皮跟他们交流,实在不行就靠翻译软件,几次会谈下来感觉自己的口语也进步了不少。经过多次勘察和磋商,在国内法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国际联络部的大力配合下终于在4月24日将大屏幕的合同谈妥签订。在与希腊方面的沟通与合作中,他们感到最大的差异就是文化与生活习惯的差异,希腊人重视自他,尊重个人的休息时间,工作时间以外是坚决不接电话不收邮件的,对他们而言,只想尽快将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安心休息;希腊人讲分享,认为仪式是个节日,不设安保,大家一起过节,对他们而言境内外始终有不稳定因素,他们不能放松。最后,苦心人天不负,在大使馆的帮助和大家协调一致的努力下,硬是把客场变主场,让希腊人乖乖的按照他们的要求,隆重热烈又万无一失地,成功举办了火种采集仪式和网络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先遣工作十几个昼夜的艰辛付出,以及后期团队众多同志的努力奉献,默契配合,终于换来希腊采火的圆满成功和国内外媒体的交口称赞,以及国际奥委会的好评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评价。

二、负责实体火炬传递相关工作,谨记责任,敢于担当 实体火炬传递工作自年初开始筹备,到8月初具体实施。先后负责了传递方案草拟,线路勘察,督导及志愿者培训,火炬手培训,筹备协调会及草拟彩排演练方案文件等工作。先后草拟文件方案20余份;编排当日计划、时间节点、人员统计等表格40多份;培训督导、志愿者火炬手等710多人次;为交接点划分、环境整改、景观布置而勘察线路22次,共计步行110多公里。1、2014年8月12日上午,南京青奥会“分享青春”线实体火炬传递活动在南京市建邺区内新打造的滨江风光带沿线举行。传递线路从南京奥林匹克公园广场出发,经国际青年文化公园,沿夹江江边的滨江公园、绿博园,最终到达万景园的观江风情区,期间途径青奥村、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南京眼”等富有朝气的现代建筑群,以及滨江公园、绿博园等景色秀美的沿江风光带,全长6600米,共分55棒,包括吴静钰、卞留念、王平久、常石磊等文体明星和优秀青少年在内的59名火炬手参与了传递,有4棒火炬是由2名火炬手共同传递,充分体现分享青春的主题。约有3100名观众及演员为传递活动加油助威。在精彩活动的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1)分享青春线时间跨度最长,最早在1月22日就对分享青春线的收火仪式现场做了勘察,当时的青奥村及国际青年公园还都是尘土飞扬的工地,根本看不出什么道路和规划。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确定传递路线划定棒次,他先后进行了多次勘察,亲眼见证了一个个现代建筑群拔地而起,逐步成型,一条条道路逐渐清晰,连接成网;(2)相关方案变化最多,仅起跑地点就先后经过5次选址,最终由杨书记亲自划定在位于青奥轴心的南京国际青年广场举行。选定起跑点又要根据安保红线,避开已经锁闭的青奥村,以及左岸花海等地改变传递线路,因此又增添了协调区县和相关单位以及火炬手及志愿者等筹备工作的难度;(3)区县筹备启动最晚,从前期的线路划定到通知区县桌面推演,经过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区县负责部门建邺区文化局不仅承担火炬传递任务,还承担了其他青奥会任务,反复强调要保证经费的基础上才能安排下一步工作,因此相关工作开展相对较晚;(4)协调层级最复杂。由于这条线路参会领导的层级较高,建邺区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前往视察指导,这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助力,但是相关负责人倍感压力,许多事请示上报的层级太多,相关工作执行起来头绪太多,反复性高,反而降低了效率。为克服以上困难,蔡景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协调区文化局、执行公司、电视台、安保部门、电力部门等,关键问题不退缩,重大事件敢担当。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献计献策,甚至亲力亲为。2、2014年8月8日上午,南京青奥会“共筑未来”线实体火炬传递活动在南京市秦淮区内东水关至集庆门的明城墙上举行。传递路线从东水关遗址公园出发,登上城墙,沿城墙经过武定门、雨花门、中华门、长干门,最终到达集庆门。期间经过内外秦淮河、伏龟楼、老门东、大报恩寺、中华门城堡等名胜古迹,全程5200米,包括林丹、仲满、陈维亚等文体明星和希腊驻上海领事卡尔佩里斯、国际奥委会官员以及优秀青少年等在内的45棒火炬手参与了传递,3900多名观众及演员为传递活动加油助威。共筑未来线,从年初七就开始了城墙上的线路勘察,为了确定线路,提交整改建议,更是经历了大雨和暴晒。但其便利条件在于(1)城墙线路封闭,城墙路线在30多米高的城墙上传递,这就给传递车队运行,移动厕所布置、沿线景观布置等工作带来了难度;(2)承办单位认真负责,责任心强。秦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经过区委组织部精心挑选了20名军转干部担任督导工作,蔡景彬为同志们进行了细致详尽的讲解和培训,充分发挥同志们的积极性,指挥大家做好志愿者管理和火炬手管理工作之外,还主动承担了大部分组织工作,包括节目演员及观众的组织协调,帐篷阳伞的搭建。在秦淮体育局张敬局长和杨烨等同志的大力配合下,按照第二场传递准备,却作为第一场传递实施的共筑未来线,圆满成功。

三、负责其他相关工作,着眼大局,默契配合 作为传递路线的负责人,要跟委内委外相关部门、区县相关单位以及执行公司等大量的工作人员协调事务,根据焦部长的指示,他们凡事多想多问,方案细化,预案全面,也遇到许多工作人员不解,为了抢时间提效率,遇到不合作的他们就亲力亲为,从不回避推脱。比如赴希腊采火前,办理相关报批手续以及签证,在国联的相关同志指导下,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探索着办理,真正体验了某些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经历。为了提高效率,避免一些机关的拖延,许多关键程序,重要文件都是亲自呈送,不能亲自送的,都要一日三问具体承办人员。省外办送驻沪办事处的签证材料,正常邮寄要将近三天能到,为了节省时间,他当天赶火车自己报送,一早送到驻沪办事处,只能是用自己的付出换效率,用真诚换理解。再比如建邺线的电力保障,为了保障仪式的完美顺畅,要求他们必须多备预案,在交流电源的基础上还要准备ups以及发电车,由于区县资源匮乏,加之个别工作人员的不理解,他只好自己亲自跑现场,问电源,联系业主单位,供电公司以及相关公司,连供电局以及综保部的同事们也被他们的真诚打动,虽说经历不解最后还是全力以赴,将仪式的电力保障到位。再比如人员培训,秦淮区的执行公司人员不足,多次督促他们提交督导培训、志愿者培训和火炬手培训的相关材料,总是因为公司人手少,区县任务多等原因交不上来。情急之下,只好拿出多年授课的功底,自己准备资料,给督导、给志愿者及火炬手进行培训。可以说在青奥组委的这段时间里,他提高最大的就是豁达与宽容,能做到为工作不回避,敢于面对,敢于担当;为大局不推脱,成功由我,有我必成。在与组委部门以及其他单位的同志们不断的接触和交往中,也曾经争吵过、愤怒过,但最终都成了知心朋友,因为他们一同经历了青奥的筹备,一同见证了青奥的完美,这完美有我有你有我们大家。

时间飞逝,回首从前,岁月总是留下珍贵记忆。回想蔡景彬同志组委报到的那一天,充满憧憬和期待;看如今,青奥圣火缓缓熄灭,心里却满怀祝福与依恋。在这些日子里,火炬传递运行中心团队的同志们一起经严寒、战高温、历风雨、熬通宵,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分享荣誉,相约未来。作为团队的一份子、一个青奥人,我祝福祖国、祝福南京、祝福每一个为青奥的圆满闭幕做出贡献的兄弟姐妹。这段难忘的人生经历也将成为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动力,让我们一起加倍努力,如闭幕式歌曲中唱到,明天,明天,我会记住这个夏天!

第三篇:杨汉军同志事迹

杨汉军同志先进事迹

杨汉军同志生前系武汉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历任湖北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综干处处长,省委组织部秘书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部局局长。2017年8月9日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55岁。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坚定理想信念,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学思践悟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践行“四个意识”上作出了表率。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经常走访基层与群众拉家常,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被结对帮扶的老婆婆视为“亲儿子”,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上作出了表率。他始终把“为党和人民干几件好事实事”作为人生追求,凡事讲认真、求精细,创造性落实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狮子型”干部调研选拔、“红色引擎工程”“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等工作,为招揽人才凌晨2点到机场接机,在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上作出了表率。他始终胸怀全局、服务大局,认为“做好本职工作是责任,组织再交任务是信任”,在讲团结、顾大局上作出了表率。他始终重大节、慎小节、守名节,常以“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自警,从没有因家庭困难向组织张口,在遵守纪律上作出了表率。

燃尽生命 许党爱民

——追记因公牺牲的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汉军

他走了,妻子颤抖着手,从额头、眉毛、眼睛,一点点抚摸着他的脸,不忍放开;

他走了,儿子跪倒哭喊:“爸爸,你快起来呀”;

他走了,武汉市“招才顾问”、泰康保险董事长陈东升连夜飞来武汉,送上最后一程;

他走了,社区的老党员们结伴而来,未语泪流;

他走了,扶贫点的乡亲们在灵前叩首,长拜不起……

他,再也起不来了。

他静静躺在花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人们不愿相信,做事风风火火、走路带风的他,就这么走了。

9日下午,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汉军突发心脏病倒在办公室,因公牺牲,人生定格在55岁。

家人不敢告诉他93岁的老父亲,老人至今还翘首等待儿子的归来。

凌晨两点,他在机场迎接雷军。复兴大武汉时不我待,招才引智,他像陀螺一样连轴转——

心中有责

拼搏赶超

4月8日,武汉市聘请陈东升、雷军等16位知名人士为“招才顾问”“招才大使”。

聘任会前夜,杨汉军彻夜未眠——

加班到晚上11点多,他匆匆赶到武汉会议中心,迎候陈东升。

细心的他,叮嘱工作人员在房间准备塑料拖鞋、欢迎卡片,让“招才顾问”有回家的感觉。安顿好陈东升一行,他又马不停蹄赶赴机场迎接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

凌晨两点,雷军乘最晚一班航班抵汉。“怎么是您?这样的待遇,头一次!”组织部部长深夜接机,雷军深深感动。

今年1月23日,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发出振奋人心的号召——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

这是时代的召唤。

靠谁复兴?人才!

武汉市成立招才局,整合涉才工作,杨汉军兼任局长。“如果过去是作为武汉市民的自豪,从现在起,作为武汉市的干部,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为大武汉发展作出应有贡献。”2015年4月30日,就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见面会上,杨汉军动情地说。

拼搏赶超,时不我待。他像陀螺一样连轴转。

层调研,他曾一天“一口气”带队考察华工科技等7家企业;

全球引才,他曾随代表团10天行程1.8万公里,参加24场公务活动和人才座谈会,为节省时间,坐了3趟红眼航班;

出国引才回汉当天,30多个待批文件夹,垒起两尺多高,同事劝他回家休息,他来不及倒时差,硬是连夜把文件签完。

带着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他长年披星戴月地工作。

招才大会后,雷军多次来汉,小米第二总部极速落户武汉,从签合同到交付使用仅5天。

坚韧拼命,感动的不只是雷军。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光纤光学中心主任季阿诺夫正在研发新一代光纤放大器技术,我省长飞光纤公司想与他合作,苦于没有合适方式。

“中国官员不远万里来邀请,我很感动。”8月6日,赴俄罗斯招才引智期间,杨汉军专程拜访季阿诺夫,让这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倍感温暖。

“引进一名高端人才,就能集聚一个创新团队,甚至带动一个创新产业。”辛苦忙碌中,杨汉军为和他共同奋斗的组工干部鼓劲。

办公桌上,一份关于张俐娜院士科技成果转化的报告还打开着,眼镜平放在上面,仿佛时刻等待着它的主人回来。

但是,他不会回来了。

解放公园路的大楼里,再也不会有那个不知疲倦的身影了。

他走了,把事业追求写在城市成长的年轮里,为时代立起一种精神:心中有责,拼搏赶超。

以公心识人、以公心用人、以公心待人。为有思想、有温度、有色彩的城市党建,他呕心沥血——

第四篇:杨术环同志主要事迹

杨术环同志主要事迹

杨术环,男,汉族,1967年2月生,中共党员,1990年7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农业推广研究员,现任辽宁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辽宁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辽宁省牛育种中心)站长(主任)。

一、主要荣誉

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能够服从组织安排,前后3次共9年时间被下派驻盖州、兴城、辽阳等地从事一线生产科研及管理工作。1990年至2004年在辽宁省辽宁绒山羊原种场、辽宁省畜牧局工作和任职;2004年起至今分别在辽宁省蜜蜂原种场、辽宁省草原站、辽宁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等部门担任主要领导。在从事中华蜜蜂、辽宁绒山羊、荷包猪和豁鹅等国家级品种资源保护,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种草养畜生产技术研究和辽宁绒山羊选育及养殖技术研发等工作中,能够以合格党员和好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以能干、肯干和带头干的工作作风带动和影响全体职工去认真想事和干事,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干部树形象、作表率、当先锋的作用。2次放弃出国考察机会,经常加班加点和牺牲公休日、年假。近年来一直从事生产科研工作,经常深入现场、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扎实肯干、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做到了群策群力,注重实效,带着真感情,付出真功夫,真正地为基层和广大农牧民办好事、办实事,得到-1

设计和草原沙化治理实施工作,针对辽西北草原生态恶化的实际状况,深入实地研究改进围栏设计,创新并推广工程、生物双围栏封育;通过牧草品种选择试验,筛选适宜补播品种;通过沙化草原治理试验研究,制定适应不同立地条件的18种补播模式;采用生物、农作等综合措施,实现草原鼠虫无害化防控;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取得了显著生态效果,治理成果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组织研发了《辽宁省草原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全省草原地理分布、生产生态监测、灾害预警防控、草原项目建设等信息的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通过实施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草原植被盖度由原来的40.4%提高到74.6%,草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显著恢复,生态效益巨大;新增优质干草159万吨,总经济效益11.16亿元,在牧草可利用年限内,可实现经济效益30多亿元,项目建设荣获2011――2013年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

(二)组织并开展了辽东部地区辽宁绒山羊改良、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新品系和新技术推广工作

自2014年在辽宁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工作期间,充分发挥好羊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的作用,围绕辽宁绒山羊产业,进一步改进辽宁绒山羊社会化联合保育种机制,全面推进全省辽宁绒山羊改良工作,组织实施了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系开发与示范项目,共完成常年长绒系核心群种羊选育9209只,扩繁3.5万只,舍饲精养技术覆盖羊达380万只,建立联合育种示范场21个、-3

万元,项目建设荣获2016年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五篇:杨善洲同志主要事迹

杨善洲同志主要事迹

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1月4日生,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陡坡村人,2010 年 10月10日因病去世,享年84 岁。

杨善洲同志1951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原保山县施甸区工委副书记,保山县委副书记、书记,原保山地委副书记。1977年3月至1988年5月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3月退休。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及第六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杨善洲同志生前多次受到表彰奖励,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杨善洲同志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奋斗一生。从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把“家”搬到大亮山,艰苦创业,长年累月扎根大亮山,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多个春秋,用他60岁以后的生命铸就了一个绿色家园。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恪守信念,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杨善洲同志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用晚年22个春秋兑现造福家乡群众的承诺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同志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同志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当地人都知道大亮山土地贫瘠,根本不是树木成活的地方。亲朋好友多次劝他,要种树就在保山城区附近种。可杨善洲同志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诺言就要兑现。至于具体做什么,经过考察我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有利。”

大亮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2618.8米,平均海拔2209.4米。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大量的森林在大刀和斧头的肆虐下,倒在地上,继而又被大火焚烧,就这样刀耕火种,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山光水枯,荒凉空旷,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了“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农民只有进一步开荒扩大耕种面积,恶性循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1988年,山林已承包到户,怎么办林场?深思熟虑之后,杨善洲创造性地提出“国社合作”建场的方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周边群众的一致赞同,为创办大亮山林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年3月3日,他来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把周围的群众代表找来,召开现场大会,决定成立施甸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成立大会上,杨善洲开宗明义,道出了创办大亮山林场的目的。他说:“办大亮山林场,是我多年的愿望。大亮山东面有旧城糖厂,西面有酒房乡供销社茶厂,两个厂都需要烧柴。但大亮山的林木多年来毁坏厉害,只砍不种,长期下去就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生存。所以我们要把大亮山的林木培植起来,恢复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过去我当地委书记时没时间来种树,现在我成为寻常百姓了,有时间种树了,我就和大家一道上山种树。”

在会上研究确定了,对现有林木、林场与林区村社按2比8的比例进行利益分配,而林场成立后造的林按8比2的比例进行利益分配,并成立了大亮山造林指挥部,杨善洲亲自担任指挥长。当晚,他们在用树枝围起的简易帐篷里,围着火塘召开了第一次造林会议。会议明确分工,一组搞好宣传动员,做好和群众签订合同工作,一组整墒,一组育苗,要抢在5、6月份雨季来临前育下能种万亩以上的树苗。

杨善洲一方面安排人按照原先的规划,在林区内挖塘、建苗圃,另一方面又带着人在大亮山搞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大亮山的底,他盘算着种什么树种、怎样种。一共在山上转了12天,把能造林的地方都走遍了。回来后,他把人分成苗圃组、运输组,并确定要种一万亩速生松树林,建20亩苗圃,以后平均每年要种一万亩以上。到1988年底,大亮山林场造林1.2万亩,超过原计划数两千多亩。

大面积造林,苗木很紧缺,大家常常看到杨善洲经常风尘仆仆地穿梭于有苗木的各州县,德宏、芒市、昌宁、腾冲、龙陵。一次,他打听到龙陵有树苗,就赶到龙陵,到了龙陵树苗已经卖完了,听说昌宁可能有,他又赶到昌宁。那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买到树苗后连夜赶回,到了摆田后(当时公路只通到摆田),他叫上孙子连夜赶马驮苗上山。当他们把树苗驮到大亮山时,已经是夜里三点钟了,林场的职工看到满身泥水的爷孙俩都傻了,杨善洲却轻松的说:“明天就可以栽树了,这树苗多耽搁一天就会影响成活率。”

有一次,杨善洲和自学洪各戴一顶大笠帽,提着塑料口袋,跑到施甸县城的水果摊旁,把人们吃剩扔下的桃子、杏子的核一一捡起来带回山上,作为果苗种子。当杨善洲在大街上拎着塑料袋捡果核时,恰巧碰上他的一位老部下。那位老部下说:“老书记,你怎么会跑到大街上捡果核?”杨善洲很坦然地说:“来街上捡点果核去育苗,节约开支嘛。”说着,连跟他一起捡果核的自学洪都忍不住掉下眼泪。

1999年11月,在给树木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被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他说:“当时我心急啊,觉得我恐怕再也上不了大亮山,看不到亲手栽起来的森林了。”还好,恢复得不错,半年后他又执意上到了的大亮山,但是,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为了搞好多种经营,林场办起了茶叶基地,但在这时,发生了一场鼠患,老鼠仅几夜之间就把三分之二的茶树都啃死了,人们辛勤多年的茶园毁于一夜。面对挫折,有的人畏缩了,但杨善洲却没有被困难压垮。他鼓励大家,茶园毁了可以重新种植,人的精神面貌垮了,一时是振作不起来的。他要职工振奋精神,重新与大自然搏斗。初建林场的3年,他们好不容易种活了将近三万亩华山松,但将近400多亩松树被一种叫紫荆泽兰的有害植物侵扰死了,杨善洲又鼓励职工不要泄气,振奋精神重新再干。在他的鼓舞下,林场职工始终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

如今,干涸了多年的溪谷有了泉水,大亮山的生态修复了,使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保存。现在,该林场珍稀动物有豹子、凤头鸟、野鸡等,植物有桫椤、银杉、楠木、白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现象消失了,周边居民靠山、吃山、用山、爱山、养山、护山,光是修枝打杈就能够解决烧柴问题,而且大力发展“林下产业”,通过合理采收菌子销往山外,钱袋子鼓起了,实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丰衣足食,名副其实使当地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林场解决了8个行政村的生产生活用电的问题、6个行政村的公路交通问题、4个行政村3000户10000多人畜饮水问题。村民人均产粮由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临界周边4个贫困村100多户贫困户开始脱贫致富。

雷打树村以前很贫穷,从林场的树成活的第三年起,杨善洲允许村民进山割草垫圈,农家肥增多了,粮食产量也上去了。1990年,林场的路通了以后,当地农民就以卖菜为生,收入提高了好几倍。芭蕉林村是一个汉彝族杂居的村子,原来路没有通之前,村民卖柴火只有用双肩挑到姚关街上去,路通了以后,村民们到姚关卖柴就容易多了,杨善洲也帮助他们,给他们通了电,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了。一些老农兴奋地说:“前几年这里要么大旱,要么山洪暴发,搞得地里颗粒无收。这几年树多了,山绿了,结果风调雨顺起来了,即使下暴雨,冲田毁地的事也少了。”摆田村绿厂子原先也是一个很穷的地方,杨善洲利用林场实施抚育间伐工程,把间伐的剩余物交给村里出卖,用卖的钱买电线电杆给村子里通了电。村民们从电视上学了许多科技知识,他们把科学技术用到种烤烟上,种出的烤烟都卖了好价钱,全村家家修了新房子。杨梅寨水平社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有110多户人家,他们做梦都想用上电,杨善洲得知消息后多方筹集了84000元,给村子里接上了电,同时也解决了他们稻田的灌溉难问题。大地山村村民以前磨面要到酒房或者摆田去,来回得花三天时间。电通了以后,村子里安起了小钢磨,多数人家有了电视机,多半家庭修了新房子。人均收入从原先的不到100元增加到1400多元。原先的光棍村变成了姑娘们争着嫁的地方,儿童入学率也达到了100%。

2010年春夏,持续半年多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生产生活异常困难,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村民们感慨地说“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信念坚定践行宗旨,60年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曾说:“我1952年入党,其实当时自己没想到入党,觉得自己条件不够,是组织上看我表现不错,把我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随着思想觉悟的提高,越来越觉得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远大目标是使整个中华民族富裕起来,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入党后,我很快找到了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

杨善洲同志30岁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他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的40多年间,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带草帽,穿草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草帽书记”。有一次,杨善洲同志下乡,到乡政府打听乡领导在不在。乡秘书看他的模样,以为是农民,便打发说领导不在,杨善洲不急不恼,自己进村转悠了解情况,最后才叫来乡干部,安排具体工作。在当地委书记期间,他走遍了全市的村社。龙陵县木城乡地处中缅边境,不通公路,他绕道潞西,花四天时间到达木城,带领干部群众指导经济发展。原来跟着他的秘书说:“当老书记的秘书要苦得起、累得起,没有节假日,也不能有不会干的事。”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他在报场镇种了半亩粳稻实验田,用“三岔九垄”式插秧,亩产量提高三四百斤,广泛推广后,现在当地群众还采用“三岔九垄”式插秧。他还实施了“坡地改梯田”、“条田”改造,还种了茶叶、包谷等实验田,效果很好,被群众称为“粮书记”。1980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到保山考察,因提前抵达,地委的同志迅速到板桥公社去通知地委书记杨善洲,到了公社才发现,他正在田里头和农民一起劳动,听到工作人员的喊声,他才回过神来,赶紧拔腿往回跑。耀邦同志听说后,感叹说像杨善洲这么朴实的地委书记还真不多见。

1988年,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杨春兰老人的申诉。老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并扯着老人来到了地委工作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轻信了对方的话,责令杨春兰老人立即将猪还给对方,并罚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杨善洲得知此事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他说:“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后经调查核实,原来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工作组还给他了一个名誉上的清白。

杨善洲同志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在干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他的足迹遍布保山的村村寨寨,为改变保山地区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为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一次,听说保山县大官市大队成立了一个茶叶专业组,没有生产基金,到处借钱,马上给送去了八百元。有些人感到吃惊:“杨善洲这样埋头苦干和无私奉献图个啥?”他说:“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输出的是血!”

杨善洲同志退休后义务植树20多年,带领林场职工使7万多亩荒山重披绿装,活立木蓄积量经济价值超过3亿元。他又一次兑现承诺,2008年11月,把大亮山林场的管理权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施甸县委决定奖励他10万元,他当场回绝。他说:“千万不要把这么一大笔财富归到我一个人头上,它从一开始就是国家的,我只是代表国家在植树造林,实在干不动了,我只好物归原主。” 2009年,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他说:“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我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杨善洲同志常说,从1988年退休以来,我获得全国、省、市表彰共计22次,我最喜欢还是„优秀共产党员‟这个称号”!

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

杨善洲同志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但他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最初的几年里,林场只给他补贴70元伙食费,后来虽然调到了100元。林场场长自洪学曾跟杨善洲谈过很多次,自学洪说:“老书记,多的钱咱们林场拿不出来,一月补助你500元林场还是有的”,但杨善洲一句话就把自洪学顶了回去:“我上山来是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保山地区经济协作办公室得知杨善洲的情况后对他说:“老书记,你来做我们的顾问吧,一个月我们给你1000块钱”,杨善洲坚决不干,他说:“我现在是林场的顾问,没有时间给你们做顾问”。不仅不要钱,杨善洲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林场在山下办了一个水果基地,招了一些临时工,碰上林场经济困难的时候,杨善洲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用于发工资。

他的老伴坐过4次林场的吉普车,他为此向出纳交了370元的汽油钱。他说:“办林场后,领导考虑到我老了,出外办事不方便,就专门为我配了车。但车子是办公用的,不是接送家属子女的。虽然不在岗位了,但原则还是要坚持。还有我当领导有小车用,那些买不起车、买不起摩托车的人怎么办呢?想想这些,我觉得当个领导已经够“特殊”的了,还想多占点其他的便宜,就太不应该了”。

林场的树木在一天天的长大,有人认为杨善洲一定很富有。但让大家无法相信的是他无论下乡还是出差,都是自掏腰包,从来不拿林场的半分五厘,也不占公家的便宜,23年来从未在林场报过一张发票和单子,也没有报过一分出差费,和他一起出差,吃饭都是凑起钱吃。林场职工感慨地说:“人们都说叫花子还有三担,而我们的老书记连一担也没有。” 开始,有的人还认为,这老家伙就是想退休以后捞一把,几万亩森林成材后,他一年可以分红几万元。杨善洲说:“在林场捞油水的机会还是有的,办林场这么多年,引进资金300多万元,按当时规定,引进资金可以提成5%-10%,能得30万,买幢房子不成问题。但我没有要。来造林是了却我的一桩心事,是我应尽的义务,我分文不取。我既不是林场场长,也不是支书,就是义务植树人。”

2008年11月11日,在大亮山林场施甸办事处会议室里,杨善洲把自己辛苦二十年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一个共产党员留下的是一笔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留下的是精神财富。

在杨善洲同志担任地委书记期间,按政策,其母亲和妻子可以“农转非”,但他却把组织部门已为他妻子办好的“农转非”手续压了下来,他说:“在我们机关大院里,大多数科长、局长和地委委员的家属都是农民,我这个„班长‟的家属怎么能先转。”他的大女儿杨慧菊,为照料妹妹,在小学六年级退学,二女儿曾是代课老师,后来自己考上了公办教师,三女儿杨慧琴在姚关镇中学读初中时,鉴于杨善洲家里的实际情况,施甸县委组织部专门写了个报告向上面汇报,并建议将其送到杨善洲身边就读。杨善洲知道后,发了脾气说:“山区目前大部分农民还都困难,他们的子女都在附近就读,为什么地委书记的子女就要到条件较好的保山城来读?”他叫施甸县委回去告诉家里一定要把子女继续留在山区。他还反问家里:“假如我不是地委书记,不在这个位置上,你们遇到类似的困难又该怎样解决?”

1986年,保山地委下派到施甸姚关挂职的一位同志看到杨善洲80多岁的母亲生病,家里实在困难,便和民政部门商量,给他老家送去两百斤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痛骂了下派干部一顿,并通知家里必须把拿到的救济粮退回去。他说:“大家都穷,为什么不把粮食分给更穷的家庭呢?”杨善洲向来公私分明,他要是私事回家,总是自己买长途客车票。1988年4月,杨善洲和三女儿杨慧琴一起从姚关老家返回保山,当时突遇大雨,他父女二人便到姚关乡政府躲雨。镇领导担心他们安全,从供销社调来了一辆车来送他们,他硬是不要。当时镇领导给县委办打电话,县委办为难了:专门派车,杨书记肯定不坐。最后决定,安排司机沿着大路迎着老书记父女俩走,碰面时不停车,开过几公里后再折返回来,借口对老书记说刚办完事,可顺便搭乘,结果这事还挨了老书记的骂。

每逢亲戚老乡找杨善洲办什么事情,他总是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在我这里没有„后门‟这回事”。多少年来,杨善洲把“后门”关得紧紧的,但“前门”却是永远敞开着。地区农科所农艺师毕景亮的爱人和两个孩子都在农村,家中比较困难。杨善洲知道后,在地委常委会上提出:“像毕景亮这样的科技干部,我们要主动关心,尽快解决他的困难。不光是他,也要注意解决其他的科技干部的后顾之忧。”抵制不正之风,杨善洲是那样的无私无畏;关心群众的疾苦,他又是那样的体贴入微。群众开玩笑说:“杨善洲同志„后门‟上的那把铁锁是没有钥匙的,但是他帮助干部群众解决困难的钥匙却揣了一大串。”

艰苦朴素苦干实干,始终如一继承发扬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开始办林场那几年困难很大,杨善洲同志就和大家一起艰苦奋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刚建起的林场到处需要钱,修路请技术员勘测就需要一笔不小的勘测费。1990年,他为节省这笔开支,他就去买来水准仪自己勘测,找了几个小工,自己测量自己干,硬是修通了一条26公里的弹石路,每公里路花费不到1万元。为了保证树苗茁壮成长,他像照顾孩子一样照看着种下去的树苗。有一次发生山火,大家好不容易把他从火场劝回。到凌晨3时,大家回到住地后,他却依然坐在值班室里值班。

林场没有钱盖房子,杨善洲同志就和职工花7000多元钱盖了油毛毡房40多格,他们一住就是8个年头,有三个职工住了9年半才搬出去。没有钱购买农具,他们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办公桌、板凳、床铺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晚上照明没电,每人买一盏马灯。直到1992年,大亮山林场才建成第一间砖瓦房。可杨善洲执意不住。他说:“我一个老头子住那么好的房子干么?”硬是把新房让给新来的技术员。

大亮山林场挂牌后,杨善洲虽然不是场长,但他没有少操心。平时,他和林场职工一样,起早贪黑,上山挖塘种树,吃的是一个锅子里的饭,住的是一样的油毛毡窝棚。有的同志看不过去,说他年纪大了,给一点特殊照顾,给他开个小灶,他坚决不肯,执意要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

在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就是,一张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火盆上架着锅针,锅针上是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摆放在桌上,火塘边的墙疙嗒摆放着雨伞、蓑衣、马灯、手锤、砍刀、板锄、镐、钉耙、油纸帽,床头挂着水准仪、黄布帽、草帽、手套、袖套、围腰,床脚下一双黄胶鞋、一双翻皮皮鞋、一双拖鞋,墙壁上两张用旧的洗脸毛巾。

为了御寒,大亮山常年四季烧火塘。晚上,大家围在杨善洲住房的火塘边商量工作,第二天一早他就领着大伙上山种树。杨善洲乐在其中地说,“白天造林、晚上烤火,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嘛!”

杨善洲同志始终保持和发扬我党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传统,端端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上世纪70年代,家里人给杨善洲捎信说,房子漏雨无法住了,赶快寄钱修补。杨善洲摸遍全身仅寄了30元钱回家。老伴后来问他:“你当地委书记这么多年,钱都那里去了?”杨善洲一脸茫然,他真还算不出自己的工资账来。后来,当过他的秘书的苏家祥回忆说:“老书记用钱很„散‟,到哪个村子看到谁家生活太困难,就掏出工资去买点粮食、被子接济,哪个生产队没有钱买种子,他也掏钱去帮着买。他把大家当成了自家,还真把自己的„小家‟给忘了!” 他老家之前的房子是全村最差的,直到近两年,子女才做了一些简单修缮。

1995年,家里人借了5万多元在施甸县城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起了一栋房子。老伴张玉珍找他商量:“能不能凑点钱帮儿女们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凑得9600元。然后对老伴说:“别以为我当过书记就有钱,党给我的那些权力我都最大限度地用回给群众去了,没有钱,那就卖了房子还账吧。”家人无奈,还真把房卖了还账。退休后,杨善洲仍住在老地委的一小套宿舍楼里,房屋老旧,设施简朴,当家人有所抱怨时,他总说:“这条件可比乡下的老百姓好多了!”他说:“领导干部要时常跟群众比,我有工资够生活,房子不漏雨就可以了!”

保山市的干部群众对杨善洲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和他在一起工作过的同志把他当作优秀共产党员的“教科书”,认为他“为人忠诚老实,为官清正廉洁,退而不休乐于奉献”;“常思民生不懈怠,绿水青山立口碑”;“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善洲老书记突破了一辈子为人民做好事的大难关。”民间也流传着称赞杨善洲的顺口溜:“施点甸有个杨善洲,清正廉洁心不贪。盖了新房住不起,还说破窝能避寒”;“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住深山,呕心沥血办农场,创造资产超亿元,分文不取乐悠悠……”

下载杨彬同志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杨彬同志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杨善洲同志事迹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 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2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

    杨雪根同志主要事迹

    杨雪根同志主要事迹 杨雪根同志1978年参军入伍,在部队认真学习、刻苦磨练、积极上进,军事训练中不怕苦、不怕累,训练之余勤帮厨搞卫生,曾多次受到部队的嘉奖和表彰。杨雪根是第......

    杨善洲同志主要事迹

    杨善洲同志主要事迹 保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11-15 15:18:37 保山新闻网 字体:大 中 小 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1月4日生,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陡坡村人,2010 年 10月10日因病去世......

    杨维勋同志主要事迹

    贴心服务,文明执法,树立城管执法新旗帜 ----洪山城管执法大队执法队员杨维勋同志主要事迹今年9月26日,一则《谁说武汉不文明,请看史上最牛城管执法车》的网帖,被众多网友称为“中......

    学习李彬同志事迹的心得体会(★)

    学习李彬同志事迹的心得体会南平九中 郭大侠李彬同志是省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处级检查员,2007年10月选派到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任职三年来,他一心为......

    劳动模范杨松同志优秀事迹

    现场解难高手 革新创效能人 ——杨松同志优秀事迹 杨松同志是渣钢厂检修车间制作班班长,一名普通的基层共产党员、省级钳工技师。杨松同志特别注重技术革新、技术改造,近十......

    杨秋利同志的主要事迹

    杨秋利同志的主要事迹 杨秋利同志,男1961年5月出生;1979年11月参加工作;198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公路管理站养护股长,具体负责养护统计工作。 该同志自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在......

    村支书学杨善洲同志事迹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以来,全镇上下深入学习了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