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贵州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3-21 16:12
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 贵 州 省 统 计 局
2006年3月17日
为了摸清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构成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未来人口状况的发展趋势,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我国于 2005年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调查时点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
遵照国务院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我省1%人口抽样调查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调查的样本量为6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85%。在全省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全体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我省常住人口为3725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 3525 万人相比,增加了200万人,增长5.67%;年平均增加40万人,年平均增长1.11%。
二、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全省出生人口为54万人、出生率为14.59‰;死亡人口为25万人、死亡率为7.21‰;自然增长人口为2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7.38‰。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出生率下降6个千分点,死亡率下降0.3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5.68个千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总人口中,男性为1918万人,占总人口的51.49%;女性为1807万人,占总人口的48.51%。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14。
四、年龄构成
全省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 1056万人,占总人口的28.34%;15-64岁的人口为2363万人,占总人口的63.4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06万人,占总人口的8.21%。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9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42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273万人,占总人口的61.0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452万人,占总人口的38.98%。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82万人,增长了3.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18万人,增长了8.85%。
六、家庭户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107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70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5人,集体户人口为2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26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9人,农村为3.55人。
七、受教育程度
全省总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2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5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04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1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增加45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增加25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增加177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减少22万人。
八、城乡构成
全省总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 1001万人,占总人口的26.8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724万人,占总人口的73.13%。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99个百分点。
注:
根据调查结果推算:调查时点全省半年口径的常住人口为3725万人;2005年末,全省半年口径的常住人口为3730万人,一年口径的常住人口为3931万人。三个总人口之间的差异是由于时点或口径的不同而造成的。
第二篇:2005年河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河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河南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3-30 15:11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省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河南省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6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66%。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常住人口为9371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9256万人相比,增加了115万人,增长1.24%;年平均增加23万人,年平均增长0.25%。200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为9380万人。
二、城乡构成
全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87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0.6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649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9.35%。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7.25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人口中,男性为476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0.79%;女性为46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9.21%。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20。
四、年龄构成
全省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98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14%;15-64岁的人口为661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0.6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7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3%。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7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3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26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8.8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18%。
六、受教育程度
全省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361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979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053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45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114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45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409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617万人。
七、家庭户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2732万户,家庭户人口为934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2人,集体户人口为27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26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8人,农村为3.48人。
注: 1、2005年底全省总人口为9768(包括河南省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外省居住的人口,不包括外省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河南居住的人口)万人。
2、常住人口:包括外省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河南居住的人口;不包括河南省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外省居住的人口。
第三篇:2005年辽宁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辽宁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辽宁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3-21 15:55
辽宁省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辽宁省统计局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省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全省共抽取100个县(区)1780个调查小区。调查的样本量为4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7%。在国务院和省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配合下,通过全体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人口总量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常住总人口为4220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4182万人相比,增加了38万人,增长0.91%;年平均增加7.6万人,年平均增长0.18%。2005年底,全省常住总人口为4221万人。
二、城乡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477万人,占总人口的 58.7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743万人,占总人口的41.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80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 2116万人,占总人口的50.14%;女性为2104万人,占总人口的49.86%。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100.57。
四、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98万人,占总人口的14.18%;15-59岁的人口为3211万人,占总人口的76.0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11万人,占总人口的9.7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6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519万人,占总人口的83.3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01万人,占总人口的16.6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9万人,增长了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9万人,增长了4.30%。
六、受教育程度
全省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335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550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839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09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76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减少2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163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155万人。
七、家庭户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143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18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2人,集体户人口为3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24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9人,农村为3.17人。
第四篇:2005年湖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湖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湖南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4-07 14:09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和部署安排,按照全国统一的调查方案,湖南省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湖南省共抽取调查样本70.43万人,占上年末全省总人口的1.05%。这次调查,在全省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现场登记和复查等各项任务。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现根据快速汇总结果,将全省人口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省14个市、自治州的常住人口为6320 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6440 万人相比,减少了120 万人,减少1.90%。全省2005年底常住人口为6326万人。
二、出生、死亡及自然增长
自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止,全省共出生74.32万人,死亡42.15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出生率为11.90‰,死亡率为6.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5‰。
三、城乡构成
全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338万人,占总人口的37.0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3982万人,占总人口的63.00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25 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省人口中,男性为3277万人,占总人口的51.85%;女性为3043万人,占总人口的48.15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65。
五、年龄构成
全省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182 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15-64岁的人口为4552万人,占总人口的72.0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86万人,占总人口的9.27%。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4 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8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全省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640万人,占总人口的89.2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680万人,占总人口的10.76%。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了142万人,减少了2.46 %;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2万人,增长了3.34%。
七、受教育程度
全省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240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815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326 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98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51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9 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0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80万人。
八、家庭户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199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6238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3 人,集体户人口为82万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3 人,农村为3.19 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1 人。
注:
常住人口: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计算公式为: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
第五篇:2005年广东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广东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广东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3-21 16:03
广东省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2006年3月20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省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省为总体,以各县(市、区)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入户登记的样本量为?297.59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232.27 万人,分别占全省常住总人口的3.24%和2.53%。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省的常住总人口为9185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8642万人相比,增加了543万人,增长6.28%;年平均增加109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23%。2005年底全省总人口为9194万人。
二、城乡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573万人,占总人口的60.68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3612万人,占总人口的39.32%。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68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4652万人,占总人口的50.65%;女性为4533万人,占总人口的49.35%。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63。
四、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958万人,占总人口的21.32%;15-64岁的人口为6546万人,占总人口的71.2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81万人,占总人口的7.4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8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6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021万人,占总人口的98.2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64万人,占总人口的1.7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502万人,增长了5.89%;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41万人,增长了33.33%。
六、受教育程度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498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1328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491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80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190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215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20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55万人。
七、家庭户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234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95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9人,集体户人口为1233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1人,农村为3.68人。
注:
1、除特别说明外,本公报涉及的人口数均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的时点数。
2、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
广东省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2006年3月20日
现将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测算的各市2005年年末常住总人口、人口密度、城镇人口比重数据公布如下:
一、各市常住总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继续聚集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常住人口为4547.14万人,占全省常住总人口的49.46%,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常住人口分别为1586.03万人、1485.14万人和1575.69万人,分别占全省常住总人口的17.25%、16.15%和17.14%。各市常住人口如下:
广州市 949.68万人 中山市 243.46万人
深圳市 827.75万人 江门市 410.29万人
珠海市 141.57万人 阳江市 232.14万人
汕头市 494.45万人 湛江市 668.95万人
佛山市 580.03万人 茂名市 584.04万人
韶关市 292.26万人 肇庆市 367.60万人
河源市 278.24万人 清远市 359.37万人
梅州市 411.84万人 潮州市 252.01万人
惠州市 370.69万人 揭阳市 559.69万人
汕尾市 279.87万人 云浮市 233.99万人
东莞市 656.07万人
二、人口密度
全省人口密度为511人/平方公里,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486人增加了25人。其中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为832人/平方公里,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人口密度分别为1012人/平方公里、468人/平方公里和204人/平方公里。各市人口密度如下:
广州市 1277人/平方公里
中山市 1352人/平方公里
深圳市 4239人/平方公里
江门市 430人/平方公里
珠海市 839人/平方公里
阳江市 297人/平方公里
汕头市 2395人/平方公里
湛江市 536人/平方公里
佛山市 1507人/平方公里
茂名市 510人/平方公里
韶关市 159人/平方公里
肇庆市 247人/平方公里
河源市 176人/平方公里
清远市 188人/平方公里
梅州市 259人/平方公里
潮州市 810人/平方公里
惠州市 332人/平方公里
揭阳市 1068人/平方公里
汕尾市 531人/平方公里
云浮市 301人/平方公里
东莞市 2662人/平方公里
三、各市城镇人口比重
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深圳、广州、珠海、佛山、中山、东莞及汕头7个市,其它14个市城镇人口的比重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如下:
广州市 91.51% 中山市 74.29%
深圳市 100% 江门市 56.78%
珠海市 87.90% 阳江市 44.09%
汕头市 72.34% 湛江市 39.71%
佛山市 78.39% 茂名市 39.30%
韶关市 49.76% 肇庆市 38.99%
河源市 32.47% 清远市 38.46%
梅州市 41.63% 潮州市 53.62%
惠州市 55.01% 揭阳市 41.15%
汕尾市 51.88% 云浮市 37.26%
东莞市 73.02%
注:
1、各市的常住总人口,是2005年年末的数据(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
2、珠江三角洲指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东莞市、中山市、惠州市、肇庆市;东翼指汕头市、汕尾市、潮州市、揭阳市;西翼指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北部山区指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清远市、云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