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五老关爱五失青少年先进集体材料
基层“五老”关爱“五失”青少年
先进集体推荐材料
--达州市达川区翠屏街道新南社区关心下一代领导小组
关心下一代,加强青少年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努力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新南社区两委十分重视“五失”青少年关爱工作,并把它作为主要工作列入社区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常抓不懈。
一、组织专题学习
社区关工委多次专题组织学习省、市、区委及各级关工委领导的批示精神,深刻领会上级各级组织对失足、失管、失学、失业、失亲的“五失”青少年关心关爱的精神实质,明确抓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度谋划社区“五失”青少年的关爱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
社区关工委在今年先后召开2次小区长会议、3次关工委会议、1次老协会议,专题安排部署“五失”青少年关爱工作,大力宣传“五失”青少年关爱工作的重大意义、具体工作方案及组织形式,充分发挥社区关工委作用,及时组织社区1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基层“五老”广泛开展“五失”青少年的关爱工作。
三、创新工作举措
(一)进院入户,调查摸底。制发“五失”青少年表册,组织社区关工委进院入户摸清“五失”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目标明确,效果良好的帮扶措施。新南社区7个小区已确定失足青年0名,失业青年3名,失学青少年3名,失管青少年3名,失亲青少年2名,共计11名。
(二)开展行动,真心关爱。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新南社区关工委针对“五失”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形式多样的关爱措施,认真开展了“五大行动”,使每一位青少年都得到了关爱。一是开展“爱心妈妈”行动。组织“五老”志愿者对2名失去亲人的青少年进行一对一的关爱,让失亲青少年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二是开展“多方救助”行动。对“五失”青少年,社区关工委根据低保、廉租房政策规定,凡符合条件的,主动向社区居委会联系,说明情况,为他们办理低保和廉租房申请,积极努力将他们纳入低保和廉租房居住,今年,帮助5名“五失”青少年纳入了低保,帮助2名“五失”青少年申报了廉租住房补贴。三是开展“帮扶引领”行动。社区关工委组织“五老”志愿者一对一帮扶青少年31对,利用春节等节假日搞座谈、送慰问金慰问品等方式,对他们的生活、学习提供帮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四2 是开展“就业关爱”行动。社区关工委积极向街道就业保险中心进行汇报,用活用好国家就业相关政策,采取部门联动,优先就业的方式,解决“五失”青少年的就业问题。五是开展“宣传教育”行动。组织老年宣传队,开展文化法律知识进小区、进院落、进家庭的“三进”活动3次,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仪文化、孝善文化,把中国的法律法规宣传给广大的青少年,促使社区全体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工作成效明显
通过社区关工委的努力,社区“五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新南社区“五失”青少年人数呈现出年年降低的良好局面,经统计,2015年“五失”青少年较2014年下降了30%,特别是失足和失业青少年实现了大幅度减少,较少率达到了60%以上。新南社区每年都基本实现了无青少年辍学、无新增犯罪、无吸毒贩毒、无网瘾、无不孝子女的“五无”目标,工作也得到了翠屏街道办事处和区关工委的高度肯定。
2015年10月14日
第二篇:五失青少年帮扶项目工作汇报(新)
三台县文武职业技术学校
“‘五失’青少年关爱帮扶项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市关工委: 我校2017年5月正式向绵阳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申报《三台县“五失青少年帮扶基地”》项目,并于6月16日与绵阳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成功签约。签约后,学校在县关工委和县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认真按照项目规划开展关护工作,让“五失”青少年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让校园成为他们的温馨家园。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并初见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抓好项目的申报和立项。
“五失”青少年(失足、失管、失学、失业、失亲)是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人群。我县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五失”青少年关爱帮扶工作,并把这项工作纳入了议事日程,给我们做好“五失”青少年关爱帮扶工作以极大的信心。
1、县关工委、县团委、县教体局相关领导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实施,多次亲临学校指导。2、2017年6月12日,项目与绵阳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成功签约。3、8月4日,县政协副主席杨丽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到我校调研“五失”青少年关爱帮扶工作,肯定了项目的重大意义,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4、8月17日,县委常委、总工会主席胡璐到我校视察“五失”青少年关爱帮扶工作,并对进一步做好“五失”青少年关爱帮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5、8月18日,县政协召开关爱弱势青少年群体双月协商会,县委常委、政协主席贺强华与政协和相关部门领导专题听取了我校关爱帮扶“五失”青少年的工作汇报,明确了在我校建立五失青少年“关护基地”,要求相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并对我校的“五失”青少年关爱帮扶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
二、精心准备,抓好项目的启动。
1、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把此项工作纳入了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
2、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制定了工作方案、工作制度。
3、设立了项目的专用办公室,落实了相关工作人员。
4、配合相关单位,对我县“五失”青少年情况进行了摸底,确定了第一批入学关护对象13名。
5、及时动员第一批关护对象全部按时入学。
6、及时为入学的“五失”青少年发放了课本,课桌椅、学生床及床上用品、校服、训练服、训练器材。
7、对进入我校学习的“五失”青少年的减免和优惠政策已全部落实到位。
8、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落实好了心理咨询教师。
9、落实了专门的帮扶教师。
10、为了学生的安全管理,学校重新安装了监控设备,做到了校园全覆盖。
11、加强学校硬件建设,正在建设学校图书室和计算机室。
12、加强后勤管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
三、真情关护,抓好项目的实施。
(一)在工作上创新,在关护上着力。
1、创新关扶机制,形成学校董事长主导,部门联动,教师参与,职责明确的工作机制。
2、为搞好关扶工作,学校制定了实施方案,工作行事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制度共23个。针对个案,帮扶教师人人量身制定了具体的关扶计划。
3、建立“五失”学生关护专项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们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特殊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五失”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安排政教主任负责对被关扶学生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既要帮,更要管。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学校实行封闭式准军事化管理。对关护学生从上课、下课、就餐、课外活动、晚自习到就寝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管,管理中做到十个统一,即“统一吃饭、统一学习、统一练功、统一休息、统一睡觉、统一玩耍、统一外出、统一洗衣、统一洗漱、统一着装”。同时强化学生纪律意识,学生就餐,进教学区、寝室、活动区,集会都必须统一呼号,整队入场。学生入学后,我们一方面注意查找学生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尤其是违纪违规行为,加强校纪校规教育,引导学生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文明正气,树立文明新风,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法制意识,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要从细节上做学生工作,力争使五失学生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因教师个人情绪化等因素出现管理失当。
5、德育为首,立德树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关护学生开展基础道德和文明规范教育、纪律教育、励志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有效地纠正了学生不良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基础性道德品格。学校政教处坚持以团队为依托,以节日为契机,以团队活动、班会课、活动课、社会实践等为载体,积极开展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得到成长。
6、以武养德,培养阳光少年。充分发挥武术特有的育人功能,强化武术训练,把武术技术的教习作为道德修养的手段,让关护学生在武术中体会到个性张扬的快乐,不良情绪在武术训练中得到了正常的宣泄,以一种兴趣来替代他们的其他不当的行为。同时,注重用武术礼仪规范学生言行,做到“动”则有格,“行”之规范,使学生向着文明、高雅、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正能量不断积累,陋习得到改变,性格得以重塑。
7、因材施教,学有所得。对待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导、扶、激”。“导”就是针对那些自暴自弃的同学,指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引导他们小台阶前进;“扶”就是有针对性地重点扶持一部分中等生,加强对他们的信心教育,帮助他们补习弱科,使他们从思想和学习的误区中走出来;“激”就是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成绩好的同学,树立更高的目标,成绩才能有所突破。
8、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帮扶效果。学校主动与当地教育、团委、文化、工商、妇联、社区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开展“五失”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三台一中,看灾后重建新变化;参观七一小学,感受红色剪纸文化;参观县档案馆,了解川军抗战史;9.18祭奠英烈,开展爱国教育;参观军营,感受军营生活;参观博物馆,感受悠远的妻汉文化;走进敬老院,爱与行动传递健康正能量……通过一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使关护学生近距离了解家乡的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变化,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情怀。
9、家校互动,巩固帮护成果。为了促进家校沟通,学校建立了周五家长接待日制度,同时学校向“五失”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QQ号、微信号,便于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帮扶教师经常利用电话、QQ号、微信号、家访和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提高家教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帮扶老师都能及时与在外务工的“五失”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为了培养亲情,增强关扶效果,学校还定期安排家长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和孩子联系,关注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自己的孩子积极向上、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四好学生。
(二)在“爱”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
1、生活关护。及时了解管理对象的需要和困难,开展各种形式的资助救助活动,免除了他们的部分费用,保障他们基本的学习和生活。学校还开展了爱心捐赠活动,为“五失”青少年捐赠了书包、书籍等学习用品。
2、思想关护。每周坚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文明教育等,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三理”教育关护。学校通过集会、班团(队)活动、个别谈心等形式,对学生开展三理教育(伦理教育、生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学生良好性格。
4、学习关护。(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2)实行教师学生一对一帮扶,搞好个别辅导。
5、亲情关护。着力解决管理对象亲情缺失和监护不力问题,学校为每位学生配备了一位“代管家长”,通过开展“代管家长”活动,使其体验亲情,感悟亲情。学生患病时,做到了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6、心理关护。关爱学生的精神成长,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教育,加强情感沟通,弥补亲情缺失。我们要求帮扶教师每周至少和被关护学生谈一次心,学校心理咨询教师每月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心理辅导。对心灵上有创伤的青少年多给予精心抚慰,帮助他们走出生活阴影,重拾阳光心态,坚定人生梦想。
7、法律关护。开展法律知识进课堂活动,利用校本课时,开好法制校本课程,每周一节法制教育课,使法律知识进课堂,法制教育课程化。每期开展一次法制教育报告会,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四、精准帮扶,初见成效
1、“五失”项目帮扶学生全部按时入学,生活上得到照顾,学生情绪稳定,至今无人辍学。
2、通过入学教育,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均有大的变化,好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3、通过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励志教育,学生精神面貌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消极、低落、自卑的心理正在向开朗、阳光变化。
4、通过教师一对一的精心辅导,学生学习基础有所提高,学习信心有所增强,学习成绩有所提升。
5、习武者需要有吃苦耐劳、忍耐克己、知难而进的精神。武术训练,使我们的学生从精神上降压解虑,静下心来找回自我,变得比以前勇敢坚毅,充满自信乐观。
6、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人才培育的起点。我们通过家校沟通和家长培训,帮助家长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和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提高了家长科学育子的方法和能力。
有阳光普照,花朵必将灿烂。关护“五失”青少年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校关爱帮扶“五失”青少年工作虽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依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今后,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注重实效,为“五失”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把幸福的伞。
三台县文武职业技术学校
二0一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五老发挥作用全面关爱学生
发挥“五老”作用,全面关爱学生
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而我校两百多名老同志是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爱教育、懂教育、善教育。我校把发挥“五老”作用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予以重视。学校的开学工作会议、结束工作会议、教代会、表彰会、教师节以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活动,都要请老党员、老教师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一是发挥特长、创出学校特色。我校在全校老同志中发掘具有一技之长的老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构思“志远、技精”这一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主题,使职业类学生树立了“自强、自立”,学好专业,发展自己的创业空间的高远志向。
我校让老同志积极参与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展出他们的邮集和其他收藏品,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纷纷要求加入学校集邮协会,为此成立了全市第一个集邮协会学校分会。
我校老同志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与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工作,参与学生教育。发挥老同志在的威望、经验、时间等方面的优势,促进了我校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二是突出重点,开展帮教活动。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学习上的困难学生、经济上的贫困学生以及心理上的问题学生是学校关心扶助的重点对象,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请老教师协助教学管理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等部门,有计划地开展帮教助学活动。
老同志们积极参加学校实施的新老教师结对子的“青蓝工程”,自愿担当青年教师业务顾问,为青年教师作讲座,参与一些重大的教学研讨活动,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青年教师一起研究教材、教法,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学业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奉献自己的爱心,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老同志们主动与学习困难的学生结对,利用自身的教育特长和优势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上鼓励引导,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以一片真诚和爱心感动他们。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积极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并在活动和大赛中发挥特长,大显身手,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起他们生活与学习的信心。
在学校关工委的倡导下,我校实施了“献爱心,送温暖”助学工程。我校的老教师们自发捐款,每年向学校的贫困学生送上他们的一份心意。学校学习工作处每年为他们提供贫困学生名单供老同志选择,确定助学人选。老同志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不仅在物质上帮助贫困生,更从精神上情感上鼓励贫困生勤奋苦学,使他们成为思想、学习、技能各个方面的佼佼者。
老教师们发挥自己在心理学等方面的特长,组成心理辅导小组。对因家庭变故、学习落后等原因造成的心理上有偏差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利用心理暗示,团体辅导等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融入到学生群体中,使这些“问题”学生正常成长。
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 2012年10月21日
第四篇:发挥“五老”优势,为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奉献
发挥“五老”优势,为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奉献
八宝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江发运
我叫江发运,今年74岁,八宝镇学区退休干部,现任八宝镇离退休教师协会会长,八宝镇关心下一代教育奖励基金会理事长。按大会的安排,我向大家汇报如何发挥“五老”优势,为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奉献的情况,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概况
邓小平同志说:老同志退下来干什么?可以多做点教育青少年、关心下一代工作。1993年,我在学区任工会主席,为加强对离退休教师的管理,经区委同意,参照外地经验,成立了“肖家村区离退休教师协会”。1993年重阳节,八宝镇的离退休教师欢聚一堂,学习邓小平指示,讨论如何教育、关心青少年的问题,范和、邓光荃、马本厚等老教师倡议成立以关爱全镇青少年,奖励全镇优秀师生及资助特困生为目的的“基金会”,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经镇党委、政府批准,经过一段时间筹备,1994年12月1日,“八宝镇教育奖励基金会”正式成立,县老干局、教育局到会祝贺,基金会选举范和为第一任理事长,邓光荃、马本厚等为理事。基金会成立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慷慨解囊,踊跃捐赠献爱心。二十年来,经过两任理事不懈奋斗接力募捐,现已募集基金40余万元。第一、二、三期捐赠“功德碑”告竣,座落在八宝镇中心小学最醒目的地方,流芳百世,光照后人。
二十年来,基金会用基金利息奖励优秀教师150余人次,品学兼优大中专学生300余人,中小学生800余人,扶助特困生、残疾生150余人,累计发奖助金40余万元。另外基金会还发动有识之士个人对口扶困10万余元,受到全镇人民的好评。
二十年来,基金会受到省、市、县关工委多次表彰,四次被评为市、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基金会两届理事长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省、市、县党报、电视台多次报导,褒奖了基金会。
二、具体做法:
(一)千方百计,募集基金
基金会成立后,为募集基金,以范和、邓光荃、马本厚等老同志为代表的理事们带着“募捐信”,不辞劳苦,凭着腿勤、口勤和面子,逐一拜访本镇各单位、县内有关单位、八宝籍在县内各单位的领导以及曾在八宝学习和工作过的外籍领导进行募捐。四年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美经商黄毓源老板捐赠1万元,17个旅台同胞共捐台币53000元,至1998年底,共募集基金6万余元。
第一届理事会用这笔善款的利息颁奖5届,奖励扶助优秀教师、大中专学生、特困生60余人,发放奖助金1万余元。1999年,主办了“八宝镇关心下一代教育奖励基金会五周年成果展”,省、市、县各级党报、电视台慕名前来宣传,一时名扬三湘。
2004年,77岁高龄的基金会理事长范和同志,自感年老体弱,力不从心,多次提出辞职,经范老推荐,镇党委、政府同意,理事会选举,由我接任基金会理事长。
当时,人们对基金会的捐赠热情逐步减退,至2004年底,尚不足8万元,基金募集处于低潮。我临危受命,深感责任重大。如何才能使基金会重振雄风,走出低谷呢?我与新一届理事会在对前任理事会工作和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基金会的工作,制订了奋斗目标:保证每年募捐1万元以上,力争2万元。通过第二任理事锲而不舍的努力,到2014年基金会成立20周年时,达到40余万 2 元。
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一是扩大宣传募捐。我们编印了“基金会简介”、“倡议书”、“八宝镇关心下一代助学历程”等各种资料2000余份,派员前往永州、衡阳、长沙、深圳、广州等地,向八宝籍和曾在八宝学习和工作过的非八宝籍的领导、老板、有识之士开展宣传,期望他们为振兴家乡教育,培养人才,建功立业。在美经商黄毓源老板收到“倡议书”后,再次寄来捐款1万元。我患有脑梗塞、高血压病,2013年,在理事王会生老师陪同下,不顾严寒酷暑,带着药物赴本县和深圳向三十余个单位八宝籍和曾在八宝学习和工作过非八宝籍的领导、老板募捐计6万余元。
二是依靠会员共同募捐。2006年,全国“五老”发出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倡议,我号召基金会理事和协会会员向基金会捐款献爱心并动员亲属捐款,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常务理事李义承老师,除捐款1000元外,另向亲朋好友募捐3000余元。常务理事黄常顺,先后捐款1500元,动员其子黄爱明捐款3000元,女婿捐款500元,还利用其子邀请好友在家聚会之机,成功募捐2500元,所分三个村联系点,积极主动配合村两委向在外工作的老板募捐8000元。新增理事李传德系电影站退休、李厚明系退休教师,现为第三任常务理事。2014年清明节期间,李传德向回乡扫墓的家族募捐13500元,本人捐款500元;李厚明向本村老板募捐4000元,本人捐款1000元。协会会员周厚喜老师动员其子周宏发捐款1600元,自己表示有生之年,每年捐款300元,此后的8年他从未间断。协会会员、现年86岁的黄明镜老师八十大寿不摆酒,表示从养老金中每年捐款600元,已坚持6年从未间断。协会会员周月明、黄带秀寿庆,两会代表前去祝贺,其子十分感动,各自现场向基金会捐款1000元。三个创始人之一邓光荃之前已捐2000元,临终前10 3 天再次捐款1000元。据统计,两会会员共同捐款和募捐达20万元。
三是发动师生募捐。2008年,镇主管教育领导提出要“教育强镇,加强初等教育”,“应把奖优、扶困扩大到中、小学中来。”为了动员全镇师生积极参与这一助学助教献爱心的行动中来,经镇党委、政府和中心校同意,我们在全镇师生中开展了“尊师爱生献爱心,捐赠教育奖励基金”活动,得到全镇师生的积极响应,教师捐款从100元到四、五百元,学生将零花钱捐出来,从几角到几十元,全镇共捐12000余元。钱虽不多,但表达了全镇师生“尊师爱生”“助学助教”之情。
四是动员单位和各村募捐。近几年,通过全体理事共同努力,基金会年年虽增长万元以上,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任务,但仅靠基金会到处化缘,无固定募捐来源,肯定不行。2010年,镇党委、政府决定向全镇各单位、各村倡议设立“教育奖励基金”,作为基金会后盾。要求镇属各单位、各村每年根据单位大小和财力,为基金会捐款200—500元。五年来,共从单位和各村收到捐款8万余元。
(二)严格制度,管好基金
加强基金的管理,是基金会发展壮大的前提。自1994年起,我们就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并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
一是厉行节约,加强财务管理。理事实行义工制度,无报酬,每年开三次会,不发烟、吃便餐,每桌不超过200元(含酒),外出募捐不发补助,镇内不报车费,理事长只报电话费,任何人不得挪用公款。
二是严格把关,加强借款管理。凡向基金会借款的,必须是本镇在职教师,借款3万元以下的,必须以本人工资担保;3万元以上的,必须经常务理事三人以上同意,除以工资担保外,还必须以房产证抵押,借款利息必须当年归还。对不符合借款条件的,任何人不得擅开口子,擅自借款。
三是公开透明,加强帐目管理。年末召开理事会,对帐目进行结算、公示,钱款、帐目相符,公开、透明,自我接受全体理事监督和管理。
(三)公正合理,用好基金
一是完善奖助制度,确保基金使用有章可循。按照基金会制订的章程、条例、奖励办法,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在奖优、扶困、助残方面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制度,每年都有实施方案。
二是注意调查了解,确保基金使用有据可依。基金会每年奖助一次,对申请奖助的师生,我们都要安排专人入户入校调查,核实情况,予以公示,并建立档案。二十年来,我们发放的款项没有出现一例失误。
三是突出重点奖助,确保基金使用有效可显。为让基金会的使用效果更加明显,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设立重奖,对贫困学生重点扶助。2014年对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的郑宇奖助1500元;考入中国民航大学的杨兴奖助1500元;对特困生则联系爱心人士对口扶困,县政协委员敖永林对父亡母嫁的唐锦(长沙学院)扶助5000元;2012年,星燎村包燕妮(孤儿)考入衡阳师院,无钱入学;黄市居委会李佳慧(衡阳师院大二学生),因父亡面临失学,经我联系,山背村刘飞老板承诺2人大学毕业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并资助重病学生周佳2000元,同时捐款给基金会15000元;2014年,李佳慧已大学毕业并顺利考取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刘飞又愿意继续资助至研究生毕业;2013年,古桥村村民邓平智在外打工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家有三个小孩(老
二、老三为双胞胎)正读大学和初中,面临辍学危险,镇联工委主任桂健军联系县政协委员王成一次性扶助20000元,并给基金会捐款25000元。
三、几点体会
(一)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是基金会发展的基础。基金会成立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这 5 是基金会得以发展的基础,他们不仅解囊相助,还亲临指导,为基金会的发展指引方向。市原人大主任、市关工委主任谢朝月先后多次莅临指导,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县原政协主席、县关工委主任钟上元积极向各级推介,宣传基金会,为基金会募捐31000元,为基金会扩大影响、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八宝镇党委、政府全力支持基金会工作,书记尹显仪、镇长莫逆各捐款3500元,镇关工委主任桂健军捐款2000元,带动镇班子人员捐款12500元,并利用出差之机向八宝籍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板募捐10万余元,镇属各单位、中小学、各村两委克服困难,为基金会提供赞助。
(二)情系关心下一代工作目标,是基金会发展的源泉。自倡议成立基金会起,我们从募捐基金、管理基金到使用基金,都是为了关爱、培养下一代、教育下一代。正因为如此,基金会才得到各界大力支持,才能募捐40余万元,才能得以持续发展,才能让无数受资助的青少年感恩回报社会。
(三)坚强有力的理事班子,是基金会发展的根本。
基金会常务理事现已换了二任,首任5人中的三个创始人均已去世,二任的7个常务理事有5个是退休的老同志,去年换届时,平均年龄76.5岁,有4个退下去了。现在是第三任,我74岁,其余6人60多岁。这三任常务理事都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接力募捐,不图报酬,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发挥余热,是基金会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关心下一代任道道远。我们将不遗余力,充分发挥老教师作用,募好、管好、用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金,力争在2024年庆祝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时,基金突破100万元大关,为助学圆梦,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五老倡议书
五老关心青少年倡议书
尊敬的‚五老‛同志们:
为积极响应全国关工委提出的“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新要求。我们向全区‚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以及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同志们发出以‚老少携手,共促‘关爱天心’‛为宗旨,积极投入‚关爱天心‛工作,为建设美好天心增色添彩的倡议:
我们希望全区广大‚五老‛充分利用自身具有的政治、经验、威望、时空和亲情优势,深入各个学校和社区,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尽我们力所能及的力量,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我们希望全区广大‚五老‛在家中耐心教育家庭成员增强关心下一代工作;在社区利用关心下一代组织提供的平台,热心帮助青少年‚学好样、行好路、做好孩子‛。充分利用寒暑假的宝贵时间,发动和组织青少年争当小义工,以一个‚五老‛带动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方式,共同创建文明社区。‚老少携手,关爱天心‛,让我们以实际行动,积极投入到‚发挥五老作用,建设文明社区‛活动中,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和谐、文明的社区环境,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知荣明辱、传承文明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