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以身作责
带民致富
***同志1967年8月出生,1997年7月入党,1997年2月任村委会主任;2010年任村党支部书记。十几年来,张全良同志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公而忘私,身体力行,带领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该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所在党支部在2006年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评为高标准“五个好”村党支部,个人多次被授予区、镇两级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村过去是全有名的贫困村,其原因是该村紧临城区,人口多,耕地少,加之土地贫瘠,部分村民小组紧靠防洪大堤以北居住,每年河水上涨或春冬两季开封河时,对土地阴渗十分严重,造成土壤盐碱化程度逐年加剧,可以说是广种薄收,该村农民仅能维持生活,勉强度日。***同志身为党支部书记急在心理,日思夜想农民增收的出路。
善于捕捉信息的张全良,想到一句俗话:“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他灵机一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谋划发展蓝图,大力发展河滩地葵花种植、老滩地蔬菜种植,并鼓励农户进行分散养殖,增加农民收入。为了将自己带民致富的愿望变为现实,***同志逐社召开社员会,通过算帐对比征得社员的同意,正是由于***书记这一“谋”,使得该村农民生活有
了极大改善。过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农户也开始谋划着建新房和买摩托车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马场村农民也逐渐对新的生活开始向往,这又成为***十多年前做出得“不为民谋福利,我主动下台”新的考验。***并没有为此而退缩,他又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地少人多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即富余劳动力。俗话说:“人是最大的财富”。可以从人的身上做文章,他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挣钱,为了让他们能找到新的就业岗位,他亲自拉关系,找门路寻找就业岗位,现***有30%以上的农民进城务工或从事季节性打工。另外,解决了壮劳力还有年龄偏大和妇女同志们,他倡导搞养殖,缺少资金的户,他主动帮助协调贷款,全村有25户农户得到了他的帮助。二00八年该组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是有名的富裕社。
***同志在任十多个年头,始终牢记自己的诺言,以他的实际行动不但自己富裕了,而且带领全村的老百姓共同向小康生活迈进,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全村老百姓心目中的好书记,领头雁。
***在为民谋富利的同时,也在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志常讲,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尤其是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更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做事公开,在他的倡导下,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群众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多年来,村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村里办事不公引发的上访事件。同时,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他积极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
***同志长期以来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步一个脚印的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美好人生。***同志在深化农村改革,带领党群共富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取得了可喜成果。
第二篇: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阿卜力克木·奥斯曼,男,1976年08月出生,贫困户,阿瓦提镇古勒巴格村人,一名看似普通农民,却有着创业发家致富,带领全村人过上好日子的愿望。他吃苦耐劳,不怕失败,白手起家,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到现在是全村人的榜样。
2018年以来,在夜校、周一三结合等宣传教育学习中,村委会干部宣传动员贫困户要主动脱贫,提倡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思想理念,全村人人争当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
阿卜力克木·奥斯曼主动站出来,表示自己是一名致富带头人,应该起到表率作用,另外就是以前自己家也很贫困,爸爸妈妈是普通农民,家里收入只有种植业收入,一家人辛勤劳作仅仅比贫困户好一点儿。看着近年来国家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扶持力度很大,加上自己辛苦攒的钱,就想着带领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2018年,阿卜力克木·奥斯曼成立莎车县享受农副产品合作社。合作社吸纳带动9名村民就业。
合作社成立后,解决了农民农产品销路难的问题,以前农民因为销路难、价格不稳定、技术水平差原因,造成种植积极性不高。合作社刚成立一年,合作社下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经营和销售万寿菊、棉花、核桃、蔬菜等,村农奔走相告,将自家种植的农产品卖给合作社。
第三篇:致富带头人XXX先进事迹
致富带头人XXX先进事迹
“不要以为养猪门坎低,付出劳动就能成功。这里面,需要很多的科学技术来保障。”近日,记者到凤泉区鲁堡村采访养猪能手XXX时,他感慨地说。自己走上了致富路,XXX还带领300多户村民一起科学养猪,并义务提供技术服务,避免乡亲致富路上走弯路。
“养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科学的力量”
“养猪”对农民来说并不难,但是,如果想养出个名堂,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儿。现年38岁的XXX自1996年起以3头母猪起家。如今,他的养猪场每年出栏量达7000多头。XXX边穿无菌服边说,以后,这样的服装会逐渐淘汰掉。防病需要从营造适宜生活的环境、充足平衡的营养等抓起,“养猪是需要技术的,像猪舍温度、饲料的营养搭配等环节都要讲究科学性”。在幼猪保育室,XXX说,传统喂食的饲料简单,肉与料的比例较低。2001年,他去北京一个国家级猪场参观,在与该猪场场长交流饲料搭配技术时,对方说他配置的饲料能量不够,蛋白质不平衡,并给了他一份猪饲养标准资料,资料上显示了每个时期猪的营养需求。由于自己配置的饲料与该资料上的配方要求差得太多,而且成本昂贵,XXX当时对这样的配方无法接受,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按照资料的要求去做了。这样做下去,他发现效果挺好。虽然饲料价格高,但是肉与料的比例提高,猪的体质和成活率都提高了,医药成本降低,每只猪增加100元~130元的收入。
目前,他的养猪场里有优良母猪350头,后备种猪40头,年出栏量7000余头。
“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让乡亲少走弯路”
有了致富路,应该带动乡亲一起走。为此,XXX无偿为乡亲提供养猪前的准备、养猪中的技术等系列服务。目前,凤泉区已有300多户农民和他一起走上养猪致富路。
常福平是被带动起来的养殖户之一。他说,从购买风机等养猪设备开始,一切都是在XXX指导下进行的。有了带路人,他在管理方面很快就上了路,不仅节省了开支,而且少走了很多弯路。“XXX人很热心,口才也好。对于饲养中出现的问题,他总是及时帮助我们解决,讲起来也容易明白。”常福平说。有一次,猪仔断奶后就开始拉稀,他便打电话求教于XXX,XXX很快来到他家的猪场,从饮水、配料、加药方面教给他方法,很见效。
翻看着XXX的荣誉证书,记者发现,自2001年起,他先后获得了市优秀乡土人才、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多项荣誉。今年8月,他又荣获市级农民致富能手称号。XXX说,目前,他建了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下一步就是完善沼气设施,为村民供气,既是废物利用,又可以节约能
XXX,男,40岁,新乡市凤泉区鲁堡种猪场场长;目前,XXX所领导的该场生产管理水平和国内大型养猪场接近,核心种猪群已基本上和国内最新品种同步,理念和国内最新管理理念接轨。他加强了和高等院校科研部门的依托和合作。在河南农大、河南农科院蓄病研究所、河南科技学院等高等院校教授、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步步为赢、薄利生金。他在养猪同行业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受到了同行业的好评。
目前,该种猪场已成为河南科技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他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300多户养殖户走上了致富之路。该种猪场存栏达8000余头,销售价格在豫北地区同行业中名列榜首,成为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生产的一面致富旗帜。该场的种猪和商品猪由于猪瘦肉率和产肉率高而畅销全国各地。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河南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五好家庭”、新乡市劳动模范、新乡市杰出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新乡市优秀乡土人才、新乡市市级“农民致富能手。
全国养猪行业近来陷入低谷,然而,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鲁堡种猪场场长XXX却独树一帜,把养猪事业搞得红红火火。
XXX1996年以养殖3头母猪起家,经过几年打拼,养殖规模达到50头时,开始创建猪场,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技术贫乏,一度亏损。但他没有气馁,从新华书店买来了大量养猪方面的科技书籍和教学光盘,学习钻研,打地铺住猪舍,边干边细心观察,注意积累经验,终于掌握了基本的养猪技术。
2001年,XXX去北京一个大型猪场参观,在与该猪场场长探讨饲料调配技术问题时,对方说他配制的饲料能量不够,蛋白质不均衡,并给了他一份资料,资料上显示了每个时期猪的营养需求。由于自己配制的饲料与资料上的配方要求差得太多,而且成本昂贵,XXX当时难以接受,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按照资料的说明去做了。结果他发现效果挺好,虽然饲料价格高,但是饲料报酬提高了,猪的体质好了,成活率提高了,医药成本也降低了,每只猪平均比原来增加100~130元的收入,猪场当年实现赢利5万元。
2002年春,XXX先后到北京“顺鑫农业种猪选育场”等知名的优秀种猪场,引进美系大白、美系长白、台系杜洛克等优良品种猪60头,并扩建了标准猪舍,使猪场的总资产达到150万元。由于对新品种和新技术掌握不够,种猪场当年亏损近10万元。XXX进一步感到学习科学养殖技术的重要性,他再次到北京种猪场学习、求教,较全面地掌握了新品种猪的养殖技术。随后,他又多次参加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及国内知名饲料公司举办的技术讲座,娴熟地掌握了饲料配制技术。
由于努力学习、积极进取,XXX的养猪事业不断发展。2003年,他先后到广东、湖北等地调查,又引进部分名优种猪,使养猪场能繁母猪达到200多头,存栏猪达到2000余头。2004年,他投资50万元,引进了一批养猪新设备。2005年,创办猪——沼一体化良性农业生态发展的新模式,建设了1000米3的沼气池,使猪场和附近村民都用上了沼气。2006年,猪场发展壮大到拥有能繁母猪500头,总资产达600万元。就在XXX的养猪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国内养猪行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和猪价的低落,造成了养猪行业普遍亏损。对此,XXX并没有太大的思想压力,他深深地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XXX积极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门合作,将他们的科技成果变为自己的优势,从省畜牧局种猪中心引进了价值6000元1头的优良品种猪8头,起到了“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效果,养殖的种猪畅销到周边多个地区,在同行业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007年,XXX又到国内几家著名的种猪育种单位学习、引种,扩大生猪优良基因的培育,增加了养猪的科技含量,猪场发展到存栏生猪6500头的规模,年销售优质种猪和商品猪达到7000头。
2008年8月,XXX又从上海“祥欣种猪场”引进9头价值7万元的优良美系种猪,为他的种猪群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他不断学习先进的养猪技术,每当国内有召开养猪方面的论坛会他都争取参加,跟同行交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指导自己的养猪实践。
XXX致富不忘乡亲,坚持为附近购买他种猪的养殖户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系列化服务,带动他们共同致富。西鲁堡村村民常福平是被他带动起来的养殖户之一,他说,自己一开始养猪就是在XXX的指导下进行的,有了带路人,管理方面很快就上了路,不仅节省了开支,而且少走了很多弯道。2005年10月,获嘉县沙窝营村村民张永升在XXX的种猪场购买了两头价值1万元的种猪,在返回途中,由于发生意外,1头种猪死亡。张永升当时流着眼泪给XXX打电话说:我家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了1万块钱,结果5千块钱一下没了,一家人还要靠种猪挣钱生活呢!看到客户的不幸,XXX当即决定,无偿再送给张永升1头种猪。
目前,XXX的种猪场存栏生猪近万头,成为河南科技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他养猪致富影响一方,带动了周边地区400多个养殖户走上了致富路。他的猪场出栏的生猪由于瘦肉率和产肉率高而畅销全国各地。XXX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依靠科学技术,增加养殖收益,带领更多的养猪户致富。
第四篇:农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滹沱河畔的农民致富领头雁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XX,男,1953年6月出生,系XX 县牛城乡牛城村人,现为隆泰养殖合作社厂长。年近60岁的他,不服老、不服输,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敢为人先,抢抓时机,率先发展肉猪养殖产业,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俨然成为了滹沱河畔的农民致富领头雁。
一、敢为人先,成就非凡
2003年,在党的富民惠农政策引导下,XX 先是调查市场,而后看准时机,开始尝试生猪养殖业。一个占地5亩,基础母猪30头/年,总出产量母猪600头的小型养猪场就出现在了牛城大地上。万事开头难,起初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信息不通畅,对社会主义市场缺乏了解,老董的养殖场在开头的1年内遭受了巨大的亏损。但当时将近50岁的XX 并不气馁,他自学电脑,浏览养殖信息,积极去河北农大学习技术,并经政府牵线,与河北农大建立基地指导帮扶关系,从此养殖场开始了科学养殖,科学管理的模式,步入了跨越式发展快轨道。几年之内,老董的小养殖场就成长为占地面积30亩,基础母猪480头、肥猪3650头的中型养殖场,年盈利达100万,可谓知天命之年再创人生辉煌。
二、创新思路,跨越发展
做大不是目的,做强才是追求。XX 并不满足现有的成就,他从设备、管理、技术、人才各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力争使企业上水平、上规模。一是改进技术引进设备。在厂区内建立消毒池、兽医室、配种室,并完善污粪处理设备、病死畜处理设备、清洗消毒设备,有效的防止了疫情、疫病的发生传播。二是扩大规模广招人才。扩建生产区1200平米,总建筑面积达6600平米;引进专门管理人员2名担任副厂长,大专以上技术人员4名,企业现在共有员工25名。三是打造现代化企业。合理选择畜舍地址,远离居民区,采用先进生产流程,不扰民,少污染,安全生产,成为我县里标准化养猪企业。
三、示范带动,共同富裕
XX 为人诚恳,做事厚道,很快建立了一批稳定生意伙伴,养殖场蒸蒸日上,老董的事业也越来越老大。家人劝他搬去石家庄住,XX 回绝说:“我是土生土长的XX 人,一个富了不算富,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才行,走了怎么对得起乡亲们?”他开始为村民讲政策,讲市场,打消大家疑虑开阔大家视野,而后又手把手传授自己的先进技术,就这样一大批人脱离了仅仅靠土地吃饭的模式,开始了养殖创业道路。几年下来,养殖户们盖新房、买新车,日子越来越红火,说起老董,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
四、豪情满怀,志在高远
明年XX 就60周岁了,每当人们打趣说“该退下来享享清福”时,他就腰板一挺:再干它20年。XX 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正是需要XX 这样的致富带头人,带领大家走出一条致富的路子。今年老董没有闲着,他一直致力于把自己的养殖场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猪场,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致富。
第五篇:养殖户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女人爱漂亮,她却不修边饰;女人恋家,她却把丈夫和儿子留在千里以外;女人娇柔,她却有着堪比男人的雄心壮志。她就是土台乡土台村五组村民***一个年仅29岁的回乡创业女青年。2000年,刚初中毕业的***带着对城市的向往,来到了车城十堰。经过8年的打拼,她和丈夫在竞争剧烈的汽配行业有了立足之地,年收进10余万元,住着两层小楼,过上了令昔日同学羡慕不已的生活。2009年,***听说故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号召外出打工青年回乡创业。想一想这些年来,自己一直是在丈夫的庇护下工作,属于自己的事业还只是一个梦想。因而,她大胆地向丈夫提出了回乡创业的想法,顿时遭到丈夫的谢绝。一是孩子没人照顾,二是经历了千辛万苦的丈夫深知创业的艰巨。***却果断地说:我们都还年轻,吃点苦算甚么。哪个成功者没有一段曲折的经历?更何况我的父母就在乡下,多少也能帮助我一下。经过一番剧烈的思想斗争,丈夫终究接受了她的意见。当年5月,***带着对丈夫和儿子的牵挂,离别城市霓虹灯,来到偏僻山村,开始了二次创业之路。回到故乡的***一下子就瞄准了生猪养殖这个产业。当年,省畜牧兽医局正在土台乡展开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以土台村为重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大力发展生猪范围化养殖。***用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7、8万元钱,在老家前面的空地上建起一座150模式猪舍,然后以每头400多元的价格购买回60多头小猪。从此,她舍弃了时尚漂亮的衣服,摘掉了金银首饰,离别了胭脂口红等化妆品,昼夜守候在猪舍里,一边观察生猪的饮食、生长情况,一边研究生猪养殖技术,过上了与生猪为伴的生活。工夫不负有心。首次涉足生猪养殖的她当年就获得了4万元的收益,这让她欣喜不已。2010年,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决定购买种猪自繁自养。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把种猪从河南南阳买回家时,已经是夜深人静了。她把种猪独自圈养起来,像宝贝一样谨慎服侍着,每隔几天就要消毒一次,保持猪舍的干燥、透风。10月,第一批猪仔终究出世。然而由于没有及时接种疫苗,40多头小猪前后死掉。这不但给她造成经济损失2万余元,还给她正在燃烧的创业豪情泼上了一盆冷水。为此,她几天不吃不喝,守着空荡荡的猪舍发愣。这次的教训让她毕生难忘。从此,她更加重视学习,不断摸索经验,虚心向其他养殖户请教,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方法。偏要找罪受的***如今否极泰来。养猪给她带来了艰辛,更带来了创业的乐趣。今年,***打算专门为种猪建一个猪舍,分开饲养。同时,再建一个垃圾处理池,保持猪舍四周环境的清洁,避免病菌传播。谈到未来的假想,***说,打算养殖20多头母猪,建成土台乡第一家能繁母猪基地,实现自繁自养,使生猪饲养范围到达一次性投放550头的范围,并带动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