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的文体知识
散文的文体知识
一、什么是散文
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因此散文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反映现实迅速及时。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光、一眼泉、一朵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散文常用象征、衬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二、散文的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这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3、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的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三、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 ”,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同一篇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断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形散”还体现在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总之,无论是叙事、描写或是抒情、议论、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帅下,得到尽情尽意的发挥。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的,就是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应围绕一定的中心,为中心思想服务。具体而言如下:
1、时间跨度大:散文常常不受时间的制约,向前则可远涉古代,向后亦可跨及未来,中间又可覆盖今天。
2、空间转换广:散文也可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皆可包容其中。
3、事件关联多: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不论是叙事散文、说理散文还是抒情散文,少了事件,散文就少了“硬件”。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并连带或补充一些与之有关联的其它事件
4、表达方式活: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动人心魄。
5、结构全文巧:散文的取材宽广,结构尤显机巧。结构不好,文章杂乱无章,结构机巧,“ 杂乱”亦可成章。这正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最好体现。
四、考点及应试分析
作文库大全小升初中考满分高考满分高考零分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1)具体方法:
①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②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①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②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写作顺序(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①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②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2)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①考题形式:a、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b、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②答题思路:a、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b、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1)字词含义 考题形式: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有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a、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c、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第二篇:散文文体知识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格式(一、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二、散文的特点
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真)
形式上(行散):
(1)表达方式多样: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3)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
(4)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5)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2、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叫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三、散文分类
1、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3、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四、散文的线索、方法:理材料,抓线索,识文眼„„
1、找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理顺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⑥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
找线索的方法: a.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b.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c.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4、品情感。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几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
(5)联想。
运用联想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力求自然,合乎情理。
(6)衬托
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方法,本体与他体有主次之分。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二是反衬,是用相反的事情来衬托。
(7)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8)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 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七、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
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
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第三篇:散文的文体知识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以下是散文的文体知识,欢迎阅读。
散文分类
(一).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
1、记人散文。
记叙人物的散文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周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2、叙事散文。
记叙事迹的散文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寄情于事。所叙述的事件可大可小,可一件也可多件,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也可以是片断的组接或特定场景的描写。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二).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传达作者具体生动的情怀)
1.托物言志(象征)
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八年级下的咏物抒怀《海燕》《白杨礼赞.》《石榴》《紫藤萝瀑布》
2.借景抒情
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九年级上《绿》《囚绿记》
(三).说理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借助一定的意象,阐述道理,也不乏抒情)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特别说明
1、把握阅读题型和规律:整体感知——思路把握——要点概括——内容理解——词句品味——手法分析——联想迁移——自由欣赏——发表见解
2、思维训练与习惯养成【纠正阅读习惯】
1.分析文章题目:中心、线索、人物、事件等。
2.精读全文:勾画出每段的重点词、中心句。
3.分析结构,弄清每段的段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4.归纳全文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事件、景物的情况和特点)+中心(人物品质、感情、哲理)。
【把握审题方法】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答题区、暗示的方法、问题。
【培养答题思路】
1.回到原文找答题区,重读原文语段;2.用原文回答或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3.围绕句意、段意、中心;4.结合生活实际。
【纠正答题习惯】
1.字迹工整,标点清晰;2.条理清晰,有层次,有梯度;3.角度多样,语言完整充分。
初中散文阅读技巧2——中考专辑
散文读什么?(读、思、圈画)
1、通过什么来抒情或言志(写景或托物)?抒什么情或言什么志?
借景抒情文章:把握作者描写的景物特点及语言特色;通过联想和想象,选取触发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春》(7上)《济南的冬天》(7上)《夏》(7上)
咏物抒怀(托物言志)文章:把握作者描写的具体事物的外在特点及语言特色;通过联想和象征,选取触发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海燕》(8上)《紫藤萝瀑布》(7上)
2、作者是怎样抒情或言志的?(哪些文字或段落是抒情的?其他文字或段落有何作用?)
理清文章的线索,分析文章的层次,理解文章各个部分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哪些段落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中心,而其他段落分别从什么角度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作铺垫。)
《鼎湖山听泉》一文共三处写听泉,其他未写听泉的段落是否就是多余的呢?
3、哪些词语和句子能够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如何通过选用恰当的词语和意思含蓄的句子来表现中心思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就需要体会意境,品味语言。因此要找出文中的抒情议论句,理解它们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篇:古代韵文骈文散文文体知识
古代韵文骈文散文文体知识
(一)韵文 1.诗
(1)古体诗:在句式上有四、五、六、七言、杂言等,用韵和篇幅较为自由,在文体上有的有“吟”、“歌”、“行”等作标志。如:《诗经》、《楚词》、《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近体诗:规格、音韵有严格要求,又称格律诗。
A.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首8句。每句7言为七律,五言为五律。B.绝句:有五绝后七绝。每首4句。每句五言为五绝,七言为七绝。
2.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每首词都有词牌,不同的词牌,段数、句数、字数不同。从字数上看,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1)小令:字数在58个以内。如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2)中调:字数在58-90字之间。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3)长调:字数在91以上。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曲:由词“蜕化”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元曲可分为散曲和杂剧。
(1)散曲:最明显的标志是宫调名。散曲有小令、套数两种。小令是独立的一支曲子,套数是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如马致远《越调 ? 天净沙》、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2)杂剧:由曲子、宾白、科介组合在一起,用来在舞台表演故事的一种形式。如关汉卿《窦娥怨》。4.辞赋:对押韵要求不严格,文中间有散文句式。如杜牧《阿房宫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箴铭哀诔:一般是全文押韵,不杂有散文句式。如刘禹锡《陋室铭》、《红楼梦》中贾宝玉祭奠晴文的《芙蓉诔》。
(二)骈文
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在词汇上大量用典,追求华丽;在句式上多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故称“四六文”。如吴均《与朱元思书》、王勃《藤王阁序》。
(三)散文 1.史传文:
(1)编年体:主要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如《通鉴记事本末》。(4)国别体:按各国来编排历史事件。如《国语》、《战国策》。(5)断代体:记述某个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如《汉书》、《三国志》。2.论说文:
(1)论、说、辩、原:这些都是典型论说文形式或析理推论,或阐述事理,或明辨是非。如:《师说》、《过秦论》、《原君》、《讳辨》。
(2)寓言:以说故事形式,用喻证手法反映某种哲理。如《庖丁解牛》、《愚公移山》。
(3)书信、赠序、奏议:这三种形式,就应用范围而言是应用文,就语言形式内容来说属于议论文。如《答司马谏议书》、《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谏太宗十思疏》。
(4)先秦时的语录体(《论语》、《孟子》)和论文体(《孟子》、《庄子》)。3.杂记文:
(1)山川景物、人事记:以山川、景物、人物为主要记叙对象。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掌故轶事、小品随笔、考证杂记等都有涉及。如《梦溪笔谈》。4.应用文:
(1)墓志铭:刻在石上、埋在墓里,记叙死者生平事迹。如《柳子厚墓志铭》。(3)祭文:即哀悼死者之文。如《祭妹文》。5.小说:
(1)志怪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把人的意志、对理想的追求等通过神鬼故事曲折地表现出来。如《搜神记》、《列异传》。
(2)传奇学说:兴起于唐朝。小说情节曲折离奇。如《柳毅传》。
(3)章回小说:形成于明朝,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将全书划分为若干回,每回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如《三国演义》、《红楼梦》。
第五篇:中考散文文体知识(写写帮整理)
散文文体知识
一、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
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
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
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二、散文的特点
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真)形式上(行散):(1)表达方式多样: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3)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4)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5)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 “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2、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 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叫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三、散文分类
1、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3、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四、散文的线索、方法:理材料,抓线索,识文眼„„
1、找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理顺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 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⑥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
找线索的方法:
a.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b.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c.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4、品情感。
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 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几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等。(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
(5)联想。运用联想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力求自然,合乎情理。(6)衬托 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方法,本体与他体有主次之分。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二是反衬,是用相反的事情来衬托。(7)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8)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七、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 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
(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 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 《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 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
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7、关键词的赏析: ⑴、该词的本义;
⑵、该词的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⑶、该词在本句中的含义(对句子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作答;(4)、该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8、阅读步骤: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第四、“十六字”方针。
1、字不离词。
2、词不离句。
3、句不离段。
4、段不离篇。二.常见考查题型:(一)整体感知 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考察类型: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
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答题策略:
⑴、该词的本义;
⑵、该词的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⑶、该词在本句中的含义(对句子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作答;(4)、该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义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1、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抓表现手法、抓表达方式(句义)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3、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渲染气氛、)、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突出主题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四)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 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
。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 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④描写句。
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 用。
⑤修辞句。
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⑥尾句。
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五)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六)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答题指导:(运用联想)
1、仿句式结构:你的要如„„般,你的要像„„一样。
2、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3、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4、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
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答并要求正确。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例1:有这样一题:“第四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名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句。
例
2、文章结尾“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意味深长,请你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十)、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1、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2、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3、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