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冲刺阶段超强作文素材(优秀议论文提纲)
高考作文优秀提纲选编
一、请给下面的作文题拟一份详细的提纲,要求包含完整的题目、开头、结尾,和主体部分的关键句、主要材料或写法。
请以“追求”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
1、追求
人生是一条路,从生走到死。人生是一条充满追求的路,于是我们有了巍巍高山从头越,有了浩浩苍海等闲渡,我们从生中走来,在追求中忽略死的方向。所以,人生在于追求。
1.夸父逐日:追求要如夸父逐日,心中有日,至死不渝。2.凡高作画:追求要如凡高作画,坚守自我,淡看寂寞。3.庄周钓鱼:追求要如庄周钓鱼,遗世独立,怡然自得。
人生苦短却也能因着追求而述说辉煌,记住你的追求,挥洒你的理想。
2、追求
开头:人来到世上,不能碌碌无为地白走一趟。我们的生活要过得精彩,我们的人生要活得有价值,所以我们需要追求。
追求,是对现状的不满,对明天的期待。追求,是对落后的抛弃,对未知的探索。追求,是对困境的无畏,对未来的争取。
结尾:追求,是一种期待,是一种探索,是一种争取,追求,让我们变得不平凡。让我们的生活过得精彩,让我们的人生活得有价值。
3、追求
开头:当代作家巴金先生曾经说过:“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给人们照亮道理,使他们走向黎明。”人生之旅,我们应该携带追求,为了自己心中的追求顽强地拼搏,才能成就大事业,活出精彩人生。
1.追求使人忍辱负重,完成伟业。(陈平、越王勾践)2.追求使人直面挫折,自立自强。(张怡宁、郭晖)3.追求使人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比尔、司马光)
结尾:因为追求,我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因为追求,我们找到生命中的乐趣和寄托;因为追求,我们梦想成真,到达成功的彼岸。朋友们,请勇敢地追求吧,成
就大事业,活出精彩人生。
4、追求
开头:人生就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轮船,目标就是罗盘,追求就是动力。有人说,成功就是追求。是的,有追求的人,始终能正确把握自己生命的轨迹,顺利达到成功的彼岸;没有追求的人则只能随波逐流,任由命运的摆布。
第一层:追求就是动力。(施瓦辛格的奋斗历程:因为见到肯尼迪总统的出巡而追求立志从政,从一位贫困的孩子,锻炼成世界闻名的健美先生,再成为奥斯卡名人,终成加州州长。)
第二层:追求就是坚持。(引用居里夫人的一句话:那些蚕细心地工作着,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动。我看着他们,觉得我跟他们是异物而同类。点明有追求的人只有为这追求而坚持不懈,方能修成正果。)
第三层:追求就是为了贡献。(法拉第一生勤奋,对实用电学的三大分支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有一句名言:像蜡烛为人们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有良好的追求,并为追求而奋斗,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尾:每个人都应该有所追求,我们要为追求而竭尽全力。
5、追求
开头:雄鹰追求天空,游鱼追求海洋,学者追求知识,商人追求利益。万事万物终其一生都奔波在一条名为“追求”的路上。因为路的终点有他们的目标。但“追求”并不是一耳光轻松的动词,“追”,意味着你必须用尽全力,努力奔跑;“求”意味着你将遭遇无数困难。
追求是一条漫长的路。(点例:李时珍追求医学顶峰,历经数十年,走遍大江南北,终于写出了医学圣典《本草纲目》。中国航天人追求对宇宙的探秘,数十年麽一剑,终于将在太空中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这条路虽然遥远,但他们仍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下去,因为我们知道,没有追求就永远无法成功。
追求是一条艰辛的路。(点例:文天祥追求对国家的坚贞与忠诚,受尽了诱惑与迫害,最终身死敌手,但他却守住了心中的信念。台湾著名词人方文山曾经默默无闻,干过杂工,生活艰难,但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的追求,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取得了事业的成功。)只要心中始终秉持着对理想的渴望,他们就不会停下追求的脚步,终有一天,他们会走到成功的终点。
追求是一条不断舍弃的路。(例证:陶渊明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生活,为此他舍弃了金钱和权势,但他从未后悔过。舍弃,有时其实比拥有更加难得,心中那份追求不变,舍弃再多也无憾!)
结尾:这是一条所有人都在走,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走得完的路,让我们把追求化作最强大的力量,坚定不移地向终点走去吧!
6、追求
开头:一个人,可以没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惊世容颜,可以没有舌战群雄、一语中的的雍容睿智,但他不能没有追求。哪怕再微不足道,有了追求,生命就有可能发光。
因为追求,那隐藏在深处的神秘未知才能一次次鲜活动人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居里夫人不懈追求,发现了镭。哥伦布不懈追求,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不懈追求,发现了土卫二。)
因为追求,那悬挂在高空的动人梦想,才能一次次真实可感地变成为现实。(丰收梦,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奥运梦,北京奥运成功举行;飞天梦,嫦娥1号升空。)
沿着追求,我们抵达顶峰,问鼎辉煌。然而人生始终是次艰辛攀爬登山之旅,追求注定不是个简单的过程。(过渡段)
追求需要不怕受伤的勇气,和不屈服认输的坚强意志。(金三顺多次被狠狠地伤害过,依然相信并勇敢地追求爱情;项羽一次败北就屈服认输,丢掉了追求一生的霸业。)
结尾:带着追求,我们从荒芜走来,收获了一路繁华,带着追求,我们继续前进,展现生命的辉煌。
7、追求
开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志不立。没有追求的人永远都是庸庸碌碌的,有追求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大事业。
论据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胜因为有追求而成就千乘之业。
论据2.宝剑锋从磨砺出。牛顿凭借自己对科学的不懈追求成为科学伟人。论据3.愚公与智叟。通过对比说明追求的重要。
结尾:追求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鼓起追求的风帆,向着人生既定的目标前进吧!
二、请给下面的作文题拟一份详细的提纲,要求包含完整的题目、开头、结尾,和主体部分的关键句、主要材料或写法。
请以“我的感动”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
1、我的感动
开头:感动于太阳初露地平线的那一瞬间,感动于花于静静绽放美丽的那一刹那,感动于每一次的日出、日落,感动于每一次的离别、相逢。
生活在传递着感动,我也学会了在感动中感悟人生。1.为一种做人的尊严而感动。(搬运工:也许他们有一张蒙尘的脸,但他们绝没有一颗蒙尘的心。)
2.为一种对希望的坚持而感动。(《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肖申克。)3.为一种无言的大爱而感动。(四川大地震,丛飞)
结尾:人世间的感动千千万万,就让感动的泪水落下,汇成汪洋大海。我会用泪水去诠释一种感动,用心去体味那世间的种种美好。
2、我的感动
开头:“真”的言行让我钦佩,“善”的举止让我仰慕,“美”的事物让我动容:“真、善、美”是我感动的源泉。
我的感动源于“真”。(哥白尼提出“日心说”,颠覆了“地心说”;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他们都为坚持“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还有《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童言无忌的小孩。)
我的感动源于“善”。(赈灾活动中那些善良的踊跃的人们;奥运会领奖台上那些友善的拥抱。)
我的感动源于“美”。(使用彩线串珠的构段法列举生活中“美”的时刻)
结尾:生活中并不缺少感动,而是缺少发现感动、感受感动的眼睛与心灵。我从“真善美”中找到了感动,你呢?
3、感动常在我心中
开头:感动,是心灵的悸动,是心房的暖流。感动让躁动的心归于宁静,也让死寂的魂灵重燃生活的希望。感动是一条温暖的小溪滋润成长中的幼芽,解渴干皱的心田。感动常在我心中,我的感动伴我走过那似水流年。
感动净化我的内心世界。(大地震后人们的爱心感动着我,也教会我关爱他人,奉献自我)
感动给我前进的动力。(残奥会上展现的拼搏精神)感动让我永不放弃。(航天人的坚持、拼搏的精神)
结尾:我的感动扫除了我心灵的尘埃,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教与我永不放弃的坚持,怀着一颗感动的心,你会发现,生活远比你想象更美。
4、我的感动
开头:岁月无痕,当我们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心灵,总有一段记忆在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无法忘却,这就是感动。
为执着与坚韧而感动。(邰丽华
在一个柔弱美丽的女子身上,我真切地读懂了“坚韧”。尽管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她却是始终面带微笑,像一个遗落世间的仙女。在她眼里,我看不到丝毫痛苦与抱怨,有的只是坚韧。)
为顽强与自信而感动。(史铁生
他双腿残疾,参透了“死,是一件不必于急于求成的事,人,要好好地活着;他没有放对生命的思考,当思想在他的笔下流淌,每一个字符都昭示着生命的顽强与自信。)
为积极与乐观而感动。(谢坤山
一位失去双手,右眼和一条腿。却没有失去对生活热爱的画家,他让自己的灵魂在画布中铺展,处处显示着生命的积极乐观,体现出一种精神力量的不可战胜。)
结尾:感动不是单纯地落泪,不是肤浅的感时伤怀,而是引起心灵共鸣的音符。执着与坚韧,顽强与自信,积极与乐观,愿这些感动的碎片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激起阵阵涟漪。
5、我的感动
每次读诗都让我感动不已。诗歌里面包罗着真、善、美,可以伴随我们走过漫漫人生路。
每次读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会感动于他的那份超然的宁静与淡泊。(陶渊明的生活)
每次读到杜甫的“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都会感动于他那份对弱者的关怀与悲悯。(与现实作对比)
每次读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都会感动于他那份殉道者的慷慨与从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谭嗣同死的意义。对比:抗战时的汉奸)
或许,我们无法选择现实,但可以选择面对现实的生活方式,而诗歌恰好是我们精神最理想的栖息地。我们在这里收获真善美,缓解现实的痛苦,找到潜在的灵魂和生命的真谛。
让诗歌伴随一生,让感动伴随一生。
6、我的感动 在清闲的午后,在落日的黄昏,在不经意间,让平凡事中深含的情感,如岁月般在我的脑海流过,成为我的感动。
亲情如灯,在悄无声息中照亮我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灯光下,慈母手中线;
月台旁,父亲的背影。)
师恩如雨,在悄无声息中滋润我们生命的每一块浮土。(课室里,鼓励的眼神;窗台前,不倦的身影。)
友情如花,在悄无声息中装扮着我们生命的每片空旷。(书桌上,温热的奶茶;倾诉时,耐心的聆听。)
结尾:我咀嚼着平凡而伟大的生活,品味着我的感动。
7、我的感动 概要:分三个小标题描写三种爱的姿势 小标题1:生命接力
内容:在一次缆车开动时,由于超载,缆绳断了,车上的人掉下山谷。人们只救出了一个幸存者——那是一个小孩,他的父母用双手接力的方式挽救了他:掉下时,父亲托着母亲,母亲托着孩子。这是一种爱的姿势,让我感动。
小标题:跪下,另一种伟大
内容:汶川地震中,废墟里,一个女人跪在地上,弯着腰,她已经死了,但人们发现,在她俯下的身子里护着一个熟睡的婴儿。她是这个小孩的母亲。这是另一种爱的姿势,让我感动。
小标题:月下的等待
内容:我上初三后,学习紧张,母亲每晚在院里等我放学。她在每个月白风清的夜晚,在椅子上,双手撑着头,半睡半醒,为的是等我回来,她从不肯自己先去睡觉。这种姿势不算惊天动地,却温暖无比。这也是一种爱的姿势,让我感动。
结尾:三种爱的姿势,表达的是同一种爱,这种爱让我感动一辈子。
8、我的感动
泪水让我们感到自己仍然饱满。
虽然人世间有很多冷漠,但却有更多的温馨,更多的感动。它就在这喧嚣的世界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与生命对话、碰撞。
自然给予我们的感动。(蝴蝶破蛹,阳光穿过叶隙,夕阳西下。)历史给予我们的感动。(屈原,文天祥,苏轼。)亲人、朋友给予我们的感动。(彩线串珠。)
感动是人产生的心灵共鸣,是心弦的突然震动,仿佛春风,犹如细雨。
三、请给下面的作文题拟一份详细的提纲,要求包含完整的题目、开头、结尾,和主体部分的关键句、主要材料或写法。
现实世界中有各式各样的墙,用砖砌的,用石头垒的,用土筑的„„它主要起隔断或屏障的作用,这些墙是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形的墙。
请以“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1、打破心灵的墙壁
开头:场景一,儿子回到家中,丢下书包一声不吭地走进房间把门关上„„ 场景二,公交车上,老爷爷久久地站立着却无人让座„„
场景三,马路边,歹徒抢了行人的包就跑,事主大声呼喊,路人却漠不关心„„ 主体:人与人的心灵之间不知不觉已经竖立起了许多面墙,隔绝了彼此之间爱的传递„„,所以,我们急需打破心灵的墙壁。
打破心灵的墙壁,我们需要一颗温柔而又体贴的心。(理解和宽容别人,点例:刻在石头上和沙滩上的故事。)
打破心灵的墙壁,我们需要一把名为勇气的宝剑。(勇敢迈出第一步,不要害怕别人不接受自己。点例:一个女孩与孤僻老人的故事。)
结尾:以温柔和体贴为力量之源,以勇气为剑,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打破心灵的墙壁,让世界回复美好。
2、心中的一堵墙
开头:冰雪堆成的墙,为摩克斯人抵挡了寒冷;黄土砌成的墙,为北京人抵挡了风沙;石头垒成的墙,为西欧人抵挡了蒙古大军的铁骑,而用理智建在心中的一堵墙,又能为我们抵挡些什么呢?
1.理智建成的墙,为我们抵挡了别人的反对,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比尔·盖茨放弃学业;凤凰卫视主持人曾子墨放弃投资银行。)
2.理智建成的墙,为我们抵挡了社会上的不良潮流,坚持了自己的本性(当今社会种种拜金逐利的风气展开议论;陶渊明,沉浮官场,但仍“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保留了自己的本性。)
3.理智建成的墙,让我们在繁华奢侈的城市生活中,有一个冷静、放松的地方。(周国平关于人类与个人的讨论。)
结尾:在人群中,我们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但同时,我们有可能迷失了自我,又或者是怀疑自己。这时,不妨躲入自己砌在心中的墙后,静静地沉思。
3、砌墙与拆墙
开头:秦王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保护自己的国土与子民,不惜人力物力财力,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的厚厚的城墙;另一边,人们为了血脉的相连,民族的完整,毅然推到了把柏林一分为二的耻辱之墙。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我们要学会砌墙;为了与别人交往,加强沟通,我们要学会砌墙。只有学会了适当地砌墙与拆墙,我们方能勾勒出生命瑰丽的画卷。
1.面临世俗种种淤泥,污浊的蔓藤疯狂地生长,侵蚀着人们的心灵时,我们要砌起一道阻隔的墙,与外界的污浊分隔开,坚守自我与保持生命的本色。(陶渊明)
2.内心感到寂寞,想与别人沟通,使内心不再枯燥时,我们要卸下阻隔的墙,真诚地与别人交流,给生命增添另一份别样的色彩。(白朗宁夫人与海子,正反对比)
结尾:砌墙不是封闭自我,与世隔绝,而是一种保护与坚守。拆墙不是感情泛滥,接纳一切,而是一种信任与沟通,正确地砌墙与拆墙,生活会因墙而精彩,生命会因墙而美丽。
4、墙
开头:墙的作用是把一个区域分开若干个区域,把空间分开。有形的墙能把物与物分开,而无形的墙能把心与心分开。但是,世上还有墙的天敌,那就是门。
给墙装上诚实之门,信任把心与心连在一起。给墙装上友谊之门,友情把心与心连在一起。给墙装上关爱之门,互助把心与心连在一起。
结尾:诚实使人信任,友谊使人充实,爱心使人温暖。只有这样,无形的墙才会被打通,心与心才会联系在一起。
5、建墙与拆墙
观点:生活中,建墙是学问,拆墙也是学问。面对至亲,我们应学会拆除阻碍沟通的“墙” 面对损友,我们应学会建筑拒绝的“墙”
面对正确的批评,我们应学会拆除抵触的“墙” 面对不良的诱惑,我们应学会建筑抵制的“墙”
结尾: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要像建筑师一样学会建墙拆墙。
6、一面墙
立意:通过叙述一对母女之间,女儿对母亲由不满到理解的故事,来歌颂母爱的伟大。
主体:第一部分:我觉得我们之间隔着一堵墙。当别的孩子摔跤时,会得到妈妈的搀扶;当别的孩子哭时,会得到妈妈的安慰;当别的孩子高兴时,可以在妈妈怀里眉飞色舞„„可我不懂,为什么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得面对您的沉默?我觉得我们之间隔着一堵墙。
第二部分:那一年,我中考。考前众多家长关心孩子,大到送汤洗衣,小到听孩子谈心诉苦。但自己的妈妈没有一句加油的话,连听都不愿意听我的想法与苦恼。我恨这堵墙。
第三部分:考前两天,我病了。焦虑,孤独,无助。这时妈妈出现了,提出带我回家休息,同样没有太多言语,只是简单一句“没问题的”。我之前的不满和气愤全部伴随着泪水流走了,谅解妈妈,开始理解这堵“墙”。
结尾:我原先以为,我和妈妈这间有一道阻隔的墙,现在我明白了,那道墙,其实是您对我笨拙的守护。
7、心墙
开头:在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总隔着一道“墙”。这道墙总隔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温暖。这归根到底也是心底的不信任,自我保护的一种途径。要打破这道墙,需要的是发自我们内心的爱。
主体:与陌生人之间的墙,要用微笑去打破(主动的招呼,善意的帮助)与朋友的不和之墙,要用真心去打破。(面对争吵,要用更改去解决;面对竞争,要公平对待;面对误会,要耐心解释,善于用宽容去包容一切。)
与父母的隔阂,要以爱去融化。(面对父母的唠叨,要用接纳的态度去对待;面对父母的责备,要虚心接纳;面对父母的期望,要尽力而为。)
结尾:“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在性格各异的人群中,绝对没有让所有的人都认同的人,不理解是难免的。只要我们做好自我,尽我们的力量打破尽可能多的心墙,让更多的人认同自我,那么,我们就可以对自己说——我们活得无怨无悔。
8、推倒心中的那堵墙
开头:墙,是一道屏障。我们在与别人交往时总是有意或无意的筑起了一道围墙,它或许保护了你,但同时也可能伤害了关心你的人,阻碍了你的进步。因此,必须推到那堵墙。
面对父母的关爱,推倒代沟这堵墙,让亲情温暖你的胸膛。
面对朋友的情谊,推倒隔阂这堵墙,让真诚的友谊照亮前进的路。面对师长的教诲,推倒自卑这堵墙,让自己在知识的海洋尽情遨游。面对强者的挑战,推倒胆怯这堵墙,让自己在公平的竞争中展示力量。
面对同学的祝贺,推倒自傲这堵墙,让自己在平和的心态中追求更高的目标。总结:推倒心中的那堵墙,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得到更好的发展。
9、战胜那无形的墙
开头:人们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叶尚能如此,那一堵墙呢?有形的墙,挡住的是现实的视线;无形的墙,挡住的是心灵的眼睛。这种墙,可以是对前路的畏惧和彷徨,可以是根深蒂固的前人观念,也可以是你自己的固执己见。1.别让无形的墙,阻碍你前进的脚步。(项羽;司马迁;鲁迅)2.别让无形的墙,堵住你发现的眼睛。(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前,托勒密的“地心说”曾统治天文学界一千多年;爱因斯坦没有盲信牛顿经典力学,提出“相对论”)3.别让无形的墙,左右你对正误的判断。(毛泽东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
结尾:无形的墙并不可怕,它只是无形而已,只要你勇敢地向前冲,你会发现,墙的后面是一个广阔的天空,迎面吹来的是新鲜的风。
10、墙
开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并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第二段:“墙里开花墙外香。”熟悉却造就另一种陌生。(彩线串珠。)第三段:“墙里秋千墙外道。”有意无意的自我保护,却造就了难以消除的隔阂。(点例排比。)第四段:“一枝红杏出墙来。”勇敢打破隔阂,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双管齐下。)结尾:世界上最亲近的距离并不是亲密相依,而是即使互不相识,也能真心拥抱
11、心灵的屏障
开头: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德国的柏林墙,南北朝鲜的三八线,军事戒备墙„„。它们都是人为构建的墙,阻隔了的是民族间的交融碰撞,现在它们大多都已经名存实亡。然而,如今的人群当中还耸立着一堵堵无形的墙,它们是因不信任而筑起的心灵的屏障。
1.翻越心灵的屏障,需要沟通。(彩线串珠:亲子间、师生间、夫妻间、社会各界间。)
2.翻越心灵的屏障,需要信任。(唐太宗对魏征的信任,赢得贞观之治。)3.翻越心灵的屏障,需要关爱。(反例:马加爵事件的悲剧之源在于他从小得不到关爱。)
结尾:爱是一道法力无边的天梯,拥有爱,即便心灵的屏障比天高,顺着梯子步步前行,也定能翻越这一堵堵无形的墙,触摸对方脆弱的心灵。
12、墙
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墙。有形的墙隔断了距离,形成屏障,而无形的墙,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往往是难以跨越的巨大屏障。
冲破固步自封的墙,走出愚昧与无知。(清末的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使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后来各种变法带来的改变;日本的明治维新因为走出封建制度,打开通向世界之门,因而变得强大。)
冲破思维定势的墙,走出限制与框框。(哥白尼的日心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冲破自我折磨的墙,走出偏激与固执。(当今有的中学生个性内向,想法偏激,甚至因为学习压力而轻生。)
坚实的墙也许可以带来片刻的安全,但只因墙内的苟安而忽视墙外的世界,就会让自己误入歧途。要冲破墙的束缚,去感受墙外的光明。
四、《人不如求己》(关系型话题)(驳论式)
(一)1、求人优点:他人的实力雄厚,可以借他人来拯救自己,但只的自己才真正了解自己的难处,然后对症下药,从根本解决问题。因为:A、求人只是治标不治本。B、有时远水解决不了近火。C、欠人情
2、求人的原因:、A不自信,认为自己无法解决困难 B、求人的后果:过分依赖他人,自卑,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3、求己优点:A、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B、建立自信心 C、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救命稻草抓在自己手中------求人不如求己
(二)层进式结构
1、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2、别人终究是别人的,不能变为自己的(反证)
3、只有自己走过,才认得路
4、自己新手完成的能给自己信心
5、求己,尽心足矣!
(三)对比式结构
1、遇到难事,先考虑自己解决,求人不如求己(亮观点)
2、人生必有挫折,这些挫折只有靠自己击败,才可以使人生之路的困难减少,就像闯关一样,闯过的关卡只有闯关成功,后面关卡才会减少,闯关失败,就会有新的困难(原因)
3、自救者方可得救(重要性)
4、求人不一定得到有用的助力,还可以是你时间上的阻力(驳)
5、求人的效果是暂时的(驳)
6、凡事求己并不是一种固执,一味坚持自己,适时还需要他人的帮助(辩证析)
二、《我和我们》(关系型话题)
(一)比较式
1、“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是一个团结的群体。
2、论智慧,“我”不比“我们”。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论力量,“我”不比“我们”。一个“我”在这茫茫宇宙中是何其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3、论综合实力,要看“我们”而不是“我”。
4、这些例子,足以表明,最重要的一个词是“我们”。
5、因此,“我”并不是一个最不重要的一个词!“我”重要,“我们”更重要!(二)并列式+分总
1、“ 我”是龙的传人,生长在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我”热爱我的祖国。
2、“我”是个求学之人,漫步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
3、“我”是个平凡的人,却像一粒种子,将悲与喜都种在亲情的土壤里。
4、“我”很懦弱很平凡很孤单,但是“我们”拥有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有不可泯灭的灿烂文化,也有至真至善的平凡真情。
5、“我”不能离开“我们”而独立存在,“我们”永远是一体的!永远永远!(三)层进式结构
这种结构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方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
1、“我”,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我们”,一个气势雄壮整体。“我”和“我们”孰重孰轻。
2、可是,“我”就“最不重要”了吗?
3、“我们”重要,“我”也重要。
4、我们“重要”“我”更重要。
5、重视由“我”组成的“我们”,更不可忽视组成“我们”的“我”!
三、《人生如戏》
比较式
+ 否定式
1、有人说人生如戏,我却认为戏不如人生
2、戏不如人生,戏是用来表演别人的故事的,而人生却是生活着真实的自己
3、戏是需要不断地排练,而人生只的一次,没有排练的过程
4、戏的舞台只有方寸之地,而人生的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5、结尾
四、《加强社会道德修养建设》(类比式:比喻论证)
1、加强社会道德修养建设,犹如打预防针
2、加强社会道德修养建设,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
3、加强社会道德修养建设,能形成抗体,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4、这一剂“预防针”,要在病还未发生时就要打;要对症下药,打对地方,打对药。
第二篇:2014最新高考议论文作文素材
1.泪水的湿度
2008年7月20日,在重灾区青川县木鱼镇参与救灾的济南军区某“猛虎师”官兵撤离归建。木鱼镇乡亲们含泪送别,短短的一公里,撤离的官兵们手举“为人民服务”的横幅,表达了战士们一切为了人民的心声,车队走走停停,整整用了三个小时。这支部队在抗震一线抢救伤员、转移群众、清理废墟,搭建简易房,在受灾群众眼中,他们已经成为这块土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第一支重灾区抗震救灾撤离的部队。
【分析品悟】“为人民服务”,再一次让人民泪流满面。因为它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是付出,是表里如一的真实,是人民子弟爱人民的写照。
【适用话题】心声 行动 付出 感动
2.“引咎辞职”何以芳踪难觅
最近在陕西的所谓虎照“真相大白”中,林业厅的两个副厅长、一个厅信息中心主任被免职;在贵州瓮安群体性事件中,先是县公安局政委、局长,接着是县委书记、县长,相继被免职。遗憾的是,没有主动,只有被动,“引咎辞职”仍然难觅芳踪。
号称虎照如果有假就将引咎辞职的副厅长朱巨龙,即使在免职之时,他也没有丝毫愧疚之意,声称还要继续“开心生活,开心享受”。要求这样毫无羞耻意识的官员引咎辞职,无异于元稹所说的“放鹤在深水,买鱼在高枝”。
【分析品悟】没有哪个领导干部引咎辞职,也就等于是没有哪个领导干部对事件的发生认为自己有责任或想承担责任,甚至没有人为此感到愧疚。这该是引咎辞职难露芳踪的根本原因。在一些人削尖了脑袋想要当官的社会背景下,“引咎辞职”的规定颇类空中楼阁。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国土上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引咎辞职,或者可以表明,我们的干部真正有了公仆的意识了。
【适用话题】公仆意识 自省 责任 主动与被动 羞耻之心(素质)
3.干净的乞丐
汶川地震中,慈善总会正在安排接受社会募捐。
现场捐款的人很多,一个乞丐端着红色的塑料大碗怯弱地立在一边,格外引人注目。乞丐的碗里放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零钞和硬币。
乞丐把碗伸到工作人员的面前,小心翼翼地说:“零钱能捐吗?”“能啊,不论钱多少,关键是一颗心!”工作人员象征性地敷衍着他。
“哦,可是我„„这钱脏兮兮的。”乞丐望了工作人员一眼,端起碗离开了。
只见他走到一个公用的水龙头前,冲洗过手上的污垢后,从破衣兜里盒出一个手绢来。乞丐把碗里的硬币全部倒在手绢上反复擦拭,随后把干干净净的硬币和叠得整整齐齐的纸币全部投进了募捐箱。
现场一下子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分析品悟】贫贱,并不代表矮小;富贵,并不等于高大。贵贱之分,真正在于是否有干净的心灵。
【适用话题】慈善 爱心 纯洁的心灵 贫贱与高贵
(二)文化教育类
1.孔子是人不是神
“孔子”越来越热闹,终于由官方出面搞起了祭孔大典。《中国文化报》7月7日刊登赵士林的文章认为,我们应该敬重的,是本来面貌的孔子。我们应纪念作为伟大的文化人、教育家、知识分子的孔子,不应尊奉作为专制王朝的精神符号和意识形态偶像的孔子;我们应梳理、批判、继承儒学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应顶礼膜拜作为精神枷锁的儒教。因此,我们可以赞成建孔子学院,可以赞成设孔子奖,但坚决反对祭孔。
其实,先秦那位不得势的孔夫子可不是那么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望之俨然。相反,他老人家倒是很随和、很自然、很有趣、很亲情的一个人,所谓“吾与点也”。我想老人家若是赶上“超级女声”如火如荼的时候,没准儿也会给李宇春发个短信什么的。
【分析品悟】不言而喻,现代社会所追思、学习、敬重的孔夫子,不能再是精神禁锢的孔夫子,不能再是专制偶像的孔夫子,更不能再是三跪九叩的孔夫子,而是可以切磋琢磨的老师、学者、朋友,可以像和李宇春那样“互动”的孔夫子。我想,本来面貌的孔夫子是很愿意这样做,而不愿被抬到祭坛上去的。孔子是人,不是神;儒家是学派,不是宗教;《论语》是文献,不是圣经。
【适用话题】文化遗产 盲目崇拜(盲动)传承的误区 师道
2.“门道”和“味道”
7月14日《文汇报》刊载易中天的文章:我曾有幸观看梅兰芳先生的表演,亲睹大师风采。那是在1957年,梅先生率团来武汉演出,地点在武昌阅马场湖北剧场。当时我家住在大东门。从大东门到阅马场,大约一站之地。但我们排队买票用去的时间,足以在这两地之间走十几个来回。戏迷们有序地排着队,一字长蛇从售票窗口绵延而至尚未通车的长江大桥引桥上,堪称盛况空前。
那天晚上梅先生演的是《贵妃醉酒》。爸爸、妈妈、舅舅的票,在前排。给我买的是站票,其实不站,坐在爸爸怀里,所以看得真切。看得懂吗?不懂,但入迷,喜欢看。梅先生的演出实在太好看了。动作、神态,都忘不掉。唱腔,也记得一句“那冰轮”。我的热爱京剧,大约与这次经历有关。
【分析品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艺术教育之要,不在“门道”,而在“味道”。艺术欣赏之要,也不在“懂得”,而在“喜欢”。研究讲“门道”,欣赏讲“味道”。欣赏艺术,喜欢就行,干吗非得要“懂”?动不动就拿“懂行”说事,只能把许多原本可能成为爱好者的人关在门外,并不利于艺术的发展和传播。当然,做传播的人,既懂“门道”,又懂“味道”,就更好。
【适用话题】艺术教育 “门道”与“味道” 兴趣与学问
3.“丑陋”的图书馆
英国伯明翰有一座中央图书馆,这是一幢十分奇怪的建筑物,远远望去,像一座上下颠倒的金字形神塔,感官比例失调。让人觉得十分突兀。伯明翰中央图书馆建于1974年,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一直被人们诟病,伯明翰的一些议员甚至把它上升到城市形象的高度,要求政府必须尽快将它炸毁。
就在无尽的非议当中,中央图书馆的大门口张贴了一封信,这封信很快被图书馆工作人员清除,但也被人抄录下来,放到了互联网上。
这封信这样写着:“我是一个丑陋的孩子,从来没得到过别人的表扬,我很努力,但是仍然没有人肯定我。但是,谁又能剥夺个人的生存权,我虽然丑陋,但我有活着的权利„„我的名字叫中央图书馆。”
中央图书馆是整个欧洲最大、最繁忙的图书馆,平均每天接待读者5000人次,每年借出图书70万册。而那些所谓漂亮的图书馆,没有一座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中央图书馆采光极好,但阳光又不会照射到书籍上。此外,图书馆冬暖夏凉,在炎热的夏天,不开空调,室温仍然保持在摄氏30度以下。这也是设计得“丑陋”的重要原因。如果改变那种设计,造得好看一点,那就成了—个宾馆,或是议政厅,这根本不适合图书馆。
伯明翰市政府的官员在这个“丑孩子”的骄人成绩面前,也不敢再谈炸毁之类的话。前不久,伯明翰一位政府官员表态,中央图书馆代表了一个时代,应该让他好好活下去。中央图书馆这个“丑孩子”终于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分析品悟】
中央图书馆代表了一个时代,应该让它好好活下去。也许,这和人生差不多,丑陋,总是天生要受苦难的,但总有一天,每个人都会读懂它,知道它的珍贵所在。
【适用话题】人生 珍贵 外表与品质人不可貌相 民意的力量
4.“陪玩家教”遇冷折射教育困境
据《新民晚报》8月13日报道,暑假里,父母别出心裁地为自己上小学或初中低年级的孩子请个大学生到家里来“陪玩”,这样的新鲜事在申城已经悄然出现。有意思的是,这个家教新模式甫一面市就不太被看好。某家教公司接待人员说,这类“订单”目前不仅比较少,而且失败率还极高,很少有大学生能坚持做满一个月的。分析下来主要原因在于,现在的“80后”大学生,做题目应付考试或许是他们的强项,而一旦要他们像模像样地玩,且要能玩出高雅、玩出水平、玩出智慧,甚至玩出体力,还真有点勉为其难。特别是一些“书呆子”,自己从童年、少年一路走过来,除了擅长与教科书、教辅书打交道,他们压根就不会玩。
[分析品悟]小孩子没人玩,大学生不会玩,这绝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在大踏步前进的今天,在教育越来越受宠的现在,我们生存能力和生活的乐趣,却与日俱减了。其实,很多时候,玩也是创造发现、获取知识、学会生存的有趣并有效途径。
[适用主题]学与玩 教育 知识与能力 应试教育的弊端 生活的乐趣
(三)体育类
1.天才射手缘何重蹈覆辙
雅典奥运会最后时刻戏剧性丢金的美国名将埃蒙斯再次在最后一枪出现严重失误,在北京奥运会上又一次将几乎到手的金牌拱手让给了中国选手邱健。
应该承认,年少成名的埃蒙斯是当今男子步枪射击届少见的天才射手,今年才27岁的他已经在大大小小的国际赛事中收获了众多的世界冠军头衔。然而,当踌躇满志的埃蒙斯在雅典奥运会上最后一枪脱靶,将金牌拱手相让给中国选手贾占波后,他所表现出的只有慌乱,甚至自己将枪栓打开,检查最后一发子弹究竟射向何处„„
四年一个轮回,当埃蒙斯再次站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三姿赛的决赛赛场上时,自第一枪起就一直牢牢确立着领先优势的他似乎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成长,埃蒙斯再一次带着巨大的领先优势来到了最后一枪。然而,他却不可思议地再次上演了悲情一幕,尽管这一次埃蒙斯没有再次将子弹打到别人的靶子上,但仅仅4.4环的成绩几乎已经等同于脱靶,几乎已经到手的金牌再次不翼而飞,连坐在看台上为丈夫加油助威的首金得主、捷克美女卡特琳娜都惊讶地瞪大的双眼„„
[分析品悟]连续两届奥运会,在同一个项目上出现几乎一样的重大失误,看似偶然实属必然。正是因为太想得到了,埃蒙斯的心理才会出现如此巨大的波动。众所周知,能够来参加奥运会的选手都是世界上最出色的选手,因此在决赛中选手们所要较量的,远不仅仅是技术战术,心理因素应该毫无疑问提升至了第一位,谁的心态更为放松,谁能将期望值降到最低点,谁就有很大希望成为最后的王者。竞技体育如此,人生也如此。
[适用主题]较量 心理因素平常心 失误 偶然与必然 期望值
2.美媒体给菲尔普斯泼冷水
杨晴川在8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撰文说,菲尔普斯无疑是奥运史上的一个传奇。在本届奥运会上,这位“泳坛一哥”实现了8金梦想。不过,对于这位游泳天才,美国媒体并非铺天盖地一边倒的褒扬。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一些“泼冷水”的另类声音。
麦克拉奇报业集团撰文认为,尽管菲尔普斯是奥运史上荣获金牌最多的运动员,并将游泳运动提升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但不意味他已经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奥运选手。
文章认为,菲尔普斯能够成为“奥运多金王”,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首先是游泳项目的赛制特点,易于产生“多金王”。田径名将迈克尔?约翰逊就曾指出,如果短跑也能“侧着跑”和“倒着跑”,一样也能产生“多金王”。这虽是戏言,却不无道理。其次,现代社会,商业与体育的联系日益紧密,给运动员夺金增添了巨大动力。如果一百年前的奥运选手面前也摆着数百万美元的商业广告合同,他们可能做得更好。此外,科技进步极大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如今游泳破个世界纪录,似乎不像过去那么难。
《芝加哥论坛报》则从另一方面对菲尔普斯提出了批评:在奥运冠军领奖台上,这位天才从未跟着国歌声一起哼唱。而且,有一次在奏美国国歌时,他和队友罗切特甚至在说笑。“哥们儿,别忘了你代表的是美国!”该报尖锐地指出。
[分析品悟]在体育史上,少年成名却终被“捧杀”的例子并不少见。美国媒体的“泼冷水”,值得深思。在对奥运冠军们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需要这类善意的提醒。
[适用主题]一边倒 “捧杀” “泼冷水” 表扬与批评 肯定与否定 提醒
3.刘子歌的得与失
关于在北京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决赛中打破世界纪录的上海选手刘子歌的报道,有个细节值得注意:这位19岁的少女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一年四季基本上都穿运动服。19岁是一个爱漂亮、追求时尚的年龄。但这一切,距离刘子歌都是那么的遥远。
在刘子歌的心里,几乎就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游泳。无论是当年在上海游泳队,还是如今在中国游泳队,刘子歌都是练得最苦的一个人。她每天的训练量达到15公里左右,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如此。刘子歌爱读书,她读《道德经》,对老子的“无为而治”有自己独到之见:“无为而治和我平时对待事物的态度很像。我今天得这块金牌,应该也是功到自然成的吧!”这也是刘子歌比无数同龄青年的过人之处。
[分析品悟]得与失,是辩证的。但许多时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就需要我们分清楚“鱼”和“熊掌”谁更重要,把握好“舍”与“得”,然后瞄准目标,集中精力,持之以恒,勇敢追求。
第三篇:高考议论文作文素材
高考议论文作文素材——压力与动力
【思路提示】
压力和动力是并存的。
压力有时候可以转化成动力。
压力越大,动力越大
过大的压力不仅不能转化成动力,还可能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名言】
有压力才有动力。--谚语
没有高压,石油不会自己冒出来,压力会成为动力。--胡辛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乱飘飘。--王进喜
【经典素材】
压力跟动力成正比(猎狗和兔子)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它,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
羊看到此情景,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个子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
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跑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他却是为了性命!”
压力让生命更强健(羚羊的兴衰)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分钟要比西岸的快13米。
以这些差别,这位动物学家曾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属类都是相同的,饲料来源也一样,全以一种叫莺萝的牧草为主。
有一年,他在动物保护协会的协助下,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把它们送往对岸。结果,运到西岸的10只一年后繁殖到14只,运到东岸的10只剩下3只,那7只全被狼吃了。
这位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了,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在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为缺少这么一群天敌
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
压力可以激发生命活力(美洲虎的生活)
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上仅存17只,其中有一只生活在秘鲁的国家动物园。
为保护这只虎,秘鲁人从大自然里单独圈出1500英亩的山地修了虎园,让它自由生活。参观过虎园的人都说,这儿真是虎的天堂,里面有山有水,山上花木葱茏,山下溪水潺潺,还有成群结队的牛、羊、兔供老虎享用。奇怪的是,没有人见这只老虎捕捉过猎物(它只吃管理员送来的肉食),也没见它威风凛凛从山上冲下来。它常躺在装有空调的虎房,吃了睡,睡了吃。
一天,一位来此参观的市民说,它怎么能不懒洋洋?虎是林中之王,你们放一群只吃草的小动物,能提起它的兴趣吗?这么大的虎园,不弄几只狼来,至少也得放几条豺狗吧?虎园领导听他说得有理,就捉了三只豹子投进虎园
这一招果然灵验,自从三只豹子进了虎园,美洲虎不再整天吃吃睡睡,而日渐精神抖擞起来,天敌竟可以激起生物生活的信心!
努力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坚强的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写作。几年以后,当她的第一本着作《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
在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更是表达出了她的坚强、乐观和向上的精神,而这一切都该归功于她对生活的认识。
当把失明仅仅当作一项压力的时候,她痛苦惆怅,所以她不能真正面对生活;当她把压力化作动力的时候,生活就选择了她
【故事与随想】
压力是生活的动力(狮子和羚羊)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时,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
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饿死。”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它们吃掉。”
生活需要压力(暴风雨中的轮船)
一艘货轮卸货后返航,在浩瀚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风暴。
惊慌失措的水手们,急得团团转。
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仓,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们担忧:“险上加险,不是自找死路吗?”
船长镇定地说:“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树被暴风刮倒过吗?被刮倒的是没有根基的小树。”
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仓里的水越来越满,货轮渐渐地平稳了
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在船上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时候,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只在生活的海洋中航行的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就是我们的负担,这些压力虽然有时会令我们疲累、烦躁,但它同时也是保证我们前进的动力,若没有这些压力,我们就很容易被生活的波浪打翻
迎接新世纪压力的挑战(21世纪的压力)
21世纪是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纪。和平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激烈的竞争好比残酷的战争,淘汰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人,这就昭示我们必须具有非凡的素质,具有各种能力,然而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这使我感到压力重重。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世纪。我曾暗暗地埋怨自己的父母亲,为什么他们把我推到世纪之交的舞台上,接受知识的考验。知识的地位日趋重要,没有知识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祖国的建设需要人才。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我害怕自己成为一名落伍者,我深感压力重重
21世纪是“减负”的世纪。我的愿望是当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祖国建设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人才,然而在新世纪里,“减负”作为教学改革的内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新的教学方法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懂知识有能力的新型人才。这一切告诉我:为了我的愿望能成为现实,必须变压力为动力,发奋学习,努力拼搏,去迎接新千年的挑战
压力和动力要适当结合(用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孩子)
当父母认为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刺激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时,请别忘记自己的孩子也有优点,他并不是一无是处,他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差。在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优点进行一点儿夸大时,孩子就会更努力地像父母说的那样去做。如果孩子信心不足,请尝试着这样做:让他找到自己信心的所在。如果孩子倔强顽固,那么父母完全可以说:“你根本做不到。”当孩子听到后,他的倔强会占据他的理智与惰性,他会证明给父母,他会做得到,为的只是父母的那句善意的谎言:“你根本做不到。”
这些完全是正确的。如果力即是动力,动力即是压力。如果你把两者适当地结合,没什么事不能成功!父母感觉不错,那就尝试一下吧
爱的压力(玲玲的转变)
玲玲的学习会下滑,每天晚上都陪她学习到很晚,周末不仅停了她喜欢的舞蹈课和书法课,还请家教来家里辅导功课。玲玲经常感觉很疲倦,脑子浑沌一片,尽管她很努力,可成绩还是慢慢地往下滑。父母焦急又心痛,玲玲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真如人们说的那样,女孩子越长大,智力越下降呢?看着爸爸妈妈那殷切的眼神和他们为自己付出的一切,玲玲觉得都快要崩溃了
父母的爱本来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当爱成为一种压力的时候,就会成为前进的包袱。
第四篇:高考议论文最新素材
振梁与小文之思
王旭明
这两天,先后有两位人士离开我们。一位是搞体育的,被称为中国申奥之父的何振梁;一位是遥感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被称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两位身份、经历和研究领域,乃至脾气秉性都大相径庭的人,如何并列还引发我之思呢?的确,他们是不同的,但他们又是高度的共同的,那就是忠诚、纯粹、胸怀、深刻和风骨„„。
两位的远行真的触碰了我内心这些珍藏许久的词语,想哭,眼泪却无。这个时代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何振梁、李小文。
何振梁在体育圈内是有名的干净人。他的干净不仅是在国内体育圈内,而且还在国外体育圈。大家都知道体育圈那些事儿,但似乎都与何振梁无关,甚至国际奥委会不少委员因为受贿被查,做了16年国际奥委会高官的何振梁却始终与清廉相伴。他曾经有这样一句深情的诉说“绝不可能因为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形象。”对中国申奥成功,有人这样说,何振梁正直的人品和一心为国的精神是打动外国友人的关键。已故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如此评价何振梁:“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投入,是出于他对《奥林匹克宪章》的忠诚,对他国家的忠诚。”
当下谈论忠诚近乎奢侈,何振梁的忠诚简直就是宝。
还要说的是,当下做成事儿难,做成事儿还要承受种种非议和委屈更难,挺过来了就是胸怀。中国多次申奥及至最后成功,何振梁功不可没,却遭到种种非议,其中包括莫须有的指责。对于这些指责,何振梁没有暴跳如雷,更没有四处申诉。只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没有时间去理会,他爱炒就炒吧”。淡然至此,惟豁达可解。第一次申奥失败,何振梁非常内疚,总感觉自己应该负主要责任,然而,申奥成功后,他却这样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在某个特定的事情上,你会被历史推到主要的位置上。当事情过去,你应该懂得离开这个中心位置,退到舞台的边缘,甚至离开舞台。这不也是所谓胸怀吗?
何振梁是对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运动理解的最深刻之人。他认为,体育如果不与文化结合,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它还具体解释说,在竞技场上,从运动员的神情、举止、姿态到观众欣赏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兴奋或沮丧,都是体育运动文化内涵的外向表述。为此,他始终倡导并积极推进体育与文化、教育的结合,因之有人把他称为体育界的贵族。他的遗体告别仪式没人组织和动员,上千人自发送他最后一程。一位来自抚顺的群众这样赞颂何振梁“一个圣洁的人”。
我看,当下得到这样的评价远比伟大的什么、什么家之一连串的排比要重也珍贵得多。
再说李小文。李小文的专业太“专业”了,我们无法说得清。我们记住的是他穿着布鞋给学生上课的样子,不经意被发到网上,“布鞋院士”成为网络红人。面对蜂拥而至的采访和询问,李小文一概婉拒,只以“敬答好友”为题留下博文,里面只有一个链接,是河南贫困县舞阳县贴吧的一个帖子,点开跳转过去是说该县中小学数千名教师停课罢工抗议政府克扣工资的。网友揣测,李小文的本意也许是不希望自己作为院士因为一张照片走红,而是希望更多的普通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关注。这是李小文式的胸怀:他希望自己意外走红的新闻能够“冷一冷”,甘愿偏安学术领域一隅,以“扫地僧”自居,不因冷而伤,更不因红而乐。科学家以自己的本色和性情,为胸怀做了最好的诠释。
李小文嗜酒,生活不拘小节,光脚,随性,穿一双标志性的布鞋。有学生回忆到他家里做客,他的沙发永远是给学生留着的。“他就坐一个小板凳,听我们分析观点,等我们认同了,还开心的拍着大腿蹦起来,像个老顽童”。这样一个老顽童,7年时间在科学网上却发表了1878篇博文,还把自己的博文分为生活点滴,历史杂谈,科网外传、海外来鸿、课件科普和怪哉虫儿几个类别,既有专业知识讨论,也有对实事热点的关注和评论,其纯粹足见一斑。与此同时,他专心在科学届,创建了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国际领先,这又呈现出其纯粹的另一面。
李小文对人生的乐观豁达和认识之深刻,甚至到了笑对死亡。他曾留下“尊严死”的遗嘱:不允许在他身上使用插管、呼吸机和心脏电击,不搞追悼会。他希望自己死的完美方式是“不浪费国家资源,不给别人带来拖累,不让自己遭那么多痛苦。”
这个时代我们知道的、见过的院士也不少了,但这样的院士罕见,这样人也少有。
一个是副部长级的官员,一个是学术泰斗;一个外形儒雅,彬彬有礼,一个不拘小节、放浪形骸;一个正八儿经,一个老顽童,两位逝者身上的不同点太多了。相同的是骨子里面对人生之艰难和社会之复杂那种淡然从容,那种一笑了之和随风而去的飘逸,那种对人生参悟之透彻。
若按行政级别,他们的葬礼不会多么特别;若按学术贡献,在行政化严重到极点的当下,他们也不会被重视到1 什么程度。君不见,国际奥委会为何振梁连降三天旗,我们的奥委会门前旗帜却高高飘扬:君不见,李小文的逝世,官方和媒体也没有长篇累牍的报道。然而,我相信,他们纯洁的灵魂和毫无俗媚气的风骨,才是真正的感动中国人物,会在中国大地、会在每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心里留下浓重的一笔。
恰读一首小诗:“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细雨来了,我在伞下等你。流水动了,我在河畔等你。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你。”这说的是不老而永恒的爱情,我愿把它送给两位纯洁的逝者,告诉他们,在并不干净的世界和还有不少肮脏的时代漩涡里,人间还有一些同样干净、纯粹和胸怀的人,此生无缘相见,来生见两位,天堂会两位。
振梁与小文,让我悲伤、想念、常思。
“习马会”展现“先生”的破局能力
两岸领导人,两位“先生”,终于要在新加坡会面。“习马会”消息一经宣布,立刻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坦率而言,自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展开破冰之旅以来,曾经被广泛期待的两岸领导人直接会晤,在马英九执政的尾声突然以一种最为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为现实,的确令人意外,但是这也恰恰反映了自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新一代执政者,敢于破冰的领袖魄力与道路自信。
“习马会”的历史性成局,绝不仅仅是两岸关系的里程碑,它还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袖的强烈个性以及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大国的强大破局能力、做局能力。
世所瞩目的“习马会”在多个层面具有重大意义: 其一,就两岸关系而言,“习马会”是为未来两岸关系定调。“习马会”一经公布,台湾的亲绿媒体毫无新意地在第一时间把它与台湾地区即将到来的选举联系在了一起。但是,虽然民进党在这次选举中声势不小,而且似乎也把握不小,但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大局。这个大局就是无论台湾是谁上台、谁执政,两岸统一的趋势都不可阻挡。虽然一些台独力量存着以拖待变的小心思,但这种小把戏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大背景下,只是毫无意义的腹中鬼胎。
事实上,在中国崛起的大趋势下,越拖反而意味着台湾的筹码越少。这次两岸领导人历史性的会晤,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而言,其实并不是很在意台湾未来的领导人选举的结果,更不存在为哪个政党、哪个领导人站台的动机。当然,考虑到台湾地区政治的周期性震荡,及其在两岸关系上经常走一大步退一小步的特点,此次“习马会”的确也极大地压缩了未来台独势力闹腾的空间。
其二,此次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其实是中国破解东亚困局,摆脱周边泥潭的战略动作。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的见面与两岸领导人的会晤,意味着中国已经开始用自己的节奏与思路来处理东亚问题与周边问题。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利用日本、台湾来打造第一岛链,遏制中国崛起,尤其是在南海升温、TPP协议成立之后,更让中国面临东海(钓鱼岛)、台海、南海,三海联动的国家安全风险。为了避免这个为中国精心设计的周边泥潭,中国政府果断重启了长期冰冻的对日关系,并以“习马会”的战略跳跃,结构性地改变了久拖不决的两岸关系。这里面最让人欣喜的其实是中国国家战略能力的质的飞跃,它意味着中国不再是一个在周边问题上随着美国的节奏而被动起舞的配角,而是一个在东亚乃至周边地区具有破局、做局能力的主角。
其三,此次“习马会”的成局,不仅反映出中国国家战略能力的提升,而且反映出新一代领导人强大个性与领袖魄力。“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不拘泥政党名义惯例,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实现破冰”的做法,不仅需要极强的想象力才能想到,而且需要极大的领袖魄力才能做到。敢于超越性地去思考问题,敢于开创性地去解决问题,正是英雄造时势的最好展示。
自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中国的大国之路就呈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局面。一方面,这是长期以来国力积累的结果,另一方面,这也有领导人的个性、视野与能力的直接推动。中国正在获得与物质力量相匹配的思维能力,正在成为真正的战略大国,而“习马会”的成局,正是这样一个战略水平提升的直接结果。
习马会”致辞全文
尊敬的马英九先生,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历史将会记住今天。
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过去7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丰硕,两岸2 双方和广大同胞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正因为有了这7年的积累,两岸双方才能迈出今天这历史性的一步。
在此,我要向所有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做出贡献同胞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少时间的隔绝,没有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
两岸双方应该在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及地区与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我先讲这些,谢谢!
请把悲悯也给予我们的同胞
当我们怀着悲伤的心情与巴黎“站在一起”时,国际主义精神是否也应该发扬到世界所有的角落,是否更应该多看一看身边的同胞。
这几日,巴黎遭遇恐怖袭击的消息震惊了世界,国内互联网和媒体平台等公共空间,各界名人等齐齐聚焦巴黎,为遇难者沉痛哀悼。同在11月13日,浙江丽水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发生了山体滑坡,截止到16日下午5时,已有26人死亡,仍有11人失联。
无论是惨绝人寰的“人祸”,还是突然袭来的“天灾”,任何无辜生命的逝去都让人感到伤痛与惋惜。但是,当这两则新闻同时呈现在大众面前时,其影响力的差别显而易见。诚然,这两件事在性质和伤亡规模上存在差别,但相比之下,对丽水滑坡的报道没能像巴黎暴恐那样占据各大头条,对于滑坡中的罹难者和失联人员,公共表达中也缺乏足够的情感反应,仿佛只是发生了一起常见的自然灾害,知情之余,似乎并无多大感触,也找不到更多丰富的表达方式。
一个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巴黎,一个是祖国境内的丽水,对于国人而言,数十名同胞的命运本应更加牵动人心。这并不是说对于国外的灾难性事故就可以冷淡麻木,或者本国公民的生命就更加宝贵,但是,对于和自己分享着同一种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本国同胞,人们在心理上更容易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投射。这也是为什么同城、同乡等地域范畴能构成某种情感概念的原因,也许谈不上太理智,却是人之常情,不难理解。
本能上,因为与自身的相关度更高,人们会更加关注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发生的大事小情,乐于讨论和传播这些“身边的故事”。在民族和国家的更大文化框架下,社会对于信息价值的排序也必然与地域相关,换言之,越是本地的、本国的信息,越是被摆在更重要的地位。当事件的主题关乎人的生命安危时,尤其会引发当地乃至全国的强烈关注,且不论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哪怕只是一个人的命运,也足以让国内素不相识的人为他担心。但是,这样的“常情”却不断被“厚彼薄此”的现实反应所打破,既让人诧异,也需要反思。
同样是暴恐袭击,昆明火车站的血腥激起的情感反应,至少在公共舆论平台上,没有巴黎恐袭这么强烈的呈现。在巴黎遇袭之前,包括“伊斯兰国”在内的恐怖组织已经在中东地区制造了诸多骇人听闻的惨案,大量无辜平民的现实处境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难民的集中涌现直接传递出了问题的极端严重性。他们就这样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无声地逝去,让人习惯而不是震惊。
当我们怀着悲伤的心情与巴黎“站在一起”时,国际主义精神是否也应该发扬到世界所有的角落,是否更应该多看一看身边的同胞,多了解属于这片土地的伤痛。我们的同胞正在遭遇的并不是不足为奇的“天有不测风云”,他们此时此刻也需要我们的情感支持和帮助。
城市应让人感受到光阴与四季(评论员随笔)
白龙
《 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24日
05 版)
追求怎样的文化城市,城与人、城市与自然应该有怎样的文化联系,是一个值得持续探讨的话题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场大雪为北京换上晶莹冬装。北京故宫博物院发布的一组雪景,被网友刷屏,直赞为3 “白雪镶红墙,碎碎坠琼芳,美得这么安静”。而“到故宫拍雪景”,也成了这个周末游客挤爆故宫的理由。
热闹之余,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拍雪景非要去故宫呢?言下之意是,在北京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其他地方为何就拍不出雪天景致?人们当然可以说,在故宫、长城或者胡同、四合院这样的地方,更容易捕捉到北京这座文化之都的古典韵味。然而,如果一座现代城市,总是只有那么几个简单符号来支撑自己的文化脸面,在城市文化方面恐怕很难算是成功。同理,这亘古不变的大雪,激发过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勃鲁盖尔《雪中猎人》等传世名作的自然景致,如果仅在微信朋友圈留下几张照片与点赞,现代人又如何以文化创造者自居?
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文化城市,城与人、城市与自然应该有怎样的文化联系,是一个值得持续探讨的话题。某种意义上,现代城市是对自然的克服。有人说,在城市实现电气化之后,昼与夜的区隔就被打破了。明亮的灯光刺破了夜的帷幕,也稀释了孩子们对夜晚的想象,那些借由夜幕而出没的古老传说,被驱赶到了卧室的暗角。同样,摩天大楼、中央空调等现代化设施,也冲淡了城市的自然四季。于是,在模糊了自然之维的现代都市、界面昏暗的水泥丛林,一场大雪重新激活了人们对季节与自然的感受,也激发了人们对城市文化的思考。
城市,应该让人感受到光阴与四季。这也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很多城市建设者都在反思的问题。致力于营造宜居城市的设计者们,也试图让城市有更多的角落来盛放和接纳自然景观。有人曾总结了北京“最浪漫”的几条道路,如地坛公园北门内、钓鱼台国宾馆墙外、东直门外使馆区,因为这几条道路的两侧,都有银杏树。每到秋天,黄灿灿的银杏叶铺满枝头、撒满路面,让人有“落叶满长安”的金秋之感。而这种季节带来的变化,在高楼林立的CBD则很难感受到。因此,很多城市设计者逐渐认识到,“城市绿化”不仅仅是让城市“绿”起来,不是要种植多少名贵植被,而是要恢复城市与自然的联系,让城市能感受到自然的呼吸、光阴的变化。
同样的道理,现代城市也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能够实现城市和人之间温情的对话。有人说,现代城市的建筑语言多是生硬而冰冷的,比如那些画在地上的交通符号、摆在路口的水泥路桩,明确但了无生趣,面无表情地对行人和车辆发出指令。更不必说那些冰冷的禁止标志、粗暴的隔离设施。而大多数城市设计者都忘记了,中国建筑也是一套讲究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意义系统和文化载体,像苏州园林,讲究的是“步移景异”“象天法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何设计我们的城市,使它更加环保便利,同时又有着自己的文化气质,应该是未来城市设计的方向。
一场大雪,已经迅速融化在沸腾的城市大地上,正如法国大诗人维庸的名句:去年之雪,而今安在?而一场大雪引发的城市文化话题,却有待人们继续思考。
第五篇:高考冲刺阶段(范文)
高考冲刺阶段,家长更应该先满足再追求不满足
******一模后,我一直为孩子的文综不能有大的进步,闷闷不乐,虽说没有直接表现出来,但这些不好的情绪无形中还是体现到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孩子非常敏感,跟老师投诉,说我虽然表面不过问孩子的学习,但孩子却无时不刻不感觉到我严厉的目光,孩子深感压力好大。。
“你现有的心态就是过于功利——只会将孩子往前赶,却不会回头看;只会一味追求不满足,不会为孩子的进步鼓掌喝彩。民老师说的太对了,我就这样,总是不满足。还是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吧,过多的瞅着孩子,尽管嘴上不说,但我们的内心世界孩子是很清楚的。老师将孩子的想法告知我,我深感惭愧,确总不能控制自己,在与民老师的交流中,我把自己的心态及孩子的想法告诉他,民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现有的心态就是过于功利——只会将孩子往前赶,却不会回头看;只会一味追求不满足,不会为孩子的进步鼓掌喝彩。”老师的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令人反思。想想孩子的现状与一年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一年前我为孩子能否进入二A院校忧愁不已,而现在,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孩子的成绩不仅已达到进入二A 的水平,若在最后阶段不放松,进入重本都是极有希望的,哪我凭什么对孩子不满足呢?看来还是自己的虚荣心作怪。随着时间的推移,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若还是一味的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要求孩子,只会给孩子增加压力,更会影响到孩子冲刺时期的心理与学习状态。民老师一直提倡的陪同孩子享受高考,到我这就是一纸空谈了。此时此刻,孩子现在学习压力很大,作为家长应该是为她减压不是增压,我若一意孤行,不及时改正,后果一定很严重。民老提醒我在孩子最后备考阶段,一定要学会温柔对待孩子,就是温柔的守候孩子高考。时不我待,我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
首先,不要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学校每周都会进行小测并将结果公布在校网中,我的情绪就是随着孩子的成绩高低起伏不平,这无疑是影响孩子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开始控制自己不上网站,不去关注孩子的小测,每天早晚接送孩子,不跟孩子提及考试情况,孩子愿意说啥我就说啥,孩子不爱说话,我保持沉默,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的结果,是孩子每天轻轻松松的去上学,高高兴兴回家来,挺好。
其次,适时与老师保持联络,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状态。我与孩子的各任课老师包括补习老师一直沟通的比较顺畅,无形中孩子的关注度也比较高,但久而久之,孩子有些怨言,觉得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中,她自己多次跟我提及不要什么事情都跟老师沟通,认为这是对她不信任的表现。既然孩子提出来了,我尊重孩子的意愿。
近一个月来,没有主动与老师沟通过,看得出来孩子挺高兴的,孩子心理轻松学习自然有进步,她的地理补习老师就主动跟我联系,告知孩子地理小测有进步,我把老师的信息给孩子看,孩子很高兴,学习劲头更足了。
3、相信孩子,孩子一定会相信自己。自从我不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以来,按照民老师的要求,温柔的对待孩子,我把她化作实际行动表现出来。无论怎样,对待孩子我都是极为耐心和包容的,孩子与我的说笑也越来越多,我坚信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不干涉,所以,近段时间,孩子每晚学习的时间都在十二点以后,换做以往,我会催促他,现在我尊重她的学习安排,自己该干嘛干嘛,不会让孩子认为家长围着她转,家里没有高考紧张氛围,相信这些快乐轻松的环境,一定会让她有好的心态迎接高考。
民哲点评:此文是我跟踪的一个家庭的家长交给我的陪孩子备考过程中的小结。跟踪他们8个月来,我与他们一起学习交流,也见证了他们不断进步和成长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这位家长在文中提到的,总是期望孩子能够更好。其实,期望孩子能够更好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期望孩子更好的前提是要经常回视已经取得的进步,尤其是孩子的进步,即:先满足。因为这样能让家长自己有个良好的心态,进而才能做到发自内心的欣赏和鼓励孩子,这对进一步提振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律性是非常富有成效的;期待孩子更好,即:追求不满足,也要从家长自身做起.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身边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一定要牢记“身教胜于言教”,这一教育基本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