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贾允勋同志老有所为先进材料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贾允勋同志老有所为先进材料
贾允勋同志自担任昆阳镇机关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通过抓学习、抓思想、抓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主动当好老干部工作的“五大员”,把老干部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受到老干部们的一致拥护,被老干部们称为贴心人。贾允勋多次被县委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和“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昆阳镇老干部党支部2009年被评为“平顶山市先进老干部党支部”;2010年被县委评为“老干部先进党支部”。
今年79岁的贾允勋常讲:“我们虽然退休了,还应该积极响应上级党委号召,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社会建设发挥余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担任昆阳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的18年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退休不退党的高尚情操,在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的回敬,老干部们亲切地称他为“贴心人”。
做好党的事业的宣传员。贾允勋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积极参加组织活动、支部活动,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加强对新时期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做到了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论永存,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生活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在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工作中,他认真学习贯彻上级精神,积极组织老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做到学习人员、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四到位。为了活跃老干部学习氛围,贾允勋组织老干部们开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寓教于乐,学乐结合,受到老干部的欢迎,保证了学习效果。
做好上级党委的参谋员。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贾允勋自1995年担任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以来,深深体会到党委领导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要想把老干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自己必须争取主动,当好镇党委领导的参谋,做
定期组织中小学生上街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和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2012年3月9日
第二篇:老有所为先进事迹材料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材料
(一)新平县委老干部局现有干部职工8名,肩负着全县140名离休、县处级退休干部和10个党支部247名党员的管理、教育、引导、服务工作。近年来,该局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老干部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带着对老干部的深厚感情 ,努力落实老干部的各项待遇,积极探索创新老干部工作思路,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受到了广大老干部的称赞,得到上级党委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突出重点抓两项待遇落实按照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要求,以组织老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老干部党支部建设为重点,抓好老干部政治待遇落实;以确保老干部三费不拖欠和做好老干部健康保健为重点,抓好老干部生活待遇的落实。
为了搞好老干部的时事政治理论学习,每年该局在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为每位老干部征订《云南老年报》,为每个党支部和副处级以上离退休干部征订《云南支部生活》、《老干部参考》等报刊供老干部和支部学习,同时,每年还认真选派党支部书记参加省、市举办的理论读书班学习。坚持每月5 日为离退休干部学习日,20日为副处级以上离退休干部阅文日,组织老干部学xxx省、市、县的有关文件、学习时事政治理论。在学习中结合老同志的特点和要求,不断创新学习方式。通过学习,让每位老干部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以及县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提高了老干部的思想理论认识和建言献策水平,使老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县委、政府保持一致,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
围绕巩固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切实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党支部的建设,着力创新组织生活制度,改进组织活动方式。结合老干部党支部党员年龄大、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实际情况,该局要求每个党支部每月集中组织老干部党员过组织生活,在过组织生活中,重在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为确保组织生活会取得实效,各支部班子在每次党员组织生活会之前,都要对组织生活会的内容、目的、重点和要求等做认真研究,力求内容集中、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达到预期目的。由于准备充分,每次支部党员生活会,一般在1至2小时内就能顺利地完成预定的任务,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老干部党员认为这样的组织活动方式切合实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思想。近年来,通过该局的积极努力,县委、政府把离休干部的离休金、医药费、专项经费(三费)全部纳入由县财政预算,确保了离休干部离休金按月足额发放、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专项经费按时按规定足额发放兑现。同时,建立了老干部特困机制,每年县财政按排5万元特困帮扶资金,帮助有困难的老干部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坚持每两年为离休干部和县处级退休干部健康体检身体一次,让老干部有病早发现、早治疗。该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为了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边学边改。一是为140名离退休老干部建立了老干部爱心卡。爱心卡上注明离退休干部的基本情况,长期居住的详细地址,家庭联系或其他联系方式和相片,离退休干部的原工作单位电话和老干部局的联系电话等等,确保老干部外出发生意外时,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二是认真开展三走进三破解三学习三提高五送主题实践活动,对全县所有离退休干部生活、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深入到离退休干部和离退休干部遗孀家中,了解他们的身体、生活及家庭情况,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筹措资金8500 元,对6 户困难离退休干部家庭送温暖,通过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加深了相互间沟通与理解,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离退休老干部的关怀和爱护,切实帮助有困难的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
在工作中,该局还坚持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干部。每年春节和敬老节期间,该局都要对离退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了解老干部们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同时,认真听取老同志对老干部工作或有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该局坚持做到凡离退休干部生病住院必看望,家中有较大事件必访,2008年以来该局领导以及工作人员看望老干部生病住院89人次,看望在家卧床及行走不便的老干部46人次,并带去了组织的问候,通过看望,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离退老干部的关怀和爱护,加深了相互间沟通与理解。对老干部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始终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落实,直到老干部满意为止。坚持离退休老领导考察视察制度。每年组织离退休老领导考察视察1至2次,如2008年,组织56位离退休老干部到戛洒镇,参观考察该镇的集镇建设和南恩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通过参观考察,老干部们纷纷表示,一定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积极献计献策、发挥余热,并表示对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定给予县委、县政府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为推进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平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发挥余热,为三个文明建设作贡献
近年来,该局积极认真组织老干部在全县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老干部离退休后,有积极参与各项工作、继续发挥余热的愿望和要求。该局积极为老有所为创造条件,在自愿和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广大老同志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发挥余热,奉献社会。去年5月15日,四川省 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后,该局党委组织全体老干部党员积极以交纳特殊党费形式向地震灾区人民奉献爱心,党委247名老干部党员和在职党员共自愿交纳特殊党费105850.00 元。一支部的普朝云、张振荣、李毓兰,二支部的刘富、吴光明,三支部的鲁志宽,四支部的张丙昌、周万富、陈荣祥、缪德章,五支部的杨美惠、王立勋、周龙、李继周、史正安、白永先、鲁文武,六支部的丁光显,七支部的罗开明,八支部的白文辉,九支部的邱本发等在党支部、老体协、县关工委(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诗书画协会、老年大学等工作,深入到各乡(镇)中小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在他们的带动下,广大离退休党员都从自身实际出发,在不同领域为全县的三个文明建设积极发挥余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发挥两块阵地的作用,为全县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坚持把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管理及建设作为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寓教于乐,广泛开展有益于老干部身心健康的活动,使之成为学习先进文化的场所,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为全县的稳定作出贡献。
(一)加强活动中心的管理,服务工作。为使老干部的活动有滋有味,该局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干部活动创造了优 美舒适的环境条件。如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该局为老年人活动中心解决用电量大,电费高的问题。多方筹资2800.00元,把原有的耗能照明灯改造为节能照明灯,从原来的4800瓦/时照明灯降至为1700瓦,少用了3100瓦/时用电量,实现了减少用电负荷,节省用电开支,节能降耗,厉行节约的目的;解决了老年人活动中心用水困难的问题。老年活动中心活动人数多,用水量大,加之房顶过高,每年枯水季节,自来水厂供给的自来水量变小,压力低,不能送到活动中心的屋顶上,影响了活动中心正常活动。针对这一情况,局党委召开现场办公会,决定在活动中心左则空地内投资近9800.00元,建了一个水池,供枯水时节备用;为老年人活动中心排出安全隐患,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桂秀商城施工后,前来读书学习、活动的老年人处于好奇心进入施工区观望。进出来往人员复杂,工地施工繁乱,活动人员多,存在着安全隐患。局党委班子深入调查,认真分析研究,多方筹措资金,投资了8900.00元建起了桂秀商城与活动中心之间的长80米的一道安全防护墙,排出了安全隐患,杜绝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赢得了广大老同志的一致好评。
(二)老年大学寓教于学、学为结合。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坚持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教学形式寻求多样化。一是每年邀请请县委、政府和有 关部门领导到学校作国际国内形势及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报告,使老干部了解当前形势及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真正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为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作用。二是采取多各形式学习市场经济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使老同志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保持清醒头脑,提高政治敏锐力和鉴别力,自觉抵制非马克思主义和伪科学东西的侵蚀。三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2008年,设8个专业10个教学班,学员618人,比2007年增64人,增长11.5%,2009年,设10个专业12个班,学员925人,比2008年增307人,增长31%。四是加强管理,办出质量。校长、副校长既抓教学管理又兼教员,同时聘请在职的专家和退休的有专长的老同志任教师。走出了一条老年教育办学的新路子,缓解了老年教育投入不足,设备匮乏,师资短缺的矛盾。近年来,学校从老年学员的需求和特点出发,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成为老年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课堂,培养精神文明之花的沃土,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寓教于乐的最好组织形式。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
(二)大连市经信委离休干部刘春雁同志,1931年出生,1994年入党,1983年离休。从她离休开始,就一刻没停歇过对社会的奉献。以实际行动绽放出人生的别样光彩。她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正确理解和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心公益事业,在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
一、服务基层,真情解民忧
刘春雁同志离休以后,曾在大连市中山区华昌街道三个社区担任过党支部书记,凭着一种甘愿吃苦,无私奉献精神,怀着一颗情系百姓的爱心,为社区居民和下岗失业职工,做了大量好事、实事,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戴。在她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初期,正赶上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下岗职工再就业是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她深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为了社区里4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刘春雁不知跑了多少腿,磨了多少嘴。她兜里总是揣着一个小本子,每当看到报纸上、店面上有招工的信息,她就记录下来,与招工单位联系,再亲自领着下岗失业人员去面试,上岗后,她还定期进行回访,了解再就业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面对一些没有一技之长,年龄偏大下岗失业人员难以安置难题时,她到处找项目、找合作伙伴,建立社区服务站,成立20多人卖报哥、卖报嫂服务队、美发队、家政服务队等,不仅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难问题,而且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实现华昌社区417名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就业,成为无失业社区。被居民称为小巷总理,2007年夏季达沃斯会议期间,曾得到温家宝总理的接见。
二、扶贫帮困,热心助学
教育是百年大计,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下一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刘春雁同志用爱心铺就学子的求学路。早在1997年就结对子资助普兰店市瓦窝镇蔡明小同学,她现在已经走向社会开始工作。
在华昌社区还有一个小女孩叫李晓琳,12岁时妈妈病故,父亲又得了重病成为植物人,晓琳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植物人的爸爸,并考上大连市重点高中二十四中,2001年的夏天,李晓琳考入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当面对近万元的学杂费,使李晓琳萌生放弃学业,打工攒足学费再考的念头。当刘春雁得知李晓琳的想法后,刘春雁坚决的说:你回去做好上学的准备,学费的事我来给你解决。在她自己捐助一部分资金后又到社区单位寻求帮助,她还到大连广播电台利用大连好人节目,向社会有爱心人士呼吁。不仅解决了当前学费问题,社会爱心人士还对她4年的学费给予资助。颗颗爱心化作了李晓琳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大学期间,她每年都获学校一等奖学金,还担任了班长、学生会干部的职务,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双学士学位。毕业后被北京一家公司录用。像这样的贫困学生经过刘春雁的帮助,有4人圆了大学梦。
三、传播正能量,践行核心价值观 刘春雁同志2010年在全省开展的千名先进模范进大学校园活动中,被选定为大连海事大学大学生政治教育辅导员。她深知这项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精心准备发言材料,先后为大学生做了有国才有家,爱国要为民、关爱、奉献让我的晚年更精彩等政治辅导报告,使大学生品味红色经典,感悟精彩人生。在大学生中,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早在1994年,刘春雁同志就利用自己具有的文艺特长,有乐有为、奉献社会在社区组织了夕阳红艺术团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并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在社区、街道、广场演出,宣传居民身边的好人好事,表达了居民对祖国、对家乡、对大连的热爱。2009年,她们编写的短剧《情与法》被大连电视台2套节目选中进行录制和播放,刘春雁还在剧中扮演一位老妈妈。2006年,被中山区体协选为海霞艺术团团长以后,她每年都组织演出团去部队、下农村、到敬老院及广场进行公益演出,除夕夜,她还会组织她们演出团的演员们带着水果陪孤老过年。
四、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随着年龄增高,身体条件也越来越差,刘春雁逐渐退出社区一线工作,但她仍担任校外辅导员,长年做义工。多年以来,她坚持每天早晨义务辅导老年人晨练,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利用校外辅导员身份,带领大学生参加重阳节敬老公益活动,慰问空巢老人;走访慰问患有重病困难孤儿;邻里之间出现矛盾,她主动进行调节,促进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她辅导的班级获大连海事大学2010-2011学年优良学风班荣誉称号。她的无私奉献,社会各界给予了很高评价,先后获得市模范退休职工、先进工作者、市五老维护稳定志愿者标兵、市优秀共产党员、区学雷锋标兵、中山区首批优秀志愿者、敬老模范等称号。每当别人提到这些荣誉称号时,她总是谦虚的说,这都是我一个老干部应该做的。
从刘春雁同志身上,让我们看到一个离休干部的高风亮节,她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人生的价值,奉献让晚年更精彩。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材料
(三)老骥伏枥 倾情奉献
离休二十多年,他虽然身退,但心未退、党员的本色未退,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执著追求,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余热。他就是老干部李锦畅。
老有所学思想常新
作为一名离休干部,李锦畅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离休20多年来,他每年订阅报刊3份以上,坚持每天学习,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深入社区为群众做宣传。在党中央决定开展西部大开发时,他还专门撰写了《西部大开发潞西怎么办》一文,提供市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使用。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要将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熟记于心、将国家历史熟记于心、将芒市历史人文熟记于心,才能更好地教育下一代,让他们记住党的恩情,记住祖国的伟大。李锦畅说。
老有所为贡献社会
人离休了,思想不能离休,革命精神不能离休。这是李锦畅离休20多年来一直坚守的信念。
他总说: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把青少年培养成祖国合格的接班人。为此,他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为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积极工作,还经常受邀到学校、社区宣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发改局挂钩点青少年多次捐赠图书;他总是积极地在自己熟知的领域中主动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2006年为芒市委、政府撰写了《三台乡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2014年撰写了《芒市蔗糖产业发展的概况》;他积极参政议政,每届市人代会都担任列席代表,经常参与或列席一些重要会议,2011年被选为芒市第一届党代会离退休干部党员代表,2012年被选为人代会离退休干部列席代表。
无私奉献热衷公益
我们的下一代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特别要让他们吃饱穿暖,上得了学。热衷公益事业的他,2001年至2013年十多年时间,每月坚持从微薄的工资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贫困生上学。资助的3名贫困学生,现在都已参加了工作。
我不奢求他们对我怎样,供他们读书是我的责任,党和国家很关心我,我只希望从国家给我的补助中拿一部分帮助他们,希望他们能把自己所学用到的知识回报社会,这样我就知足了!谈到自己的善行,他简单地说。
多年来,在各类捐助活动中,他总是踊跃参加,汶川、玉树、盈江地震灾害中,李锦畅捐款近万元。2011年7月受邀到中华大家园第二届全国关爱各族少年儿童夏令营德宏芒市分营给小朋友们讲中国革命史时,捐款1000元,给孩子们购买需要的学习用品。
牢记宗旨永葆先进
李锦畅牢记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永葆先进。2002年分别被评为全市、全州和全省的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芒市优秀共产党员。多次在市上组织的评星晋级创三百活动中被评为百优党员;参与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2008年获得全国健身先进个人。
2013年在总书记提出两个100年奋斗目标时,他为自己立了一个目标:建党100周年交一次特殊党费。为了实现梦想,他每年坚持晨练3小时,希望通过锻炼,坚持活到建党100周年,到时自己亲自向党组织交1万元的特殊党费。并交代:如果活不到那天,肯请组织从他的抚恤费中扣出代缴,为他实现梦想。
支持绿色环保,他一直倡导火葬,老伴先行去了,实行的是火葬,他要求子女在自己百年后一定要为他实现意愿。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已没有能力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能尽我所能,永葆党员本色,尽一名老离休党员干部应尽之力,百年了化为灰烬吹上天,回归自然,一生也就不留遗憾了。
李锦畅,一个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极致的人,一个永远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一个与时俱进、永葆先进的共产人。他平凡而有价值,他用责任心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用公仆对人民的赤诚书写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
第三篇:何允芝同志事迹材料
何允芝同志事迹材料
何允芝,女,44岁,中共党员,1986年参加工作,1995年入党,现任涡阳县人民法院花沟人民法庭副庭长兼诉讼调解服务中心负责人。从事审判工作18年来,先后办理各类案件2500多件,无一申诉、信访、错案,件件做到了“案结事了”,受到了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她一贯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认真学习并自觉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很高政治思想觉悟,始终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工作中,她扎根基层,默默奉献,视人民群众为亲人,始终把“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使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并以公正、高效、廉洁的办案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被群众誉为“知心法官”。因工作业绩突出,先后20多次被上级相关部门评为“优秀法官”、“先进工作者”、“办案能手”、“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审判员”、“三八红旗手”、“十佳干警”、“十佳审判长”等荣誉称号。还被团省委等十多部门联合授予“优秀青年卫士”,一次荣立“二等功”,三次荣立“三等功”。2010年,被亳州市委、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表彰为“全市优秀法官”,被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办案标兵”,并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办案标兵”。2011年,被县委、县政府记个人三等功,被安徽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被推荐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候选对象。她的事迹先后被《中国青年报》、《人民民主报》、《安徽电视台》、《安徽工人日报》、《法庭透视》、《亳州电视台》、《亳州报》、《涡阳周刊》等多家报刊、电视台报道。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党员形象
党员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岗位形象。一个党员在本职岗位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就为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为一名有十多年党龄的党员,她深刻知道到她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部分或全部的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的形象。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工作中,她坚持不断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平时的工作中,他时时刻刻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珍惜党员的光荣称号,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积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与同事相处时,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把党组织的温暖通过自己传输给每位同事;在参加组织活动,特别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时,她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贫困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二、秉公办案,维护公平与正义。她常讲,“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保障。只有树立法律权威,才能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审理案件中,她注重案件审理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通过快速、高效、公正的审判,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1993年,她审理了一哑女离婚案件。由于哑女生育男孩不幸夭折,其丈夫在心理对其产生了厌烦心理,长期外出,不问其母女的生活,导致哑女及女儿生活极度贫困。由于哑女已无生育能力,想与女儿相依为命。但其女儿一直被其丈夫家人看管,不让哑女见其女儿,哑女心理上十分痛苦。在依法作出判决女儿由哑女抚养后,为了让男方家人把孩子交给哑女,她头顶烈日骑自行车行十多公里的土路到男方家做工作。面对男方家人的冷眼甚至凶悍,她不放弃,在十多次的说服教育下,男方终于把孩子交给哑女抚养。当哑女母子俩相见时,母女俩相互拥抱在一起,留下了幸福的泪水。三、一心为民,化解纠纷促和谐。她常讲:“群众利益无小事,法官工作上的一个小小的瑕疵都可能给当事人带来一辈子的不幸,绝不能粗心大意。”无论是办案,还是接待群众的咨询、求助、配合调解组织调解案件,她都是细致、热情、认真,把当事人当亲人。2009年,她受理了一起邻里纠纷案件。两家系一墙之隔的邻居,且世代友好。近期,因出路问题发生矛盾,并发展到吵骂、打架。经乡镇及村干部多次调解,双方未能和解。为切实解决两家的矛盾,她主动到村里进行排查、了解情况,查找双方产生矛盾的根源及解决途径。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走访,摸清楚了两家的基本情况后,她主动找到双方家人及其父母,数十次地到当事人家中或田间地头与他们一起聊两家几代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分析发生矛盾给两家带来的不便。每次去两家调解她都是从白天一直忙到天黑。有一天因天下大雨,调解回来时她全身都被雨水淋透了,得了重感冒。晚上在法庭附近的诊所吊了半夜水后,第二天她又坚持工作。在她的耐心说服教育下,双方终于消除了误会,两家人又和好如初。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有多少矛盾纠纷的邻里、亲朋好友在她这里又开笑颜。她每年均办理案件过百件,且件件无上诉、无信访、无申诉、无错案。
四、爱岗敬业,听从党的指挥。参加工作20多年来,她担任过打字员、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审判长、副庭长、诉讼调解服务中心负责人等职。刚参加工作时,院里安排让她临时顶替打字工作,这一顶就是六年,可是她无怨无悔。因当时还是铅字打印,全院的文书都由她一个人打印,繁重的工作使她患上了严重的肩肘炎、颈椎病,病情发作时手臂都抬不起来、头晕目眩。1992年,由于民事审判任务繁重,她被调到民事审判庭任书记员,后因工作成绩突出、业务精湛被任命为审判员、审判长等职。2006年,因再审案件增多,需要由有耐心、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过硬、人民群众信赖的法官处理再审案件,她又被选派到审判监督庭工作,并任副庭长。2009年,因加强人民法庭建设的需要,她又被选派到花沟人民法庭主持工作。2010年6月,涡阳县法院为积极做好中央政法委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成立了诉讼调解服务中心,全力做好社会矛盾纠纷化解。院党组又一次决定让调解能手何允芝同志负责诉讼调解服务中心的工作。每次对她进行工作调整,她都欣然接受,办好交接手续后,立即奔赴到任务艰巨的工作岗位上去。有的当事人到涡阳法院打官司时,直接向院长请求把他的案件交给何法官审理,并说,“只要何法官办案,不管胜负我都服!”
自诉讼调解中心成立不到一年来,共收案1041件,调解结案379件,转立案庭立案662件;送达各类司法文书170件;解答法律咨询1340次;帮助当事人约见法官2548人次;依法为当事人免诉讼费128.9万余元,最大化地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也节约了法院的诉讼资源。由于前来诉讼调解中心的当事人多,需不停地向当事人解释法律问题,由于说话太多的原因她患上了严重的声带炎,医生多次叮嘱她要长时间休息,尽量少说话或不说话才能得到有效治疗。可她的工作不允许她这样配合治疗。当她声带再次严重到不能说话找到那位医生治疗时,医生十分生气地说,“你的病,我没法治!你是生命重要!还是工作重要!”面对医生的责备,她笑笑对医生说,“你先给我治一下,我现在不能说话了。”医生边开药方边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少说话,配合治疗,否则以后就更难治疗了!”她一边接受治疗一边仍坚持工作,因为她知道能到法院来诉讼的当事人,不论案件大小,对当事人来说都是他们人生遇到的大事,作为法官一定要为当事人服务好。
五、清正廉洁淡如水。办案中,她常常告诫自己:“要做到司法公正,就必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她和爱人都生长在农村,因家境不好,没有时髦的衣着,与她相伴的只有那身象征“神圣”的法官服。孩子上大学没有钱,她就找父母、兄弟姐妹借。有不理解她的亲戚朋友私下议论说,“她真是个死脑筋,别人当官都有钱,她怎么就不知道捞钱”。虽然她在经济上不富裕,但在精神上却活得很踏实。她以“不羡别人千百万,只图清贫保平安”作为自己的廉政格言。同时她的言行也感染了其家人,共同筑起一道廉洁自律的家庭屏障,在金钱、友情和法律发生碰撞时,她经受住考验,毫不犹豫地选择法律的尊严,严守法官的道德底线。
她在工作中始终坚守着公正司法、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宗旨,用真诚化解一件件矛盾纠纷,用公正办案树立法律威严,在平凡审判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情怀,为实现司法公正、创造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杨维勋同志主要事迹
贴心服务,文明执法,树立城管执法新旗帜----洪山城管执法大队执法队员杨维勋同志主要事
迹
今年9月26日,一则《谁说武汉不文明,请看史上最牛城管执法车》的网帖,被众多网友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城管”,并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50多家媒体转载和报道。市城管局局长李记泽、洪山区委书记吴勇见到报道后分别做出了向杨维勋同志学习的批示。
一、杨维勋同志基本情况
杨维勋同志,1956年2月生,汉族,安徽淮南人,中共党员,学历本科。1972年12月入伍,历任技工、技师、工程师、总工程师,从事机械加工及57高炮、100高炮维修工作,是部队的一名正团职技术骨干;部队期间,曾荣立三等功一次,并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12月转业(技术级八级),安排到原洪山区市容环卫局,先后在环卫局厕管站、质检站、环卫监察中队工作。2002年4月原洪山区市容环卫局撤销合并到区城管(执法)局后,先后在直属一中队、建设乡中队、直属二中队工作,多次被局评为环卫工作先进工作者。杨维勋同志目前是洪山城管执法大队直属二中队一名普通执法队员,管辖路段为鲁磨路、珞瑜东路、喻家湖北路3条,均为主干道和市民满意路,3条路段全长13.5公里,沿线共有临街经营门店624户,主要以餐饮百货为主。从早上7点起上路,到晚10点回家,老杨每天推着这辆自行车穿街过巷,挨个商铺摊点巡查,劝阻门店出店和占道经营。他推着自行车执法的“造型”就定格在商贩们的脑海中。多年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杨维勋同志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服从大局、生活朴素、默默奉献。作为一名普通执法队员,在实际执法中,始终牢记“以人为本,城管为民”的宗旨,以他个人良好、规范的城管形象,注重政策法规的宣传,不厌其烦的耐心劝导方法,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特别是执法管理相对人的认可。
二、杨维勋同志主要事迹
(一)扎根城管,爱岗敬业,“用心”管理。
手里拿着对讲机,推着一辆二八自行车,车上别着把小铲,55岁的杨维勋几乎每天都以这般“造型”出现在他的管辖区域内。“干一行,就要爱一行”,1998年,杨维勋同志从部队技术正团职干部转业到原洪山区环卫局担任一般科员。他没有因为角色的转换而改变,不论是普通科员还是一般执法队员,他不计
名利,把自己从事的每项工作都当作事业,以工作为最大幸福。作为一名老同志,他从来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按照中队早晚班工作制度,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从不迟到、早退。他骑着有10年车龄的二八式“永久”自行车,十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往往是“清早一碗方面便,扔下饭碗上前线”。说起让自己“成名”的自行车,老杨指着他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说“这个自行车是我刚进城管时买的,跟了我10年了。骑车好,不堵车,不费油,还环保。骑车可以节省巡查时间,增加巡查的次数。”
“城管就是个辛苦活,既然干这一行,就有做好吃苦的准备。”他总是这样对同事们说。参军28年,城管岗位12年,他一直保持“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军人本色,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02年,杨维勋在直属一中队和另外一名队员负责珞狮南路的的环境维护。当时,马房山菜场一些菜贩经常出店经营,占用了大部分人行道。有些菜贩前脚刚把他请回菜场,后脚就又出来了。面对菜贩的游击策略,军人出身的杨维勋偏偏较上了劲。为了防止一些菜贩打时间差,他放弃了正常的午饭,每天中午揣上几个烧饼,就死守在菜场口。累了,就在路边的树旁靠一下,饿了,就啃几口自带的烧饼,这一守就是两年。2008年2月,全市出现特大雪灾,天寒地冻,在大雪纷飞的夜晚,不管有没有占道、出店的摊点,他在武大350米路段始终守控到夜间10点,才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回家。这一路段的一处少数民族占道经营户占道经营,多次劝说效果不佳,摊主还3次拿刀欲刺老杨,老杨苦口婆心,耐心宣传,最后新疆老板“搬家换地。”
今年3月份,老杨随队参加一次违法建设综合执法活动,那天,天气恶劣,风雨交加,个别违建户为了保证自身利益,将两台轿车和20多个油桶堵住拆违通道,经过5个小时冒雨连续作战,拆除了8000平方米的违建。在整个拆违过程中,杨维勋同志身上的制服淋得透湿,他没有因为自己年纪大而退缩。队领导和其他队员见他年纪大,劝他在车上休息一下,他摆一摆手说“不要紧,没事,我能坚持。”中午只啃了两个干面包,直到执法活动结束。
(二)牢记宗旨,执法为民,“用情”管理。
在日常执法管理中,他始终牢记“执法为民,城管为民”的服务宗旨,将管理融入服务中,努力做到“诚心说服教育,耐心劝导蛮缠,公心纠正违章。”“对商贩的管理,既要文明执法,也要严格执法。”他面对执法相对人的时候,总能换位思考,从不与之争吵,耐心细致,春风化雨,做好对方的思想工作,巧妙地将矛盾化解,避免冲突。
鲁磨路379号的水果摊是洪湖人陈先生夫妇开的,他们来汉时间不长,经营的摊位半个月前才开张。开张当天,老杨就来到摊位前,主动宣讲城市管理规范,请他们严格遵守,看到这个摊位比较窄,老杨还帮他们设计阶梯式的摊位,以便摆下更多的商品。女主人一脸敬佩,“我们才来没多久,老杨就这样关照我们,说话和声细气的,态度非常好。”广水人老王骑着电动三轮车在在鲁磨路经营核桃等干果,他一口一个老杨,叫得格外亲热。老王说,他们很多老乡在武汉做小
生意,和城管没少交往,像老杨这样温和的城管人员还不多见。他认为,老杨是个值得交的朋友,“办事有原则,很有人情味。”
“没有大声叫嚷,没有争执,没有暴力,只有劝导、教育和沟通,清理行动很顺利、很和谐,那些摊主和商户大都很配合老城管的工作,一条熙熙攘攘的街道又恢复了整洁。”
(三)淡泊名利,严于律己,“用诚”管理。
杨维勋同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秉公办案、不徇私情,清贫自守、清正廉洁。2007年8月19日,当时杨维勋在直属一中队武大350米守控执法,该路段吉龙波洗浴中心负责人为感谢老杨对该单位门面装修的支持,硬塞给老杨300元钱。原来,吉龙波洗浴中心前段时间进行门面专修,施工期间,杨维勋多次主动上门提供服务,对该单位不符合城管法规的行为,提出了改正意见,如“要求及时清除占道装修垃圾,装修期间规范打围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保证了该单位装修工程顺利进行。该单位负责人很感动,等装修一结束,就拿出300元对杨维勋表示感谢。老杨推脱不掉,立即骑车赶到中队将300元上交了。队领导得知此事,安排其他同事和老杨一起到吉龙波洗浴中心找到该负责人,将钱全数退还。该负责人深受感动,连生称赞,并给直属一中队送来了“勤政爱民”的锦旗一面。
老杨的执法稍显“温柔”:一“守”二“劝”,从来没有过激言行,甚至和摊贩同时上下班。为了赢得管理对象的信任,他始终坚持骑车执法,这些年,从不在辖区摊点“过早”,“免得他们不收钱,引起误会。”“我尊重他们,他们也信任我,这是我们之间达成的诚信。”老杨笑着说。“热了累了,就靠在树上歇歇,从不进店蹭空调。”谈起这次网络爆红,老杨的反应朴实依旧:“我就希望一辈子踏踏实实,做个本分人。”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感人至深的故事,默默无闻,平淡无奇。但是他立足城市管理一线,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洒满从业之路,践行者自己的人生追求。
三、杨维勋同志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杨维勋同志贴心服务,文明执法的行为爆红网络,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我们在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更新管理理念,改革管理模式,强化监督机制,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结果,是由执法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的典范。杨维勋同志执法理念和方式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在城管执法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强化亲民意识,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法为民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执法管理的最终目标。作为城市管理的执法者,必须做法律法规的的忠实执行者,做人民利益的忠诚捍卫者,做良好形象的模范引领者。在城市管理中就是要积极转变传统的“管制型”执法思维,变“为
城市管人民”为“为人民管城市”,不断强化执法者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这样才能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威望,才能在改善环境过程中发挥突出的独特作用。创新服务方式,确立和谐管理的理念。
(二)在城管执法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确立和谐管理的理念。理念是先导,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指针。对城管而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执法保障就是第一要务。要坚持在稳定中管理,在管理中维护稳定。要把握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必须服务,”这是城市管理理念的根本所在。在管理中服务,以服务推动管理,就要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服务、管理措施,实现“双赢。”处理好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有情管理与真情服务的关系,处理好规范执法与人性化执法的关系。要寓热情服务于执法管理之中,变服从式管理为主动式服务,在执法管理的同时,解决相对人的一些合理需求,为相对人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既可以拉近城管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又可以赢得人民群众对城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三)在城管执法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自身建设,确立行为自律的理念。在城管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作为一个工作的集体,要发挥整体的优势,就要采取严格、严明、严肃的措施,通过教育引导,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近几年来,我局相继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执法大队、文明执法春风行、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执法队伍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全体执法队员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杨维勋同志只是这许许多多城管执法队员中的一个缩影,一个亮点。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城管精神正在整个城管执法队伍中得到体现,城管执法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正在增强。
杨维勋同志作为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他的事迹真实感人,可信、可敬、可学、可比。当前,在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城管”和创先争优活动中,杨维勋同志始终保持劳动者本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始终保持亲民爱民的博大情怀的品德和精神,为我们树立榜样。城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要以杨维勋同志为榜样,深怀爱民爱生之心,立足本职,乐于奉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把每一件普通的事做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市城管事业添砖加瓦。
第五篇:陈允涛同志事迹简介
陈允涛同志事迹简介
从2002年到2013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30分》等新闻节目中,播出了几百条环保深度调查报道,其质量和影响在中央各大媒体中是绝无仅有的,而采制这些新闻的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环保首席记者陈允涛。
从2003年初,他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担任各类环保新闻的报道任务,为加强调查类报道的力度,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他专门负责环保深度调查类的新闻报道,针对环保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每年推出几个大型深度系列报道,他的报道大大推动全社会的环境宣传和舆论监督;每当有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他总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客观严谨地将事实向社会报道,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类报道任务。
10年间,他在新闻节目中播发了200多条深度调查报道,作为跑口记者进行此类舆论监督类报道,他顶住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有时甚至是人身的攻击。
10年来四川沱江污染事件、淮河污染报道、松花江污染事件、响水万人逃亡事件、怀宁、德清以及河源等地的铅污染事件、福建紫金矿业污染、广西河池镉污染等事件中都留下他采访的身影。
从2003年6月开始,他独家报道了宁夏美利纸业偷排污水的事件,打响了2003年环保专项行动的第一枪。冒着掉进黄河的危险,他沿黄河步行10公里查找排污口,并蹲守了5个多小时,终于抓到了企业的违法行为,此后记者严厉拒绝企业所许的各类好处,在第一时间避开了跟踪人员,赶回北京在《午夜新闻》和《新闻联播》中抢发出新闻,节目获得了2003年“杜邦杯”环境好新闻奖一等奖。
从2004年初,他持续跟踪报道了淮河污染,在4月至10月持续几个月的时间里11次赴淮河进行报道,对淮河污染的真实情况进行了大量调查,播发调查类新闻20多条,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有多条节目得到全国人大领导的表扬并获得“人大好新闻奖”。
中华环保世纪行的报道在全国环保整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陈允涛在这项活动中体现了作为央视记者的实力和责任。2005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对黄河上中下游水污染进行全面调查,他在活动中推出大型环保深度报道--《直击黄河污染》,在新闻节目中播发了14条发现式报道,获得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盛华仁的高度评价,并召开专题会议专门听取记者的汇报。
2006年,他随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赴重庆三峡进行环保调查,对长期为害一方的歌乐山中梁水泥厂的污染事实进行调查,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下,水泥被彻底关停。当地百姓专程送来了“环保卫士”的锦旗,此事受到全国人大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
2012年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露,他作为负责核安全报道的跑口记者,他当然要当仁不让地做好配合报道,事件一发生组内就进行了周密策划,重点关注了环保部核安全局的每日数据监测,各档播发监测数据上百条,为频道直播连线提供了核安全专家,并第一时间对“核污染不会影响我国”进行了专家解读;正确引导了舆论,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通过口播连线以及专家采访解读等各种形式,做好了我国在环保领域内采取的各种措施,准确和及时地传达了我国对此问题的态度,以及满足群众的知情权。
作为中央电视台环保首席记者,他的报道深入到环境保护各个领域,他的每一条环境新闻都体现了作为环保记者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2011年3月,时值两会,九江化纤厂污染直排鄱阳湖的报道异常曲折,在拍摄中记者遇到了厂方和当地的多次阻挠和干扰,但还是完成了节目内容,以高度的专业性和完整的证据链让当地相关部门低下了头,节目播出后因频道国际大事多,虽未成为重点,但江西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包括环保局副局长在内的多名官员被就地免职,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浪新华等门户网站都选做了视频头条,推动困扰了当地十几年的污染问题的彻底解决。
2012年浙江德清发生了300多人的铅污染事件,闻讯我立刻随环保部应急办对浙江德清血铅事件进行了全程跟踪式的报道,新闻总时长达到了20分钟,分析了企业通过不法手段层层闯关以致酿成污染事故的过程,并对我国环境评价制度进行了制度层面的探讨,受到了中心领导的肯定。此后还对事件进行了追踪,对于湖州地区区域限批和相关官员免职和刑拘的新闻进行了及时跟进。
2012年6月,他围绕环评背后的种种问题,在向部里领导汇报后,在65世界环境日前夕,他历时10天时间去挖掘隐藏在环评制度背后的那个黑洞,采访了业内的专家、环评公司、中介公司、民间环保机构等等20多人,《揭秘环评“潜规则”》系列节目在6月5号世界环境日当天播出后,在全国推动环评改革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山西、河南等地还专门针对节目中提到的潜规则现象,展开了一系列的环评专项整治行动。
同年9月,他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曝光了广东三家中石化企业污水直排南海的恶劣行为,迫使中石化总部连夜开会叫停三家企业进行整改。
10年间,当他听说老百姓因为浇地水受到污染,种出了“灰稻米”时,他转战三个省历时一个多月遍访业内专家搜寻证据;当发现70多岁的老汉为防污染在浇地时竟会使用专业的PH试纸时,他又为民请命,历时一个多月调查采访,肇事的污染企业最终被勒令关停。
10年来,他越战越勇,10年来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站在环保第一线的他时刻谨记责任,在威胁与风险面前毫不退缩,一次次揭开弄虚作假的黑幕,让环境保护成为一种响亮的声音。
责任总是与风险同在,他在采访中多次遭到污染企业的围攻、恐吓甚至殴打。2003年9月,在唐山一家污染企业,他被厂区巡逻队几十个保安围住,记者证和摄像器材被抢;2004年8月在山西一家焦化厂,他被保安围攻,摄像机被扔到煤堆里;2006年11月,在调查四川某电厂柴油泄露瞒报事件时,他和摄像记者被企业保安拖出办公楼,但他不顾伤情连夜返京熬了一通宵于次日清晨播出新闻,促使四川省环保局动用“区域限批”的处罚措施,为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区域限批”首开先例;2007年在四川攀枝花采访污染企业时,他的右腿关节被企业派车撞坏,住院半年;2011年11月在江西赣州稀土污染的调查中,他被十几名当地警察盘查、追踪和搜身,但节目在《朝闻天下》播出后促进了赣州稀土的全面停采,并且在2012年3月美欧日起诉我国限制稀土出口案期间,该节目作为我国不以牺牲环境来开采稀土的证据再次播出。
10年的艰辛换来的不仅是对我国环保事业的巨大推动,更有全社会的理解认同和巨大支持。2006年20多条《关注电子垃圾》的系列报道促成了《电子垃圾的管理条例》的出台;他耗时一个多月调查,并在《新闻联播》中播出的《背道而弛的“节能降耗”》,得到了几位中央主要领导同志高度评价,认为节目一针见血,指出了当前节能降耗的“软肋”,对政府工作很有启发。2009年一条《北京市十一五海河治污项目完成率远远落后西部地区》的报道,又再次引起了胡总书记的关注,大大推动了北京污染治理项目的推进。
十年的实践报道他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事件真相调查的现场能做到抓得准、看得出、拍得到、报得实。许多新闻报道解决了当地长期以来搁置的环境污染问题,推动了环保地方性法规和政策的实施。2013年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中央领导同志指示要“调查真相”,“澄清事实”,中办督查室委托中央电视台协助完成内参的调研工作,他临危受命,不辱使命,在二个多月的暗访调查中梳理线索44条,从打井人入手,终于发现了石家庄同心化工有限公司利用渗井偷排剧毒危险废物的事实,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亲自参与查证,挖出了隐藏在地下的渗井暗管,抓获了相关企业负责人,这个以他为主导制作的内参片受到了多位中央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肯定,被环保部督查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是近年来少有的新闻调查的精典范例,对环境执法工作有极大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其实,做这类节目的风险无处不在的,不光会得罪曝光单位,有时还会得罪环保部——他十多年的跑口单位,但他身在风中,除了迎风而上,别无选择。当然也有人问他:允涛,你们曝光的这些都是九牛一毛,有什么用?他说:我们做的这些事情其实起到的都是啄木鸟的作用,这只啄木鸟虽然没有能力去很快改变整个森林的命运,但揭露问题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些啄木鸟的“看护”,至少可以让一棵树健康地成长,这样这片森林才会有希望,如果这片森林连啄木鸟也没有了,这片森林还有什么希望呢?
(注:文中所提到的部分事件的地点和人物因涉及隐私均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