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助残好人——王秀兰事迹
“百名助残好人评选——好母亲”
大爱无疆母爱如山 作残疾儿子的保护伞 助残好人王秀兰事迹材料
家住灵沙乡统一村3队的王秀兰老人,今年63岁,她用柔弱的身躯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悉心照顾着患有精神疾病的两个儿子40年,彰显了人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母爱。
当初因为家庭困难,加上计生常识缺乏,王秀兰和丈夫马选属于表兄妹近亲结婚。王秀兰老人膝下有三子,老大健健康康的,老二刚出生时,长得胖嘟嘟,并没有发现任何异样。半年后,王秀兰突然发现儿子不会自己坐,去医院检查,诊断为智力残疾。祸不单行,老三出生后还是和老二一样智力残疾。
两个儿子十来岁还不会说话,大小便不能自理,乱抓东西吃,明显精神异常。王秀兰两口子带着儿子先后在银川、西安看病,最终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老二马登彦属于智力残疾二级,老三马登忠属于智力残疾一级,两人均丧失劳动能力。
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王秀兰老人担负起了照顾两个精神病儿子的重任,一复一日年复一年。四十多年来,身为母亲的她含辛茹苦地照顾着儿子的饮食起居,可口的饭菜、干净的衣物、整洁的房间,处处彰显着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听说惠北有位大夫医术高明,王秀兰就马上骑车带上儿子去看病;听说按摩对孩子身体恢复有帮助,她便坚持每天给儿子怀按摩胳膊和双腿……只要王秀兰听到对儿子病情有帮助的消息,她都会立即行动,只盼望孩子能够尽早恢复健康。
老三马登忠比老二马登彦听话,于是她开始手把手地教马登忠做饭。花了将近20年的时间,在马登忠30多岁的时候终于能做出一顿像样的饭了,这让日益年迈的王秀兰减轻了不少负担。
如今,老二40岁,老三36岁,说话迟钝,不会吃饭,生活无法自理。儿子哭闹,63岁的王秀兰一把背起儿子,在房间里转悠,哄他开心。
40年,王秀兰没睡过一夜整觉,儿子不是要喝水,就是要尿尿,儿子醒了,她只能陪着。第二天白天,儿子睡觉,她抽空买菜做饭。饭做好了,她端着碗一勺一勺喂给孩子吃。40年,王秀兰没买过一件新衣服,身上穿的裤子早已磨得发白,没置办过一身好衣服。
40年,王秀兰每天周而复始的“工作”就是给儿子洗尿湿的床、清理满地撕碎的纸屑。
以前,王秀兰会用自行车把儿子推着在街上到处走,让他看看外面的世界,她并不在乎周围人的眼光,可渐渐地孩子大了,推不动了。多年的辛苦劳累,王秀兰落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阴天下雨都疼得直不起腰;经常感冒,一拖成了严重鼻炎;吃不好、睡不好,肠胃功能也有严重毛病,医生多次要求住院,可一想着儿子没人照顾,都只好放弃治疗。
当记者问到她,照顾儿子这么多年,是否感到辛苦?老人给记者讲了一段往事,那是有一次她去别的村子给儿子拿药,回家时天色已晚,她在途中骑车不慎跌入路边的沟里,满身泥土,裤子也被摔破了,她顾不得身体的疼痛,扶起车子往家赶,晚上换下衣服时,才发现胳膊和腿上已是一片淤青,她说:“为了孩子,当母亲的什么也不怕,我不怕辛苦,不怕疼痛、不怕劳累,只盼望着我的孩子健康!”
如今,让王秀兰感到很欣慰的是,两个儿子生活已经基本能够自理,村委会干部经常来照看一下他们的生活,现在全家每月的低保费和残疾人津贴加起来,基本上可以衣食无忧了。已经63岁高龄的王秀兰老人身体状况也已大不如前,但是为了不给政府增加负担,也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儿子,她毅然继续承担着本不属于她这个年纪老人的重任,用母爱滋润着残疾孩子的心,撑起两个儿子生命的保护伞。
第二篇:助残好人——杨国俊事迹
“百名助残好人评选——好兄弟”
长兄如父不离不弃照顾智障弟弟
助残好人杨国俊事迹材料
杨国俊是灵沙乡统一村的普通农民。30多年来,他和妻子不离不弃地照顾着智障弟弟杨国兵,被十里八乡的乡亲传为一段佳话。
时光也许会冲淡记忆,却抹不去与生俱来的兄弟情。杨国俊如今已是54岁,他用毕生的时间来照顾永远只有几岁孩童智商的弟弟,带着弟弟结婚、生子,处理弟弟惹出的麻烦事。有些邻居不理解,劝杨国俊放弃这个“包袱”,杨国俊却直摇头,只有一句话:长兄如父。
54岁的杨国俊皮肤黝黑,身体硬朗。杨国兵比他小七岁,今年47岁.父亲早年去世,留下的是从小智力低下且伴有中风后遗症的弟弟杨国兵。结婚时,杨国俊就答应母亲会照顾智障弟弟,杨国俊和妻子毫不犹豫地接下照顾母亲和智障弟弟的重担。为了维持生计,杨国俊常年外出打临时工贴补家用,而妻子专职在家照顾生病的母亲及智障哥哥。洗衣、做饭、拖地……今年54岁的杨国俊挑起照顾母亲和智障弟弟的担子已经有三十年的时间。
弟弟只要有事,杨国俊是24小时随叫随到,对于弟弟,他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应该做的事,但对于妻子,杨国俊却有太多的愧疚。结婚三十多年来他从未陪妻子一起逛过街,自从开始照顾弟弟之后,这一切变得更遥不可及。每逢亲戚家里有红白喜事,两人都无法一块去,因为弟弟必须要有人照顾。邻居议论时,他也总是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多么朴实的一个人,作为哥哥的杨国俊,能够坚守住这份亲情,牺牲自己的时间,照顾智障弟弟和母亲的生活,这其实并不容易。
三十年来,弟弟可没少让杨国俊担心。二十几年前,有一次杨国俊正在地里干活,有人慌慌张张跑过来叫他,说:“你弟弟不知道咋了,躺在公路边上不动弹了。”杨国俊听了心里一惊,赶紧跑过去,才知道弟弟不慎摔倒,跌断了左腿。把弟弟送到医院后,一听手术费要5000块,杨国俊顿时傻了眼,当时他家里有两个孩子在上学,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全靠他种地,一年的收入连一万块钱都没有,手术的钱当时全是和别人借的。手术从早上9点做到下午两点,杨国俊就一直在外面等着,都没舍得去吃顿饭。手术后,弟弟杨国兵的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住院的半个多月里,杨国俊不分昼夜地照顾着弟弟,给他洗漱、换衣、喂饭、换洗床单被褥、擦洗身子、清理大小便……
平日里,杨国俊妻子每天除了给孩子们做饭洗衣,还时刻注意小叔子的动向,生怕一不留神就出啥问题。因为患病,杨国兵大小便常常失禁,杨国俊两口子每次都及时清洗弟弟的被褥和衣服。尽管杨国俊尽心尽力,但是弟弟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偶尔还会发作。犯病时拿起家里的东西乱砸乱扔,家用电器是砸了再买,买了还砸,还动手打人。为了方便照顾,干活时杨国俊将弟弟带在身边,有一次,杨国俊正在地里干活,弟弟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扑上来劈头盖脸一阵乱打,杨国俊脸都肿了好几天。杨国俊看着旁边哭得稀里哗啦的妻子,连忙上前安慰了几句,“他已经够可怜的了,我们还要求他什么呢,你权当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吧。无论他做了什么,我们都能原谅。”听了丈夫的话,妻子也不好说什么了。
有时候,吃饭的时候,杨国兵突然将饭盆狠狠地砸在地上,扑上来对着哥哥乱打,挨打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说起杨国俊夫妇,邻居们都夸他们是好人,还说要是没有杨国俊两口子,杨国兵这辈子可就遭大罪了。
子女虽然长大成家生子,但杨国俊还是惦记着家里的弟弟,多年年的清贫生活并没有冲淡杨国俊坚持照顾弟弟的决心。每年冬天的早晨,杨国俊都要早早起床去弟弟住的屋子看看,生怕他煤烟中毒。
平日里,杨国俊夫妇总是教导孩子们要孝顺叔叔,“我就是想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们对弟弟好点儿。”杨国俊说。“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孩子们都和弟弟特亲,儿媳妇还经常帮叔叔洗洗涮涮。虽说现在孩子们都成家了,不经常在身边,但总是打电话问叔叔的情况,回来的时候还给他带药买吃的。”说到这里,杨国俊沟壑纵横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长兄如父,为了这句古训,杨国俊已行走了大半辈子,而且还在继续。这个五十多岁的老人,牵着智障弟弟的手走过了大半辈子,继续满腔真情搀扶着弟弟走下去……
第三篇:王秀东烈士事迹
王秀东烈士事迹
王秀东同志原是山东省海阳县人,生于1906年,早年参加革命,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势力异常猖獗,东岗地区的于匪帮更是气焰嚣张,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在这种危难之际,王秀东同志肩负党的重托,来到东岗担任第一任区长,建立了东岗地区区公所,担任保卫任务。在王秀东同志的领导下,区政府积极开展了发动群众,反霸清匪斗争,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于福匪帮不甘心灭亡,进行垂死挣扎。偷偷混入革命队伍里的叛徒,内外勾结,于1946年5月7日晚八时许包围区政府,王秀东同志正在区公所办公,叛徒姜永清闯进屋里报告说“于福来了,打不打?”王秀东同志斩钉截铁的说“打!”话音刚落,可恶的叛徒便将罪恶的子弹射向了王秀东同志。年仅40岁的王秀东不幸身亡了。
历史的长河波涛汹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然而革命先烈的功绩永远不会泯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王秀东烈士的光辉业绩。
池西一小 2012年3月31日
第四篇:好人事迹
好人事迹
1,曹召宪,杨屯西安庄人,敬,在本村担任医生,对病人细心,说话和蔼,爱岗敬业,得到大家好评。
2,曹晶,杨屯西安庄人,孝,结婚多年来,孝敬公婆,邻居和谐,无怨无悔,得到邻居好评。
3,李忠亮,杨屯西安庄人,孝,在父亲去世后,细心照顾百岁的奶奶,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4,李发爱,杨屯西安庄人,孝,父亲去世,母亲有精神疾病,在他细心照料下老人病情开始好转,得到邻居称赞。
5,陈从启,杨屯西安庄人,敬,本人在村里担任十三年队长,对工作兢兢业业,得到村民好评。
6,李令峰,杨屯西安庄人,助,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村里活动,得到好评。7,许义刚,杨屯西安庄人,助,本人在集体活动中能够积极参加,从无怨言。
8,李发文,杨屯西安庄人,孝,本人身体不好,伺候九十多岁的父亲,在他的陪护下,老人见人就夸儿子好,得到邻居好评。
9,罗衍山,杨屯西安庄人,诚,开办鸡场多年来,诚心诚意的经营,打造了诚心鸡蛋的好品牌,得到客户夸奖。10,张万凯,杨屯西安庄人,诚,农村致富能手,承包村里土地180亩种植葡萄,勤劳能干,朴实厚道,种出来的葡萄产品深受客户欢迎。
11,吴学连,杨屯西安庄人,敬,在十几年的教学中兢兢业业,刻苦学习,得到领导好评。12,徐方君,杨屯西安庄人,助,为邻居孤寡老人送温暖,帮助老人看病,得到村民的好评。13,罗凤荣,杨屯西安庄人,助,无论是为村民服务还是组织活动,都代表村民利益,只要村民高兴她就高兴,村民高兴的说她不愧为是一名好的党员干部。
14,孙凤云,杨屯西安庄人,敬,她是一名乡村医生,每天坚持自己的工作岗位,为百姓解除病痛,令人钦佩。
15,王士艳,杨屯西安庄人,诚,商店老板,她的商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令客户满意。
第五篇:好人事迹
他(她)们的事迹是:
范成江(“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候选人,投票序号12):中铁四局合肥物资工贸公司驻芜湖分公司经理、党总支书记,2012年11月13日,他和工人们一起劳累了一天后在办公室心源性猝死,年仅46岁,20多年来,他生活俭朴,乐善好施,把做好事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捐助几十名贫困学子读书,积极参与各种爱心救助,工作调到哪里,他就把爱延伸到哪里。
刘正霞(“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候选人,投票序号55):合肥市肥西县城管队员,她不仅坚持在城市管理执法一线忘我工作,还经常热心助人,几年来,她抚慰失窃的年轻女子、救助摔伤的耄耋老人、帮助走失儿童找回家人等,被群众誉为“雷锋式”的女城管。
刘尚涛(“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好人候选人,投票序号31):合肥新站区七里塘街道瑶海社居委工作人员,2012年11月18日下午,合肥蒋师傅带着他的孙女在瑶海公园的池塘边玩耍时,小孙女不慎跌入池塘,他刚好路过,二话没说直接跳到冰冷的池塘里,救上了小姑娘,而后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就匆匆离开了。
魏巍(“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候选人,投票序号30):合肥市新亚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皖AT-0625出租车驾驶员,2012年10月15日上午他在车后排挡风玻璃下发现了乘客丢失的手提袋,打开一看里面有好几摞钱,立即交给公司,当失主拿到失而复得的10万元现金时万分感动。许玉奇(“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候选人,投票序号125):合肥市庐江县白湖镇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他虽身患癌症并处于肺癌晚期仍然视学生重于生命,他把每次化疗当做一次短途旅行,化疗一结束就立即返回学校坚持上课,感动了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