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铁路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政治(理)试卷.doc

时间:2019-05-13 14:1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柳州铁路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政治(理)试卷.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柳州铁路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政治(理)试卷.doc》。

第一篇:广西柳州铁路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政治(理)试卷.doc

柳州铁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考

理科政治科试卷

命题人:牛萍

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

A.文化创新

B.文化继承

C.文化传播

D.文化交流 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的是

①文字

②汉字

③四大发明

④史书典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A.创造性

B.妥协性

C.功利性

D.包容性

4.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二者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B.二者是目标和路径的关系 C.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二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5.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

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准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C.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D.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爱国主义

D.自强不息 7.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是因为

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根深蒂固 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腐朽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③我国始终坚持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了不良思想和现象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坚持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方针 C.文化产业化的自由发展

D.统一引导和管理文化活动 9.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是

A.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和谐发展

B.扩大我国的文化输出和提高文化竞争力

C.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凝聚力

D.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1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科学文化建设

B.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C.思想道德建设

D.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1.中华文化蕴涵的崇尚道德、追求和谐和民族复兴等丰厚的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这里强调的是

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

B.中华民族精神必将发扬光大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晶

D.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民族素质的要求

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①培育“四有”公民

②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13.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消除民族文化的特点

④促使各民族文化相互替代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14.面对超强台风正面袭击的严峻考验和洗礼,琼岛儿女不怨天、不尤人,守望相助,共同抗击风灾,擦干眼泪、重拾生活信心,投入灾后恢复重建的行动。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A.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B.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C.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15.2014年9月4日,“寻找抗击‘威马逊’中的海口好人”评选活动评选出抗击“威马

逊”及灾后重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十名“海口好人”和十名提名奖,进行大力表彰和宣传。此次活动树立好榜样、传递正能量有利于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③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④公民科学文化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历来是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B.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D.弘扬民族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17.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为此,我们要大力发展

A.高雅的、严肃的文化

B.通俗的、娱乐的文化

C.经典的、传统的文化

D.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环节是

A.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B.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C.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D.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目前,极少数同学热衷于用手机和网络来算命,这种现象属于

A.腐朽文化

B.流行文化

C.落后文化

D.娱乐文化 20.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

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④理想、道德、文化、纪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哲学源于

A.哲学家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思考

B.我们同年时代的异想天开 C.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人们的理性和智慧 22.下列有关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23.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可知论 2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和哲学的两大阵营分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行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行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行而上学,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5.“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这就是说,真正的哲学 A.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C.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物质上的反映 26.下列观点中,能反映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27.“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的观点从哲学派别上来说,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8.下列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都包含有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同的 ③科学的方法论就是哲学

④学习哲学是拥有世界观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9.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于它是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一切哲学都不能避免、必须回答的问题

30.下列判断中,能够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3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这两种观点都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3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⑤社会主义荣辱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⑤

34.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D.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35.马克思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

①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

②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③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④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6.简答题(10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37.材料题(10分)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泳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38.情景在线(10分)

每年的9月是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在今年全国第五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来临之际,某中学决定开展一次“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教育。下面是该中学几位同学就如何发扬民族精神发表的看法:

王大川同学说:“要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排斥一切外来思想的干扰和影响。”

张小雨同学说:“要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就必须对所有中华文化加以肯定和发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

班长路笑同学说:“我不十分赞同你们的观点,我认为要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就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

结合上述情景,你打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发扬民族精神?(10分)

柳州铁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考

理科政治科试卷答案

1~5 ADDBC

6~10 CBADC

11~15 CDDBA

16~20 CDCCB 21~25 CCCBB

26~30ABADA

31~35 DBDDA

36.简答题(10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37.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人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38.结合上述情景,你打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发扬民族精神?(10分)我打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自己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实践者,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百倍的勇气和热情迎接未来的挑战。(10分)

第二篇:甘肃省天水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测试题政治理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学段高二试题

政治(理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关于民族节日正确的是()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只有民族节日可以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④ 2.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光明日报》载文指出,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这句话主要强调了传统文化()

A.继承性

B.积累性

C.稳定性

D.民族性

4.以现代创意激活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红楼梦》等经典被艺术家重新演绎,以现代创意激活传统文化表明()A.必须全面肯定文化

B.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当前工作的中心 C.必须根据新时代的需要重新解读传统文化 D.在新时期必须发展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

5.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文化生活看,这说明()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D.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对文化创新的执着追求 6.考古发现,世界各地远古人类的遗存中有绘画、文字、装饰、刻有图案的器皿等东西,成为当今人类认识远古人类生活的重要依据。这一现象说明()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点 C.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7.文化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文化生活讲的“文化”指()

A.中国古代文化

B.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C.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8.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下列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有()

①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发展教育事业对推动经济建设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德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要求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9.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新形势下,要提高文化竞争力就要()

①把文化建设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③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④把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中国人在泰山顶上想到的可能是杜甫的诗,德国人想到的可能是贝多芬的交响乐。从中可以看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思维方式不同文化内涵完全不同 ③文化背景差异会影响人的认知活动 ④不同区域有不同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下列诗词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2.大型史诗电视剧《东方》收视率一路走高,作为首部反映1948-1957年建国历程的电视剧,引起许多观众的共鸣。该作品有利于()

A.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物质基础

B.培养和塑造健全人格 C.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D.对人生具有决定作用

13.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犹如一株常青树,古老而常青,它特有的普及型、实用性和审美性使之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下列对剪纸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剪纸属于中华传统文艺 ③剪纸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④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调查显示,得到公众广泛认同的大学校训,有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等。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基本上直接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由 此可见()

A.中华古籍记载的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B.中国传统思想决定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 C.优秀的传统文化容易受到本民族人民的认同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15.修身、国文课是“五四”时期所有课程中德重中之重,文化先驱们在“不情愿”的接受中夯实了文化根基,成就了他们辉煌的文化建树。这表明()

A.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B.传统文化的教育必须以强制为保证 C.传统文化是是一种灭绝人性的文化

D.传统文化是文化的根基

16.“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或者与天地造设的“自然”对举,或者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并称。下列看法正确的是()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④文化仅指人类的全部精神产品 ③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后天习得的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因此中华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而古希腊以工商业为主,尤其是海外贸易兴盛,因此古希腊文化具有探险、开拓、扩张的性格。这表明

()

A.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B.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想文化。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发展没有关系

B.文化的传承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经济发展不好、文化建设就不可能搞好 19.动漫已成为了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占其GDP的十多个百分点。日本动漫在全世界拥有大批爱好者。仅以美国为例,2003年日本销往美国的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多达43.59亿美元。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产业已迅速崛起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④文化生产力的作用日渐突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一位美国官员曾说:“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节目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这表明()A.人类文化正走向统一

B.全球化就是美国化 D.文化交流变成了单向传播 C.文化霸权主义仍然存在 18.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在文化领域仍然存在着重男轻女、权大于法等落后思21.抗战时期,民族英雄岳飞的词《满江红》被广为传唱,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日热情,鼓舞了中华儿女的抗日斗志。这表明()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促进着社会进步

B.文化作品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C.文化作品对人的影响总是积极的 D.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2.“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这句歌词表明()

A.外国文化的同化能力不强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中国文化比外国文化更有吸引力、感染力 23.现代教育学认为,学校建筑、教室布置、师生关系、学风、班风、校园文化等因素虽然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但仍然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这是因为()A.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传统节日的有()

①端午节

②万圣节

③中秋节

④圣诞节

⑤七夕节

⑥复活节 ⑦感恩节

⑧重阳节

⑨清明节

⑩春节 A.①②③⑥⑦⑨

B.②④⑤⑥⑧⑩

B.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24.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下列属于中华民族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C.①③⑤⑧⑨⑩

D.③④⑤⑥⑦⑧

25.近年来,青春版《牡丹亭》让中国最美的古典戏剧再次大放异彩。这出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加精简和富有趣味,符合年轻人的欣赏习惯。从而使大众重新为古典美而震撼。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发展的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②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继承传统文化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人们常说美国人自由不羁、法国人时尚浪漫、英国人高傲、意大利人热情奔放、德国人严谨细密。其所以形成这种差异,是因为()

A.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

D.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社会环境等因素不同

27.近年来,全球各地方兴起的“汉语热”扑面而来,全世界看到了古老中华文化散发的独特魅力。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在世界范围内传承汉语教学的载体,以圣人“孔子”命名、回归中华文化主流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建立“孔子学院”有利于()

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A.①②③

②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

④消除西方文化对国人的影响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③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B.②③④

28.对于外国文化,正确的态度是()

①凡西皆对、凡洋皆好

A.①②③

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③求同存异,平等相待

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①⑤⑥

C.③④⑥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⑤唯我独尊、目空一切

B.②④⑤

29.社会生活中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等特点,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形式是()

A.报刊杂志

B.电视广播

C.互联网

D.口语

30.纽约帝国大厦为中国春节亮灯四天、巴黎埃菲尔铁塔换上“红装”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伦敦市长点亮红灯笼、世界各国领导人致辞祝福中国人民······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春节越来越走出国门、走出东亚,成为许多国家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春节文化在世界广泛传播()

①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促进了中西文化走向统一 A.①②

②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④将使当地文化失去民族特色 C.③④

D.①④

B.②④

31.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文化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基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2.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重视德治,法治从属于德治。而今天我们国家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倡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这是因为()

A.新的治国方略是对传统理念的彻底否定

B.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3.通过绘画、书法这些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载体,表现廉政建设的严肃主题,用语言的魅力和春功能,使廉政文化深入人心,“春风化雨”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A.潜移默化的

B.深远持久的 C.细致入微的

D.消极被动的

34.有人说:“真正的哲学和哲学家是现实造就的。如果把自己禁锢在书斋里,只是从书本上找问题,而不思考现实问题,不深入社会实践,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哲学和哲学家产生出来。”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创新要为社会实践服务的看法过于功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硬实力使人怕你,软实力让人服你。”据此回答35题。

35.对中国来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就在于它具有一种“后发制人”的“原创”性质。从“天人合一”到“和谐社会”,从汉字、中国菜到汉服、中国功夫都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这启示我们()

①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②中华传统文化完美无缺,在今天完全适用

③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0分)

37.2010年11月12日是广东亚运会的开幕日,亚运会是促进亚洲各国和地区体育运动交流和进步、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盛会。广州亚运会是对志愿者服务的全面检验,也是一次绝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亚运会志愿者以“一起来,更精彩”为口号,为前来竞赛、观看比赛和旅游的中外人士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助等一流服务,集中展示了中国志愿者的风采。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面对世界各国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你认为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如何做?(10分)

38.背景材料:“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其一《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其二《埋儿奉母》: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问题: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10分)

高二政治理科答案

一.选择题:

1-5:CDADA

6-10: DDDAB 11-15:BBBCA

16-20:AABAC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21-25: DBDCD

26-30:DACDA 31-35: BBAAB 二.非选择题:

36.①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都蕴含着人类共同的感情,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所以文化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差异,又决定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因此,文化是民族的。37.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既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③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④主动向客人宣传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文化交流的有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8.①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促进文化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社会、个人发展的消极因素,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3分)

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摒弃。(5分)

(3)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根基,我们必须反对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全盘接收的错误倾向,应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2分)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汕头市金山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

汕头市金山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理科政治试题

本试卷共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50 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据此回答1~2题:

1.从哲学的角度看,宇宙空间的构成表明

A.宇宙间不存在超自然的造物主

B.氢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物质 C.宇宙是由氢构成的 D.人不可能真正认识宇宙 2.上述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A.世界的本原是氢

B.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D.物质就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 3.人类社会是客观的,因为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同时产生的 B.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C.人类社会的产生、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 D.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4.人类社会是客观的,所以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没有区别的 B.自然界也是客观的

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社会制度 5.“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

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和永恒的B.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 D.静止是不存在的 6.哲学的任务是

A.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B.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 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哲学是文化的灵魂

7.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揠苗助长”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的智慧

A.产生于寓言故事

B.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使物质生活的富足成为现实。然而,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人口的膨胀使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自然资源是否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为什么如此恶劣?”“人类在自身的发展的过程中应怎样处理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人们在经过了这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据此回答8—9题

8.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到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9.人们在经过了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主要体现了

A.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取决于主观认识 B.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C.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没有哲学智慧,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10.真正的哲学可以

①帮助我们寻找光明

②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

③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一论断说明

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社会实践和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12.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就是说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其他科学都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由哲学派生出来的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13.“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意识与物质同为世界本原的观点 C.认为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4.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C.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都相同

D.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

D.机械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16.“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这种观点

①认为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们的感觉

②没有正确看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③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④ 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B.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C.正确的运动观

D.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

1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联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区别问题 19.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①心明便是天理

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③世界的本原就是一团活火

④心外无物

⑤我思故我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20.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1.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新民主主义文化

B.毛泽东思想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3.被称为“毛泽东思想人精髓”的是

A.艰苦奋斗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群众路线

24.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2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C.康德的《自然史和天体论》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26.被推翻的法国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D.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学材料为基础,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问题,在自然观上它明确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回答27~28题。

27.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A.人对自然物属性的认识程度

B.人的本质能力的大小 C.承认自然界的可知性

D.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28.之所以说自然界是客观的,是因为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人类产生前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C.人类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

D.人类与自然界能和谐相处

29.“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方法之一,即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生物遗传性变异。从哲学的角度看,“人工诱变”获得成功的客观物质前提是

A.要掌握高科技知识

B.被选择的生物有机体的客观存在

C.人所耗费的时间和劳动

D.有意识地改造事物的属性及规律

30.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31.现在人类能提早预测台风的到来,并做好防台风的准备。这表明 A.认识是不断发展的B.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指导实践

C.改造世界必须尊重规律

D.规律是人意志的产物

3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 33.“拨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对规律是无能为力的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34.否定自然界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A.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客观事物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D.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表现

35.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这一事实说明

A.没有系统的哲学知识,就不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取得成就 B.哲学是具体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指导

D.哲学决定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外在表现形式

36.作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科学工程,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已绘制完毕,并于2006年6月26日向全世界公布。这说明

A.世界的本质是思维

B.思维和存在是相互决定的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维可以脱离存在而存在 37.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企求神灵“保佑平安”。该做法体现了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38.《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做好我们的工作,必须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依赖于意识而存在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C.思维决定存在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B.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C.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40.党的理论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时代课题,但它们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的理论体系是

①马克思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1.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其中的哲理是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B.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 C.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42.在太空高速运行的卫星竟能清晰地拍摄地球物体,有些卫星拍摄的精确度达20cm的程度。这说明

A.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动

B.在特殊情况下,静止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D.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4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44.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控制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A.运动性

B.规律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46.成都市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组织人员在邛崃、龙泉驿、青白江、新都、彭州等地进行人工增雨作业,随着增雨炮弹的升空,成都市区及周边都下起了中到大雨,终于给数日持续高温的成都带来了阵阵凉意。这说明

A.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

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C.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D.人们可以把握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47连日来成都高温不下,市民都期盼来场大雨退凉。为此成都周边的45个人工降雨炮点早已做好准备,24小时待命,只等天气条件一成熟,便发炮催雨。但一直等了一个星期,才等到了充分的降雨云团。这表明

A.人们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规律

B.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C.自然界和人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D离开人的影响,自然界才具有客观实在性 4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49.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

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 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50.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概括自己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凝聚 5 自己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上述事实说明 A.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 B.一定形态的文化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 C.哲学既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又属于经济和社会范畴 D.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51.“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运动的形式,认识了物质运动的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这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2.“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反映了

A.社会运动是更为复杂和高级的运动形式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主观认识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53.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5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D.是否承认人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55.“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此处的“物质”是指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56.物质的唯一特征是

A.运动

B.可知性

C.静止

D.客观实在性

57.马克思说:“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生存、生活”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A.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B.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58.在哲学上,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A.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

59.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要说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60.哪里失去了求真务实,哪里必然丧失生机,遭遇厄运,受到惩罚。这是因为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B.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 C.规律能够被人们把握和利用

D.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最符合题意。未选、错选、漏选不得分。

61.9月29日21时16分0秒,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由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入轨后状态正常,各项数据完全符合预期目标。目前天宫一号已经进入离地面354公里的测试轨道,将按计划进行持续测试实验,包括遥控指令、控制开关、交会对接设备等,天宫上所有的设备都要轮流测试一遍。这体现了

A.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C.世界是一个人类可掌控的物质世界

D.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可创造的 62.我们说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因为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 C.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3.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 A.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C.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64.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6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科学地回答了物质世界的所有问题 66.我们应这样认识物质概念()

A.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C.它是世界的本质,是具体的D.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

67.一种社会制度从它产生到灭亡,社会性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它没有任何变化,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都在不断地变化。材料中的事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A事物都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

B.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

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68.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B.哲学人人都有 C.世界观决定哲学

D.世界观人人都有

69.思维和存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和关键。这说明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7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和辩证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参考答案

第四篇:湖南省衡阳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doc

衡阳县一中2015年下学期高二半期考试政治科试卷(理)

时量8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每题分,共60分)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美国的“麦当劳”在全球开设了那么多连锁店,靠的不是资金,而是“麦当劳”文化。这说明

A.经济与文化日益交融

B.不同地域的文化日益融合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3.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企业的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④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往往不同,藏族同胞为尊贵的客人献哈达,泰国人会见客人行“合十礼”,拥抱是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材料说明了

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B.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5.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等。由此可见 A.人的全面发展是飞速提高的B.人们的文化消费日益多样化,有多层次的需求 C.不同时期的历史时期不同,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D.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

6.优秀文化作品之所以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其

A.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C.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D.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享誉天下,这一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切形成了世界文化大观园。回答7---8题。7.上述材料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是民族的,其多样性主要体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③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④只有最独特的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

A.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

B.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C.尊重文化多样性

D.把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

9.“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傲慢的态度,也是一种学术浅薄。”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①是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

②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③是尊重差异.平等相处的要求

④是承认各国文化具有优劣的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8月4日,“中国·龙人古琴文化艺术节”闭幕。来自两岸的400多位专家.学者.古琴演奏家.古琴爱好者相聚在一起,为厦门听众带来一场承载华夏文明的视听盛宴。古琴文化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进一步扩大了两岸文艺界的合作交流。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本身具有经济功能

②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有服务两岸经济的功能

③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有决定思维方式的育人功能

④文化对政治有反作用,通过文化交流就能实现祖国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江苏某公交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A.文化影响

道德修养

文化建设

B.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面向世界 C.色彩斑澜

尊重差异

文化创新

D.和睦相处

文化融合文化竞争力 12.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阿拉伯人有长衫.印度有纱丽.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4.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地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这启示人们要进行

A.文化创新

B.文化继承与发展

C.文化交流与传播

D.文化要与经济相交融 15.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16.4月29日上午,以“相约狂欢昆明,体验七彩云南”为主题的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昆明狂欢节启动。在昆明大观楼的演出舞台上,巴西“国舞”桑巴舞和巴西特有的阿谢舞,动感.豪放的莎莎舞和阿拉伯肚皮舞,舞步奔放的美国西部牛仔舞.法国康康舞„„不时赢得观众掌声。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民族节日蕴涵着一个民族的多重文化因素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

18.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9.北大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做客《人民日报》“文化论坛”指出,“民族的和世界的,并不对立。不要因为全球化,就要消除我们的民族文化特性;恰恰相反,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特性,才能使之具有世界意义”。这一表述主要是强调

A.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B.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繁荣世界文化

D.尊重.培育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20.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所强调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异彩纷呈

D.丰富多彩 21.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形式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23.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D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25.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

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

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

26.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天灾人祸依然存在,给人们或家庭造成痛苦。当人们面对疾病等重大变故的时候,人们或者看医生,或者找巫婆.神汉或者拜神求仙。之所以会有如此差异,在于:

A文化既具有丰富的形式,也具有多彩的内容

B文化对经济.政治等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C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7.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重要标志。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8.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在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材料说明

①汉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书写汉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④书写汉字不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近一个时期,罗阳这个与航母紧密联系着的名字,触动了亿万人民的心灵。他忠于祖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用生命擎起舰载机起飞。罗阳精神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的升华。这说明

A.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B.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C.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D.必须发挥民族精神的支柱作用 3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道德模范的魅力,更能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成为了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什么特点?(8分)

32.为什么要培养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簇精神(12分)

33.“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20分)

参考答案(理)

1——10

CACCBCCCAA

11——20 ADBCDBCCDA 21——30

DDDBCC B B B D 31. 32.

33.(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促进文化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社会.个人发展的消极因素,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6分)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摒弃。(14分)

第五篇: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试卷

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高二上学期

宽恕。”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涌现浅斟低唱坐落枉费心机 B.慑服既往不究聒噪优柔寡断 C.传诵精兵简政皈依仗义执言 D.雷同郑重其事耗费委曲求全

5.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句子是()

A.这一幅因为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的壁画,已是轮廓模糊、色彩黯淡,抢救性的修复刻不容缓。

B.师生将大量时间消耗在叠床架屋的语法分析上,是中学文言教学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C.命题、监考和阅卷等环节上的马马虎虎,使高中毕业会考早已背离了提出这种考试形式时将其作为水平性测试以缓解高考压力的初衷。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外不像“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更能激起游客们的兴致。

6.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船的蔑缆换成了姆脚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①茶峒,以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②《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 ③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

④当地人说,当年翠翠和她的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 ⑤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7.在下句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_________,委婉,使我们一面产生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_________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②今天的一晚,且默了_________的言说,且舒了_________的情怀,暂且学着,姑且学着我们平时认为在醉里梦里的他们的憨痴笑语。

A.安静憧憬侃侃恻隐 B.安静向往滔滔隐秘 C.恬静憧憬滔滔恻恻 D.恬静神往夸夸隐隐

8.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委屈委曲求全桃园世外桃源 B.付出入不敷出防范防范未然 C.人生人声鼎沸报复抱负远大 D.是非文过饰非启示寻人启事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9.填在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个句子是

仙人掌啊,_______________你果真是有情有爱、有血有肉的生灵吗?可是,你又为何脉脉含情不语呢?我在你的身旁,久久凝望着,思忖着„„ A.你果真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B.你果真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了。C.你难道不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D.你难道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10.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广州仲裁委员会是全国首批成立的仲裁机构之一,从1995年至今,仲裁员队伍已发展到400多人,由高级法官、知名律师、法学教授以及工商、财经等领域的专家组成。B.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

C.周老师对学生说:“我们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D.本刊除发表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外,并辟有《当代军人掠影》、《特区风情》、《开放城市巡礼》等丰富多彩的栏目。

1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中午,她给我预备了一顿非常可口的家乡饭——煮红薯、玉茭饼子、杂面汤。B.这是一个美丽幽静的小村庄,我在这个村庄里写了《钟》《藏》《碑》三篇小说。C.这种怪模怪样的衣服,你穿着走在街上、去开会、去上班,就不怕别人笑话吗? D.研究者指出:他所有的(在诗文及行为中表现的)民族主义思想,就以此为基础。

1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他________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回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2)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3)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___成一个阔太太。A.迟疑逐渐化装 B.迟疑逐渐化妆 C.犹豫逐步化装 D.犹豫逐步化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多利之死,说明克隆动物的寿命还存在问题,将尚不成熟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实属暴殄天物的犯罪行为。

B.对这两支球队之问多年的积怨,球迷们早已讳莫如深,无需赘言;究竟哪队技高一筹,今晚比赛可见分晓。

C.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D.听说此次软件开发大赛强手如林,王刚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自己的基本技能虽然过硬,但身无长物,如何取胜?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对不起,这件事我可办不成,你知道,我是丫环带钥匙呀!还是等我们领导回来再说吧。

B.这里天气的恶劣是出了名的,这不,刚才还是一片晴空,现在竟飘起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C.这些歹徒居然在警察局附近抢劫,真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D.他这个人可真是鸡肠小肚,别人提一点意见,他都记在心里,总要找个机会给人穿

小鞋。

三、解答题共5小题,共20分。15.(本小题满分4分)

说说“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梗概。

16.(本小题满分4分)

《家》中觉慧为什么与家庭决裂?

17.(本小题满分4分)

《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章,作者设置了哪些情节来表现葛朗台守财奴的本性?

18.(本小题满分4分)

请简要分析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主要性格特征。

19.(本小题满分4分)

请简述贾宝玉和林黛玉诉衷肠的情节。

20.作文题共1小题,共60分。(本小题满分60分)

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 心动不如行动

下载广西柳州铁路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政治(理)试卷.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柳州铁路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政治(理)试卷.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