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玉兰精神 做
玉兰精神伴我成长
大刘庄校区纪庄小学 张海艳
吕玉兰,一个响亮的名字;吕玉兰,一个信仰坚定的人;吕玉兰,一种实干的精神;吕玉兰,一个令我骄傲、令家乡人自豪的人。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我的家乡下堡寺镇孙楼村与玉兰的家乡相隔只五里地,她的故居与我姥姥家是邻居,提起她的名字,老少皆知,家喻户晓。吕玉兰是我的老乡,是我父辈的同龄人,是家乡的骄傲,是家乡人的自豪。
我也不知为什么,每年我都要去玉兰纪念林(原来叫三八林)和玉兰故居走一走,看一看。最近这几年我还常带我的孩子和学生去那里看一看,给他们介绍玉兰的事迹,参观玉兰纪念馆,学习玉兰的干劲,傻劲。2008年春天,我在桃花盛开的时候,领学生又一次到玉兰纪念馆,适值玉兰十五周年,有幸遇上热心的老领导孙俊嘉同志,他主动带领我们从还未建好的纪念馆出发,途经低矮的玉兰故居,到依然茂盛的纪念林参观,边走边给我们讲玉兰同志的故事,让我这个“老下堡寺”也知道了更多的玉兰故事,学到了更多玉兰精神。而今年暑假在临西会堂,我又观看了大型河北梆子《吕玉兰》,让我重温玉兰事迹,化感动为力量。今年教师节后,学习了总书记和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的讲话,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一名“四有”新老师。
玉兰的事迹让我知道人要有理想有信念。十五岁高小毕业的她,回乡务农,担任本村“铁球”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立志改变家乡的风沙、盐碱的穷苦面貌,累死累活地在沙滩上种树,即使在文革期间挨批斗时,也执著地相信自己想改变家乡面貌的做法没错,不管地位怎么变化,职务如何改变,疾病如何缠身,她始终不肯离开家乡,不离开农业生产,不肯休息休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梦。而作为教师的我,不正应该向她学习吗?不正应该心系学生、心系教育事业吗?我再苦再累,条件也比她当时好;我再苦再累,也要对得起学生家长,对得起自己的称号,对得起那一张张好奇、可爱的脸,更要对得起玉兰的同龄人——我的父母的嘱托和希望。
玉兰的事迹让我明白玉兰的名气是干出来的。沙漠和盐碱被一株株树木取代,是一件容易的事吗?填满一个个不知什么叫饱的肚子,是一件容易的事吗?让迷信的落后的人(郝一阳)转变思想、积极劳动是一件容易的事吗?一切的一切,全是玉兰亲自做、带头做的结果。她的做绝对不是盲目的做,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理论,以深入的思考为依据,以科学的考察为基础,以大家的支持为力量。踏踏实实地日复一日的做也是值得我学习的。身为一名有30年教龄的教师,也应像她一样,与时俱进,坚持学习,让自己永不落伍。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高效上好每一堂课,精心批改每一道题,把每一节课让学生感兴趣,学的快乐、轻松;扶起不小心绊倒的孩子,缝补被课桌刮坏了的校服,关心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陪伴因父母打工而留守的孩子,调解正争得面红耳赤双方„„让我的做,温暖那一颗颗孤独幼小的心;让我的做,改变那一张张含泪的脸;让我的做,唤醒那一双双无光的眼;让我的做,带动那一双双无力的手。用我的付出,把孩子的梦想变成现实。
总之,玉兰精神将是我工作一生的不竭动力,她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也要像她这个临西的骄傲一样,为了我所爱的教育事业,奋斗余生。
第二篇:学玉兰精神,做四有教师。
学玉兰精神,做“四有”教师
观看完记录片《吕玉兰》,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15岁的吕玉兰从下堡寺高小毕业后,坚决响应党和政府当时提出的知识青年回乡务农的号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参加生产劳动,并被选为初级农业社社长。她带领全村群众,战风沙、斗盐碱、开荒种树、打井修渠,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做出了巨大贡献。吕玉兰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成长为闻名全国的女劳动模范和女省委副书记。吕玉兰虽然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吕玉兰事迹永远地感染激励着我们。这位曾多次受过毛主席、周恩来接见,激励了千千万万的著名女劳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吕玉兰一生的经历,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我们要学习吕玉兰精神,就是要学习她的实干精神和宽广胸襟。对我个人而言尤其要注意在工作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谦虚谨慎。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虚心向领导同志和广大师生学习,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二是要胸怀宽广。既要能容人,有海纳百川、善纳群言的素养;又要能容事,对工作中的失误能大胆承担责任,认真查找原因,想方设法予以改正。三是要善待他人。与同事之间应赤诚相待,团结互助,共同创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四是学习她脚踏实地忘我的工作精神。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倡导实干精神,大型求真务实之风。工作靠实,事业靠干。讲实话是硬本事,干实事是真功夫。为政之道,贵在实干。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真正干出有益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事,真正建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二、我们学习吕玉兰精神,就是要学习她的克己奉公,学习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革命情怀。我们教师要把自己的情感世界与教育的兴衰、学校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为教育之忧而忧,为教育之乐而乐。以校为家,把学生当儿女、兄弟姐妹。这种情感是爱岗敬业最根本的动力源泉。这种情感是内在的,也是持久的,不会因教师职业待遇的高低或条件的优劣而轻易波动。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敬重自己的事业,并为之而自豪;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可能以真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对学生、对事业严肃认真、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三、我们学习吕玉兰精神,就是要学习她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英雄气概。我们的工作同样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我们要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积极地化压力为动力,在挑战面前捕捉和把握机遇。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培养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素质,又要开发学生潜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不仅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四、我的努力方向。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政治理论、教育知识,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要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提高业务知识,提高服务意识,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2.多向资深教师学习,听课,研究并加上自己的想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班级,组织好课堂教学,然后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兴趣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慢慢让学生喜欢你。多关心学生,走进学生,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为办好党的教育事业而奋斗。
第三篇:学玉兰精神
学玉兰精神,做合格的四有老师
单屯校区第一幼儿园 廉玉东
中国第三十个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广大师生时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一重要论断丰富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内涵,为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临西的县委书记吕玉兰同志,以其朴实的理想信念,勤勉的工作作风,高尚的道德情怀,朴素的仁爱之心影响感染着临西人,她的精神永在!
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人格基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梦想要以梦想去点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唤醒。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在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我们要以理想信念为基,让每一个教师都有远大的志向、纯粹的心灵、高尚的节操。古人讲:“贤希圣,士希贤。”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
王政明,这个大山里的代课教师。他把教书当做了生命的一部分。两个儿子上大学,妻子一个人顶着全家的劳动力,日子过得异常艰辛。但他从不觉得后悔,他认为这一生的坚持是对的。因为是他亲手从大山里带出了76个大学生!76个,多么不容易!又多么自豪啊!
可当学生一拨拨地长大,我们的王老师却渐渐地变老了。这个一脸皱纹,背也驼了,憨厚得像个老农民的代课教师,用枯瘦的身躯默默地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着山沟沟里的教育。他所呈现的爱是艰辛却执着的爱!所呈现的是执着不变的永恒理想和信念!
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最终达成向善的教育目标。教师是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大家是否记得在2008年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那坍塌了的教学楼废墟中,搬走压在一个人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的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了:那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啊!只见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头上、背上、手上坠满了砖瓦灰尘和树木。尽管热血早已凝固,可依然看得出他曾经拼命地咬着牙,就像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那样,张开他天使的翅膀。在他的身下,我们找到了四个幸免于难的学生!一时间,谭千秋老师,这个51岁响亮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我们在想那是怎样的一双手臂啊?当大灾到来时,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留给了自己。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啊?!又是怎样的一种师德啊?!
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就要具备深厚而广博的学识,这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业务素质。一名理想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为了走在时代的前列,不做知识的落伍者,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不断汲取知识,扩大学识,做一个有渊博知识的教师,善于更新知识结构,树立并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更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荣誉,但我们必须有的却是广博的学识。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流露着对知识的渴求时,甚至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的作文中写着对我们的无限信赖时,我想,在那时,我们更能真正领会到“学高为师”对我们的要求。
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充分理解学生。老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学习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也包括休息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等社会化的过程,特别要理解学生具有人格尊严的需要。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宽容地关怀学生。教师的宽容是一种无私的仁爱,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徐本禹,大家不陌生吧?一个22岁的华中农业大学的高材生,一个本可以有着美好前程的学业,一个被央视“感动中国”人物提名的乡村支教老师。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说是“小事”,但正是这些有“爱”进驻的凡人小事,却让他获得了“感动中国”这个至高荣誉的提名。他说:“我愿意做一滴水,虽然微小,但当爱的阳光照射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意毫无保留的反射给别人。”这位自诩为平凡微小的支教老师就这样让我们莫名地感动着。
谭千秋、王政明、徐本禹······在物欲横流,利比义重的今天,这些响亮的名字,还有更多我身边默默耕耘的名字,他们用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职业的圣洁;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践行了做为一名普通教师的荣辱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师者之爱,那是这世界上最凝重、最崇高的爱了。像清风,似细雨,像朝露,似晚霞。
老师们,让我们身在校园,心怀天下吧!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身份,以人民教师的光荣形象,走过这段无悔的苦乐年华,让我们在这个平凡,但是崇高的岗位上,继续无私奉献,把我们的爱,我们的情,我们的学识,我们的德都留下来,让青春在无私奉献中闪光!
第四篇:焦玉兰心得体会(定稿)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习焦玉兰心得体会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伦理道德的传授人。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热爱学生是每位教师永远应该具备最基本的道德素质。那么这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如何的传授给学生呢?我们最敬爱的焦玉兰老师用自己的行为给我们每一位教师 上了一堂——《如何向学生传授道德素质》课。
在一辆失控轿车朝学生驶来的刹那,一位乡村女教师不顾个人安危,将身处险境的两位学生推开一个抱起一个,而自己的双腿却被无情的车轮碾轧……
安徽省颍上县黄桥镇本来是一个普通的乡镇,这些天来却因为镇中心学校一位普通女教师舍命保护学生的感人事迹而被大家所熟知;焦玉兰,这个响亮的名字在江淮大地争相传诵。
危险来临时,她用“师爱”这双隐形的翅膀为学生遮挡出一片安全的天空。
“既然当了教师,就要做个好教师。”乡村女教师焦玉兰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焦玉兰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也收获了学生对她的爱。
有这么一段话:“我们深谙,爱能融化世间最冷的冰,我们始终选择爱,爱我们的学校,爱每一个学生,我们会让爱的阳光照耀着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将爱的种子播撒于每个学生的心田。”我觉得这正是焦玉兰爱心教育的生动写照。焦玉兰,这位平凡的乡村女教师用生命写就人间大爱,用行动精彩地诠释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师德,展示了人民教师的时代风采,这无疑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真实的体现。
焦玉兰的壮举撼动了无数颗心灵,有太多人想对她表达敬意,想向她说一声“谢谢”。每天看望她的人络绎不绝,各级新闻媒体也纷至沓来。她的病房窗台上摆满了鲜花,在人们心中,她就是比花更美的乡村女教师。
淳朴的焦玉兰并没有过分在意这些,她现在心急如焚,只想早日回到学校,回到心爱的讲台,继续给那些可爱的学生上课……难道焦老师没有想过她那样做会有生命危险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但是就因为焦老师身上的母爱和一位老师应尽的责任,使她忘记了危险,用她那柔弱的身体为学生挡住了危险,让学生远离了危险,而自己却躺在了车轮之下,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敬爱的焦老师没有生命危险,她必定是一位女教师,后来在医院的治疗下确诊为“脚踝粉碎性骨折”,但是焦老师没有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后悔,也没有提出任何的要求。在记者采访时,她没有过多的语言,没有向任何人诉说自己怎么救人了!以显示自己付出了多少!而只是一直在问着身边的人们,她救下来的两位学生现在怎么样?什么情况?向来探望她的同事们询问班级里的留守孩子的生活情况,这就是一名普通的中学女教师。人们曾把英雄比划的那么的高大!而在我们面前的这位柔弱的女教师——焦玉兰老师,不就是一名英雄吗!
曾经有人说:“新的世纪要求我们教师应怎样去热爱学生?”那么我们可以挺直腰杆告诉他:就像我们敬爱的焦玉兰老师那样爱自己的学生。用心、用爱、哪怕是用生命去爱护自己的学生。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习焦玉兰心得体会
宫集小学 宫露 2012年12月12日
第五篇:李玉兰案
马海涛诉李玉兰宅基地使用权案件
法学091 陶淑俊 200950725110 案件回放
2002年7月1日,通州农民马海涛以45000元的价格将村里分给自己家的宅基地房屋和院落卖给户口为城镇居民的画家李玉兰,并签订了《买卖房协议书》。双方约定,正房五间、厢房三间作价45000元整,房屋及院落以上级下发的土地使用权证为准,房款自签字后一次性交清,双方遵守协议。
但是随着通州画家村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周边地区房价的不断攀升,马海涛托村里人捎来口信,要拿7万块钱把房子收回去,但是遭到李玉兰拒绝。随后马海涛将李玉兰告上法庭要求法院认定合同无效。最终法院支持了马海涛的诉讼请求,判李玉兰90天腾房,但法院同时判决李玉兰可就损害赔偿问题另行起诉。
律师支招
代理李玉兰案件的律师说,农民将住房卖给城市居民又起诉要求收回,法院原则上将判决双方合同无效。但是,在房屋买卖过程中多数买房人是善意购买的,主观过错很小,与作为买房人的农民相比,明知农村宅基地住房不允许买卖,却为了经济利益将住房卖给城市居民,占有主要过错。此外,卖房农民受到拆迁或是目前房屋升值的利益驱动又要回房屋,应当对买房者进行补偿。
他同时建议,在不完全打破现行法律和政策框架的情况下,允许宅基地使用权转让,让农民自主经营自己的财产,出售、出租闲置私房,使有限的宅基地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规定农民宅基地房屋可以买卖,农民卖房可视为同时放弃宅基地使用权,更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
律师释疑城里人农村购房四类案例
据长期从事房地产纠纷业务的建纬律师事务所律师何帅领说,一般情况下,1992年之前所进行的农民房买卖,法院不再支持卖出者的诉讼请求。第一是时间比较久远,第二是1992年之后国家出台了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相关规定。但也不全是这样,他强调,由于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结果也不尽相同。原则上,法院会判决此类买卖合同无效。
另外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市高院已就此类案件下发了关于审理农民宅基地纠纷案件的《会议纪要》,要求法院在判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平衡双方利益。何帅领说,从他接手的案件中看,目前城镇居民在农村买房后,会存在四类情况:
第一类
房屋未过户视为合同无效 买房人腾房、卖房人退钱
律师解答:城镇居民购买了农民宅基地房,但房屋并未过户至买房人名下,对于这种情况,房主如果想要回房屋,原则上法院会认定买卖合同无效,要求买房人腾退房屋还给房主。但是由于房主要回房屋的行为实际上是违约行为,买房人可以就对方违约为名要求房主支付一定的赔偿金。
何帅领说,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房屋现在的价格已经翻了很多倍,但房主要回房屋仍可以以当初购房时的房价买回房屋。由于原房屋买卖合同属无效合同,对于无效合同,原则上房主只要返还当初卖房时的房款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买房者已经对房屋进行过修缮装修甚至翻新,有一定的成本投入,那么卖房人要支付这部分费用。
第二类
房屋未过户视为合同无效 买房人腾房后起诉赔偿
律师解答:由于卖房人在房屋买卖过程中明知农村宅基地住房不能买卖,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私自买卖后又反悔,有重大过错,因此,买房人在腾退房屋后,可以起诉卖房人补偿自己的经济利益。这部分利益可以包括自己对房屋进行新建装修的资金投入,还可以包括房屋的升值价格。
第三类
房屋已办过户手续 视为合同有效
律师解答:如果买房人已经办理过户手续,并取得了房产证,户口也落在了房屋所在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会判决双方的合同是有效的。
第四类
房屋如果已经拆迁 拆迁费视过户情况处理
律师解答:房屋已经拆迁,办理过户手续的,很显然不能再享有拆迁款。而没有办理过户手续的,卖出者可以要回拆迁款,但是如果房屋尚未办理过户手续,买入者作为现在房屋的实际居住者,当房屋被拆迁时,拆迁公司会和他签订拆迁协议,并给付一定的拆迁补偿款。
对于这部分钱,如果卖出者提出诉讼要求的话,法院应该会判决买入者返还相应的补偿款。而办理过户手续的,由于买卖合同已经成立,因此卖出者不能再享有这部分权利了
[评析Ⅰ] “画家村”案件与农村宅基地所有权的转让问题(杜强强)
本案二审法院认为,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权利,与享有者特定的身份相联系,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权取得或变相取得。由于住房与宅基地不可分离,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既然不能取得宅基地使用权,那也就不能取得住房所有权。正是基于这样的推理,法院判定当事人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因此,本案涉及的宪法问题是:首先,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只能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与此问题相关,如果国家政策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这样的政策是否符合宪法?作者认为,从法律的相关规定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外的人享有。另外,从我国宪法的规定看,由于宪法并没有禁止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因此任何禁止宅基地转让的国家政策都不得不面临合宪性的挑战。下面对这两个问题依次予以阐述。
一、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只能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 从我国法律规定来看,宅基地使用权并非只能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理由如下: 第一,《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土地管理法》并没有限定农村村民出卖住房的对象。既然农村村民可以出卖住房,而住房与宅基地使用权不可分离,那么一个必然的结论就是:“宅基地使用权随之转移给新的房屋所有人”。[2]不能设想法律一方面允许农民出卖住房,一方面又禁止购房者获得宅基地使用权,因为这等于取消了农村村民出卖住房的权利。换言之,如果法律非要禁止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外的人通过买卖的方式获得村民住房的宅基地使用权,那么法律必然严格限定村民出卖住房的对象,即将其限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内。法律既然没有作如此限定,则宅基地使用权亦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外的人享有。另外,我国《担保法》第37条只是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抵押。《担保法》亦没有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能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外的人享有。第二,按照我国《继承法》,农民所有的房屋可以作为遗产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3]农民还可以通过遗赠的方式,将其房屋“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4]需要注意的是,农民的继承人并不必然依然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为农民的子女也可以转变为城市居民,成为国家公务员;而“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更不必然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继承涉及到财产所有权的移转,即继承人取得遗产的所有权。换言之,农民可以通过继承的方式,将其房屋的所有权移转至其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这是农民享有的基本民事权利,不容侵犯。既然继承人和受遗赠人可以取得房屋的所有权,“地随房走”,他们也就能够享有宅基地使用权。1989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确定土地权属问题的若干意见》即规定:“通过房屋继承取得的宅基地,继承者拥有使用权。若继承者已有宅基地,合计面积
超过规定标准的,可以暂时按实际使用面积确定其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后1995年国家土地管理局《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即提出,“继承房屋取得的宅基地,可确定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两者的规定尽管不一致,但它们都确认继承人可取得相应的土地使用权。但是按照法院的逻辑,“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权利,与享有者特定的身份相联系,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权取得或变相取得”,因此农民的房屋只能由作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继承人继承,其他继承人无权继承;农民亦不能将其财产遗赠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外的人。这无疑是变相剥夺了农民继承人的继承权,也限制了农民的遗赠权,其荒谬之处无须多言。
第三,诚然,1999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规定“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2004年12月2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也规定“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不过从法律上说,上述规定的合法性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土地管理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而上述《通知》和《决定》不过是国务院的决定,其效力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认为上述《通知》和《决定》有改变我国土地管理政策的作用,那就无异于承认国务院可以以命令改变法律。退一步说,即便承认上述《通知》和《决定》有改变法律之效力,但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的《物权法》第153条依然重申了《土地管理法》的相关制度。[5]
另外,从《物权法》的审议过程看,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可以转让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2004年10月19日《物权法(草案)》(第三次审议稿)第169条曾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转让。建造在该宅基地上的住房所有权转让的,宅基地使用权同时转让。”由于存在反对意见,因此到2005年6月24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将这一条修改为:“宅基地使用权人经本集体同意,可以将建造的住房转让给本集体内符合宅基地使用权分配条件的村民;住房转让时,宅基地使用权一并转让。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村民依照前款规定转让宅基地使用权的,不得再申请宅基地。”由于对此规定一直存在争议意见,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7次审议《物权法(草案)》时,建议将这一条修改为:“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这也是最终通过的《物权法》第153条。从审议过程看,立法机关倾向于严格控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但最后通过的《物权法》并没有采《物权法(草案)》(第三次审议稿)的规定,而维持《土地管理法》之规定的现状。这也从一个方面反证,至少到目前位置,我国法律并没有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二、我国宪法是否禁止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 从《物权法》的审议过程看,立法机关似乎倾向于限制或者是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例如2006年8月22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中指出,在物权法草案修改过程中,委员们对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能否放开,存在不同意见。[6]法律委员会经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门反复研究认为,我国地少人多,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全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基本生产、生活保障。从全国范围看,放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和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尚不成熟。2006年12月24日,法律委员会在有关报告中再一次提出,我国地少人多,应当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全面建立。农民一户只有一处宅基地,这一点与城市居民是不同的。农民一旦失去住房及其宅基地,将会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影响社会稳定。2007年3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草案)>的说明》中指出: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和抵押能否放开的问题,考虑到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全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安身立命之
本,从全国范围看,现在放开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和抵押的条件尚不成熟。或许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国历来不允许宅基地使用权的市场流转,对“小产权房”一直持否定的态度。[7]针对“小产权房”问题,2007年12月3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再次重申:农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
不过,从宪法上说,我国宪法并没有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问题,因此,任何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立法和国家政策,都不得不面临合宪性的拷问。第一,我国宪法并没有禁止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我国宪法第10条对土地做了细致的分类:城市的土地;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在此基础上,宪法分别确定了其所有权归属: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宪法第10条第四款并禁止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一切土地。1988年通过的宪法第2条修正案将宪法第10条第四款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需要注意的是,宪法第2修正案并没有顾及土地的不同类别,也没有考虑土地的不同所有权主体,而是将它们整齐划一,即“所有土地”的使用权都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换句话说,如果宪法意图限制或者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或者集体所有的其他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的话,宪法完全可以根据土地的类别或者所有权主体的不同,作出相应的规定。宪法没有这样规定,证明宪法并没有禁止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意图。第二,宪法第2条修正案从酝酿到通过的历史,更可以证明宪法并没有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意图。我国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实际上最早产生于沿海城市,宪法第2条修正案不过是对当时存在的城市土地使用权转让之合宪性的事后承认。早在1987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就提出,考虑到沿海开放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很大,能否实行土地所有权不变而使用权有偿转让的制度,国务院并要求国务院法制局、国家土地管理局组织有关方面进行研究并制定具体办法,报国务院批准后试行。1987年10月6日,中国土地学会和深圳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城市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王先进在这次研讨会上讲话指出,“国家土地管理局已准备在深圳、上海、天津、广州四市进行试点。以后还可扩大范围,凡有条件的都可以实行。”1987年11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先后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确定深圳、上海、天津、广州、厦门、福州为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试点城市的报告,报告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尽快改变城市土地无偿、无限期使用的管理制度”。这个报告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8] 1987年12月1日,深圳市政府第一次采取公开拍买的方式有偿转让一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9]1987年12月29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第一次规定“特区国有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和有偿转让制度”。[10]1988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合宪性基础。但问题在于,宪法第2条修正案所确立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并非局限于城市的土地。宪法第2条修正案并没有限定可转让使用权的土地种类,也没有规定所有制的限制。它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而不是规定“城市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因此,尽管为城市土地有偿转让制度“正名”可能是宪法第2条修正案出台的最主要推动力,[11]但全国人大在通过宪法第2条修正案时却没有将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局限于城市的土地,而是将其平等适用于所有类别、各种所有制的土地。
三、结论
在我国有些人以为,国家应当禁止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因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12]但需要指出的是,从事实上说,农民因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而丧失土地的数量,远远要小于国家征收农用土地的数量。据统计,从1999年到2003年,浙江省共征收农村集体土地200多万亩,被征地农民大约有190万人。[13]换言之,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最大威胁,不在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转染,而在于地方无休止的农地征收行为。目前,地方政府偿付给农民的征收土地补偿费标准,要远远低于地方政府出让所征收土地后得到的土地出让金,两者之间的差距甚至超过10倍。“依我国现行土地立法的规定及其实践,国家征收每亩耕地平均只需1万元到3万元,出让每亩土地收人15万元到30万元,扣除约20%的开发整理成本,每亩土地净价差收益约在11万元到24万元。”[14]这也是地方政府热衷于土地征收进行商业开发的缘由。
因此,人们就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我国,农民不得开发其集体所有的土地建造住房出售,而只能坐等地方政府在征用其土地后进行商业开发,但农民却不能分享商业开发后带来的巨大利益。这种政策实际上富了地方政府(但同时也刺激了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的欲望[15]),但亏了农民,也不利于城市居民,因为高房价源于高地价。这样的政策是否妥当、是否合乎“和谐社会”的宗旨,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从法律上说,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本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外的人享有,我国法律并没有相关的限制。而就我国宪法而言,由于宪法并没有禁止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因此任何禁止宅基地转让的国家政策都不得不面临合宪性的挑战。
-各方说法
【当事人说】
李玉兰 安置问题才是最主要的
有这么一个结果,相比之前的9万多还是好多了。但一共近28万的赔偿,是否真的能解决我们今后的实际安置问题呢。比起当年买房,现在房价翻了几番。如果我还想留在宋庄,那租用这里的一亩地,租期30年需要三四十万,而买商品房这些赔偿金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我最希望的是我们两家坐下来商量,能协商解决,那样我们也不至于流离失所。
董秀梅 不能接受判罚金额
这样的判决我能接受吗?对法官我也这样说了,我们要回去商量一下是否上诉。对于这样的判决金额,你说是你,你能接受吗?这样判不合理,我们能接受的赔偿范围是,合理判决给出的金额。
【旁观者说】
周淑芹 这样判有损农民的利益
赔偿还需要考虑区位补偿价?我当初卖的是房子,又不是土地。这样判有损农民的利益。早在两年前我就告了,可是一直不给我判。一拖就是两年,还给我拖出个区位补偿价。
我现在只能等一个判决结果了,这么多钱我也拿不出,只能等着拆迁再说了。(宋庄农民,方力钧案原告 周淑芹)
刘艳苓 这会助长农民见利忘义
判合同无效,卖主要搬出房屋,这样的判决只会助长农民见利忘义。当初农民卖给我们房子时都是闲置房,看着房价涨了就想将房子要回去。然后又拿出去卖。而我们买房人都是些没有房子的。即使有赔偿考虑到了区位补偿价,但对于现在的房价来说,我们怎么能买得起。(购宅基地房居民 刘艳苓)
王立则 我们都希望协调解决
此次法庭判决的金额,尽管不足以弥补所有的损失,但比起之前的9万多还是好了很多。但具体到我们艺术家来说,我们最希望的还是能协调解决。判合同无效的同时,艺术家可以在村民宅基地房中继续居住,直至房屋拆迁。届时,地上物补偿款、拆迁费用、区位补偿款、土地补偿款双方进行分割。此次判决采取的是区位补偿款的70%归艺术家,到时我们哪怕再让点都可以。(艺术家 王立则)动机
画室争端始于土地。
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每一个农户可分到一块土地,供建房使用,被称为宅基地。宅基地所有权仍属集体所有。而农民在宅基地上建私房买卖,与备受争议的“小产权房”交易一样,涉及土地产权问题。
2007年12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严禁非法占用(租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1999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规定,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建住宅。
李玉兰案的二审判决书认定,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权利,并非辛店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李玉兰无权取得或变相取得。
在李玉兰被卷入诉讼之前,57岁的王立则已经是宋庄第一个被村民起诉的艺术家。2003年他在宋庄买了宅基地上的农民私房,2006年10月,原房主兴讼,主张要回房子。“案子现在拖着,一审还没判,宋庄其余12个案子都在观望李玉兰一案的最后结果。”王立则说。
这些村民为什么当年“知法犯法”向艺术家们出售了房屋,如今又请求推翻交易,马海涛的解释是,自己当年瞒着母亲将房子卖了,母亲知道后要求拿回宅基地。
“村民不可能跟你讲真实的想法。”在王立则看来,村民们是瞄准了土地升值、房屋拆迁的巨大利益。3年前就有测量人员在宋庄的乡村里出现。朝阳辅路延长线要经过宋庄,城铁也要修过来,宋庄的整体规划也公布了,“拆迁补偿相当可观。”
同时,随着几年来北京房价的飞涨,宋庄一带三四间房的农民私房年租金也由三年前的3000元攀升到15000元以上。据宋庄小堡村村委会统计,仅房租一项,村民年收入就在750万元以上。
“村民们十几年前把一套房子卖了,也就是四五万块钱,现在光把房子租出去一年也要收入一两万块钱,”王立则说,这些都足以使农民们反悔,利用小产权房、宅基地私房的政策风险做文章,推翻原来的买卖合同。
“随着房价攀升,这种案子会越来越多。”通州区法院研究室的张涛说。
赔偿
显然是考虑到这种“先卖房后兴讼”背后的动机,法院在判决合同无效和李玉兰退房的同时,判令马海涛支付给李玉兰补偿款93808元。
判决书说:“考虑到出卖人在出卖时即明知其所出卖的房屋及宅基地属禁止流转范围,出卖多年后又以违法出售房屋为由主张合同无效,故出卖人应对合同无效承担主要责任。”同时认为:“对于买受人利益损失的赔偿,应当全面考虑出卖人因土地升值或拆迁、补偿所获利益,以及买受人因房屋现值和原买卖价格的差异造成损失两方面因素予以确定。”
李玉兰一案中诉争房屋及其他地上物的现值,由原审法院委托北京东华天业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在2007年4月20日的评估价值为93808元。
“这只是重置成新价,还不包括区位补偿价。”王立则说。
根据<北京市宅基地房屋拆迁补偿规则>:房屋拆迁补偿价=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宅基地面积+被拆迁房屋重置成新价。
而日前北京市海淀法院山后法庭相继审结的4起同类案件中,亦根据此办法确定涉案房屋的重置成新价和区位补偿价。其中的一宗案件中农民需赔偿买受人45万元之多。有关专家评述称,高额补偿旨在打击“小产权房”和宅基地私房交易。
由于对判决给付的补偿价位不满意,王立则表示,李玉兰希望在元旦过后就赔偿问题起诉,要求一个新的赔偿金额。
忧心忡忡地关注着这宗官司的不仅是宋庄的艺术家们,还有当地官员。“如果这类官司在宋庄蔓延下去、又得不到合理补偿,宋庄的文化造镇计划可能受影响。”一位宋庄的官员说。
宋庄镇党委书记胡介报2004年上任伊始就提出了“文化造镇”的发展纲要。这份雄心勃勃的计划包括建立以“画家村”为代表的文化艺术聚集区,建设以“中国宋庄当代艺术空间”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展示、交易基地等。
如今,宋庄的艺术家群落已经产生了可观的产业回报。据当地官方的数据,2006年宋庄镇文化产业投资达3.2亿元,全年利税3.5亿元,艺术家作品公开拍卖成交额近亿元。
而现在,文化造镇计划面临着艺术家生存问题的考验。一位正在宋庄面临房产诉讼的画家表示,如果官司没有处理好,他们最后只能选择迁出宋庄。
“这将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如果处理得不妥当,可能会鼓励农民不讲信用。”胡介报说。
据胡介报介绍,目前宋庄各村委会正在就此问题的解决方案征询村民意见。考虑中的办法包括:凡是出售房屋的,视为售房人自动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由集体出面租给艺术家,再由集体经营,给村民分红。这样能盘活闲置资产,让农民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