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14:4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铁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铁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一篇:地铁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地铁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以《东方卫报》为例

摘要:面对互联网等新生媒体的挑战和读者群的流失以及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免费报纸作为一个新生的报种在全世界悄然兴起。本文探讨了在媒介市场的竞争环境下,大量媒介报纸的产生,并产生相互间的竞争,而地铁报纸在竞争中尤为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开发了新型的报纸类型,构建完善了报纸的种类。

地铁报纸的产生,引发了新的市场竞争,在新型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地铁报纸是如何在竞争下生存,如何让消费者所接受。消费者接受了这样的新型报纸,那么其他的报纸将如何应对?那么地铁报纸的含义是什么,目前我国地铁报纸的经营状况如何,未来将怎样?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试做以下梳理和探析。

一:地铁报纸的背景和含义

《地铁报》于1995年在瑞典诞生,目前共有57个不同版本,在欧洲、美洲、亚洲等81个城市免费派发。自2002年起,地铁报开始登陆中国的香港、上海、广州、南京、北京等大城市。目前,中国境内除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时代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羊城地铁报》、南京日报报业集团的《东方卫报》以及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的《北京娱乐信报》这4家地铁报外,西安、重庆、沈阳等城市的地铁报正在积极筹办之中。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报的数量还会逐渐增加。那么究竟何为地铁报呢?毕昆曾对地铁报的定义做出解释,地铁报是在地铁运营区域内向乘客免费派发的新闻纸。“这个定义强调四点。首先,它必须是新闻纸,要有较全的新闻资讯,这是地铁报在内容上最主要的标志。因为地铁报必须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是地铁上班族对新闻资讯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才是提供丰富的、全面的、特别是地铁沿线的生活服务资讯。对大多数上班乘客来说,地铁报是他们一天当中最先接触的一份报纸,从中获得当天重大、主要的新闻资讯是他们的第一需求。这是他们主动领阅地铁报的最大理

由,也是地铁报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如果一份没有新闻的报纸,尽管也在地铁内免费派发,它也不能称为地铁报,比如像故事报、漫画报、文摘报等。”

“其次,它是以地铁乘客中的上班族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毕昆解释说,顾名思义,地铁报应该是在地铁这一封闭的区域内发行,而且大都在早晨上班客流高峰时发行。在这个区域内,在这个时间段发行,其对象必然是地铁乘客中的上班族。从另一方面看,地铁报的产生是媒体竞争、市场细分的产物,其产生的最初动因就是要切割这部分以地铁为交通工具、有职业、收入稳定、购买力活跃的广告受众群体。应该说,为这部分人群服务是地铁报生存的条件和基础。

“第三点是地铁报在内容设置上必须有丰富鲜明的地铁生活特色。”毕昆认为,这种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闻选择简明扼要。在有限的版面安排重大的、地铁乘客关注的新闻,在叙述方式上要简明、提示性强,适合在乘车途中阅读。二是提供必知的地铁资讯。地铁上班族每日往返平均有1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地铁内度过。关于

地铁的政策、运营、安全、维修、消费等信息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三是提供丰富的地铁沿线生活资讯,即提供地铁乘客每天生活和途经区域的吃、喝、玩、乐信息以及相关的其它生活资讯。

此外,毕昆表示,地铁报还必须是免费发行。“地铁报是免费报纸的一种。上世纪90年代免费报纸出现,它们大都以优质社区、写字楼、高档商业设施、火车站、机场、地铁站为派发区域,凭借吸引优质的广告受众切割部分市场、培植新的广告份额。目前来看,在免费报纸中地铁报是最成功的。据北京相关调查显示,地铁上班族85%以上是年轻人,他们是网络青年,很少看报。免费的地铁报不需支付费用,没有交易时间,可以打发乘车时的无聊,长此以往容易培养起阅报习惯,使偶然读者成为习惯读者。因此,地铁报必须是免费派发的。”

以《东方卫报》为例:

1.《东方卫报》创业史

《东方卫报》2006年5月15日正式创刊,在此之前《东方卫报》运用《每日新闻》的刊名于2006年4月21日至4月30日进行试运行。日发行量逾22万份,覆盖南京地铁1号线、主城区220个中高档小区、120幢精品写字楼、500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中高端目标人群。《东方卫报》是由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和南京地铁总公司联合打造的一份综合类新闻日报,以“轻松,时尚,有用”为办报宗旨。它在国内首创读者会员俱乐部制和数码刷卡取报系统,390多台刷卡机已基本覆盖南京主城区,读者俱乐部会员已近10万人,并已吸纳近百家加盟商户,真诚为会员读者服务。

2.《东方卫报》发展史

2006年《东方卫报》正式创刊,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广告费用由当初的几百万增长到几千万,在南京这样的城市已经具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况且南京的地下交通路线并不发达,还不能达到足以支撑一份地铁报纸。但是《东方卫报》与南京地铁签约到2021年,因为南京在建地铁总里程达到84公里,到2015年南

京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将达到250公里,位列全球第九位,日均客流量将突破一百多万人次。

二:《东方卫报》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1:《东方卫报》与《南京日报》的比较分析

内容分析

在内容上,《东方卫报》与《南京日报》有很大的区别,首先《东方卫报》属于大众型,报上主要刊登的内容为时事资讯、社会新闻以及杂文等,更多的是适应读者喜闻乐见的专业报道。自创刊以来,形成的固定版有城市、国事、天下事、世博直通车等,其他购物、健康、汽车、理财、食尚等栏目是不固定出现。可见,该报内容之广泛已触及到读者生活的各个方面,为读者的衣食住行都提供了周到的服务。为了打造“速读时代”,简短易读是文章的基本风格,且这些新闻信息多出现于城事、国事、天下事等靠前的版面中,让读者毫不费力地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时事新闻。而《南京日报》属于党刊型,主

要宣传党的主要思想、方针、政策以及先进党员的先进事迹。其次,《东方卫报》刊登的内容大众化较强,具有可读性,特别是能够吸引年轻上班族。而《南京日报》刊登的内容比较硬性,相对来说,不符合大众阅读的口味。最后,《东方卫报》版面内容分工明确。而《南京日报》版面内容几乎没有太大的分别,基本都在围绕政治,宣传党的思想、方针、政策。

读者群体分析

相对而言,两者读者群体差异很大。《东方卫报》的读者群比较全面,无论是年轻的上班族,还是年老的长者,都比较喜欢。不仅为他们排解空余的时间,更主要是给他们提供大量的信息,使其从中受益,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其大部分读者为没有固定阅读习惯的年轻上班族。而《南京日报》却只是适合那些专注于宣传党的思想方针政策的理论宣传者以及从事政治工作的人。

形式分析

在形式上,《东方卫报》趋于活泼,而《南京日报》趋于严肃,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所针对的群体有差别,针对的方向有差别。《东方卫报》面向社会大众群体,活泼的板报方针易于大众的理解和认识;而《南京日报》面向的群体较窄,因为它采用的是严肃性强的板报方针。

2:《东方卫报》的广告市场分析

广告是一种说服的艺术,广告要能够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既要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吸引人,打动人;又要能形成持续的影响力,不断激发,潜移默化。因此,运筹帷幄,精心策划的非常必要的。况且对于地铁报纸来说,广告收入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能否有较好的发展取决于当地的广告市场情况。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柯特在1903年就对广告理论和定义进行了探讨。他在《广告理论》一书中写道:“任何一项重要的实际事业都需要有一个理论的基础。”。他还指出:“一切知名广告界知名人士都在征求有关广告的一些基本原理,一边

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个‘合理’的广告理论。”。由此可见,地铁报纸要想占领市场,与广告宣传、策划密不可分。

自中国入世以后,广告市场的营业额呈现不断递增的态势。世界银行曾预测中国广告入世后五年内经营额将超过1200亿人民币,所以中国广告市场潜力巨大。

南京作为中国东部的边缘地带,经济发展快,社会进步快,人们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这就使得广告市场的需求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进步推动了广告市场的投放量。自然存在这么大的市场潜力,东方卫报应当在市场开拓上下一番功夫,做一番文章。广告要能够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既要震撼人心的力量,吸引人,打动人,又要能形成持续的影响力,不断激发,潜移默化。同时,既要有战略的长远的规划考虑,又要有具体的战术的实施方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广告传播内容,从长远的战略目标出发,针对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新热点、新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宣传,必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凭拍脑门子,应付差事式的广告定然质量不高,没有成效。

虽然受经济危机的影响,09年乃至以后几年的广告市场可能出现“寒冬”,但是对于传统强势媒体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媒体要得到广告商的青睐,关键是广告效果,广告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策划。在经济下滑时期,广告市场扩张的可能性比较小,那么竞争的关键将是媒体的品牌竞争力,以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为例,棋下的报业品牌价值多少亿,具有极强的品牌竞争力。地铁报纸依托这样的传统强势媒体集团,借助其品牌竞争力,以及自身的广告价格优势,相信地铁报纸能够在激烈的广告市场中占据有利优势。、3.《东方卫报》的目标受众分析

南京处于长三角的副中心位置,临近中国的经济城市上海,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总的来说,大城市丰富的人口基数下一般会拥有多层次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体,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与付费报纸的差异化竞争。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地铁报纸的目标受众是一群没有阅读习惯的年轻上班族,那么一个城市中上班族的数量就直接决定了地铁报纸在这个城市的发展前景。但是在这一前提下,要应该注意的是,地铁报纸的版面设计和内容,要取百家之长,避千家之短,吸引读者,占领市场。首先,设计要从新应灵活方面入手,做到设计手段“一语中的,一剑封喉”的效果,坚持派出画蛇添足式的多余动作及阅读动作真正给读者一种现场感,全新感以及动感和美感的效果。其次,在报道内容上,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有益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舆论。反对黄色宣传,反对迷信宣传,反对反动言论宣传。再次,新闻一定要杜绝假大空: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应当说,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是下面很难办。

南京作为除上海以外中国东部最大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中国现代化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吸引着大量外资企业的纷纷涌入。目前,德国西门子公司、博世公司,瑞典爱立信公司,韩国大宇、现代公司,意大利菲亚特公司,日本东陶、三井、富士通、夏普公司,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英国英之杰集团等一批国际上著名的大企业、大财团也都在南京市选择了投资额高、起点高、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进而吸引了大批从业人员的加入,如此大的从业人员流动必然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引发“极为可观”的客流高峰。其中有车一族毕竟是少数,而大部分人会选择公共交通轨道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随着南京地铁的进一步完善,相信会有一大批人因为地铁的快捷与价格便宜而转投地铁,这将是相当可观的一个数量,而这部分人群正是地铁报纸所需要的目标受众——年轻上班族。

三:未来地铁报纸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免费报纸在广告、发行、内容编辑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经营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想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注意开发:

1.延伸发行渠道

我国免费报纸的发行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目前主要依靠地铁发行,未来应该将发行伸向了所有的交通工具。目前,瑞典《地铁报》的触角已伸向了所有的交通工具,在瑞典,读者每天五六点钟就可以在公共汽车、地铁站取阅,路边的候车亭上、大型商场的门口以及公共汽车上,都有它的专设报箱,取阅方便。从2004年开始,瑞典《地铁报》通过20多种不同的办法分发,包括公共运输系统,商店,医院,饭店等。据专家预测,今后,斯德哥尔摩的《地铁报》将推出许多类似以房地产、家居广告黄页为内容的专刊,直接配送入户(类似于邮发广告),其影响力和渗透面将进一步扩大。从流动人群走向固定客户,这种配送方式的大胆变革,已直接动摇了传统报纸的发行根基。而我国免费报纸的发行渠道还比较缺乏,例如,南京的公共汽车

就不能看到《东方卫报》,所以,要尽可能的延伸其渠道,以增加其覆盖面。这是地铁报纸的发展方向,而且应该尽快想着方面努力,机会不可失去,这是拓宽市场最有力的措施和方法。

2.控制报纸发行量

通常情况下,报纸发行量越大,广告收入就越多。然而,免费报纸的发行量与广告收入间也有个盈亏平衡点,所以必须注重追求最佳发行量,发到一定程度就无需增发了。发行量越大,报纸的纸张等固定成本就会增加,管理费用也会大量支出,尤其是对于没有发行收入的免费报纸而言。从免费报纸的经济角度看,报纸发行量却不一定越多越好。通过报纸盈亏平衡点分析可以知道,免费报纸派发量只有在小于报纸盈亏平衡点发行数量时,才能实现盈利。例如,香港首份免费报纸《都市日报》创刊当天,在全港43个地铁站内派发,发行量达30万份。这个发行量就是在综合了每个地铁站的客流量和潜在读者群的规模后确定的。所以,东方卫报要做到这点,必须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从各个站点到客流量再到读者群,每一处精心安排,周密

测算,认真统计,准确掌握第一手材料,采取应对措施,才能使报纸不至于浪费,从而有效降低成本。为了控制好免费报纸的发行量,还应加大力度做好报纸回收工作。免费报纸由于零收费,成本问题就成了关系报纸正常运作和发展的大事。报社可以在地铁出站口设立报纸回收箱,或者人工回收,充分做好报纸回收工作,既能节约部分成本,又能美化环境。

3.提高报纸阅读率

目前我国免费报纸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阅读率低,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很多人随手把报纸带回家,而不是留在地铁供其他乘客浏览。而瑞典《地铁报》是属于公共交通系统的读物,该报的面积很小,因此读者在乘搭地铁巴士或电车时阅读就非常之方便,所以很少会将报纸带回家。同时,在瑞典,除了《地铁报》外,所有的瑞典报纸上午都已送到家里了,这也使得人们不会把《地铁报》带回家,从而提高了阅读率。阅读率的提高可以使其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广告的到达率和接收率,从而提高广告收入。就目前我国的情况而言,提高免费报纸的阅读率就必须要大力宣传,鼓励地铁报的人际传阅,减少人们带免费报纸回家的可能性,从而提高阅读率,增加广告收入。

4.实现免费报纸的规模经营

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需要强大的资金、人才等资源支持。只有规模化的媒体才有立足市场的资本。竞争态势愈演愈烈的免费报纸也同样如此。瑞典《地铁报》遍布全球60多个城市的庞大规模有效整合了集团内新闻纸、发行和广告等各项费用和资源。规模效应还有助于吸引跨国公司的国际广告业务。目前我国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沈阳都有免费报纸,但是都是各自为政,不能联合起来,共同分享信息资源和渠道资源等,从而也就不能达到规模经营。从经济学角度上,规模经营能够使报纸的长期平均成本达到最低。当然,由于我国报纸目前存在地域分割等问题,联合起来还存在很多政策和认识的障碍,但是,如果不实现规模经营,免费报纸就不可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成本,实现更多的赢利。因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规模经营。

四.结语

地铁报纸为报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要发展求创新。延伸发行渠道;控制好免费报纸的发行量;提高免费报纸的阅读率;实现免费报纸的规模经营。而出于对未来媒体融合走势的判断,免费报纸在与其他媒体的合作上也走在了传统付费报纸的前面。

参考文献:

①罗建华:《免费报纸的今天与未来》,《研究与交流》,2006年第8期;

②陈国权:《地铁报的价值认知和空间发掘》,《中国记者》,2008年第9期;

③刘劲松:《香港免费报纸的经营策略》,《新闻界》,2006年第4期;

④晋雅芬:《地铁报:搭上开往春天的地铁》,中国新闻出版网;

⑤《广告学原理》;

⑥《公益广告及其传播》:《新闻与协作》1998年—12期第32页;

⑦《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313页;

⑧毛泽东《党内通信》中的第六个问题。

论文学生:杨剑

联系电话:***

第二篇: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发展结构“头重脚轻”

重点突破基础领域,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

赛迪研究院公布的《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展望》提出,由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重应用技术、轻基础理论,底层技术积累薄弱,存在“头重脚轻”的结构不均衡问题,使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根基不稳。基层技术积累薄弱使人工智能核心环节受制于人,阻碍重大科技创新,不利于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从国家层面洞悉AI发展态势,重点突破基础领域,针对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加强对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底层算法模型的深入研究,并积极布局影响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前沿基础理论研究。现在国内也有一些小团队在做相关开发项目,有一定潜质,而且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应用开发者、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大体量的市场、蓬勃的创新创业环境等,这些都是国外比不了的。”

二、商业应用路径不明确

瞄准市场需求,实现落地是关键

据亿欧智库《2018中国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统计,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获得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但商业落地百强创业公司累计收入不足100亿元,90%以上人工智能企业亏损。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存在巨大泡沫,或将迎来一波倒闭潮。《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展望》提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商业化应用路径尚不明确,商业落地痛点突出,致使近期实际商业价值变现难度较大。对初创企业而言,人工智能有门槛,创业成本较高。因此,建议企业不要太盲目,要尽快找准发力方向,而AI项目商业应用场景的落地是其成败与否的关键,快速积累核心技术优势,打造商业模式,才能做出真正有市场需求的产品,产生现金流。这也有助于人工智能行业回归理性。据《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机器人与无人机相关技术创业最为火爆;其次为语义分析、语音识别、聊天机器人等自然语言系列技术;然后是人脸识别、视频/监控、自动驾驶、图像识别等计算机视觉系列技术;另外,情感计算包含心理学、语义、视觉、环境感知等多种复杂应用的技术也在慢慢成长。

三、专业人才成稀缺资源

加快AI及相关学科布局,培养跨学科人才

目前,人工智能最大痛点之一是人才难得,AI被炒得很热,稍微懂点算法的人一出来就能收到很多Offer,身价水涨船高。《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人才缺失可能会对未来AI产业发展产生牵制作用。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人工智能全球大学排名中,前50名均位于欧美地区,我国大学无一上榜。此外,国内缺乏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跨界人才,不利于AI在各垂直行业应用推广。据业内对中美AI人才分析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共有592家人工智能公司,拥有员工约39200名。相比之下,美国人才数量是我国两倍。据领英数据显示,我国从业经验10年以上的AI人才比例不足40%,而美国这一比例超过70%;美国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人才数量占比分别为22.7%、37.4%和39.9%,而中国为3.3%、34.9%和61.8%。我国需加快人工智能及相关学科布局,高校加强学科建设,依托现有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培养跨学科人才,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加大与人工智能企业、国外高校及相关机构的合作力度,打造多种形式人才培养平台;针对人工智能芯片、基础算法模型等重点领域,充分利用现有各类人才计划,并设立专门通道和定向优惠政策,加大对国际顶级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加快人才引进效率,扩大人才引进规模;重视培养贯通人工智能基础理论、软硬件技术、市场产品及垂直领域应用的纵向跨界人才,以及兼顾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和法律等横向跨界人才,以及兼顾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和法律等横向跨界人才。

第三篇: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商业银行与其他企业也有核心竞争力问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指商业银行拥有的别的银行所没有并能为银行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或能力)。这项资源(或能力)可以是人力资源、产品、技术、流程、银行企业文化及价值观等等;随着经济、金融愈益全球化、各商业银行之间围绕着新机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主要体现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如果一个商业银行没有核心竞争力,机会就有可能变成陷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像一艘船没有了持续的动力,搁浅和沉没是迟早的事。

二、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商业银行与其他银行机构同处相同的金融环境变革之中,资金供给者的侃价能力随着国家利率管制的放开而逐步增强;资金需求者的以压低产品价格和要求高质量服务为主导的侃价能力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体现并不十分明显,而今后会集中体现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同行业的竞争则成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主要竞争压力。商业银行面临的行业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国有银行改制后经营活力的提高、股份制银行规模发展效应和管理机制优势、外资银行渗透后对市场的蚕食和引发的市场行为方面的变化。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优于竞争对手、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体现了商业银行特殊的市场价值取向、抵抗市场风险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集中反映了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最终通过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被客户认可反映出来,能否留住和吸引优质客户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一)树立以追求真实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利润是商业银行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衡量一家银行好坏的最根本标准。银行的风险发生有其滞后性,账面利润有可能隐藏着风险因素,一旦风险暴露,就会严重侵蚀原有的利润,纸上富贵也就荡然无存。因此,在追求利润过程中金融论文,必须考虑资金成本和充分覆盖了风险后的资金回报,以追去真实利润为中心的理念指导银行所有经营管理活动,这也是构筑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

二)推进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创新是效益的源泉。从战略高度重视创新,要通过金融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以体制创新和激励机制创新为保障,实现产品、制度、技术和营销的持续创新,全面培育和提升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创新也是赶超同业竞争对手的基本方式。

高度重视经营思路的创新。要深入研究全面开放下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规律,全面总结中外先进银行实践经验,提炼和确立具有国际视野的经营管理理念,为银行的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实施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对经营发展的支持力度,研究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提升创新的技术含量

cssci期刊目录

。强化创新支持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创新考核激励机制,要通过科学的测算,对创新产品合理分摊成本和分配利益,并对开发人员进行奖励;完善创新产品的后评估及监测体系,跟踪创新效果。

三)强化核心竞争力的支持保障体系

提升核心竞争力,还要依靠有力的支持保障体系。应从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经营结构、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等几方面加大对核心竞争力的支持力度。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股东价值最大化、有效激励和约束并重、信息透明的原则,完

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运作制度,提高经营管理层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健全各职能委员会,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决策和监督系统,真正发挥公司治理对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制衡作用,实现银行市值稳定增长。

优化经营组织结构。经营组织结构决定了经营组织的效率,银行个性化的产品创新、多样化的营销、优质化的服务都有赖于科学的经营组织架构的支撑。要通过稳步推进管理方式、业务流程的改善,并加强技术支撑,加强重点业务部门的建设,为提高组织体系运转效率和事业部制的实施创造条件。

提高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水平。继续加大信息建设的投入力度,弥补中外银行信息技术水平的差距。要从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业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渠道、综合化经营等方面加快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步伐。优化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实现管理决策的信息化、集约化、智能化;进行产品开发标准化参数管理,进而通过参数化调整开发新产品或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做到风险管理全过程控制,有效进行风险识别、项目筛选和实时监控工作。

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员工特别是优秀人才的敬业奉献。要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人才招聘、开发、管理和使用水平。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建立股东、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均能合理分享经营成果的长期激励制度,以提高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完善薪酬体系金融论文,在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的基础上,让薪酬真正体现经营者以及员工的贡献水平。

四)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客户是银行的利润来源,拥有客户才能保证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持续增长。为此,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重视与客户的关系,实施客户关系管理,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银行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对银行的大量客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在市场竞争中最有价值的黄金客户群,确定目标市场,将客户通过多种指标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客户,实施不同的策略,为目标客户群提供一对一式的、符合客户需求的服务。要求基层客户经理必须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通过有效的措施寻找真正的赢利客户,留住高端老客户,挖掘新客户的潜在价值,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创造银行价值和客户价值。参考文献:

第四篇:伊利核心竞争力分析.

伊利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伊利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浅析

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一个手工坊的的地方小厂,经过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成为一家年销售额近百亿的大型国有上市公司。目前伊利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乳制品行业的一艘巨型航母,2010年世界乳制品中伊利排名第17位,目前伊利是国内乳制品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健全的乳业领军者。伊利在短短的发展的时期中,创造出了属于每一个伊利人的传奇,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细细思索下来可以归结以下几点。一. 强占优质奶源,确保产品质量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倒下了不仅仅是一个乳制品的巨头,同时也使整个乳制品整个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社会信任危机,各大中小乳制品企业无一在这一事件中独善其身,使每一个企业的老总的深深的认识到产品质量的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控制奶制品的质量就要从源头做起。

尽管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整个乳制品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行业生存与发展危机,并同样处于世界经济寒流的大潮中,但这并未影响到伊利这家中国规模最大的乳制品企业的坚挺前行。伊利集团在2005年的时刻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且率先开展了织网计划,抢先一步抢占了中国三大黄金奶源基地。同时伊利已经建立了呼包、京津唐、东北为主的三大奶源基地,同时开辟了内蒙古锡盟、赤峰和山东、山西、西安、沈阳等新的奶源基地,拥有优质牧场200个,可控良种奶牛超过200万头。形成了纵横数千公里的奶牛产业带,并且逐步从过去分散饲养到集中资源规模化、产业化。

同时在生产经营上伊利集团拥有着优质的奶源,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会进行质量监控,把好每一道关卡,与联想服务器一起打造放心奶。在与供应商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研发新技术,打造绿色产业链。

控制奶源,并且对奶源基地进行合理科学布局,为伊利冲击全国市场,提供坚强的后盾,国际的先进的设备为伊利乳制品的质量保驾护航,这是任何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同时伊利采取的公司+奶牛战略,也极大的削弱的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进而进一步降低伊利乳制品的山品生产成本,进而使伊利在对外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二. 品牌价值 2008年可以说是乳制品行业一个黑暗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期。伴随着国内对乳制品的不信任,消费者在选择产品中也开始注重乳制品的品牌,产地进行关注,消费者的选择倾向也开始偏向于国外知名品牌,国内大企业知名品牌,规模小实力薄弱的地方性区域性的乳制品企业成为本次事件的最大受害者,被国内大型的乳制品企业远远摔在其后,伊利蒙牛成为本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分别成为国内最受消费者欢迎的知名品牌。

伊利的品牌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工作之上,依靠真情的付出渗透到消费者心里,在伊利眼里品牌战不是空间战,而是持久战,强大的品牌根植于优秀的服务,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品质中。继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惟一乳制品赞助商之后,伊利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又经过极其严格的考核之后,被内蒙古“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和新疆“学生饮用奶计划”锁定为惟一专供乳制品企业,并正式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惟一一家符合世博会标准、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

经过奥运世博会的赞助,伊利集团旗下的产品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伊利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提升了伊利集团在激烈的乳制品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三. 完善的销售渠道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的乳制品企业,如果不能快速的将产品流进消费者市场,那么恐怖的产能将会成为企业的噩梦,伊利在2006年就在全国开展了“织网计划”,率先完成了“纵贯南北,辐射东西”的战略布局,成为第一家真正拥有能力同时覆盖全国市场的乳品企业,被商务部推荐加入到“万村千乡”活动中,覆盖农家店近25万个。2009年,伊利再创新渠道模式,与中国石油便利店进行销售旗下产品。

覆盖全国市场的销售网络,增强了伊利集团产品转换成流通资金的能力,源源不断的资金回流,又会迅速转变成为生产力,成为产品进入消费者市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伊利带来绵绵不断的价值。四.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早在2005年,伊利的掌舵人潘刚即前瞻性地意识到,在乳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要提升企业执行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除了必须实施极度精细的科学管理,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种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因此,伊利在中国企业中率先提出“快乐工作”的理念,并且建立起健全绩效评估系统、关键岗位继任计划。推进明确用人标准、用人机制,塑造健康用人氛围,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09年夏季,潘刚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了“让员工享受企业发展成果”的战略规划,并在企业内部推广十大项、三十余小项“关爱员工系列措施”,具体包括:薪资、福利、晋升、培训、住房、爱心救助、员工沟通渠道、文体娱乐、生活工作环境、外派员工及大龄青年等诸多方面,至此,伊利关爱员工的福利项目达到了60多项。

事实上,伊利一直以来都将员工视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奶粉危机”事件后,伊利是业内为数不多没有减员、降薪的企业。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伊利是行业内福利好、流失率低的企业。2009年,在乳品行业快速恢复,伊利取得良好发展的情况下,伊利投入1亿多元用于普调全体员工的薪资待遇。进入2010年,伊利集团又出台了新的员工薪资提升计划,计划再次投入1亿多元用于整体员工的薪资提升,这相当于所有伊利员工的薪资平均上调了30%—40%。

伊利在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带领下,不仅仅消耗的是企业有形的物质资源,同时也为企业创造出了不可估量的无形财富。正是这种无形的财富,将伊利人牢牢地凝聚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属于伊犁人的神话。伊利传奇已经上演了将近30年,伊利人相信他们仍在创造着这个传奇。

伊利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伊利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五篇:餐饮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餐饮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金融危机下的餐饮企业 金融危机下的餐饮企业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市场消费能力明显萎缩,餐饮企业面临的环境也相对变得严峻起来,受 到以下因素的挑战:顾客消费能力下降;顾客进店率下降;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的受到影响;顾客需求的 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餐饮投资也在下降.这些影响不仅给餐饮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个别竞争力弱 的企业还导致了破产.因此,餐饮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潜在危险,挖掘企业潜力,即核心竞争力.力争 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力的态势,为餐饮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机遇或条件.餐饮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餐饮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以厦门为例 特区建设给厦门餐饮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地,民(私)营经济迅速发展,涌现出了一 大批知名企业和与不断深化改革, 发展壮大的传统老字号企业交相辉映, 共同演绎了厦门餐饮繁荣的景象.据 2008 年统计,厦门餐饮企业已达 15900 家,营业面积 150 万平方米,营业收入 64.4 亿,同比增长 28%, 高于全市平均增幅 13.6 个百分点,增幅居各行业之首.纵观近几年厦门的餐饮业,特色餐饮成为新的亮 点,连锁餐饮企业捧得半壁江山,西式餐饮迅猛扩张,外埠餐饮开拓势头有增无减.在西式餐饮市场上, 肯德基一马当先,领导快餐潮流,麦当劳,必胜客,自助餐厅等也是洋快餐,休闲餐的主力军,形式多样 的咖啡,酒吧则成为西餐市场上的另一道风景线;在中式餐饮市场上,黄则和,鹭发美食,老知青,好清 香等老字号企业再现昔日辉煌,新的知名私企沃头,亚马逊餐饮,豪享来,御面堂,金象湾等不仅给当地 餐饮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而且成功地实施了品牌扩张,连锁店扩张迅猛如沃头 80 多家,这些连锁店分 布于华东,华北等地,为扩大宣传和推动厦门餐饮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厦门餐饮业仍然没有 形成自己的品牌或品牌餐饮,更加确切地说还不具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无法同国际著名餐饮业相对 抗,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必须对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阻 碍餐饮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促使餐饮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一)餐饮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有资源系统,人力资本,核心技能和企业文化等四方面,应用到餐饮业方 面,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是由技术能力,产品质量,组织管理能力和市场活动能力等四方面要素构成.1,技术能力.是指餐饮业必须具备和掌握的特殊技能,包括转化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 能手.2,产品质量.是指餐饮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均属于产品质量范畴,即:提供的产品是服务,而服 务的过程是顾客与服务提供者

广泛的接触,其产品的质量是由服务人员与顾客共同决定的.3,组织管理能力.是指餐饮业根据经营的特点与需求,设立组织结构,财务控制,信息传递,企业 文化和激励机制等机构和手段.4,市场活动能力.是指餐饮业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 的能力,具体包括市场应变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二)总体评价分析 厦门餐饮业虽然取得了辉煌成绩,但是与国际著名餐饮企业相比,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或差距.特别 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的距离较大,现引用以下三方面资料来评价分析厦门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状况.1,厦门餐饮业零售额增幅明显趋缓.厦门餐饮业 2008 年全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90.86 亿元,比 2007 年同期增长 11.5%,增幅比上年同期减少 25.7 个百分点,餐饮业零售额占总的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 10.34%,比 2007 年下降 2.2 个百分点.2,厦门餐饮业存在的经营问题.产品线过长,同质化竞争严重;品牌缺少产品支撑,未能形成具有 强势品牌的餐饮企业;餐厅布局单一,未能对消费者的就餐目的进行区别对待;促销手段匮乏,未能形成 持续热点聚拢并维持人气.3,厦门餐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连锁扩张遭遇人才瓶颈.二是经营品种,风格偏于单调, 虽然,厦门餐饮业在改善就餐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扩大产品种类等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对营造餐饮企 业品牌形象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利用.但是,在创新菜肴方面对企业的品牌正面影响却很少.由此可见, 这些不足和差距都将阻碍厦门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形成.而企业缺少了核心竞争力,

难以同国际著名餐饮业相对抗,促进餐饮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厦门餐饮业必须根据核心竞争力的构 成要素或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可以是设定为销售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品牌 影响度,市场占有率,顾客信赖度和人力资源等指标.也可以用定量指标(销售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率, 净资产增长率和人均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率等)和定性指标(品牌影响度,市场占有率,顾客信赖度和人力 资源等)来衡量或判断.提升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二,提升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企业核心竞争力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如:资源系统,人力资本,成本控制,核心技能和企业文化等, 在某一方面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因此,为了提升厦门餐饮业的核心竞争力,我 们进行了比较与选择,制定了以下四方面的对策:(一)提升餐饮业战略决策的能力 1,运用品牌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对企业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对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

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风险.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 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不是一成 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环境,竞争对手,企业发展等情况的不同,随时进行调整,以保证企业竞争优势的 增长或品牌形象的不断完善 2,运用先进的经营理念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厦门餐饮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 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它特有的经营理念.(二)提升餐饮业技术开发的能力 1,运用模块化生产的方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几千年来我国的餐饮企业均采用手工操作的方法, 生产着 60000 余种传统的地方菜点.这是目前中国餐饮业的实际状况,也正因为这个实际状况,导致中国 的餐饮业很难全面实施烹饪生产的科学化.因此,我们力争在中式快餐生产方面努力争取或实现机械化生 产和工业化生产.而在社会餐饮生产方面则向着模块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体现中国菜 的传统特点和满足广大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模块化生产完 全符合社会餐饮的生产要求(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是实现社会餐饮生产科学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标准化生产的前提.2,开发人本化的产品提升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的餐饮行业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出 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本化菜单, 为餐饮生产提供依据或参考;为中国餐饮业早日接轨世界, 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中国餐饮早日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一份基础性的数据.(三)提升餐饮业营销方式的能力 营销这种方式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而且,目前涉及到的营销内容确实很多,如:市场营销, 品牌营销,文化营销,全员营销和整合营销等内容.但在实际的促销过程中手段匮乏,不能形成厦门餐饮 业持续热点和人气,有必要在营销方面大做文章来提升厦门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社会影响.具体可从 以下三方面入手: 1,运用“整合营销”的理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整合营销”是强调一切产品和服务要紧跟顾客 需求灵活应变,不存在固定模式,利用系统与权变理论来诠释营销学.2,运用“后营销”的理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后营销理论以现有消费者的满足为出发点,以如何 让现有顾客对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感到满足为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 不断消除顾客的不满或抱怨, 极大地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最大化的让客价格,与现有顾客的关系不断固化,提高顾 客的忠诚度,促使顾客不断地,重复地购买.3,运用“水平协同营销”的理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协同营销就是指不同行业之间通过

下载地铁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铁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

    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加里·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模型是一个著名的企业战略模型,其战略流程的出发点是......

    中国邮政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中国邮政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国家邮政局软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刘 虹 上个世纪 !" 年代以来 ,随 着核心 竞争力理论的提出, 核心竞争力被视 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如今,中国邮......

    四大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大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与股份制改造同等重要。产权明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竞争中被淘汰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培育和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

    企业核心竞争力案例分析

    沃尔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案例分析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如昙花一现,悄然逝去;有的却硬如磐石,坚不可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其中的一个主要......

    核心竞争力

    种科102王丹20100144201孔明组 组长:熊胜达企业管理试卷1.核心竞争力概念: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内存在的一组技术和技能的集合体,这些技术和技能 既包括硬技术,也包括软技术。作者:康......

    核心竞争力

    (一) 何为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市场领域最常提及的词汇之一。“核心竞争力”就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独特的、不易被模仿的、并能够为公司产生价值的核心能力和优势......

    核心竞争力(模版)

    核心竞争力 我觉得核心竞争力就是存在的价值,当别人想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想到你,并且这种存在的价值是不可复制的,如果可以复制,那么你做的事情别人同样可以做,那么你就没有存......

    核心竞争力

    产品核心竞争力 一、和面机 纯铜电机,加厚不锈钢面桶,精钢面刀,质保时间长,售后保障,低故障率。 二、烤炉 微观精控,3D加热,电子定时,大容量,无磁不锈钢,自主控温。 三、展示柜 多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