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詹红荔精神方面的文字材料
深刻领会詹红荔事迹精神实质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11-27 14:2
2本报三明11月25日电(记者梅贤明通讯员郭婕)今天,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共建单位三明学院政法系师生,与前科消灭人员开展“二帮一”志愿者跟踪帮教行动,进行交流谈心,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遇到的问题。
这是该院深刻领会詹红荔事迹的精神实质,不断巩固和创新少年审判特色制度,积极推行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采取的又一新举。据介绍,截至目前三明市共为符合条件的65名失足未成年人发放了《轻罪犯罪记录消灭证明书》。法院对这65名失足未成年人进行跟踪回访,其中就读10人,就业46人,升学就业率达86.2%,且无一解除前科犯罪档案封存情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明中院在认真组织学习詹红荔同志的先进事迹中,要求广大干警,特别是少年庭法官要把詹红荔精神化作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他们在全市范围内着重开展“六个一”活动,认真做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源头预防和化解工作。首先是挂点一个社区,开展共建无未成年人犯罪社区活动。通过以社区为平台,按照优势共享、信息互通的原则,开展法制宣传,并对于辍学又未就业闲散在家或者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会同社区工作人员、社会青年志愿者开展预防违法犯罪的帮教活动。其次是联系一所学校,积极开展“校园法制共建”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所在辖区中小学校的联系,充分发挥少年审判优势和学校的教育优势,以学校为平台,丰富对在校生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三是关爱一名“留守孩”,开展“快乐成长手牵手”活动。通过邀请关工委、心理咨询师与“留守孩”定期交流谈心,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四是扶持一个家庭,开展“爱心接力”帮教活动。通过联合社会团体深入“留守孩”的家庭,对“留守孩”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亲属讲解法律、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以提高留守孩亲属沟通、教育孩子的能力。五是帮助一名“问题少年”,开展“一对一结对子”帮教活动。通过建立帮教档案,协商考察单位制定帮教方案,并与未成年犯结对子,会同社区工作人员、社会青年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回访考察,开展司法答疑解惑。六是提供一个就业机会,开展“爱心帮扶助你行”活动。加强与职业技术学校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联系,通过技能培训、联系就业、解决实际困难等系列活动,使问题少年和失足未成年人自强自立,成为自食其力、有益于社会的守法公民。
县法院:践行詹红荔精神
2011-11-29 09:21:11
来源: 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讯(记者林钦固 倪晓东)全省政法系统开展向全国优秀法官、全省十佳法官詹红荔学习的决定以来,县人民法院树立“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信念,在工作中处处体现“法网柔情”,努力践行詹红荔精神。
“大调解”化解社会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近年来,我县各类纠纷案件呈逐年上升态势,为更好化解社会矛盾,县人民法院积极构建“大调解”体系建设,推进诉讼调解与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的衔接。
张某在湖头某公司从事驾驶员工作,后任车队队长助理职务,月平均工资3160元。2010年10月19日,公司通知张某办理调整工作岗位,张某不服,于2011年1月18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公司不接受张某提出的要求,双方僵持不下。
县法院的工作人员了解实际情况以后,积极介入调解,分别与当事双方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劝解。经法院调解后,公司在一次性付给张某6万元的经济补偿后,双方解除了劳动关系。事后,张某感激地说,“多亏法官同志,不然没了工作以后,我们一家都不知该如何生活下去了。”
除了调解劳动争议、经济纠纷外,县人民法院还在大调解中通过设立交通巡回法庭,涉茶机械、农药纠纷接待点,将人民调解引入法院,邀请人大代表和各界贤达参与诉讼调解,调解结案率逐年上升,共调结各类纠纷2710件,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70.8%,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
司法服务搭起“连心桥”
日前,家住官桥镇的村民林秋生家里来了几位法官,他们拿出一笔5000元的司法救助金交给林秋生,并嘱咐他要好好生活,照顾好家人。这一切让林秋生感动不已。
2010年,林秋生的亲属林某被廖某杀害,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廖某无期徒刑并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190569元,因廖某正在监狱服刑,又查不到有价值可供执行的财产。县人民法官考虑到林秋生等人确属经济困难,符合司法救助金管理使用办法,便向林秋生发放5000元的司法救助金。
“法院并不是铁面无私,法中有情,我们将尽力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县人民法院院长谢希鹏告诉记者,今年县人民法院已累计向11个申请执行人发放18000元司法救助金。
除设立司法救助金制度,县人民法院还通过进社区、到农村,上茶山巡回审判活动,设置巡回办案点16个,把司法服务前移到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同时,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公众代表走进法院、了解司法;为老弱、病残当事人开辟“诉讼绿色通道”;对经济上有困难的当事人缓、减速、免诉讼费。通过一系列司法服务搭起法院与群众的“连心桥”。
社区矫正指引浪子回头
“你们在缓刑考验期间应当学法、懂法、守法,要充分认识自己的犯罪行为。要自食其力,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劳动、合法经营,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服务社会。”今年4月13日,县人民法院在砖文村缓刑考察点,对砖文村、同美村34名缓刑犯进行回访考察。回访过程中,法院的法官对犯人进行教育,并组织他们参加公益劳动。
据介绍,我县在县综治委的牵头下,创新建立了缓刑执行监督考察机制,通过帮教、监督、进行社区劳动,引导缓刑犯回归社会。2009年以来,县人民法院共回访考察缓刑犯1324次,省高院马新岚院长到我县视察时充分肯定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效性,省高院在制定《关于人民法院参与社区矫正的若干规定》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县人民法院的有益经验。
谢希鹏表示,县人民法院将以詹红荔同志为榜样,以她的先进事迹为教材,学习她“爱民为民、干事创业、情铸和谐”的时代精神,忠诚履职,执法为民,倾注真心,倾注真情,满腔热忱地做好犯人的教育改造转化工作,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南平中院宣传学习詹红荔精神持续深入
作者:梅贤明
发布时间:2011-12-31 15:48:46
------------------
2011年,南平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6364件,审执结25388件,同比分别上升7.28%和8.15%,审结率96.3%,同比上升1.38个百分点。其中,中院受理各类案件4184件,审执结4127件,同比分别下降2.33%和1.17%,审结率98.64%,同比上升1.91个百分点。
一年来,全市法院宣传学习詹红荔精神持续深入,积极筹建詹红荔荣誉室和工作室,11月持续20多天在南平电视台、《闽北日报》头版设“爱民为民、创先争优”专栏,编印《荔红枝头》詹红荔画册,长期设立宣传栏、专刊。深入开展“三比三争”活动,中院和延平、邵武、建瓯、浦城法院被评为2009—2011年度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市法院系统被评为省级文明行业。
能动司法效果更加提升,“3•23”郑民生恶性杀人案执行后,部分受害学生家属提起民事诉讼,这是全国瞩目的案件,该案发生在校园口,全国没有先例,社会关注度高,被害人家属情绪激烈而且诉求过高,舆论对受害者有广泛同情倾向,案件调解难度极大。中院按照马新岚院长“努力以调解化解矛盾,争取案结事了。”的重要指示,在市委领导和省院的指导下,历经一年,“3.23”系列民事案件全部成功调解,未参与民事诉讼的受害学生家庭的请求也得到妥善处置。在省院有力指导下,第一批涉法涉诉信访积案279件在6月9日已全部化解,目前第二批清积任务共77件,已结39件,化解率50.65%,已完成年终40%的目标。闽北是重要林区,中院与林业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村、乡(镇)、县(市、区)、市四级涉林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机制网络,化解了386多起涉林诉前矛盾纠纷,涉诉涉林纠纷同比下降了近30%,党委、政府、村民非常满意。认真落实《关于在执行财产查控、处置中认真落实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的若干规定》,执行信访同比下降了63%,人民法院报以《让执行多双监督的眼睛》专题报道。
主题实践活动富有特色,开展有奖征集建党90周年活动方案和“传统、信念、为民”文学征文活动,收到160多篇征文,召开笔会。组织百人合唱团参加全市红歌比赛获得第三名、参加省法院的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第二篇:学习詹红荔精神有感
学习詹红荔精神有感
詹红荔同志在南平市延平区法院从事少年审判工作,9年来共审结涉及未成年人刑案近500件1100多人,这些案件无一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在她的帮助下,300多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或顺利升学,70多人出狱后找到工作。詹红荔同志的事迹充分体现了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员法官对党的忠诚和对法律的敬仰,充分体现了她对人民群众的情和义。通过报告团6位成员声情并茂的讲述,我认真学习了詹红荔同志的精神,真切感受到了宽容、真诚、责任、激情、爱心、忘我的品质在詹红荔同志身上的存在。通过这次学习,对我开展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深刻反思和认真领悟,我有如下一些认识。
一、通过对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认识了学习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的意义和重要性。
开展学习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教育活动,能够使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开展先进性教育,能够用广大党员的行动来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才能保证党员先进性这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和基础才能发挥党员先进性,完成党的执政任务和执政使命,广大党员才能带领群众去奋斗,去实现党的各项任务。“一个共产党员员,不论分内分外,如果需要,都义无反顾;一个人民法官,不论庭内庭外,如果需要,都责无旁贷。”詹红荔同志的这句话,深深铭刻在我心中。
二、通过对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明确了新时期法院工作人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
经过学习和感悟,我明确了作为一名从事法院工作人员在新时期的先进性,一是要立足本质、优化服务。热爱法院事业,坚持党的方向;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争创一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二是优质高效,精益求精。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司法业务能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三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维护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党组织的决定,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四是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廉洁奉公;通过学习詹红荔同志的先进事迹,仿佛让我看到了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充分发扬詹红荔同志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群众的精神,学习她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学习她爱岗敬业、公正司法的职业追求,学习她大爱无私、甘于奉献的优良品德,学习她清正廉洁、清风正气的高尚品格,为推动平潭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奋斗。
三、通过对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增强了自己的党性,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要注意日常工作和生活养成,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做起,秉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深入大走访,排查调解纠纷矛盾,切实推进法制宣传、普法依法治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在流水的开展,立足本职工作,以积极的态度为社会奉献,为平潭的开放开发服务。大爱无声,法外有情。这一路走来,詹红荔始终牢记家庭安则社会安、少年强则国家强的信念,用浓浓的大爱,温暖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家庭;用铮铮的铁骨柔肠,默默地驻守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我们要学习詹红荔同志胸怀大局、公正司法的坚定追求;学习她心系群众、司法为民的职业精神;学习她法中有爱、法中有情得优秀品格;学习她认真办案、干净做人的道德情操。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急当事人所急,想当事人所想,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一位哲人说:蜜蜂只在黑暗中工作,思想只在缄默中孕育,美德也只在幽居中产生。这就是法官詹红荔,内心充满着冬日阳关般的温暖和温馨、全身绽放着百合花似的清香和高雅。
我由衷敬佩詹红荔那一颗博大的爱民之心。“孩子,别蹲着,到阿姨身边坐。”一句朴实温暖的话语,就让失足少年小何感到了母亲般的温暖,使他找到了希望,找到了自信,找到了新生。这是一种大爱无疆的精神境界。***同志在会见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时说:“詹红荔同志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根本上在于,她对每个失足少年,倾注了母亲般的深情大爱”。爱心是一种人性体现,也是司法人员审判职能的延伸。一张笑脸相迎、一句话语问候、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虽不是大作为,但细致入微,暖人心肠。为老人上门立案,缓、减、免收困难群众诉讼费,帮扶失足少年,化解积怨已久的矛盾,虽是职责所在,但大爱无处不显……这些,无不表明以爱心密切联系群众有助于营造和谐氛围,推进社会矛盾有效化解,是新时期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也是法院促创新、干警成事业的动力源泉。
我由衷敬佩詹红荔那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詹红荔同志在审判前,她总是深入调查了解失足少年的成长背景,努力寻找教育感化的突破点;在庭审中,她注重情理法交融,引导失足少年真诚悔过、重塑心灵;在适用法律时,她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立足于教育人挽救人,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审判后,她积极帮助失足少年解决就学、生活等实际困难,为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健康成长铺就希望之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接见全国模范法官詹红荔及詹红荔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时说:“我们中国的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在依法承担着秉公执法职责的同时,还承担着许多的社会责任。”是啊,詹红荔同志的事迹,从表面上看,较平常、较普通、较平凡,但她是能动司法的典范,平凡中显示伟大。詹红荔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主要在于她坚持依法办案的同时,很好地学习了法律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积极、主动
地了解社会、了解人心,了解当事人的过去,了解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心理状态,并把对群众的浑厚感情,融入审判工作的实践中,真正做到爱民为民、能动司法。这就是一种司法为民的责任意识。
我由衷敬佩詹红荔那一种忘我的工作激情。为了拯救小冬这个失足少年,詹红荔走入小冬父母暂住社区,四处联系社区内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请求他们做小冬的帮教人,为找一位外出老专家,她六次登门才等到……,她先后帮助315名失足与问题少年重返课堂,为75人找到了工作。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远离犯罪,詹红荔主动走出法庭,走进学校,深入社区,融入家庭,创建了一种重在激励、重在引导、重在互动的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体系。为了更好与青少年沟通,詹红荔还学习了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知识,开通了“维权热线”、“QQ在线”,为他们释疑解惑。她还成立了“新生少年队”……。
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忘我的工作激情,引导着一个个新生少年重拾生命阳光,我在想,那就是詹红荔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一个共产党员,无论分内分外,如果需要,都义无反顾;一个人民法官,无论庭内庭外,如果需要,都责无旁贷”的承诺。
第三篇:学习詹红荔
詹红荔事迹引起极大反响 掀起学习先进事迹热潮
11月11日下午,我院组织全院干警收听收看学习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电视电话会议,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在广大党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全院迅速掀起了一个学习詹红荔精神的热潮。
詹红荔同志在法院工作27年,从事少年审判工作9年,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着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探索总结出一套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工作方法,教育、感化、挽救了一批又一批失足少年,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社会矛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审结的近500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涉及1140多人,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她被群众誉为“爱民为民、情铸和谐”的好法官。
要学习詹红荔牢记使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树立对人民司法事业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党、对人民、对组织工作竭忠尽责,力争做一个组织信任、人民信赖的人,用实实在在、点点滴滴树立良好形象。詹红荔对每个失足少年倾注了母亲般的真情大爱、传递了党的关怀温暖,她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警的榜样。
领导干部在学习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带领党员及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正确理论、路线、纲领;开展教育活动,认识学习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的意义和重要性,用行动诠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一个党员,不论分内分外,如果需要,都义无反顾;一个人民法官,不论庭内庭外,如果需要,都责无旁贷。”詹红荔她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她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警的榜样。
第四篇:詹红荔先进事迹
詹红荔先进事迹
为了“新生少年”的明天
福建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詹红荔
我1984年到法院,长期从事刑事审判,第一次接触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还是在我们延平法院少年庭成立之前。那个时候,我认为都是刑事犯罪案件,应该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几个案件下来,对我触动很大,让我对少年审判有了新的认识。
失足少年思想不成熟,要给予更多关爱
这得从郑微微的案件说起。郑微微在我们那儿小有“名气”,父母残疾,无人管教,9岁就开始“闯社会”,打、砸、抢、偷、盗无所不为。刚满14岁就因涉嫌抢劫、强奸、故意伤害被起诉,着实让人恼怒。庭审时,我没有好脸色,一判了事。
春节之际,法官到省少管所慰问,我发现会场里一个人一直低着头,便走过去拍了拍他肩膀,送给他一份精心制作的贺年卡。他抬起头,冲我一笑,我没认出他就是郑微微。我没有想到那一个拍肩膀的动作,会出现这样一个令人欣喜的结果!他努力改过获得了减刑,并且出狱后找到了工作。他让我认识到,法官的责任不仅仅在法庭,爱的引领和判后帮教更漫长,只有用真情和爱心洗涤他们沾满尘灰的心灵,使其真诚悔过,这才是少年审判的良方。
少年案件牵涉面广,要公正化解矛盾
2003年初,一起因为几句口角而引发的青少年聚众斗殴事件,导致一名学生当场死亡。庭审时,被害人村里200多名乡亲聚集在法院门口,打出“杀人偿命,血债血还”的横幅,见到被告人家属就打。我想,冤冤相报必将引发更大的矛盾,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解开他们仇恨的心结。庭后,我多次前往看守所,帮助失足少年认清自己的罪责;连续做被告人家长工作,促使他们尽可能通过经济赔偿来表达歉意。同时,我还三番五次到被害人村里,做附带民事赔偿的调解工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双方家属都意识到,我是在真心为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最终,这个案件以最稳妥的方式结案,一场一触即发的“风暴”平息了。我由此体会到,我们审理每一起案件,很重要的是化解案件背后的矛盾。只要真诚,就能唤醒当事人的理智;只要公正,就能赢得当事人的信服。
社会转型时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尤其重要
在少年庭工作,我考虑最多、感到最困难的就是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想,如果能让他们懂得是非善恶,防患于未然,那远比等他们犯事了再挽救更有意义。于是,我们走进学校、社区,尝试着和家长、老师沟通,做一些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益的努力和实践。现在孩子思想活跃,要想让他们接受你的观念,并不容易。我主动去了解年轻人的思想喜好,了解时下潮流风尚。年轻人喜欢网上聊天,我特地申请了QQ;现在孩子表现欲很强,我更愿意组织一些“模拟法庭大赛”、“法制漫画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渐渐地,大家接纳我,信任我,也接受了我的观点。
“磨刀不误砍柴工”。近几年,我们庭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越来越少,这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预防犯罪的工作中。
新生少年自尊心强,理解和支持很关键
我们称回归社会后的失足少年为“新生少年”,我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 “新生少年队”。这样他们既可互相关照,又有了服务社会的机会。
汶川大地震后,“新生少年”小林、小严想上街义唱义卖,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我担心他们的特殊身份,上街募捐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于是,赶紧向院领导汇报,得到了支持。3天后,一场主题为“祈福灾民,天佑中华”的赈灾义演在南平激情广场举行。20多名小伙子志愿帮忙,有的还是从100多公里外的地方赶来的。他们希望也可以跟普通人一样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那次活动,我们一共募集到7万多元。
少年刑事审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詹红荔先进事迹
《詹红荔先进事迹》简介:
“詹红荔是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审判庭的庭长。她始终坚持 “一个共产党员,不论分内分外,如果需要,都义无反顾;一个人民法官,不论庭内庭外,如果需要,都责无旁贷”的承诺,怀着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追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少年审判工作的始终,教育、感化、挽救了一大批失足少年。她审理的近500起案件涉及1140多名少年犯,无一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受到当事人和群众的高度信赖,被誉为“爱民为民、情铸和谐”的好法官。
一个好法官,不仅要公正司法,更要能动司法。
詹红荔认为,少年审判,惩罚不是目的,关键在引导他们真诚悔过,重塑人性,走向新生。她主动将审判工作向前、向后延伸,在长期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三三九不工作法”:首先,是庭前的三个不开庭:对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对被告人成长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对犯罪危害没有足够认识的,不开庭。其次,是庭中的三个不轻易: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被害方没有得到精神抚慰,达不成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第三,是庭后的三个不松手:入监后延伸帮教没有到位的,不松手;回归社会的问题没有妥善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落实的,不松手。这套工作法,有效拓展了少年审判的工作平台,提升了工作实效。
有个学生叫小冬,家境贫寒,成绩优异,一念之差,拿走了同学的笔记本电脑。庭审中,他真诚悔过。对这样偶犯的失足少年,本可依法适用缓刑。但由于他是外来农民工子女,落实不了帮教措施,判不了缓刑。詹红荔认为,如果因此就判处监禁刑,这对小冬不公平,而且进监狱还有“交叉感染”的危险,可能会毁掉这个孩子。
为此,詹红荔来到小冬父母临时居住的社区,在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中为小冬寻找帮教人。为找一位老专家,她六次登门,才把他等到。当詹红荔说明来意,老人反问:“这孩子是 您家亲戚?”詹红荔摇摇头。老人再问:“那是受人之托?”她还是摇头。老人有些不解:“那你这么上心,是为什么?”詹红荔说:“这是一个农民工的孩子,他的父母离乡背井就是为了将孩子培养成人。我不忍心让他们希望落空。只是想请您尽一份力,给孩子一个新生的机会。”老专家被感动了。
小冬在这个老专家的监护与帮教下,渡过了缓刑的日子,2009年顺利考上了农林大学。
失足少年就读难、就业难,不利于他们回归社会。为此,詹红荔努力推动建立少年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她积极奔走呼吁,建议公安、检察机关依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分流疏导处理,能行政处罚的,不移送起诉;能附条件不起诉的,不移送审判。让一时失足的孩子,进入司法程序之后,在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妥善、及时的处理。
一个好法官,不仅要审结案件,更要事了人和。
詹红荔常说,少年犯罪案件,牵动着的不是一个家庭,而是几代人,甚至是一个社会群体。身为少年庭的法官,永远要在细节上多想一点,在审理中多走一步,在法庭外多做一些。她办案的过程总能告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当事人双方坦诚相见,没有一件引起矛盾激化。
人民医院的董良瀚院长说起这样一件事:一群学生斗殴,有个少年被打成重伤送到医院,医生全力抢救,还是没救过来,欠了6万多元。有医生问:“医疗费怎么办?”董院长说:“双方亲属都闹得不可开交了,他们不来闹事就不错了,这笔钱肯定要打水漂。”没想到,几个月之后,死者的家属却主动到医院把医疗费缴了,并动情地说:“案件已得到了公正处理,法官也帮助拿到了赔偿,我是没了孩子,但不能昧了良心啊!”说完,还向医护人员深深鞠了一躬。
是什么样的法官,用什么样的方式,唤醒了人的良知,避免了一场可能引发的社会群体性事件?董院长十分好奇,一打听,原来是詹红荔法官承办的案件。他感慨地说:“难怪会有这样的好结果!”
多年来,在詹红荔的努力下,像这样矛盾尖锐而以和解告终的案件有40多起。
2004年6月,留守少年小沈的奶奶因水管供水与邻里发生纠纷。小沈放学回家,看到奶奶被推倒在地,一怒之下将邻居捅成了重伤。送达起诉时,他咆哮着喊道:“凭什么抓我?出去后砍死他!”詹红荔正色道:“我告诉你,如果这样,你将一辈子呆在牢里。”小沈怔了一下,安静了。詹红荔说:“你不是很爱奶奶吗?你忍心奶奶再也看不到你?”小沈睁大眼睛问詹红荔:“那你说我怎么办?”詹红荔拉起小沈,让他坐在自己身边交谈。
庭前调查,詹红荔了解到:小沈本不是一个坏孩子,只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多年,缺少父母之爱,他认为世上只有奶奶好。詹红荔将了解到其父母工作的艰难、生活的节俭和对孩子的期望,一一讲给小沈听。开庭时,她专门请来了小沈父母,说服他们积极赔偿,使双方达成谅解。
庭后,詹红荔还动员小沈父母返乡,协助他们在镇上开了个建材小店,给孩子一个更好成长环境。此外,她还通过村委会,为俩家分别安装供水管,彻底消除了纠纷隐患。如今,两家已和好如初。
詹红荔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案结只是个逗号,事了也仅是个分号,人和才是一个完美句号”。
一个好法官,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勇担社会责任。在詹红荔眼里,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者、推动者。
面对越来越低龄化的犯罪现象,家长揪心,老师担心。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远离犯罪,詹红荔主动走出法庭,走进学校,深入社区,融入家庭,创建了一种重在激励、重在引导、重在互动的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体系。
南平一所职业学校,原来风气不是很好,打架、偷盗、敲诈时有发生,有3名学生受到刑事处罚,被综治办“黄牌警告”,家长信不过,招生也越发困难,老师倍感无奈。詹红荔主动担任该校法制辅导员,在学校建立“法制德育基地”,带领新生少年现身说法,制作“流动式法制宣传展板”,举办“模拟法庭大赛”,开设“互动式法制课”、“心理辅导课”。一次次别开生面的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喜闻乐见,在潜移默化中纠正不良习气。仅一年,学校的“黄帽”就被摘除。几年来,詹红荔的足迹遍及城区所有学校。为了更好与青少年沟通,詹红荔还学习了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知识,开通了“维权热线”、“QQ在线”,为他们释疑解惑。
为了让失足少年尽快回归社会,詹红荔与社会各界联动,创立了一条爱心接力帮教工作新机制,先后帮助315名失足与问题少年重返课堂,为75人找到了工作。
为了孩子的自尊,她从不把回归社会的少年称为少年犯,而是亲切称他们为“新生少年”。她还组建“新生少年队”,经常带领他们开展公益活动,让他们在传承爱心、关心他人、回馈社会中,学会了感恩,体会到责任,看到自身价值。今年,在詹红荔倡导下,延平区设立了“失足少年救助基金”,为无家可归、没有收入来源的少年求学、返乡、学技能提供帮助。
詹红荔总是这样,认认真真办案,实实在在做事。群众亲切地称她为“法官大姐”、“法官阿姨”、“法官妈妈”。老百姓这一声声亲切的称谓,就是一个个最美好的赞赏,就是一份份最真情的回馈!
詹红荔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信任与敬重,在于她创造性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法治理念;在于她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正义与温暖;在于她有一颗博大的爱民之心、有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有一种执着忘我的工作激情。
这就是詹红荔,这就是新时期人民法官的人格魅力,这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强基石。”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许寿辉说。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詹红荔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感到十分荣幸。
詹红荔是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审判庭的庭长。她教育、感化、挽救了一大批失足少年。她审理的近500起案件涉及1140多名少年犯,无一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受到当事人和群众的高度信赖,被誉为“爱民为民、情铸和谐”的好法官。
一个好法官,不仅要公正司法,更要能动司法。
詹红荔认为,少年审判,惩罚不是目的,关键在引导他们真诚悔过,重塑人性,走向新生。她主动将审判工作向前、向后延伸,在长期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三三九不工作法”。首先,是庭前的三个不开庭:对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对被告人成长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对犯罪危害没有足够认识的,不开庭。其次,是庭中的三个不轻易: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被害方没有得到精神抚慰,达不成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第三,是庭后的三个不松手:入监后延伸帮教没有到位的,不松手;回归社会的问题没有妥善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落实的,不松手。这套工作法,有效拓展了少年审判的工作平台,提升了工作实效。
有个学生叫小冬,家境贫寒,成绩优异,一念之差,拿走了同学的笔记本电脑。庭审中,他真诚悔过。对这样的偶犯少年,本可依法适用缓刑。但由于他是外来农民工子女,落实不了帮教措施,判不了缓刑。詹红荔认为,如果因此就判处监禁刑,可能会毁掉这个孩子。
为此,詹红荔来到小冬父母临时居住的社区,为小冬寻找帮教人。为找一位老专家,她六次登门。当詹红荔说明来意,老人反问:“这孩子是您家亲戚?”詹红荔摇摇头。老人再问:“那是受人之托?”她还是摇头。老人有些不解:“那你这么上心,是为什么?”詹红荔说:“这是一个农民工的孩子,他的父母离乡背井就是为了将孩子培养成人。我不忍心让他们希望落空。只是想请您尽一份力,给孩子一个新生的机会。”老专家被感动了。小冬在这个老专家的监护与帮教下,度过了缓刑的日子,2009年顺利考上了大学。
失足少年就读难、就业难,不利于他们回归社会。为此,詹红荔努力推动建立少年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她积极奔走呼吁,建议公安、检察机关依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分流疏导处理,能行政处罚的,不移送起诉;能附条件不起诉的,不移送审判。让一时失足的孩子,进入司法程序之后,在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妥善、及时的处理。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努力已经有了回报:省少管所羁押的延平籍少年,已经从最高峰的56人,减少到今年初的17人,少年犯罪案件,也由建庭初始的57件,下降到去年的18件。
一个好法官,不仅要审结案件,更要事了人和。
詹红荔常说,少年犯罪案件,牵动着的不是一个家庭,而是几代 人,甚至是一个社会群体。身为少年庭的法官,永远要在细节上多想一点,在审理中多走一步,在法庭外多做一些。
一个好法官,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勇担社会责任。在詹红荔眼里,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者、推动者。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远离犯罪,詹红荔主动走出法庭,走进学校,深入社区,融入家庭,创建了一种重在激励、重在引导、重在互动的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体系。
南平一所职业学校,原来风气不是很好,有多名学生受到刑事处罚,被综治办黄牌警告。詹红荔主动担任该校法制辅导员,一次次别开生面的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纠正不良习气。几年来,詹红荔的足迹遍及城区所有学校。
为了让失足少年尽快回归社会,詹红荔创立了一条爱心接力帮教工作新机制,先后帮助315名失足与问题少年重返课堂,为75人找到了工作。今年,詹红荔倡导设立了“失足少年救助基金”,为无家可归、没有收入来源的少年求学、返乡、学技能提供帮助。
群众亲切地称她为“法官大姐”、“法官阿姨”、“法官妈妈”。老百姓这一声声亲切的称谓,就是一个个最美好的赞赏,就是一份份最真情的回馈!
詹红荔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信任与敬重,在于她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正义与温暖;在于她有一颗博大的爱民之心、有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有一种执著忘我的工作激情。
这就是詹红荔,这就是新时期人民法官的人格魅力,这就是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社会的坚强基石。
谢谢大家!
詹红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