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中外法治人物、故事、方法
环境营造
一、法官通道
1、审判方法
(1)皋陶的神明裁判方法
皋陶,姓偃,名大业,字庭坚,尧舜禹时山东曲阜偃地人氏。皋公可谓中国法官之始袓。舜在位时,“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又载“皋陶作士以理民”(《史记·卷二夏本纪》)。因其最贤,禹在位举皋陶荐之天,欲授政于皋,惜皋陶早卒(参见《史记?卷二夏本纪》)。传说皋陶为士(大法官)时,养一叫“獬豸”的神兽,该神兽头长一个犄角,又名“独角兽”。据《异物志》载,该神兽,“见人斗则触不直者,见人论则咋(咬)不正者”。皋陶让神兽参与审判,触不直者,然后按神兽意志,正平天下罪恶,民各伏得其实。此乃皋公的神兽裁判法,又称“神明裁判”。皋公的神兽裁判法,系中国司法裁判史上出现第一种裁判方法,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影响极其深远,而“獬豸”神兽亦成为中国法律公平正义之象征。
(2)周司寇的三刺、五听裁判方法
周朝的司法官为大、小司寇。他们在前人审判经验和自身司法实践基础上,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新裁判方法,使中国法官的裁判方法完全从“神意裁判”中解脱出来,首次形成一套先进、科学的裁判方法。
其一,以“三刺之法”裁决狱讼。所谓“三刺”乃为分别征求群臣、群吏和万民的意见,然后裁决案件纠纷。此法相当于后世公审咨询裁决制度。其二,以“五听之法”断狱。所谓“五听之法”,乃“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二曰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三曰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四曰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惑);五曰目听(观其眸子,不直则眊)(参见《周礼·秋官·小司寇》)
(3)孔子的“仁恕论刑”裁判方法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昌平乡陬邑(今曲阜)人氏,曾任鲁国大司寇。孔子周游列国讲学,不得志推行其政见,后回鲁著书立说,删诗书,定礼乐,因史作《春秋》,以当王法。其为人,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可谓为至圣(参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论语》等典籍)。孔子除其创立儒家学说外,在司法裁判思想上提出了仁恕论刑的裁判方法论。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在具体裁判案件,施行刑罚时,应仁恕,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子路》)。
(4)李悝战时“射讼”裁判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法经》的撰写者李悝,是法家的创始人,曾为魏文侯变法“撰次诸国法”。他在审判方法上也有杰出的建树。当李氏为上地之守时,下令“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者胜,不中者负。”也就是在审理争议纠纷案件时,以射箭定胜负。“射讼”令下,民众惟恐在诉讼中吃亏,无不积极练习射箭。不久魏秦战争爆发,魏国大败秦军,因为魏人不分男女老少,都练就成百步穿杨的射技。
(5)董仲舒“春秋决狱”裁判法
董仲舒是西汉大儒,他提出当律有疑义时,应以《春秋》的经学义理为其作基础解释,法律没有规定的可迳用经义来裁决,此即著名的“春秋决狱”裁判方法。董氏在其《春秋繁露》中说:“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至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其中的要旨是:法官裁判案件,应根据案情事实,研究行为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违法,犯罪未遂也不免其责;首恶者应从重惩处,主观上无恶念,过错者应从轻论处。此裁判方法经其弟子吕步舒等倡行,风行于两汉及汉朝以后,历久不衰。
(6)狄仁杰的“断狱如流”(速裁)裁判方法
狄仁杰,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人氏。狄氏为儿时,不闻门外事,坚坐读书。在唐高宗和武则天在位期间,曾长期作司法官,后位至三公,名重一时。而狄氏所荐进者,若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皆为中兴名臣。时人评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狄仁杰传》)。
唐高宗仪凤年间,狄氏“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旧唐书?卷八十九狄仁杰传》)。又载“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狄仁杰传》)。可见狄氏在不到一年内,审结长久未结的疑难积案一万七千件,并且没有一件冤案。以正常办公时间计,他一天最起码应审理裁决四十多件滞案,创造了中国司法裁判史上审案又快又好的最高记录,可谓“断狱如流”的真正速裁高手。狄氏精通法律,讲究策略,重实际,体恤民情,善断滞狱,效率惊人,据说其耳中中听讼,口中发落,手中批复,而无一差错。由此观之,狄氏的裁判方法,可谓真正的“断狱如流”速裁方法。
(7)徐有功“缜察明讼”裁判法
徐有功。唐代著名的专司审案的官吏。敢于严格守法。犯言直谏,用法宽恕,听讼唯明,常在破绽处求得案件真相。他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后作乱,下有酷吏网罗,执法守正彼为不易。徐有功执政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他因而得罪酷吏,奸臣陷害,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
(8)包拯“铁腕”裁判法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则把他当做清官的化身“包青天”。在民间信仰中,包公是阴间的审判官之一。他主张务徳慎刑,明正赏罚。
(9)宋慈的实证检验裁判方法
宋慈(1186-1249),字惠父,南宋福建建阳人氏。宋公为司法官数十年,处理狱讼,特别重视实证检验,从不轻信诉讼当事人陈言、口供。宋公认为“告状切不可信,须是详细检验,务要从实”,对疑难案件尤“须是多方体访,务令参会归一,切不可凭一、二人口说,便以为信”(《洗冤集录》开篇之言)。他还提出司法检验官必须亲临现场、尸检必须由其亲自填写的检验原则,对疑难狱讼,须充分调查取证,经深思熟虑后才能裁决。由于宋公采取科学实证的裁判方法论,其一生裁断疑狱无数,而无冤诉,名重朝野,被视为“神人”。宋公善于总结审判经验,勤于钻研疑难问题,对当时传世的尸伤检验著作详加以整理、核定,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著成《洗冤集录》这部中国乃至世界最早、最系统的法医及裁判方法论名著
(10)海瑞的“救弊”裁判方法
海瑞,字汝贤,明朝广东琼山人氏。海公在任期间,一反中国官员“厌讼”传统,提出司法官应积极受理民间诉讼:“凡争斗户婚,虽是小节,当为剖分,衣食等项,当为处理……不能执我严法,使诬者惧之不来,乃并实者弃之,使含冤之人不得伸雪,可以为民父母哉!惰者不肯受理,懦者不能执法,其事均不可通。为此再晓谕,今后凡民间小讼,州县官俱要一一与之问理”(《海瑞集? 示府县状不受理》,中华书局1987年版)。海公在提出积极受理民间诉讼的同时,提出其著名司法裁判原则与路径:“疑狱……窃谓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其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海瑞集·兴革条例》,中华书局1987年版)至此海公救弊裁判方法跃然纸上。因为当其时,乡宦、富家为富为仁,兼并土地、侵占田产、欺凌小民,无所不为,故海公在审理案件时屈富、乡宦,以维护小民的利益,以救时弊。
(11)况钟循环断案法
况钟,明代著名行政官,为官理事,纤悉周密;兴利除害,不遗余力。以致“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尤其注意清理冤狱,为民伸冤。他排了一个日程表,每天勘问一个县的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持之以恒,产生了法的长效震慑力。在刚到苏州上任的八个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经他审理过的案子,无论大小,都能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士豪不敢再为非作歹。
(12)马锡五的巡回“亲民”裁判方法
马锡五(1899-1962),陕西志丹县人氏,1930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要职。1943年任民国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开始从事司法工作;1946年被选任地区高等法院院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院长;1954年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马公对司法工作非常重视,经办了大量诉讼案件,典型者有:(1)华池县封捧婚姻上诉案;(2)曲子县苏发云兄弟“谋财害命”案;(3)调解合水县丁、丑两姓土地争议案;(4)王治宽侵占王统一场院地基案;(5)延安县杨兆云行政诉讼案;(6)复核周定邦杀人案(参见张希坡著:《马锡五审判方法》,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马公以社会公仆身份,通过巡回审判,不拘形式,不管早晚,不论地头河边,随时随地受理、裁决案件。人们把这种贯彻群众路线,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的裁判案件的方法,称之为“马锡五审判方法”,而马公本人在陕区享有“马青天”之誉。“马锡五审判方法”在当时既合乎政策原则,又顺乎法理人情,经边区政府推介,在边区及以后新中国的司法工作中产生极大的影响。
(13)宋鱼水的“胜败皆服”裁判方法
宋鱼水法官为新时代的先锋,使诉讼当事人胜败皆服,冠今绝古,独步天下;她的裁判经验与方法的宣传报道影响之大,前所没有,震古烁今,实为中国法官之殊荣。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数风流人物,还须看今朝!”为法官者自应寻求最佳裁判方法,追求那胜败皆服、息诉无讼之理想境界。宋法官在中国首次提出胜败皆服裁判方法论,非同凡响,值得每一个法官深入研讨。因宋氏胜败皆服裁判方法论,非笔者之力所能表述其万一,为忠实其法,敬请诸君参详其亲身演讲录及相关司法媒介报道。
(14)李红星工作法
“李红星工作法”是李红星在自身工作中,充分吸收海淀法院长期形成的社会矛盾和案件纠纷化解经验,逐步形成的一套“高效、高质、高化解程度”的办案方式。该工作法具有“三高三少”的特点,即工作效率高加班少,调解率高上诉少,结案数高投诉少,其基本内涵可以归结为“三解七化”,即在现行法律的框架内,围绕解疑虑、解纠纷、解心结的“三解”目标,推行调解过程前置化、法律规则常识化、利害关系明晰化、案件审理溯源化、诉讼能力均衡化、冲突分歧缩小化、事务管理精细化的“七化”举措。
(15)王永涛“四三三四”调解法
来自红色沂蒙的全国优秀法官王永涛“四三三四”调解法就是:将调解贯穿“四个环节”,即庭前做引导自行调,庭审抓症结重点调,庭后找时机跟踪调,结合判后答疑再次调;抓住“三个节点”,即找准“利益平衡点”,把握“感情契合点”,寻求“化解突破点”;针对案情复杂、证据不足、情法交融的“三种类型”;把握与多元调解、风土人情、法制教育、及时判决“四个结合”。17年来,王永涛审理各类民
商事案4500余件,无一矛盾激化、无一越级上访、无一重大改判,连续多年每年办案500余起,最多时年办案700余起,最多一天调处七八起纠纷,案件调撤率在70%以上。
(16)詹红荔“三三九不工作法”。
在长期的少年审判实践中,詹红荔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三三九不”工作法,即庭前的“三个不开庭”、庭中的“三个不轻易”、庭后的“三个不松手”,紧密结合少年审判工作实际,环环相扣,形成了少年审判工作的完整链条,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三个不开庭”,指的是对案件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对被告人成长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对犯罪危害没有足够认识的,不开庭。“三个不轻易”,指的是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被害方没有得到精神抚慰,达不成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三个不松手”,指的是入监后延伸帮教不到位的,不松手;回归社会的问题没有妥善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落实的,不松手。詹红荔积极探索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新 模式,推动建立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体系和新生少年融入社会机制,使该区少年犯罪案件由建庭当年的57件,下降到去年18件,判处非监禁刑的680人中,重新犯罪率不到0.3%。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无论分内分外,如果需要,都义无反顾;一个人民法官,无论庭内庭外,如果需要,都责无旁贷”的庄重承诺,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忠诚于党、牢记使命的崇高品质,以人为本、全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清正廉洁、健康向上的高尚情操,被人们称为“爱民为民、情铸和谐”的好党员、好法官。
(17)顾雪红“调解六法”
顾雪红,全国优秀法官,“调解六法”的创始人。顾雪红首创的“调解六法”即当事人因为纠纷往往带着怨气而来,顾雪红能够充分理解并尊重他们,用平和的态度、平实的语言、平等的立场,与他们进行心贴心的交流,让他们感到法官就像是亲人在为他们解难题,当事人无心理防线是“沟通渗透法”的前提。而“听诊把脉法”需要倾听当事人双方对纠纷起因、纠纷细节的陈述,有时甚至从双方的相互指责或争执中,弄清双方纠纷产生的真实原因以及矛盾的焦点所在,从而确定下一步的调解方向。“折中和解法”需要法官充分营造和解氛围,对于一些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双方主张可以接近的案件,让双方不纠缠是非恩怨,引导他们互利包容、互相折中。“多轮报价法”主要针对复杂的纠纷案件,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设法居中促和。尤其是对于有金钱给付的人损和借贷案件,采用“直接报价”、“多轮报价”的方法,当双方报价接近又不能达成一致时,再适时提出兼顾双方利益的建议,由于此时的建议水到渠成,往往一拍即合。对于那些数次起诉离婚的案件,法官一针见血地奉劝被告长痛不如短痛,面对现实,接受离婚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妥善处理好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等问题,从而心平气和地分手,各自开始新的生活,这就是“面对现实法”所起到的作用。而矛盾一般仍有和好可能的离婚案件,法官将以双方美好的过去及子女健康成长等角度为切入点,用“亲情疗伤法”修复失和的夫妻关系。
(18)陈燕萍“望、闻、问、切、笑”五字工作法
陈燕萍,第11届全国人大代表,2011年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陈燕萍同志对人民有着厚重质朴的情感,心中时刻装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信念,始终把对党和人民的爱铸就在平凡的审判事业中。陈燕萍把自己的办案方法,总结为“望、闻、问、切、笑”五字工作法。她自学心理学,喜欢察言观色,善于把握当事人在诉讼中表现出来的不同心理状态和神情变化。她说自己连当事人脸红、气粗等细微变化都非常在意。她办理的案子,尤其是发生在农村的案子,都要亲自到现场去看一看,这是她多年来给自己定的规矩,很多时候她会直接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或农家小院。“有话慢慢说”——这是陈燕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说当事人来到法庭往往难以理性对待,需要一个情感宣泄的过程,作为法官要有耐心,听当事人把话说完,通过倾听的过程建立起法官和当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相信任。经常和陈燕萍打交道的季律师说,陈燕萍办案有一个秘诀,就是她的笑。笑脸相迎,是她多年来“攻心为上”的法宝。“望、闻、问、切、笑”,说到底,就是用心去感知,用心去办案,掌握案件处置的主动权,争取案件的最终妥善解决,化解纠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19)邹碧华要件审判九步法。
邹碧华,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200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这是一位学者型法官的审判经验和思想精华这是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融审判实践与理论思考为一体,将法律适用过程创造性地分解为九步形成的“要件审判九步法”,层层递进,步步为营,使审判活动成为一门裁判艺术。所谓“要件审判九步法”是指第一步 固定权利请求;第二步 确定权利请求基础规范;第三步 确定抗辩权基础规范;第四步 基础规范构成要件分析;第五步 诉讼主张的检索;第六步 争点整理;第七步 要件事实证明;第八步 事实认定;第九步 要件归入作出裁判
2、中外法典
中国著名法典:
1、法经:《法经》——公元前5世纪,魏相李悝总结了春秋末期以来各国立法、司法经验,结合魏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共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其中《具法》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和原则,相当于现代刑法的总则部分,其他五篇相当于分则,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后世法律深受法经体系和内容的影响。
2、汉律:《汉律》——汉朝建立后,萧何在《法经》和《秦律》基础上,除盗、贼、囚、捕、杂、具六篇外,新增户、兴、厮三篇,故称《九章律》。另外,叔孙通制定了有关朝仪的《傍章律》十八篇,张汤制定了关于宫廷警卫的《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制定了有关朝贺的《朝律》六篇,四部法律攻击六十篇。至此,汉律规模大致确定。
3、晋律:《晋律》——晋武帝泰始四年正式颁行,史称《秦始律》。后著名律学家张斐、杜预为之作注,经晋武帝批准,与律文一同颁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又称《张杜律》。体例上,将《刑名》分为《刑名》、《法例》两篇,置于篇首;内容上进一步纳礼入律,第一次将“准五服制罪”引入法典。《晋律》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惟一颁行全国的法典,在传统立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唐高宗时命长孙无忌等以《贞观律》为蓝本,制定出《永徽律》十二篇,500条。鉴于当时在审判中对律文理解不
一、科考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高宗下令对律文逐字逐句解释,经批准,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后世称为《唐律疏议》。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立法技术达到高效水平,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5、宋刑统:《宋刑统》——宋太祖建隆四年,窦仪等人修订新法典。完成后由太祖诏:付大理寺刻板摹印,颁行天下,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全称《宋建隆祥定刑统》。在具体编篡上,以传统的刑律为主,同事将有关赦、令、格、式和朝廷禁令、州县常科等条文,部分类编附于后,使之成为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
6、大明律:《大明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教训,经过吴元年、洪武六年、洪武二十二年的制定修改,终于在洪武三十年完成《大明律》一改《唐律》的体例,共分30卷,名例一卷,包括五刑、十恶、八议,吏律二卷、户律七卷、礼律二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一卷、工律二卷,共460条。是传统社会后期一部系统全面的刑法典,内容为清朝继承。
7、大清律例:《大清律例》——乾隆即位之初命三泰为首重修清律,对原有律、例逐条考正、编辑,详细校订附例、在律文中增加小注,乾隆五年基本完成。这是以《大明律》为蓝本而制定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综合性封建成文法典,集中国古代法律之大成,是一部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现实社会关系,考虑民族特色的法典,一直沿用至清末。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中国宪政史上真正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参议院审议,孙中山签署生效。1912年3月颁行。它用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实行责任内阁制,倡导自由平等的原则,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在废除不平等条约、解决土地所有制问题上存在局限性。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制定过四部宪法,现行的第四部宪法在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正。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外国著名法典:
1、乌尔纳姆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早于《汉谟拉比法典》)。由古代西亚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060-前1955年)创始者乌尔纳姆颁布。它适应奴隶制的发展,主要用来保护奴隶占有和私有制经济,镇压奴隶和贫民的反抗。法典包括序言和正文29条(传下来的只有23条)两大部分,没有结语,主要涉及政治、宗教和法律等方面。序言宣称,是神授予乌尔纳姆统治权力,乌尔纳姆在人世间的行为是按照神意,确立「正义」和「社会秩序」。《乌尔纳姆法典》是部成熟的法律,苏美尔文明的法制体系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虽然如此,《乌尔纳姆法典》但仍然可视为人类文明史上现存的最早的成文法。
2、汉穆拉比法典: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王汉穆拉比时期制定,法典原文刻在一个玄武岩石柱上,又被称为“石柱法”,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立法思想有:君权神授;法律是维护正义的武器;法律有维护国家统一安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强调法的神圣性、延续性和永恒性;体现了团体本位思想及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等特色。
3、摩奴法典:又称《 摩奴法论》,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系以摩奴法经为基础所修补之法典。法典内容驳杂,传至今日之《摩奴法典》共12章,2684条。第1章讲述创世纪的神话;第 2~6 章论述婆罗门教徒的四住期的行为规范;第 7~9 章主要包括民法、刑法、婚姻制度、继承法;第10章是关于种姓的法律;第11章是赎罪法;第12章包括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之说。其中,纯粹法律的篇幅约占全书的1/4。这部法典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为研究古代印度历史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其影响远及缅甸、泰国、爪哇和巴厘等地。
4、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1年,古罗马十人委员会制定了法律十表,后因平民不满又制定了两表作为补充,合称《十二表法》。它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设计土地占有、债务、家庭、继承和诉讼等方面,反应了罗马奴隶制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的过程,也体现了平民斗争的胜利成果。它是罗马发展史上的里程牌,是古代奴隶制法中的重要文献。
5、罗马法: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是古代奴隶制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包括法学家的解答和著述、裁判官的“告示”、系统的法典编篡。其特点是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内容极其丰富;立法形式灵活简捷,符合实际;法治建设和法学家紧密结合;概念、原则、术语科学,规模宏大。是第一个具有世界性的法律制度。
6、英国大宪章:13世纪以后,随着诸侯对农民统治地位的巩固,摆脱王权的要求也日渐强烈。1215年6月,国王被迫签订《大宪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确认了封建贵族和僧侣特权。同时规定,任何自由公民非经合法程序不得被逮捕、监禁、放逐、没收财产,有效限制了王权,保障了臣民的若干权利,后来被资产阶级作为反封建的武器列为重要的宪法性文献之一。
7、法国《人权宣言》:全称《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是法国在1789年革命高潮中制定的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政治纲领,是法国近代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以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为基础,强调人权是自然的,人人是平等的,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法治原则,对法国以至世界的人权、公民权、权利分立等观念和法治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8、德国民法典:1990年《德国民法典》共分5编,即总则、债务关系法、物权法、家庭法和继承法。其基本原则是在法律统治下的“自由”和“平等”。法典明确规定法人是民事权利的主体;肯定“契约自由”原则;严格保护私有财产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也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制度的残余。被誉为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之大成”,对世界影响深远。
9、美国宪法:美国宪法于1787年颁布,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制衡原则;限制政府权力原则。自其生效以来,至今仍然有效,修改程序极为严格,修改和完善主要通过宪法修正案和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实现。它是近代第一部成文宪法,为人类的宪政实践提供了可批判性借鉴的实例。
10、苏联宪法:1936年12月,苏联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批准了《苏联宪法》。它明确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及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苏联最高苏维埃,由人民选举;规定全体公民在国家生活一切方面一律平等。这是苏联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宪法,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3、中外法学家 外国著名法学家
1、霍姆斯(O.W.Holmes, 1841~1935)美国现代实用主义法学的创始人。1866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在波斯顿从事一段时间的律师工作之后,于1870年入哈佛大学法院担任讲师、教授,1882年12月担任马萨诸塞州最高法官,1899年起任院长。1902年~1932年,担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霍姆斯的学说,主要体现在他于1881年出版的著作《普通法》(The Common Law)、《法律之路》(The Path of the Law)、他逝世后出版的判决意见集《霍姆斯法官的司法见解》(The Judicial Opinions of Mr.Justice Holme Shriver ed 1940)以及生前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之中。他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法学家”和美国法学的缔造者,美国的实用主义法学、社会法学、现实主义法学都将他视为自己法学流派的奠基人。
2、萨维尼(Savigny Friedrich Karlvon1779~1861)德国法学家,历史法学派主要代表,他在《论立法和法理学的现代使命》一书中系统地陈述了以他为代表的德国历史法学派的基本观点,他认为法律就像语言、风俗、政制一样,具有“民族特性”,是“民族的共同意识”,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3、哈特:英国法学家。新分析法学派首创人。哈特是在战后复兴自然法的条件下提出自己的新分析法学的,因此,他的学说中具有向自然法学靠近的特征。主要著作有《法的概念》(1961)、《法、自由和道德》(1963)和《刑法的道德性》(1965)等。
4、罗纳德·德沃金(Ronald Myles Dworkin , 1931——)德沃金是当代最著名、最活跃的法理学家之一。在德沃金的法理学体系中,有四个主要的观点(它们构成了当代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批判并超越法律实证主义;第二,坚持认为法律理论依赖于政治与道德理论;第三,把法律理论根植于一种解释理论;第四,将平等的政治价值作为法律理论的核心部分。这四部分前后是联系在一起的。法律实证主义是德沃金的直接批判对象,也是论证的起点;德沃金将政治与道德价值融入自己的解释理论中,作为选择判断的标准;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种平等与自由的政治社会。《法律帝国》是德沃金最重要的著作,全面体现了他的法律与政治。
5、格劳秀斯,H.Hugo Grotius(1583~1645)
17世纪荷兰法学家,古典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之一,近代国际法奠基人。格劳秀斯,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国际法学创始人,被人们同时尊称为“国际法之父”与“自然法之父”。其名著《战争与和平的权利》(1625年)不仅是重要国际法著作,而且是西方资产阶级人权学说的基础自然法或自然权利理论的开创性著作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法学、政治学、文学、语言学、史学等,但使他享有盛名的是在法学方面。在他的法学著作中,有一本是他在被监禁期间所写的关于荷兰古代法和罗马法的书,名为《荷兰法律导论》。
6、孟德斯鸠,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7、庞德(Roscoe Pound 1870~1964),美国著名法学家,社会学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庞德的社会学法学是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和一战后发生在美国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变革相伴而生的,在长达五十余年的法学生涯中他致力于法律体系和法理学的批判与重构工作。其学说的思想渊源主要是实用主义哲学、美国L.F.沃德(1841~1913)和E.A.罗斯(1866~1951)的社会学以及R.Von耶林的新功利主义法学。庞德是20世纪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法学界权威的法学家之一。他所代表的社会法学长期以来在法学中占有主导地位
8、约翰·马歇尔(1755年~1835年)是美国政治家、法学家。1799年至1800年为美国众议员,1800年6月6日至1801年3月4日出任美国国务卿,1801年至1835年担任美国最高法院第4任首席大法官,在任期内曾做出著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决,奠定了美国法院对国会法律的司法审查权的基础。
9、卡多佐(CawdoyoBenjaminnathan,1870~1938)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官之一,社会学法学的代表人物,被公认为全美最聪明的法学家,被誉为有创造性的普通法法官和法律论说家。卡多佐强调说,司法必须与社会现实相适应。在社会法学的影响下,他对司法过程进行了敏锐透彻的分析。他认为对司法过程意义认识的关键并不在其本身,而在于通过司法达到最良好的社会效果。要想通过司法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法官选择正确的司法方法。“沿着公正、风尚和社会福利的几条线,即按现今习俗道德去努力”,这就是他倡导的社会学方法。中国著名法学家
1、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战国时期一位极力主张实行变法的著名法家代表人物、法家理论的主要奠基者。他在总结早期法家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和各诸侯国变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法家的法律思想作了全面的论述,为先秦法家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法律思想,尤其是“法治”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社会重大变革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主张和利益要求,对中国封建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定分”“立禁”法律起源论体现的权利保护思想;
二、“缘法而治”的法律工具论;
三、“刑无等级”、“不赦不宥”的法律适用平等思想。在商鞅的“法治”思想中,还值得一提的是,“以刑去刑”的主张。他提出:“重刑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行罚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商鞅的“以刑去刑”的主张,历来被认为是他为实行重刑而寻找的依据,因此是虚伪的。但是,“以刑去刑”的思想也反映出商鞅已经认识到法律被普遍、自觉地遵守的重要性。商鞅从“无刑”‘、“去刑”’的角度去说明“重刑”的合理性、正当性,这表明他已经初步接触到刑罚的公正价值的议
2、韩非,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申商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其次,申、商学说的第二大缺点在于“未尽”,“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韩非子 定法》)韩非按照自己的观点,论述了术 法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同申不害相比,韩非的“术”主要在“术以知奸”方面有了发展。他认为,国君对臣下,不能太信任,还要“审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思想,强调“严刑” “重罚”。
尤可称道的是,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中国法治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韩非认为,光有法和术还不行,必须有“势”做保证。“势”,即权势,政权。他赞赏慎到所说的“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难者》),提出了“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的论点。
3、李悝,周定王五十四年(前455年)生,周安王七年(前395年)卒,战国时魏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
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
第一,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国策,主张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对于那些国家没有贡献,完全依靠父祖辈的爵禄享有特权的人,剥夺其官职和俸禄,把这些官职和俸禄授予那些对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因此改善了吏治,同时也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第二,编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经》,分为盗、贼、囚、捕、杂、具六篇,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等方面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提出了“尽地力”的“重农政策”,革除旧有的阡陌封疆,鼓励自由开垦土地,提倡在一块土地上杂种各种粮食作物,要求农户在住宅周围栽树种桑,充分利用空闲地扩大农户农副业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
第四,实行“平籴法”。提出一项设置“常平仓”的政策,在年成好的时候,政府以平价收购余粮食作为储备,使粮食价不至于暴跌;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用这种方法限止商人的投机活动,保护农民利益。
第五,任用吴起改革军制,精选武士。创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使得“秦兵不敢东向”。
4、沈家本,清末法学家。在资本主义文化东来,新学萌起的历史条件下,他热心研读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接受了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影响,成为当时中国积极引进资本主义法律的代表人物。在他主持修订法律期间,既删改了原有的《大清律例》,又制订了具有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典法规。沈家本还主持制定了《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等一系列法典同,重视研究法理学,建议废止凌迟、枭首、戮尸、刺字等酷刑。
5、伍廷芳(1842~1922年),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本名叙,字文爵,号秩庸,后改名廷芳。祖籍广东新会,出生于新加坡,3岁随父回广州芳村定居,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学院攻读法学,获博士学位及大律师资格,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后回香港任律师,成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华人议员。洋务运动开始后,1882年进入李鸿章幕府出任法律顾问,参与中法谈判、马关谈判等,1896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
6、江庸(1878—1960)字翊云、翼云,号澹翁,四川璧山人,近代法学家、社会活动家、民国政要、文化名人。1878年3月27日,出生于重庆璧山县祖父衙内,及长入读致用书院(在渝中区临江路现市政协故址),与辛亥革命元老杨沧白(巴县人)等是同学。21岁入成都中西学堂学英文,后又经重庆去日本留学。清末任京师政法学堂总教习、大理院推事。辛亥革命后,参加南北议和。民国成立后,历任大理院推事、高等审判厅厅长、司法部次长、法律编查馆总裁、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等。1924年辞职,在北京从事律师业务,并任法律评论社社长、尚志学会会长、国立法政大学校长、私立朝阳大学校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拒任伪职。后参加抗日爱国运动和反蒋民主运动。1949年1月与颜惠庆、章士钊等人赴北平和谈。同年9月应邀参加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史馆馆长等。
7、宋教仁(1882~1913),桃源县人,字遯初,号渔父。曾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研究各国宪法和政治制度。
1899年与胡瑛、覃振、瞿方书、孙迪卿、田荆华等人由杨吉陔、陈犹龙主盟,加入会党组织 “富有山堂”。
1904年与黄兴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
1905年后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民报》等刊物。1906年,前往东北运动马匪,策划东三省革命。在东北期间对间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写成《间岛问题》一书,以确凿证据证明延吉为中国领土。当时中国政府正为延吉的归属问题与日本政府进行交涉,苦于缺乏证据,该书为谈判获胜提供了极大帮助。
1910年至1911年,与谭人凤等组织中部同盟会,策动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后,参与筹建临时政府,系《临时约法》的主稿人。
1911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法制院院长、农林总长等职,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任代理理事长。坚持“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的主张。
1913年2月4日,参、众两院复选结果,国民党获392席,占绝对多数。宋教仁希望以多数党的地位,成立责任内阁,约束袁世凯专权。在正式国会开会之前,他亲到长江流域各省宣传演说,为建立责任内阁,实现民主政治大造舆论。
1913年3月20日,国会召开前夕,被人刺杀于上海火车站,时年31岁。其著作有《间岛问题》、《宋教仁集》。
8、高铭暄是当代中国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中国国际刑法研究开创者。我国刑法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5个组织法通过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并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律室负责组建起草班子。经与中国人民大学联系,法律系领导就把高铭暄派到刑法起草班子工作,包括草拟条文、收集资料等。高铭暄为刑法典的出台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学识、热情、心血和汗水。作为自始至终参与刑法典创制的惟一学者,他提出了数不清的立法意见和建议,搜集整理了不知多少资料,对每一个条文不知做过多少次的草拟、修订和完善。
9、江平(1930年—)浙江宁波人。1948年-1949年,燕京大学新闻系;1951年-1956年,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83年-1990年历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校长;还担任七届人大常委、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1992年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1985年至今任中国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1995年至今任北京仲裁委员会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江平主持制定新中国第一部民事法律《民法通则》,这部划时代意义法律首次肯定中国人的私权,被国外誉为“中国民事权利宣言”。一批民事经济类单行法陆续出台,市场经济法律“盲点”陆续补上。
10、沈钧儒(1875年—1963年),字秉甫,号衡山,汉族,浙江嘉兴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法学家,政治活动家,曾任民盟中央主席,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副会长等职。清光绪时进士。曾出席在柏林召开的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当选为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反对人治,主张法治,是沈钧儒法学思想的核心。沈钧儒认为,法制健全与否,是否实行法治,是国家强弱盛衰的重要因素。他引用韩非的话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强调发扬民主与厉行法治。“唯民主可以革专制之积威,唯法治可以纳庶政于轨物。”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建立和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殚精竭虑,使法制建设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二、当事人通道
1、司法制度
(1)法官制度。法官制度是审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关于法官选任资格、选任方式、任职期限、奖励惩处、物质待遇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的总称。何谓法官?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法院的职责是参与合议庭和独任审判案件。
(2)审判制度。由宪法、法院组织法、法官法和诉讼法等加以规范的审判制度,是司法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何谓审判制度。审判制度就是法院制度,包括法院的设置、法官、审判组织活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3)陪审制度。陪审制度根据形式分为陪审制、参审制。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主要采用陪审制,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体系采取参审制,我们现行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何谓陪审制度?陪审制度是国家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加审判民事、刑事案件的制度。
(4)辩护制度。辩护制度是审判值得中的重要构成,它体现了对被告人诉讼权利的尊重和保障,也是司法公正的体现。何谓辩护制度?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根据事实和发来吧,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减轻、免除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
(5)律师制度。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法律赋予律师为社会提供特殊的法律服务,律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何谓律师制度?律师是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6)调解制度。法院调解制度,是指民事诉讼中,在人民法院审判组织的支持下,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民事权益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何为调解制度?调解制度是指经第三者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活动。
(7)庭审旁听制度。庭审旁听制度是公开审判的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司法公正、司法为民的原则。何谓庭审旁听制度?庭审旁听制度是指允许公民亲临庭审现场,了解庭审活动情况。本制度有利于培育公民的法律意识,体现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8)大法官制度。法官权威性地位的树立会塑造公众对社会公正的信心,法官的声望直接关系一个法治社会的完备程度。起源于英国自公元605年起,英国就设立了大法官一职,在1707年成为联合国前,此职位曾分别为“英格兰大法官”和“苏格兰大法官”执掌,因此其历史比首相职位更悠久。
(9)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指只要判决者与被判决者存在着某种关系或者与诉讼程序的结果存在着法律上的利害关系,都将被排除在案件之外,从而在制度上保障了案件的公正审理。何谓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具有法定的情形,必须回避,不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
(10)减刑制度。减刑在我国是自由刑执行中最常见的刑罚变更方式,也是在押犯比较关注的刑事奖励措施。在教育改造罪犯的司法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何谓减刑制度?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刑罚执行期间适当减轻原判决刑罚的制度。
(11)赦免制度。赦免制度在古今各国都受到如此重视,因为赦免制度具有其他社会调整手段无法替代的刑事政策功能,不仅彰显国家恩德,抚慰人民心灵,而且理由处理特殊矛盾,能节约国家司法资源。何谓赦免制度?是指国家以政令的形式,免除或者减轻犯罪人的罪责或者刑罚的这一种制度。赦免制度通常由宪法加以规定。
(12)仲裁制度。仲裁是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解决争议的合法途径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双方协商和解、第三人调解、仲裁、诉讼。何谓仲裁制度?仲裁制度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法定的第三者根据程序规则和公正原则作出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部制度。
(13)管辖制度。管辖权势法院对案件进行神哦按和裁判的权利或权限。根据这一权限所实现的管辖权,是法院对具体案件行使审判权的启动前奏,是确定当事人起诉权和其他诉讼权利实现的先导。何谓管械制度?是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除最高司法机关以外将不同行政区域的法律事务交由特定司法机构处理问题。
(14)强制执行制度。强制执行是司法处罚程序的最后完成,它包拯法院和行政机关已经作出的产生法律效力的处罚决定的真正实现。
2、法器(1)国徽;(2)法徽;(3)天平;(4)法槌;(5)权;(6)法鼎;(7)明镜高悬;(8)獬豸;(9)石狮;
(10)达摩克利斯之剑。
3、法官寓语
父子双双找法院,父也难堪,子也难堪,孝敬父母日三餐,父也欢,子也欢。
卧冰求鲤
法官寄语: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五条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可见,子女的赡养义务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有负担能力的子女都有无条件赡养父母的义务。赡养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
夫妻双双找法院,夫也不愿,妻也不愿;心平气和谈一谈,夫也不散,妻也不散。
宋弘糟糠不弃 刘庭式娶盲女
法官寄语:夫妻恩爱——夫妻是家庭主要成员,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核心,夫妻和睦就是在男女平等基础上互敬互爱、互助互让。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即夫妻对共同生活中的共同事物如住所、生活方式等拥有平等的决策权……”《婚姻法》第四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夫妻和睦,不仅有利于双方婚姻的美满、身心健康和事业成功,而且有利于子女的教育成长,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邻里双双找法院,邻也有怨,里也有怨;闲言碎语抛一边,邻也心安,里也心安。
朱冲宽厚待人
法官寄语:
1、法官寄语:和谐邻里关系——和谐邻里关系不仅是居住人自己的愿望,同时也是法律规定的重要内容。我们《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物权法》第92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
公司企业找法院,真也可鉴,假也可鉴;互利互让调解断,你也发展,我也发展。
明山宾卖牛 公艺百忍 法官寄语: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项基本原则,诚实守信即诚实信用。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合同法》第六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无论在我国合同法还是民法通则里,诚实信用均作为一条法律原则列入总则部分,城市信用原则是道德观念的法律化。
未成年人找法院,优也关怀,劣也关怀;一心一意护成材,家也乐哉,已也乐哉。
李后严明(德威严,举良贤)
明朝李太后,对于她的娘家,约束严谨,不使娘家的人作恶为非。李太后的父亲有了过失,李太后把父亲请到了宫里,把道理为父开解了一番。李太后教子也颇为严厉。督促皇帝读书,一丝不苟。李太后的严明,成就了皇帝,并得到后人的褒奖。
法官寄语:爱护未成年人——花季少年站在法庭前,我们就应该考虑他们的切身利益,以更加严格的执法强度打击损害青少年健康的不法份子。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并适应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官员平民找法院,官也想占,民也想占;是非黑白清晰辨,官也服判,民也服判。秦镜高悬(正无私、刑律法)
传说秦朝咸阳宫中有一面神奇的镜子,他宽四尺,高五尺九寸,正反两面都能照人。人在镜前镜中影子是倒立的,用手按住胸口照镜,可以显示五脏六腑,可以看出人体内的病灶,还能看出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秦始皇经常用该镜对付身边的人。
法官寄语:公正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无私照,时无私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贫富之分,我国法律维护每一位公民的利益不受损害。我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二篇:中外法治小故事
中外法治小故事
国外的法治故事 1.所罗门王的“智慧”
相传,在距今近3000年的时候,以色列人中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所罗门王。他曾用了7年的时间,为耶和华建造了一座壮丽无比的大神殿,所罗门日日来到神殿中在橄榄树的浓荫下,为全国臣民主持正义,审理各种案件,有一天,有两个妇女抱着一婴儿上殿来,妇女甲指着妇女乙说,我们二人在一起待产,我生下一个男婴的第三天,乙也生下了一个男婴。当晚,乙不慎将自己的孩子压死了,于是竟然趁夜将两个孩子掉包,我醒来时发现孩子已死,惊魂甫定后才发现并不是我的孩子。甲说完后,妇女乙激动的对所罗门抗辩到:“不!她在撒谎,死的那个才是她的孩子。”妇女甲则更激动的说:“活的才是我的孩子呀!”,二女子吵得不可开交,怎么办呢?所罗门沉思良久后,突然睁开眼睛说:“那剑来”。二女大吃一惊,拿剑干什么?所罗门说:“既然你们不能确定,又都想要这个婴儿,那么把婴儿切成两半,一人一半。”这时,妇女甲失声痛哭到:“国王,国王我不要了,把孩子给她吧,请不要杀孩子。”妇女乙却狠狠地说:“既然我们都想要,好吧,切了一人一半吧!”此刻。本案应该有所定论了,因为根据人之常情,只有亲生母亲才会顾虑孩子的生命,即使委屈自己,所罗门王做出了那个著名的判决:将孩子交给妇女甲,她才是孩子真正的母亲,而妇女乙则收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2.勇敢的安提戈涅 传说,安提戈涅是一个小姑娘,她有一个哥哥,但是在反对国王的战争中战死了,国王克里奥颁布法令:将叛军阵亡者暴尸城下,谁也不可以哀悼,不准安葬。违反此法令者要当场用乱石砸死。我们都明白,在那个年代,国王的话就是法律,必须要遵从,否则就会招致杀身之祸,但是安提戈涅不管这一法令,她勇敢的推开看守的士兵,来到兄长的尸体面前,祭拜安葬。可是安提戈涅却被士兵带到了国王面前,国王克里奥震怒的问她:“你知不知道自己已经违法了。”安提戈涅却略带冷笑的说:“你说的话也算是法律吗?宙斯并未宣布过这样的法律,正义之神也从未下过这样的法律要人们遵从,在我看来,尊敬兄长是弟妹的必须做的,而人死亡就要埋葬,这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不我不认为你说的话有法律的效力。尽管安提戈涅最后仍然被处死,但是“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的自然法思想却被保留下来了。
3.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是雅典有名的思想家,可是公元前399年,他却被三个卑鄙的政客指控犯了两项罪名:亵渎神灵罪和误导青年罪。当时雅典的司法制度采取的是非常极端的民主原则,从雅典的10个部落里各推选出50人,组成500人的公民大会来进行审判。尽管苏格拉底在庭审上雄辩滔滔,将指控方驳得哑口无言,可是就是在这种所谓的民主审判模式中,仍然以281︰220过半数的票数判苏格拉底死刑。就在临刑前的一夜,来探监的老朋友克里同鼓励苏格拉底越狱,称一切都准备好了,克里同说雅典的法律没有公平正义,何必遵守?可是苏格拉底却反问到:“难道逃走就符合公平正义了吗?雅典的法律虽然不公平。可是服从它的判决,维护”法律至上“的秩序,这不正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吗?思来想去,第二天傍晚,当最后一缕夕阳穿过铁窗时,苏格拉底举起狱卒端来的毒酒,一饮而尽。4.温莎堡草地上的羊皮纸
1215年6月15日清晨,几十个英国贵族身带佩剑,来到温莎堡的青草地上,他们的目的是要向一贯专横粗暴的国王约翰递交一份请愿书,要求国王保证从今以后,遵守法律,不得再侵犯贵族的权利。而他们的随从骑兵则隐伏在茂密的树林里,以便这场与国王的“世纪谈判“一旦破裂就武装叛乱。不自由,毋宁死,抱着这种信念静静地等待国王的到来,终于,上午9时左右,人们看清了约翰国王,教皇使者等骑马而来,一位贵族迎上前,简短的说了几句话,就地上了一张羊皮卷。约翰王打开羊皮纸,看见上面写着:“不经同等身份的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的判决,国王不得将任何人逮捕监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施加任何刑罚折磨„„.”等等不得这样,不得那样的要求,国王皱着眉头看完了羊皮纸,据说当时整个绿草地上被一片让人窒息的气氛包围着,可是出乎意料,国王竟然点了点头,将这份羊皮纸——“贵族权利纲领”交给了他的大法官,之后国王不失尊严的离开了,而四天后,以这卷羊皮纸为蓝本,经大法官们修饰敲定的“英国人民自由契约”——《大宪章》诞生了,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宪法雏形诞生了。5.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1866年10月13日,普鲁士大公国(德国的前身)的国王威廉一世在大批御林军的前呼后拥之下,来到了那座著名的行宫——桑苏西宫。他登上了顶楼,放眼望去美景尽在眼底,可是一座又残又旧的大风车磨坊出现在了他眼前,威廉一世命令道:“拆了它”。可是这座磨坊是私人的财产属于一个贫穷的老头,于是威廉一世生气道:那就买下它,再去拆。可是磨坊主死活不肯卖,这大磨坊是他祖传的,坚决不卖,威廉一世暴怒了,说:“马上派兵去给我拆掉磨坊,谁敢反抗,就地正法。”于是乎,片刻之间磨坊被夷为平地,而那个又穷又倔强的老头则老泪纵横,很快废墟旁引来了一大批群众,人们都支持老头告国王,不要害怕,于是老头就在一片支持声中,郑重的向普鲁士最高法院递呈了一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民告王”的起诉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认为,即使被告是国王,他们任然享有审判权,因为法官只有一个上司,那就是法律,于是他们一致裁定:被告人因擅用王权,侵犯原告人由宪法规定的财产权,触犯了《帝国宪法》第79条第6款。责成被告人威廉一世,在原址上立即重建一座同样大小的磨坊,并赔偿原告人各种费用150元。当威廉一世接到判决时,才明白,国王之上还有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例外。于是,一座崭新的磨坊又矗立在了桑苏西宫墙外。6.纽伦堡大审判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45年11月20日,一个由英、法、美、苏8名法官及一大批法警,宪兵组成的“国际军事法庭”在纽伦堡拉开了帷幕。据说,当天上午9点55分8位大法官鱼贯而出,10点整,首席大法官杰弗里·劳伦斯将法槌一敲,所有纳粹战犯被宪兵押上了审判厅中央的被告席上,一共23名,全部都是犯下滔天罪行的狂徒们,在公诉人对他们的战争罪行进行指控时,这些战犯无一例外的都会回答道:自己只是奉”上级的命令“行事,是依照当时所颁布的法律。这时,国际法庭公诉人之一,美国杰克逊大法官义正言辞的说:“有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纳粹党徒,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对人类犯下了前所未有的滔天暴行,谋杀、拷打、奴役,种族屠杀这些行为,难道不是被全世界文明人认为是犯罪的吗?德国法西斯党的种族屠杀、践踏人类权利的那些“法律”、“法令”,是与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完全背道而驰的邪恶的法律,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执行这样的“恶法”,同样,这样的法律决不能会成为任何人拿来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作辩护的理由。此时这些昔日的暴徒开始哑口无言,之后在经过各种举证,质证,辩论后,历经11个月的审判,23个被告分别被判处了绞刑、无期徒刑、20年、10年不等的刑罚。纽伦堡大审判是人类法律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确立了一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在战争中,军人对平民的屠杀是一种罪行,要对其个人负责,同时首创了一项“反人类罪”,为那些无辜死去的人讨回来一个公道,让正义和公平响彻在历史的天空。7.米兰达宣言
1965年的一个夜晚,一名叫做欧内斯特·米兰达的男子在街上闲逛,他是一个游手好闲,无业的游民,突然他看见一个大约18岁的少女独自一人走在小镇的街上,于是邪心突起,将女孩挟持到车上,对其进行强暴。之后女孩报警,米兰达就被抓进了警察局,归案认罪,本来简单的案件,却因为一个律师的介入而引起轩然大波。律师告诉米兰达,根据美国宪法第五条,你享有一项叫做“反对自我归罪”的权利,即即使你真的犯罪,但在面对警察时,仍可以一言不发,保持沉默,不需要去证明自己犯罪。米兰达记起当时的情景,一拍脑袋决定,上诉去。于是,在米兰达开始了他漫长的上诉之行,最终告到联邦最高法院,经查明,警察确实存在逼供的行为,首先审讯室与外面完全隔离,五六个警察一字排开,使得米兰达神经高度紧张,且当时没有律师在场,而问的内容全是你怎么干的,存在有罪推定的情况。于是,经过激励的争论之后,最高法院的9位大法官以5︰4的微弱多数,判决米兰达无罪释放。判决结果当然带来了舆论的一片哗然,但是沃伦大法官借用媒体来告警警察:“第一个规则是:警察在审讯中,用强迫的方式获得的被告人的口供,证词均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第二个规则是,但凡在拘捕被告时必须先说出以下这番话: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所说的话将会用作不利于你的证据。你有权会见律师,如果你请不起律师,那么政府会为你免费提供。于是,就出现了那个著名的米兰达规则。8.辛普森杀妻案
辛普森是一位曾在美国风靡一时的橄榄球明星,在他退役以后转战影视界当大明星,可是1994年的一起凶杀案打破了他的得意人生。1994年6月13日一对老夫妻在一栋豪宅发现两具尸体,一男一女,女尸体正是辛普森的前妻,而男尸体则是一个业余演员古德曼,死因都是被锋利刀刃刺死。血案现场,留下的证据有一窜大码鞋的血印,还有一顶辛普森的帽子,一只左手套,于是警察敲响了辛普森的家门,可是无人回应,警员翻墙而入,发现血迹直通车房,车房内一辆越野车内也有血迹,附近还有沾满鲜血的右手手套,辛普森顿时成为凶杀案的犯罪嫌疑人。当时,辛普森在面对盘问时一言不发,保持沉默,对证据的分析也没有出来,警察无法逮捕。可是三天后,辛普森消失,于是就出现了后来的世纪大逃亡,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转播了警察对辛普森的追捕。辛普森被抓之后,花了1000多万美元聘请了全美最好的律师,组成梦之队为他进行辩护,而这场大审判更是持续一年半的时间,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在关注这个案子,而最终当法官们做出辛普森无罪的判决时整个美国都沸腾了,为什么,明明证据确凿,为什么?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辛普森所聘请的律师团的努力,他们将公诉方所提出的的所有证据都一一驳倒,血手套辛普森现场试戴根本带不进去,现场血迹有人为的作假和被污染,证人存在极端的种族歧视倾向,警察违法规定收集证据等等,使得公诉机关所编制的证据网完全崩溃,在美国程序的合法远比结果合法更为重要,于是明明证据确凿的案子,仍是变成无罪释放,这场世界审判也算是落下帷幕。9.农夫的演讲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埃及,一位农夫赶着几头载满物品的驴从绿洲中走来,可是在半路上,他却遭到了一个税吏官的勒索和抢劫。于是他向高一级的官吏报案,要求的得到公平正义的对待,即使是官吏也无权随意抢劫贫民。最后,他被带到了法老面前,法老王起初对这一件小的案件并无兴趣,可是他却被农夫颇好的口才吸引,于是聆听了案件审讯的过程。农夫在庭上做出了9篇关于“正义标准“的演讲,他痛斥了官吏的腐败,宣扬法律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没有什么可以打破,他歌颂了伟大的法老,说他公正的形象,最后他胜利了,而他所表达的法律应该是公正的,而不是统治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妄为与胡为。10.洛杉矶警察案
1991年3月3日凌晨1点,洛杉矶警察在马路上发现一辆时速高达180公里的汽车,他们试图将这辆狂车停下,可是车主却加速脱逃,警察大怒,出动10多辆警车,疯狂追逐了10多公里,最终将驾驶员罗德尼·金逼停。当天,20多名警察包围了金,可是这名黑人,却一推开门就疯狂逃跑,为了制服他,警察们使用了电击棒,可是金在却挣扎中挥拳反击,愤怒的警察一拥而上,对着金拳打脚踢。这一幕却恰恰被路人用夜视摄像机拍了下来,并且卖给了电视台,经过电视的播放,整个美国舆论一片哗然,洛杉矶的黑人大声叫到:这是严重的种族歧视。于是他们涌上街头,砸烂商店,焚烧国旗,殴打白族人,各种**行为,迫于压力,联邦检察官在时隔两年之后,对其中四名当事警员提起诉讼,洛杉矶联邦地区法院根据“滥用暴力”的事实,认为两名警察,侵犯“公民权利”的罪名成立,对他们判处了相应的处罚。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觉得警察也是在执法,面对被执法对象的暴力,给他一点颜色瞧瞧不是正常的吗?事实上,在美国社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叫做“公民权利”,只有法律可以对罪犯进行处罚,其他任何人不可代劳。美国公民普遍认为,如果一个罪犯的权利可以被执法者随意剥夺,肆意践踏,那么其他的公民是否也会有这样一天呢?所以,在打击犯罪的时候,一定要把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摆在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中国的法律故事 1.约法三章
公元前207年,刘邦领兵抢先由中原进入秦川到达秦王朝国都咸阳,秦王子婴出城献国玺投降,刘邦入城以后,将秦朝的宫廷重地及财宝物资府库予以保护或封存,将十万大军撤于霸上。又召集三秦之地各县有德望和名声的老者豪杰,说道,父老乡亲们遭受秦朝的暴政苛法的苦害已经太久了,我曾与各路义军首领有约,首先入关进阳者就在当地为王,我与诸位父老订立简明扼要的法规,杀人者要偿命斩首,伤害人或者抢劫盗窃者论罪惩办。除此之外,秦朝的繁律苛法全部废除。接着,刘邦立刻命人,到县乡村镇张贴告示,使约法三章家喻户晓。约法三章使得刘邦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一个公正、宽厚,仁慈的形象,为后来打败项羽,打下了民众基础,尽管汉朝并不是如刘邦所约定的只有三条法律,甚至有着同样多的严刑峻法,但是“杀人者死”这四个字,却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后世人的心中。2.子产铸刑鼎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官子产,为了整治当时郑国的不良的社会风气,不顾贵族的极力反对,在一个巨大的青铜器上
第三篇:中外名人故事 主要人物介绍
中外名人故事 主要人物介绍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他有着过人的才华,以豪迈的热情、驰骋天外的想象,将自己对锦绣自然的热爱
倾注于一首首千古绝唱之中。曾经入宫为官,后因小人挑拨,辞官畅游于山水之间。
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具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和豪
迈的抱负,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
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工作。金兵入侵中原时流落南方,境遇孤苦,因亲身经历了国破家
亡,后期词作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对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秦始皇:
秦始皇是战国末期秦国君主,也是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他为了巩固秦
朝的统治,修建了长城,统一了全国的行政、文字、货币、道路和度量衡。但他还是个
少恩寡义、专制残暴的人,曾经下令焚书坑儒,使民族文化遭到重大损失。他的生平有
功有过,但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誉为“千古一帝”。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他运用才能和智慧领导了共产党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建设。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 要的人物之一。
牛顿:
牛顿是18世纪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他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为人类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了工业
革命的大门。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德国犹太人,后入美国籍,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现代物理学的
奠基人。他从实验事实出发,重新确立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
突变,并创立了相对宇宙学等,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第四篇:2015法治人物
2015年12月4日,第二个“国家宪法日”和第十五个法制宣传日,《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CCTV 2015法治人物颁奖礼》法治人物正式揭晓。记录2015年法治中国铿锵前行的脚步,见证2015年依法治国的伟大成就,他们用行动书写宪法的精神,传递法治的力量。颁奖礼特别设立两个致敬环节,分别向两个群体致敬。
CCTV2015法治人物——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副支队长 张辉
【主要事迹】参与督办和破获全国迄今涉案人数最多、涉及区域最广、涉及金额最大的“地下钱庄”案
201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监测到大额资金频繁转移的可疑情况,这一线索立即引起公安部的高度重视,并部署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进行立案侦查。在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副支队长张辉的带领下80多名专案组成员披挂上阵,向这起涉案金额高达4100亿元人民币的特大案件宣战。案件涉及130多万条数据,120多个犯罪嫌疑人又分布在多个省市。张辉带领专案组,辗转大半个中国,日夜兼程,行程几万公里,奋战400昼夜,捣毁非法外汇买卖团伙12个,冻结非法资金数亿元,这起案件是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涉案人数最多、涉及地域最广、涉案金额最大的“地下钱庄”案。
2015年 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以张辉及“9·16”专案组为代表的中国警察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颁奖词】
你日夜兼程,率队辗转大半个中国,行程几万公里,奋战400昼夜,从海量数据中寻找证据,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线索,护航金融秩序,捍卫财富中国。你就是“地下钱庄”的真正克星!
CCTV2015法治人物——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安国镇人大主席 李竹奎 【主要事迹】
1990年,大学毕业的李竹奎放弃了在市区单位工作,投身乡镇第一线,在杨庄、麻川、麻武等6个乡镇度过了人生中最为珍贵的25年,期间他将人大工作具体化、细致化、规范化,进村入户走访,有效搜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撰写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大力推进水利建设、梯田改造、危房修葺、修桥修路等惠民工程,同时,坚持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使得宪法、法律在基层深入人心,保障各种法律法规的全面实施。
李竹奎很少坐在办公室里,田间地头才是他开展工作的地方。他“办法多、点子多、工作方法有一套”,李竹奎深知乡镇人大的作用,一头连着党委政府,另一头连着群众百姓,依法治国,根基在基层,他带领当地乡镇人大代表,行走在黄土高原,宣传法律知识,加强法律监督,广泛收集民意,架起了群众与党委政府的“连心桥”。【颁奖词】
陇上古镇,丝路人家,你是村里最忙的“代表”。传递民意,关注民生,你是百姓的“连心桥”。面朝黄土,背对青山,职责所在,誓言无声。
CCTV2015法治人物——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主任 张世峰
【主要事迹】唤醒沉睡28年“僵尸条款”的未成年人守护者
2015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正式实施,54岁的张世峰也了确了自己的一桩心愿。已经从事21年儿童福利相关工作的他,早在1999年从事流浪儿童救助工作时就认识到监护权转移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而近年来,未成年人遭受亲生父母伤害的事件频发,如何提前预防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伤害,如何让法律条文中撤销监护权的条款真正进入司法实践,真正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是张世峰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张世峰和众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的努力下,经过几十次讨论修改,上百个单位参与调研,201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共同出台了《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
从63个字的原则性法律到6000余字的司法意见,他让司法能实践,让法槌敢落下,让孩子有明天。【颁奖词】
为了孩子,你四处奔走呼号,从63个字的法律条款,到6000多字的司法文件,你让沉睡的法条恢复尊严、照亮童心。一人之力,雷霆万钧,你用爱心创造了奇迹。
CCTV2015法治人物——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奥运村法庭、代庭长 刘黎 【主要事迹】
刘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奥运村法庭代庭长,工作以来,她审理了“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离婚案等大量社会关注度高的疑难复杂案件,她的许多判决都成为该类型案件审理的经典案例。她探索了道路交通损害赔偿案件审理八条规则,被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吸收采纳;提出的规范道路标线设置的司法建议,使事故频发的“伤人之路”变成“平安之路”。
近年来,刘黎共审理审结民事案件2000余件,每年结案将近400件,涉及当事人7000余人,无一信访,无一投诉。
在总结自己的法官生涯时,刘黎的感受是:用法律构筑共识,让法律回归生活,让当事人感受到尊严,让正义看得见。她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4年6月19日入选“全国最美基层法官”。【颁奖词】
一个案例就是一张法制名片,一次判决就是一纸法制宣传单,秉公断案时,你不乏侠骨柔肠,铁面执法时,你洞悉人情冷暖,你让威严的法庭成为公平正义的港湾!
CCTV2015法治人物——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编委、高级记者 汤计
【主要事迹】坚持近10年,用一篇篇内参报道和媒体报道推动“呼格吉勒图案”再审 1996年4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毛纺厂大院公厕内惊现一具被奸杀的女尸,警方最终将报案人18岁的卷烟厂工人呼格吉勒图定为犯罪嫌疑人。案发仅仅62天,呼格吉勒图就以“流氓罪”和“故意杀人罪”被执行死刑。九年后,另一犯罪嫌疑人赵志红供认,“公厕女尸案”是他所为,汤计得知此事,迅速以内参形式向上汇报,引起了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高度关注,自治区政法委随即成立调查组,确认呼格案是冤案。此后九年,汤计不顾各种压力,坚持不懈追踪呼格案,先后写下六篇内参及若干报道,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呼格案。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呼格案终于迎来了曙光。汤计说,“我相信,只要心存法治精神,正义迟早都会到来。”
汤计长期扎根基层,采写过数百篇调查性报道,他反映的问题很多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推动了问题解决。2015年1月22日,新华社举行汤计同志记功表彰暨报告会,中共新华社党组决定给汤计予以表彰,记个人一等功。2015年2月2日,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颁奖词】
用良知叩问公平,以勇气战胜黑暗。十年辛苦不寻常,你如此顽强地逼近真相。六份内参为一案,你让冤屈终昭雪,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你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CCTV2015法治人物——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巫昌祯
【主要事迹】致力于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著名反家暴学者
1929年出生的巫昌祯,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作为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代法律人,她一生中亲历了多部法律的起草修改工作。
1979年、1997年两次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改。
1989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起草,任起草小组副组长。
2002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草案专家组组长。她和专家们提议在婚姻法中对家庭暴力予以规制,“最后争取将„禁止家庭暴力‟写入总则”。这被认为是反对家庭暴力立法的重大突破,是里程碑式的事件。2005年,妇女权益保护法修改,巫昌祯再次参与立法。修改后明确了“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并规定了多机构合作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干预模式。
2015年7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并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在五十多年的法律生涯中,巫昌祯始终关注着妇女权益的保护,执著于她所钟爱的婚姻家庭法的研究和实践事业。【颁奖词】
丈夫的拳头,妻子的眼泪,一件件家暴案例让你心急如焚,一个个孤苦无告让你奔走呼号。关注女性命运,保护弱者权益,八十六年风雨人生,六十年初心未改。你用爱的力量彰显了法律的尊严!
CCTV2015法治人物——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彭少勇
【主要事迹】面对“王玉雷”错案,顶住各方压力,做出“不批准逮捕”决定
2014年河北省顺平县发生一起命案,公安机关经过侦查,认定报案人王玉雷为犯罪嫌疑人,并以涉嫌故意杀人罪为由,请检察院对其批准逮捕。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彭少勇发现该案证词前后矛盾,证据不足,他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做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并迅速启动了引导侦查机制,对重要涉案证据进行排查,取得了完整的人证、物证证据链,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王斌。2015年2月王斌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彭少勇严把审查关口,认真履行检察机关对权力的司法监督职责,把每一个案件都办成让老百姓能够感受到公平和正义的案件。
彭少勇从事检察工作36年,几乎经历了检查机关的所有部门的多个岗位,参与指挥过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4次。2015年5月,被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最美人物——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称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他“全国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颁奖词】
你深知一件件卷宗关乎命运人生,你深知一条条证据涉及司法尊严。不枉不纵,宽严相济,是你最大的信条。你有一双慧眼,更有一颗爱心。你用坚持彰显了职业的力量!
CCTV2015法治人物——法律援助律师 马兰
【主要事迹】放弃高薪收入,走遍甘肃、西藏、云南、贵州、新疆等贫困山区的法律援助女律师
2010年,马兰离开北京的律师事务所,成了一位法律援助志愿者,先后去了偏远边疆的五个省区,行程6万公里 ,普法宣讲近3万人次 ,办理各类案件300余件。
法律援助道路上,马兰花开。在西藏,马兰一个人撑起整个法律援助中心。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最忙的时候一天接待了50多位群众。除了繁重的工作,她还需要面对各种生活的不便,在高原上,她的体重减轻了三十斤。如今48岁的她,在这条法律援助志愿之路上,已经坚持了5年。
五年来,马兰曾多次奔赴高原及边疆的贫困山区。一位脆弱的女性,抛却了在大城市舒适的环境,优越的条件,执意在艰苦的地方用自己个人的力量去推动法制进步。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也许我只是一只50瓦的灯泡,照亮不了太大的地方,但我也要努力让法律正义的光亮传递到更远、更需要的地方。【颁奖词】
边疆小村寨,你是百姓贴心人。崎岖羊肠路,你是普法好使者。风沙漫漫,无怨无悔。万里走单骑,你的足迹踏遍边疆五省。一心助他人,你把光明带给千家万户!
CCTV2015法治人物——陈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主要事迹】孤身潜入腾格里沙漠腹地,揭开骇人的沙漠污染真相的《新京报》首席摄影记者记者陈杰;三赴腾格里腹地,落实近百条证据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成员等
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南北长240公里,东西宽160公里,总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四大沙漠。2014年9月,《新京报》首席摄影记者陈杰跨越一千三百多公里,历经艰险拍摄到腾格里沙漠腹地的黄沙黑水,刊发《沙漠之殇》目击报道,腾格里工业园区污染真相开始为世人所知。2014年10月,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专门成立督察组,随后,39名责任人被问责41家企业被环保部挂牌督办整改。
与此同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历时数月,三赴腾格里腹地对沙土、水源、植被进行全方位调查采样,对污染腾格里沙漠的8家企业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提到了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行的“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了十三五规划,“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党的执政理念和亿万中国人的共同追求,2015年1月1日二十五年来首次大修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现了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由探索时期迈进实践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它给了每一个中国人坚强有力的武器,像一把利剑插进污染者的心脏。【颁奖词】
你是一名记者,你是一位律师,你更是一个公民。为了腾格里,你们站在一起向罪恶宣战。你们义无反顾,敬畏自然,捍卫生命。你们是守护沙漠的一群雄鹰!
CCTV2015法治人物——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员 马善祥 【主要事迹】
马善祥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8年,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多起,撰写了152本、520万字的工作笔记,总结形成了56种调解方法,被推广到全国。
2012年5月,观音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挂牌成立了“老马工作室”,提炼形成了一整套“老马工作法”。三年多来,“老马工作室”接访1300多人次,调解成功率达96%;办理上级交办信访件60余件,回复率100%。如今,年近六旬的马善祥仍带领着工作室的200余名成员四处奔走,解决各种各样的纠纷、矛盾。
老马的调解,一有技巧,一有耐心,三有成果,他有一颗热心,在工作中,在生活里,在对人接物上,他把法治的精神化繁为简,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是人民调解员的一个好典范。【颁奖词】
152本笔记摞起来高过你的身躯,520万字记录连起来铺就你的每一个脚步。28年调解人生化恩怨释前嫌,无惧家长里短,明辨是是非非。你用爱心和耐心收获了人心。
2015致敬英雄——高宝来、陈运周、邹碧华 【主要事迹】 1.邹碧华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高级法官 邹碧华 他把毕生精力献给司法事业!
他公正为民,崇法尚德;他敢于担当,甘于奉献。
邹碧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高级法官。
2014年12月10日,邹碧华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着的这个世界,年仅47岁。
2014年,邹碧华兼任了上海高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他不畏压力,敢于担当,为全国司法改革甘当探路先锋,为全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法治燃灯者”。
邹碧华的突然去世,震动了整个法律界和社会各界,网上网下哀思如潮,中央各大媒体报道了邹碧华的感人事迹,10余万人通过微博、微信参与留言悼念。很多人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赶来上海参加他的追悼会。“法官当如邹碧华”,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期盼。总书记评价他为:“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2.陈运周
湖南省新田县人民检察院原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 陈运周 他,以法为剑,剑指贪腐,声震湘南; 他,一身正气,守护正义,绝对忠诚。
陈运周,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人民检察院原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从检28年,长期扎根基层,奋战在反贪一线。因患鼻咽癌医治无效,于2014年8月1日去世,年仅49岁。
陈运周先后参与查办的大案要案有150多件,组织领导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案件270多件,无一错案。他身处反腐前沿,始终坚持廉洁自律,妻子下岗14年,摆过地摊儿、卖过盒饭、给人看守过店铺,至今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工作。
2012年,陈运周被诊断出鼻咽癌,前后放疗和化疗达十五次,直至逝世前的第23天,仍坚守反贪一线,在39度高温下坚持办案。3.高宝来
原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恩济庄派出所驻区民警 高宝来 他和每天早晨的阳光同步,开启孩子们平安的一天;
他默默坚守五个春夏秋冬,用身体充当孩子们的“移动安全岗”。
高宝来,原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恩济庄派出所驻区民警,五年来,他每天提前两小时上班,在小学门口义务疏导交通,护送孩子们上下学。
2015年2月,高宝来被确诊为肺癌晚期。3月30日,海淀实验小学举行献爱心活动,上千名师生为表达对他的感谢,捐款36万多元。
2015年5月22日,高宝来病重离世,灵车驶过之时,师生洒泪送别,向“警察爷爷”致敬。北京市公安局党委决定,在全市创建了203个“高宝来爱民服务岗”。千名民警走上街头 为孩子们遮风挡雨,守护平安。
第五篇:2014法治人物
改革法官砥砺前行
2014年12月10日,邹碧华突发心脏病,因公殉职,年仅47岁。1988年,邹碧华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进入法院系统,2012年11月起,任上海市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他将审判实务和理论研究结合,写下10多部著作,其中《要件审判九步法》成为全国民事法官和律师办案的重要指引。他一直致力于法律共同体建设,2010年,在其担任上海市长宁区法院院长时,长宁法院出台了《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引发律师界震动。他坚持每天亲自阅批群众来信,曾在短短4个月内阅批各类群众来信106封;坚持每周四接待来访群众;坚持利用周末或下班时间上门看望上访老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化解工作。只要有时间,他就亲自阅看卷宗、亲自研判案情、亲自主持制定化解方案、亲自推进落实化解措施。他指导或参与审理了上海社保基金追索案等一大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曾当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首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第三届“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评语】 从成为法官的第一天起,邹碧华就恪守着“做一个有良知的法官”的承诺,他把自己称为“庭前独角兽”,为追求公正,他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创未成年人起诉亲生父母先例;为追求公正,他旗帜鲜明地为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呼吁;为追求公正,他把学习作为毕生事业,成为当代中国“学者型法官”的杰出代表。邹碧华是法治时代的公正法官,同时也是改革时代的先行者,他公正为民、忠诚敬业、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敲击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也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王俊峰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
掌舵律协服务偏远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快解决有些地方没有律师和欠发达地区律师资源不足问题的要求,司法部于2013年7月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解决有些地方没有律师和欠发达地区律师资源不足的问题的意见》。作为全国律协会长,王俊峰带领全国律协,认真落实司法部部署,积极组织协调,采取多种措施,解决174个县无律师问题。通过组织安排规模较大、社会形象好的律师事务所到没有律师事务所的县(市、区)设立分所,指导没有律师的县(市、区)的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国资律师事务所,深入开展“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选派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到没有律师和律师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服务等措施,至2014年6月,全国174个县无律师问题已全部解决,第一次实现了律师法律服务县域全覆盖。
【评语】 “法律服务像衣食住行一样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每个公民的权利是否能得到公正对待,都要靠律师,所以人们不能没有律师,就像不能缺医少药一样。”每每谈到“无律师县”的话题,一向内敛沉稳的王俊峰总不免提高声音分贝。把无律师县清零,让所有地区都能享受到法律服务的“阳光”,肩负重任,一路走来,王俊峰步履坚实。
戴新福 上海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副总队长
立规经侦千里追踪
作为分管金融犯罪侦查工作的副总队长,近年来,戴新福探索创新建立了金融犯罪专业侦查打击体系,积极为上海经济安全保驾护航,为政府宏观金融决策提供参谋;他推动构建了经侦执法监督机制,有力确保了上海经侦执法质量建设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在他的直接指挥下,仅2013年以来,上海警方接连侦破了“8·13”泛鑫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等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重特大案件30余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余亿元。2013年5月,戴新福接巨额金融诈骗犯罪案件举报后,迅速带队出击,连续出差33天,全额追回10亿元被骗资金。2014年8月,戴新福带领专案组从举报线索入手,历时6月、辗转7地,开展了艰苦的取证工作,成功侦破一起重特大经济犯罪案件,抓获30余名犯罪嫌疑人。多年来,戴新福曾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4次,荣获个人嘉奖4次以及“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立功竞赛优秀个人。
【评语】 违法犯罪,虽远必擒。在戴新福的心里,任何犯罪嫌疑人,无论藏身哪个角落,都难逃法律制裁。秉持这样的信念,工作中,戴新福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身先士卒、带头攻坚,奋战在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一线。从南到北,一次次不知疲倦的千里追捕,从实践到理论,一项项机制创新的凝练升华,戴新福为的只是保护国家、人民财产安全。
黄志丽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
审案五千无一重审
1995年参加工作,2001年任助理审判员独立办案以来,黄志丽审结的民商事案件共5034件,通过扎实做好依法公正审判和释法说理取信“两篇文章”,解开了当事人之间的“法结”与“心结”,上诉率不到千分之三,无一发回重审、无一撤销改判、无一申诉信访、无一投诉举报,成为人民群众信赖、满意的人民法官。黄志丽创新多元调解,深入社区乡村熟悉民风民俗,用群众的语言聊法律,以法官的亲和消弭当事人的隔阂,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福建省委政法委决定在全省政法系统广泛开展向黄志丽学习活动。2014年6月19日,黄志丽入选“全国最美基层法官”。
【评语】 她把群众当亲人,把奉献摆在首位,将爱心延伸到庭外,让“黄志丽法官工作室”成了群众家门口的“小法院”,她身体力行传播法与德,小心翼翼修复受损社会关系,在重塑道德基石中让群众认同法治精神,成为人民群众信赖、满意的基层法官。在基层法院办案10余年,黄志丽始终坚信,在法官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
程然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
忠诚检徽灿如夏花
2014年10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共湖北省委联合召开命名表彰大会,授予程然“全国模范检察官”和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程然是孝感市孝南区人民检察院的一名普通检察官,从检17年,她先后在该院法警大队、技术科、反贪局、财务室、办公室、案件管理中心、公诉科工作,看似不出彩的岗位,她却总能干得大放异彩,成为这个岗位“离不开的人”。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视检察事业如生命,视责任如泰山,视群众如家人,先后获得湖北省和孝感市“先进检察官”“2008年—2012全省检察机关先进个人”“焦裕禄式好干警”等荣誉,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2013年12月底,因长期劳累工作,程然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后被确诊为胃癌三期;2014年1月,程然的胃被全部切除。
【评语】 “只要精神不倒,生命就有希望,人生还有盼头,工作还能继续!”在程然看来,活着就要不断追求人生高度,瞄准方向就要坚持到底。三尺公诉席,承载的是程然对检察事业的信仰和执著。凭借着这样的信仰和执著,她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用无悔奉献的青春年华铸就一名检察官的绚丽,用丰润饱满的生命激发头顶检徽的熠熠光辉。
王林华 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党委副书记、镇综治办主任
刹那挺身一路担当
2011年9月28日,王林华担任潜江市人大常委会浩口镇联络处副主任。2012年8月9日,兼任浩口镇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2013年8月26日,兼任浩口镇社会治安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2014年6月10日上午,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第三小学发生劫持人质事件,52名小学生生命受到威胁,面对劫持人质的犯罪嫌疑人随时可能点燃爆炸物的危境,他毅然挺身而出替换人质,尝试尽一切努力劝说嫌疑人冷静下来,寻求其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他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基层政法综治干部的智慧,用义勇担当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连续获得“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嘉奖,2014年7月23日被中宣部评为“见义勇为最美人物”。
【评语】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去。有了深厚的百姓情怀,才会有为民利民的自觉自愿。在危急时刻,王林华主动赴险,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难留给自己,充分体现出一名政法综治干部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他忠诚于党,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他爱岗敬业,扎根基层不懈追求;他一心为民,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我只是在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
杨斌圣 江西省芦溪县宣风镇原副镇长、司法所原所长
乡村判官为民解纷
1983年4月开始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30年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700余件,为外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3600余万元。由于处事公道、调解成功率高,作为首席人民调解员的杨斌圣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乡村判官”。熟悉杨斌圣的人都了解他的“七不原则”和“八字格言”:“七不原则”是指“不坐卧铺、不住宾馆、不下馆子、不收报酬、不打的、不抽烟、不喝酒”;“八字格言”是指“严、慎、勤、德、公、廉、实、诚”。这是杨斌圣在从事调解当中树立的一道“行规”,绝不能打破。2011年3月22日,杨斌圣被诊断为“右肺癌”,即使身患重病,他仍始终坚守岗位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我为和谐作贡献”人民调解主题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等40余项荣誉。
【评语】 “一离开群众,内心就感到孤独。”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杨斌圣把所有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调解工作中去,哪怕“病魔”来临。30年来,杨斌圣化解积怨,让纠纷双方握手言和;控制事态,避免流血事件发生;唤醒亲情,挽救濒临破碎家庭;伸张正义,帮助农民工讨回尊严,杨斌圣用行动诠释了“人民调解”4个字的深刻含义。
李剑涛 公安部治安局副巡视员,“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官方微博负责人
微博明星微服于民
2011年8月28日11时20分,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暨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办公室官方微博——“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向网民发出了第一声问候。自此,首个冠以“公安部”名称的政务机构微博开启了1000多个日夜与网民的指尖对话。这个微博的创办,是公安部深入推进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的创新举措,也是适应新媒体时代特点、提高公安机关社会沟通能力的重要探索实践。3年多来,李剑涛及其领导的微博工作团队昼夜不停,紧紧围绕公安中心工作,紧扣食品、药品、环境安全等民生话题,积极回应网民关注和期待,在交流互动中深入宣传法律政策、及时发布安全提示、发动群众举报违法犯罪、随时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广泛传递正能量,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目前,“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已成为公安部警务公开、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引导舆论的一个新平台,在新浪、腾讯微博已吸引两千余万“粉丝”,成为全国首个“粉丝”数量突破1000万的新浪政务机构微博,多次在专业机构发布的全国政务微博影响力排行榜上位居第一。
【评语】 在沟通中倾听网民心声,从细微处发掘案件线索,于互动中开展警示引导。李剑涛及其领导的“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微博工作团队,以为民的言行、务实的作风、专业的水准、亲和的面孔,彰显了法治力量,赢得了群众喜爱,已成为网上“天天与你在一起的警察叔叔”。
杨静明 宁夏守法好公民
守法公民与法同行
左腿截肢、年届七旬,依靠自学成为了银川市第一个“民告官”的人。2014年,杨静明被宁夏依法治区协调小组评为“守法好公民”。20多年前,因自己的小女儿所在单位未告知任何理由就将其辞退,杨静明将女儿单位告上法庭。当时行政诉讼法刚刚颁布,立案的法院借用民事审判庭对此案进行了审理。官司赢了,杨静明通过此案也自学成长为法律“专家”。10多年来,他坚持自学法律,购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选编》《法律顾问与咨询实用大全》和《公民法律常识问答》等书籍,收集了50多万字的案例和法律知识,为求助者提供法律咨询,并义务帮助群众解答各类法律问题,为许多当事人讨回了公道。杨静明的付出得到社会认可,2011年他获得“银川十大法制人物”殊荣。杨静明说:“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而不去积极维权,依法合理表达诉求,那么最终损害的是我们的集体利益。”
【评语】 “宁可清贫一世,不越雷池半步!”这是杨静明遵纪守法的一贯本色,也是他坚持常年自学法律知识,助群众依法维权的根本原则。从2002年担任宁夏抗诉成功并获改判的首例行政案件代理人,到2004年向物价局投诉物业公司,为业主挽回数十万元经济损失,再到2013年举报某医院违规收取门诊输液“采暖费”行为,杨静明守法维权的脚步不曾停歇,他说他只是想“让民众感受法律的温暖”。
刘汉刘维案办理人员
扫黑除恶恪守誓言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历经近一年的艰苦侦办,刘汉、刘维等36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故意杀人、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等案(代号“1·10”专案)成功告破,骨干成员全部抓获归案。专案组全体成员,奋战260个昼夜,终以如山铁证将黑恶势力送上被告席。2014年5月23日,刘汉、刘维等36人涉嫌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以及故意杀人罪等案件在湖北咸宁中院一审宣判,其中,刘汉、刘维等5名被告人被判死刑。8月7日,湖北省高级法院分别在咸宁市中级法院和咸宁市咸安区法院对刘汉、刘维等被告人和被告单位四川汉龙(集团)有限公司的上诉案公开宣判,维持一审对刘汉、刘维的死刑判决。在中央坚强领导下,北京和湖北两地政法机关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依法破解了侦查取证难、起诉指控难、庭审难等难题,打赢了这场硬仗,取得了良好法律效果、社会效果。
【评语】 行程上万、案卷上千。面对使命,他们冲锋在前;肩负职责,他们恪守誓言。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弘扬法治、彰显正义和打击保护伞、严惩腐败作出突出贡献,写就中国司法扫黑除恶的新篇章。2014年1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刘汉刘维黑社会性质组织依法处理工作总结会议上强调,对刘汉、刘维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依法处理,是法治的胜利、正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