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
心底无私载厚德,勤力耕耘看花开
--午井初中强虎林事迹简介
人过四十,日子就像脱缰的野马,拢都拢不住;人一过五十,岁月就如奔腾的江水,挡都挡不了。但正因如此,他才奋斗不息,奉献不止。他用情用智勇担当,且行且思犹进步。他叫强虎林,生于1962年11月,现任午井初中党支部书记,他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好干部。“习惯”冲在最前面
“工作面前,我没有理由不冲在前面。”这是强虎林主管教学任副校长时给大家的话,这也是强虎林2013年转变角色为午井初中党支部书记后重新定位给大家说的话。最近5年来,午井初中的教职工习惯了他冲在最前面:涉及教学发展的各项大小工作,总少不了他协助校长,忙前忙后的身影;在学校全盘工作中,他主动“请缨”九年级教学,立责任状,身先士卒,包抓临界生,再苦再累不吱声;每天下班督查他总是进教学楼最早、走得最晚的一个……
“创质量名牌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正因为这个最敬业的实干家,在九年级教育教学方面的不遗余力,午井初中才得以创造中考“三连胜”的神话。即使是在和全县倒一的午井二中合并后,被称为“史上最滥学生毕业季”的2013年,午井初中也没有一败涂地,而是以44.8%的升学比率盘踞全县上等位次。“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峨”,在强虎林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午井初中一班人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摸爬攻打,克难求进,干事创业的劲头。一身“作为”树正气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活动的主题是:为民、务实、清廉;主要任务是: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如果我们给强虎林画一个素描,他一定是一个脸净,发整,纽结,头正,肩平,胸宽,背直、心平、气和,为民、务实、清廉的好书记。
百年大计,树人为本;树人大计,教师为本。为了扶持青年教师成长,使青年教师既有现代人的气息,又有古代人的文明,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深沉、少一点世俗味、多一点书卷气,用高尚师风、严谨学风、文明教风和朴实作风塑造午中人的良好形象,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超脱的教师,引领潮流的教师。强虎林脚踏实地,上接校长,下接同志,做校长的好帮手,教师的好榜样,中层干部的大哥哥,工作干得有滋有味,活得幸福。在他的指导下,学校闫军涛等教师被评扶风县优秀教师,赵亚丽等教师被评为扶风县优秀班主任,郭红芳等教师被上报为省市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新秀。他是午井初中教师梯队建设的功臣。
为了帮助困难教职工,强虎林事必亲躬,服务到家。2012年张芳芸老师头部患病住院,他和校长前去西安探望,给了寒冷中的张芳芸温暖和勇气。2013年张新福老师肾上患疾住院,他和校长前去县城医院看望,2014年张选科老师不慎操场昏厥,当时校长县城开会,面对头破血流的现状,他果断决策,及时拨打120,妥善护送张选科医院就诊……他时时告诫自己。书记不是什么官,离开了全体教职员工,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关心教工的切身利益,成为教师的朋友,尽自己的职权为教工做好事、办实事,这是他的心愿。关心别人,快乐自己。但忘了家人,又有谁知?2013年孩子大学毕业,工作宁夏,他未能操心送儿;2014年初夏,他的妻子患病住院,病愈出院后,他竟把她接到学校,忙里偷闲照看着。也许,他未尽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但是,他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大爱无言,以爱孩子之心爱学生;厚德载物,以做功德之心做教育。
面对学生,强虎林想的最多的是“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少,能为学生做些什么”,“不应该是我骂学生不好好学习,应该是学生骂我没提供好的学习资源。”他笑着说。他把心思和时间全费在了学生身上。去年2013届有一男同学,父母离婚,上网成了他的寄托,多人开导无效,强虎林通过与他推心置腹的交谈,得知了学生上网背后的家庭原因,在不断鼓励与开导的同时亲自对学生实施监管,一路相伴,一生回忆,最终这个同学中考过线,被法门高中录取。今年2014届有一同学,是一位患有心理自闭症的单亲女学生,学生父亲在外地打工,平时很少联系。学生本人因自闭产生猜忌心理,同学之间老是有矛盾纠纷,上课期间总是与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这样的学生有怪异想法,有时还会旷课,人见人怕,强虎林多次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开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放下包袱,用心学习……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喜欢我的学生,我和他们经常谈话,我的学生可以和我对“骂”,但不能放弃自己的追求。不过他们基本说不过我,哈哈。”他笑着说。忠诚教育事业,无论职务大小,强虎林始终把自己定位在人民教师这个职业上。用高尚的师德标准要求自己,成为了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总之,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学校的发展竭尽所能。不徇私舞弊,不以权谋私,只求活得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深入教学一线,同甘共苦无怨无悔,强虎林分明是撩起了教师心中奋进的那股情,拨动了学生心中勤学的那根弦,奏响了学校发展和谐的最强音。他让我们看到了基层书记的独特人格魅力,看到了午井初中花儿开放的绚丽色彩。
相信,这样的领导就是名副其实的践行群众路线的好干部。2014.06.27
第二篇:学习苏区干部好作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学习苏区干部好作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根据《安远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安群组发“2014”1号)和《关于做好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的通知》(安群组发“2014”3号)文件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我就从苏区干部作风内涵解读、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当代价值、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实践创新来进行本次党课的讲授。
一、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解读
作风是人们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或风格。具体到干部的作风包括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领导作风,反映地是干部在思想、生活、工作及学习方面态度与精神状态。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基本内涵就是苏区干部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具体来说主要是指信念坚定、甘于奉献的思想作风,谦虚好学、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服务群众、争创第一的工作作风,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和勤政为民、率先垂范的领导作风,其核心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毛泽东曾把兴国县长冈乡的干部当作苏区干部的楷模:‚长冈乡的群众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模范的长冈乡工作人员,可尊敬的长冈乡工作人员他们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真心实意的爱戴,他们的战争动员的号召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二、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当代价值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党的宝贵财富和政治优势,80多年的风雨历程,也是苏区干部好作风不断弘扬的历程。新时期,继续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对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1、有助于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理想信念,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灵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精神动力。在中央苏区的开创以及初步形成时期, 革命形势正处于低潮, 部分革命者的意志有所动摇,甚至背叛了革命。艰难时刻,正是苏区干部正是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不断创造着第一等工作,开创苏区的新天地。经过90 多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难,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 的关键时刻,在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现实挑战下,更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有助于进一步密切干群、党群关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凝心聚力。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核心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没有有效的群众动员、不能得到群众真心地拥护与支持,党的事业无从谈起。故苏区干部‚说干就干,雷厉风行,搞工作不计报酬,没有工资。全心全意为革命工作,为老百姓服务。‛正是有了苏区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有了人民群众对党的真心拥护,才有了苏区的大发展。新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干部更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只有心系群众、3服务人民,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才能进一步密切干群、党群关系。也只有如此, 才能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力量。
3、有助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一支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关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过程,也是苏区干部教育、培养与成长的过程。扎实的干部教育、有效的制度约束、自我的教育与历练成为苏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苏区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在当前仍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加强干部教育、健全干部选用相关制度、加强干部的自我教育与实践历练更是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许多年青干部更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和进行基层实践历练,应当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需要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与能力的干部,只有培养出一支这样的执政骨干队伍,才能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领导力量。
三、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实践创新
几十年来, 苏区干部的好作风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成为革命老区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背景下继续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作为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发源地的赣州通过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以下简称‚三送‛)的活动探索了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现实路径并进行了实践创新,赢得了群众的赞扬:‚哎呀嘞,打起锣子唱新音,党对农民很关心。神
州处处大发展,‘三送’服务到乡村……‛这场始于2010年12月,赣州市委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全市23690名优秀干部深入基层开展‚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的‚三送‛活动,成为新时期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的重要载体。
1、‚三送‛成为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新课堂。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理想淡漠、信念动摇的问题,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等。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存在下去,就会影响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赣州市委要求要求每名下派干部必须包扶20户以上群众,自带被褥、自带日用品、自带生活费,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在一线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尤其是‚三送‛的其中一项就是‚送政策‛,要求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政策,并在实践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宣传理论、解读政策。既要干部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政策素养,又要在实践中将党的理论、民生政策使其家喻户晓,让基层群众清楚‚共产党是人民的主心骨‛、‚没有国家就没有小家‛、‚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等深刻道理,进而稳固主流思想,坚定理想信念。通过‚三送‛活动在赣州随处可见宣传党的理论、政策的条福与宣传栏,使‚三送‛成为一个大的坚定理想信念的实践课堂。通过在对民情的搜集与了解,使广大干部意识到要始终保持重任在肩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2、‚三送‛成为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新平台。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成为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特别是‚三门‛干部日渐增多的新时期。赣州的‚三送‛活动要求干部直接入村驻户,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帐,真正做到直接联系群
众,成为新时期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平台,并在三个方面实现了创新:首先,在干群联系方式上的创新。‚三送‛工作既有传统的干群联系方式,即要求干部包乡、包村、包户,一方面建立‚三送‛干部联系卡,公开干部联系方式,要求干部做到群众有求必应;另一方面包村、包户干部住在村里,与群众一起生活、工作。同时,利用现代化手段创新干群联系方式,赣州市开通了建立集政策信息发布、社情民意传递、干部作风监测、应急事件调度于一体的‚96333群信通‛。‚三送‛成为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平台,通过市县机关干部挂点联系、乡镇(街道)干部分片联系、下派干部驻村联系的方式,构建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单元‛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网络,力促干群‚牵手‛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形成了干群之间‚全方位覆盖、零距离接触、点对点服务‛格局,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实现了党的群众工作的传承与创新。
3、‚三送‛开辟了反腐倡廉教育的新路径。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反腐倡廉教育,尤其是执政后如何有效进行反腐倡廉教育是执政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当年,苏区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如今赣州市的‚三送‛活动要求不能给基层群众增负担,自带被褥,自带生活用品,跟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每人每天缴纳生活费,做到日清月结,成为新时期反腐倡廉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公开与群众监督成为反腐倡廉教育能否收到实效的重要保障。所有‚三送‛干部到达自己所乡、村、户必须张贴联系牌,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接受群众监督。各乡、村也在显著位置公开三送干部的联系方式,并开通96333群信通,通过公开将干部置身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确保了反腐倡廉教育收到实效。其次,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是进行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载体。广大‚三送‛干部深入群众后,才真正意识到基
层干部群众的劳苦工作和生活环境,特别是不少干部在土胚房改造过程中深受教育,与自身所生活条件相比,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告诫自己要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增强了干部抵制腐败的自觉性,提醒自己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患难,成为新时期反腐倡廉教育的有效载体。最后,与群众打成一片是构建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路径。执政后,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构建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效机制,既有党内法规的尝试,也有监督体系建设的探索,赣州‚三送‛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让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才是构建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赣州‚三送‛不是权宜之计,一直在探索长效机制,要求‚把眼睛向下‛,走到群众中去,通过与农民同吃同住,建立台账,撰写民情日记等方式切实感受到群众的诉求,并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同解决出行、饮水、治病、就业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问题,在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一起创先争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廉洁奉公的状态。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法宝。赣州的‚三送‛活动既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继承,也是新时期进一步密切党群众关系,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实践创新。通过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以上是我今天的讲课内容。
第三篇:做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
赵乐际在三所干部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
做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 2013年09月06日06:39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上海9月5日电(记者盛若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5日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赵乐际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实意地帮民富、惠民生、解民忧,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要紧紧依靠群众,诚心拜群众为师,甘当群众的学生,汲取群众智慧,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要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始终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一块过、一块干,克勤克俭、艰苦朴素,攻坚克难、奋发有为。
赵乐际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奠定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牢记公仆责任,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坚持党性原则,勇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担当。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下决心解决“四风”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开学典礼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在3所干部学院同步举行,1100多名学员参加。
第四篇:党的群众路线好干部的标准
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知人,才能善任。选贤任能,关键在把好干部挑出来。什么样的干部是好干部?从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好干部的标准又有所不同。战争年代,对党忠诚、不怕牺牲的干部是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政治坚定、又红又专的干部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熟悉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是好干部。现在,总书记又用20个字画出一幅“标准像”,赋予新时期好干部以新的时代内涵。
“信念坚定”,就是把理想高高举过“头”顶。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决定政党的生命长度和厚度。理想信念的力量,是无形而巨大的。“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现在有不少党员干部,谈到理想信念的问题,总是理不直、气不壮,显得无所追求。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该当警醒。好干部的第一标准,必须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志愿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为民服务”,就是把宗旨深深烙在“心”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职责所系,更是价值所在。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也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进行取舍的关键点。胡耀邦有幅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好的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自觉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价值取向和衡量尺度,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勤政务实”,就是把发展紧紧抓在“手”中。一个干部能当多大的官、安排什么样的职位,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能力水平,还取决于事业需要;而发挥多大的能量、干出多大的成绩,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的。“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好的干部,谋发展、求进步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求真务实、不玩虚招,真抓实干、不务虚功,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敢于担当”,就是把责任稳稳扛在“肩”上。领导就是责任,当官必须尽责,权与责从来都是相依相随的。担当大小,体现一个干部的胸怀、勇气和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林则徐有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好的干部,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和稀泥,他们敢于正视问题不回避、承担责任不推诿、直面矛盾不上交,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而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太平官”、“老好人”,注定会为老百姓所唾弃。
“清正廉洁”,就是把名利远远抛在“身”后。当今世界,人的价值理念多元碰撞和交锋,金钱的崇拜令心志几近颓丧,诚信的丢失使社会滑向畸形。一个领导干部最后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是否恪守“清廉”二字。“万分廉洁只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好的干部,有一个“百毒不侵”之身、“金刚不败”之躯,为官从政把住一个前提:不谋私,守住一条底线:不腐败,物欲横流面前始终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怀一身正气、洒两袖清风。
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画一幅好干部的“标准像”,组织部门能够选有标本,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干部个人更是学有标杆,借以砥砺自己的品行、打造自己的形象。有理由期待,这幅画像必将带来一派优秀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第五篇: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同志学习
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同志学习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同志学习。
兰辉同志生前是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2013年5月23日,他在检查乡镇道路和安全生产时不幸坠崖,因公殉职。
习近平在批示中指出,兰辉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更好发挥表率作用,不断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公仆情怀守护羌山湔水
——记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原副县长兰辉
有一个儿子,母亲去世3天他才知晓,与父亲同住一个小区却一个月一次也见不上;
有一个丈夫,家里事情他全都照顾不上,妻子的就业问题,他有能力帮却没有帮;
有一个父亲,女儿出生时他没在身边,唯一的慰藉是高考前送去的鸡汤; „„
他是兰辉,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原副县长。一个看似如此不近人情、不顾亲情的人,在北川百姓心里,却是一个好领导、大好人。
2013年5月23日,他在带病进山检查工作的路上,不慎摔下悬崖,因公殉职。
他的成长始终受到羌山湔(jiān,音坚)水的滋养,他的心始终记挂着大山深处的百姓。他走后,北川的百姓自发走上街头,用泪水与思念回报他对这一方山水的深情。
最后一天,他仍在路上
“需要修的路还多,需要架的桥不少。美景,但无心欣赏,因为百姓出行难。”
——兰辉微博
从北川新县城出发,驱车向北,经302省道,半个多小时后就到了张家湾码头。在北川,老百姓把大山里的十几个乡统称为“关内”。汶川地震后,唐家山堰塞湖吞没了老百姓往来关内外的唯一通道,进出关内,坐船成了最经济最便捷的路径。
我们在码头上了船。陈邦清说:“不远了,这个弯道拐过去就到了。”他要带我们去看兰辉坠崖的地方。
陈邦清是兰辉的司机。原计划,我们要走的是兰辉5月23日下乡检查工作的路线,擂禹路、环湖路、任禹路、都开路„„但今年入夏以来,北川遭遇了50年一遇的暴雨,泥石流频发,道路多处塌方,我们不得不乘船前往。
山路,悬挂在白云之上,冬天积雪,夏季塌方,春秋两季还好,但没有越野车也别想顺利通行。
5月23日早上,陈邦清像往常一样,8点半接到了兰辉,加上北川县交通局、安监局的同志,一行7人向关内出发。
这一天,兰辉的身体状况很不好,是带着药上路的。4月26日,他在绵阳市第八医院接受了肛肠手术。这个手术,他已经拖了好几年。今年4月再去医院,病灶已经化脓感染,他才住院进行了手术。
山里的汛期来得早,进入5月,兰辉就绷紧了弦。他是分管交通、安全的副县长,责任大,压力大。这份压力,除了父亲兰甲正,他从未向外人说起,“老汉儿嘞,我管这个工作,一旦出事就人命关天,经常提心吊胆瞌睡都睡不着。”按照常理,肛肠手术术后怎么也要住院一个多月,但5月14日伤口还在出血,兰辉签下《离院责任书》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前几天省里才出了几起安全事故,我心头毛焦火辣的,在医院咋待得住!”他对妻子周志鸿说。
这也不是他第一次不听医嘱擅自离开医院。他是“驴脾气”,决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2012年初,他在擂禹路检查工作时滑倒,手臂骨折,住院几天就溜出来工作。这样的举动,医院已经见惯不惊。
23日上午,第一站是曲山镇治新村一处桥梁工地,安排交通、发改、财政等部门现场办公解决相关问题,然后在邓永路一段塌方处部署排险保畅工作,11点多,到海拔1800米的漩坪乡插旗岭地质灾害隐患点检查监测方案、险情预警和群众撤离方案,在漩坪乡政府,对群众汛期安全出行方案详细讨论。这期间,他已经换了两次药。
山路不好走,一路颠簸,连好好坐着都难受。兰辉一直抓着车门上的把手,半蹲半坐。天气溽热,他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被汗水淌湿了好几遍。到白坭乡食堂吃午饭的时候,已将近下午一点。大家知道,跟着兰辉下乡,吃饭常常没点儿,今天这顿饭吃得还算早。可谁也没想到,在白坭乡镇府食堂,一碗汤泡饭就是兰辉的最后一餐。
饭后继续上路。暴雨在即,他让陈邦清走路况最不好的环湖路,看看道路通行的情况。
在路上,是兰辉工作的常态。跟着他往山里跑多了,陈邦清总结出了一套经验:被困山上是常事,车里一定要备上雨靴、干粮、军大衣;山路上看到徒步的百姓,就把车停下来捎他们一程;在路上,兰辉喜欢听点音乐,他有个U盘,存了100多首老歌,《三套车》、《我的祖国》„„但这一天,伤口疼得厉害,他也没了兴致。
下午3点,车开到地势险峻的马岭岩。兰辉对陈邦清说:“我有点儿恼火,要停车换药。”
车停下来,他拿着黑色塑料袋装的药,独自朝车后走去。安监局副局长金晓宁和陈邦清留在车上等他。
过了一会儿不见他回来,又等了一会儿还不见回来,金晓宁着急了。他下车找兰辉,四处不见人影。他大声喊:“兰县——兰县——”山谷里只有他自己的回声。他把陈邦清叫下车一起找。陈邦清在悬崖边的草丛里发现了兰辉装药的黑色塑料袋。两个人愈发着急,慌忙抱住岩壁探出身子往下望——30多米的悬崖下,清冷如玉的湖面上,漂浮着他们熟悉的格子衬衫包裹的身体„„
我们的船停在湖中央,陈邦清指着一侧的悬崖说:“就是这里了,那块白色的岩壁下面。”
迎着刺目的阳光,这位壮硕的羌族汉子眼泪夺眶而出。
修路建桥,他眼里容不得半点沙
“阳光真好,尤其从隧洞中出来。幸福的生活也需要付出,我们要做的就是,避免生命的付出。”
——兰辉微博
陈邦清开始给兰辉开车,还是2010年7月的事。
那时候,兰辉已经是分管交通、安全、档案等工作的副县长。灾后重建,正是最紧张的时期。
地震之后的北川,90%以上的道路、桥梁被毁,20个乡镇的交通全部瘫痪,262个村道路中断。重新规划的都开路、马桃路、302省道,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震后打通的擂禹路,是新老县城通往关内12个乡的唯一通道,最低海拔600多米,最高海拔2000多米,山里地质变化频繁,气候变化大,老百姓的出行天天都是难题。
哪里有难题,哪里就有兰辉的身影。
山里下雨道路塌方,他就带着队伍穿着雨衣雨靴进山指挥抢险;高山道路冰冻积雪,他就亲自上阵撒盐、推车、铺棕垫;哪个路段提出要工程变更,他就带着交通、安监、发改、财政等几个部门到现场办公„„
2011年的一天,山洪暴发,100多名修路工人被困在山里,没有食物和饮用水,他带着人坐上冲锋艇就往堰塞湖里去。他一米七的个头,体重不到60公斤,在波涛汹涌的湖中央,越发显得瘦弱。
瓢泼大雨里,金晓宁将双手拢成扩音筒:“兰县,太危险了,您回去吧!”他用手抹一把眼镜上的雨水,冲锋艇继续往前。一个大浪过来,水流漫至腰际,更大的石块被裹挟着横冲直撞翻滚过来。“兰县,太危险了,您回去吧!”身边的人都冲他大喊。他用手抹一把眼镜上的雨水,什么也不说。直到冲锋艇也罢工了,只好撤回去,打电话协调山里的警务服务站解决问题。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有人劝他:“兰县,有的事情让分管部门的同志解决就是了嘛?”兰辉说:“我是分管副县长,很多事有我在,要好协调些。”
在“拼命三郎”身边工作,有人有怨言是难免的,但陈邦清没有,他的里程表上已经累计了24万多公里,平均每天200多公里,相当于每个月要把北川跑3遍以上。跟着兰辉,北川的大小道路,没有他没走过的。当地人管兰辉叫“车轮子县长”,他乐得成为这个车轮子“司长”。
交通安全工作急难险重,但交给兰辉,县委书记刘少敏一万个放心。“兰辉是个特别有责任心、特别细心的人,没有人比他更能担得起这份工作。”
在北川修路建桥的施工方都知道,想在兰辉眼皮底下蒙混过关,绝对不可能。起初,还有人以为,这个中文专业出身的领导,对工程专业不会有太多了解,犯几次“事儿”之后才知道,这个戴着深度眼镜、身板单薄的人,根本不是想象中的文弱书生,他眼里容不得半点沙。
兰辉的车上随时放着一个十字镐,走到哪里,他的检查工作就进行到哪里。2010年的一天,兰辉途经正在施工的小曲路,发现路面明显有问题,就让车停下来。他把施工方代表叫来问话:“这个水泥面厚度是不是按设计标准施工的?”施工方笑脸相迎,支支吾吾,想搪塞过关。兰辉转身从后备箱取出十字镐,使劲在路面上凿出几个洞,又掏出随身带的卷尺,弯下身测量水泥面的厚度。谁能想到一个分管县长身上带的家什这么齐全?施工方惊得一个字也不敢言语。
陈邦清说,自打为兰辉开车,车上就备着《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和县里编的《乡村道路建设手册》。这两本书,兰辉走到哪翻到哪,已经被他翻得卷了边儿。“他清楚自己是个门外汉,心头着急,一天到黑都在补课,看哪个敢蒙他!”
施工方找他通融也是常有的事。找他没用,就找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张禄海。“小张呀,你在兰县身边的时间多,帮我们说说好话嘛。”张禄海也知道兰辉的脾气,每次都回绝道:“兰县决定的事哪个改得了?你们还是回去把路修好吧。” 陈邦清有时候劝他:“领导嘞,这么干下去好得罪人哟!”
兰辉却说:“山区修路不容易,一条路要用好多年。今天我不得罪人,今后大家可能都要成罪人。”
以忘我的工作,告慰遥远的妈妈
“有人问,(汶川地震)四年了应该忘了吧。可能吗?母亲遇难在老县城,我能不去追思燃烛而去酒肉!还有其他故去的亲人以及朋友同事,他们在老县城等我去聊聊。”
——兰辉微博
2008年5月12日午后,时任北川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的兰辉正带着前来投资的客户在曲山镇东溪村考察。突然间,山崩地裂,地震发生了。兰辉被埋在崩塌的土堆里,他用尽全力刨开土块爬出来,将周围的老百姓集结起来,带着他们往山外走。
雨一直下。天黑时,兰辉一路救助并集结起来的老百姓已经有200多人。山脊上风雨交加,余震频繁,眼看着脚下的裂缝越来越宽。搜救飞机轰鸣着从头顶呼啸而过,却没有发现黑暗中的他们。有人呜咽,有人绝望,兰辉一宿没合眼,不停地安慰大家。就这样挨到天蒙蒙亮,他带着被恐惧笼罩的乡亲继续出发,拿着弯刀和锄头,一路披荆斩棘,直到5月14日,才走到了老县城。
他当然预料到家人可能会遭遇不测,但回到老县城的第一时间,仍然马上到任家坪临时安置点向书记、县长报到,迅速投入紧张的抢险救灾工作。
3天后,兰辉得知,他的母亲和大嫂已经在地震中遇难了。
抗震救灾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抢险救人、抢通保通、卫生防疫,每一件都刻不容缓。沟通领导、协调部门、联系乡镇,每一项都事关紧急。当时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回忆道,那时候的兰辉工作起来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
见到妻子和女儿,已经是地震一周后的事。
那一天见到的,还有他在川北教育学院上学时的同学刘勇。
在纷乱的绵阳火车站,兰辉送别离开北川的第一批战士。他给在绵阳生活的刘勇打电话,请他帮忙送几件换洗衣服来。
“见到兰辉,他脸上、身上全是泥,眼镜歪歪地架在鼻梁上,手指尖有凝固的血渍。鞋子开了口,裤腿也破成丝丝缕缕。我们见面不过几分钟,他从我手里拿了几件能穿的衣服就又回北川了。”
妻子已经想不起来,绵阳一别后再见到兰辉是什么时候。只记得兰辉给她打电话,让她带几件换洗的内衣裤到绵阳中医院。“他已经高烧几天了,烧得说胡话,那是累的啊。”
震后第三个月,年近八旬的兰甲正终于在擂鼓镇安置点的政府临时办公板房外,远远地看到了自己的儿子,但见他被那么多人围着,拉的拉,哭的哭,老人也没好意思去打扰他。
兰辉常说,人生在世,要懂得感恩。他告诉朋友:“地震的时候,正是因为在工作,我才活了下来,如今就更应该努力工作。这是感恩,也是对那些在地震中离开的北川人最好的告慰。”
他说到做到了。地震后几乎每一天,他都一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他去最难最险的路段协调指挥,他去矿井深处排查安全隐患,他去老百姓家里嘘寒问暖„„
他时时刻刻挂念着百姓。302省道终于通车了,他在微博上招呼乡亲们回家过年;他在百度北川吧隐藏了副县长身份,真诚地与百姓交流,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过年过节合家团聚的时候,也是他内心最歉疚的时候,整整3年,他没有和家人一起过过春节„„
兰辉最终没有找到母亲和大嫂的遗体,时间不允许,工作不允许。他也从来没有刻意与人提起过。直到有一次,刘勇到北川新县城办事,叫他出来一起吃饭。见面的时候,兰辉的手机响了,铃声是《遥远的妈妈》。“那时候我才明白,母亲去世的事,他一直都没有放下。”
亏欠了家人,无愧于北川
“我珍惜荣誉,珍惜生命过程中的每个闪光点,我会在余下的日子中让每一天发光,为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虽然我不富裕,虽然我讷言少语、不愿表白,但相信,诚,会激发有感情的人。”
——兰辉微博
在北川县档案馆,我们见到了年近五旬的档案馆门卫母军贤。他至今记得与兰辉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那是汶川大地震后,他作为北川老县城的三轮车夫代表去信访办上访。
母军贤的两个孩子都是残疾,地震后家里仅有的那点地没有了,北川新县城建起来后,三轮车也变得多余,一家人的生活更加拮据。
那一天在信访办见到兰辉的时候,已经是下午1点多了。几个人朝信访办走来,有人迎上去:“兰县,这么晚了,先吃了饭再说嘛。”其中那个戴着眼镜、瘦瘦的人说:“群众都等了这么久了,我先听听他们的意见再吃。”
说到这里,母军贤哽咽了。
这次见面,兰辉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了母军贤。从此他们常联络,在兰辉的帮助下,母军贤和女儿的困难都得到了解决。
在北川,不管谁有困难找到兰辉,他都会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对方,并且竭尽所能帮忙解决。时间长了,很多人都知道了他的电话号码,大小问题都找他。一个副县长的手机,成了当地的“雷锋热线”,任何时候都响个不停,办公室、车里、家里,到处都有他的充电器。
只是,家里人要找他,却越来越难。“他分管的工作太多了,哪里还有时间照顾家?他的家人,我见得比他多得多。”陈邦清说。
按理说,一个分管交通、安全的副县长,手里那么多就业机会,随便“胡噜”一个也能给了家里人,可直到现在,兰辉的妻子和兄弟,都还是临时工。
家里人的埋怨是情理之中的事,父亲跟他拍桌子:“官儿当大了,了不起了?只帮外面的人,不帮家里人!”兰辉劝导他:“老汉儿嘞,莫生气,我们再困难,有残疾人困难吗?有五保户困难吗?我们至少正常生活没问题吧!”说得一家人都没了脾气。
更让父亲失望的是,同在一个小区住着,却常常一个月也见不上儿子。他索性把身后事也交代给了别人。表爷来电话说起这件事,兰辉心里自然不是滋味。女儿兰欣怡也是一肚子委屈。小时候,父亲每周带她去学电子琴,一路上有说有笑,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光。而最近几年,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常常连面也见不上。但她忘不了2011年高考前,父亲只要有时间,就亲自下厨为她炖鸡汤,送到在绵阳读书的她面前时,常常是深夜了。有天晚上,父亲送来半只鸡,女儿为难地说:“爸爸,我吃不完。”他抚摸着女儿的头:“欣儿,多吃点啊,马上高考了。”女儿的姨妈在一旁打趣:“平时没空关心孩子,今天一口气就要给她全补上?”他不说话,默默地转身走出去。兰欣怡说,那一刻父亲清瘦的背影,叫她心疼。他仿佛是个感情极其坚韧的人,但终究是凡俗的肉身,谁能没有儿女情长?谁又不愿与家人相守歆享天伦之乐呢?他从未向家里人袒露自己心里的歉疚,但偶然的一次,陈邦清却看见了他的眼泪。
2012年,兰甲正因高血压引发癫痫被紧急送到医院救治,当天兰辉正在检查矿井安全,晚上11点多了才满腿是泥地赶到医院。父亲已经昏迷不醒,他轻手轻脚在病床前坐下,在父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声:“老汉儿,对不起。”眼泪流了下来,悄无声息。
直到兰辉去世以后,许多老百姓自发去兰甲正家里看望他,老人才知道,原来兰辉帮助了这么多人,还资助了6个学生。“他走了我才晓得,我真不该埋怨他啊。”
处理完后事,回南京上学前,女儿给兰辉发了最后一条短信:“爸爸,您要在天上看着我,看到女儿像你希望的那样,快乐地生活„„无论我在哪里,我都会热爱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做一个负责任、敢担当,无愧于家乡的北川人。”
厚德为人,清廉为官
“三年前的今夜入住新县城,整理旧物,从老城带出的是小偷不要的书籍和相片,这也是我最珍视的„„我相信,在当时要书不要命的情况下,这些书会影响我一辈子。”
——兰辉微博
我们去探望兰甲正,82岁的老人穿着已经破了洞的老汗衫,指着墙上的照片说:“兰辉的照片是他走之后挂上的,中间这个是他妈妈,右边这个是他大嫂。现在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兰甲正清晰地记得兰辉小时候的模样,“他是四个孩子里最聪明勤奋的,从小就爱看书,也喜欢跳舞唱歌,山里的羌歌羌舞他都会。那时候我们老两口都在茶厂上班,他放学回来,就在外面的石头板凳上做作业。大人下班回来,就帮着捡柴、做饭。”
兰辉走了以后,来看望兰甲正的百姓都告诉他,兰辉是个好人,到山里去检查工作,生怕给他们添麻烦,不吃饭不说,有时还帮着干活。
父亲说兰辉是穷人家的孩子,没有忘本。然而,一个人的为人之道,一个干部的为官之道,哪里是出身贫富这么简单?刘勇更愿意相信,兰辉为人为官的种种品格,源自他的文化积淀和选择。
刘勇还记得,1985年他和兰辉一起考上川北教育学院中文系。那一年招收的40名绵阳学生里,兰辉的考试成绩是第一名。“我和兰辉是室友,他睡上铺,我睡下铺,我们喜欢一起读书、一起散步。”
西南的春季,沾衣欲湿杏花雨。兰辉、刘勇和几个同学一起,漫步在遂宁昭化古城的古刹里。雨滴落在兰辉卷曲的头发上,袅然生出些诗意。他们聊萨特、聊米兰·昆德拉„„兰辉说他喜欢杜甫的诗,欣赏孟子的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从川北教育学院毕业,兰辉被分配到北川擂鼓中学。他所任班主任的班级有50多个学生,孩子们的家都住得离学校很远,最远的有四五十公里。但就是这样,他仍然把每个孩子都家访到了。有一次去特别远的楠竹家访,周日晚上,学生、老师们都回学校了,他才带着家访的学生,拄着竹棒狼狈地走回来,全身敷满了泥巴。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资助贫困生,虽然他自己也一贫如洗。
他也曾有过离开北川、调往绵阳的机会。刘勇劝他,到绵阳来吧,机会更多,空间更大。但他犹豫再三还是拒绝了。
他是个抛却了小格局的人。1993年,他在给同事王玉梁的信中写道:“对利益的得与失,希望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以得而狂喜,不以失而忧悲。埋头做工作,按团县委、乡党政的要求去做。黄金无论埋多久,终究是黄金。”
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一生不抽烟、不喝酒,在通口镇当镇长时却为一位老大爷递过来的叶子烟破了戒。他知道,那不只是一杆烟,那里面是沉甸甸的情感。
他是个满腔热血的人。1996年,他在长途客车上与歹徒搏斗,被打得昏倒在地。妻子心疼地嗔怪,他却执拗地说:“这种事我得管,下次遇到还管!” „„
正是这点点滴滴,雕刻出了北川老百姓口中的“兰县长”。
化作一朵浪花,融入家乡的堰塞湖
“这里就是港湾,夕阳挽起潮起潮落的浪花,听风再奏思念曲,随湔江水流曲山城。”
——兰辉微博
时间回到2013年5月23日下午。
5点18分,兰辉被送到北川县人民医院,已没有了生命的迹象。5点20分,医院宣布兰辉临床死亡。
天气预报里那场暴雨终于下了起来,仿佛整个北川都在哭泣。
人们常常假设,如果在人生的某个当口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人生的结局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致。
妻子说:“如果那天早上我拦住他,让他在家好好休息,就不会这样。” 女儿说:“爸爸4月份在厦门出差时,说想顺道来看我,我担心他身体,让他赶紧回家做手术。如果他来了,就不会这样。” 刘勇说:“那时候我们都劝他来绵阳工作的,如果他来了,就不会这样。” „„
可是,人生从来都没有如果,只有那么多承诺还没来得及兑现。妻子说:“你答应过晚上陪我跳坝坝舞,还没跳你怎么就走了?” 父亲说:“你答应过带我去看唐家山堰塞湖,还没去你怎么就走了?” 女儿说:“你答应过忙完工作带妈妈和我去旅行,还没去你怎么就走了?” „„
他唯一不曾食言的,就是北川的老百姓。
送别兰辉那天,自发来与他告别的群众挤满了两条街。
人群中,有人想起,在他去世前两天的深夜,就像感知到了某种遥远的召唤,他在常常流连的百度北川吧重新整理了自己曾经写给母亲的所有诗歌,其中一首,他一次又一次地转发: 《清明记忆》 回曲山城
今天是团聚的日子 回小城的路上 呼唤又响起在耳边
那是母亲催在昏黄街灯下捉迷藏的我们回家 „„
亲人们呐我不止今天才看望你们 我时时都在探望
在半山腰杏花梨花深处的那块巨石上 在所有北川人都称着望乡台的巨石上 今天是清明的时节 今天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