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留守妇女创业典型

时间:2019-05-13 14:1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镇留守妇女创业典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镇留守妇女创业典型》。

第一篇:xx镇留守妇女创业典型

家门口创业 养殖富一方

——记石市镇土桥村留守妇女伍秋娥

每天早上5点多钟起床,喂食、挑粪、清洗猪圈,这些繁琐的体力劳动就由一个农村留守妇女完成了。这就是石市镇土桥村荷田组的伍秋娥。如今,勤劳善良的伍秋娥成了全村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伍秋娥今年38岁,丈夫常年在新疆打工,家里、田里全靠她照料。2009年,伍秋娥自筹资金8万多元,在山上建起了280平方米的养猪场。从30头猪起步,发展到目前拥有猪场面积600多平方米,有能繁母猪5头,年出栏生猪100多头,年纯收入近10万元。

伍秋娥说,没养猪之前,她们家生活过得很困难,连两个小孩发烧看病都要跑东家问西家的借钱。说起心酸往事,她直抹泪。刚开始,由于缺少技术支持,养猪棚卫生环境差,猪崽容易生病、死亡,损失很大,痛定思痛的她决定努力学习生猪养殖技术。为了取到“真经”,她不辞辛劳地骑上自行车到上高等地拜师求艺,同时购买有关科学养猪的书籍自学。通过刻苦努力,她学会了生猪疫苗注射、生猪标准化饲养和管理、配种等相关技术。在她的精心照理下,猪场存活率达到90%以上,终于在养猪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当年获利5万元。今年猪肉价格不断向上涨,生猪的收购价也节节攀升,一头猪就能卖2000多元,获利600元至800元左右。按目前行情,预计今年收入将达到20万元以上,纯利润10万元左右。

圆了自家致富梦、尝到养猪致富甜头的伍秋娥没有忘记身边的姐妹和乡亲,她不仅动员身边姐妹一起养猪,还手把手将养猪技术教于她们。谁家的小猪仔要是病了、厌食了、不走不动了,伍秋娥就义务为它们进行防疫和治病,对散养户上门技术指导,引导他们科学养猪,走养猪致富的道路。当听到村里人赞自己是养猪带头户,伍秋娥笑了笑,说“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在伍秋娥的带领下,土桥村养猪业蓬勃兴起,去年,土桥村出栏生猪500多头,出栏50头以上肥猪的大户有6户,他们成了养殖业中的“探花郎”。

第二篇:妇女创业典型材料

小女人成就大事业

——记王东亲和她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王东亲,浮山县东亲食用菌生产基地的负责人。每当人们谈起她成长的经历、创业的艰辛和对科普惠农工作的执着,都会唏嘘不已,从而对这位柔弱的女子刮目相看。

锲而不舍,打工妹终圆蘑菇种植梦

说起王东亲和她的食用菌,还有一段辛酸的往事。王东亲就出生在浮山县北王乡北茨庄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3年,王东亲初中毕业后,16岁的她为减轻家庭负担,毅然辍学,到附近的临汾市闯天下,开过出租车,经营过饭店,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她事业小有成就,俨然成为都市里的一名小老板。每当她开着小车回到家乡,左邻右舍无不羡慕,都夸这女娃子有出息,把她当成村里的“天使”。2006年,年迈的父亲患病在床。作为老人家的独生闺女,她只好转让了城里的生意,回到乡下照顾老人。可做惯了生意的她,总是不甘寂寞,在照顾老人的同时还能做点什么事情?于是她就在网站中仔细搜寻致富信息。一天,一则种养蘑菇的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尤其是种养蘑菇占地少、效益高、适合家庭经营的特点,更是让她着迷,于是她决定种养蘑菇。

第一年,她选择在自家的窑洞里种平菇,结果由于产量低,没有见到多少效益。第二年,她决定引进高产的鸡腿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1-

先后投资了60余万元,建设了场房,购置了设备,买回了菌种,雇了五六个工人,开始了生产。有了第一次种蘑菇的经验,又有这么大的投资,她豪情万丈,憧憬着大把大把地采摘蘑菇,利润如洪水般蜂拥而至。谁知,这次的冲动,却让她栽了一个终生难忘的大跟头。尽管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地照顾这些食用菌,下种、浇水、通风,刚开始,这些鸡腿菇长势还可以,但到了后期,却怎么也长不壮实,一片片的蘑菇像缺了水的豆芽,细高细高,黄撇撇的。看到这种情形,东亲知道情况不妙,她的心凉了,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十几年的积攒就这样眼睁睁的打了水漂。耗费金钱、时间不说,家人信心的受挫尤为致命。同年,他的父亲离开人世。接踵而来的打击使她心力憔悴,年轻的她,头顶生出了一圈白发。

然而,倔强的她,并没有被挫折击倒。她翻阅资料,外出考察,认真学习蘑菇种养的实用技术,查找失败的原因。经过学习,他对各种蘑菇的生长习性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原来,蘑菇的生长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很高,自己种的蘑菇极有可能是室内温度超过了28℃而被“烧死”。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她贷款5万元,重新添置了通风、调温等设施,购回了双孢菇菌苗,重新开始了种养。有了前车之鉴,她更加细心地照料蘑菇,每天都要测温度、湿度,并作好记录,不知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几个月下来,她种植的蘑菇喜获丰收,捧着肥硕的双孢菇,她喜极而泣。

发展壮大,食用菌生产示范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一枝独放非胜景,万紫千红春满园”。初步实现了致富愿望的她,又把心思放在怎样扩大生产规模,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上。可群众是最讲求实际的,要想发动群众共同发展食用菌产业,自己必须先把产业做大,只有真正看到效益,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2008年,王东亲又贷款20万元,承包荒地14亩,建起了6座3500平方的双孢菇栽培棚,吸收了本村采菇女工16人,扩大了生产规模,并当年收回全部投资。2009年,王东亲又投资了100余万元,新建了15座大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当年盈利超过100万。同年,成立了东亲食用菌生产基地,基地被浮山县列为全县重点项目之一。

有了她的模范引领,同村的老百姓不少人愿意种蘑菇。可她知道,虽然自己种蘑菇成功了,但如果把这一产业推广到千家万户,还有一些制约因素必须解决,比如,购买菌种、成本较高、原材料选择、资金等问题。如果急于求成,再犯以前的老毛病,一旦失败,老百姓就会和自己以前一样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自己不但负不起这个责任,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的计划也很有可能中途夭折。

王东亲绝对是一个有心人。在经营好自己菇场的同时,她又开始了实验。首先,她觉得从外地购菌种,一方面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购买量大,成本也价值不菲。于是,她认真翻阅有关资料,并从福建买回了菌种,备齐了培养菌种所需的各种物品,建立了一个简易“育种室”,自己开始培养菌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终于掌握了菌种培育的方法。其次,为降低成本,她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半窑洞”式生产方式,即在土地上挖壕,再在上面砌一段墙,然后封顶,类似以前的防震棚。这种“半窑洞”式的场房比砖瓦房式场房每个棚减少投资3万元,不但不影响通风,而且容易保持温度和湿度。三是在原材料选择上,她分别用麦秸、玉米芯和棉花壳三种原料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

麦秸最便宜但出菇率较低,棉花壳效果最好但原料不容易获取,于是她选择了出菇率较高、原料易得的玉米芯。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就扫除了制约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最大的关键障碍。接着,她又与村委会一班人商量,解决农户资金缺乏的问题并主动联系乡政府、信用社,争取小额信用贷款。对一些特困户,她还为他们提供担保,并免费为他们提供菌种。

在她的努力下,食用菌基地迅速发展壮大,2011年,基地已辐射到4个乡镇,21个村,164个农户,培育科技示范户56户,建设了305个双孢菇栽培棚,栽培面积达12.3万平方。谈起基地的效益,王东亲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农户建2个双孢菇栽培棚,栽培面积为1000平米,每年出菇4个月,产量为2万公斤,每公斤卖4元,一户每年可纯增收5万元,基地内所有农户每年纯增收615万元。并且,这样的收入是在很少占用耕地的情况下,主要靠女劳力来实现的。

面对荣誉她有着更加长远的打算

现在的王东亲,事业小有成就,各种荣誉和奖励也纷至沓来,临汾市劳动模范、巾帼建功标兵、科普带头人,浮山县优秀乡土人才、政协委员等等不胜枚举。面对成绩,她没有满足,“下一步,我准备在丰富菌种、扩大产业、创出品牌、搞好服务等方面做文章。食用菌产业具有很多优点,市场销路也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国家现在提倡发展现代农业,县委、县政府又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列入浮山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给予了大力支持。我相信,有政府的支持、有科技部门的帮助,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一产业一定能够做大做强”。

目前,王东亲正在致力于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针对大学生村官人年轻、有闯劲,接受新生事物快、示范带动作用强等特点,王东亲

积极鼓励并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2010年,协助北王乡大学生村官创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并免费为他们免费提供部分场地、食用菌种植技术和菌种。现在,北王乡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食用菌种植技术推广的一支生力军。在她和这帮大学生村官的引领下,浮山的蘑菇种植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迅猛发展,成为当地带动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第三篇:妇女创业典型材料

以诚为本 敢想敢干 闯出妇女创业一片天

—妇女创业带头人黄爱群典型材料

黄爱群,女,生于1980年7月7日,远安县鸣凤镇南门村三组村民,汉族,中专学历,现为远安县金喜佳缘庆典公司经理。

主要事迹:1999年毕业于宜昌财贸学校的黄爱群,未能搭上毕业分配的末班车,既没端上公家碗,也没捧上铁饭碗,走上了自主择业的就业道路。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她由一名农家女孩成长为妇女创业带头人,不怨天尤人,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闯出了一条小康之路。

一、立足服务业,敢想敢干,由打工妇女成长为创业带动人

毕业踏入社会的黄爱群从酒店端盘子的服务员干起,她先后从服务员到主管,再从主管到管理几十号人的宾馆客房部经理,宾馆改制后自主创业干餐馆老板,创业失败后到成衣店打工当售货员……从走出校门的两眼茫然到历经风雨的日趋成熟,黄爱群在服务行业摔打了近十年。2008年初,经过外出考察的黄爱群瞄准了远安本土的婚庆服务市场。当时远安的婚庆市场一片空白,很多人对这一行业感到陌生,对其服务内容和项目不甚了解,家人也提出了“究竟有没有潜在市场,远安人有没有消费能力”的质疑。许多人认为这一行业市场前景不太明了。眼光独到的黄爱群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投资婚庆行业,做远安本土婚庆市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觉得凭她在服务行业从业的经验和市场洞察力,远安婚庆行业一定有市场需求。创业初,她四处找亲友借钱,还卖掉了丈夫老家的一栋旧房子,凑齐资金购买了婚 1 庆道具,高价盘下了城北商城的门店,开起了远安第一家婚庆店。凭着以诚为本,细致入微的服务,耐心向客户推介婚庆项目和服务内容,使她创办的金喜佳缘婚庆社迅速火了起来,成为客户口碑相传的本土婚庆品牌。短短几年,黄爱群由一名打工妇女变成了一个带动3名妇女,4名男青年就业的带头人,还光荣地成为对地方经济有所贡献的纳税人。

二、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以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婚庆行业小有名气的黄爱群不固步自封,坚持不断学习婚庆行业新知识,创新服务项目,力求为追求时尚的新人提供最完美的婚礼服务。她先后投入30多万元更新婚庆设备,及时了解武汉、宜昌婚庆市场动态,每每有新产品、新项目推出时,她想法设法及时跟进,推陈出新,不让自己在市场潮流中淘汰出局。她曾经为来自台北、北京、上海、深圳的新人成功举办了风格独特、个性化的婚礼,婚礼的成功以致于来自大都市的客人由衷地赞许:“没想到远安这样的小县城能办出如此高水准的婚礼,比起大城市毫不逊色。”在婚庆市场站住脚跟的黄爱群并不满足于仅立足婚庆市场,她将目光又投向了行业要求更高,更具价值的庆典服务和品牌促销活动市场。她添置了舞台桁架、灯光、音响等专业设备,为县内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开工、投产庆典提供优质的专业化服务。近年来,她成功策划了星河水岸地产项目开工典礼、盛世中央项目开工庆典、森源香菇文化村百亿百村项目启动仪式、沮河一桥改扩建和安鹿渡改桥项目开工仪式、2013年远安县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宜昌人福药业国家基本药物产业园、吉星化工精细磷化工项目等重大项目开工庆典仪式。严谨、细致、周到的服务受到市县各级领导 2 的好评,黄爱群带领她的员工以诚信服务和精心劳动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三、以诚待人,以心换心,梦想带动更多农家姐妹奔富路

在创业路上奔跑的黄爱群,虽然用辛勤劳动获得了应有的回报,但她从未忘记与她一同在创业路上挥洒汗水的姐妹。她从不以老板自居,善待员工,在她店内上班的姐妹一干就是几年,从未跳槽,而黄爱群也尽量从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各方面关心在店里务工的姐妹。在经济下行的大气候影响下,黄爱群所从事的行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虽然行业块头与其他行业相比微不足道,获利也不算丰厚,但她一直坚信,她所投身的服务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代表,一定会有欣欣向荣的好光景,而黄爱群也有一个心愿,就是将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农家姐妹就业,共同撑起妇女创业的一片蓝天。

第四篇:妇女贷款创业典型

妇女创业典型案例

-----记大河乡西柳沟村致富带头人庄丽蓉

大河乡西柳沟村村民庄丽蓉,是我乡远近闻名的女致富带头人。生在农村的她,虽然学历不高,却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她不仅继承了父辈们的老实忠厚,同时也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2005年,庄丽蓉在对周边环境的细心考察下,发现城郊周围的洋芋产量较多,而且价格也很低,比较适合开发粉条加工产业,于是她虚心求教学会了制作粉条的手艺,但由于刚开始做,缺乏经验,顾客少,在加上周转资金匮乏,只能勉强维持生意所需。

在这期间,庄丽蓉也曾到处借款,但因生意没有多大起色,好多人都不愿意借钱给她,都害怕承担风险,正在她为难的时候,她听到可以到乡政府申请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而且还是贴息的,于是她立即上交了贷款申请,经过乡政府,信用社、县妇联的层层审核,她符合贷款条件,一下贷出了8万元钱,这才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现如今,庄丽蓉淘汰了旧的粉条加工机,购置了先进的加工设备,提高了粉条加工的质量和效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有利于协调城乡之间的合理发展。因为,庄丽蓉的粉条加工项目的主要市场在县城,利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农村和城市间搭建一座桥梁,有利于实现城乡间合理的发展。

二是带动西柳沟沟村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农民

增收。粉条加工项目有利于促进西柳沟村的洋芋销售,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真正的实惠,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是缓解就业压力。该项目的发展壮大必然形成对劳动力的大力需求,这对解决西柳沟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五篇:留守妇女

为她们撑起一蓝天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大批农村劳动力流进城市,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群体——留守妇女。本文透过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家庭,身心健康,宗教信仰等状况及我们面对无奈的“留守”所需要采取的措施的角度围绕这一社会现象写的,为探索促进留守妇女和谐发展

关键词: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如何解决

参考文献: 《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 《阡陌独舞》:》;『中国农业新闻网』三农在线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大量的农村已婚男性劳动力外出到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妇女现象随之出现。留守妇女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责任,承受着多重生活压力。“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是留守妇女生活的真实写照。沉重的劳动负担和家庭负担使留守妇女不堪重负,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夫妻二人拥有不同的生活世界,因此在知识、信息、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逐渐显现。对于长期分离的夫妻来说,婚姻应有的一些功能也很难实现,因此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

一、丈夫务工收入成为留守妇女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大部分留守妇女仍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在生产中面临劳动力不足和生产技术等难题,丈夫外出务工对留守家庭的经济贡献很大,九成多的留守妇女家庭最主要收入来自于务工收入。丈夫外出务工后,绝大部分留守妇女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下主要负责家务劳动和家庭养殖活动,转变为“男工女耕”模式下一人承担家务劳动、家庭养殖和农业种植活动,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据调查统计,留守妇女反映劳动负担重,身体不太好。

况且丈夫外出务工是子女教育的经济保障,但留守妇女在独自抚育子女过程中力不从心,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子女教育是75.0%的留守妇女家庭经济活动的最主要目的,且29.1%的家庭最大支出项目为子女上学费用,排在第一位。

35.5%的留守妇女抚育有2个孩子。但由于文化程度偏低,留守妇女在抚育子女过程中遇到了子女学习辅导和管教的困难。农村社区中,23.0%的留守妇女为文盲,44.5%的留守妇女只上过小学。在子女抚育过程中,59.3%的留守妇女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辅导子女学习,19.5%的留守妇女认为自己管不住孩子,17.7%的留守妇女没有时间辅导子女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训斥和体罚是留守妇女常用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有时留守妇女在身体过度劳累、心理压力过大时,甚至将子女当作“出气筒”,从而使其教育方式演变为严重的身体虐待和语言虐待,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沉重的劳动负担和精神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留守妇女与子女的沟通。留守妇女普遍表示在教育男童方面遇到的困难更多。

二.沉重的劳动负担和心理压力导致留守妇女疾患增加,健康状况堪忧,农村医疗无法满足妇女的就医需求,长期的辛苦劳作,再加上丈夫每个月寄回家的微薄工资(有的甚至没有寄钱回家),使一大部分留守妇女生活艰难,没有营养,健康状况恶化。无论是农业生产劳动还是家务劳动,留守妇女承担的比例都在85%以上。同时,在丈夫外出务工后,55.0%的留守妇女做农活时间增加了,50.0%的留守妇女家务劳动时间增加。另一方面,沉重的劳动负担也增加了留守妇女的心理负担,尤其在农忙时节,她们常因无法完成耕作劳动而焦虑、烦躁,进而引起生理疾病。另外,妇科疾病在留守妇女中也很常见,这主要与农村卫生条件及农村妇女的卫生习惯有关,也与农村妇科保健条件有很大关系。尽管目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系统定期对农村妇女进行孕检和妇科检查,但陈旧而简陋的设施条件无法满足其他的妇科疾病检查。调查发现,31.3%的留守妇女的身体状况较差。

三、长期分居、聚少离多的婚姻生活,导致留守妇女情感满足等婚姻功能难以实现,留守妇女有强烈的孤独感,常常以哭泣缓解负面情绪,大部分的留守妇女,其丈夫每年外出务工时间为9至12个月,丈夫务工地点在外省(市),丈夫外出务工后,留守妇女和丈夫通过电话进行联系,但部分的留守妇女和丈夫每次通话时间不超过3分钟。电话联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夫妻分离的距离感,但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妇女和丈夫的情感需求。除此之外,大多数留守妇女因交通、费用和务工地的居住问题从未去看望过在外务工的丈夫。留守妇女的“孤独”情绪最为显著,这种“孤独”的感觉中不仅包含着留守自身的苦楚情绪,而

且体现了留守妇女独自承担的家庭责任和压力。

四、哺乳期留守妇女现象折射出女性农民工在城市务工过程中合法权益的缺失,在留守妇女群体中,哺乳期妇女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亚群体,占总体的12.8%。她们中有84.3%曾经在外务工,84.1%的年龄在35岁以下,怀孕生子是她们留守的主要原因。年轻化的特点和务工经验使她们成为留守妇女群体中最不稳定的一个亚群体。调查显示,有64.7%的哺乳期留守妇女打算待孩子断奶后,将孩子交给公公婆婆照顾,自己再次外出务工。她们的选择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哺乳期留守妇女现象反映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村劳动力在外务工中的不平等待遇。农村女性务工者很少能与雇用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所以既不能享受合理的劳动保障、生育医疗保障等,也因为怀孕而不得不丢掉工作、返回家乡。

五、部分留守妇女表现出明显的宗教信仰行为,且迷信色彩浓厚调查发现,7.3%的农村留守妇女信仰宗教,其中,河南省调查地区有22.5%的留守妇女信仰宗教。留守妇女的宗教信仰动机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现实生活给留守妇女带来了许多无奈,她们缺乏安全感、稳定感,家庭收入没有保障,身患疾病又没有能力治疗等,这些使得她们在自己现有的社会资源条件下无力改变这种无奈又无助的生活状况,只能转而向神秘力量寻求安慰和寄托。宗教信仰为留守妇女带来了心理调节、教友互助、行为约束和娱乐消遣等帮助。然而,留守妇女的宗教信仰行为并不理性。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留守妇女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试图用精神方法来解决现实的难题,是一种被动的无奈选择,尤其是把治病救人这样的愿望寄托于宗教信仰中,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这也折射出目前农民宗教信仰行为的一些特点。

对于出现的留守妇女的诸多问题,这样复杂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把关注留守妇女群体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但从实际情况看,各级领导对留守妇女问题还没有进行认真地研究,没有一个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这也是留守妇女生产生活逐步陷入困境的原因之

一。根据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分析,留守妇女是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她们将要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留守妇女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地解决,整个社会就不会和谐,还将引发出更大更多的社会问题。

留守妇女问题的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经济的落后;留守妇女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农村,几乎不存在留守妇女问题;那里的农村,不是劳动力大量向外地城市转移,而是在大量地吸收外地的劳动力,外地劳动力成了苏南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无论对于改变农村面貌,还是解决留守妇女问题,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当务之急。

当前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组织留守妇女参加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技能。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内容和物质支撑,现代农业是以相对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为基础,有效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科学知识和管理方式等要素组织生产经营的农业,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是建设现代农业、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只有大力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一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创新经营主体。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亿万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在多数农村男性劳力被城市吸引的情况下,广大妇女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她们中的大部分缺少发展现代农业的技能,因此,必须组织她们参加技术培训。培训经费可以由政府买单,以便调动妇女们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取送出去培训和请进来培训的办法,根据市场的需求、妇女的文化层次、接受程度,因人制宜地选择培训项目,保证她们学得进,输得出,用得上。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办各类企业,拓宽就业门路。

必须发展工业经济,只有工业经济发展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才能就地消化,留守妇女家庭也就会减少。发展工业经济要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一方面积极吸引国内外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和引导本地农民创业,走全民创业之路,让外出的农民回家就业。政府主要通过规划、协调、服务、政策等宏观手段,正确引导乡镇创办工业集中区。一是创新管理模式。工业集中区可在经济上与政府分离,独立承担经营责任和收益风险。按照“标准化建设、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加强对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引导,使集中区管委会逐步由履行行政职能过渡到社会化运作、规范化服务。二是创新投资主体。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吸引多元投入,解决集中区建设资金问题。在集中区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投资公司,主持和经营管理工业开发园区和集中区的建设。投资公司实行多元化的资本结构,按照自主经营、滚动发展、自我壮大的要求,进行独立运作、自负盈亏式的运营。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筹措集中区建设资金。鼓励和吸纳各类企业和投资主体参与工业集中区的投资建设,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在集中区内建造多层标准厂房。三是创新发展空间。对一些不具备工业发展条件的乡镇,可从整合资源

入手,鼓励其引资在县城创办工业,借助县城工业集中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工业发展了,男劳力回家了,留守妇女问题迎刃而解。

(3)依法流转农民承包的土地,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发展。

农村土地的分散性阻碍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七十年代末实行土地承包政策时,为求平均,往往将土地好差搭配,远近搭配,使土地被分割得七零八落,每户农民的承包地也分散成东一片西一块,无法实行机械化耕作,高强度的农业劳动更是给留守妇女增加了困难。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可以在继续执行农村土地30年不变的承包政策、暂不改变土地的所有人承包权的前提下,通过土地合法流转,让接收土地的人有合法的使用权。也可实行土地的有偿流转,农民可在转让的合法期限结束时,有收回自己承包土地的权利,以解决后顾之忧。也可以让种田大户出资,从有固定职业和进城落户农民那里收购其土地承包权。不管采取何种办法,都必须坚持依法流转,政府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好土地的流转档案,依法有据,减少土地纠纷的发生,保证农村土地和农民劳力转移工作的有序进行。土地合法流转后,分散到各个农户的土地又会重新得到优化集中,原来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将不复存在,促进农业的投资主体发生变化,从事土地规模经营的农场主也应运而生,有可能实现劳动机械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企业化、产品市场化,农业的产出效益会大大提高,有助于使农村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4)实施家庭创业行动

“家庭创业”行动作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和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有效载体,并取得了实效。通洋镇居委会留守妇女徐伟芳的丈夫在常熟市一家服装企业当裁剪师多年,“留守妇女家庭创业”活动开展后,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丈夫回家开办了服装厂,专做童装和护袖,所使用的原料全部是从常熟那家服装企业买回来的下脚料,成本小,价格低,薄利多销,供不应求,因此利润可观,她家的年收入达到10万多元;20多名留守妇女在她的家庭服装厂上班,每月工资都在1500元以上。实践证明,凡是“家庭创业”开展好的地方,夫妻闹矛盾、邻里闹纠纷的少了,人心思进、互助致富的多了,乐于学习、勤劳致富、创造美好生活已经成为家庭创业妇女实实在在的行动。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关乎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与速度,我们应该对此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维护她们的切身利益,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下载xx镇留守妇女创业典型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镇留守妇女创业典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妇女

    留守妇女,给她们一个支点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外移,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留守妇女群体。由于丈夫长期外出打工,妻子留守家庭,她们肩负着本应由......

    妇女创业典型事迹乔玲

    自强、自立,打造女性 创业新典型 炉院片区管委会自主创业妇女乔玲同志材料 二0一二年七月十五日 自强、自立,打造女性创业新典型 ——炉院片区管委会自主创业妇女乔玲同志材......

    促进留守妇女就业创业调研汇报材料

    促进留守妇女就业创业调研汇报材料 促进留守妇女就业创业调研汇报材料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注和帮助留守流动妇女创业就业,是新时期开展妇女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创业、创新......

    XX镇党员创业典型材料

    与党共创致富路,与民齐尝丰收果——XX镇“XX式”党员创业典型XXX旭日东升,秀木繁茂,青山翠竹,沿着XX河边的一条小路,穿过一片竹林,来到广宁县XX镇XX社区凤田村,在村口,迎接我们是一......

    留守妇女情况调查

    8月中旬,立秋已过,暑气未退。河北魏县魏城镇东南温村。50岁的闫玉琴正在家里照看着未满周岁的大孙子。孩子待不住,一会儿要下地,一会儿又要抱,闫玉琴累得汗流浃背。两个儿媳去卫......

    留守妇女调查报告

    留守妇女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农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困难的一系列问题。最近,我利用暑期时间对我们村留守妇女......

    镇关爱留守儿童典型经验材料

    乡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材料近几年来,我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新兴产业、第三产业转移,目前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2.2万余人,这对促进经济发......

    xx镇农村留守妇女及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xx镇农村留守妇女及儿童情况调查报告根据《湖北省妇女联合会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调研的通知》(鄂妇通字[2011]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对“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