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望春街道文化站汇报材料2
夯实基础 多措并举
望春街道文化工作不断推陈出新
望春街道位于宁波市中心城区海曙区西部,前身为西郊乡,2002年5月撤乡建街道,区域总面积9平方公里,下辖12个股份经济合作社,10个社区,街道服务人口7万人。
近年来,望春街道以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为切入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居住环境,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8年,我街道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街道”;今年7月,我街道被市教育局评为“社区教育先进街道”;街道、社区还获得了多个区级荣誉。下面,就街道如何抓好创建宁波市文化示范街道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确立文化地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市委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奋斗目标,区委、区政府也提出了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具体要求。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我街道党工委也适时提出“文化望春”的建设理念,显示了要把望春街道建设成“文化街道”的决心和信心。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街道党工委确定了望春街道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街道党工委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积极
开展相关的文化宣传活动,普及文化知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文化品位,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自觉性。
如何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我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的问题。街道成立了由街道主任负总责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街道党工委每年在财政预算中作出具体安排,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每年都对社区的健身路径、体育设施设备等做出增补、修缮和进一步投入。
二、发展团队,培养骨干,提高民众素质
在群众文化水平日渐提高的情况下,街道领导认识到群众团队和骨干对群体文化引领、带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积极加强对“草根”文艺尖子和热心群众的发掘、培养、引导和激励。
望春街道成立时间不算太长,辖区居民不少是近郊“洗脚上田”的农民,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几年来,街道的群众文化工作蓬勃发展,文体团队的数量不断增加,文艺骨干的力量不断加强。到目前为止,街道共有文艺团队33队,文艺骨干21人。各社区都建立了腰鼓表演队,各队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在各类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我街道文化艺术中的一个品牌。另外,还有队、为提高群众文化的水平和人员素质,我街道还组织文艺
骨干外出参观学习,并进行实用技术的培训,比如剪纸、插花文化班,所有学员都拿到了结业证书;健身球、柔力球、太极拳等的培训班更是经常性举办,有效提高了基层群众的文化水平,激发了他们参加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地带动了一大批群众积极参与,营造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三、加大投入,狠抓载体,提高文化品位
街道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离不开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离不开街道的大力投入和建设,离不开热心群众以及共建单位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一)抓好文化阵地建设,夯实良好硬件基础。去年底,街道投入近10万元翻新了天一家园社区的文化中心大楼,按照省一级文化站的标准兴建,新建图书阅览室年购实用新书800册以上,年订购报刊100种以上,藏书总量达8万册。大楼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功能齐全,有亲子活动室、舞蹈排练厅、乒乓球室、多媒体阅览室、老人活动室、综合培训室等,到文化中心大楼成为了辖区居民开展文体活动的好场所。
今年9月份,建成了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面积400多平方米,总投入40余万元,开设了室内排练厅、乒乓球室、聊天室、活动室、书画区、书报区、电视房等室内活动场所,收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他们在活动中心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每天开展各类活动,感受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温暖。
今年年,街道计划投入80万元建设一个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馆,是目前海曙区最大的社区文化馆,目前已经完成装修招投标,下周开始进场施工,计划明年年初建成使用。
同时,街道大力抓好文化市场的管理,整顿文化市场秩序,净化文化市场,使街道文化市场健康发展。街道内现有卡拉OK歌舞厅2家,书店3家,音像店5家,电子游戏室、网吧5家,街道积极组织文体骨干、热心居民、“五老志愿者”义务巡逻,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的作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群众文化生活。一是组建多个业余文体协会,比如书画、音舞、棋牌、摄影、盆景、足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一边大力发展会员,使会员达到了200多人,一边加强培训引导,落实各个协会的负责人、活动场所和活动内容。
二是举办文艺演出活动。每逢佳节,街道各社区表演团体组织当地企业员工、学校师生、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自编自导自演,举行各种文艺晚会。今年以来,在各社区文化广场举行的文艺演出和电影晚会就有40多场。还邀请专业人士教群众跳交谊舞、太极舞、秧歌舞,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与。
三是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全街道性的田径运
动会、各类球赛、游园活动、拔河比赛等活动,大大活跃了群众的文体生活。如:今年3月26日至28日,街道举行乒乓球比赛,共有13个代表队66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现场气氛热烈。今年6月8日至7月3日,街道举行党员运动会,来自街道辖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共30个代表队3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共举行了16场比赛,每场比赛都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看。通过开展各项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营造了团结向上、健康进取的良好文化生活氛围。
四、注重引导,精心组织,培育企业文化
街道辖区工厂企业比较多,外来务工人员约1万人。长期以来,街道主动服务上门,组织引导、协调帮助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如:真汉子电器有限公司规模较大、在册员工5000多人。在街道的大力帮助下,该公司兴建了文艺表演广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文化设施,建立起文艺队、篮球队、羽毛球队等业余文体娱乐团体,积极参加街道举行的各种文体表演。姚丰工业园区的京甬毛纺有限公司、力必达电池有限公司、博纳汽配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纷纷建立起各种业余文体娱乐团体,经常性地举办员工文体活动,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五、强化管理,配足队伍,确保设施运作
制度是保障,投入是基石,骨干是引领,基层文化队伍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服务员。街道搭建了强有力的文化班
子,除了分管副主任,街道文化站配备了三名专职文化工作者,一名站长,二名文化员。每个社区都配备了一名专职文体工作者,组建了热心居民和共建单位网络。
为充分发挥文化宫和文化广场这些文化设施的作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街道具体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资金,组建了文体广场管理队伍,对各社区文化广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并投入大量资金不断完善广场的配套设施。为给群众在广场上开展健身锻炼提供保障,我们还安排专人负责维持秩序和广场卫生工作。现在,每天到广场跳舞、休闲娱乐的人越来越多,彰显了广场文化的活力。
几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认真践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省里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要求,紧紧抓住创建省一级文化站的机遇,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抓好文化设施建设,有力推动了街道文化工作的发展和繁荣,在海曙西部打造了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春望》
一、导入
在唐朝天宝14年,发生了一件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大事件,那就是——(安史之乱)。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看到了大唐江山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因此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诗——《春望》。
杜甫是我们十分了解的作者了,那么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一下杜甫。(大屏幕杜甫:(公元712— 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三吏” “三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工部集》等。)
下面,让我们走进《春望》去了解诗人的情怀。
二、诗意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谁能来翻译一下。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人烟稀少,乱草丛生,满目的荒芜。)诗的首联写了什么?
(写了诗人举目四望,感慨山河依旧,都城却残破不堪,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之时,但这时的长安城却杂草丛生。)
那么杜甫写的“在”与“深”字各有什么深意?(“在”字直接体现出了似乎这个国家已经没有什么没被破坏了。“深”字也恰好反映出了战乱使人流离失所的惨象。典型的意在言外。)那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如何翻译?
(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颔联写了什么?
(写了作者忧国思家两方面内容。忧伤的诗人看到春花开放却哀痛不已,听到鸟儿鸣叫更加惊动满怀忧思。花开鸟鸣本是令人欢愉的,如今却令人倍感凄凉,可见诗人的哀痛之深。)颈联怎么翻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三个月,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颈联成为了千古名句,那么颈联写了什么?
(这两句极为精炼的概括出在战火连绵之时,对亲人真切的思念,亲人的安慰使作者魂牵梦绕。“值万金”直接点明了家书的珍贵。)尾联如何翻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稀疏,简直簪子都插不上了。)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因为诗人忧国思家,惆怅悲哀,所以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此时此刻,大家如何理解整首诗呢?
(全诗以望字领起,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自己的哀怨和衰老,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下课。
第三篇:春 望(本站推荐)
《春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与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与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民间疾苦,尽收眼底;世间疮痍,诗歌表达;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被后世成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诗歌-《春望》
(二)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被后世成为“诗圣”,与李白合称为大李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垂老别》《无家别》《新婚别》)
(三)背景简介:本诗背景: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四)讲授新课
1、赏析首联
问1:本诗的题目是“春望”,那么在首联中作者都望到了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问2:你认为在这四个描写对象中作者着力要体现哪一个事物的特点?为什么?(借景抒情赏析法落实点)
国之破。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
国都,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所在地,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驻扎地,国家主权的象征城市。(词典词条)
开篇即是春望所见,先用“国”点明了此城即国都长安,以“破”交代了历史背景,以“春”标明了节令。两句合而观之,便是说望见春天被攻破了的长安城,山河之上草木丛生,榛莽遍地。这一联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出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仍在,但是国已政权陷落。草木春深,但是城已残破不堪。
问3:宋代魏庆之编的《诗人玉屑》中说:“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在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好?为什么?(品析词语赏析法落实点,自选式)试析:
破:着一破字一字统全貌,未言一处破败之象,但是满目疮痍之态已赫然纸上,实是触目惊心。
在:青山不言,流水永恒,更衬李唐之倾颓惨境。(略)春:春回大地,应生机勃勃,草长莺飞。(略)深:乱草遍地,林木苍苍。重点赏析“深”:
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这深就是《黍离》中的彼黍离离,就是《扬州慢》中的废池乔木、桥边红药,就是《乌衣巷》中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贵胄名门的郊游喧闹不见了,市井黎民百姓的劳作平淡不见了,再没有那摩肩接踵、冠盖如云的盛况,再没有那商铺林立、行旅如织的富盛,只见枝繁草盛满眼绿意,墙倒城坏千门闭锁。疮痍遍布,满目凄然。一个“深”字,草木深深,意味深长。“草木深”实意是说只剩下了山河依旧,虚意是草茂人稀,物是人非。
背景对比: 昔日长安城: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杜甫《丽人行》)今日长安城: 破
小结:此联对仗工巧,“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对照强烈,出人意料。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为全诗渲染了悲怆的气氛。(本段引述鉴赏辞典语言)
2、赏析颔联 问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历来有两种翻译的版本,谁来试着给大家翻译一下?
第一种:人溅泪惊心。第二种:花鸟溅泪惊心。(借景抒情赏析法落实点)问2:那么你认为哪一种好呢?
第一种,花鸟本为娱人之物,诗人们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锦,百鸟齐鸣来衬托心情的愉悦和欢畅,可是在这里,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见之而泣,闻之而恐,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
第二种,以花鸟拟人,花好似在落泪,鸟仿佛受惊骇。感时恨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倍增其哀乐。
两说虽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前者触景生情,后者移情于物,都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沉郁之情。
问3:这一联中的“溅”和“惊”两个字用得甚好,请用简洁的语言批注这两个 字的妙处,写在老师发的纸上,写好之后撕去背胶粘到前面的纸上。(品析词语赏析法落实点,指定式)
溅:含悲带愤,感情浓烈。惊:敏感惊恐,心灵柔软。
小结: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到此所望结束了,诗人后两联由悲痛国事转为想望亲人。
3、赏析颈联和尾联 再述背景:
杜甫是前年八月为叛军所俘的,被困于长安一冬春,一直思念寄居在州的妻子儿女,因此说“家书抵万金”。
引诗拓展:
杜甫在写《春望》的前一年(至德元年)秋,在长安就写有《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眷眷之怀。
问1:“家书抵万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忧虑,焦急。
问2:对比诗人的《望岳》和本诗的尾联,想象一下两首诗中的诗人形象有何不同?(再造想象赏析落实点)
(五)课堂小节:杜甫的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和思乡悲己的情怀。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努力学习像杜甫一样热爱祖国并报效国家。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春望》 板书设计:
春
望 杜甫
山河、草木——忧国——对比 花溅、鸟惊——忧民——拟人 烽火、家书——思乡——夸张 白头、胜簪——悲己——对偶
第四篇:《春望》
《春望》教学设计
广东省平远县田家炳中学 林 帆
教学要点:①朗读 ②赏析 ③探究 ④拓展
教学难点:①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
教学方法:活动性阅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作者简介;
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
3、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
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动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 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2、如何理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 “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四、朗读活动(读出诗韵)
1、给学生2分钟左右,自由朗读;
2、老师范读;
3、学生试读;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联交错齐读全诗;
5、集体朗读。
五、拓展活动
比较阅读—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2)《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以“家书抵万金”为话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2、根据老师教的赏析诗歌方法,自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写景抒情诗进行赏析。
第五篇:春望赏析
(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咸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首联意谓:江山虽饶有兴趣依旧如故,可是国家已被肆意骚扰;春日本当繁花如锦,岂奈京城一片野草。
颔联意谓:有感于时局动荡,看见花开而泪沾巾;苦恨于离乡背井,听到鸟语也惊心。
颈联意谓;接连三个月,兵乱总不断,未知亲人安危否,家书最值钱。烽火,指战祸
尾联意谓:白发愈搔愈希,簪子简直插不上。不明言愁,而怎奈一“愁”字了得!白头,指白发。簪,指古代成年男子须束发,故也用簪。赏析:
这是诗人陷身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面对纷飞的战火,破碎的河山,诗人不禁忧心如焚,感慨万端,诗中以明媚的春色、美好的事物来反衬,更为深刻地表达强烈的情感,令人闻之不胜悲,诵之愁无限。
颔联由远望收到眼前,把全景推向特写镜头。各注本对这两句的理解有分歧。焦点在于,究竟是谁“溅泪”,谁“惊心”。一种解释是诗人自己对花而溅泪,闻鸟而惊心。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句中的主语是“花”,是“鸟”。花因“感时”在溅泪,鸟为“恨别”而惊心。这看似不合理,其实是用了移情法。花、鸟本是自然物,现在由于诗人的特殊心境,把自己的感受移加到它们身上,觉得它们也通人情。花朵含露,是感伤时局在落泪,鸟儿跳跃,是因为生死别离而心绪不宁。这样写,比直抒自己内心如何如何,意味更浓郁,效果更强烈。如同说“天地含愁,草木同悲”那样,写的就不仅仅是个人的感受,而是表现当时遭受战乱之苦的许多人的共同感受。不采用特殊的表现手法,就难以恰切形容。
(一)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秘创作
一、杜甫的生平
①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前);②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44岁);③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④漂泊西南时期(48—59岁)
3、杜甫的思想
“奉儒守官”的家庭出身,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他终身不渝的忠君恋阙、忧国忧民的思想。
二、杜甫的诗歌创作
1、杜诗的诗史性质。安史之乱带来了大灾难,也给诗歌创作带来了大转变。战乱生活题材很自然地进入诗歌创作中。最早而且最全面地反映这场战乱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的,就是杜甫。杜甫用他的诗歌,记录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这场战乱中所遭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诗,被后人称之为“诗史”。杜诗不仅仅在于提供了史的事实,而是提供比事实更为广阔、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他把战火中人的内心世界,一一展开,令人千载以下为之动情。
2、杜诗的主要内容:
①、爱国忧民诗篇:《春望》、《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②、咏怀抒情诗篇:《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③、写景咏物诗篇:《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绝句》四首、《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等。
④、思乡怀友诗篇:《月夜》、《月夜忆舍弟》、《梦李白》二首、《不见》等。
⑤、咏史怀古诗篇:《蜀相》、《琴台》、《八阵图》、《咏怀古迹》五首等。
⑥、题画论诗诗篇:《画鹰》、《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戏为六绝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