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向XX同志学习的通知(个人先进事迹)
杨善洲同志事迹材料
一、杨善洲同志生平介绍
杨善洲,男,1927年1月出生,云南省施旬县姚关镇陡坡行政村大柳水自然村人。1934年至1949年,在家务农:1950年,参加乡农会和武装队,任小队长;1951年,在施甸区摆马乡政府工作;1952年8月,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土改小组长,同年1 0月调保山县董官乡、打渔乡搞‚复查‛工作,任副队长,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月至7月,在施甸区委搞‚复查‛工作,任队长;1953年8月至1955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副书记;1955年至1957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书记:1957年至1958年,在中央第七期党校学习;1958年至1963年,在保山县委工作,任县委副书记;1963年至1965年,在施甸县委工作,任县委书记;1965年至1966年,在大理、保山搞‚四清‛工作,任党委书记、团长;1966年3月至1977年,在保山地委会工作,任地委副书记;1977年至1988年,在保山地委会工作,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至2008年11月,退休后回家乡施甸县大亮山义务造林,创建林场;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84岁。
二、‚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1988年4月,杨善洲即将退休,与家人商量想回家乡为群众再做些实事。家人劝他说‚你都退休了,还能做什么?‛杨善洲坚定地说:‚虽然我的职务退休,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要接着帮群众办‛。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退休后搬到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群众的热爱,杨善洲在退休后的第三天就说服家人,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施甸县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多年。
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原本-1到达大亮山的第二天,杨善洲把大亮山社的社长找来,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把他们到大亮山的目的意义都讲明白了,希望得到大亮山社的支持。大亮山社的社长李宗清见到老书记身先士卒,早感动得不得了。他连声说:‚老书记你这么大年纪的人,不住城里到山里,为的是给咱老百姓造福,咱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办什么事,就老书记一句话,说什么我们都支持!‛杨善洲一方面抓育苗和挖塘工作,另一方面又带着人在大亮山区一个山头一个山头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大亮山的底,盘算种什么树种、怎样种。他在山上转了12天,把能造林的地方都走遍了。回来后,他确定了当年要种1万亩松树林,育20亩苗圃,以后平均每年种一万亩以上松树林。种树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杨善洲绞尽脑汁。他每天和职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他把原来摆放在家里的几十盆雪松、白梅、银杏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杨善洲就发动全场职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
1990年林场修公路,为了省钱,杨善洲找来仪器,找了几个小工,自己测量自己干,硬是修通了一条长14公里的山路,每公里路花费不到1万元。
林场没有资金扩大种植面积,无法发放林场工人工资,他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到省、市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共为林场争取到3O0多万元资金支持。
1999年11月,杨善洲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住院期间,全家人说服他在家安度晚年,他仍然没有同意,半年后,他又拄着拐杖执意爬上了大亮山。在余下的10年间,他常常手拄着拐杖与林场的职工们一起植树、一起护苗、一起巡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许下的诺言。
开始办林场那几年困难很大,但是杨善洲艰苦奋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没有钱盖房子就花7000多元钱盖油毛毡房40多格,一住就是8年,有三个职工住了9年半才出去。没有钱购买农具,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办公桌、板凳、床铺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晚上照明没电,每人买一盏马灯……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退休又钻山沟沟……‛这是在云南省施甸县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
三、‚我就喜欢‘草帽书记’的称呼‛
县大官市大队成立了一个茶叶专业组,没有生产基金,到处借钱,马上给送去了80O元。有些人感到吃惊:‚杨善洲这样埋头苦干和无私奉献图个啥?‛他说:‚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输出的早血!‛
四、‚我觉得自己生活得挺好‛
杨善洲始终保持着一颗淡泊的心,从不计较金钱名利和身份地位。他经常资助困难群众,为他们买粮食、种子和衣被等生产生活必需品。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但他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林场场长自洪学曾跟杨善洲谈过很多次,自学洪说:‚老书记,多的钱咱们林场拿不出来,一月补助你50 元林场还是有的‛,但杨善洲一句话就把自洪学顶了回去:‚我上山来是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1964年,杨善洲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组织上提出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他谢绝了。1978年,组织部门有文件规定他家除大女儿外,都符合进城的条件。当组织部门写报告上去时,被他要求撤销了。他说:‚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1975年夏天,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居住,妻子张玉珍专程跑去找杨善洲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杨善洲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暂时艰苦一下。‛张玉珍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1995年,杨善洲退休回到大亮山种树。出于对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方便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盖起了一间房子,妻子张玉珍找杨善洲凑钱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你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老伴问。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张玉珍只好又一次含着泪水回去,把刚盖起来还没住的房子卖了。
1986年,姚关乡的一位副乡长在杨善洲家看到老书记的老伴和女儿们正在吃包谷饭,得知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5蓑衣、马灯、手锤、砍刀、板锄、镐、钉耙、油纸帽,床头挂着水准仪、黄布帽、草帽、手套、袖套、围腰,床脚下一双黄胶鞋、一双翻皮皮鞋、一双拖鞋,墙壁上两张用旧的洗脸毛巾。
他总是说,与很多群众相比,‚我觉得自己生活得挺好。‛
五、‚我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
杨善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时刻惦记着乡亲,惦记着群众。
1988年,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杨春兰老人的申诉。老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并扯着老人来到了地委工作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听信了对方的话,责令杨春兰老人立即将猪还给对方,并罚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杨善洲得知此事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他说:‚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后经调查核实,原来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工作组还了他一个清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杨善洲同志想到大亮山林场要发展壮大,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改变传统单一的经营方式,进行多种经营。建场之初,杨善洲主要以种植华山松为主,在党的十四大以后,他感到仅仅种植华山松不能在近期内产生效益,林场要以林养林,要提高经济效益。于是,他们从广东、福建等地引种龙眼树苗,开辟了龙眼水果基地。施甸县的立体气候十分突出,高海拔地区常年云遮雾罩,是种植茶叶的好地方。酒房乡供销社茶厂生产的袋装黑山银峰茶,1994年曾荣获省农业厅优质产品称号,供不应求。他们从中得到启示,也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还专门投资建了一个粗制茶叶加工厂;另一方面,杨善洲号召林场职工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领域,他和林场的同志一起踏勘选址建立了一座红砖厂。在杨善洲和林场职工的努力下,大亮山林场没有几年时间,就红火起来了,家业扩大、经济效益也逐步显现出来。
为了搞好多种经营,他们办起了茶叶基地,又建起茶叶精制厂,茶树也长得有半人高了,但正在这时,发生了一场鼠患,一只只肥大的老鼠几夜之-7
第二篇:向 同志先进事迹学习
向
同志先进事迹学习
我局 同志在今年上半年团市委组织开展的“岗位践行价值观 青春建功中国梦”寻找“最美青工”(第二季)活动中被认定为重庆特别关注“最美青工”。他作为新时期新常态下的一名年轻国税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希望全局干部职工,特别是广大青年干部职工,要以 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学***的先进事迹,应着重把握四个方面:
一是信念坚定。作为青年干部,摆在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对党忠诚、对党的税收事业高度负责,要具有坚定地理想信念、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在重大关头和各种风浪中经得起考验,时刻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
二是待人真诚。学***先进事迹,就要做到感情重心“下移”,把纳税人当做亲人,谦虚谨慎、亲切随和,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打交道,听取意见,接受监督,共同推动工作;要做到眼睛始终“向下”,多下基层,体恤职工,以实际行动为干部职工、服务对象排忧解难,竭尽所能为纳税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记挂在心,时刻站在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上,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以共产党员的真心换群众的真心、以共产党员的真情换群众的信任。
三是爱岗敬业。学***先进事迹,我认为就是要学习他热爱本职工作,勤勉务实,忠诚奉献的敬业精神。不论在条件艰苦的地方,还是条件相对优越的地方,不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何种职务,都始终坚持把工作看着生命的根本,把事业作为第一追求。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正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把本职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四是清正廉洁。学***先进事迹,我认为就是要正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始终坚守做人做事的原则,始终坚守清正廉洁的本色。新的形势下,面对干部群众的仰视,国税干部尤其要自筑“防火墙”,自设“高压线”,净化思想,清醒头脑,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自觉摒弃贪权之欲,自觉遵守国税干部廉洁从政准则,严格自律,管住小节、守住底线,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争当清正廉洁的表率。
同志的先进事迹诠释了作为一名年轻共产党员不该和应该做的事。要将向 同志先进事迹学习的活动与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相结合,把国税系统的各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为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我们每一国税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向**同志学习
向**同志学习
**
2019年6月17日凌晨,为了赶回**村布置第二天的重要工作,**同志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词,为了理想和信念,她贡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人生之所以伟大,在于奉献;事迹之所以感召,在于美德!这位可敬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勇敢和无私,阐释了什么是信念和担当,展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作为和风采,值得我们学习。
**是个孝老爱亲的人,为了照顾体弱多病的父母,她放弃了毕业留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机会回到广西,即使工作再忙,也会抽时间回家看望父母。那个周日的夜晚,也是父亲节,**正从老家田阳县城赶回乐业。她的父亲患癌症刚刚做完手术,能在周末赶回家看一眼老父亲,她已然感到欣慰。但由于第二天有重要的工作安排,所以她还是赶往自己的工作岗位,途中遭遇洪水不幸遇难,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但**同志从自己做起,她展现的一片孝心首先值得我们学习,一个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人,才值得人民群众信赖,才值得托付!
**同志是个勇敢担当的人,面对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压力,她总是面带微笑,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即使身处险境,还不忘关心**村的群众。“有一辆车已经被水冲走了”“我不懂怎么办了”,这是**出事前在微信上跟朋友的聊天记录。这是一个30岁的女性面对险情的正常反应。只是有人选择了到安全的地方避难,有的人选择冒险一试。
在**服务**村的1年2个月20天的日子里,她帮助**村发展电商,砂糖橘等土特产远销全国各地;她为**村申请到通屯的路灯项目,在村里走夜路不再需要手电筒;她挨家挨户走访全村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记录本上清晰地标注每一户的致贫原因……2018年,**带领全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8户56人,教育脱贫28户152人,发展生产脱贫42户209人,共计88户417人。
面对工作她体现了担当,面对困难,她表现的勇敢精神让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同志是一个在扶贫道路上为我们做出表率的人,她把自己的理想信念同党中央的号召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到党和人民最
最需要的地方去,2016年,**作为优秀定向选调生到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2018年3月26日,被派驻**村任第一书记。革命老区百色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截至2018年底,仍有280个贫困村未摘帽,19.35万贫困人口未脱贫。一批一批第一书记肩负脱贫攻坚的重要使命奔赴这里,挥洒热血,甚至奉献生命。
“百色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何将百色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责无旁贷,同时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有信心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生前在地方电视台录制的一档节目里说。
扶贫一线,攻坚克难,扶贫路上,永不言退!
**的事迹将激励更多青年在脱贫攻坚的事业上挥洒青春。
第四篇:向孙炎明同志学习先进事迹
学习孙炎明先进事迹学之先进、树形象、比奉献
——浅谈当代新老师工作态度
郝庆民
孙炎明同志是一名普通基层民警,身患重病。2004年,孙炎明被确诊脑癌,几年间先后动过3次大手术,仍以惊人的毅力笑对病魔,执着于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感染着他周围的每一个人。孙炎明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被金华市公安局评为“优秀人民警察”。2009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基层民警”,并荣记三等功。他对待工作态度和乐观精神,是年轻一代特别是刚走入工作岗位的我学习的榜样。
30年如一日,这样爱岗敬业、无怨无悔,将工作地——监狱当成自己的家,将监狱服押犯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用实际行动和爱心诠释当代共产党员的责任。与其一起工作的同事这样评价孙炎明,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英雄壮举,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朴实的情怀和默默的奉献。多年来,孙炎明一直扎根在最基层,战斗在最前沿,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对在押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上。他所管辖的监室从未出现过影响监区安全的事故,即使是最为放荡不羁的“野马”,也会被他慢慢驯服,并由此走上自新之路。
一个人一朝爱岗不难,难就难在几十年如一日地敬业,他做到了。孙炎明是一名普通人,站在人群中可能并不起眼,但是他用实际行动感染着每个人、感动着这个社会。当我看到这份报道时,深深的被他那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特别是身患癌症还去关心每个犯人。套用一位诗人的话,为什么我的眼角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样描写孙炎明会很贴切。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现在的社会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丧失了更多的精神文明。人们平时不是比劳动、比奉献,更多的却是在比房子、车子、票子。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也在变,但我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更多的是要比奉献对待工作的态度。孙炎明很平凡,可他身上的闪光点正是现在很多人所缺失的。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可能对自己的定位还不准。正处于从衣食无忧,每天只考虑学习转变到应对各种情况。以哪种态度对待工作、同事以及学生。在读到孙炎明同志先进事迹后,我学到了用那种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孙炎明至今还只是一名普通的管教民警。与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多数已走上领导岗位,或调离了监管一线。不离不弃默默工作在一线,不去计较个人得与失、耐得住寂寞、甘于奉献,这份豁达和对待荣誉的一种从容。我想正是我们年轻一代心气比较浮躁的同志,学习的地方。
工作中孙炎明是一个认真负责,不愧于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但对于家庭却没有尽到一个好丈夫、好父亲的责任。每当过年过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孙炎明肯定是在监狱和犯人共同过,因为他知道每当过年过节时恰恰是最想家的时候,也是犯人心情最不稳定的时候。每逢中秋节、除夕,即使孙炎明不值班,他都会带上礼物到看守所,跟在押人员一起赏月过年。难怪在押犯人都亲切的叫孙炎明为孙爸爸。孙炎明说;“我得跟他们在一起,我就是他们的亲人”。记者采访他的女儿时说,小时候,最讨厌的是语文老师在中秋节时布置的作文《合家团圆过中秋》,因为她的父亲这么多年来只有一个中秋节是在家里过的,“我写出来的作文老被当成‘反面教材’。但是他的女儿从看守所的叔叔阿姨那里听到了“孙爸爸”的故事,她这才明白这些年过节的时候,父亲为什么很少与她和妈妈在一起。原来他在监室里,还有很多‘儿子’。
读到这里让我感到心酸,我们都有家人,每当过年过节都急着回家与家人团聚,我们认为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我们却没有想像孙炎明这样和在押犯人一同过节坚守在第一线上的人。我们有太多东西要学习,我是一名教师还是班主任。在学生眼里我可能是他们知识的传播者,而更多的却没有把我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有时可能因为做错一些小事我会批评,所以平时学生会很怕我,这样学生不会和你交心不会把自己的喜悦向你表达。从孙炎明事迹中,我学到对待学生在严格要求下也要不断关心爱护。孙炎明平时教管不同在押犯人采取不同方法,收到效果非常好。耐心开导,帮助每个在押犯人。其中有一个事件让我感受颇深,故意杀人嫌犯安徽人叶某被羁押在东阳市看守所,起先并不在孙炎明管理的监室。意识到死期将至,叶某经常在监室里大喊大叫,不服管教并屡犯监规。面对这样一名在押人员,民警们伤透了脑筋。可孙炎明仔细问案情、看卷宗,深入分析,查找症结,主动要求将叶某调到自己负责管理的监室。孙炎明有针对性地找叶某谈心,耐心引导,并在生活上关心他。一段时间下来,叶某的情绪逐渐平稳了下来。从这件事中我学到,不断地了解学生。班主任必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个性、爱好、特长,特别是心理状态。人是活的,生活是变化的,人的心理状态也是不断在“动”的。要尊重、关心、爱护、平等对待自己的学生。细心做好个别谈话。一般的号召只能解决普遍问题,个别的特殊的问题只能个别解决。
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洒衣襟;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为之动容。作为全国无数监管民警中的一员,孙炎明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矢志不渝地完成着神圣的使命。他用自己最质朴的言行充分诠释了什么才是平凡中的伟大。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他的事迹会时刻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平时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无奈与委屈,但我会以孙炎明为榜样,以超常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相信几十年后,我的劳动、努力、化成自豪。
第五篇:XX向志愿者XX同志先进事迹
XX同志先进事迹
XX同志在XXX服务XX年多,始终坚持扎根基层,锐意进取,切实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和业务工作水平,保质保量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响应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该同志大学毕业后,响应共青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毅然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XX乡人民政府服务,先后从事乡武装部、党政办公室工作,负责XX乡团委日常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不断加强学习,坚持向书本学、向干部学、向老同志学,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从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迅速转变角色,融入到基层工作中,加强锻炼,丰富经验。
他开展工作始终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充满激情。一是认真做好武装工作,协助专武部长组织民兵整组和冬季征兵,两年来超额完成了征兵工作任务,及时完成
1征兵、综治维稳、大调解等各项数据的录入XX余份,整理汇总上报各项材料近XX份。二是踏实做好综合服务。在党政办公室工作期间,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协调各科室开展工作,配合草拟各类公文,细致做好文件归档工作,累计上报信息XX余条,切实有效地发挥了办公室的咽喉作用。三是抓好团建工作。近两年来,不断加强团员管理和团组织活动,两年来发展团员XX余名,开展各类团组织活动XX次,增强了团组织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同时注重对无业青年的就业引导,联合乡劳动保障所组织青年技能培训XX期,培训XX余人次,组织农村致富带头人参加团县委举办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XX期,联系团委办理青年创业小额贷款XX件。他情系基层,充分发挥了基层团组织为群众服务的作用。四是耐心细致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刚到XX乡,他便积极协助驻村组长登记核查因灾受损户XX户,发放农房维修加固资金XX万元;在学校灾后重建征地时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他不避困难,积极协助村组干部登门入户做好思想工作,同XX户征地户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完成征地XX亩,在全县率先完成任务。五是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面临百年难遇的干旱,XX村有XX多亩农田无法栽插,他听说后主动请缨与乡、村干部一道,不分白天黑夜为群众守水和协调用水矛盾,有效保证了全村完成灌溉插秧。六是协助领导维护社会稳定。得知XX村的村民与邻县XX村村民发生土地纠纷,他向领导作了汇报后便马不停蹄的会同村组干部赶到现场,由于反应及时,方法得当,纠纷最终得到妥善处理。他总是像这样认真、细致、坚强的参与处理各类纠纷20余次,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群众的认可。七是不辞劳苦,完成林权改革的登记工作。他面对巨大压力和困难局面,豪不退缩,坚持多跑、多说、多做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忍饥挨饿,把汗水洒在XXX的山川树林间,公平、公正的完成了林地确权XXX余亩。
二、扎根基层,紧跟农村建设步伐
由于该同志基层工作开展顺利,表现突出,XXXX年XX月,被转聘为大学生村村官,担任XX村支部副书记。近半年来,他调整思路,不断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置身群众中,为民办好事,切实维护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规范村支部制度建设。他到村上之后,立刻协助村支书整理党支部会议记录和村民会议记录,规范档案资料管理,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并发挥其综合功能。二是切实维护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他注重学习设备维护和应用知识,边学边实践,切实发挥出设备作用,增强了党员思想建设,丰富了村民农业技能知识。三是协助推动全村城乡环境整治工作。XX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是全乡的中心地带,城乡环境整治任务重,责任大,他到村上之后加大宣传,发动群众,有效推动“门前五包”、“机耕道分段到户”等工作落实,促进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三、抓学习,讲团结,在实践中自我成长
XX同志不论是志愿服务西部期间,还是担任大学生村干部,始终注重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大局意识,同时把大学所学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让所学有所用,不断总结,在实践中自我成长。在工作生活中,他总是服从安排,团结
同志,热情友善,乐于助人,两年多的时间里常深入到群众中进行沟通交流,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无怨无悔,甘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