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总结材料
让每一个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健康成长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总结材料
2014年5月 漯河小学
走进漯河小学,满眼苍翠欲滴的树木中一簇簇小花点缀其间,花香馥郁。看潺潺小桥流水,听朗朗读书童声,仿佛置身于花园之中。放眼望去,一幢整齐的现代化教学楼和一个高标准的运动场镶嵌其间,在花草树木的的映衬下,整洁而神圣。漯河小学是1999年9月建成招生的市直实验性小学。是面向新世纪建成的一所现代化、高标准学校。现有教学班48个,在校学生2900多人。历经十余载努力,漯河小学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思维敏捷、富有创造力”的培养目标,秉承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工作理念和坚持以生为本,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近年来,漯河小学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坚持“传统文化强基,经典诵读引领,琴棋书画静心,核心价值导行”的工作思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培育了多项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和德育实践活动。“中国书法”“古典音乐”“中国棋艺”“中国剪纸”“中华武术”“经典诵读”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中国优秀文化大餐。这些课程的创立,不但进一步丰富了孩子学习内容,拓宽了学习途径,而且使每一个孩子都充分置身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染之中,并在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切感悟中修身明 志,健康成长。
经典诵读活动便是其中最具活力也最具引领力的教育活动。我们学校在推行经典诵读活动过程中,坚持诵读活动与课堂教学、德育实践的有机融合,在内容、时间上给予充分保障,同时通过行之有效的评比激励机制予以促进,切实保证教育活动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一是有教材。为扎实推进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开发了校本教材《经典,与我们一路同行》读本,把《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内容收录其中,分年级段让学生背诵。依托诵读教材,我们使诵读活动走进了课堂,让师生接受了比较系统的经典文化的学习;二是有阵地。“日有所诵”是学校坚持诵读活动进课堂并使之常态化的重要阵地。每天上午课前十分钟晨诵,每天的放学路队,时时处处引导学生读背校本课程上列出的篇目,有安排,有检查,有反馈,有评比;周一上午第四节阅读诵读交流时间是学校既定的诵读交流阵地,师生利用这一阵地就阅读诵读活动的体会和感悟面对面交流,既促进了师生间的合作学习,又增强了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学校“经典文化墙”、散布在花坛草地间的“经典诗词”警示标牌,以及“清明、端午、中秋”等极具传统文化色彩的节日教育活动,是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其重要的宣传阵地,学生在这里受到熏染,陶冶情操;三是有激励。每学期进行“经典背诵比赛”,随机抽取班上5—10名学生背诵,评选出“经典诵读先进班”和“经典诵读之星”,并把获得“经典诵读之星”荣誉的学生的照片制成版面展示到学校门口的橱窗,让孩子 们享受到诵读经典带来的成功、自信和荣耀。四是有效果。节目《摇滚古诗》荣获市一等奖;《漯河迎先贤,名城诵经典》捧得全省唯一一个一等奖的奖杯;先后被授予“全国少年儿童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示范学校”、“漯河市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先进单位”; 2007年6月,全省三理教育座谈会在我市召开,我校以优美的校园环境、详实完备的档案资料、富有传统文化特色诵读活动赢得全省各地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回顾往日的成绩,有益于以更高的标准谋划工作。2014年,我们将继续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着力点,围绕三个“倡导”,高层次、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
首先,我们将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二十四字方针,开展主题教育,打造校园文化,从浩淼的中国传统文化里精挑细选相关内容,培育健康文明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 “苟利国家,死生以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心怀天下、胸怀国家等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因势而变等时代精神和改革创新理念;“仁则荣,不仁则辱”、“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等荣辱思想。使学生在这些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在自己的人生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其次,立足实际,开辟新的文化传承教育阵地。设立“中华文化讲坛”,在宣讲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和挑选具有丰富课外知识的小学生登坛论道。开展“我的家族史”活动,让学生找出自己姓氏中的英雄伟人,并说说他们的英雄故事,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热情。第三、完善机制,健全教育活动的激励评价体系。我们将出台并完善内容翔实、目标具体、易于操作的考评方案,全面评估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效果,力争成为全市的一面文化旗帜。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只要我们真抓实干,我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谢谢。
第二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生态校园文化
一.比赛时间:2011年12月20日 20:00 二.地点:体育馆二楼
三.主办方: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四.承办方:院广 五.活动背景:
校园文化被视为大学文化的风骨,校园精神文化不仅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对内创设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校内成员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关系学校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更重要的是,它对外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北大始终坚持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文化传统,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为总特征,所形成的氛围是令人神往的!清华大学坚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传统,所形成的校园校风是令人钦佩的。牛津,哈佛,剑桥也都以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而著称于世。中外各校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就在于他们能始终坚持和弘扬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形成一种更高境界的精神文化——校园精神,并由此透射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憾力,陶冶和启示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以“正德强技,爱国荣校”为校训,以“勤俭勤奋,至善至朴”为校风,校园规划自然韵致,建筑恢宏大气,环境优美流畅,形成了一所生态型、园林式的美丽校园,它成为广大师生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往往能站在时代前沿,引领潮流,很快的接受新兴事物,然而,中国的传统古文化亦不应丢弃,当代大学生应秉承中国传统文化,做到古今结合,让人们都能体会到艺术的真正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内涵。六.活动目的:
1.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校园”为主题,突显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特色,体现学校的价值观念与目标追求。
2.让学生通过演讲比赛,更加热爱自己的校园,拉近学校与学生的感情距离,增加大家对校园的热爱。
3.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与拓展,比较客观地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4.秉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中国优秀文化。
七.活动意义: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院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校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重在构建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感受传统文化对文明生态校园的建设作用。八.活动安排:
12月15日通知参加决赛的比赛人员(由传媒部负责)12月16日联系评委老师。(由办公室负责)12月17日张贴宣传海报(由宣传部负责)
12月20日5:45体育馆二楼,院广全体成员集合,布置会场。12月20日8:00活动开始
由XX主持,XX计分,XX计算平均分。活动结束后打扫会场 九.注意事项:
1.评委老师2-5名,学生评委3名。邀请时注意礼貌问题。2.布置会场注意安全。3.评分规则:
⑴仪表、礼貌、语速、感情、普通话、演讲稿内容......多方面评比。⑵总分100分,由每位评委斟酌给分,计算最后得分。4.名次及奖励:
第一名1位;第二名2位;第三名3位。颁发获奖证书,通报表扬。
第三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品德教育
黄剑鸣
目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青少年的品德教育问题形势-相当严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旧观念的碰撞,网络问题的出现等,社会上青少年中的品德缺失、网瘾问题、心理问题以及犯罪问题也日见严重,品德教育可谓任重道远。
我们职业学校也不例外,学生的品德素质问题也不断增多,当前职业学校除要加强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外,加强、改进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也刻不容缓。现在许多企业及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的技能素质意见倒不是很大,而对他们品德素质却意见颇多。近年来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考试不合格率不断上升,其原因可以说大多并非是智力问题,而是缺乏上进心、懒惰、贪图安逸、逃避困难等品德方面的非智力因素问题。
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一切行动的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今人类最先进的意识形态,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和理想。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头脑的同时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品德教育,也有助于我国的全民道德建设。
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影响除当今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外,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重要的因素。以儒、道等学派为精华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乃至全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它们当中流传下来的许多篇章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礼记》、《大学》、《中庸》、《孝经》、《三字经》、《朱子家训》、《弟子规》,等等。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中有些内容已成为历史的糟粕,但许多精髓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仍闪耀着文明的光辉。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平时或简称“国学”)博大精深,当中许多学问都是关乎为人处世的哲理,并高度体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其特征是特别注重对人的品德修养,如孔子的名言“不学礼,无以应。不知礼,无以立。”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礼记》上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弟子规》对人怎样做到有礼、有孝、有上进心,并即怎样做一个遵纪守法、懂礼仪廉耻、品行端正的人作出了许多详细的规范。而且要求人们的品德修养是循序渐进,从生活的小事做,如《论语》里《学而第一》中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中的第一句是“父母呼,应勿缓”等。
学习根植于本土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振兴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并在全社会范围内重视对青少年以及全体人民的品德教育与修养。当前,我国民间出现了一股很可贵的力量,有一批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热心公益的人士,出来义务地为我国广大的家长、学生作以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讲座,他们的足迹已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给我国当前的青少年品德教育注入了一股春风。他们在全
国各地建立了一些基地,如“海口市孝廉国学中心”等,广州的教学点在惠福路大佛寺,开办的是“少儿诵读传统经典文化学习班”(免费)。这些学习班的效果很好,许多受过学习的家长、学生纷纷感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有极大的帮助。受其影响,有些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尝试加入这方面的元素,如上海有些中小学就尝试开展体验母亲怀孕辛劳的感恩教育、孝的教育等,据闻效果很好。我国目前还出现一些专门教授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民办学校,如上海的“孟母堂”等。虽然他们在办学模式和内容上还有许多争议,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他们办学的出发点和用意还是值得赞许的。广州电视台最近有则新闻说,西班牙某媒体报道:我国政府正在考虑恢复儒、道等的传统文化教育。这则新闻的真实性虽然还未得到证实,我本人认为这是一则绝好的消息。目前我国已悄然地出现了一股恢复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如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就是因为出版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而成为当今著名的文化名人。
当今我国中央政府许多大政方针就很符合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精神,如“构建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等举措可以说就是孔儒所倡导的“仁”和“仁政”的体现。我们国家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这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没有本质矛盾,适当吸收这方面的元素有利于改进德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研究与传播近年来在一些著名大学如清华、北大、中大等已举办了适合社会精英们研读的学习班,“国学”如能广泛深入地进入中小学的课堂,甚至让普罗大众都加以学习,有利于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因此,我们倡议在中小学的品德教育中应适当恢复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元素,以促进学生的品德教育。当然,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他们在行动中加以落实,而不是空谈,可让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礼貌、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等等做起,一步一步地向品德高尚迈进。
当然,对于学生的教育,除十分重要的品德教育外,作为职业学校,如何通过改革,建设有专业特色与吸引力的职业教育课程,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方面一是应加强探讨如何建设有专业特色与吸引力的品德、文化基础课。改革中重点是如何加入职业教育的元素,形成鲜明的、有别于普通中小学的职业教育特色。如品德课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语文、英语课中的对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文章学习等,使从普通教育转到职业教育的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受,激发他们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与兴趣。当然,这在实际操作中会有许多困难,如教材的更新,备课工作的增加等,如同样是教语文、英语,老师对着不同的专业班要进行不同的备课,从而实施因材施教,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学校方面应考虑对这样的备课工作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以调动教师因材施教的积极性。二是建设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课程,使从职业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能尽快地胜任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提高的职业发展能力。三是增加以实操为主的教学方法,促进职业教学改革的全面提高。通过改革,使职业学校的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从而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符合需要的合格人才。
第四篇:弘扬传统文化_总结
沙河六小 2009年12月12日
扬弘传统文化 共创华夏之魂
一、活动简介:
1、活动主题:
弘扬传统文化,共创华夏之魂。
2、活动时间:
2009年12月8日14:00
3、活动地点: 电教室
4、活动内容:
1、阐述传统文化的内涵及范畴。
2、介绍小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3、宣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4、号召小学生努力学习,求知上进,培养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二、活动成效:
1、预期目标:
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小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构建我们和谐美丽的校园。
2、实际成效:
1)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锻炼 自己的平台,锻炼了同学们的人际交际能力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2)活动成功的让同学们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民族精神的来源。3)活动成功的宣传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4)活动让同学们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对自己的目标和肩上担负的历史责任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活动自我评估:
1、活动的成功点: 1)充分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因为有了详实的考虑、周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这次活动才有了成功开展的前提。我们提前很多天就有了详细的计划及活动部署。2)密切的配合
同学们配合密切,完成了各自的工作后帮助其他同学。并且在突发事件下互相配合,积极思考,尽快处理。3)活动全面深入
从初期活动内容的确定,宣传组织同学进行分工,一直到工作的全面开展及高质量的完成,后期总结讨论,充分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升华了理论,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认识。
2、活动中的不足
1)活动中由中队长介绍和宣读传统文化材料的时候,气氛沉闷。如果能更好的调动同学们的活动气氛,活动将更加完美。
2)活动期间给同学们留的相互讨论和自我发言时间过少,有些同学的看法和意见没有充分表达。
四、活动结果及意义:
1、活动虽小,却含义深远,反响良好,充分体现了小学生关心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优秀品质。
2、这次活动紧扣着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长才干,培养品格,使这一社会实践成为小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3、这次活动紧紧围绕“弘扬传统文化,共创华夏之魂”的主题,在学校内进行了一系列有实效性的活动,并进展顺利,影响广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这次活动也充分锻炼和教育了我们。
5、这次活动我们以最小的费用高质量的完成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
沙河六小 2009年12月
第五篇:弘扬传统文化总结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国粹,培育时代新苗
――传承、践行国萃精神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实验阶段性工作总结
一、重点试点项目研究的基本情况 为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德行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厚德博学,受益终身。学校积极开展学习践行《弟子规》国萃精神,深化“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国粹”这种最传统的方式为引子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健康的道德与行为准则。让学生在学习、践行活动中接受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明确为人处世应该恪守的规范,学会运用国萃精神这把幸福、和谐的人生钥匙,让每一个人都一生受用,让每个人的心灵净土常存,让每一全人在圣贤智慧的熏陶中,能够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为学生终身负责,培育时代新苗,为民族未来奠基!学校课题组根据研究的方案积极开拓思路,扎实践行,项目研究活动按部就班,稳步推进,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重点试点项目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建全组织,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扎实推进。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习践行活动,学校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扎实推进项目研究:
一是建全组织,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德育校长为组长,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宣传科长为负责人,各处室负责人、班主任等为成员的学习践行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拟订《活动实验方案》,保证学校学习践行活动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有落实”。
二是加强师资培训学习,提高认识。学校通过举办教师《弟子规》学习培训班暨动员大会开展《弟子规》的动员和学习培训,为学校将国学经典请进校园和师生学习践行铺平道路并指明方向。
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扎实推进。
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小广播、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校讯通、悬挂标语、班级学习园地、公示栏等平台,宣传有关《弟子规》知识和师生力行《弟子规》的目标要求,通过诵读《弟子规》,理解、把握《弟子规》中的文化内涵,继承传统文化国萃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温“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内涵,理清二者间的相承关系,理清项目研究的推进思路,按照阶段性工作目标,扎实推进,积极营造“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国粹”的良好氛围。
(二)、以活动为载体,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国粹,打造精品育人课程。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系统性大工程,学校深谙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入手,习惯成自然,事半功倍的秘窍。经过反复求证、研究,借鉴、移植佛学信、愿、行、证的理念,在项目研究中以活动为载体,推行“信---愿----行----证”模式,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国粹,打造精品育人课程。
一是信。
为加深学生对项目的认识、理解,在准备阶段,学校以生为本,加强引导,全面发动,以“读、写、背”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国萃精神:
读:学校下发《弟子规》教育活动方案,下发学习践行《弟子规》先进班和先进个人评比方案,各班统一 “成长周记”本,出好《弟子规》宣传版报,利用班会课开展“践行《弟子规》,规范仪表”和“践行《弟子规》,远离陋习”主题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合理利用时间诵读经典《弟子规》。倡导诵读时间安排:每天早读课20分钟;下午课前10分钟;每周的班会,还要求学生在家饭前、睡前要诵读《弟子规》,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化整为零,从点滴学起,从点滴做起。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弟子规》,做到准确朗读、熟记于心。
写: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书法、手抄报,以《弟子规》为内容进行书法练习和手抄报编辑;要求认真撰写《弟子规》学习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悟。通过“班会观摩”的形式,促进各班的学习与交流。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认识与领悟境界。
背:背诵中以接龙、讲故事、比记忆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认识、理解的程度,同时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全面领会传统文化的内蕴。
学校以《弟子规》为载体,根据《弟子规》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读、写、背”的活动过程来实现学习、践行传统文化的“四化”,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不断提高了絓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相信传统文化国萃精神的伟大,树立了积极 学习、践行传统文化国萃精神的信心。
二是愿。
愿指愿力,愿力是做事、成功的内驱力、内动力,是行力量的源泉。学生在前面“读、写、背”的过程中产生信任与信心的基础上,内心主动产生强烈学习、践行的愿望,从而积极动脑、动心规划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在学习中不断积蓄行动的力量能源,为后面厚积薄发打下基础。
例如:通过系列主题讨论会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践行的愿力: 第1次班会:如何尽孝?
第2次班会:怎么让文明礼貌伴我行?
第3次班会: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中学生? 第4次班会:我能为社会做点啥?
孝、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为社会做点是目的,如何、怎么、怎样、能是关键,是引子,是激发学生愿力的关键。
真理越讨论越明,在一次次的讨论活动中学生自然而然的明确了学习、践行的目标,在明确的目标引信下,顺理成章的产生行动的愿望与强劲的动力。
三是行。
行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绝知此事要躬行。脚踏实地的行动是将精神内化的关键。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国粹,培育时代新苗”学校结合实际扎实开展系列活动,以实实在在的活动来全面推进项目研究的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为学生终身负责,为民族未来奠基。
在项目研究思想的统领下学校重点开展了以下活动:
四是证。
证是验证,以评价来验证,以结果来验证行的正确性与行的有效性、行的可行性、行的价值性,从而加深反思,让“信—愿---行”更上一层楼。
三、取得的经验与成果
1、学校校风正、学风浓,学校更具活力与创造力,学生更乐于学习上进学生德育素质水平明显提升,综合素质评价全市名列首位,师生关系更为和谐。
2、学校办学社会满意率年年提升,2011年为99.82%。
3、学校的《德育故事》等系列活动育人课程开发卓有成效,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充分肯定。
四、存在的问题、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存在的问题、不足:重点试点项目研究过程中家校携手共建力度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家长参与研究的积极主动性,没有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辅助潜力资源,为学生终身发展保驾护航。
今后努力的方向:加大整合力度,完善活动育人制度,做实、做细,强化沟通,创建育人新模式,家校携手,共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