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女能手主要事迹材料
优秀女能手主要事迹材料
张文于1996年从卫生职业学校毕业了,但没有找到工作,对于96年后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来说,国家就不再实行统一分配工作了,当时年仅20岁的张文感到前途一片渺茫,不知出路在哪.刚毕业的张文是一个内向的姑娘,她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 家里兄妹4人,上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虽然家里因供他们兄妹读书而至家里生活十分困难,没有能力像其它同学一样开诊所、开药店。因她在家里十分的乖巧,家里人都非常的疼爱她.如果在96年以前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八月份就开始工作了,可当时的张文却不知道要怎么办,没有任何行动,在家里帮着父母种植烤烟.可是几个月下来,本来就内向的她变得很不喜欢说话了,父母和哥哥姐姐看到她这样,就劝她出去找找工作,哪怕是打工也能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还能锻炼人.1998年,张文在父母和哥哥姐姐的鼓励和劝说下,终于鼓起勇气出去找工作.求职的过程是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张文终于在一家药品销售公司找到了份从事销售药品销售的工作,开始了打工的生涯.张文的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她认嘛只要自己好学,能吃苦,干哪行都一样行.2005年,张文的母亲突然得了尿毒症,一病不起,哥哥在外工作很忙,姐姐又已经出嫁到外地,母亲身体也不是很好,家里就无人照管生病的父亲.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外打工的张文,辞掉了工作,回到了家,肩负着照料父亲的任务.可是在外打工多年的张文不再是当年那个内向的胆小的小女孩了,打工的生涯使她变得成熟、自信、坚强.现在回到家,除了照料父亲外,总是觉得少点了什么,难道也要像父辈一样种一辈子的地?她觉得不甘心,便四处打探致富门路,又进行了市场调查, 她发现,同样是养猪,昆明各地养猪户的效益要好得多。规模大,管理理念先进、科技含量高是他们在市场上制胜的法宝。养猪业也是农民的最传统养殖项目,张文觉得在农村养猪还不错,就决定选择这一产业。.于是,她与家人商量打算在家办一个养殖厂,这个想法一提出并得到家的支持.她拿出了在外打的积蓄和向亲戚朋友借来的共12万元办起了养猪厂.说干就干,2006年3月,先从建盖猪场开始,经过2个多月的时间,建起了猪圈,把猪圈经过杀菌、消毒完毕后就进行使用。然后是选择品种到买种猪、母猪、小猪,先是购进了10头二元母猪和1头美系杜洛克公猪,接着就按正规免疫程序分别给每一头猪都做完疫苗注射。不到两个月的奔波张文瘦了5斤肉,各种开支达10万多元。终于,“二元杂”品种的养猪场建成了。但是,开支那么多,亲戚朋友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到了9月,猪已经长到了一百多公斤了,就开始进行配种。到了2007年1月份开始产仔,当年收入12万元,获得利润6万多元。
从学医到养猪,真是隔行如隔山。为了摸索和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她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白天实践,晚上学习。他虚心地向的技术员请教,查看农村实用技术及各地先进的养殖技术。通过技术员的不断指导和各种养殖资料的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掌握了猪只各阶段饲养技术、营养配比、疫病防治等一整套养殖方法。
要养好猪,防治疫病是关键。除每年的春秋两季,打防疫针外,夏、冬时的防疫针,虽然她丈夫是兽医,便她都亲自动手,从不马虎。喂猪还要不怕累和脏。每天早晨,他都把猪粪撮好,用水把猪舍冲得干干净净。夏天,他要给种猪冲澡。最操劳的是每当猪下崽的时候,他就在猪舍内整天整夜的守护,就是冬天也不例外。她说,自己经常是猪吃了3餐,他还没有吃一餐;把猪洗了3个澡,自己一天还没有洗脸。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饲养,25头母猪已经繁殖了多批小猪,而且圈舍卫生环境好,粪便、污水零排放、无气味,不影响左邻右舍生产、生活;当年,张文获纯利润就达6万多元,拿着卖猪款6万多元“第一桶金”时,张文热泪盈眶,并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养猪事业做强、做大。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猪肉的价格不景气,小猪市场不好,她又进行了品种改良 ,当年获利润5万元.2009年又重新进入了一批母猪,现已经发展到了22头母猪,50多头仔猪,1头种猪。预计今年收入15万元,获利润7万元左右。
张文养猪成功后,附近的村民纷纷上门向讨教养殖技术,她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率先富起来的认为,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在搞好自家致富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带领周围群众脱贫致富,特别是带动妇女致富,是她目标,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己富不算富,共同富才是小康路”“谁说女人不如男人,只要男人能做的,我们女人能做到,我们女人只有自立了才能自强,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她经常主动去农户家的指导养殖、防疫、防病等技术。只要养殖户遇到养殖方面的难题,无论多忙,她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去帮忙。在手把手教群众养殖的同时,他还向群众宣传科技养殖的巨大作用。在她的感染下,全镇许多妇女都积极主动学习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大力发展养殖致富项目,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依托科技致富的热潮。
第二篇:双学双比女能手主要事迹
双学双比女能手主要事迹
黄剪香,是兴化市开发区开创村赵何五组人,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提起她谁都知道是村里的大能人,好干部。
在赵何村担任副支部书记一职已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主要负责村妇女主任和村庄环境整治的工作。她是一个为农服务意思很强的女性。黄剪香同志经常深入群众中了解妇女生活和家庭实际困难的情况,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妇女,还成立了困难帮扶中心,对本村的妇女因家庭困难的实施大病扶助、子女读书扶助等制度,减轻她们负担,为她们办实事,让她们都能够安心工作。提到村里哪家要生孩子了,哪家妇女是做什么工作的,哪家有什么样的实际困难,她都一清二楚。正是由于重视基层妇女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农村妇女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村里到处都是一片祥和之气。在村庄的环境整治方面,黄剪香同志更是一马当先,起早贪黑组织村民仔仔细细地打扫村里的每一条道路,清理村里的每一条河面。一次,制定村卫生计划,具体事情落实到个人,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第三篇: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汇报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汇报
不断拼搏进取,创造精彩人生
我叫XXX,今年37岁,是BBB镇AA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作为一个农民,想干成点事是很难的,而对一个农村妇女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下面,我就以自己从多年来的打拼中中总结出来的一些人生感悟为主线,叙述一下我大胆尝试,勇于拼搏,不断发展壮大中药材生产的创业历程。
感悟之一:生活从来不会对任何一个人关上成功的大门,只要你自信自强,就能牢牢把握住成功的钥匙,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那还是在1987年,我遇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坎儿:我高考落榜了。在当时,一个农村女孩子跳不出农门,就意味着要一辈子过一种锄田种地、喂猪打狗、相夫教子的生活,我身边的很多姐妹们都是这样。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觉得生活中一下子没有了阳光。我开始混日子。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在无所事事中,有一天,我从一个女伴手里拿到一本妇女杂志,看到了著名妇女问题专家胡巴的一句名言:“若一个社会中的女人只被教导如何管理家务照顾男人和如何延续后代,那这个社会必然会走向灭亡。”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我猛然间醒悟了:我还这么年轻,怎么能就没有理想和追求了呢?女人怎么了?农村怎么了?我就不信凭着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就不能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
我开始振作起来,利用自己年轻有文化的优势,依靠BBB市场的有利地势,凭借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从做书包、卖书包起家,逐步发展到批发针织品、鞋等日用品,成为一个中型批发商,到最后选择从事中药材生产,成为一个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一步一步的脚印里,无一不凝结着我艰苦创业的心血和汗水。我从来没有退却过,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证实:农村妇女一样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农村妇女的人生一样可以很精彩!
感悟之二:机会对人从来都是公平的,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和抓住机会,抓住了机会,就成功了一半。
我从事中药材生产,是有着一定的偶然性的,那还得从99年说起。那时我正搞鞋类批发,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经营的难题越来越多,收入也相对下滑,我感到了竞争的危机。于是我在搞批发的同时,开始多方搜集信息,寻求合适的就业机会,考虑转行。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那年秋天我去外地联系业务,恰巧看到业务户正在地里组织人力采挖中药材黄芪。当天晚上,由于旅途劳累,我有些头晕眼花,业务户见此,拿起一根洗净的黄芪,泡在开水里,让我喝了一大碗,只一会儿的工夫,我便神清气爽,恢复如初。这件小事让我的心里一动,我想:这里边可能蕴藏着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一下子兴奋起来,联想到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发展环境较为宽松。从事中药材生产,很可能成为玉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为了稳妥起见,我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我首先找到县科协、县科委、县农经局等部门的专家进行详细的探讨、论证,了解玉田发展中药材的可行性,又先后3次到北京同仁堂药店了解中药材的需求量,3次到到河北安国、河南卢氏等地药材市场考察了解中药材的市场行情及前景,并查阅了多种有关的报刊杂志。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国内、国际对中药材的需求量都在逐年增加,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药材的出口前景更加广阔。至此,我坚定了种植中药材的信心。我决心抓住这个机遇,大干一场。当年,我就在村里承包了5亩耕地,又于次年3月,从周边几个村承包了47亩地,全部种上了柴胡、黄芪、黄芩等中药材,开始正式从事中药材生产。
感悟之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地学科技、用科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技,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潮中,如鱼得水,屡战屡胜。
种上药材以后,我辛辛苦苦地耕种、浇水、打药、锄草、施肥,每个环节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生怕稍有疏忽,影响了药材生长。起初,药材的长势很好。可是后来,就开始断断续续地出现了各种异常。尤其是黄芪,长到70厘米高的时候,叶面上出现了许多黑色的虫子,致使叶片迅速收缩、坏死。见此情景,我焦急万分。通过多方向专家请教,才弄清是因天气干旱生成的一种新型害虫。经过专家指点,我采用了毒土灭虫的方法,及时控制住了病虫害的蔓延。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我深深明白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没有科技知识,简直是寸步难行。
我和丈夫跑遍了县城的大小书店,购买了《种植中药材技术解答》、《中药材的需求量》等大量中药材方面的书籍,并订阅了好几种报刊。每逢村里组织有关中药材生产的培训班和讲座,我都积极地前去参加,认真听了看了不说,还总要收集回来不少资料。为了尽快掌握中药材管理技术,我和丈夫顶着炎炎烈日,忍着蚊虫叮咬,一天到晚在田里摸爬滚打,一边观察秧苗的生长习性、特点,一边做笔记、查阅资料,有时候就住在田间的简易房里。赶上下雨的时候,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我和丈夫也没了睡意,就着烛光研读中药材管理的书籍。别人农闲没事的时候,打打麻将,看看电视,侃会儿大山,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对我那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我对中药材的研究几乎着了魔,在我眼里,照顾秧苗就象养育小孩。哪棵秧苗出现了异常,我都象自己的小孩得了病似的,又是着急又是上火,今天看到这株长高了几厘米,明天又发现那株发了个新芽,都能让我们夫妻俩手舞足蹈地高兴半天,村里人看我们都跟傻子似的。
就这样,通过刻苦的学习和实践,我基本上掌握了中药材的种植管理技术,不仅熟练掌握了常见中药材的种子、种苗选择标准、病虫害防治方法、收获技巧等,还对常见中药材的出售时机、市场行情及销售网络烂熟于心,成了全县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女能手。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精心照管下,我种植的中药材,不论是产量、质量,还是市场销售价格,都好于外地同类产品,从2001年起至今,我先后在县内外承包70—120亩地,种植了黄芪、黄芩、沙参、板蓝根、荆芥、瓜蒌、红花、牛膝等品种,亩效益是普通农作物收入的3倍以上,而且产品畅销全国各药材市场,有时收购药材的外地客商交定金提前预定,带着车前来等货。
感悟之四: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人富不算富,带动帮助更多的妇女群众共同致富,才是我最高的理想和追求,也是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我认为,一个人即使拥有百万家产,但是如果对于别人来说,有他不多,没他不少,那么他的财富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人生也没有什么价值。我种植中药材,是为了给广大妇女群众趟出一条致富的路子。
在我的带动下,许多群众开始尝试种植中药材。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尽快见效,使我县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我毫无保留地向广大种植户传授种植管理技术,竭尽全力帮助她们。我亲自帮助农户选购种子、种苗,亲自到田里指导农户平整土地、施肥下种。哪家农户管理中遇到了难题,来人或来电话找我,我除了在电话中尽量给予详细的解答外,还亲自到地里给予指导。有一次,我村王善友家种的黄芪出现了一种黑色蚜虫,眼看着叶子一片片枯黄而不知所措,心急火燎地找到我。当时,我家种的药材正在浇水、施肥,误了时机,就会影响药材的生长。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活,立刻来到他家地里,和王善友一起查看分析病情,确定防治方案,并和他一起兑药、喷洒,等到4亩多黄芪全部喷洒完,半天已经过去了。对于那些想发展中药材又苦于缺乏资金的农户,我主动找到他们,借给他们钱,鼓励他们发展。林西镇高庄子村白宇晨,因经营棚室芦荟赔了本,又新娶了儿媳妇,债台高筑,没钱为种植中药材投入。我了解这一情况后,先后借给他3000多元钱,扶持他发展中药材,现在年可收入1万多元,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在我们的多方努力下,全县共发展中药材500多亩,我县中药材产业已初具规模。随着中药材种植户的逐渐增多,我发现走街串户传授技术已经很难满足许多农户的需求。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的各种技术难题,推动全县种植结构的快速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的实施,我在县科协等有关单位的支持协助下,通过多方协调,于2003年1月份,在BBB镇繁华地带建成了玉田县科普信息服务部。服务部拥有固定资产8万元,流动资产25万元,配有电视机、VD、电脑等先进设备,高薪聘请了4名技术人员。服务部集良种繁育、物资供应、技术服务于一体,不仅进行良种销售、技术指导,还配合县科协、科委、农经局等部门广泛开展各种科普活动。
在服务部运营期间,我依托科技信息服务部,围绕农时,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以中药材为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期间开展“技术+物资”科技下乡活动84场次,召开农作物新品种现场观摩会2次,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18场次,参训人员1800人次,接受技术咨询6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万份。
技术问题解决后,销路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很多农户担心中药材收获后卖不出去。为了打开销路,让农民吃一颗定心丸,我率领服务部人员开始致力于发展定单农业。我们多次带着样品南下北上到全国各大药材产销地,向药材经销商及药材加工厂家详细介绍我县中药材的产量、质量及发展前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景,他们被我们的真诚与执著所打动,纷纷与我县建立了固定的产销关系。到现在为止,我县已成功签定了450亩中药材的定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我县已建成科普示范基地5个,培育科技示范户60多户,中药材种植在我县已由“星星之火”逐渐成为“燎原之势”,中药材种植成了我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多农户依靠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逐步过上了小康生活。我非常欣慰,在大家对我热情的态度、感激的话语中,我体验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我的奋斗和努力,党和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也给了我较高的荣誉。我被评为我县2003中药材种植状元,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还多次被评为市县两级“双学双比”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和青年星火带头人,还被光荣地评为唐山市劳动模范。面对这些荣誉,我感到很惭愧,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些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我的成功,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我只有在今后不断拼搏进取,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产业结构调整之路,竭尽全力促进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才能无愧于这些荣誉,不辜负党和政府以及广大群众的希望。
姐妹们,总结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认为,自信自强、抓住机会、依靠科技、共同致富是我们农民创业成功的4个关键,只要我们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大家坚持自信自强、抓住机会、依靠科技、共同致富,我们当代农民的勤劳和智慧就会绽放出奇光异彩,我们的家乡也会更加繁荣富强!
第四篇: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汇报
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汇报
不断拼搏进取,创造精彩人生
我叫XXX,今年37岁,是BBB镇AA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作为一个农民,想干成点事是很难的,而对一个农村妇女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下面,我就以自己从多年来的打拼中中总结出来的一些人生感悟为主线,叙述一下我大胆尝试,勇于拼搏,不断发展壮大中药材生产的创业历程。
感悟之一:生活从来不会对任何一个人关上成功的大门,只要你自信自强,就能牢牢把握住成功的钥匙,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那还是在1987年,我遇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坎儿:我高考落榜了。在当时,一个农村女孩子跳不出农门,就意味着要一辈子过一种锄田种地、喂猪打狗、相夫教子的生活,我身边的很多姐妹们都是这样。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觉得生活中一下子没有了阳光。我开始混日子。
在无所事事中,有一天,我从一个女伴手里拿到一本妇女杂志,看到了著名妇女问题专家胡巴的一句名言:“若一个社会中的女人只被教导如何管理家务照顾男人和如何延续后代,那这个社会必然会走向灭亡。”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我猛然间醒悟了:我还这么年轻,怎么能就没有理想和追求了呢?女人怎么了?农村怎么了?我就不信凭着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就不能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
我开始振作起来,利用自己年轻有文化的优势,依靠BBB市场的有利地势,凭借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从做书包、卖书包起家,逐步发展到批发针织品、鞋等日用品,成为一个中型批发商,到最后选择从事中药材生产,成为一个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一步一步的脚印里,无一不凝结着我艰苦创业的心血和汗水。我从来没有退却过,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证实:农村妇女一样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农村妇女的人生一样可以很精彩!
感悟之二:机会对人从来都是公平的,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和抓住机会,抓住了机会,就成功了一半。
我从事中药材生产,是有着一定的偶然性的,那还得从99年说起。那时我正搞鞋类批发,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经营的难题越来越多,收入也相对下滑,我感到了竞争的危机。于是我在搞批发的同时,开始多方搜集信息,寻求合适的就业机会,考虑转行。
那年秋天我去外地联系业务,恰巧看到业务户正在地里组织人力采挖中药材黄芪。当天晚上,由于旅途劳累,我有些头晕眼花,业务户见此,拿起一根洗净的黄芪,泡在开水里,让我喝了一大碗,只一会儿的工夫,我便神清气爽,恢复如初。这件小事让我的心里一动,我想:这里边可能蕴藏着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一下子兴奋起来,联想到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发展环境较为宽松。从事中药材生产,很可能成为玉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为了稳妥起见,我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我首先找到县科协、县科委、县农经局等部门的专家进行详细的探讨、论证,了解玉田发展中药材的可行性,又先后3次到北京同仁堂药店了解中药材的需求量,3次到到河北安国、河南卢氏等地药材市场考察了解中药材的市场行情及前景,并查阅了多种有关的报刊杂志。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国内、国际对中药材的需求量都在逐年增加,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药材的出口前景更加广阔。至此,我坚定了种植中药材的信心。我决心抓住这个机遇,大干一场。当年,我就在村里承包了5亩耕地,又于次年3月,从周边几个村承包了47亩地,全部种上了柴胡、黄芪、黄芩等中药材,开始正式从事中药材生产。
感悟之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地学科技、用科技,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潮中,如鱼得水,屡战屡胜。
种上药材以后,我辛辛苦苦地耕种、浇水、打药、锄草、施肥,每个环节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生怕稍有疏忽,影响了药材生长。起初,药材的长势很好。可是后来,就开始断断续续地出现了各种异常。尤其是黄芪,长到70厘米高的时候,叶面上出现了许多黑色的虫子,致使叶片迅速收缩、坏死。见此情景,我焦急万分。通过多方向专家请教,才弄清是因天气干旱生成的一种新型害虫。经过专家指点,我采用了毒土灭虫的方法,及时控制住了病虫害的蔓延。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我深深明白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没有科技知识,简直是寸步难行。
我和丈夫跑遍了县城的大小书店,购买了《种植中药材技术解答》、《中药材的需求量》等大量中药材方面的书籍,并订阅了好几种报刊。每逢村里组织有关中药材生产的培训班和讲座,我都积极地前去参加,认真听了看了不说,还总要收集回来不少资料。为了尽快掌握中药材管理技术,我和丈夫顶着炎炎烈日,忍着蚊虫叮咬,一天到晚在田里摸爬滚打,一边观察秧苗的生长习性、特点,一边做笔记、查阅资料,有时候就住在田间的简易房里。赶上下雨的时候,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我和丈夫也没了睡意,就着烛光研读中药材管理的书籍。别人农闲没事的时候,打打麻将,看看电视,侃会儿大山,对我那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我对中药材的研究几乎着了魔,在我眼里,照顾秧苗就象养育小孩。哪棵秧苗出现了异常,我都象自己的小孩得了病似的,又是着急又是上火,今天看到这株长高了几厘米,明天又发现那株发了个新芽,都能让我们夫妻俩手舞足蹈地高兴半天,村里人看我们都跟傻子似的。
就这样,通过刻苦的学习和实践,我基本上掌握了中药材的种植管理技术,不仅熟练掌握了常见中药材的种子、种苗选择标准、病虫害防治方法、收获技巧等,还对常见中药材的出售时机、市场行情及销售网络烂熟于心,成了全县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女能手。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精心照管下,我种植的中药材,不论是产量、质量,还是市场销售价格,都好于外地同类产品,从XX年起至今,我先后在县内外承包70—120亩地,种植了黄芪、黄芩、沙参、板蓝根、荆芥、瓜蒌、红花、牛膝等品种,亩效益是普通农作物收入的3倍以上,而且产品畅销全国各药材市场,有时收购药材的外地客商交定金提前预定,带着车前来等货。
感悟之四: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人富不算富,带动帮助更多的妇女群众共同致富,才是我最高的理想和追求,也是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
我认为,一个人即使拥有百万家产,但是如果对于别人来说,有他不多,没他不少,那么他的财富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人生也没有什么价值。我种植中药材,是为了给广大妇女群众趟出一条致富的路子。
在我的带动下,许多群众开始尝试种植中药材。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尽快见效,使我县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我毫无保留地向广大种植户传授种植管理技术,竭尽全力帮助她们。我亲自帮助农户选购种子、种苗,亲自到田里指导农户平整土地、施肥下种。哪家农户管理中遇到了难题,来人或来电话找我,我除了在电话中尽量给予详细的解答外,还亲自到地里给予指导。有一次,我村王善友家种的黄芪出现了一种黑色蚜虫,眼看着叶子一片片枯黄而不知所措,心急火燎地找到我。当时,我家种的药材正在浇水、施肥,误了时机,就会影响药材的生长。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活,立刻来到他家地里,和王善友一起查看分析病情,确定防治方案,并和他一起兑药、喷洒,等到4亩多黄芪全部喷洒完,半天已经过去了。对于那些想发展中药材又苦于缺乏资金的农户,我主动找到他们,借给他们钱,鼓励他们发展。林西镇高庄子村白宇晨,因经营棚室芦荟赔了本,又新娶了儿媳妇,债台高筑,没钱为种植中药材投入。我了解这一情况后,先后借给他3000多元钱,扶持他发展中药材,现在年可收入1万多元,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在我们的多方努力下,全县共发展中药材500多亩,我县中药材产业已初具规模。随着中药材种植户的逐渐增多,我发现走街串户传授技术已经很难满足许多农户的需求。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的各种技术难题,推动全县种植结构的快速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的实施,我在县科协等有关单位的支持协助下,通过多方协调,于XX年1月份,在BBB镇繁华地带建成了玉田县科普信息服务部。服务部拥有固定资产8万元,流动资产25万元,配有电视机、VcD、电脑等先进设备,高薪聘请了4名技术人员。服务部集良种繁育、物资供应、技术服务于一体,不仅进行良种销售、技术指导,还配合县科协、科委、农经局等部门广泛开展各种科普活动。
在服务部运营期间,我依托科技信息服务部,围绕农时,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以中药材为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期间开展“技术+物资”科技下乡活动84场次,召开农作物新品种现场观摩会2次,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18场次,参训人员1800人次,接受技术咨询6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万份。
技术问题解决后,销路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很多农户担心中药材收获后卖不出去。为了打开销路,让农民吃一颗定心丸,我率领服务部人员开始致力于发展定单农业。我们多次带着样品南下北上到全国各大药材产销地,向药材经销商及药材加工厂家详细介绍我县中药材的产量、质量及发展前景,他们被我们的真诚与执著所打动,纷纷与我县建立了固定的产销关系。到现在为止,我县已成功签定了450亩中药材的定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我县已建成科普示范基地5个,培育科技示范户60多户,中药材种植在我县已由“星星之火”逐渐成为“燎原之势”,中药材种植成了我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多农户依靠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逐步过上了小康生活。我非常欣慰,在大家对我热情的态度、感激的话语中,我体验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我的奋斗和努力,党和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也给了我较高的荣誉。我被评为我县XX中药材种植状元,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还多次被评为市县两级“双学双比”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和青年星火带头人,还被光荣地评为唐山市劳动模范。面对这些荣誉,我感到很惭愧,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些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我的成功,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我只有在今后不断拼搏进取,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产业结构调整之路,竭尽全力促进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才能无愧于这些荣誉,不辜负党和政府以及广大群众的希望。
姐妹们,总结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认为,自信自强、抓住机会、依靠科技、共同致富是我们农民创业成功的4个关键,只要我们大家坚持自信自强、抓住机会、依靠科技、共同致富,我们当代农民的勤劳和智慧就会绽放出奇光异彩,我们的家乡也会更加繁荣富强!
第五篇:服装行业“双学双比”女能手事迹
文章标题:服装行业“双学双比”女能手事迹
巧手编织致富路
——记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
***原本是河北省玉田县窝洛沽镇东大街的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十几年来,她凭着对服装行业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成为玉田县远近闻名、家喻户晓的服装行业的名人。2003年,***被推选为河北省“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会员。
2005年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
***从小就喜欢服装裁剪,爱美和不服输的天性,决定她在服装行业里能够干出点名堂来。94年,初中毕业的她,开始实施第一步“服装梦想”计划。花了500元钱购置了一台缝纫机以及剪刀、画笔和纸张等用具。凭着她以往从别人那里的学习和观察,她拿起了画笔和剪刀,然而却显得力不从心。***陷入了沉思,心想:看着别人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自己做起来却那么笨拙费劲,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最后,她弄明白自己缺少的是技能和实践。于是她除了购买一些服装裁剪方面的书籍自学外,还去唐山的一个服装裁剪学校拜师学艺。经过刻苦的学习、实践、揣摩,半年以后,她已经练就了一手娴熟的裁剪技术。95年1月5日,“景营成衣铺”在节日的氛围中开张了。
“景营成衣铺”刚开张时,找她做衣服的人非常少,原因很简单,她刚开始干,没人相信她。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她一方面购买了许多裁剪方面的书籍自学,不断提高自身服装制作水平,另一方面让自己的亲戚、朋友作模特,按照服装杂志上新颖的款式,免费精心为她们制作服装。她的亲戚、朋友穿出去后,别人都说比从大商店买的还好,还合身,还漂亮,价格还便宜。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三个月,她的成衣铺在当地已小有名气,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慕名来她的成衣铺做衣服。渐渐的成衣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她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只好又雇了两名小工。她负责设计服装款式、裁剪,小工专门负责缝纫。
干了几年的成衣制作,***成了远近闻名的“服装名剪”,每年的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已有了几万元的存款,成了当地的富裕户。“双学双比”活动的开展激发了***的创业热情,她看到很多姐妹们致富无门,决心充分发挥自己所长,把自己的裁剪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让更多的姐妹走上致富之路。1993年,她冲破重重阻力,在窝洛沽镇创建了富联裁剪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揣摩服装裁剪技术,并多次赴天津、北京等地参观学习,博采众家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很多学员都是慕名而来。对参训学员,她手把手地教技术,耐心细致,从不厌烦。10余年来,她根据学员数量及构成特点,每年安排学员培训4—12期,每期1—3个月。她还利用省“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召开年会的机会,和其他女能手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经营水平。从93年至今,富联裁剪学校共培训了4000余名学员,学成的学员有的开了服装店,有的进了服装厂,都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更好地开办裁剪学校,***决定实行以企养校。2003年5月,经过精心谋划,她投资80万元建起了玉田县富联布艺商城,地址设在窝洛沽镇区唐通公路东侧。这座商城集服装设计、制衣、制作、教学、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商城。该商城依靠“以信义求发展,以质量保顾客”的经营理念,打造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品牌商城。该商城拥有员工20多人,店面整洁、典雅、分工条理清楚,工作紧张有序。在这里顾客可以学习裁剪,可以定做服装,可以免费干洗衣服,享受一条龙服务。2003年,县妇联依托富联布艺商城,建起了“双学双比”活动示范基地,按照“基地 农户”的模式,形成了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链。近两年,通过招标,***承揽了本县大部分中小学校定做校服的业务,为带动附近姐妹共同致富,***把加工校服的活分发给有一定裁剪基础的姐妹们,姐妹们不出家就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现在经常给她做服装的姐妹就有30多人,每人一年的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今年一年来,***支付姐妹们加工服装费用就达20多万元。***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本地妇女共同致富。
***富了,但她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回报他人。到***裁剪学校学习的学员,如果是残疾人或者家庭贫困的免收培训费,是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或者下岗女工的半价收费。十几年来,为学员减免学费可达3万余元。每年的母亲节、六一儿童节,她都捐款捐物,亲自慰问。她还先后与10名贫困妇女结成帮扶对子,从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有效扶持,使她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现在,***的布艺商城已拥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100多万元,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精品名店,她本人也成为当地的知名人士。***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了幸福生活。
《服装行业“双学双比”女能手事迹》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服装行业“双学双比”女能手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