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事迹材料
县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事迹材料
二十年来,他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投入人民调解工作中,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营造了和谐社会环境,尤其是20**年以来,郭庆昌同志把维护陇把镇社会稳定,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和谐陇把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衡量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标准,推动了陇把和谐建设步伐,为XX县的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陇把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群众敬重和爱戴。
一、摸清实情建机制,找准思路破难题。
陇把镇位于XX县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东靠城子镇,南邻景罕镇,北接户撒乡,西与邻邦缅甸接壤,国境线长31.8公里,行政区域面积为217平方公里,辖5个村委会,1个社区,人民调解员85人,居住着汉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常住人口10129人、流动人口1020人,与陇川农场管委会交织在一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境乡镇。近年来,郭庆昌同志针对辖区重点村寨、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缅甸农民工上访人员、民间纠纷矛盾的特性和所带来的压力,秉承“凡事都要有章可循”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增进人民调解工作互通、互融、共抓、共管工作模式,提升了陇把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做到了“四化”:一是调解工作制度化。制定各项调解工作制度,并按制度操作,做到有章可循。二是法律法规通俗化。为使一些调解常用法律法规通俗易懂,达到了一目了然的法律宣传效果。三是调解程序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按照调解程序制作了调解程序流程图,使当事人按照调解程序主张权利,调解程序规范化。四是回访制度经常化。为确保调解工作得到较好的执行,人民调解委员会实行了调解回访制度,对调解成功的纠纷在十五日内进行回访,做到了调解工作有始有终,受到了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在维护社区稳定和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五年来,共组织专项例会60次,形势分析报告会5次,排查安全及治安隐患25起,化解各类矛盾175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郭庆昌同志辛勤汗水和无私的奉献,更离不开他对人民调解工作正确的指导和执着的追求。
陇把司法所在郭庆昌同志的领导下,逐步健全了调委会检查监督制度、定期向县司法局和陇把镇汇报工作制度、重点疑难纠纷集体讨论制度以及处理纠纷回访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不断提高了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规范了陇把人民调解工作,完善了人民调解组织。
二、事无巨细化矛盾,倾力指导暖人心。
郭庆昌同志做调解工作积极主动,立足本职,尽责尽力。只要人民群众需要,他都会和调解员一道,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一场又一场纠纷,还陇把一片安宁。
2011年5月20日22时许,杨晓东学生下晚自习骑自行车回家时在陇川糖厂附近看到黎泓杰和骑两辆摩托车的人并行,路过时杨晓东听到黎泓杰说“岳泽民么,我早就想打他了,他抢我的东西”等话。事后,黎泓杰怀疑这话让杨晓东听到后告诉了岳泽民,于是2011年5月25日20时许,黎泓杰邀约了窦金富、杨国庭等社会青年在XX县第三中学校园内持刀将杨晓东左手臂后侧和右手臂后侧砍伤。郭庆昌同志得知情况后,首先把伤者杨晓东送到医院去治疗,并且还多次到伤者家里看望,用自己的真情稳定了受伤者的家人。同时详细地了解了情况原委,又主动与派出所的工作人员联系,帮助杨晓东一家寻求了法律援助,在司法所法律援助的帮助下,找事件另一当事人谈心,使其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需要承担的责任,经技术部门鉴定杨晓东为轻伤。并且通过多种渠道长达四个月的协商和劝解,做了大量细致繁杂的工作,根据事故责任和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本着依法合理的原则,和调委会与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一起计算杨晓东赔偿费用。“法”与“情”的结合使这起随时可能激化的矛盾最终得以化解,最后使双方达成了赔偿的共识:杨晓东一家获得了3.8万元的医药赔偿。纠纷解决后,杨晓东的家人感动地说:“如果没有郭所长的帮忙,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两句话真实地表达了杨晓东一家的感谢之情,也表现了郭庆昌同志事无巨细、倾力指导的工作热情与责任心。
郭庆昌同志在人民调解工作中一方面强于责任心、事业心,另一方面强于对人民的爱护,同时他也强于全局观念,维护全社会的稳定。2009年至今郭庆昌同志每月组织人民调解员深入到边境一线的调解委员会加强与缅方负责人建立相关的工作协调机制,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协调会议,分析研究当前涉及的纠纷情况,根据纠纷涉及的范围进行联合调处,从而较好的解决了邻国之间的矛盾纠纷案。五年以来,与邻国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件,调解成功5件,(打架斗殴纠纷1件、土地纠纷1件、赔偿纠纷2件、拐卖人口纠纷1件),调解成功率100℅,防止群体性上访5次25人,参与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活动5次。
郭庆昌同志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积累多年经验,有很多措施和办法化解人民矛盾,他的调解工作采取了“三用三多”工作措施,即:用心、用情、用力,多想、多谈、多帮。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的纠纷。
第二篇:司法所所长闫习武主要事迹
泾河镇是宝应县也是扬州市的北大门,素有“建筑之乡”的美称,名特产品“白龙牌泾河大糕”驰名大江南北,作为基层政府部门重要组成部分的司法所在全县首批通过省规范化达标验收,被人们誉为北门卫士的司法所所长闫习武可谓家喻户晓。他在平凡中展现出情系民众的赤子胸怀,在实干中净化出开拓创新的执着追求,在奉献中绽放出爱岗敬业的无限忠诚。
近5年来,他先后被扬州市政法委表彰为刑满解矫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个人,连年被县司法局评为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他所在的司法所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被市司法局表彰为“防止民间纠纷激化工作先进集体”。
倾出浓浓情 融入万众心
泾河镇水陆交通便利、人口流动性大、社情复杂多变。历史上呈现出“四多一慢”:即民间纠纷多、治安案件多、刑事案件多、上访事件多,经济发展慢。现如今,“四多”现象得到有效扼制,且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今年以来实现了零上访,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这其中固有领导的重视,社会的联动,当然也倾注着闫习武的一片真情。
近5年来,他直接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86起,依法调解486起,调解成功率为99%,其中,重大疑难纠纷101起,防止民间纠纷引起自杀13起,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16起,制止群体型械斗25起,1300多人次,制止群体性上访26起,1350余人次,被群众亲切地誉为“进一家门、办万家事、解百姓忧”。
该镇某企业老板与临时工周某、王某等人因工伤赔偿问题发生纠纷,由于涉及人数多且赔偿金额大,当事人意见存在严重分歧,受伤的当事人一方扬言要毁厂打人,一场流血事件随时可能爆发。闫习武得知情况后,一方面迅速向镇党委政府汇报,一方面及时赶到现场,制止了受伤方亲友30多人到厂闹事的过激行为。随后多次到医院了解伤情,征求医生意见,同时深入当事人及其亲友、邻居和村干部详细询问有关情况,在充分调查取证的基础上,说服伤者放弃不合理的要求,同时要求厂方尊重事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责任,给受伤者合理赔偿,配合调解工作。经过15天的不懈努力,这起纠纷以厂方赔偿受伤方50万元而告终。
2009年4月的一天傍晚,泾河集镇突然传来“杀人啦、杀人啦”的呼叫声,刚刚准备下班回家的闫所长闻讯后,快步赶到现场,只见人群中一个身材高大的村民张某挥舞着菜刀追赶村党支部书记程某,眼见程某被逼到办公室墙角已毫无退路,张某手举菜刀即将砍下之时,闫所长猛冲上去将张某拦腰抱住,张某高举的刀也重重的砍在办公室桌上,暴跳如雷的张某发现没有砍到程某,气急败坏的对闫所长说:“你再不放手,我连你一起砍”。对于张某的威胁,闫所长全然不顾,他一边大声叫程某退出办公室,一边紧紧的抱住张某往后拉。随后,在场的村民一起冲上去,将张某手中的菜刀强行拿下,这时,闫所长才发现自己的左手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割破,鲜血还在往下淌。但他对自己的伤势全然不顾,马上投入到对案情的了解。当他得知,张某与村里因承包地投标曾发生过纠纷的情况后,当晚立即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次日,会同派出所干警一起召集当事人进行针对性的调解。通过整整三个小时的耐心疏导,说服教育,终于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节协议,从而有效地化解了这起因承包地标引发的纠纷,制止了一场血案的发生。
抚慰浪子心 朽木逢新春
刑释解矫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努力营造一个温暖、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刑释解矫人员回归社会走向新生后增强自新的信心、勇气和能力,是闫习武执着的追求。5年来,该所接受的86名刑释解矫回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95名,重新犯罪率为零。
张某曾因伤害致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在服刑是表现突出,被减刑3年提前释放。而当其重归故里时,父母皆已过世,妻子不知去向,8岁的女儿靠村委会抚养,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破旧不堪。面对眼前的一切,他迷茫、怨恨、报复等心理相互交织,一时难以自拔,便产生了不如设法“二进宫”的念头。闫习武知情后,主动和他促膝谈心,帮助他树立起面对生活的信心,同时,争取镇政府将其作扶贫建房户,给予解决建房红砖2万块,现金1000元,大米200斤,面粉2袋,建起了2间新房,又为其落实了责任田,并为其担保贷款5000元,买了农用三轮车,做起了小生意。
溪河路17号林某是一名解矫的吸毒人员,针对其特点,闫习武运用“关爱激励、视同亲人、细致灵活”的方法,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发现他有难言之隐,经过追问了解到,近一段时间林某原来的“毒友”经常来找他,引诱他继续吸毒,他徘徊在“毒瘾”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闫习武果断地向林某家人建议,让他搬到闽清其老婆的娘家住一段时间,同时把原有的房子租赁出去。这样既能解决林某生活上的窘境,又能使林某彻底摆脱“毒友”,这样的方法得到全家人的一致赞同。林某腾出空房后,闫习武及时为他介绍了一个租户,同时为他办好了房屋租赁许可证。当林某手捧着《房屋租赁许可证》和《房屋出租治安许可证》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此他一家人都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及社区又一次挽救了他,增强了他远离毒品的信心和勇气。此后,闫习武经常与林某保持联系,了解他的情况,现在林某已从困境中彻底解脱出来,再没有发现他有重新吸毒的迹象,一家人生活安定。
磨法律利剑 扬科学新风
泾河镇一度时期呈现“四多三难”:即民间纠纷多、集访时间多、赌博迷信多、治安案件多;税费上缴难、计划生育难、落实政策难。他深知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干警肩负的责任,通过深入村、组、户走访、调查、思考,他掌握了症结之所在,主要还是在群众的法治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他在“五五普法”教育全过程中,坚持突出重点,因人而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提高法制宣传的效果。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选择矛盾问题较突出的曹坝村进行依法治村试点,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村民自治、完善村规民约等途径,促使该村的村风民风明显好转,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县政府在该村专门召开现场会。他以点带面推动全镇依法治理的深入开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集访、群访事件明显减少,治安案件明显下降,社会风气好转,在全社会营造了学法、守法、知法的浓烈氛围。
第三篇: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能手事迹材料
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能手事迹材料
该同志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基层司法所所长。时年45岁的他已经在基层工作了20多个年头,他扎根基层,兢兢业业,忠于法律,刚直不阿,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自2003年调任XX市XX区南广镇司法所所长以来,他先后指导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40起,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预防民转刑案件11起,化解群体性械斗事件7件,因成绩突出,多次被市区司法局评为“全市先进政法干警”“优秀司法所长”“调解能手”和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公务员”。2005年9月份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称号。常言道:打铁还得自身硬。
罗晓彬同志刚参加工作时,深知自己法律知识浅薄,社会经验欠缺,因此,他利用空余时间孜孜不倦的学习与人民调解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拓展自己的法律知识面。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掌握了过硬的调解技巧。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罗晓彬同志调解纠纷一直坚持强不所,弱不欺,他机智勇敢,面对突了性事件,敢于挺身而出,控制复杂局面,制止事态扩大。2009年3月,南广镇分水村4社50余名村民与火葬场重点工程施工单位发生纠纷,并导致斗殴,南广镇派出所接警后,立即通知了罗所长,他火速赶到案发现场,当时现场已是人头攒动,棍棒群立。罗晓彬同志抓住时机,根据错误的大小和损害后果,恰如其分的进行调处,使这起很可能酿成凶案的大型群体性。械斗得到了制止。有群众这样称道:罗所长调解纠纷,快刀斩乱麻,调解艺术似一阵春风,春风化雨、点滴入土。
去年6月22日凌晨4时许南广镇太子火锅店因暴雨意外冲垮服务员的住房,造成3死1伤的重特大事件;间隔一月时间7月22日南广镇境内的丝丽雅厂区又发生清运垃圾时毒气毒死3人伤4人的特大事故。罗所长向南广镇党委政府主动请战,及时启动了“大调解”紧急预案机制,成立了3个特别调解小组,罗晓彬同志担任组长,机关干部全部参与,主动提前介入,安抚死者家属,稳定心理和情绪,一方面积极协调赔偿主体方,尽快拿出赔偿方案标准和法律依据,一边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取证,全面了解事实真象,为今后的赔偿作出积极准备。虽然事件中的死者家属大都情绪冲动和提出的赔偿要求普遍很高,离赔偿主体出的赔偿金额相差胜远,加上“高铁事件”的赔偿标准提高至90余万,对善后赔偿带来很大难度。罗所长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果断作出了以下调解方案:
1、就现行国家法律和政策赔偿依据作耐心说服和反复解释工作;
2、争取赔偿主体针对各家庭困难实际情况,从道义上尽量提高补偿标准;3对个别家庭提出的无理要求和威胁言论,请公安机关进行训诫谈话。经过一周的不懈努力,根据两起不同性质的事件分别以人身损害标准和工伤死亡标准进行了赔偿,总计金额三百余万元,达成了双方基本满意的效果,终于使这二起震动全市的特大伤亡赔偿纠纷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近年来,罗晓彬同志为外出务工人员和弱势群众提供法律援助60余起,提供法律咨询人500余人次,指导基层调委会解决各类纠纷110起,亲力解决各类疑难案件50余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达500万余元。正是由于他的痴情与热忱,赢得群众的拥护和尊敬。
罗晓彬同志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工作,受到了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好评。他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千家万户的安宁,就象一位忠诚的卫士,无私的奉献,在人民群众的心中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司法干警的赞歌。
第四篇:司法所人民调解
构建“三位一体”人民调解工作体系
全力打造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今年以来,书院司法所在曲阜市司法局,书院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创新方式,突出成效,全面落实人民调解“515”建设,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在“平安书院”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好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起到第一道防线的。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大力化解矛盾纠纷。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先后争取司法所建设资金10多万元,对现有司法所办公场所进行统一标准化建设。悬挂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标识,配齐各项办公设备,司法所办公用房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新建和改建,司法所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今年年初,市司法局为我所配备了空调、电脑和数码相机等办公用品,实现了办公全面自动化。2011年1月,我所被济宁市司法局授予济宁市示范司法所、被曲阜市司法局授予2010司法行政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为配合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司法所坚持从健全组织领导入手,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选举期间的社会稳定。今年以来,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案件18件,调处18件,其中重大矛盾纠纷2件,防止群体事件和群体上访2件20余人次,防止民间纠纷引起自杀1起1人。
(二)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网络机制
狠抓组织建设,健全调解网络。为把人民调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1
街道办事处建立起多层次的调解组织结构,健全了调解网络,一是成立了有党工委办事处书记为主任、主任为副主任的“大调解”协调中心,由分管领导兼任中心办公室主任,明确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和司法所人员为协调中心人员,各村居落实了一名兼职调解人员,并将一批有调解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热心为群众办事和热爱调解工作的同志吸收到调解队伍中来,充实了基层调解队伍力量。二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社区工作水平,充分利用法制学校等载体,采取集中授课、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组织社区干部及居民举办调解人员培训班,对调解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广大调解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每名村居调解员都配备了工作日志本、会议记录本和来电、来访登记表。同时,建立了调解办理制度,认真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来电。通过各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了社区工作行为,调动了社区干部的积极性,提升了社区整体工作水平,为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加强人民调解网络建设,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按照上级“五有六统一”标准化调委会和“大调解”工作要求,大力加强基层调委会的组织建设。今年4月底,在村支两委换届选举结束后,由各村选举产生了新的调解委员会,将名单进行了汇总上报。目前,街道32个村居全部建立了调委会,现有调解人员106人,街道调委会1个,医患纠纷调委会1个,年内培训调解人员110人次。
(三)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运行机制
1、预防机制。一是坚持信息预防。各村居从抓早、抓小、抓快着手,及时把握信息,解决问题,消灭隐患,防止形成矛盾纠纷。二是坚持普遍预防,采取普法宣传,举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群众守法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三是采取“四超前”措施,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即围绕党工委、办事处的中心工
作超前介入,排查工作建在预防前,预防工作建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
2、排查机制。对辖区内突出的矛盾纠纷,采取定时、定人、定点定责的办法,开展“拉网式”专项排查调处,做到不漏村居、村居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各级调处组织对排查发现的各类矛盾隐患,按性质和轻重缓急进行梳理分类,具体计入档案。
3、调处机制。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机制。实行分级调处制,搞好归口调处,小纠纷由信息员或居民小组长调处;一般矛盾纠纷由村居调委会依法调处;疑难纠纷由街道调处中心及时调处。
4、督查机制。一是领导督查,分管领导负责对本辖区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进行督查,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二是跟踪督查,对于落实到具体部门调处的矛盾纠纷,各级调处组织实行全程督查,按时通报调处工作进展情况,杜绝有调无果、有头无尾的现象。三是会议督查,各村居每季度、街道每半年召开一次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成员会议,通报情况,讲评工作,部署任务。
5、回访机制。坚持回访预防,对于调处的重大矛盾纠纷由本级调解组织指定专人包案,定期回访,督促履行协议,防止纠纷出现反复,酿成新的事端。
6、报告机制。各村居包村干部每周一、四向街道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排查表上有包村干部签字,排查没有发现问题的,也要记录在案,实行“零报告”制度。对那些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及时介入调解,同时从发现之日起2日内向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报告。
7、培训机制。定期对调解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每季度1次,提升
队伍素质,提高调解水平。
(四)把握有利时机,及时化解矛盾
为将“预防为主、调处结合”工作方针落到实处,街道办事处及时处理好村居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抓住要害部位、关键环节、主要矛盾,切实把工作做实、做细,不留死角死面。通过排查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即对过去排查出来未解决的矛盾纠纷心中有数;对本次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及时解决情况心中有数;对可能影响本单位、管区稳定的重大复杂疑难纠纷心中有数。在排调中,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快调处,把矛盾纠纷及时消灭在基层,防止和避免排查不及时,调处不及时导致矛盾激化或诱发新问题,严控信访案件的发生和矛盾激化。
强化矛盾纠纷化解、稳控,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和强化稳控工作,做到关口前移。在禁烧、孔子文化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期间要求各村居坚持做到日排查化解日稳控制度,在第一时间排查矛盾苗头、落实化解稳控措施,每周研判共性苗头隐患,预测发展态势,制定应对措施。
在调解村民矛盾时,我们摸索出了一些经验,通常调解邻里纠纷分三个步骤:一是听,在矛盾冲突后当事人双方各说各的理,各执一词,只强调自身的利益,争执不下。这是不妨让他们都说出来出出气。二是劝,首先要掌握时机,双方都在气头上时,不能劝,要耐心等待消气、理智后进行劝说,同时顺着各自的想法提出假设,推论出坏的结果;然后进行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分析,劝说双方各退一步;最后从影响彼此关系的角度阐述其利害关系。三是调,依照法律和人情进行调解,梳理矛盾,分清责任,解决实际问题,彻底化解矛盾。
(五)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最大发挥调解功能。一是充分发挥司法所、村居调解员的作用,及时化解辖区内的社会矛
盾纠纷,尽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二是加强与法院和政府行政部门的衔接,把三大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增大调解成功率。
二、当前调处矛盾纠纷中碰到的突出问题及今后对策
(一)当前调处矛盾纠纷工作中碰到的突出问题
1、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发展不平衡
个别单位的负责人对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熟悉不足,重视不够,行动迟缓。
2、人民调解的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
目前街道的调处组织中仍有相当部分尚未达到规范化标准,无法达到规范化调委会要求的最低标准,严重制约了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对今后调处矛盾纠纷的对策和建议
1、科学建立农村矛盾纠纷摸排预警机制
针对当前农村社区矛盾纠纷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摸排预警机制。如何开展矛盾纠纷的摸排工作,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群众性原则。我们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开展摸排预防工作。二是早发现原则。任何矛盾纠纷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爆发的过程,加入我们能够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就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确保社会的稳定。
2、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协调指导。
要认真履行调解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协调指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周报告、排查调处数据月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月工作例会“三个一”工作机制,及时把握辖区内矛盾纠纷动态,及时研究矛盾纠纷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规律,切实当好党工委、办事处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参谋助手。要通过督促抓好
预防、排查、调处、信息报送、定期分析、信息报送、应急处置、挂牌督办、联调、督导检查、保障等十项机制的落实,进一步加大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力度,切实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多种化解手段并用、三大调解良性互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3、加大教育力度,维护居民合法权益。
加强对居民的政策法制教育,扩大普法的广度,大力推广村务公开,增强透明度,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村务治理,使干部和群众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减少干群间的纠纷。同时,引导群众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文化道德和修养,做到遇事冷静对待,互相谦让,正确处理,减少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
第五篇:司法所所长刘军个人事迹
刘军:甘当“大山之路”的守护者
(两江乡司法所所长刘军)
11月7日,当笔者见到刘军时,他正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地协调矛盾纠纷,尽管已是晚上八点,但作为高速公路建设的“守护者”,每每遇到各种紧急的事,刘军照样正常上班,近两年来,他更成为高速公路上的“巡逻干警”,被当地老百姓亲切的称呼为“活菩萨”。
两江乡有森林面积14万多平方米、4个水电站,但坐拥丰富的“山水”资源并没有为群众带来太多经济效益,因为该乡为偏远的山区,在崇山峻岭间只有一条县道通过,交通极为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发展。2010年7月,新溆高速公路过境两江并正式开工,深知高速公路建设对当地发展的意义,两江乡司法所所长刘军在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开始的第一天,便从乡政府里抽调综治干部,成立了一支高速公路建设“巡逻队”,其主要职责就是协调矛盾纠纷,为公路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确保这条 “致富路”的顺利完工。
去年12月,新溆高速公路两江互通收费站段改线,原已被征拆的溆浦县两江乡栗坪村刘育松家在征地拆迁中却没有被划入新的征拆范围,这可把他给急坏了。刘军得知这个事情后,便急忙赶往栗坪村,将刘育松和项目部负责人集中一起,经过3个小时的调解工作,到晚上9时,刘军的口水都讲干了。经过他的调解,村民刘育松的利益最终得到了保护,公路建设也没有因此耽误,此时的刘军虽然饥肠辘辘,但看到问题解决了,心里却乐开了。
因两江是林业区,山高路陡,施工过程中队林木的损害非常大,因此自去年5月自高速公路进场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临时用地的征用。为了使项目部的前期工作顺利开展,又不损害群众的利益,刘军连日来到公路建设沿线的村,召开村、组会议,传达高速公路建设的各项政策,使群众主动配合解决出现的各类矛盾,同时有积极跟项目部负责人积极头功,使群众各项利益不受丝毫损害。因为村里路途遥远,群众几乎每天有事情要请求调解,刘军连续在村里连续驻村30多天没有回过家,最终确保了征地拆迁的顺利进行。
除高速公路建设外,两江乡还有4个水电站,矛盾纠纷自然也比较多,身为一名司法干警,他的工作主要肩负四项使命,包括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进行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和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采访中,他向笔者透露,曾经在好几次调解纠纷中,群众刚开始对法律政策不是很理解,自然对他的调解也不满意,有的甚至追着“打骂”。后来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工作,群众最终都理解了他得良苦用心,“只要事情做好了,挨点骂也值得!”刘军笑着说。
“司法调解这项工作非常苦。”今年38岁的刘军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已经有10多年,采访中,他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工作的辛酸。“但我热爱自己的这项工作,因为苦中有乐。”刘军所谓的“乐”,按照他的解释,就是为群众做了好事,为重点工程建设做了付出,稳定了社会秩序,对构建和谐社会起了“稳定器”作用。当问到刘军目前最好做好的事情,他告诉笔者,“想为高速公路建设做点应该做的事,让路早点修好,让大山里面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