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复合材料及技术

时间:2019-05-13 14:1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先进复合材料及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先进复合材料及技术》。

第一篇:先进复合材料及技术

先进复合材料课程作业

姓名:

学号:

专业:

授课教师:赵玉涛

1、论述国内外先进复合材料(在纳米复合材料、生物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中选一)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智能复合材料是一类基于仿生学概念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材料,它实际上是集成了传感器、信息处理器和功能驱动器的新型复合材料。其通过传感器感知内外环境状态的变化,将变化所产生的信号通过信息处理器作出判断处理,并发出指令,而后通过功能驱动器调整材料的各种状态,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自检测、自诊断、自调节、自恢复、自我保护等多种特殊功能,类似于生物系统。智能复合材料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材料科学交叉的产物,在许多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机械装置噪音与振动的自我控制等,飞机的智能蒙皮与自适应机翼,桥梁与高速公路等大型结构的自增强、自诊断、自修复功能,以及各种智能纺织品。★智能复合材料最新研究进展:

智能复合材料主要由基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器和驱动器组成。基体材料较多采用高分子物,主要作用是承载。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感知环境的变化(如温度、热、声音、压力、光等),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信号。这类材料(一般有敏感的感知能力)有形状记忆合金(SMA)、压电材料、光纤、电/磁致粘流体、光致变化材料等,尤其是光纤应用最广(可感觉压力、温度、密度、弯曲、射线等)。信息处理器是核心的部分,它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判断处理。构成驱动器部分的驱动。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较大的应变和应力,从而起到响应和控制作用,如形状记忆合金、磁致伸缩材料、pH致伸缩材料等。

复合材料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可提供单一材料难以拥有的性能,其最大的优势是赋予材料可剪切性,从而优化设计每个特定技术要求的产品,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近年以来,复合材料在加工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的介入和先进加工技术的开发,使复合材料的市场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除用于结构复合材料外,还大量的进入了功能材料市场。目前,研究者主要针对智能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先进化、功能复合化、应用广泛化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展开了研究,无论是在智能复合材料的制备,还是其材料结构、性能的检测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一)制备工艺数字化:

智能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而备受人们青睐,国内外研究者对如何改进工艺方法、提升制造效率、提高制造质量以及降低综合制造成本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自动化制造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复合材料构件的加工制造设备和制造手段更加趋向于自动化及数字化,向多种技术、多种工艺、多种加工方法融合的数字化复合加工方向发展。其中主要包括:(1)数字化自动铺放工艺技术(2)超声波数控加工技术(3)与五轴数控机床组合应用的柔性夹持加工技术。这些技术主要应用于复合材料型材构件、复合材料编织物缝合成型、板材构件等的铣削钻孔和锪窝等[1]。通过相关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和工程化应用,使复合材料构件的研制能力得到突破,整体制造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大型复杂复合材料构件的高速度、高精度和高效率制造。

(二)原料合成表征技术:

2011年6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一项价值超过5亿美元的“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AMP)计划,呼吁美国政府、高校及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以强化美国制造业领先地位,而“材料基因组计划”(Materials Genome Initiative,MGI)作为AMP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将超过1亿美元。随着材料基因组计划的宣布,我国材料专家也进行了相关的科学研究,如我国冶金分析表征专家王海舟院士对原位统计分布表征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材料制备的发展进程。

(三)超声无损探伤技术:

针对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役过程中复合材料部件的复杂型面检测、非接触检测、快速检测、现场检测等问题,依托自主研制的新型超声检测系统开展实验研究,基于相控阵超声技术实现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L 型构件R 区孔隙、分层缺陷检测;基于空气耦合超声技术实现蜂窝夹芯复合材料脱黏缺陷检测;基于激光超声技术实现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孔隙、紧固孔分层检测及耐高温复合材料分层缺陷检测。分析了各项技术的关键问题、应用范围和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超声无损检测新技术可以实现复合材料部件的复杂型面检测、非接触检测和快速检测,并且可以现场应用[2]。★智能复合材料发展趋势:

智能材料必须具备感知、驱动和控制这三个基本要素。但是现有的材料一般比较单一,难以满足智能材料的要求,所以智能材料一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构成一个智能材料系统。这就使得智能材料的设计、制造、加工和性能结构特征均涉及到了材料学的最前沿领域,使智能材料代表了材料科学的最活跃方面和最先进的发展方向。由此,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是:(1)进一步提高结构型先进复合材料的性能;(2)深入了解和控制复合材料的界面问题;(3)建立健全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力学;(4)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智能化;(5)加强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3] 此外,复合材料的绿色环保生产趋势也是现代文明对其发展的要求。

总的来说,先进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热稳定性,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优良的导热性、耐疲劳性及耐磨性等性能而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智能复合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功能而不断地被开发利用,其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化。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其应用逐渐朝着广泛化发展;广泛的使用要求材料制备实现低成本、机械化、性能优良化以及多样化。目前,传统的制备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制备手段已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可实现其数字化、自动化制备;原位统计分布表征与激光烧结技术的完美结合使得智能复合材料结构更加均匀化,功能实现更加精准化;高端的制备方法,不同于一般材料的优异性能使其凸显高端技术领域应用的趋势。

2、论述结构复合材料(在金属基、陶瓷基、聚合物基中选择一类)的制备技术、性能及其应用情况;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指以金属或合金为基体,并以纤维、晶须、颗粒等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按增强体的类别来分类,可分为纤维增强(包括连续和短切)、晶须增强和颗粒增强等,按金属或合金基体的不同,金属基复合材料可分为铝基、镁基、铜基、钛基、高温合金基、金属间化合物基以及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等[4]。★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金属基复合材料品种繁多,根据其不同性质,应选取不同的制造工艺。现有的制造工艺有:粉末冶金法、热压法、热等静压法、挤压铸造法、共喷沉积法、液态金属浸渗法、液态金属搅拌法、反应自生法等。归纳起来可分为:固态法、液态法和自生成法及其他制备方法。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一)粉末冶金复合法

粉末冶金复合法基本原理与常规的粉末冶金法相同,包括烧结成形法、烧结制坯加塑法加工成形法等适合于分散强化型复合材料(颗粒强化或纤维强化型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成型。粉末冶金复合法的工艺主要优点是:基体金属或合金的成分可自由选择,基体金属与强化颗粒之间不易发生反应;可自由选择强化颗粒的种类、尺寸,还可多种颗粒强化;强化颗粒添加量的范围大;较容易实现颗粒均匀化。缺点是:工艺复杂,成本高;制品形状、尺寸受限制;微细强化颗粒的均匀分散困难;颗粒与基体的界面不如铸造复合材料等[5]。

(二)铸造凝固成型法

铸造凝固成型法是在基体金属处于熔融状态下进行复合。主要方法有搅拌铸造法、液相渗和法和共喷射沉积法等。铸造凝固成型铸造复合材料具有工艺简单化、制品质量好等特点,工业应用较广泛。其中,原生铸造复合法(也称液相接触反应合成技术Liquid Contact Reaction:LCR)是将生产强化颗粒的原料加到熔融基体金属中,利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强化相,然后通过浇铸成形。这种工艺的特点是颗粒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结合状态良好,颗粒细小(0.25~1.5μm),均匀弥散,含量可高达40%,故能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常用的元素粉末有钛、碳、硼等,化合物粉末有Al2O3、TiO2、B2O3等。该方法可用于制备A1基、Mg基、Cu基、Ti基、Fe基、Ni基复合材料,强化相可以是硼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

(三)喷射成形法

喷射成形又称喷射沉积(Spray Forming),是用惰性气体将金属雾化成微小的液滴,并使之向一定方向喷射,在喷射途中与另一路由惰性气体送出的增强微细颗粒会合,共同喷射沉积在有水冷衬底的平台上,凝固成复合材料。凝固的过程比较复杂,与金属的雾化情况、沉积凝固条件或增强体的送入角有关,过早凝固不能复合,过迟的凝固则使增强体发生上浮下沉而分布不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工艺快速,金属大范围偏析和晶粒粗化可以得到抑制,避免复合材料发生界面反应,增强体分布均匀。缺点是出现原材料被气流带走和沉积在效应器壁上等现象而损失较大,还有复合材料气孔率以及容易出现的疏松。利用喷射成形原理制备工艺有添加法(inert spray form-ing)和反应法(reactive spray forming)两种。Osprey Metals研究的Osprey工艺是喷射成形法的代表,其强化颗粒与熔融金属接触时间短,界面反应得以有效抑制。反应喷射沉积法是使强化陶瓷颗粒在金属雾或基体中自动生成的方法。

(四)叠层复合法

叠层复合法是先将不同金属板用扩散结合方法复合,然后采用离子溅射或分子束外延方法交替地将不同金属或金属与陶瓷薄层叠合在一起构成金属基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性能很好,但工艺复杂难以实用化。目前这种材料的应用尚不广泛,过去主要少量应用或试用于航空、航天及其它军用设备上,现在正努力向民用方向转移,特别是在汽车工业上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五)原位自生成复合法

原位自生成复合法也称反应合成技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反应合成法是指借助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在基体金属内原位生成一种或几种热力学稳定的增强相的一种复合方法。这种增强相一般为具有高硬度、高弹性模量和高温强度的陶瓷颗粒,即氧化物、碳化物、氯化物、硼化物、甚至硅化物,它们往往与传统的金属材料,如Al、Mg、Ti、Fe、Cu等金属及其合金,或(NiTi)(AlTi)等金属间化合物复合,从而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复合工艺基本上能克服其它工艺中常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基体与增强体浸润不良、界面反应产生脆性、增强体分布不均匀、对微小的(亚微米和纳米级)增强体极难进行复合等。它作为一种具有突破性的新工艺方法而受到普遍的重视,其中包括直接氧化法、自蔓延法和原位共晶生长法等。★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主要有纤维、晶须和颗粒,这些增强体主要是无机物(陶瓷)和金属。无机纤维主要有碳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氮化硅纤维等。金属纤维主要有铍、钢、不锈钢和钨纤维等。用于增强金属复合材料的颗粒主要是无机非金属颗粒,主要包括石墨、碳化硅、氧化铝、碳化硅、碳化钛、碳化硼等。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所选用金属或合金基体和增强物的特性、含量、分布等。通过优化组合可以既具有金属特性,又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热、耐磨等综合性能。

综合归纳金属基复合材料有以下性能特点: A.高比强度、比模量; B.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 C.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性好; D.良好的高温性能和耐磨性; E.良好的断裂韧性和抗疲劳性能; F.不吸潮、不老化、气密性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近些年来正在迅速开发研究适用于350℃~1200℃使用的各种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 是以金属或合金为基体与各种增强材料复合而制得的复合材料。增强材料可为纤维状、颗粒状和晶须状的碳化硅、硼、氧化铝及碳纤维。金属基体除金属铝、镁外,还发展有色金属钛、铜、锌、铅、铍超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及黑色金属作为金属基体。金属基复合材料除了和树脂基复合材料同样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外,它能耐高温,同时不燃、不吸潮、导热导电性好、抗辐射。是令人注目的航空航天用高温材料,可用作飞机涡轮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热区和超音速飞机的表面材料。目前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以碳化硅颗粒铝合金发展最快。这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比重只有钢的1/3,为钛合金的2/3,与铝合金相近。它的强度比中碳钢好,与钛合金相近而又比铝合金略高。其耐磨性也比钛合金、铝合金好。目前已小批量应用于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在5~15年内有商业应用前景的是汽车活塞、制动机部件、连杆、机器人部件、计算机部件、运动器材等。

总之,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耐磨性、高温性能,较低的热膨胀系数,高的尺寸稳定性等优点,它在航天、航空、电子、汽车、轮船、先进武器等方面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论述功能复合材料(在压电复合材料、导电复合材料、磁性复合材料、摩擦功能复合材料、阻尼复合材料、光电功能复合材料等中选择一类)的制备技术、性能及其应用情况。

磁性复合材料是以高聚物或软金属为基体与磁性功能体复合而成的一类材料。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磁性材料提出了高磁饱和强度、高磁导率、高频、轻型和微型化等要求,传统磁性材料已不能适应这些要求。磁性复合材料是在磁性材料的基础上添加各种不同的功能因子,从而既保持了磁学特性,又带来了巨磁阻效应、巨霍尔效应、小尺寸效应等。因此这类材料的研究现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前景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现代材料研究的热点。磁性复合材料主要分为永磁复合材料和软磁复合材料川两大类。稀土永磁材料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永磁材料,一直据主流地位。它是稀土元素和过渡族金属形成的一类高性能永磁材料,其性能特征是磁化强度高,剩余磁感应强度高,矫顽力性能较好,且是目前种类最多和应用最广的磁性材料。★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磁性复合材料主要由强磁性粉、聚合物粘结剂、加工助剂三大部份组成。其中, 磁粉性能的优劣对磁性复合材料的磁性能影响最大。粘结剂性能的好坏对磁性复合材料的磁性能、力学性能及成型加工性能的影响甚大[6]。而加工助剂主要是从改善加工成型性能方面提高磁性能。

由于磁性复合材料的种类繁多,因此其制备方法也不尽相同。同一种功能的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也可以用同一种方法制备出不同功能的复合材料。目前比较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胶一凝胶法、化学共沉淀法、磁控溅射法和激光脉冲沉积法等。[7]

(一)溶胶一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近期发展起来的能代替高温固相合成反应制备陶瓷、玻璃和固体材料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将易于水解的金属化合物(金属醇盐或无机盐)在某种溶剂中与水发生反应,经水解与缩聚过程而逐渐凝胶化,在十燥、烧结等处理后得到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固体。溶胶一凝胶法制膜的关键步骤如下:复合醇盐的制备、成膜、水解反应和聚合反应、干燥、烧结。

(二)化学共沉淀法 化学共沉淀法是在原材料溶液中添加适当的沉淀剂,使原料中的阳离子形成各种形式的沉淀物(其颗粒大小和形状由反应条件控制),然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所需的微粒,有时还需经加热分解等工艺才能得到纳米复合颗粒。在沉淀过程中,温度、pH、表面活性剂、添加剂、溶剂等都是影响沉淀性质及组成的重要因素。一般沉淀过程是不平衡的.为了避免局部组分偏析,通常需添加缓释剂,以控制沉淀的生成速度,避免浓度不均匀,从而获得凝聚少、纯度高的纳米催化复合颗粒。

(三)磁控溅射法

磁控溅射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速溅射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直流或高频电场使惰性气体发生电离,产生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电离产生的正离子和电子高速轰击固体表面,使固体原子(或分子)从表面射出。这些溅射出来的原子带有一定的动能和方向性,沉积到基片或一件表面形成薄膜。

(四)脉冲激光沉积法

脉冲激光沉积法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沉积技术。通过高强度、短脉冲的激光束照射到处于真空状态的固体靶上,使靶材表面产生高温及熔蚀,将其离解成前驱等离子体。这种等离子体定向局部膨胀发射,并在基底上沉积薄膜。★磁性复合材料的性能:

磁性复合材料性能与填充磁体含量的关系,对低填充量的颗粒状磁性功能体填充的复合材料:μr(V)= 1 + A V。其中,μr 为相对磁导率,A 为依赖于磁性材料性能、形状和填充量的系数,V 为磁性材料填充的体积分数。可见,随着填充比例的增加,磁导率明显偏离线性。而μr(V)= 1 + B V 2其中,B为磁感应强度。

对于填充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尺寸磁粉及不同尺寸分布和形状的混杂磁性复合材料,如果其粒子形态相似而磁性能不同,则μr 与各磁性材料体积分数Vi 的关系可表示为:μr(V1,V2)= 1 + B1V2 2+ B2V2 2[8] 由于磁性材料有软磁和硬磁之分,因此也有相应的软磁和硬磁复合材料。此外,强磁性(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细微颗粒涂覆在高聚物材料带上或金属盘上形成磁带或磁盘用于磁记录,也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磁性复合材料,又如与液体混合形成磁流体等。一般情况下,永磁材料的密度较高,脆而硬,不易加工成复杂的形状。但是,制成高聚物基或软金属基复合材料后,上述难加工的缺点可得到克服。永磁复合材料的功能组元是磁性粉末,高聚物和软金属起到粘结剂的作用。其中,高聚物使用较为普遍,常用的有环氧树脂、尼龙和橡胶等材料。

软磁材料,除在静态磁场下有高饱和磁化强度和高磁导率外,还具有低的交流损耗PL。通常较大尺寸的金属软磁材料,其相对磁导率μr随驱动频率的增大而急速下降。

★磁性复合材料的应用:

(一)永磁性复合材料的应用

上述各种永磁材料与聚合物(或低熔点金属)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成型方便和有复杂精密构形的特点,目前已大量用于各种门的密封条和搭扣磁块,如常用的橡胶基磁性复合材料。各种磁性玩具等低档用品和永磁电动机、微波铁氧体器件、磁性开关、磁浮轴承和电真空器件等高技术用途也在开发之中。此外,用于信息记录的磁记录材料(磁带、软磁盘等)要求较高的剩磁和矫顽力,同时为使材料满足记录密度高,噪声低及有高强度、柔韧性和表面光滑的要求,必须采用聚合物基永磁性复合材料。它是用超细铁氧体磁粉(使之有小的磁畴)和聚合物基体复合后再涂覆在聚酯薄膜及基片上制成。

由于复合永磁材料的易成形和良好加工性能,因此常用来制作薄壁的微型电机使用的环状定子,例如计算机主轴电机,钟表步进电机等。复合永磁材料的良好成型性,使其适用于制作体积小、形状复杂的永磁体。如汽车仪表用磁体,磁推轴承及各类蜂鸣器等。复合永磁材料的功能体可看作是各类磁体粉末(如铁氧体、铝镍钴、Nd--Fe--B等)制成的粘结磁体。也可以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磁粉与高分子材料复合,以便得到更宽范围的实用性能。

(二)软磁性复合材料的应用

软磁性材料要有低矫顽力和高导磁率,并尽量减小导磁率随频率提高而迅速下降的效应,因此要求软磁性片材厚度低而电阻率高。这正是聚合物基磁性复合材料发挥特长之处。因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容易压延成强度好的薄片,同时聚合物基体是电绝缘材料,与导电的无机磁性材料复合后能大大提高电阻率,由于绝缘的聚合物包裹了磁体颗粒,电涡流损耗得以大大降低。这些特点表明,用这种材料制造低频(或工频)中小型变压器铁芯是最适合的,不仅效率高(铁芯损耗为12W/kg),而且温升很低。

(三)在吸波材料上的应用

在国防科学技术中隐身技术很重要。隐身技术中的关键材料是吸波(雷达电磁波)材料,聚合物磁性材料特别适合作为吸波材料,这是主要的用途。吸波材料与聚合物基体构成涂料或者与其他有吸波功能的增强体(如碳纤维、碳化硅纤维)和树脂基体构成兼有吸波和结构功能的复合材料。[9]

(四)磁流变体的应用

如前所述,磁流变体是能在调节外界磁场的情况下迅速改变黏度,甚至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复合材料。利用这种功能磁流变体可在机械传动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特别是在机敏和智能系统中用作智能阻尼执行机构的关键材料。目前已经试用于车辆的刹车,传动耦合机构中。它与原有的机械摩擦式刹车和离合器相比,传动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操纵平稳、精确。特别是正在试验中的车辆智能阻尼,可以使车辆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根据路况自动调节阻尼,使之不发生颠簸,类似的用途正在开发之中。

(五)磁性复合材料其他潜在应用前景

除了上述已经开发和正在试用中的磁性功能复合材料外,还可利用复合效应中非线性的乘积效应开发磁性伸缩复合材料、磁光复合材料以及其他与磁性能有关的功能复合材料。参考文献:

[1] 张永岩,方芳.数字化复合加工技术在复合材料构件制造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14,04:42-44.[2]周正干,孙广开.先进复合材料超声无损检测新技术的应用[J].科技导报,2014,09:15-20.[3] 季益萍,杨云辉.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2,07:08-12.[4] 刘万辉.复合材料[M].哈尔滨市: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5] 张发云,闫洪.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J].锻压技术,2006,06:100-105.[6] 何其捷,刘晓波.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展前景[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5,01:44-48.[7] 徐小玉,赵玉涛.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与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5,07:69-71.[8] 余声明.广泛应用的新型功能磁性复合材料研究[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5,11:87-89.[9] 曾黎明.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

第二篇:中医先进复合迎检方案

荣成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迎检实施方案

根据市卫生局《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迎检实施方案》(荣卫字[2012]102号),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46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47号)要求,将于今年9月对我市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成果进行复核验收。为切实做好迎接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验收的各项工作,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抓好辖区中医工作,积极加入到创建中医药先进市的工作中来,充分发挥传统医学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加强辖区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加强乡村医生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全面落实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的各项创建任务,精心组织,确保复核一举达标,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工作任务

按照《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的要求,主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医院和卫生室加强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共同推动中医药工作的协调联动机制,协调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在居民医保、合作医疗中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作用,制定鼓励政策,引导辖区居民选择应用中医药服务。我院要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等的要求,加强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中药煎药室等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健全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辖区卫生室要进一步加强功能建设,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保证每个卫生室至少有 1 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全科医生,使辖区居民能够及时的享有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二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中医药大专以上优秀人才,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毕业生到我院就业,选拔基层中医药工作队伍中的优秀人才到重要岗位任职,做好继续教育、在职培训、“三基”训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人才骨干培训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我院中医药人员的素质。鼓励西医学中医,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业务能力。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认真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培训,提高临床医生的中成药应用水平。三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中医科研创新工作,积极组织申报中医药科研课题,全面推动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特别是在针灸康复、推拿、中医骨伤科等基础较好的学科建设上,进一步发挥特色和优势,提高县我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完善相关制度和考核机制。四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立足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利用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广泛开展防病治病、中医药健康教育和宣传咨询活动,制定中医药保健处方,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慢性病患者管理服务,提高城乡居民中医药预防保健能力。五突出中医药文化建设。结合中医药“名院、名科、名医”突出中医药文化建设,“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建设,加大对中医药文化的总结、整理、宣传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体系建设。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中医药宣传工作,使辖区居民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认同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感受中医药文化。

四、职责分工

我院大力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改善中医药服务环境,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规范中医药服务行为,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 质量。建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先进技术和适宜技 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农合医疗中的作用,引导参合人员选择 应用中医药服务。建立健全中医工作档案,开展面向群众的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和中医科研课题研究。完善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补偿机制。建立中医药服务工作考核机制,并纳入对其管理人员工作考核目标,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复核迎检工作。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动员及自查阶段(5月1日—5月20日)。(对照《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成立创建以院长于海港同志为组长,主任医师王晓明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对照建设标准加强调研,拟订我院中医药事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和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落实分工。

(二)筹备迎检阶段(5月21日—7月31日)研究部署复核迎检工作,明确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目标、步骤及保障措施,把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工作列入全年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中。

(三)威海市初评及省级评估阶段(8月),工作实施阶段(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结合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工作的实际,全面细致的梳理存在的薄弱环节,逐项整改,做好政策落实、资料整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督促,对照创建标准完成各项任务。

(四)评估复核阶段(9月—10月)进一步完善资料,做好复核验收准备,务必达到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标准,迎接国家、省中医药管理局对我院的复核验收。

六、工作要求

切实提高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认识,加强领导。一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以及上级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等要求,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医院发展总体规划。二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各科室要高度重视,各尽其责,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相互协作,把迎检复核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层层建立责任制,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 重点、难点问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推进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各项工作,确保各项迎检复核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工作的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悬挂宣传标语,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营造迎检氛围,要紧紧围绕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工作这一主题,及时宣传我院的一系列措施和举措。建立中医药工作的宣传阵地,积极普及中医药知识,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理念、知识和作用,提高辖区利用中医药进行防病治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营造重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热爱中医药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复合人才参考

1981年8月,在财政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在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从此,“会计电算化”一词在我国会计界一直被沿用至今。而且不论是会计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学发展的一个分支,在高校会计学科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一门或多门“会计电算化”类似的课程,作为培养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的教学内容。但相对于当前对会计电算化高级人才急需的情况,其效果仍很不尽如人意,故很有研究的必要。

一、会计电算化需要的人才及其应具有的知识结构

(一)高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系统分析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财会业务、企业管理、系统分析和设计技术、计算机基础、数据处理理论;

系统设计员应精通以下知识:数据结构、数据库理论、系统开发、系统软件、计算机语言、财会业务;

系统管理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财会业务、企业管理、系统开发、计算机知识、数据处理知识、项目管理。

(二)中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系统编程员应精通以下知识:程序设计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知识、财会业务、系统开发及软件;

硬件维护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无线电基础;

软件维护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财会业务、企业管理、数据库技术、数据结构、系统开发与程序设计。

(三)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才操作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财会业务、计算机使用、汉字输入技术;

数据录入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财会业务基础、计算机使用、汉字输入技术。

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会计学、管理学、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会计电算化人才总的培养目标是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核心是能力培养,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除具备会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使用、维护的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各种分析模型进行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遍及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核心内容。会计电算化使广大会计人员切实体会到信息技术革命给会计领域带来的重大变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迅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会计学科形成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大学会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满足社会对未来财会人才的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三、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现状

应该看到,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还不高,主要体现在:目前多数的会计软件实质上还是处在会计核算的水平上,各行各业发展也不平衡。究其原因,除了对该项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之外,其主要原因是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匮乏。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迫切需要。在全国上下实施技术创新、推进企业信息化的热潮中,培养大批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人才的任务,理所应当地落到高等学校的身上。高等院校承担着有计划地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任务,这个任务只有通过科学的课程建设才能顺利完成从教育系统的视角来看,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环境方面

会计电算化教育环境是影响和决定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的外部因素。近年来,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1.IT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财务软件的普及及入世的冲击,造成我国经济体制、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根本性变化;

2.高科技时代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高额成本,造成教育部门、民间职业团体资金来源得不到保障;3.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缺少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因而人才培养的目标性不明确,紧迫感不强,人才培养的速度滞后于职业界发展的速度。

(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会计数据处理技术上的变革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而且必将对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实务以及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1.在论及教育培养目标时,对于需要适应环境及如何适应环境考虑得还远远不够,因而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确定电算化教育目标。会计电算化常常被简单地理解为计算机加会计学,造成“计算机就是打字工具”的实际情况。而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普及,会计工作的重点也将从会计记账、会计核算转向更侧重于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以及软件二次开发、二次数据处理的分析能力。2.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下,财务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融入企业管理的整体中,而不是独立地对财务的管理。因此,传统的教学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历史影响方面

1979年——1989年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步阶段,这一期间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尚缺乏深度,仅仅围绕如何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之中,形成了手工式的阶段,只让学生机械地学习计算机操作,把计算机当作计数器;1990年——1996年是我国会计电算化步入商品化软件开发与推广应用的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会计电算化教育已较前广泛和深入,对财务软件进行多系统、多模块教学,并注重商品的应用;1997年之后受ERP管理软件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教育逐步涉及到经营管理和会计信息的处理、利用问题,然而这些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会计电算化教育目标实现的需要,反而使众多学子浅尝辄止或对它敬而远之。

(四)教学层次方面

从会计电算化培养的目标来看,会计电算化人才具有层次性,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出既懂得计算机技术又具备会计理论和业务知识的、不同层次的应用型、理论型、创造型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是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了实现培养电算化人才的目标,如何有效地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就成了首要问题。目前,关于这个问题众说不一,没有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和统一的教学大纲。

(五)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由于会计电算化教育目标的定位不清,因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体现在:1.落后与过时的教材。随着计算机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计算机知识的快速更新,会计专业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并未及时更新;2.学生计算机课程、信息管理课程开设内容的不足;3.重实务课程而忽视培养学生理论功底的课程;4.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会计软件开发混为一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大有用程序编写来替代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趋势;5.没有正确认识课程中会计内容与计算机内容孰重孰轻的问题;6.相关专业课的设置存在明显的遗漏。

(六)实践环节方面

1.目前在我国,企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财务软件公司等会计职业界和学校联系松散,没有一个固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使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2.经费紧张,环境限制太多,阻碍了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3.课程安排不合理,挤掉了实践环节的时间,因而总是匆匆忙忙走形式,即使有实践环节效果也不大。

(七)教育活动实施方面

从师资情况来看,学历、职称、实际经济、知识更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种机制来有效吸引高学历、高学识、高素质的人才从事会计教师职业。这种吸引力应该具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因素。在物质上,一方面工资待遇不高;另一方面,教师在外兼职的内外条件尚不成熟;在精神上,我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制度和氛围促使和激励教师更新知识、晋升职称和爱岗敬业。从教学工具来看,一是目前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落后,电脑配置不足,涉及网络会计时教育设备缺乏;二是教学版财务软件有待升级;三是已有的上机所需的资料内容过于简单,不系统,难以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开展电算化所涉及的经济业务的全貌;个别资料数据有误,有些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也值得商榷,难以顺利完成日常的教学上机实习;没有满足上机实习相对完整的账务资料。

第四篇: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

定义: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特点: 1.动态性2.广泛性3.实用性4.集成性5.系统性6.高效灵活性7.先进性

构成: 从内层到外层分别为基础技术、新型单元技术、集成技术。

分类:(1)现代设计技术(2)先进制造工艺技术(3)自动化技术(4)产品数据管理技术 发展趋势: 1.集成化2.智能化3.网络化4.信息化5.自动化6.柔性化7.数字化8.虚拟化

9.极端制造10.精密化11.绿色制造

自动化技术

制造技术的自动化包括产品设计自动化、企业管理自动化、加工过程自动化和质量控制过程自动化。制造系统的自动化 突出特点是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集成,人、技术和管理三者的有效集成。

问: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答: 1)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已成为制造自动化研究中热点问题;

2)更加注重研究制造自动化系统中人的作用的发挥;

3)单元系统的研究仍然占有重要的位置;

4)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研究十分活跃,实用化的成果不多;

5)柔性制造技术的研究向着深度和广义发展;

6)适应现代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的研究正在兴起;

7)底层加工系统的智能化和集成化研究越来越活跃。

柔性制造系统定义: 我国国家军用标准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包括多个柔性制造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柔性和自动化)

(1)适应市场需求,以利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2)提高机床利用率,缩减辅助时间,以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3)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库存量,以利于提高市场响应能力。

(4)提高自动化水平,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改善生产环境。柔性制造系统一般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加工系统、物流系统和控制与管理系统。加工系统的配置

互替形式(并联)、互补形式(串联)和混合形式(并串联)三种。常见的物料存储装置有立体仓库、水平回转型自动料架、垂直回转型自动料架和缓冲料架。柔性制造系统中的数据流,实质上就是信息的流动.数据类型:基本数据、控制数据和状态数据。

柔性制造技术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集成制造

定义:基于企业资源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简称CIMS。信息集成和总体优化是集成制造系统与一般制造系统的最主要区别之一。

组成: 人与机构、经营、技术三要素。

从功能角度看,一般可以将CIMS分为四个功能分系统和两个支撑分系统。

四个功能系统: 1)工程设计自动化分系统

2)管理信息分系统(MIS)

3)CIMS制造自动化分系统(MAS)

4)CIMS质量保证分系统 质量保证分系统的目标: a.保证用户对产品的需求;

b.使这些要求在实际生产的各环节得到实现。两个支撑分系统: 计算机网络分系统 , 数据库分系统

数据库:就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相关的数据组织在一起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上形成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特点: 具有优质、高效、低耗、洁净和灵活五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特种加工技术

定义:是用非常规的切削加工手段,利用电、磁、声、光、热等物理及化学能量直接施加于被加工工件部位,达到材料去除、变形以及改变性能等目的的加工技术。

特种加工与传统切削加工的不同特点主要有:

①不是主要依靠机械能,而是用其他的能量(如电能、热能、光能、声能以及化学能等)去除工件材料;

②工具的硬度可以低于被加工工件材料的硬度,有些情况下,例如在激光加工、电子束加 工、离于束加工等加工过程中,根本不需要使用任何工具; 激光加工

定义:激光加工是利用材料在激光聚焦照射下瞬时急剧熔化和气化,并产生很强的冲击波,使被熔化的物质爆炸式地喷溅来实现材料去除地加工技术。

基本原理和特点:利用光能经过透镜聚焦后达到很高的能量密度,依靠光热效应加工各种材料。基本设备包括:激光器、电源、光学系统、冷却系统及机械系统等。

激光加工技术的应用:(1)激光打孔(2)激光切割(3)激光焊接(4)激光表面处理等加工制造领域。

电子束加工

离子束加工分为离子刻蚀、离子溅射沉积、离子镀及离子注入 4类。

激光加工、电子束加工、离子束加工都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束流作为热源,对材料或构件进行加工的技术,又称为高能束加工。

超声波加工 主要是磨粒的撞击作用

超声波加工 适合于加工硬脆材料,尤其是不导电的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石英、硅、玛瑙、宝石)微细加工技术 是指微小尺寸零件的生产加工技术。

包括三级:微米级

亚微米级

纳米级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原理:基于“材料逐层堆积”的制造理念,将复杂的三维加工分解为简单的材料二维添加的组合。

RPM技术的特点:(1)可以制造任意复杂的三维几何实体,不受传统机械加工中刀具无法达到某些型面的限制。

(2)成形过程中无人干预或较少干预,大大减少了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

(3)任意复杂零件的加工只需在一台设备上完成,也不需要专用的工装、夹具和模具。

快速堆积成形

快速成形系统根据切片的轮廓和厚度要求,用片材、丝材、液体或粉末材料制成所要求的薄片,通过一片片的堆积,最终完成三维实体原型的制备。

选择性激光烧结则使用粉末材料。

超高速加工技术

常用的刀具材料有:涂层刀具 金属陶瓷刀具 立方氮化硼(CBN)刀具

聚晶金刚石(PCD)刀具 超高速切削机床 电主轴采用陶瓷滚动球轴承 磁悬浮轴承

PDM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配合CAD工具的PDM系统、专业PDM系统 产生和PDM的标准化阶段。

PDM系统标准化包括:管理对象的标准化和管理过程的标准化

第五篇:先进制造技术

简述先进制造技术及其现代

集成制造系统

概述:综述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内涵、特点、主要内容等,结合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理解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历程

1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2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 3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4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1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先进制造技术是系统的工程技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和四个大类。三个层次:一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基础制造技术。这一层次的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 的核心,主要由生产中大量采用的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保护、机械加工等基础 工艺优化而成。二是新型的制造单元技术。这是制造技术与高技术结合而成的崭新制造技术。这是运用信息技术 和系统管理技术,对上述两个层次进行技术集成的结果,系统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能 量流和信息流。如成组技术(CT)、系统集成技术(SIT)、独立制造岛(AMI)、计算机集 成制造系统(CIMS)等。四个大类:一是现代设计技术,是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应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知识,制定方案 并使方案付诸实施的技术。它是门多学科、多专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技术。现代 设计技术主要包括:现代设计方法,设计自动化技术,工业设计技术等;二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精密成刑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表而改性、制模和 涂层技术;三是制造自动化技术,其中包括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柔性制造技术、计 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检测及信号识别技术和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技术等; 四是系统管理技术,包括工程管理、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以及现代制造模式(如精 益生产、CIMS、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等)、集成化的管理技术、企业组织结构与虚拟公司等 生产组织方法。关于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2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

目前对先进制造技术尚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公认的定义,经过近年来对发展先进制造 技术方面开展的工作,通过对其特征的分析研究,可以认为: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 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 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3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先进制造技术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项面向工业应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新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先进制造技术更具有系统性、集成性、广泛性、高精度性。先进制造 技术虽然仍大量应用于加工和装配过程,但在其制造过程中还综合应用了设计技术、自动化 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比传统的制造技术更加重视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更加 重视制造过程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简化以及合理化,从产生了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模式,并能 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先进制造技术主要有如下特征:

1)系统性 由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管理等等技术的应用,并与传统的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先进制造技术成为能够驾驶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系统工程

2)广泛性 传统制造技术通常只是将原材料变成成品的各种工艺加工,而先进制造技术贯穿了从生产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及使用维修的整个过程,“成为市场——设计开发——加工制造——市场”的大系统

3)集成性 传统制造技术的学科专业单一,独立相互界限分明。而先进制造技术由于专业和学科的不断深入,交叉,融合其界限逐渐淡化和消失,技术系统化,集成化的现代交叉性制造系统工程。

4)动态性 先进制造技术是针对一定的应用目标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而其内涵不是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

5)实用性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制造要而发展起来的先进实用技术,有着明确的需求方向 4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1)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含义与定位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新的发展阶段,在继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它不断吸收先进制造技术中相关思想的精华,从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向企业集成方向迅速发展,在先进制造技术中处于核心地位。具体地说,它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使企业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有关的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集成优化,达到产品上市快、服务好、质量优、成本低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和敏捷性,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集成的角度看,早期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侧重于信息集成,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集成概念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扩展,除了信息集成外,还实现了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种业务过程的整体优化,即过程集成,并发展到企业优势互补的企业之间的集成阶段。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研究范围应该介于国家攀登计划和国家攻关计划之间。与攀登计划研究项目相比较,它更注重成果的应用性,尽可能将技术产业化,并推动我国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与国家攻关计划相比较,它更注重解决我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关键的共性问题、前瞻性问题和示范性问题。2)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构成

先进制造技术(AM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公认的定义。通过对其内涵和特征的研究,目前共同的认识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

从强调专业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专多能转变,使劳动者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从金字塔的多层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化结构转变,减少层次和中间环节;

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从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的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方式转变。

通过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和特点的分析发现,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拥有先进制造技术的绝大部分特点,只不过先进制造技术所涉及的范围要比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大,因此通过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综合考察,提出了一个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构成模式。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在吸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和动态联盟的研究工作深入进行,并不断吸收先进制造技术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思想,将它们进行推广应用,由此使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3)我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策略

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新思想、新概念层出不穷,通过对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关系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制定我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策略时,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并行工程的哲理,使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并不断吸收先进制造技术的成熟成果,为先进制造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起到促进的作用。

目前,在美国并行工程已到了推广应用阶段,在虚拟制造方面也有商品化软件投入市场,在这方面我们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研究工作方面,科研经费紧缺,科研力量分散,科研成果难以推广应用,人才流失严重;企业方面,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管理工作落后,科研能力薄弱,当面临国际竞争时大多难以为继,很难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方面花费过多,而且受企业人员素质的制约,一些先进的技术还不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都挫伤了企业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的热情;国家政策方面,虽然国家对制造业十分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当前正处在改革过程中,多种机制同时运行,多方利益难以协调,在资金使用上往往顾此失彼,而且国家财政困难,也难以使用重金支持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研究。

综上所述,发展我国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动力,通过政府的政策和计划的协调,继续深入开展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和绿色制造的研究与应用,并利用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中心,组织各地区的科研力量,集中突破与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密切相关的如STEP标准的应用、CORBA规范的推广、企业过程重构理论的研究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理论研究工作,逐步使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成为我国制造业的灵魂。

下载先进复合材料及技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先进复合材料及技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先进制造技术

    一、简述机械制造业的变革及挑战。(10分) 机械制造业的变革: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 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

    先进制造技术范文

    第一次作业 1. 先进制造技术的构成有哪些? 答:(1) 主技术群:①设计技术群;②制造工艺技术群; (2) 支撑技术群:①信息技术;②标准和框架;③机床和工具技术;④传感器和控制技术; (3) 制......

    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 徐从军 (临沂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飞1) 内容提要: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制造业是社会物质文明的保证,是与人类社会一起动态发展......

    先进制造技术

    姓名:赵胜利 洛阳理工学院 先 进 制 造 技 术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班级:Z15025937 简述先进制造工艺的定义与特点 一、引言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

    先进制造技术

    五、问答题 1. 什么是高速加工技术?结合萨洛蒙曲线说出高速切削理论是什么?高速加工的优点有哪些?应用领域?简述高速切削加工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高速切削加工常用的刀具材料有哪些......

    先进加工技术

    工程训练报告 先进加工技术----3D打印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班级:机械13--4 姓名:姜晖 学号:201301011215 先进加工技术--------3D打印 众所周知,传统的打印技术及其所配......

    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AMT):是指在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中融合电子、信息和管理技术,以及新工艺、新材料等现代科学技术,使材料转换成产品的过程更有效、成本更低、更及时满足市场需求的先......

    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 第一章. 1.简述先进制造技术的产生背景。 2.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及特点是什么? 3.简述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1.简述FMS的定义。 2.FMS由哪几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