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

时间:2019-05-13 15:4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篇: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

附件

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以下简称数据集中系统)的业务管理,规范业务处理行为,防范国库资金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和《国库会计管理规定》等有关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使用数据集中系统处理国库会计核算业务,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数据集中系统是实现国库会计业务统一处理、数据集中存储、信息共享使用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

第四条 国库会计数据集中以办理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机构为国库会计核算主体(以下简称核算主体)。由全国国库业务处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统一组织实施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处理。

核算主体内部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按照“一级财政一级国库”体制设臵的国库主体。

第五条 预算收入、退付、支出、更正、国债兑付等业务的原始数据一经采集,按照事先设定的规则,数据集中系统分别将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连续处理,并把最终处理结果直接记入各目的国库账户。

第六条 数据集中系统与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以下简称支付系统)一点连接,中心统一对外清算资金,各核算主体之间通过中心划转资金。

-3-

第二篇:诸暨市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业务操作办法(试行)

诸暨市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业务操

作办法(试行)

一、政府采购预算指标管理

1、预算单位必须在有政府采购预算指标的前提下进行政府采购。采购必须按照预算下达的内容进行,不得擅自更改。对项目(包括基建项目)预算中涉及政府采购支出但未做政府采购指标的部分,预算单位在上报《诸暨市政府采购申报表》之前,要出具报告,列明采购明细,送相关财政业务科室审核。相关财政业务科室审核后送财政局预算科,由预算科相应调整增加政府采购预算指标后方可实施政府采购。

2、采购预算指标所属主体要与采购主体相一致。部门预算编制的政府采购预算指标,必须由指标所属单位作为政府采购主体实施采购。采购的设备、物品实际由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使用的,待政府采购完成以后,由预算单位提出资产划拨方案,报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核后,做好相关资产划拨及账务处理。

3、对追加政府采购业务的,预算单位上报《诸暨市政府采购申报表》时,附批复的追加报告复印件送相关财政业务科室。经相关财政业务科室审批同意后进入政府采购流程。采购完成以后,采购办依据实际采购金额报送预算科追加相应的政府采购指标。

二、集中采购业务流程

1、预算单位实施政府采购,首先要报送纸质的《诸暨市政府采购申报表》到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

2、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在收到预算单位递交的《诸暨市政府采购申报表》后,主要审查该笔政府采购业务是否符合部门预算要求,是否有相应的指标,采购资金是否有保障,申报表内容填列是否完整、准确。经办人审核无误,送科长批复同意后,由专人负责登记备查账,在《诸暨市政府采购申报表》中填写科室编号,加盖科室公章后,送到政府采购办。

3、政府采购办收到财政业务科室送交的《诸暨市政府采购申报表》后审核该笔采购是否与政府采购目录相符,符合规定的即进入物品采购环节。

4、集中采购完成以后,政府采购办每月5号前(节假日顺延,下同)将上月完成的政府采购汇总清单分送到相关财政业务科室。

受预算单位委托,财政业务科室在10号之前,进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按照实际采购金额,代替单位填报政府采购用款计划(注意:用款计划的月份应改选为当月),相关人员及时批复,保证用款计划及时流转至政府采购办。

政府采购办审核人员在15号前完成相关审核操作,确保用款计划及时流转到财政局国库科。

财政局国库科在18号前完成相关政府采购用款计划的批复。

财政业务科室在23号之前,代替单位完成相关政府采购直接支付申请,发送直接支付令,打印《直接支付申请书》, 加盖科室公章及科室经办人、复核人签章,并附《政府采购资金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送国库支付中心。国库支付中心收到业务科室送交的相关资料后,25号前将资金划入政府采购财政专户。涉及省级物品采购的,需要将款项划至其他收款人的,在填写直接支付申请时写明收款单位的信息,直接支付到对方单位。

5、政府采购专户在收到经预算单位验收、确认的付款凭据以后,将资金支付给商品或劳务供应商。协助政府采购办做好采购结余资金的清理,负责会计核算工作。

三、自行采购

自行采购业务的用款计划上报和支付令的发送仍由预算单位负责完成。实施自行采购业务之前,单位需填制《政府采购分散采购(自行采购)审批表》送政府采购办。经政府采购办审核同意后预算单位即可进行采购。采购完成后,按照实际采购金额,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上报用款计划,并将发票和《政府采购分散采购(自行采购)审批表》相关联次或复印件分别送达相关财政业务科室和政府采购办备案。自行采购的用款计划经财政部门批复后,由单位自行填

制支付令把款项支付到商品或劳务费供应商。

四、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诸暨市财政局

2009年12月16日

第三篇:集中代收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湖南省集中代收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集中代收付系统的业务处理,确保集中代收付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防范支付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支付结算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集中代收付系统(下列简称代收付系统)是指接入小额支付系统集中办理代收付业务的处理系统。

集中代收付运营机构(下列简称运营机构)指运行和管理代收付系统的机构,是支付系统的特许参与者。

第三条 运营机构、委托运营机构办理代收代付业务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入网企事业单位)、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是代收付系统的参与者。

第四条 代收付系统处理批量代收业务和批量代付业务。

代收业务指定期发生的扣款业务,如代收电费、水费、通讯费等,其业务特点是单个收款人同时向多个付款人收款。

代付业务指定期发生的付款业务,如代付工资、保险金等,其业务特点是单个付款人同时付款给多个收款人。

第五条 办理代收付业务必须签订合同(协议),代收付 业务合同(协议)分为代收协议和代付协议。

代收协议是指办理代收业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付款人签订的劳务协议及付款人对其开户银行签署的授权协议。

代付协议是指办理代付业务的企事业单位和其开户银行签订的代理付款协议。

第六条 运营机构建立代收付业务集中合同(协议)库,对代收付业务合同(协议)的合法性进行验证。

第七条 人民银行对代收付业务实行统一管理。代收付机构负责系统的具体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

第二章 基本规定

第八条 企事业单位通过代收付系统办理集中代收付业务,须向人民银行申请收付费项目代码,与运营机构签订入网协议并进行入网登记。

第九条 入网企事业单位可以采用直联报文、WEB访问、磁介质文件、纸介质凭证四种方式与运营机构交换业务信息。

第十条 入网企事业单位采用直联报文、WEB访问或磁介质文件方式发起、接收代收付业务的,应当遵守运营机构制订的业务数据和接口规范,采用数字签名技术保证业务数据安全,并保证业务数据文件名的唯一性。

第十一条 入网企事业单位采用纸介质凭证方式发起、接收代收付业务的,必须给纸介质凭证编制唯一的凭证编码并加盖公章。

第十二条 入网企事业单位可以直接或通过代理机构与运营机构交换纸介质凭证或磁介质文件,运营机构收到入网企事业单位的磁介质文件或纸介质凭证,应当在一个工作日内转换为电子信息。

第十三条

企事业单位发起的业务内容应当遵守入网登记时约定的业务规则。代收付系统对批量代收付业务须进行安全性检查、业务合法性检查、合同(协议)集中核验。合同(协议)由付款清算行核验的,代收付系统对批量代收付业务不进行合同(协议)核验。

安全性检查主要包括数字签名认证、解密、用户密码及用户权限检查;业务合法性检查是指按照入网登记时约定的业务规则进行的业务频率、金额上限及银行账号、业务数据格式等项内容检查;合同(协议)核验是指核验代收付业务合同(协议)号。

第十四条 代收付系统对通过安全检查、业务合法性以及合同(协议)核验成功的代收付业务,按照小额支付系统的业务规范提交到小额支付系统进行处理并由其完成资金清算。

第十五条

代收付系统与小额支付系统进行代收付业务信息交换时,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小额支付系统规定的信息 格式,并采用支付系统密押机制保证业务数据安全,办理代收付业务的银行必须采取直联模式接入小额支付系统。

第十六条

代收付系统收到小额支付系统返回的业务处理结果,应立即生成相关信息文件并及时返回给入网企事业单位。对于采用纸介质方式发起、接收代收付业务的入网企事业单位,运营机构应当在二个工作日内将信息文件转换为纸介质凭证。

第十七条

代收付业务系统存在纸介质凭证和电子信息两种形式,纸介质凭证和电子信息可以相互转换,具有同等的支付效力。

代收付业务信息由纸介质凭证转换为电子信息,电子信息产生支付效力,纸介质凭证失去支付效力;电子信息转换为纸介质凭证,纸介质凭证产生支付效力,电子信息失去支付效力。

运营机构将纸介质凭证转换为电子信息时,应当将纸介质凭证归档保存,以备查验。

第十八条 代收付系统运行时间原则上与小额支付系统一致。运营机构根据系统运行维护的需要,可以对代收付系统实施停运。停运前,运营机构应当将系统停运时间和启用时间提前予以公告。

第三章 合同(协议)库管理

第十九条

代收付中心对代收付业务集中合同(协议)库进行管理。包括合同(协议)的新增、修改和删除。

第二十条

入网企事业单位应对代收或代付协议编制合同(协议)号。合同(协议)号由收(付)费项目代码和单位内部顺序号组成。

第二十一条

收(付)费项目代码由人民银行总行或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编制确定。

第二十二条

单位内部顺序号由入网企事业单位编制确定。代收业务由收费企事业单位按劳务(服务)协议对付款人编制顺序号;代付业务由付费企事业单位按代付协议对付款银行编制顺序号。顺序号要求同一单位内应保持唯一。

第二十三条

收(付)企事业单位应将编制的合同(协议)号通知协议的另一方。

第二十四条

代收业务的付款人根据其合同(协议)号,对其开户银行签订付款授权协议;银行按照付款人的授权,以小额支付系统业务报文形式,向代收付系统发送新增、修改和删除代收协议信息,生效代收协议。

第二十五条

代付业务的付款人与其开户银行签订代理付款协议,对代付协议编制合同(协议)号;银行以小额支付系统业务报文形式,向代收付系统发送新增和删除代付协 5 议信息,并向运营机构提交代付协议复印件和有关证明资料。

运营机构对付款人开户银行发送来的业务报文内容与提交的代付协议复印件、有关证明资料核对一致后,生效代付协议。

第二十六条

运营机构应将生效的代收、代付协议及时变更通知入网企事业单位。

第二十七条

代收协议、代付协议解除时,付款人开户银行应立即发送小额支付系统业务报文到代收付系统,代收付系统收到报文后立即停止办理该项业务。

第二十八条

代收业务的付款人到其开户银行进行代收协议修改,由于付款人或其开户银行的误操作,修改了他人的合同(协议)信息,应当由付款人开户银行向运营机构提交证明文件,撤销所做的错误修改。

第二十九条

代付业务的付款人对代付协议的修改,仅限定通过解除原代付协议再签订新的代付协议的方式进行。

第四章 批量代收业务

第三十条

以下款项结算,可以采用批量代收业务:

(一)邮电类:电话费、数据通讯费、邮资费、网络使用费;

(二)物业管理类:水费、电费、燃气费、供暖费、排 污费;

(三)社会保障类:医疗、失业、养老、工伤保险金、住房公积金;

(四)行政事业类:养路费、工商行政管理费;

(五)财政税收类:各种税金;

(六)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款项结算。

第三十一条

运营机构与办理批量代收业务的企事业单位(收款单位)按照约定方法交换业务信息。

第三十二条

代收付系统对批量代收业务进行安全性检查、业务合法性检查和合同(协议)号集中核验。

检查核验通过后,转换成小额支付系统批量代收业务包,发送到收款清算行。

检查核验有误的,记录错误原因并生成批量代收返回指令通知收款单位。

第三十三条

收款清算行收到代收付系统发送来的批量代收业务包后,按照小额支付系统的规定进行核押及其他相关业务检查。检查结束后应立即向代收付系统发送代收代付通用回执。

第三十四条

代收付系统收到收款清算行返回的代收代付通用回执,对收款清算行业务检查失败的代收业务明细,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重新向收款清算行发起批量代收业务包。

第三十五条

收款清算行按照规定的组包规则将批量代 收业务明细组成定期借记业务包,发送到付款清算行。

第三十六条

付款清算行收到定期借记业务包后,按小额支付系统相关业务规定进行处理,应当在业务规定的回执期限内完成账务处理,将处理结果组定期借记业务回执包发送到收款清算行。

第三十七条

收款清算行收到定期借记业务回执包后,应当将处理结果组批量代收业务回执包,发送到代收付系统。

第三十八条

代收付系统在规定的期限未收到收款清算行返回的批量代收业务回执包,运营机构应当发送自由格式报文(或其他联系方式)通知付款清算行,查明批量代收业务包的处理情况。

第三十九条

收款单位在运营机构未收到批量代收业务回执包之前,可以发起批量代收撤销申请。

收款单位可以通过WEB访问方式发起批量代收撤销申请,也可以向运营机构开具委托书,委托其发起批量代收撤销申请。

第四十条 运营机构在确认批量代收业务没有被处理也不可能再被处理时,通知收款单位,可以发起批量代收撤销申请或者强制该批量代收业务失败。

第五章 批量代付业务

第四十一条

以下款项结算,可以采用批量代付业务:

(一)工资类:工资、奖金、退休金;

(二)社会公益类:医疗、失业救济、养老、工伤保险金、住房公积金;

(三)收益类:红利;

(四)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款项结算。

第四十二条

运营机构与办理批量代付业务的入网企事业单位(付款单位)按照约定方法交换业务信息。

第四十三条

代收付系统对批量代付业务进行安全性检查、业务合法性检查、合同(协议)集中核验。

检查核验通过后,转换成小额支付系统批量代付业务包,发送到付款清算行。

检查核验有误的,记录错误原因并生成批量代付返回指令通知付款单位。

第四十四条

付款清算行收到代收付系统发送来的批量代付业务包后,按照小额支付系统的规定进行核押及其他相关业务检查。检查结束后应立即向代收付系统发送代收代付通用回执。

第四十五条

代收付系统收到付款清算行返回的代收代付通用回执,对业务合法性检查失败的代付业务明细,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重新办理业务;对付款单位账户余额不足扣减的代付业务明细,应及时告知付款单位。

第四十六条

付款清算行按照规定的组包规则将批量代 9 付业务明细组成定期贷记业务包,发送到收款清算行。

第四十七条

收款清算行收到定期贷记业务包,如果存在不能入账的情况,应退汇规定时间内办理退汇业务。

第四十八条

付款清算行应当在退汇规定时间到期日的下一工作日内,将代付业务处理结果组成批量代付业务回执包,发送到代收付系统。

第四十九条

代收付系统在规定的期限未收到付款清算行的批量代付业务回执包,运营机构应当发送自由格式报文(或其他方式联系)通知付款清算行,查明批量代付业务包的处理情况。

第六章 异常处理

第五十条 运营机构、入网企事业单位、银行必须制订内部管理规范,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所做的特殊处理进行登记。

第五十一条

代收付系统对入网企事业单位发起的代收付业务进行安全性检查时,检查失败的业务采取整包退回的方法,标明错误原因,记录检查失败操作日志。由运营机构协同入网企事业单位查明事件的发生原因,并进行登记。

第五十二条

代收付系统对代收付业务合同(协议)进行核验时,核验失败的业务采取单独组包退回的方法,标明错误原因,记录核验失败操作日志。第五十三条

运营机构对入网企事业单位发起的违反入网登记时约定的业务规则的代收付业务,应查明原因做退回处理。

第五十四条

批量代收业务包发送失败,运营机构应根据失败原因进行排查,人工操作重新发送批量代收业务包。

第五十五条

代收付系统处理批量代付业务时,收到付款清算行发送的逻辑错误业务包(如:先收到代收代付通用回执表明业务处理失败,然后又收到该业务的批量代付业务回执),应立即通知付款清算行查明原因,并调整业务状态。

第五十六条

代收付系统处理批量代收业务时,收到收款清算行发送的逻辑错误业务包(如:先收到代收代付通用回执表明业务处理失败,然后又收到该业务的批量代收业务回执),应立即通知收款清算行查明原因,并调整业务状态。

第五十七条

银行收到代收付系统发来的代收代付通用回执包,当回执状态为不成功时,应当根据回执代码和附言(错误原因),查明原交易失败的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第七章 纪律与责任

第五十八条 代收付系统的各参与者应当遵守本办法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业务的及时、准确处理。

第五十九条 入网企事业单位应当妥善保管身份私钥及加 密密钥,严防泄露。因保管不善泄露密钥,造成资金损失的,责任自负;故意泄露密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因自然灾害、供电、设备故障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代收付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代收付系统各参与者不得追究运营机构的责任。

第六十一条 代收付系统的参与者如果被兼并或合并,其兼并方或新的实体应对代收付系统参与者的行为及法律后果承担连带责任。

第六十二条 代收付系统参与者之间在办理代收付业务时产生的纠纷,应自行协商解决。

调解无效的,可以向当地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入网企事业单位通过代收付系统办理代收付业务应缴纳业务费用,具体计费办法由物价部门审批后颁布执行。

第六十四条

办理代收业务的企事业单位通过集中代收付系统收取款项后,应当负责向付款人传递纸介质发票。发票的传递方式可采取企事业单位自行传递、委托银行或运营机构传递、委托第三方机构传递等方式。具体方式由企事业 单位自主选择。

第六十五条 代收付系统联机储存业务数据时间至少为30个系统工作日,业务数据脱机保存时间按照同类会计档案的时间保存。

第六十六条 本办法自代收付系统运行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业务处理,保障系统高效、安全、稳定运行,加速资金周转,防范支付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逐笔实时处理支付业务,轧差净额清算资金。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办理业务的系统参与者和系统运行者,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对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实行统一管理,对系统运行者及参与者进行管理和监督。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对参与者业务系统在线情况实施监控。

第五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参与者分为直接接入银行机构、直接接入非金融机构和代理接入银行机构。

本办法所称直接接入银行机构,指与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连接并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清算账户,直接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办理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本办法所称直接接入非金融机构,指与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连接,直接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办理业务的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

本办法所称代理接入银行机构,指委托直接接入银行机构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代为收发业务和清算资金的银行机构。

第六条

系统参与者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办理业务时,应当遵守反洗钱的有关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

第七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和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共享清算账户。

本办法所称清算账户,指直接接入银行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的、用于资金清算的人民币存款账户。

第八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处理规定金额以下的网上支付业务和账户信息查询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根据业务管理和风险防范的需要,对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办理的支付业务金额上限进行设定和调整。

第九条

支付业务经付款清算行确认后即具有支付效力。

本办法所称付款清算行,指付款人开户银行所属的直接接入银行机构。

第十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处理的支付业务一经轧差即具有支付最终性,不可撤销。

第十一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处理的支付业务遵循“实时入账、定时清算”的原则。收款行收到支付业务已轧差通知后应实时贷记指定收款人账户,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定时完成付款清算行和收款清算行的资金清算。

本办法所称付款行和收款行,包括直接接入银行机构和代理接入银行机构。

本办法所称收款清算行,指收款人开户银行所属的直接接入银行机构。

第十二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处理的贷记支付业务,其信息从付款清算行发起,经网银中心转发收款清算行;收款清算行实时向网银中心返回回执,网银中心轧差后分别通知付款清算行和收款清算行。

本办法所称网银中心,是指负责在参与者之间转发业务信息,并对支付类业务进行轧差处理的系统节点。

第十三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处理的借记支付业务,其信息从收款清算行发起,经网银中心转发付款清算行;付款清算行实时向网银中心返回回执,网银中心轧差后分别通知付款清算行和收款清算行。

第十四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处理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其信息从第三方机构发起,经网银中心转发付款清算行;付款清算行实时向网银中心返回回执,经网银中心转发收款清算行;收款清算行实时向网银中心返回回执,网银中心轧差后分别通知第三方机构、付款清算行和收款清算行。

本办法所称第三方机构是指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务的直接接入银行机构和直接接入非金融机构。

第十五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处理的账户信息查询业务,其信息从查询机构发起,经网银中心转发被查询机构;被查询机构实时将查询结果按原路径返回至查询机构。

本办法所称查询机构,是指根据查询人委托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发起账户信息查询请求的系统参与者。

本办法所称被查询机构,是指接收网银中心转发的账户信息查询请求,并返回查询结果的直接接入银行机构或代理接入银行机构。

第十六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各参与者与网银中心之间发送和接收信息,应当采取联机方式实时处理。

第十七条

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传输的业务信息,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信息格式,并采用数字签名方式保障数据安全。

第十八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通过对直接接入银行机构分别设置净借记限额实施风险控制。直接接入银行机构发起的支付业务只能在其净借记限额内支付。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共享同一净借记限额。净借记限额通过清算账户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本办法所称清算账户管理系统是指集中存储管理清算账户、处理支付业务资金清算的支持系统。

第十九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实行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系统工作日为自然日,其资金清算时间为清算账户管理系统的工作时间。

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管理需要调整系统的运行时间和资金清算时间。

第二章

网上支付和账户信息查询业务

第二十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处理下列支付业务:

(一)网银贷记业务;

(二)网银借记业务;

(三)第三方贷记业务;

(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支付业务。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网银贷记业务,指付款人通过付款行向收款行主动发起的付款业务。网银贷记业务可支持下列行为的资金支付:

(一)网银汇兑;

(二)网络购物;

(三)商旅服务;

(四)网银缴费;

(五)贷款还款;

(六)实时代付;

(七)投资理财;

(八)交易退款;

(九)慈善捐款;

(十)其他。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网银借记业务,指收款人根据事先签订的协议,通过收款行向付款行发起的收款业务。网银借记业务可支持下列行为的资金支付:

(一)实时代收;

(二)贷款还款;

(三)其他。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第三方贷记业务,是指第三方机构接受付款人或收款人委托,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通知付款行向收款行付款的业务。第三方贷记业务可支持下列行为的资金支付:

(一)网络购物;

(二)商旅服务;

(三)网银缴费;

(四)贷款还款;

(五)实时代收;

(六)实时代付;

(七)投资理财;

(八)交易退款;

(九)慈善捐款;

(十)其他。

第二十四条

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办理网银借记业务,付款行应与其客户签订授权支付协议。

本办法所称授权支付协议,指客户与其开户银行签订的合同,合同约定开户银行在收到指定机构发来的支付业务时,根据协议内容对支付业务有关要素核验通过后即可从指定账户进行付款。

第二十五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参与者收到网银中心转发的支付业务后应实时处理并返回回执。

第二十六条

收款行收到网银贷记业务和第三方贷记业务时,应检查指定收款人账户是否存在且具备收款条件,并将检查结果实时返回网银中心。

第二十七条

参与者发起网银借记业务和第三方贷记业务,应基于收、付款人之间真实的商品或服务交易,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八条

第三方机构发起第三方贷记业务时应指定付款账户的类型,付款行应确保支付业务从第三方机构指定类型的账户中进行支付。第三方机构指定的付款账户类型包括:

(一)仅限个人借记卡(存折)账户支付;

(二)仅限个人贷记卡账户支付;

(三)仅限个人借记卡(存折)账户或个人贷记卡账户支付;

(四)仅限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支付。

第二十九条

第三方机构应妥善保管第三方贷记业务有关交易凭证,并有义务配合其他参与机构对交易数据进行查询。交易凭证及电子数据自交易日起至少保存5年。

第三十条

第三方机构应负责协调解决第三方贷记业务的收、付款人因商品或服务交易产生的纠纷。

第三十一条

付款行收到网银中心转发的第三方贷记业务,应通过在线认证或协议认证方式由付款人对支付业务进行确认。

本办法所称在线认证,指付款行向付款人提供在线认证界面,依据付款人在线提交的信息进行身份认证后确认付款。

本办法所称协议认证,指付款人与付款行事先签订授权支付协议,由付款行根据支付协议对第三方贷记业务中的业务信息进行核验,核验通过后确认付款。第三十二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参与者在预定时间内未收到支付业务处理结果的,可主动发起业务撤销指令。参与者也可根据客户要求发起业务撤销指令。

撤销指令应由原支付业务发起方发起。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对未纳入轧差的业务立即办理撤销,已纳入轧差的业务不能撤销。

第三十三条

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办理账户信息查询业务,账户所有人应与开户银行签订账户信息查询协议。

本办法所称账户信息查询协议,指客户与其开户银行签订的合同,合同约定开户银行在收到指定机构发来的账户信息查询业务时,根据协议内容对账户信息查询业务有关要素核验通过后即可提供指定账户的余额或交易明细信息。

第三十四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支持对下列账户的信息查询:

(一)个人借记卡(存折)账户;

(二)个人贷记卡账户;

(三)单位银行结算账户。

第三十五条

账户信息查询内容包括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信息。

本办法所称账户余额是指被查询账户在查询时点的余额或可用额度。

本办法所称交易明细是指被查询账户在指定期间发生的业务明细。

第三十六条

被查询机构收到网银中心转发的账户信息查询业务,应实时进行协议核验并将查询结果通过网银中心返回查询机构。

第三十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管理需要对参与者发起或接收的业务种类进行控制。

第三章

在线签约管理

第三十八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支持客户通过在线方式与其开户银行签订授权支付协议和账户信息查询协议。

第三十九条

客户与其开户银行签订授权支付协议时应议定下列事项:

(一)支付业务的发起机构,该机构应为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参与者;

(二)支付业务的付款账户,指定支付业务收款人的,还应明确收款人的账户信息;

(三)需要议定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条

客户与其开户银行在线签订或解除授权支付协议后,开户银行应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实时通知协议约定的支付业务发起机构。

第四十一条

客户与其开户银行签订账户信息查询协议时应议定下列事项:

(一)查询机构,该机构应为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参与者;

(二)查询人,查询人可以是账户所有人或账户所有人授权的其他主体;

(三)被查询账户;

(四)需要议定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二条

客户与其开户银行在线签订或解除账户信息查询协议后,开户银行应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实时通知协议约定的查询机构。

第四十三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参与者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标准建立协议数据库,保存授权支付协议和账户信息查询协议信息,并支持按协议信息对支付业务和账户信息查询业务进行自动核验。

第四章 轧差与资金清算

第四十四条

网银中心负责对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处理的支付业务逐笔实时进行轧差。

第四十五条

网银贷记业务和第三方贷记业务以收款清算行返回的确认回执为轧差依据,网银借记业务以付款清算行返回的同意付款回执为轧差依据。

第四十六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对通过净借记限额检查的支付业务进行实时轧差,对未通过净借记限额检查的支付业务做拒绝处理。

第四十七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轧差净额提交清算的场次和时间由网银中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业务管理部门的规定设置。

轧差净额提交清算的场次和时间可以在日间调整,即时生效。

第四十八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轧差净额应在每场清算时点发送清算账户管理系统进行资金清算,但在发生网络故障等异常情况时,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可将轧差净额作暂存处理,待故障恢复后提交清算。

法定节假日期间,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继续对支付业务进行轧差处理,轧差净额待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一个清算账户管理系统工作日提交清算。

第四十九条

已提交清算账户管理系统的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轧差净额必须在当日足额清算,不得撤销或退回。

第五十条

清算账户管理系统收到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轧差净额后立即进行清算处理。如清算账户头寸不足,按以下队列排队处理:

(一)错账冲正;

(二)特急大额支付(救灾、战备款);

(三)日间透支利息和支付业务收费;

(四)票据交换及同城清算系统轧差净额;

(五)小额支付系统轧差净额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轧差净额;

(六)紧急大额支付;

(七)普通大额支付和即时转账支付。

第五十一条

直接接入银行机构应当合理设置和调整净借记限额,保障支付业务及时处理,并保证其清算账户中有足够的资金满足日常清算。

第五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管理需要,可以对直接接入银行机构的清算账户实行借记控制。

清算账户借记控制时,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停止受理借记该清算账户的支付业务,但对已轧差的支付业务应当提交清算。

第五章

日切处理

第五十三条

在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日切时点,网银中心将当日最后一场轧差净额提交清算。

第五十四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在日切后进入次日业务处理,继续受理业务。

第五十五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轧差净额全部清算完毕后,清算账户管理系统与网银中心核对当日处理的轧差净额和已清算的支付业务。

对核对不符的,网银中心以清算账户管理系统的数据为准进行调整。

第五十六条

清算账户管理系统与网银中心核对无误后,网银中心与各参与者核对所有业务信息。

对核对不符的,各参与者以网银中心的数据为准进行调整。

第五十七条

日切处理完成后,清算账户管理系统汇总所有清算日期为当日但轧差日期不为当日的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轧差净额信息,并按直接接入银行机构分发至相应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计营业部门。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计营业部门收妥信息后,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利率和延迟清算天数,分别借记或贷记差额计收或计付利息。

第五十八条

清算账户管理系统日终试算平衡后,将当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支付业务的账务信息按直接接入银行机构分发至相应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计营业部门。

第六章 准入与退出

第五十九条

经批准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申请加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

第六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以直接接入银行机构加入的,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系统互联规范,完成接口软件开发和行内业务系统改造,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验收。

第六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以代理接入银行机构加入的,应委托一家直接接入银行机构代为收发业务和清算资金。

第六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接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应按照申请、审核、实施、加入程序办理。

本办法所称申请,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加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要求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审核,指中国人民银行审核、确认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申请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实施,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按规定完成接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各项准备工作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加入,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式接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行为。第六十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加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应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提出书面申请。

第六十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加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时,应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载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全称、机构注册所在地、接入方式、清算方式、计划接入节点、网上支付业务状况、内部管理状况、人员配置状况等,并对加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必要性进行说明;

(二)金融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正本及复印件;

(三)网上支付业务内控制度及应急处置预案;

(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六十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受理申报材料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同意加入的,形成初审意见报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业务管理部门。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业务管理部门收到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上报的初审意见后,予以审核确认,并抄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技术管理部门和工程实施部门。

第六十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技术管理部门接到业务管理部门的书面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发布系统互联规范和前置机配置指引,并通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程实施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进行工程实施。

第六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收到加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书面批准后,应在2个月内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一)按照规定配置系统运行环境及设备;

(二)完成系统相关业务、技术培训;

(三)以直接接入银行机构加入的,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系统互联规范完成接口软件开发及行内业务系统改造;以代理接入银行机构加入的,应完成与所属直接接入银行机构行内业务系统连接的系统改造;

(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六十八条

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应组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备工作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软、硬件环境和接口软件开发等,验收合格后应出具验收报告。

第六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准备工作后,应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向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提出正式加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书面申请,申请材料包括:

(一)申请书,载明工程实施、业务技术培训及风险防范等准备情况;

(二)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出具的验收报告;

(三)应急处置预案;

(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七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收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式加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申请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初审无误后,形成书面意见报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业务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业务管理部门审核无误后,确定该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系统的日期,并发布具体操作流程。

第七十一条

参与者需要退出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应比照本办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并说明退出原因和事项。

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受理退出申请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业务管理部门批准。

第七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加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准入标准和程序,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规定。

第七章 纪律与责任

第七十三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运行者和参与者应当遵守本办法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业务的正常处理。

第七十四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参与者应按规定及时发送、接收和处理业务信息,不得故意拖延支付、截留挪用客户资金。参与者因业务处理不当,影响客户资金使用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收到加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书面批准后2个月内未完成有关准备工作且无正当理由的,该机构在6个月内不得再次申请加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

第七十六条

直接接入银行机构应加强净借记限额可用额度预警监控。因净借记限额不足导致支付业务被拒绝,影响客户资金使用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七十七条

参与者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办理业务时,应妥善保管业务处理涉及的客户信息。因故意或保管不善造成客户信息泄露的,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进行通报;造成客户损失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八条

参与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进行通报: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的;

(二)未按本办法规定及时、准确发起业务回执的;

(三)未按本办法规定及时贷记指定收款人账户、延压客户资金的;

(四)发起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网银借记业务和第三方贷记业务的;

(五)未妥善管理协议数据库,影响业务正常处理的;

(六)第三方机构未按本办法规定配合其他参与机构对交易数据进行查询的;

(七)内部业务系统或前置机运行管理不善,出现故障未及时排除,影响业务正常处理的;

(八)清算账户头寸不足造成支付业务不能及时清算的;

(九)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加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

(十)其他影响业务正常处理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形。

第七十九条

参与者有本办法第七十八条情形之一且情节严重的,中国人民银行有权责令其退出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

参与者被责令退出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自退出之日起2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加入。

第八十条

网银借记业务和第三方贷记业务的发起机构因提交虚假业务信息导致客户资金被盗用的,发起机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一条

参与者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建议参与者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办理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中玩忽职守,或出现重大失误,造成客户资金损失的;

(二)伪造、篡改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协议,或发送虚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盗用客户资金的;

(三)因保管、处理不当等原因造成数字证书及证书管理密钥泄露的;

(四)未经授权或违法下载泄露客户信息的;

(五)入侵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影响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八十二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数字签名和验证由系统运行者负责实施和管理。

第八十三条

参与者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办理业务应按规定及时缴纳费用。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业务收费标准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规定。

第八十四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联机储存业务信息的时间至少为10个系统工作日。业务信息脱机保存时间比照同类会计档案处理。

第八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八十六条

本办法自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运行之日起执行。

Email推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统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成方街32号 邮政编码:100800 电话:010-66194114 传真:010-66195370

最佳分辨率:1024*768 京ICP备05073439号

第五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处理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处理

一、会计科目的增设

1、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仍执行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根据支付改革会计核算的需要,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资产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行政单位编号107,事业单位编号103,建设单位编号234)会计总账科目。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用于核算单位在财政下达授权支付额内办理的授权支付业务。本科目借方,登记收到财政下达的授权支付额度;本科目贷方,登记授权支付的支出数;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未支用的授权支付额度。

2、设立“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

在资产类增设“财政应返还额度”(行政单位编号115,事业单位编号125,建设单位编号235)会计总账科目。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时,借方登记单位本财政直接支付实际预算指标数与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贷方登记下实际支出的冲减数;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时,借方登记单位零余额账户注销额度数,贷方登记下恢复额度数(如单位本财政授权支

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借方需同时登记两者差额,贷方登记下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

二、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会计核算

1、对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预算单位根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原始凭证(“工资”支出凭代发工资银行盖章转回的工资发放明细表),区别预算内、外资金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分录为: 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库存材料等 贷:拨入经费——财政直接支付 事业单位:

借:事业支出、材料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建设单位:

借:器材采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等

贷:基建拨款——本年预算拨款——财政直接支付

基建拨款——本年自筹资金拨款——财政直接支付

如果财政直接支付部分的支出构成新增固定资产的,应同时登记固定资产账,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对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根据代理银行盖章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单》,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区别预算内、外资金登记入账,会计分录为: 行政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拨入经费——财政授权支付 事业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授权支付 建设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基建拨款——本年预算拨款——财政授权支付 基建拨款——本年自筹资金拨款——财政授权支付

3、预算单位从单位零余额账户转账支付时,会计分录为: 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库存材料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事业单位:

借:事业支出、材料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建设单位:

借:器材采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等(预算内/外)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4、预算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和支用时,会计分录为: 行政单位: 借:现金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借:经费支出 贷:现金 事业单位: 借:现金

贷:零余账户用款额度 借:事业支出 贷:现金 建设单位: 借:现金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借:器材采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等 贷:现金

三、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

(一)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

各预算单位年终依据本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作相关会计账务处理:

1、行政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2、事业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专户返还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3、建设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基建拨款——本年基建基金拨款等—财政直接支付 下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时单位不做账务处理,单位发生实际支出时,借记支出类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科目。

(二)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 年底额度注销账务处理

1、各预算单位年终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相关注销额度的会计账务处理:(1)行政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事业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3)建设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如单位本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根据两者间的差额作相关会计分录:(1)行政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财政授权支付

(2)事业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专户返还收入)——财政授权支付(3)建设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基建拨款——本年基建基金拨款等—财政授权支付

(三)恢复额度账务处理

翌年初,各预算单位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作相关恢复额度的会计账务处理:

1、行政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2、事业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3、建设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四)如下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作相关会计分录: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下载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民银行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上线运行落实报告-讷河农发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讷河市支行关于人民银行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上线运行落实情况报告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文件哈银发【2013】63号“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

    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2002范文大全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手续》(试行)及《大额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

    江苏省集中代收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共5篇)

    江苏省集中代收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江苏省集中代收付系统的业务处理,确保集中代收付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防范支付风险,依据《支付结算办法》、......

    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图

    1、直接支付业务流程图 业务流程说明: 基层预算单位根据财政审批通过的直接支付用款计划编制直接支付申请书,并上报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也可根据基层预算单位的已审批直接支......

    会计业务处理

    收款 1、收到管理费---“应缴财政专户款/管理费 , 应交税金(营业、城建、教育费、地方教育)” 2、收中专学费、住宿费、技能鉴定费---“应缴财政专户/学费/住宿费/技能鉴定费”......

    《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西银办[2002]256号)

    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大额支付系统的业务处理,确保大额支付系统快速、高效、安全、稳定运行,加速资金周转,防范支付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

    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最终5篇)

    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大额支付系统的业务处理,确保大额支付系统快速、高效、安全、稳定运行,加速资金周转,防范支付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库集中收付的账务处理

    国库集中收付的账务处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行增加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如何结合会计委派制集中核算的业务特点,使会计核算中心的账务处理方法科学化、规范化成为关键。好范文......